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画家顾恺之物庐山图共25页

合集下载

顾恺之

顾恺之

顾恺之(约345-406)东晋画家,出身士族家庭,字长康,小字虎头,是中国东晋时代的画家,江苏无锡人,约364年在南京为石棺寺画维摩诘像,引起轰动。

366年当上大司马参军,392年为殷仲堪参军,405年升为散骑常侍。

顾恺之多才,工诗赋,善书法,被时人称为“才绝、画绝、痴绝”,他的画风格独特,被称为“顾家样”,人物清瘦俊秀,所谓“秀骨清像”,线条流畅,谓之“春蚕吐丝”。

着有《画论》《魏晋胜流画赞》和《画云台山记》三本绘画理论书籍,提出“以形写神”、“尽在阿堵中”的传神理论。

唐张彦远评其画:“意存笔先,画尽意在”。

他提出的“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著名论点,对中国绘画影响深远。

根据三国(220--265年)魏人曹植所写《洛神赋》而创作的故事画。

画面开首描绘曹植在洛水河边与洛水女神瞬间相逢的情景,曹植步履趋前,远望龙鸿飞舞,一位“肩若削成,腰如约素”、“云髻峨峨,修眉联娟”的洛水女神飘飘而来,而又时隐时现,忽往忽来。

后段画洛神驾六龙云车离去,玉鸾、文鱼、鲸鲵等相伴左右,洛神回首张望,依依不舍,一种无奈离析之情显现画面。

这幅人物画的线描如"春蚕吐丝",后人称这种技法为"高古游丝描"被列为人物画技法十八描之一,对后世的中国画线造型产生很大影响。

画卷从曹子建初见洛神宓妃起,以一系列极其鲜明的形象,画出了一副哀怨缠绵的连续画图。

曹植在原诗赋中用“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形容洛神在水上飘忽往来的情景。

仿佛见到思念已久的洛神,远处凌波而来的洛神,衣带飘逸,动态委婉从容,目光凝注,表现出关切、迟疑的神情。

二人的思念之情溢于卷面,令人感动。

在“日既西倾,车怠马烦。

尔乃税驾蘅皋,容与乎阳林,流恺乎洛川”之际,忽然遥遥望见一个丽人,疏忽出于岩石之畔。

画家以生动的笔资,将这位使曹植寝食不安.朝思想望的恋人,画的丰神绝世,含情脉脉,回眸顾盼,飘飘若仙,表现出一种可望不可即的无限情意。

画家着力刻画了3匹疲惫的马,呈现出不同的特性,体态动静不一。

高一政治文化与社会试题

高一政治文化与社会试题

高一政治文化与社会试题1.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①伦敦奥运会圣火传递②2012年全国“两会”召开③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人物评选④我国南方遭遇强降雨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C【解析】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②项中“2012年全国‘两会’召开”,属于政治现象,不符合题意,故不能入选;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之为文化,故④项不符合题意,不能入选;①③两项属于文化现象,可以入选。

因此,答案是C项。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的含义及特征。

2.雷锋精神激励了几代中国人,并传播到世界多个国家,被称赞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这体现了文化()①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②源于实践,引导实践的发展③能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④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文化环境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A【解析】题中材料“雷锋精神激励了几代中国人,并传播到世界多个国家,被称赞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既说明了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也说明了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由此可见,①③两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②④两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故不能入选。

因此,答案是A项。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的力量、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3.2013年6月27日一30日,韩国新任总统朴模惠访华,并在清华大学发表了“韩中心信之旅,共创新20年”为主题的演讲,在此次演讲的开场和结尾,朴模惠总统都熟练地使用了中文,充分展现了其“中国通”的汉语实力。

汉语成为了拉近两国关系的“秘密武器”。

这展现出()A.文化的趋同有利于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B.文化作为软实力会对政治生活产生影响C.语言是文化传播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D.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特征【答案】B【解析】选项A说法错误,虽然文化交流不断加深,不同民族的文化不断融合,但是绝不是趋同,故排除;选项C说法错误,语言时文化交流的媒介,而不是途径;选项D说法正确,但是与题意无关。

东晋时期顾恺之绘画赏析

东晋时期顾恺之绘画赏析

东晋时期顾恺之绘画赏析东晋时期在艺术⽅⾯的变化更多的是体现在书法艺术⽅⾯,楷书真正出现了。

绘画艺术的变化虽然不像书法那么显著,但是社会风⽓的变化,崇佛思想的上扬,都让本来简略明晰的绘画进⼀步变得繁复起来。

西晋卫协和张墨在绘画⽅⾯有所发展,并且逐步⾛向成熟。

东晋在西晋的基础上出现了顾恺之、戴逵、陆探微、张僧繇、杨⼦华、曹仲达、⽥僧亮等著名的画家。

画家这⼀⾝份逐渐地进⼊了历史书籍的撰写之中,开始在社会⽣活中扮演愈来愈重要的⾓⾊。

绘画⽅⾯,东晋主要以仕⼥画为主,强调⼈物在眼神的悟对与⼿势的搭配。

⾐饰襟带的飘举,⾝上⾐裳的⿎起,似有“⽓”环绕全⾝,达到中国绘画最⾼评价“⽓韵⽣动”。

⾄于⼭⽔画仍处于图案阶段,尚未⽣动,⾄南朝⽅有起⾊。

绘画形式在保留前朝的壁画、漆画、画像⽯和画像砖同时,出现了纸绢卷轴画,这⼀形式多出⾃⼠⼤夫画家之⼿,极利于收藏和流传,也成为后世伪作的最主要形式。

可以说,对古画的鉴定,就是对卷轴形式的纸绢画的鉴定。

这⼀时期的皇室和私家收藏,已不限于单纯的收集和保管,同时还开展鉴别、评级、著录等⼀系列活动,拉开了我国早期鉴藏史的帷幕。

因此,对古画鉴藏的研究,应该从魏晋南北朝开始。

顾恺之像顾恺之,(348—409)字长康,⼩字虎头,汉族,晋陵⽆锡(今江苏⽆锡)⼈。

东晋画家,绘画理论家,诗⼈。

顾恺之博学有才⽓,⼯诗赋、书法,尤善绘画。

精于⼈像、佛像、禽兽、⼭⽔等,顾恺之与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家”。

顾恺之作画,意在传神,其“迁想妙得” “以形写神”等论点,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顾恺之的主要绘画作品有《洛神赋图》、《⼥史箴图》、《斫琴图》等。

除了绘画,顾恺之在绘画理论上也颇有成就,他提出传了神论、迁想妙得、以形守神等等观点。

顾恺之的绘画以及其理论,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有着⾮常重要的作⽤。

现存顾恺之的画论仅剩三篇,分别为《魏晋胜流画赞》、《论画》以及《画云台⼭记》。

东晋时期顾恺之《斫琴图》赏析《斫琴图》现藏故宫博物院。

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第一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化试题

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第一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化试题

2013-2014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共60分)1、2013年1月电影演员徐峥导演的《泰囧》已创造了超过10亿元人民币的票房,并带动了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

这体现了:( )①文化对经济的重大影响②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③文化生产力的日趋重要④文化以经济发展为基础A. ①②B. ②④C. ①③D.③④2、2012年6月,“神九”飞天“蛟龙”探海,极大地激发了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

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这体现了:( )A.文化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B.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C.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D.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3、每年的母亲节在5月份,在2012年的母亲节中,日本人送给母亲的是红石竹,泰国人送茉莉花,大多数国家通常是送康乃馨,以此来表达对母亲的爱。

而中国人则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浓浓的亲情:在母亲节这一天,人们会送给母亲鲜花、蛋糕、亲手烹制的饭菜等礼物。

这说明:( )①世界各民族文化渐趋融合②世界各民族文化没有差别③文化影响人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④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4、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见诸于生活中的各种现象。

例如,人们在互换礼物时,中国人一般不会当面立即打开礼物,而美国人则会立即打开礼物并表示感谢;人们在写名字时,中国人是姓在前名在后,而欧洲人一般是名在前姓在后。

该现象表明:( )A.文化对人们交往方式的影响B.文化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创造的C.文化对人们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影响D.文化的多样性根源于人们思维方式的多样性5、穿梭在都市的大街小巷,打量着身边来往的人与物,享受着都市的文明生活,这身边的一切,都是一种潜在的文化。

这说明:( )A.文化无时不在,无处不在B.文化与世界相伴而行,是自然形成的C.文化与文明是同一的D.文化是一种潜在的精神生活6、人们常说,文化最重要的功能不在于用它改造世界,而是改造人的自身。

这说明:( )A.文化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作用不大B.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C.文化决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D.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7、吴越文化的创造和传承,既是优越地理环境的造化,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晶。

高一政治 1.1体味文化 2015.5.19

高一政治  1.1体味文化 2015.5.19

普兰店市高级中学政治学科学案页的内容,思考一下:怎样(一)易错易混知识点课堂检测:1、在城市,有繁华的文化景观;在乡镇,人们利用农闲时间、集市和民间传统节日,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文化活动;在人口分散、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文化活动更具有特有的乡土气息。

以上材料说明() A、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 B、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C、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D、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2、东晋画家顾恺之物《庐山图》,以艺术形式形象展现了庐山的自然美。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庐山的自然美也是一种文化 B、艺术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C、文化是人所创造的、为人所特有的一种现象D、《庐山图》的创作属于文化活动3、之所以要加强公益性文化场馆建设和开展红色旅游实践活动,是因为()A、文化现象无处不在B、某些纯粹“自然”的东西也是文化C、文化场馆建得越多,人的文化素养就会越高D、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在社会实践和生活中传承发展4 .下列有关文化的力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B、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只是对人的发展有深刻的影响 C、一个民族,只要物质上富有了,精神上就一定能富有 D、文化的力量就是专指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5、下列有关文化的作用,说法正确的是()A、凡是文化,对人类社会发展都有促进作用B、凡是文化,对人类社会发展都有阻碍作用C、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不对个人的成长起作用D、只有先进、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6.(2013天津)茶文化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东方美人”是台湾苗粟出产的一种名茶,它由当地客家人种植,是被小绿叶蝉咬过的乌龙茶叶。

很久以前,英国女王偶人品尝到此茶,将悬在茶杯里的茶叶赞叹为“正在跳舞的东方美女”,茶名由此而得,这种茶的曼妙之处还在于可用冰水浸泡,透过冰滴壶,一滴滴冰水滤过茶叶,茶汤香气馥郁,色若琥珀。

《1.2 文化与经济、政治(2)》

《1.2 文化与经济、政治(2)》

经济是基础, 文化是经济的反映,一定的文化是由一 定的经济 所决定。
情景二: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 体现。在筹办和举办的过程中,各级各部门进一步发挥体制优势, 统筹协调,充分整合各方资源做好各项工作 。

文化是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所决定。
探究二: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
辨析: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据此,有人认为,经济上去了,社会文化就发展,社会文明 程度就必然而然地提高了。请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从整体上讲,经济是基础,经济的发展会决定或带动文化的发 展。但是又不能认为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绝对同步的,两者的 发展既有同步性的,也有不同步的情况。 (1)一方面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 而知荣辱”,强调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水平。 从这种意义上说。观点是有一定道理的。
练一练 祖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如果我们自己不开发,不使其形成 具有特色的产业,随着我国融入国际社会的发展,就会 被别的国家开发利用,反过来向我国出口。前几年,美 国根据花木兰的故事制作的动画片在全国的热播就说明 了这一点。这段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 A、大力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积极引进具有竞争力的文化 产品 B、充分开发我国文化资源,提升民族文化的竞争力和国 际影响力 C、树立品牌意识,加大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力度 D、拒绝外来文化,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
zxxk
§1、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思考:文化发展与经济的发展是亦步亦趋的 吗?(课本第10页专家点评一) §2、文化对政治经济的反作用?举例说明 §3、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表现 §4、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的表现 §5、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国画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附高清全图图解(宋摹本)

国画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附高清全图图解(宋摹本)

国画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附高清全图图解(宋摹本)《洛神赋图》是东晋顾恺之的画作,原《洛神赋图》卷为设色绢本。

是由多个故事情节组成的类似连环画而又融会贯通的长卷,现已失。

现主要传世的是宋代的四件摹本。

全卷分为三个部分,曲折细致而又层次分明地描绘着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

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时空中自然地交替、重叠、交换,而在山川景物描绘上,无不展现一种空间美。

文末附全图(局部图如下):《洛神赋图》局部图(一)《洛神赋图》局部一《石渠宝笈旧藏》恺之洛神赋,前后两成骈。

顾恺之书洛神,后有赵孟頫补书赋,兹复得此洛神卷,题为恺之画。

《洛神赋图》是顾恺之在某一天偶然读到友人送来的三国(公元220——公元280年)文学家曹植写的《洛神赋》有感而作的。

曹植的原文借对梦幻之境中人神恋爱的追求,抒发了爱情失意的自我感伤。

顾恺之以其丰富的想像力和艺术才能对文学作品进行再创造,传达出无限惆怅的情意和哀伤的情调。

《洛神赋图》局部图二《洛神赋图》局部二中的文字:洛神賦並序黃初三年,余朝京師,還濟洛川。

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

感宋玉對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賦。

其辭曰:餘從京域,言歸東藩。

背伊闕,越轘轅,經通穀,陵景山。

日既西傾,車殆馬煩。

爾乃稅駕乎蘅皋,秣駟乎芝田,容與乎陽林,流眄乎洛川。

於是精移神駭,忽焉思散。

俯則未察,仰以殊觀,睹一麗人,於岩之畔。

乃援禦者而告之曰:“爾有覿於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豔也!”禦者對曰:“臣聞河洛之神,名曰宓妃。

然則君王所見,無乃日乎?其狀若何?臣願聞之。

”餘告之曰:“其形也《洛神赋图》局部三中的文字:翩若驚鴻,婉若游龍。

榮曜秋菊,華茂春松。

髣髴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回雪。

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

《洛神赋图》前段画卷从右端开始,第一段描绘了黄昏,曹植率领众随从由京城返回封地,经过洛水之滨时停驻休息。

在平静的水面上,风姿绝世、含情脉脉的洛神衣带飘逸、动态从容,凌波而来。

画家顾恺之

画家顾恺之

桓温又故意问顾恺之甘蔗甜不甜,旁边的人也一起 嘻笑着问他。顾恺之这才回过神来,发现自己正啃的 是甘蔗的末梢,也明白了大伙为什么嘻笑了,不过他 灵机一动说:“你们笑什么?这就是你们有所不知了, 吃甘蔗就要从末梢啃起,这样,越吃越甜,叫作‘渐 入佳境’!” 大家一听,都十分佩服顾恺之的机智,哈哈大笑 起来。 出处:《晋书· 顾恺之传》:“恺之每食甘遮,恒 自尾至本,人或怪之。云:‘渐入佳境。’” 解释:原指甘蔗下端比上端甜,从上到下,越吃 越甜。后比喻境况逐渐好转或兴趣逐渐浓厚。
顾恺之曾被当时人称为“才绝、画 绝、痴绝”。 他的绘画在当时享有 极高的声誉。谢安曾惊叹他的艺术 是“苍生以来未之有也!”他封了 一橱自己的作品存在桓玄处,竟被 桓玄从橱后全部窃去,以致引起他 的惊喜:“妙画通灵,变化而去, 亦犹人之登仙。” 谢安字安石, 东晋名士、宰相
顾恺之的绘画价值的故事: 他曾为南京瓦棺寺绘壁画募得巨款的故事,可见他的绘 画之吸引力,修建瓦棺寺时他认捐了百万钱,就在庙里 用一个月的时间闭户画了一幅维摩诘,画完之后,要点 眸子,乃提出要求:第一天来看的人要施舍十万,第二 天来看的人施舍五万,第三天的随意。据说开门的一刻, 那维摩诘像竟“光照一寺”,施者填咽yàn ,俄而得百 万钱。 可见,当时顾恺之绘画技术之高。
简介:
顾恺之(348— 409 )字长康, 小字虎头,汉族,晋陵无锡(今 江苏无锡)人。顾恺之博学有才 气,工诗赋、书法,尤善绘画。 精于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 时人称之为三绝:画绝、文绝和 痴绝。谢安深重之,以为苍生以 来未之有。顾恺之与曹不兴、陆 探微、张僧繇yáo合称“六朝四大 家”。顾恺之作画,意在传神, 其“迁想妙得” “以形写神”等 论点,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奠 定了基础。
痴绝: 顾恺之特别相信小法术,认为去求就一定能得到。 桓玄曾经用一片柳叶欺骗他说: “这是蝉用来遮 蔽自身的,拿来遮蔽自己,别人就看不见你。” 顾恺之相信桓玄没有看见自己,非常珍爱那片叶 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