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文学家成长故事_东晋全能画家顾恺之
古代画家的故事

古代画家的故事
古代画家,是指在古代以绘画为职业或业余爱好的人,他们通过笔墨纸砚,表
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传承着中华民族的艺术精神。
古代画家的故事,不仅是一段段动人的传奇,更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些古代画家的故事吧。
在古代,有一位名叫顾恺之的画家,他是东晋时期的著名画家和书法家。
顾恺
之擅长山水画和人物画,尤其以山水画最为出色。
他的山水画作品,笔墨淋漓,气势恢宏,给人一种豪放洒脱之感。
顾恺之的画作在后世影响深远,被誉为“顾恺之之画,千古传之”。
另外,还有一位名叫吴道子的画家,他是唐代著名的宫廷画家。
吴道子擅长绘
制花鸟画和人物画,尤以花鸟画最为精湛。
他的花鸟画作品,栩栩如生,根根毫发,给人一种真实感和美感。
吴道子的画作在当时备受皇室贵族的喜爱,被誉为“吴道子之画,国宝传之”。
除了顾恺之和吴道子,还有许多古代画家,他们各有所长,各具特色,留下了
许多珍贵的艺术遗产。
他们用自己的画笔,描绘出了古代社会的风貌和人文景观,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古代画家们,他们的故事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他们的作品就是中华民族
的艺术瑰宝。
他们用自己的才华和汗水,创造了无数令人赞叹的艺术作品,为中华文化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今天,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古代画家们的精神,用心去感悟他们的作品,用
行动去传承他们的艺术,让古代画家的故事永远流传下去,让中华文化的光芒永远闪耀在世界的艺术舞台上。
愿古代画家的故事,永远激励着我们,让我们共同努力,传承中华民族的艺术精神,让中华文化的瑰宝永远璀璨夺目。
儿童系列名人成长故事集八篇

但是,徐敬业没有惊慌失措。他先跳下马来,找出佩刀,砍去近身的小树和灌木,接着,猛地用刀划破马肚子。不一会儿,黄骡马痉挛着死去了。
徐敬业强忍内心的痛苦,又用刀尖挑出马的内脏,最后,也顾不得血污的腥臭,一头钻进马肚子藏了起来。
默克尔的经历表明,内心的胆怯是每个人都有的障碍,鼓足勇气,突破自我,你的人生就会大放异彩。还有就是:慢,并不是一种缺陷。相反,如果你能理智冷静地对待慢,你将会从慢中收获良多。
故事四:唐伯虎卖画
在杭州西湖畔,明代画家唐伯虎挂了一张水墨画,画的是一条浑身长满黑毛的狗。画的右边有一说明:此画系谜语画,打一字。有买者付银三十两,猜中者一文不取,赠送此画。
故事三:跳板上自信的力量
在德国,有一名叫安格拉的小姑娘,从小身体协调性就很差,学走路、跑步都比同龄的孩子晚得多。5岁的时候,她下坡还会经常摔倒,甚至一度对下楼梯都有恐惧心理,根本没有生活的自信。
上小学后,安格拉最怕上体育课了,她总担心自己笨拙的动作会被同学讥笑,于是经常逃课。老师发现后,对她说:“你这样长期逃避,只会导致你更差啊!”
安格拉没法,只好硬着头皮练习,可是她总是拖延到快下课的时候再练。因为她认为,这个时间来练,同学们就很少有机会看她的笑话了。
12岁那年,体育老师教跳水。老师讲完跳水的动作要领后,同学们都急不可耐地冲上跳板,往泳池里跳。安格拉磨蹭地跟在最后,眼看着同学们一个个完美入池,心里越发惶恐。身旁不断有同学擦肩而过,他们已往返跳板数次。有同学嘲讽她:“你怎么还不跳?准是被跳板吓破了胆吧!”安格拉故作平静地回答:“我正在努力领悟。”她足足站了45分钟,大家都以为她要放弃时,她径直冲上跳板,果敢地跃起,纵身跳入泳池深处。她的动作虽然算不上十分优美,但她的压轴一跳,还是吸引了众人,赢得了喝彩。
顾恺之的故事

顾恺之的故事顾恺之(约344—约405年),字长卿,东晋时期著名的画家,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幼酷爱绘画,对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
顾恺之自幼聪颖好学,深受家庭教育的熏陶,对绘画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家庭的熏陶下,他对书法和绘画都有很高的造诣,尤其是对山水画有着独特的见解和创作。
顾恺之的父亲顾敞是一位文学家,他从小就受到父亲的影响,酷爱文学和绘画。
他的父亲曾经是当时的宰相,家境富裕,但顾恺之并不因此而放纵自己,而是努力学习绘画技艺,不断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
他刻苦钻研,勤奋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位备受尊敬的画家。
顾恺之的绘画作品以山水画为主,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他的画作以意境深远、笔墨淋漓尽致而著称,被誉为“顾恺之画风”。
他的山水画描绘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给人以宁静、深远的感觉,让人仿佛置身于画中,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与美丽。
顾恺之的画作中,最著名的要数《洛神赋图》了。
这幅画作描绘了汉代文学家曹植所作的《洛神赋》中的情景,画面宁静而富有诗意,展现了顾恺之高超的绘画技艺和深厚的文学造诣。
这幅作品至今仍被世人所传颂,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经典之作。
顾恺之的一生都在追求绘画艺术的完美,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备受赞誉,如今也被后人所传颂。
他的绘画艺术不仅在中国有着很高的地位,也对后世的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艺术成就为后人所推崇,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总的来说,顾恺之是一位深受人们喜爱的画家,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备受赞誉,如今也被后人传颂。
他的绘画艺术成就为后人所推崇,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他的一生都在追求绘画艺术的完美,他的作品不仅在中国有着很高的地位,也对后世的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历史故事-顾恺之是一个怎样的人?顾恺之有哪些历史事迹?

中国历史故事-顾恺之是一个怎样的人?顾恺之有哪些历史事迹?顾恺之是东晋著名的画家和诗人,在《晋书·顾恺之本传》中记载了一个关于顾恺之的恋爱故事。
顾恺之可是当时的名人,是万千少女们心中的偶像,但是呢,他的恋爱颇为不顺。
顾恺之看上了邻居家的女子,他对那女子告白,结果遭到了拒绝。
可是怎么办呢,他从小到大,心仪的女子也就只有她一个,所以他下定决心要把她娶回家。
回家以后,顾恺之就画了一幅那女子的画像,然后挂在自己房间的墙壁上,看上去就像是真的有一个人站在那里一样。
然后,顾恺之拿出了针,用针刺画中人的心脏的位置。
当时还没什么怪异的事情发生,可就在顾恺之接连这样用针刺那女子的心脏之后,那名女子竟得了心痛病,她时不时就感觉自己的心脏就像被针扎一样痛。
顾恺之听说心爱之人得了病,就经常去看望她,替她解闷,正所谓日久生情嘛,那女子见顾恺之待她好,就答应与顾恺之在一起了。
顾恺之心满意足回到家,悄悄拔掉了刺在画中女子心脏处的针,那女子的心痛病随后就好了。
自古以来,文人雅士的情感都很丰富,他们有的深情无比,有的风流一生,总之追求女性,玩弄感情的事情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顾恺之痴情倒是痴情,但从他追求心爱之人的手段来看,他确实是个心机男孩,没错了!也许你会说,就这么一件事怎么就证明顾恺之这个人心机深沉了?那我们就再来讲一件事。
顾恺之在众人眼中是个大傻子,你真的没看错,大家真的以为他是个痴傻儿,所以经常以戏弄他为乐。
桓玄是最喜欢捉弄顾恺之的人,也是捉弄得最过分的一个。
他故意摘了一片柳叶,告诉顾恺之说:“你看,这就是能让人隐身的法宝,你拿着我给你演示一遍。
”说完就把柳叶递给了顾恺之。
等顾恺之接下了柳叶,桓玄已经把裤子脱了,随后顾恺之就感觉到身上一阵暖意还有骚味,因为桓玄尿了他一身,他一遍撒尿一边还念念有词,好像在说什么咒语,说“快快显灵,唉,顾恺之,我真的看不到你了!”顾恺之心里很清楚桓玄这是在捉弄侮辱他,但是桓玄这个人阴狠歹毒,位高权重,就连桓玄亲生父亲桓温都要惧他三分,更何况是自己,所以顾恺之忍住了怒气,装痴卖傻,这才保全了性命。
【名人故事】顾恺之的故事

【名人故事】顾恺之的故事顾恺之的故事顾恺之的故事一据说,存有一年春天,顾恺之必须出远门,于是就把自己令人满意的画作分散出来,放到一个柜子里,又用纸封不好,题上字,交予大司马桓玄全权看管。
桓玄接到柜子后,竟偷偷地把柜子关上,一看看里边都就是精彩的画作,就把画全部抽出,又把空柜子封不好。
两个月后,顾恺之回去了,桓玄把柜子送给顾恺之,并说道,柜子送给你,我可以未至。
等把柜子拎回家,关上一看看,一张图画也没了。
顾恺之赞叹道:精图画存有鬼神,变化而回去,有如人之羽化登仙,太妙了!太妙了!顾恺之的故事二一次,他的好朋友桓玄,非常诚恳地对他说道:你看看,我手中拎的这片树叶,就是一片神叶,就是蝉用以藏身的,人拎了它,张贴在自己的额上,别人就立刻看不到你了。
顾恺之听到了特别高兴,而且特别坚信。
随即把那片叶拎过来,张贴在自己额头上。
扣掉了一会儿,桓玄竟然在他面前撒起尿去,顾恺之不以为鬼,反而坚信桓玄看不到他了,所以才存有如此动作。
顾恺之的故事三义熙三年(407),顾恺之搞了贫骑著常侍,心里很高兴。
一天晚上,在自家院子里,看著明月当空,诗兴大发,于是便高声吟起诗去,他的邻居们谢瞻,与他同朝做官,听见他的作诗,就隔着墙赞扬了他几句。
不好,这一赞扬不要紧,顾恺之一时激动,忘了疲惫,一首直奔一首,一句直奔一句,没完没了地诗云出来。
谢瞻隔着墙陪着纠缠了一会儿深感辛苦了,就想要城里睡,于是就打听了一个下人替代他和隔墙的那一位稳步纠缠。
人再加了,脉波了,顾恺之无人知晓依从,就这样,一直作诗至天亮才理会。
顾恺之的故事四兴宁中年,瓦棺寺刚投入使用住进僧人,设置法会,恳请朝中贤士,世间应当人捐助冠名,当时的官员文士捐助没少于十万钱的,唯有顾恺之捐款百万钱。
他家一向清苦,人们都指出他在说大话,后来法会上递交的捐助行礼文上写下的数额退款时,顾恺之对僧人说道:"恳请贵寺挑选一面空白墙壁,我回去至那里后,第一关不好门户,不许他人步入。
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简介

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简介顾恺之是中国绘画历史上卓越的理论家,也是有名的大画家。
他的绘画风格极其突出,有“顾家祥”的称号,同时也开创了“秀骨清像”的绘画风格。
下面是搜集整理的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希望对你有帮助。
顾恺之,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人,东晋时期非常杰出的画家、诗人、绘画理论家。
顾恺之学识渊博,富有才气,擅长诗词文赋,尤其擅长绘画。
顾恺之早年曾在桓温及殷仲堪处参军,任通直散骑常侍,刘裕北伐之时,顾恺之曾为其作《祭牙(旗)文》。
根据唐宋人记载,顾恺之的作品包括一些政治名人的肖像、佛教的图像或一些神仙的图像,另有飞禽走兽等,最引人注意的是一些名士的肖像,他的人物画更加注重表现人的性格与精神特点。
顾恺之的主要绘画作品有《洛神赋图》、《女史箴图》、《斫琴图》等。
除了绘画,顾恺之在绘画理论上也颇有成就,他提出传了神论、迁想妙得、以形守神等等观点。
顾恺之的绘画以及其理论,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现存顾恺之的画论仅剩三篇,分别为《魏晋胜流画赞》、《论画》以及《画云台山记》。
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的故事“痴绝”顾恺之二三事顾恺之的生平经历,我们知道很少,只知道他最初曾在雄踞长江上流的桓温和殷仲堪的幕下任过官职,他和桓温的儿子桓玄颇有来往。
很受桓温和谢安的赏识。
晚年任散骑常侍,六十二岁去世。
关于他的生平,保留下来一些小故事。
他对一些世俗事物的率真、单纯、乐观、充满真性情的生活态度,就曾经在若干传说故事中被形容为“痴”。
但也有一些是形容他的聪明的,所以曾有人说他身上“痴黠各半”。
他不只是在绘画艺术方面表现了卓绝的才能,也是一个擅长文学的人。
他遗留下来的残章断句中,保存着形容浙东会稽山川之美的“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茏,若云兴霞蔚”的名句。
相传,有一年春天,他要出远门,于是就把自己满意的画作集中起来,放在一个柜子里,又用纸封好,题上字,交给大司马桓玄代为保管。
桓玄收到柜子后,竟偷偷地把柜子打开,一看里边都是精彩的画作,就把画全部取出,又把空柜子封好。
顾恺之——精选推荐

顾恺之顾恺之,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
东晋时期著名的画家。
多才多艺的名士顾恺之出身于江南的土著士族家庭。
根据《无锡顾氏宗谱》记载,顾氏祖上先后有多人出仕过孙吴和西晋政权。
祖父顾毗,字子治,晋康帝时任散骑常侍,后迁光禄卿。
父亲顾悦之,字君叔,历任扬州别驾、尚书右丞。
顾恺之的生卒时间,史籍缺载。
根据有关史料进行考证,生年约在晋康帝建元二年到晋穆帝永和二年(344—346)之间,卒年在晋安帝义熙元年到三年(405—407)之间。
顾恺之的仕途并不顺利。
最初,他在桓温的大司马府担任参军。
桓温死后,他转而依附殷仲堪,任荆州刺史府的参军。
殷仲堪被桓玄杀死后,顾恺之改投在桓玄的门下。
直到晚年,他才进入中央政府任散骑常侍,不过很快也就去世了。
他的官职虽然一直不高,但颇有名气。
时人都传颂顾恺之有三绝,即痴绝、才绝和画绝。
所谓痴绝,是说他为人性格率真、通脱、喜欢谐谑,并带有痴呆的傻气。
才绝是称赞他博学多艺擅长诗文,有才气。
画绝则是肯定他的绘画技艺的。
《晋书》本传记载了很多有关他的“痴”的故事。
有些人常常为此捉弄和侮辱他。
顾恺之曾把一橱珍存的画委托桓玄保存。
他知道桓玄性贪,为防止桓玄做手脚,特意将橱门封个严严实实。
桓玄没有动橱前的糊题,而是撬开画橱的后板,将画尽数盗走后,重新钉好。
待顾恺之取橱的时候,发现画已全部丢失,他没有发火,只是说:“我的这些画大约能通灵气,好像人们能修炼成仙一样,变化而去了。
”有一次,桓玄把一片柳叶说成是隐身宝。
顾恺之接到后,桓玄就往他身上撒尿,并说宝器显灵看不见他。
顾恺之只好承认是个宝。
其实,顾恺之非常清楚这一切都是桓玄捣的鬼,只是不敢认真计较。
当时,东晋统治阶级内部的争夺相当激烈。
桓玄权倾内外,阴险狠毒,顾恺之寄食门下,势单力薄,根本不是桓玄的对手。
所以他不得不装痴卖傻,宁可受点委屈,也不在争强斗胜中做了无谓的牺牲品。
桓温看出顾恺之的痴里有黠,曾说他一半是痴,一半是黠,合起来是个正常人。
东晋画坛偶像顾恺之

东晋画坛偶像顾恺之在中国绘画史上,顾恺之是继王羲之之后的又一位偶像人物。
他生活在比王羲之略晚的年代,江苏无锡人。
关于其生卒年代有两说,主要活动时期是公元4世纪后期和5世纪初期。
在东晋中叶,其政权的组织者司马睿、王导等人都已去世,在他们手中建立起来的政权已经巩固。
南朝以王、谢两家为首的士族门阀制度也已经开始形成。
他们的子弟如简文帝司马昱、谢安和王羲之等人,正成为贵族社会中引人注目的人物。
顾恺之的父亲顾悦之和他们年龄相仿,是他们的同游。
虽然东晋的统治阶级内部充满冲突和倾轧,但以冷静而能干的谢安为代表的这些士大夫们,不仅创造了"淝水之战"以少胜多的辉煌战绩,而且对当时的文化和思想也作出了贡献。
王羲之、王献之和其他士大夫把书法当成有意识的艺术创造;谢灵运咏歌大自然的美丽诗篇,开这一题材的先河。
而特别重要的是他们和后来的那些士族的子弟们不同,他们提倡的是健康的人生观。
他们继承嵇康、阮籍的崇尚真性情,重视文化修养,生活态度严肃,这些都有助于克服西晋末年那些名士们的放荡、颓废的恶习。
顾恺之的生平经历,我们所知甚少。
他最初在雄踞长江上流的将军桓温和殷仲堪的幕下任过官职,并与桓温之子桓玄颇有来往,很受桓温和谢安的赏识。
晚年的顾恺之任散骑常侍,62岁去世。
历史上流传下来关于他的小故事,都反映了他率真、单纯、乐观、充满真性情的生活态度,所以被人形容为“痴”。
但也有一些故事是形容其聪明的,所以有人说他身上“痴诘各半”。
他不只在绘画艺术方面表现了卓绝的才能,也是一个擅长文学的人。
《世说新语》中有他游历浙东山水的感受,所谓“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眬,若云兴霞蔚”,就是人们广为传颂的隽永之辞。
他的鲜明个性,时人以“才绝、画绝、痴绝”来形容,是非常精到的。
“绝”的意思表示"独一无二、举世无双"。
从其与众不同之处,我们看到的不是政治权力方面的荣显和骄傲,而是他个人的天才和智慧:其天才显示在文学和绘画艺术上,谢安因而惊叹他的艺术是”苍生以来未之有也“;其智慧则表现于他对社会黑暗的调侃和嘲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顾恺之字长康,晋陵无锡人,是我国东晋时期的大画家。
他出身士族,多才多艺,以“画绝、才绝、痴绝”而驰名于世。
他于公元346年出生在江苏省。
他生得虎头虎脑,很结实。
父亲给他起了个名字叫“虎头”。
小虎头聪明好学,不但爱写诗作文,画儿也画得很好。
有一天,顾恺之的父亲在家里宴请几位客人。
一位客人带来一把华美的乐器——筝,借着酒兴弹奏起来。
曲子奏完后,有位客人提议说:“这把筝真是太妙了!要是写一篇文章来赞颂它,那才好呢!”
在一旁陪客的顾恺之听了客人的话,略微思索了一下,就提笔写了起来,不一会儿,一篇题为《筝赋》的文章就写完了。
然后,他大声地读了起来:
这筝多么的端正修直啊!
弧形的筝面就像天穹一样深远,
下面的筝底就像大地一样平坦。
虽然它的身上绘着华丽的花纹,
可它的本质却是那样朴实自然。
这是多么和谐统一啊!
许多人喜欢你文雅漂亮的躯体,
可懂得音乐的人却更赞美你那清亮的声音……
客人们听了连声称赞起来:“好!太好了!这篇赋真可以和嵇康写的《琴赋》媲美呀!”
顾恺之听了大家的夸赞并没有沾沾自喜,而是爽快地说:“为什么要拿我的文章和嵇康相比呢?不知道我的人,会因为我生得比他晚而看不起我;如果是赏识我文章的人,是会认真评价我的文章的,用不着和前人相比。
”
听了顾恺之的这番话,大家连连点头,都觉得这个小孩子的确文思敏捷,气概不凡,是个很有抱负的少年才子。
顾恺之拜名画家卫协为师,苦学苦练。
到了十几岁时,他的画就十分出色了,很多人都知道这个青年画家。
据《京师寺记》中记载,东晋兴宁年中,江宁(今南京)有一座瓦棺寺刚刚修好,寺里的僧众请当时的社会各界布施。
士大夫们纷纷慷慨解囊,最多的一笔布施没有超过十万钱。
顾恺之也出来布施,他准备捐赠一百万钱。
大家知道顾恺之一向清贫,根本不可能拿出这么大一笔钱,就都以为他在说大话,寺院里的僧众也请他收回自己的承诺。
顾恺之对寺僧说:“给我准备一面墙壁。
”他从此就住到寺里,在那间屋子里闭门不出,在墙壁上作画,一直画了一个月零几天,才完成了一幅维摩诘的画像。
但是这幅画唯独没有画上眼睛。
顾恺之对寺僧们说:“第一天到这里来参观此画的人,请他们布施十万钱,第二天来的人请他们布施五万钱,第三天来的,就按照惯例收取吧。
”
第一天,顾恺之打开了门,为维摩诘像点上了眼睛,顿时,整幅画如龙点睛,光照一寺。
前来观看、布施的人如潮水般涌来,整个寺院水泄不通。
很快就得了一百万钱。
顾恺之的三绝当中有一个是“痴绝”。
据《晋书·顾恺之传》记载,他曾经这样评价过自己:“恺之体内痴黠各半,合而论之,正得平耳。
”其实这正是他乐观单纯、诙谐幽默的个性,很有魏晋名士的风度。
下面就据《晋书》所载,举几个事例供大家欣赏。
顾恺之每次吃甘蔗,总是从尾部吃到头,有人就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吃,他回答说:“渐入佳境。
”
有一次,他把自己的一些画装在一个柜子里,在柜子的前面贴了一道封条,然后把柜子寄存在将军桓温之子桓玄那儿。
这些画都是他的精妙之作,也是他最珍惜的。
桓玄悄悄地打开了柜子的背面,偷取了这些画,然后又把柜子装好,恢复原样,说自己从来没有打开过。
顾恺之见柜子的封题如旧,而画已不在,一点都没有怀疑是有人窃取了,而是不停地说:“真是妙画通灵啊,变化而去,就像是人的羽化登仙。
”一点都没有怪谁的意思。
他为散骑常侍时,和谢瞻同在一起当差。
他常在夜下长声歌咏,谢瞻每次在远处赞美他,他听到赞美,就更加努力地歌咏,不知疲惫。
后来,谢瞻困了,要去睡觉了,就叫了另外一个人代替自己继续站在那儿看着他。
而顾恺之毫无察觉,一直吟诵到快天亮。
顾恺之对中国绘画及绘画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人物画善于用淡墨晕染增强质感,运用“铁线描”勾勒出劲挺有力的细线,衣服线条流畅而飘逸,优美生动,并以人物面部的复杂表情,来隐现其内心的丰富情感,具有强大的艺术魅力。
他在《魏晋胜流画赞》、《论画》、《画云台山记》等画论中还提出了传神论、以形守神、迁想妙得等观点,主张绘画要表现人物的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通过形象思维来把握对象的内在本质,对后世的绘画产生了深远影响。
现今传世的顾恺之作品摹本有《洛神赋图》、《女史箴图》、《列女仁智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