传世名画 百家佳作 :东晋 顾恺之《女史箴图》
中华五千年第39集,顾恺之《女史箴图》艺术赏析

8/12
文化内涵
儒家思想体现
• 妇德典范:《女史箴图》通过描绘古代女性的行为准则,体现了儒家对于女性品德的理想化 追求,强调了谦逊、贞洁和顺从的社会期待。
• 礼教传承:作品中女性形象的举止端庄,服饰得体,反映了儒家文化中对于礼仪教育的重视, 以及对个人修养和社会秩序维护的要求。
• 和谐家庭观念:画面展现了女性在家庭中的角色和地位,传达了儒家思想中家庭和睦、夫妻 敬重的价值观,以及女性在维护家庭和谐中的作用。
• 主题内容:《女史箴图》通过描绘不同身份女性的生活场景,传达了对妇女贞操美德的推崇, 以及对当时女性教育的思考。
• 艺术成就:顾恺之运用 “骨法用笔” 和 “气韵生动” 的绘画原则,使画面既有力度又不失细 腻,成为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典范之作。
4/12
画面解析
人物描绘
• 女性形象的细腻刻画:通过精准的线条与柔和的色彩,展现女性的温婉与端庄,每一笔都透 露着古代中国对女性美的独特理解。
顾恺之《女史箴图》艺术赏析
Overview
1. 引言 2. 画面解析 3. 艺术成就 4. 文化内涵 5. 结语
2/12
引言
顾恺之简介
• 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活跃于公元 4 世纪,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画家,以其精湛的绘画技艺 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于世。
• “画圣” 之称:因其卓越的艺术成就,顾恺之被后人尊称为 “画圣”,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 极其重要的地位。
• 作品对后世影响深远:顾恺之的作品,尤其是《女史箴图》等,不仅在当时受到高度评价, 而且对后世的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经典之作。
3/12
《女史箴图》概述
• 作品背景:东晋时期,顾恺之以其精湛的绘画技艺创作了《女史箴图》,此画不仅展现了当 时的社会风貌,也体现了画家对女性品德的赞颂。
传世名画《女史箴图》欣赏

传世名画《女史箴图》欣赏中国美术史上最重要的名迹之一,晋代顾恺之(传)《女史箴图》,2022年10月3日到11月13日,在大英博物馆91号展厅“墨香堂”中,特制展柜内以它稳定的面貌呈现。
《女史箴图》这幅传世名画在异国他乡的每一次公开亮相,都会成为博物馆的内容焦点,令无数世人对中国艺术多了一份真切的感受。
它的展柜总是被人群包围,说明这件名迹的魅力所在。
这件藏于大英博物馆的绢本墨笔设色《女史箴图》则被学者公认为唐代摹本,也是最早、最好的一件摹本。
2010-2011年《女史箴图》入选《展示世界历史的100件文物》位列第39。
先看一段视频,简单介绍一下1600多年前的名画《女史箴图》。
东晋顾恺之(345-406)《女史箴图》(传唐摹本)。
历经千年,如今已无法寻得原作,但顾恺之在艺术史上仍享有很高的地位,被称为“画绝、才绝、痴绝”。
最早提到《女史箴图》的是米芾,但他并未说明是以什么方式认定这件是顾恺之的作品;到了宋徽宗时期,这幅画被记录在《宣和画谱》中,作为宋徽宗所藏九件顾恺之作品之一。
流转之中,画作上留下了大量藏家的印章,最后它进入清宫,成为乾隆的收藏。
画卷引首就是乾隆所书“彤管芳”包首题签上有乾隆御笔“顾恺之画女史箴并书真迹,内府珍玩神品”隔水上还有乾隆所绘兰花,当然还有大段的题跋与钤印。
直至1900年义和团运动,《女史箴图》辗转来到克拉伦斯·约翰逊(1870-1937)船长手中。
相传当时大英博物馆仅以25英镑的价格购入,1903年作为其收藏入库。
西晋时的皇帝晋惠帝司马衷(252-307),是历史上有名的“愚帝”,他的皇后贾南风趁机大权独揽、祸国殃民,导致了“八王之乱”,十几年来社会动乱、民不聊生。
朝中大臣张华(232-300)实在是看不过去了,又不便直接说,于是收集了历史上各代先贤圣女的事迹,在292年写成了《女史箴》来劝诫和警示皇后,教导嫔妃们的行为举止规范。
“女史”是女官名,后来成为对知识妇女的尊称;“箴”是规劝、劝戒的意思,这是一篇政治讽刺作品。
《女史箴图》鉴赏

《女史箴图》鉴赏2014年,《女史箴图》在大英博物馆现身,它据传为东晋顾恺之画作,原为清宫藏画,曾被多位文人、帝王收藏玩赏,在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后流落到英国。
在大英博物馆,我们再次见到的《女史箴图》画卷被截成四段,裱褙成平板式进行展示,不少业内人士表示,这种做法是对文物的伤害。
然而,割裂画作的做法毕竟发生在百年之前。
在今天的纷扰中,我们看到的是一段屈辱的历史和无法复原的珍贵文物,在无法改变的历史面前,解读画中涵义和寻找画作流失经过,也许能够给后人更多启示。
现存于大英博物馆的这幅《女史箴图》已然被整个世界视作一个能够代表中国文化的经典。
尽管学者们对作者年代和身份有着诸多猜想,但这幅长卷仍被公认是出自魏晋时期古典人物画派顾恺之;其次,长卷的每一段故事都以历史上确有其人的宫廷女性模范事迹为蓝本。
这些故事实际上反映的是儒家精炼总结后的关于古代女性应该如何立身处世、修养品德的戒律信条,是理想化女性美的标准。
后人对这幅教化图的推崇大抵是源于该作品在技法、内容到涵义等各个层面,树立了古代文化观念与艺术表现的规则与典范。
图①图②图③图④不美的大脸凤眼与“内在美”“女史”一词出自《周礼》,是指掌王后之礼,书内令的女性史官。
《女史箴》本意也正是借女史的口吻总结历代贤女的事迹以鉴戒讽刺贾后的专权善妒。
《女史箴图》所有图像的内容和细节都能与张华《女史箴》的文字一一对应。
长卷中的最后一组题字为“女史司箴,敢告庶姬”即是原文最后一句(图①)。
“司”是主持、掌管;“箴”是劝告、劝诫;“敢”是大概;“庶姬”就是嫔妃。
和前面有名有姓的八女故事不同,这一组三人不是一个独立的故事,执笔而书的女性正如《汉书》里所记载的“女史彤管,书功记过”那样手执毛笔认真记录着前面那些女性的善思、善言和善行,她正是张华想象出的一位无名女史。
有二嫔妃做相视状,其中一人手放于胸前,好像对女史所云颇有感触。
这样,“女史司箴,敢告庶姬”八个字被无一遗漏地以形象表现出来。
论顾恺之《女史箴图》的绘画特点

论顾恺之《女史箴图》的绘画特点作者:刘霞来源:《东方教育》2017年第05期摘要:《女史箴图》是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之作,是迄今为止存世最早的中国人物画作之一,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本文将从“迁想妙得”、“以形写神”、“悟对通神”三个方面来分析其绘画艺术特点,从而提高读者对于画作的鉴赏力,能更好的解读绘画作品,更好的感受艺术作品本身所具有的魅力和艺术价值。
关键词:顾恺之;《女史箴图》;特点一、两晋时代,道释宗教画逐渐发达起来,人物故事画极为流行,纯粹的山水画业已成立,伴随着寺观的建立,又产生了大量的壁画,陆续出现了伟大的画家。
东西两晋之间,以画闻名于世的画家不下二三十人,东晋的顾恺之就是其中杰出的一个。
顾恺之遗品中属卓绝的当推《女史箴图》,该图是我国尚能见到的最早的专业画家的作品之一。
顾恺之,原名长康,小字虎头。
晋陵人,出身士族。
精通诗文、书画,善于谐谑,时人称“三绝”,即“才绝、画绝、痴绝”。
《女史箴图》是依据晋代张华所作《女史箴》一文创作而成,以图文相间的横卷形式再现了《女史箴》内容,《女史箴图》题文(即张华文《女史箴》)的大意主要在于规劝贵族女子要遵从妇道,要如同君子一样克制自己的欲念,如修饰外表形象一样修饰内在心灵,进而走向圣贤之路。
张华的原文本是12节,但现存的唐代摹本仅存9幅,每段箴言均配了画,诗与画相得益彰,可以说是古代不可多得的为文章配画的佳作。
人物用游丝描,笔法细密精致,沉着有力,衣带飘洒,形象生动,山石、树木勾勒无皴,风格古朴,色泽鲜艳。
有的直绘其形,有的托物比興,也有的借题发挥。
目的在于宣传女德规范,起到“成教化,助人伦”的作用。
全卷结构为典型的早期横卷式,每一段相对独立,而又前后呼应,有整体感。
全卷又通过不同层次的空间体现,来显示物体形象的深度与广度,以及形象与形象之间的构成关系。
空间本是物理学概念,用以区别与时间相对的具体物质的存在方式,用来表示在茫茫宇宙中具体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
顾恺之《女史箴图》浅析

顾恺之《女史箴图》浅析摘要:东晋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堪称人物画的巅峰,对后世所产生的影响非常大。
关键词:顾恺之;《女史箴图》顾恺之(344-405),字长康,晋陵无锡人,东晋著名画家,绘画理论家,博学多能,工诗善书尤其精通丹青。
有“才绝、画绝、痴绝”的雅号,并提出著名的绘画理论“四体妍媸,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之中”。
其“游丝画法”和“传神写照”画论都在此幅作品中得到最充分的体现。
但此图真迹早已失传,现存两个摹本,一宋摹本现藏故宫博物院,而另外一唐摹本则由大英博物馆收藏。
顾恺之的个性正如《晋书·顾恺之传》上记:“恺之尝以一厨画,糊题其前寄(存)桓玄,皆其深所珍惜者。
玄乃发其出厨后,窃取画,而缄闭如旧以还之。
绐云未开。
恺之见封题如初,但失其画,直云:‘妙,画通灵,变化而去,亦犹人之登仙。
’了无怪色。
”他的狡黠,痴语痴相和当时社会达成一定程度的和谐。
在魏晋南北朝这种政局动荡的时代,实际上也不失是一种超脱,为他更好的绘画做学问节省下了时间。
在以后长达一千四百多年的历代文人画家中,很多有才情的在野文人画家承延顾恺之这种精神道路,既是充满了智慧,也是画家生存的一种无奈。
《女史箴》是晋代文学家张华所写的一篇旨在劝谏晋惠帝的皇后贾南凤而作,劝诫妇女如何立身处世修养品德的文章。
选文如下:玄熊攀槛,冯媛趋进。
夫岂无畏?知死不吝。
班婕有辞,割驩同辇。
夫岂不怀?防微虑远。
道罔隆而不杀,物无盛而不衰。
日中则昃,月满则微。
崇犹尘积,替若骇机!人咸知修其容,而莫知饰其性。
性之不饰,或愆礼正。
斧之藻之,克念作圣。
出其言善,千里应之,苟违斯义,同衾以疑。
夫出言如微,而荣辱由兹。
勿谓幽昧,灵监无象。
勿谓玄漠,神听无响。
无矜尔荣,天道恶盈。
无恃尔贵,隆隆者坠。
鉴于小星,戒彼攸遂。
比心螽斯,则繁尔类。
欢不可以黩,宠不可以专。
专实生慢,爱极则迁。
致盈必损,理有固然。
美者自美,翩以取尤。
冶容求好,君子所仇。
结恩而绝,职此之由。
《女史箴图》赏析

《女史箴图》赏析
春蚕吐丝,流水行地,以形写神,皆出自然。
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是中国绘画史上早期人物画中的杰作,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极高的地位,是目前世界上尚能见到的中国最早的专业绘画作品之一,被誉为中国美术史的〃开卷之图〃。
这幅珍贵的名画自诞生以来就被历代宫廷收藏。
现存《女史箴图》的九个片断为:冯姬挡熊、班婕辞辇、山水寓理、修容饰性、家族欢聚、同衾以疑、爱极则迁、静恭自思、女史司箴。
《女史箴图》中女性的着装多以白色为主,饰以红色飘带、裙尾或外裙,风格简单典雅;人物表情非颦非笑,她们的目光所及处如果不是画中人物就一定是落在某虚无处,从不投向画外,更不会与观者的你对视,这样的处理使人物不带半点挑逗,只余内敛与自持。
《女史箴图》蕴涵了妇女应当遵守的道德信条,但是对上层妇女梳妆妆扮等日常生活的描绘,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贵族妇女的娇柔、矜持,无论身姿、仪态、服饰都合乎她们的身份和个性。
《女史箴图》成功地塑造了不同身份的宫廷妇女形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所处时代的妇女生活情景。
顾恺之《女史箴图》

图中的故事
《女史箴图》是顾恺之以西晋著名文学家张华作的《女史箴》 为题材画制的,现存世的为后人摹本。女史,是宫廷中侍奉 皇后左右、专门记载言行和制定宫廷中嫔妃应遵守的制度的 女官。箴是规劝、告诫的意思。《女史箴》是教导宫中的女 官如何修养自己的生活规范教科书,它的出现是来源于对西 晋皇后贾南风的丑闻的批判。 贾南风是西晋太子司马衷之妻,其貌不扬,晋武帝称她 “丑而短黑”,不宜做太子妃。但因为贾南风的父亲是西晋 的开国元勋贾充,所以她还是成为了太子司马衷的妃子。可 见贾充在西晋政权中地位牢固,权势显赫。贾南风为人十分 残酷,曾亲手杀过人。对此,晋武帝十分厌恶,一度曾想将 她废掉,但因外戚干预,遂使废妃之事不了了之。
晋武帝去世,太子司马衷即皇帝位,是为晋惠帝,贾南风被册立为皇 后。惠帝无能,国家政事,皆由贾南风干预。她虽是女流,但善于钻 营,精于权术,史称“妒忌多权诈”。故西晋政局,从贾南风立为皇 后之日起便处于动荡不安之中。她滥杀无辜,诛灭异己,将朝廷完全 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并且大肆委用亲信、党羽,派他们担任重要官 职。“八王之乱”以后,贾南风更是彻底地掌握了政权,惠帝完全成 为她任意摆布的一个傀儡。此外,贾南风还挑选美男子进宫淫乱享乐, 为世人所不耻。贾南风的“暴戾”和“专制天下”及废黜太子奸谋, 引起司马氏宗室诸王的强烈不满和反对。西晋著名文学家张华作的 《女史箴》用韵文形式,以女史的口气写宫廷规箴。规劝教育宫廷中 妇女遵循封建道德,宣扬对主当忠,对神当敬,对夫当从的女性箴条。 同时,也列举历史故事来讽喻放荡而堕落的贾后。顾恺之的《女史箴 图》就以这篇文章作画题,展现了他的绘画艺术。 《女史箴》原文共12节,《女史箴图》卷亦分12段,前三段已失, 尚存9段。9段内容据各段空隙所书箴文,依次为,冯媛当熊、班姬辞 辇、世事盛衰、修容饰性、同衾以疑、微言荣辱、专宠渎欢、峭恭自 思、女史司箴。其中最有名的两个故事当属冯媛当熊和班姬辞辇,描 绘封建社会宫廷妇女忠于君主的道德操守。
国宝档案钩沉:流落海外的画圣名作《女史箴图》

儿媳贾南风 , 让皇室纷争更加血腥 。
也 种下 了“ 八王 之乱 ” 的祸根 . 加 之 娶 了 个 擅 权 妄 为 的
楚王玮后 因大 臣弹劾 , 成 了乱 臣贼子 , 被送上 断头台 。
接着 。 皇太 子 司 马通 成 了贾 南 风 关注 的 目标 。由于
不是 亲生 , 贾后对他越看越不顺 眼 。一 日, 贾南 风命太
子觐 见。冈 4 一进宫 , 即派 人 给 太 子 “ 食枣进酒 ” , 将 其 灌
王伦联手对付贾南风 。 这位赵王与 心腹孙 秀定下 “ 先迫 使贾后杀掉太子 , 再除掉贾后 , 后夺取 帝位 ” 之计 。 几天
后. 在孙 秀的精心导演之下 , “ 大臣秘密扶植太子 复位” 的传 言 在 朝 野 慢 慢 散 播 开 来 。贾 后 一 听 , 很 是害怕 , 急 急 忙 忙 找 来 心 腹 商 议 ,谋 士 献 上 了直 接 除 掉 太 子 的计
琢 州 刺 史 殷 仲 誊露 堪 .随 后 又 投
攻 破 荆 州 的 桓
位, 儿 童 5位 , 女性头饰不论 身份 , 如 出一 辙 , 发 间插 金 爵钗 , 男 性头饰 均用通 天冠 、 漆 纱笼冠 等 , 比汉 代 画像 中 的 人 物 造 型 更 为丰 富 , 女 史 着 下 摆 宽 大 的衣 裙 , 每 款 都配有 形态各 异 、 颜 色艳丽 的飘带 , 显 现 出飘 飘 欲 仙 、 雍 容 华 贵 的气 派 ,绘 制 技 法 与表 现 色 彩 都 突 破 了汉 代 的单 调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世名画百家佳作: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
愚雅轩祝您全家新春幸福、安康
传世名画百家佳作
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
顾恺之《女史箴图》为绢本,设色,纵24.8厘米、横348.2厘米
女史箴图(局部)
中国东晋绘画作品。
作者顾恺之。
原作已佚,现存有唐代摹本,原有12段,因年代久远,现存《女史箴图》仅剩9段,为绢本,设色,纵24.8厘米、横348.2厘米。
此图依据西晋张华《女史箴》一文而作,原文十二节,所画亦为十二段,现存自“冯媛挡熊”至“女史司箴敢告庶姬”共9段。
作品注重人物神态的表现,用笔细劲联绵,色彩典丽、秀润。
故宫博物院另藏有宋代摹本,水平稍逊,而多出樊姬、卫女2段,亦有研究价值。
【名称】:顾恺之《女史箴图》
【类别】:字画
【年代】:东晋
【文物原属】:原属圆明园收藏
【文物现状】:
1860年“火烧圆明园”后被掠夺并流失海外,现收藏于大
英博物馆,由于英国方面知识欠缺,保管不善,将其拦腰截为两段,并出现了掉渣现象。
历史背景据周新国、周波先生所著《武陵藏珍---沅澧流域历史文化图说》考证记载“《女史箴图》原画作于东晋时期。
公元290年,晋武帝司马炎死后,儿子司马衷即位,史称晋惠帝。
晋惠帝是中国历史上典型的昏庸无能皇帝。
他从小就不爱读书,整天吃喝玩乐,不务正业,大权尽落皇后贾氏之手。
贾氏为人心狠手辣,荒淫无度,引起朝中众臣的不满。
张华便收集历史上各代先贤圣女的事迹,写成《女史箴》,以示劝诫和警示。
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根据文章分段配画,画面形象地提示了箴文的含义。
虽然《女史箴图》来自张华的《女史箴》,但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名气要大得多,这是由顾恺之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的地位决定的。
”
【画品现状】
《女史箴图》现有两个绢本,一本现藏故宫博物院,专家认为是南宋摹本,艺术性较差;另一本艺术性较强,更能体现顾恺之画风与《女史箴图》原貌,专家认为可能为唐人摹本,为大英博物馆收藏。
大英博物馆收藏的《女史箴图》是中国唐代的摹本,神韵最接近顾恺之的原画,因而被后人奉为经典摹本。
它曾被许多文人墨客收藏过,画面上我们可以看到项子京题记,唐弘文
馆“弘文之印”,还有宋徽宗赵佶瘦金书《女史箴》词句11行。
画本身及装裱部分压有宋、金、明、清内府藏印,及明清历代收藏者的私人鉴藏印。
唐本的《女史箴图》于1900年,八国联军洗劫颐和园
之际被英军大尉基勇松盗往英国,后存大英博物馆。
为减少开卷,大英博物馆将《女史箴图》拦腰裁为两截,裱在板上悬挂。
由于《女史箴图》更适合平放而非悬挂,已经出现了掉渣情况。
另外,由于相关知识的欠缺,与大量其它的书画一样,《女
史箴图》在重裱时由馆方以日式装裱取代,由此,明清时期文人留下的题跋都被残忍无情地裁剪下来,形成了历史断层。
【所绘内容】
被英军大尉基勇松盗往英国的《女史箴图》原有十二段,因年代久远,现存九段。
现存的第一段“玄熊攀槛、冯媛趋进”应为第四段,描绘冯媛以身阻熊,护卫汉元帝的故事,一念之间的心意,往往最令人感戴。
现存第二段画汉成帝班婕妤辞辇的故事,插题箴文“班婕有辞……防微虑远”,后妃之德也令人动容。
第三段画冈峦重叠,人物射猎于山间。
插题箴文“道罔隆而不杀……替若骇机”,意思是日月有常、天下万物莫不盛极而衰,维持中庸平和是明哲保身之举,也是一种美德。
第四段画两女相对妆容。
插题箴文“人咸知修其容,莫知饰其性”,千载之下,仍掷地有声。
第五段画床帏间夫妇相背,男子揭帏作仓猝而起状。
插题箴文“出其言善……同衾以疑”,咫尺成千里,最远的距离莫过于此乎?
第六段画夫妇并坐,妾侍围坐,群婴罗膝。
插题箴文是“夫言如微”至“则繁尔类”,意指后妃不妒忌则子孙繁多。
第七段画男女二人相向对立,男子对女子举手做相拒之势。
插题箴文“欢不可以渎,宠不可以专……实此之由”,规劝女子不能刻意争宠,专宠必生傲慢。
第八段画一妃端坐,有贞静之态。
插题箴文是“静恭自思,荣显所期”,意思是女子若想尊贵,必须谨言慎行,尤其要“慎独”。
第九段画一女史端立,执笔而书,前有两姬相伴而行,相顾而语。
插题箴文是“女史司箴,敢告庶姬”两句。
宫廷女官在劝导嫔妃们慎言善行,普天下女子也可以此为鉴。
【画家简介】
顾恺之(约344年—405年),字长康,小字虎头。
是中国东晋时代的画家,江苏无锡人,约364年在南京为石棺寺画维摩诘像,引起轰动。
366年当上大司马参军,392年为殷仲堪参军,405年升为散骑常侍。
顾恺之多才,工诗赋,善书法,被时人称为“才绝、画绝、痴绝”,他的画风格独特,被称为“顾家样”,人物清瘦俊秀,所谓“秀骨清像”,线条流畅,谓之“春蚕吐丝”。
着有《画论》《魏晋胜流画赞》和《画云台山记》三本绘画理论书籍,提出“以形写神”、“尽在阿堵中”的传神理论。
唐张彦远评其画:“意存笔先,画尽意在”。
他提出的“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著名论点,对中国绘画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