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多糖贮积症ⅣA型诊断与治疗进展(2020完整版)

合集下载

黏多糖贮积症Ⅳ型诊断与治疗PPT

黏多糖贮积症Ⅳ型诊断与治疗PPT

早期发现与干预
定期体检:早期发现疾病,及 时治疗
基因检测:对高风险人群进行 基因检测,预测疾病风险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生 活习惯,降低患病风险
预防感染:避免感染,降低疾 病风险
提高公众认知度
宣传普及: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宣传黏多糖贮积症Ⅳ型的相关知识 教育普及:在学校、社区等场所开展黏多糖贮积症Ⅳ型的预防教育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预防黏多糖贮积症Ⅳ型 加强研究:加强对黏多糖贮积症Ⅳ型的研究,提高预防和治疗水平
消化系统症状:如消化不良、便秘等
辅助检查
尿液检查:尿液中黏多糖含量 增高
血液检查:血液中黏多糖含量 增高
基因检测:基因突变检测
影像学检查:X线、CT、MRI 等检查,观察骨骼、关节等病 变情况
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关节疼痛、僵硬、肿胀, 皮肤粗糙、色素沉着,听力下降, 视力下降等
影像学检查:X线、CT、MRI等
提高关节活动度,如关节松动术、关节活 动训练等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如心理辅导、心 理治疗等
心理支持与疏导
心理支持: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和安慰,帮助患者应对疾病带来的压力和焦虑
疏导方法:采用心理疏导方法,如认知行为疗法、心理教育等,帮助患者调整心态,积极面对疾 病
家庭支持:鼓励家庭成员参与患者的护理与康复,提供情感支持和帮助
黏多糖贮积症Ⅳ型护理与康复
家庭护理指导
保持环境整洁,避免感染
定期进行康复训练,提高 生活质量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 免过度劳累
定期进行心理疏导,保持 心理健康
康复训练建议
定期进行康复评估,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 划
改善呼吸功能,如呼吸训练、呼吸肌训 练等
加强肌肉力量训练,如抗阻训练、平衡 训练等

黏脂贮积症Ⅳ型诊断与治疗PPT

黏脂贮积症Ⅳ型诊断与治疗PPT

肝脾肿大: 肝脏和脾 脏肿大, 可能伴有 肝功能异 常
骨骼病变: 骨骼畸形、 骨质疏松 等
内分泌异 常:甲状 腺功能减 退、肾上 腺皮质功 能减退等
心血管系 统异常: 高血压、 心肌病等
诊断标准
单击此处
临床表现:皮肤黄色瘤、肝脾肿大、高脂血症等
单击此处
实验室检查:血脂、肝功能、肾功能等
单击此处
影像学检查:超声、CT、MRI等
单击此处
基因检测:检测相关基因突变,如ABCA1、ABCG1等
单击此处
病理学检查:肝活检、骨髓活检等
单击此处
诊断标准:符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基因检测 和病理学检查中的多项指标,可诊断为黏脂贮积症Ⅳ型。
鉴别诊断
症状:皮肤 黄色瘤、肝 脾肿大、高 脂血症等
实验室检查: 血脂、肝功 能、肾功能 等
黏脂贮积症Ⅳ型的治疗
药物治疗
药物选择:根据患者病情和体质选择合适的药物 药物剂量:根据患者病情和体质调整药物剂量 药物副作用: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 药物联合使用:根据患者病情和体质,联合使用多种药物进行治疗
手术治疗
手术目的:去除 病变组织,改善 症状
手术方法:包括 切除、重建、移 植等
手术风险:包括 感染、出血、神 经损伤等
术后护理:包括 伤口护理、康复 训练等
其他治疗方法
饮食控制:低脂肪、低糖、高蛋白饮食 药物治疗:使用降血脂药物,如他汀类药物 手术治疗:进行肝移植或胆囊切除术 基因治疗:通过基因编辑技术,修复基因缺陷
治疗注意事项
药物治疗:使 用酶替代疗法, 如α-半乳糖苷
YOUR LOGO
黏脂贮积症Ⅳ型 诊断与治疗
汇报人:

黏多糖贮积症-罕见病诊疗指南

黏多糖贮积症-罕见病诊疗指南

黏多糖贮积症一、疾病慨述黏多糖贮积症( mucopolysaccharidoses,MPS),是一组罕见的溶酶体病。

由于溶酶体内酶的缺陷或缺乏,机体分解黏多糖(长链糖分子)障碍,导致这些糖分子在细胞内、血液和结缔组织中沉积,从而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

目前这类疾病可分为黏多糖贮积症I型,Ⅱ型,Ⅱ型,Ⅱ型,Ⅱ型,Ⅱ型,Ⅱ型,共7种类型和数种亚型[1]。

其中,黏多糖贮积症V型,又称为黏多糖贮积症IS型(Scheie 综合征)。

黏多糖贮积症Ⅱ型是由透明质酸酶( hyaluronidase)导致的一种黏多糖贮积症,目前仅有4例报道,在此不作详述。

因致病基因的不同,各型临床症状和严重程度差异较大,将对各型分别予以详述。

总体来说,大部分黏多糖贮积症患者出生时表现正常,在一定时期内生长发育正常。

此后逐渐出现体格和(或)智力发育障碍。

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的容貌、体格和组织器官功能出现明显异常。

大多数患者的认知功能也可能逐渐出现异常[1]。

除黏多糖贮积症Ⅱ型的遗传方式为X-连锁隐性遗传外,目前已知的其他类型黏多糖贮积症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即男女患病概率相同。

父母双方力缺陷基因携带者,其子女有25%的概率患病。

目前尚缺乏中国人群黏多糖贮积症发病率的统计数据。

各型黏多糖贮积症的确诊基本以基因检测和实验室检查为主。

目前,针对部分类型的黏多糖贮积症,如黏多糖贮积症I型、Ⅱ型、ⅡA型和Ⅱ型,已有酶替代疗法。

已有报道证实,造血干细胞移植在部分类型的黏多糖贮积症患者中有效[2,3]。

二、临床特征1.黏多糖贮积症Ⅱ型临床严重程度在患病个体间显著不同。

MPS I型的致病基因为IDUA基因。

IDUA基因的缺陷导致a- L-艾杜糖酶的缺乏。

传统上,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将此型黏多糖贮积症分为3种亚型:Hurler综合征(MPS I- H),Hurler-Scheie综合征(MPS I- H/S)和Scheie综合征(MPS I-S)。

临床症状在亚型间存在互相重叠现象,而生化检查结果却在各亚型间并无显著区别[4]。

黏多糖贮积病Ⅳ型疾病详解

黏多糖贮积病Ⅳ型疾病详解

疾病名:黏多糖贮积病Ⅳ型英文名:mucopolysaccharidosis Ⅳ缩写:MPS-Ⅳ别名:粘多糖增多症Ⅳ型;黏多糖累积病Ⅳ型;莫尔库综合征;硫酸角质尿症;离心性软骨发育不良;畸形性软骨-骨营养不良;莫尔基奥综合征;Brailsford 综合征;Brailsford-Morquio综合征;Morquio 综合征;eccentrochondroplasia 疾病代码:ICD:E76.2概述:黏多糖病(mucopolysaccharidosis,MPS)是一组先天性遗传病,因黏多糖降解酶缺乏使酸性黏多糖不能完全降解,导致黏多糖积聚在机体不同组织,造成骨骼畸形、智能障碍等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

黏多糖贮积病Ⅳ型即莫尔库综合征(Morquio's syndrome),又称Brailsford 综合征、Brailsford-Morquio 综合征、硫酸角质尿症、离心性软骨发育不良、畸形性软骨-骨营养不良等。

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其临床特点为全身骨骼除头面骨外,有广泛的骨性病变。

流行病学:20 世纪初(Thompson ,1900) 已有黏多糖病记载,Hurler 和Pfaundler(1919)分别报告了精神发育迟滞的儿童中有躯干短小、骨骼畸形的类型。

黏多糖贮积病Ⅳ型由乌拉圭Morquio 与Breilsford 于1929 年首先报告。

病因:本病又称莫尔基奥(Morquio)综合征,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脂酶缺乏所致,近来也有报告发病机制:本病征主要为 N-乙酰半乳糖胺 6-SO4由β-半乳糖苷酶缺乏所致。

病人骨骺的成骨细胞成熟和关节软骨的形成均有缺陷。

干骺内骨小梁中有软骨岛,钙化预备带变形。

尿中排出的黏多糖以硫酸角质素为主。

病理学改变主要为软骨和骨骺的不规则生长, 骺板内软骨细胞排列紊乱,及局灶性无菌性坏死,软骨细胞内有空泡改变,着色不良。

黏多糖贮积病Ⅳ型有两种亚型,黏多糖病Ⅳ型 A 为 N-乙酰半乳糖胺-6-硫酸酯酶缺乏,黏多糖病Ⅳ型B 为β-半乳糖酶缺乏,导致硫酸角质素和硫酸软骨素降解障碍,导致这些物质在细胞与组织中积聚。

小儿黏多糖贮积病Ⅳ型的科普知识

小儿黏多糖贮积病Ⅳ型的科普知识
该病主要影响儿童,可能导致多种身体和发育问 题。
什么是小儿黏多糖贮积病Ⅳ型? 病因
该病由基因突变引起,影响酶的合成,主要涉及 N-acetylgalactosamine-6-sulfate sulfatase的缺乏。
这种缺乏会导致特定的黏多糖(如角质素硫酸) 的积聚。
什么是小儿黏多糖贮积病Ⅳ型? 发病机制
黏多糖的积聚会损害细胞和组织,影响身体的正 常功能,导致一系列临床表现。
这可能包括骨骼畸形、心脏问题和智力障碍等。
小儿黏多糖贮积病Ⅳ型的症状
小儿黏多糖贮积病Ⅳ型的症状 临床表现
患者可能表现出身材矮小、骨骼畸形、关节 僵硬等症状。
这些症状在儿童时期会逐渐显现,严重影响 生活质量。
小儿黏多糖贮积病Ⅳ型的症状 其他症状
可能出现心脏病、听力损失、视力问题等其 他并发症。
早期发现和干预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小儿黏多糖贮积病Ⅳ型的症状 心理影响
除了身体上的问题,患者可能面临心理和社 交方面的挑战。
家长和社会的支持对患者的心理健康非常重 要。
如何诊断小儿黏多糖贮积病Ⅳ 型?
如何诊断小儿黏多糖贮积病Ⅳ型? 临床评估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进行初步评估,并询问家 族病史。
通常需要结合多种检查进行综合判断。
如何诊断小儿黏多糖贮积病Ⅳ型? 实验室检查
通过血液和尿液检查来测量酶的活性和黏多糖的 水平。
特定的基因检测可以帮助确认诊断。
如何诊断小儿黏多糖贮积病Ⅳ型? 影像学检查
可能需要通过X光、MRI等影像学手段评估骨骼和 其他器官的情况。
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了解疾病的严重程度。
小儿黏多糖贮积病Ⅳ型科普知识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小儿黏多糖贮积病Ⅳ型? 2. 小儿黏多糖贮积病Ⅳ型的症状 3. 如何诊断小儿黏多糖贮积病Ⅳ型? 4. 小儿黏多糖贮积病Ⅳ型的治疗 5. 小儿黏多糖贮积病Ⅳ型的预防与管理

罕见黏多糖贮积症ⅣA型致病基因GALNS突变谱和骨骼表型

罕见黏多糖贮积症ⅣA型致病基因GALNS突变谱和骨骼表型

DOI:10.3969/j.issn.l674-2591.2021.02.003•临床研九罕见黏多糖贮积症WA型致病基因GALNS突变谱和骨骼表型郑文彬,胡静,赵笛辰,孙磊,周冰娜,姜艳,王鸥,夏维波,邢小平,李梅[摘要]目的分析罕见黏多糖贮积症WA型(mucopolysaccharidosis type NA,MPS WA)家系患者的临床特点,行致病基因突变研究,探讨MPS NA患者骨骼表型与基因突变谱的特点。

方法纳入以步态异常、骨骼畸形为主要表现的3个家系4例患者,评估患者临床表现、骨转换生化指标、骨密度、骨影像学及MPS 相关酶学指标。

采用全外显子测序技术检测致病基因突变。

复习文献,总结我国大样本MPS WA患者表型及基因型特点。

结果MPS WA型主要表型包括身材矮小(74.0%)、关节松弛(53.0%)、鸡胸(39.0%)、漏斗胸(36.0%)、膝内翻/外翻畸形(17.0%)。

影像学以椎体扁平及前端鸟嘴样突出(51.0%)、脊柱后凸(30.0%)、脊柱侧弯(29.0%)、肋骨飘带征(28.0%)、股骨头变形(10.0%)为主要特点。

75.5%患者有尿黏多糖定性阳性,90.7%患者血N-乙酰半乳糖胺-6-硫酸酯酶(N acetylgalactosamine-6-sulfatase,GALNS)活性降低。

本研究首次检出GALNS基因的5种新突变(p.Y190C、p.E192G、p.R259Y、p.A400P、c.898+2T>A),影响GALNS蛋白的折叠、分子间相互作用及合成,致GALNS合成减少,使得多组织中糖胺聚糖堆积。

我国大样本MPS WA患者GALNS基因以错义及无义突变最常见,其中c.953T>G、c.706C>G、c.374C>T、c.1097T>C为高频突变。

结论MPS WA是GALNS突变引起的罕见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溶酶体病。

中国MPSWA患者以身材矮小、多部位骨骼畸形为主要表型,GALNS基因以错义及无义突变最常见,本研究首次发现GALNS的5种新突变,扩展了对MPS WA表型和致病基因突变谱的认识。

粘多糖贮积症Ⅳ型(A亚型)1例

粘多糖贮积症Ⅳ型(A亚型)1例
入 院后 经过 多次讨 论 ,邀 请 麻 醉科 、儿科 、内 科 、ICU等科 室 进 行全 院会 诊 。最终 确 定 了手术 方案 及 术 中和 术后 有 可 能 出现风 险 的应 急预 案 , 于 2017年 12月 20日,由颉 强 主任 主 刀 ,各 相关 科 室通 力配 合 下进 行“双 胫 骨近 端 截骨 矫 形 内固 定术 ,双 股 骨远 端 内侧 骨 骺 阻滞 术 ”,手 术 过程 顺 利 ,术后 安返 病房 。 2 讨 论
患儿 1岁半 后 出现上述 病 态 ,智 力发 育正常 。 患 者家 属 带患 者辗 转 就 诊 于 中 国各 大 医院 ,患 者 3岁 时 ,就 诊于 北 京协 和医 院 ,确 诊 为粘 多糖 贮 积 症 Ⅳ型 (A亚型)。因为家 中贫穷 ,一直 未行 诊 治 。 1.2 查 体
患 儿现 发 育矮 小 ,身 高 135cm,体重 18kg,摇 摆 步态 ,全 身 多处 大 关节 畸 形 ,胸廓 及 脊 柱 畸形 。 双膝 关 节 外翻 明显 靠 拢 时 ,双 内踝 间距 为 60er a, 双 下肢肌 力 4级 。 1.2.1 实验 室检 查 :尿 中粘多糖 为硫 酸角质 ,含 量 为 32 m g。 1.2.2 心脏 B 超 :左 心 室 增 大 ,主 动 脉 瓣 关 闭 不全 。 1.2.3 肺 功 能 :通 气 功 能正常 。 1.2.4 X 线表 现 :脊 柱 以 L 、L:椎 体 为 中心 向后 突 ,胸 腰 椎 椎 体 密 度 明 显 减 低 ,椎 体 变 扁 ,横 径 与 前后 径均 增 大 (横径 增 大较 前 后 径增 大 明显), 椎 体 前 缘 中 间呈尖 刺样 突起 ,以 L 、L 椎体 明显 。 椎 体 上 、下缘 不 规 则 ,椎 间 隙 明 显增 宽 。骨 盆 于 髋 臼“Y”形 软骨 以下 明显 变 窄 ,形 成 长 而 窄 的 骨

小儿黏多糖贮积病Ⅳ型诊断与治疗PPT

小儿黏多糖贮积病Ⅳ型诊断与治疗PPT

基因检测:进行基因检测,了解孩 子是否有患病风险
提高公众认知度
举办讲座和培训:邀请专家 进行讲座和培训,提高公众 对疾病的认识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媒体、 学校、社区等渠道进行宣传
推广健康生活方式:倡导健 康饮食、适量运动等生活方
式,降低患病风险
加强医疗保障:提高医疗保 障水平,确保患者得到及时
有效的治疗
Part Five
小儿黏多糖贮积病 Ⅳ型的预后
预后影响因素
疾病类型:不同类型 预后不同
病情严重程度:病情 越严重,预后越差
治疗方案:治疗方案 的选择对预后有重要 影响
患者年龄:年龄越小, 预后越好
患者身体状况:身体 状况越好,预后越好
家庭支持:家庭支持 对患者的预后也有一 定影响
预后评估方法
临床表现: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如智力发育迟缓、骨骼畸形等 实验室检查:进行血液、尿液、脑脊液等实验室检查,以评估疾病进展 影像学检查:进行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以评估骨骼和神经系统病变 基因检测:进行基因检测,以评估基因突变情况 治疗效果评估:观察治疗后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如智力发育、骨骼畸形等
Part Four
小儿黏多糖贮积病 Ⅳ型的预防
遗传咨询
遗传咨询的目的: 了解家族史,评 估遗传风险
遗传咨询的内容: 家族史、基因检 测、遗传风险评 估
遗传咨询的时机: 婚前、孕前、产 前、新生儿期
遗传咨询的建议: 遗传咨询、基因 检测、预防措施
产前诊断
遗传咨询:了解家族史,评估风险
基因检测:检测胎儿的基因突变情况
Part Two
小儿黏多糖贮积病 Ⅳ型的诊断
临床表现
骨骼畸形:如脊 柱侧弯、髋关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黏多糖贮积症ⅣA型诊断与治疗进展(2020完整版)黏多糖贮积症(mucopolysaccharidosis,MPS)是一种因溶酶体酶基因变异造成的遗传疾病,共分为7型[1]。

其中导致黏多糖贮积症ⅣA型(mucopolysaccharidosis type ⅣA,MPS ⅣA)的隐性变异发生在16号常染色体编码N-乙酰半乳糖胺-6-硫酸酯酶(N-acetylgalactosamine-6-sulfatase, GALNS)的基因上,使该酶催化降解的两种糖胺聚糖,硫酸角质素(keratan sulfate,KS)和软骨素-6-硫酸酯在多种组织细胞的溶酶体中累积。

各国活产新生儿中MPS ⅣA的患病率在1/640 000至1/71 000,在亚洲地区,日本为1/500 000,中国台湾地区为1/304 000[2,3],中国大陆缺乏流行病学数据,仅有若干来自溶酶体疾病治疗中心的报道,例如上海和广州的两个中心在5~6年间分别收治了50例左右[4,5],该病已于2018年被列入中国第一批罕见病名单[6]。

MPS ⅣA又称Morquio A Syndrome是一种进行性疾病,患者多器官系统受累直至危及生命[7,8],但因临床表现极为多样,往往不能及时确诊,延误尽早治疗的时机。

现就MPS ⅣA型的临床表现、诊断评估及治疗方法等方面的进展进行阐述,希望以此提高广大同行对本病的认识,并对诊治中应注意的问题有系统性的了解。

一、临床表现MPS ⅣA患者表现出的症状可能极为不同,较为典型的临床表现因骨骼和关节受累引起,但也可能出现在其他组织器官内,包括呼吸、心血管、代谢、肌肉、视听觉系统等。

根据对国际MPS ⅣA患者登记系统的分析,常见的主诉初始症状为身材矮小(出现在50%的患者中)、膝外翻(45%)、脊柱后凸(44%)、鸡胸(44%)、步态异常(38%)。

在登记系统内的所有患者中,腕关节韧带松弛也是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7]。

患者可能患有重症型或轻症型MPS ⅣA,但作为一种进行性疾病,骨骼关节部位的病变最终会发生在几乎所有患者身上,造成严重功能障碍甚至死亡[7,9]。

除了骨骼和关节之外,MPS ⅣA在其他组织器官内也可能有多种表现,包括耐力不足、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睡眠呼吸暂停、鼾症、心瓣膜异常、肌无力、视觉损害(角膜混浊、散光、畏光)、听力损失、牙齿问题(牙齿过小、牙齿间距宽、牙釉质过薄且频繁出现龋齿)、轻度肝肿大、面容粗糙等。

与其他一些MPS亚型不同的是,MPS ⅣA患者智力发育正常[8,9]。

以上的临床表现可能单独或合并出现,在不同患者之间严重程度不同,患者出现初始症状的年龄差异也很大。

重症型患者通常1岁前就已有临床表现和症状,而轻症型患者则可能在儿童期年龄较大时或青少年时期才出现[8]。

这些都造成了MPS ⅣA的诊断困难,因此儿科医生应加强对MPS ⅣA的了解,特别是其临床表现种类和严重程度多样性的认识,如发现可疑症状,应尽快开展诊断。

二、诊断国际MPS ⅣA患者登记系统的数据显示,患者平均2.2岁发病,4.9岁确诊[7],从发病到确诊间隔时间较长。

国内尚缺乏较全面的数据,但根据上海新华医院的一项研究,MPS ⅣA患者发病和确诊的中位年龄分别为2.0和6.3岁,间隔时间长达4.3年[5]。

确诊不及时加大了延误治疗的风险,无法实现最佳治疗效果,对患儿及父母生活质量造成负面影响。

确诊MPS ⅣA通常是在临床检查基础上,依靠影像学和生化检测完成,其中GALNS活性测试为目前确诊的金标准,现兴起的基因检测可用于确定变异位置,评估疾病严重程度,也是确诊的辅助工具。

MPS ⅣA独特的X 线片影像特征性病变为扁平椎、椎体前端鸟嘴样突出以及胸腰椎后凸畸形[9],由于广泛的骨骼受累,应对身体多个部位进行放射成像[8]。

生化检测包括尿糖胺聚糖水平测试和GALNS活性测试。

糖胺聚糖尿检对测试条件要求不高,较容易开展,但是尿糖胺聚糖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不宜用作确诊工具。

体内KS水平随年龄增长自然下降,因此在一些轻症型患者中糖胺聚糖水平不一定表现异常,而如果糖胺聚糖尿检阳性,也可能是其他疾病所致,例如其他多种溶酶体病[8]。

因此国际临床指南推荐,若临床怀疑MPS ⅣA,即使尿糖胺聚糖水平正常,也应测试白细胞或成纤维细胞内GALNS活性,并以GALNS活性降低作为确诊MPS IVA 的依据[10]。

为保证诊断无误,如果对GALNS活性测试结果存疑,应再次检测或行基因测试,或两者同时进行。

同时为排除其他疾病,如MPS ⅣB、其他硫酸酯酶缺乏症[如黏多糖脂贮积病Ⅱ和(或)Ⅲ型、MPS Ⅵ和多种硫酸酯酶缺乏症],在进行GALNS酶活性测试的同时,还应检测其他溶酶体酶(如β-半乳糖苷酶、硫酸酯酶)的活性[8,10]。

GALNS基因分析亦被广泛应用于确诊[7,8]。

GALNS基因长约50 kb,编码蛋白含522个氨基酸,基因变异种类多,截至2019年11月,GALNS 位点特异性数据库已收录了368个独特的基因变异[11]。

各类GALNS变异在不同人群中出现的频率差异明显,有多种变异是在中国患者中首次发现[12,13,14]。

除了对GALNS基因进行测序外,也有人采用全外显子组测序以尝试提高对溶酶体贮积病诊断的准确率[15]。

有些专家认为GALNS 基因变异类型和位置与患者的临床表现、症状严重程度相关[13]。

国内已有多家机构开展GALNS基因检测[12,13,14],这不仅可辅助MPS ⅣA诊断,还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帮助了解疾病严重程度,对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有一定作用。

已经可以在孕期检测胎儿GALNS活性或进行基因分析,因此对曾育有患MPS ⅣA子女的高危孕妇可行孕期诊断[12]。

在新生儿中对包括GALNS在内的多种溶酶体酶活性进行检测,在技术上也已可行,因此有些海外专家建议在新生儿开展筛查,以实现早期诊断[16]。

三、疾病进展评估MPS ⅣA管理与治疗国际临床指南都推荐在确诊之后,应首先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明确治疗方案,并经常进行多系统检查,做到长期跟踪疾病进展、评估治疗效果[10,17]。

MPS ⅣA需要多学科合作长期治疗,儿科代谢科或临床遗传病专科医生负责关注病情进展,并根据症状及时为患者推荐其他专科(呼吸科、眼科、耳鼻喉科、心血管科、神经科、骨科、胃肠科及牙科)医生,同时协调各种治疗方案。

同时,应让患者及其家庭成员了解该病及其并发症和相关风险,并鼓励患者接受随访及相关治疗[10,17]。

X线片影像是评估疾病进展和疗效的核心手段,但须避免不必要的X 线片检查[17]。

对脊椎的X线片检查可以每2~3年进行一次,或根据临床需要而定。

身体其他部位(髋关节、膝以下部分)的X线片检查应根据症状判断是否需要[17]。

如有条件可以采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对脊髓进行定期检查,如果怀疑患者有脑积水,还应对脑部进行检查。

在没有条件进行MRI检查或无法实施麻醉的情况下,则可以考虑颅颈屈伸CT检查[17]。

确诊后,应立即根据患者运动和发育状况采用合适的方式患者进行耐力评估,建立基线值,采用的评估方法应保持一致以利于前后比较,指南推荐的方法是6 min步行测试(6-min walk test,6MWT),并在测试前后记录呼吸频率和动脉血氧饱和度[10,17],评估频率为每年至少1次。

同时应经常监测患者的呼吸功能,并做整夜呼吸睡眠监测。

在生长期,应每年测试1次,停止生长之后,可2~3年检测1次。

MPS ⅣA患者会随着年龄增长出现气管狭窄,因此行颈椎MRI和其他影像学检查时,应关注气管的变化[18]。

此外,患者还应定期接受心血管相关检查(临床生命体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眼科及耳鼻喉科检查。

常规眼科检查应每年至少进行1次,包括视力、屈光、裂隙灯角膜检查,眼底评估等,如怀疑有视网膜病,则可行明视及暗视视网膜电图检查[17]。

四、手术干预和支持治疗长期以来,手术干预一直是显著减轻MPS ⅣA症状的最重要手段。

患儿平均在7岁时即开始接受手术,初始通常为腺样体切除、扁桃体切除、鼓膜置管,在平均10岁,许多就已接受过颈(51%)、腿(26%)、髋(25%)部手术[19]。

脊髓损伤是造成MPS ⅣA患者功能障碍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针对颈椎脊髓压迫,颅颈连接部不稳以及胸腰脊柱后侧凸等典型症状可能需要进行多次手术缓解或矫正,包括行脊髓减压术、脊椎融合术、胸腰脊柱后侧凸矫正术,有时几种手术需同时进行。

为改善肢体功能和减轻疼痛,患者通常需要接受多次矫形手术,有研究发现半骺骨干固定术或膝关节置换可矫正膝外翻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肢体功能,早期髋关节重建则有希望延缓该部位脱位和韧带松弛[17]。

如果患者出现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或闭锁不全,还需要行心脏瓣膜置换术[17]。

MPS ⅣA患者因可能有颈椎不稳、呼吸功能受损及心血管问题,属麻醉高风险人群,因此术前评估非常重要[17],要求承担MPS ⅣA患者手术的手术室、手术团队及麻醉师最好有相关经验,在手术过程中和术后应保证有一系列气道管理设备随时备用。

另外还有一些手术可用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对出现角膜混浊的患者可行角膜移植。

如患者出现严重听力障碍、浆液性中耳炎、听小骨畸形等导致严重功能障碍和生活质量下降,则可以考虑手术干预(扁桃体切除、腺样体切除、耳道置管、气管造口术)[17]。

支持治疗是MPS ⅣA长期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及时接种流感和肺炎疫苗有助于降低感染风险,还可向患者提供呼吸支持及睡眠障碍治疗[17]。

五、改变疾病进程手术干预和支持治疗可以缓解症状、改善功能、减轻疼痛、提高生活质量,但是只有降低糖胺聚糖在溶酶体内的贮积,才能真正延缓MPS ⅣA疾病进展和症状加重。

目前能够直接干预MPS ⅣA疾病进展的疗法有酶替代疗法(enzyme replacement therapy,ERT)和造血干细胞治疗(ha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lation,HSCT),基因治疗MPS ⅣA也在探索中[17]。

ERT通过向患者提供外源GALNS的办法,协助降解体内糖胺聚糖,消减糖胺聚糖在溶酶体内的贮积,以延缓症状发生和疾病进展。

目前唯一获得批准用于针对MPS ⅣA的ERT的是依洛硫酸酯酶α注射液,一种人重组GALNS于2014年开始在澳大利亚、巴西等地上市[20],2018年我国将其纳入第一批临床急需境外用药,并于2019年批准用于针对MPS ⅣA的ERT。

一项随机双盲Ⅲ期临床试验显示,有较严重的呼吸功能和活动能力障碍的MPS ⅣA患者(基线6MWT在30~325 m,平均210 m)在接受每周1次依洛硫酸酯酶α(2.0 mg/kg)治疗24周后,活动能力(6MWT)和呼吸功能(最大肺呼吸量)都得到显著改善,尿KS水平下降41%,并且耐受良好,主要不良反应都与输液反应相关,同时发现患者体内抗依洛硫酸酯酶α抗体生成未影响疗效[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