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主题班会教案

合集下载

我们的节日清明节主题班会优秀教案(通用6篇)

我们的节日清明节主题班会优秀教案(通用6篇)

我们的节日清明节主题班会优秀教案(通用6篇)我们的节日清明节主题班会优秀教案(通用6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我们的节日清明节主题班会优秀教案(通用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们的节日清明节主题班会优秀教案1活动目标1、体验音乐与古诗词的意境,学习在音乐的伴奏声中有节奏地吟诵古诗词,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作品。

2、探索用动作表现音乐内容,愿意与同伴一起参与音乐活动进行表演。

3、尝试根据古诗情境进行绘画。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活动准备1、幼儿在语言活动中已经会吟诵《清明》这首诗歌,并对清明节有一定的认识。

2、材料准备:《清明》图片,音乐,纸,颜料等活动过程1、在情境中创编动作,初步用动作表现诗歌《清明》师:你们知道古诗里描绘的是哪个季节吗?猜猜诗人杜牧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感?(评:古诗对幼儿来说是比较难以领会的,因此我决定用音乐,动作来帮助幼儿更好的体会古诗的含义)2、按节奏吟诵《清明》(1)教师朗诵《清明》,同时出示图片,幼儿欣赏。

(评:在第一个环节中大部分使用听觉帮助幼儿理解,而在这个环节中我追加了视觉,运用图片帮助幼儿,更上一层楼。

)(2)教师再次示范朗诵歌词,并以稳定拍的节奏配合拍手,幼儿跟随教师按稳定拍的节奏拍手。

(评:稳定的节奏帮助幼儿稳,准地熟悉古诗。

)(3)引导幼儿结合稳定拍,进行歌词的朗诵,注意重拍的运用。

(4)教师用动作提示,与幼儿进行歌词的对答,教师说前半句,幼儿对下半句。

如,教师说“清明时节”,幼儿接“雨纷纷”,以此类推。

(评:以不同的方式帮助幼儿重复学习,记住古诗)(5)幼儿跟着音乐完整地朗诵,吟唱歌词。

3、根据理解绘制图画幼儿根据自己对古诗的理解,画出他们想象中的《清明》图(评:这个环节是自主性比较强的,希望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意愿,用画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古诗的理解。

清明节主题班会教案(精选5篇

清明节主题班会教案(精选5篇

清明节主题班会教案(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德育》教材第四单元“传统文化我传承”,具体章节为第12课“清明节:缅怀先烈,感恩前行”。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清明节的起源、意义、习俗;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如何在清明节期间缅怀先烈,传承革命精神。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清明节的起源、意义和习俗,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2. 通过学习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传承革命精神。

3.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会在清明节期间缅怀先烈,感恩前行。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清明节的文化内涵,将爱国主义教育与实践相结合。

教学重点:清明节的起源、意义、习俗;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缅怀先烈,传承革命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视频资料、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关于清明节的民间故事,引发学生对清明节的兴趣。

2. 讲授新课:(1)介绍清明节的起源、意义和习俗,让学生了解清明文化。

(2)播放革命先烈事迹视频,引导学生学习英雄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3. 实践活动:(1)组织学生制作清明节主题手抄报,展示清明文化及英雄事迹。

(2)开展“缅怀先烈,感恩前行”主题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家族的先烈故事。

4. 例题讲解:讲解关于清明节的历史知识题目,指导学生正确答题。

5. 随堂练习:发放清明节知识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清明节:缅怀先烈,感恩前行一、清明节的起源、意义、习俗二、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三、缅怀先烈,传承革命精神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清明节的起源、意义和习俗。

(2)介绍一位你了解的革命先烈,并谈谈他的英雄事迹对你的影响。

(3)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在清明节期间缅怀先烈,传承革命精神。

2. 答案:(1)略。

(2)示例:刘胡兰,她勇敢面对敌人,宁死不屈的精神让我深感敬佩。

清明节主题班会教案(精选5篇

清明节主题班会教案(精选5篇

清明节主题班会教案(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道德与法治》教材第五单元《传统节日》中的第17课《清明节》。

教学内容详细包括:清明节的文化内涵、历史由来、民间习俗以及与清明节相关的诗词鉴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清明节的起源、发展及其文化内涵,增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2. 通过学习清明节的相关习俗,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尊重传统的情感。

3. 通过诗词鉴赏,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清明节的文化内涵及其在现代社会的影响。

教学重点:清明节的起源、民间习俗以及相关诗词鉴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挂图。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PPT展示清明节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清明节。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清明节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清明节的文化内涵(1)介绍清明节的起源、历史发展及民间习俗。

(2)讲解清明节的文化内涵,强调尊重传统、缅怀先人的重要性。

3. 诗词鉴赏(1)展示与清明节相关的古诗词,如杜牧的《清明》。

(2)引导学生分析诗词的意境、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4. 实践情景引入(1)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在清明节表达对先人的敬意。

(2)设计实践活动,如制作清明节手抄报、编写清明节故事等。

5. 例题讲解(1)讲解如何运用清明节的文化内涵进行写作。

(2)分析清明节作文的写作技巧。

6. 随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现场编写一篇清明节作文。

(2)组织学生互评、互改,提高写作能力。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强调清明节的文化价值,倡导学生传承传统文化。

六、板书设计1. 清明节起源:寒食节发展:民间习俗文化内涵:尊重传统、缅怀先人2. 诗词鉴赏杜牧《清明》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清明节”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清明节主题班会教案(精选5篇

清明节主题班会教案(精选5篇

清明节主题班会教案(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内容选自《小学德育》教材中“传统文化”章节,详细内容为“清明节”知识点的学习。

主要包括清明节的由来、历史背景、传统习俗以及与清明节相关的诗词、故事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清明节的由来、历史背景及传统习俗,增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2. 通过学习与清明节相关的诗词、故事,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审美情趣。

3. 教育学生尊重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清明节的历史背景和传统习俗的理解。

教学重点:清明节的知识点学习,以及与之相关的诗词、故事的欣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黑板、粉笔、教学视频等。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教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PPT展示清明节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节日吗?你们了解清明节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内容:(1)讲解清明节的由来、历史背景及传统习俗。

(2)赏析与清明节相关的诗词、故事。

(3)实践情景引入:组织学生讨论如何过清明节,引导学生尊重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3. 例题讲解:(1)分析一道关于清明节习俗的选择题,讲解解题思路。

(2)讲解一道关于清明节诗词的阅读理解题,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完成一道清明节知识点的填空题。

(2)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清明节的短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清明节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审美情趣。

六、板书设计1. 清明节2. 内容:(1)清明节的由来、历史背景及传统习俗。

(2)与清明节相关的诗词、故事。

(3)尊重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清明节习俗填空题。

(2)以清明节为主题的短文写作。

2. 答案:(1)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开展清明节实践活动,如扫墓、踏青等。

清明节主题班会活动记录(优秀4篇)

清明节主题班会活动记录(优秀4篇)

清明节主题班会活动记录(优秀4篇)清明节主题班会活动记录篇一一、活动目的:1、通过班会,使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的来历和习俗,感受清明节与其它节日在气氛上有何不同。

2、通过英雄故事,培养学生尊重烈士的情感,教育学生学习烈士舍己为人、不争功名的精神。

3、知道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学会好好学习、热爱生活、爱父母、爱同学、爱老师、爱班级、爱社会,二.活动准备:向爸爸妈妈了解关于清明节的知识。

三.活动过程:(一)兴趣导入:1.有谁知道清明节是什么时间?指生回答。

2.师:每年4月4日、5日或6日是清明节,它是我国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一个,又是传统的扫墓日子,为了纪念革命先烈和死去的亲人,人们往往在这一天扫墓。

板书:缅怀革命先烈,感恩幸福生活(二)简介清明节的来历:师: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艰苦,跟随他在外的随从介子推不惜从大腿上割下一块肉来给他充饥。

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要封赏所有跟他流亡在外的随从,而介子推拒绝封赏,带母亲隐居深山。

晋文公无计可施,便放火烧山,逼介子推出来。

谁知这场大火却把母子俩都烧死了。

为了纪念这一天,晋文公下令每年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生冷食物。

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

古人常把其延续到清明,渐渐两节合二为一。

(三)讲讲英雄故事(四)交流清明节的习俗: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五)、请全班读读清明的诗句。

《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班会效果:通过本次班会,同学们对清明节有了较深的认识,知道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懂得了要努力学习,珍惜现在的生活,用勤劳和智慧去开创明天,开创未来,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清明节主题班会篇二活动目的:1、通过这次主题班会,希望学生作为一个炎黄子孙能全面正确的了解清明节,深切感受清明节的文化内涵,积极的过一个有意义的清明节。

清明节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清明节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清明节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清明节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6篇在学习中,大家对主题班会一定再熟悉不过了,主题班会能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让个人在集体活动中受教育、受熏陶,从而提高综合素质。

一个好的主题班会都需要包含哪些内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清明节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清明节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1教学目标:1、掌握安全交通的知识,提高安全意识。

2、了解安全扫墓的注意事项。

教学重点:掌握交通、防火等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意识教学过程:一.交通安全注意事项:1.行人靠右走,过马路要走斑马线,注意观察来往车辆,红灯停,绿灯行,遵守交通规则。

不坐三轮车。

2.乘坐公交车注意事项:(1)车停稳后,方能上下车,上下车时注意秩序,不要拥挤。

(2)乘车时,要站稳扶牢,不要把身体任何部位伸出窗外,人多时,应该注意看管好自身物品,谨防扒手。

(3)不要大声喧哗,保持环境卫生,主动为老若病残让座等。

3.不骑自行车须知(1)要遵守交通信号灯,不得抢穿红灯。

(2)穿越无信号灯的十字路口,必须"一慢、二看、三通过"。

(3)必须在规定的非机动车道内行驶;在无分道标志线的道路,必须靠边行驶。

二、注意事项:为确保清明节期间祭扫活动的安全,应增强安全防范意识,自觉遵守以下安全注意事项:1.不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搭乘各类公共交通工具。

2.加强防火意识,从我做起,共同防范森林火灾。

自觉遵守墓地管理部门的有关规章制度和防火管理规定,不要在公墓内燃放烟花爆竹或随意野外用火,纸钱、香烛在指定区域焚烧,不乱丢烟蒂。

扫墓时首先要清除坟墓周围干枯的杂草和树叶,以免烤燃引发火灾;其次要注意拜祭时焚烧物的管理,防止飞火引燃周围杂草;最后对焚化过的祭品应仔细检查,做到人走火熄,消除火灾隐患。

3.文明祭扫。

尽量使用鲜花、塑料花等祭品,祭奠已故亲人。

增强环保意识,在规定范围内限量焚化各种祭品,不要乱扔祭祀用食品、包装物并及时清理,放入指定的垃圾收集点。

2024清明节祭祀活动主题班会教案(精选15篇)

2024清明节祭祀活动主题班会教案(精选15篇)

2024清明节祭祀活动主题班会教案(精选15篇)2024清明节祭祀活动主题班会教案【篇1】一、活动目的:通过清明节的主题教育,让同学们了解清明节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另外还通过这次班会让学生了解清明节的一些习俗,清明节的历史由来。

通过这次主题教育,还让学生来缅怀先烈,知道自己现在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

二、活动时间:4月2日三:活动地点:四年级一班四、活动过程:(一)1、利用交流的形式让同学们知道清明节的由来和清明节的习俗。

(1)清明节习俗清明节是传统的纪念祖先的节日,其主要形式是祭祖扫墓。

这一习俗相沿已久,据史书记载,秦汉时,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

《汉书严延年传》载,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地"。

随着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的越来越发达和强固,远古时代没有纳入规范的墓祭,也归入了"五礼"中:"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

"朝廷的推崇使墓祭活动更为盛行。

古人有描写清明扫墓的诗:"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民间广为流传的孟姜女寻夫小曲也有"三月里来是清明,桃红柳绿百草青;别家坟上飘白纸,我家坟上冷清清。

"唐代杜牧的名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这些诗句都十分真切地反映了当时清明扫墓时的情景和氛围。

(2)祭扫烈士墓清明祭祖扫墓,是中华民族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品德的具体表现。

自古以来,清明扫墓不光是纪念自己的祖先,对历史上为人民立过功,做过好事的人物,人民都会纪念他。

清明节祭扫烈士墓和革命先烈纪念碑,已成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形式。

(二)让同学们体会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1、小组内交流班会体会。

2、指名让学生体会,及时表扬说得好的同学。

3、引申: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歹徒、小偷、坏人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是不是能像革命先烈那样舍身为人呢?我们能不能非常机智的与歹徒等做斗争呢?你都有哪些机智的方法与同学们分享呢?4、作业:利用假期得时间跟自己的父母去祭扫先祖、参加植树活动,为祖国添绿色。

清明节主题活动教案七篇

清明节主题活动教案七篇

清明节主题活动教案七篇清明节主题活动教案篇1活动目标:1、通过欣赏古诗、观察图片,初步了解古诗大意。

2、能正确熟读古诗。

3、了解清明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清明节人们扫墓的心情。

4、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5、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活动准备:1、古诗教学的自制PPT。

2、幼儿前期经验准备:了解清明节的风俗习惯。

活动过程:(一)入场:听《琵琶语》学古人漫步进场,感受古曲的气氛。

教师:现在我们听着优美的古曲,慢慢的进场,然后轻轻地找个座位坐下来。

(二)了解清明节的风俗。

教师:之前清明节,我们放了一个小长假,那请你们回忆一下,清明节你和家人都做了些什么事情?播放“清明介绍PPT”,教师做相应的小结。

教师:小朋友说了很多清明节做的事,我们看看其他人会做些什么呢?教师:清明节这天,路上来来往往的人们带着悲伤的表情,手捧着鲜花去祭拜去世的亲人……所以,清明节要去扫墓,是对已经去世的人的尊敬与怀念,也因此在清明前后,人们的心情都比较难过和悲伤。

(三)学习古诗,初步了解古诗大意。

1、完整欣赏古诗两遍。

教师:刚才我们了解了在清明节人们会做的事情,那古时候的诗人,在清明节这天会做些什么呢?欣赏古诗朗诵。

(播放课件)教师:请小朋友看大屏幕,刚才电脑里的老师已经把《清明》这首古诗诵读了一遍,现在请你们跟着老师再来读一遍,老师念一句小朋友跟一句。

(播放古诗背景)幼儿跟着教师诵读。

2、看背景图,初步了解古诗大意。

幼儿看图自由回答。

3、句卡配对,进一步了解古诗大意。

(1)出示图卡,引导幼儿发现诗句与画面的匹配关系。

(2)观察图片,幼儿为诗句匹配图片。

教师:如果要给这些句卡宝宝找图片朋友,你们认为应该怎么找。

谁能为"清明时节雨纷纷"这句诗句,找图片朋友。

教师:谁能为"路上行人欲断魂"这句诗句,找图片朋友?"路上行人欲断魂"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谁来说一说。

教师:第三句诗句"借问酒家何处有"对应哪一幅画面?教师:那是谁回答老爷爷的`?那个小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明节主题班会教案
清明节主题班会教案
清明节主题班会教案
一、班会背景即将到来的清明节是中华名族的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也是郊游踏青的好时光。

清明节这个中国传统节日被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还列入法定国家假日,这体现了国家对传统民俗节日的重视。

然而,青少年学生虽然热切期盼小长假,但据我的初步调查不少青少年学生,对这个节日的民俗意义和相关传统文化知识却知之甚少,他们认为祭祖是老人的事,甚至认为这是封建迷信,而扫墓则出游的幌子,至于清明节的来历、风俗、文化内涵等他们知之甚少。

针对他们缺乏对传统文化的感知、对感恩思源的精神的实践而召开了这次主题班会。

二、班会目的
1、通过班会,让学生对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有具体、详细的了解。

2、通过这次班会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俗、风情和传统美德。

有利于青少年对孝悌、慎重、追远、民德归厚的理解和升华在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的基础上,继承先烈遗志,发扬革命精神,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3、通过这次班会,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热爱民族文化,主动地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文化。

三、准备
1、清明节习俗活动片段,爱国电影(淮海战役)片段、爱国烈士图片等等。

2、搜集整理清明节有关知识、资料、图片等。

四、班会过程
(一)利用交流的形式让同学们知道清明节的由来和清明节的习俗。

引导学生介绍清明节的由来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

申生的弟弟垂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逃走。

在流亡期间,垂耳受尽了屈辱。

原来跟着他一起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了。

只剩下少数几个中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

其中一个交介子推。

又一次,垂耳饿晕了过去。

介子推为了救垂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垂耳吃。

十九年后,垂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注明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

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

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

可是,差人去了几趟。

介子推不来。

晋文公只好亲自去请。

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了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

介子推不愿意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

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

预示,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

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伙烧了三天三夜,大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

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让学生知道清明节的日期;清明节的别名;随着网络发展,清明节有了不同的纪念方式;我们家乡清明节的食品和习俗。

(二)清明节的古老风俗
1、考虑到老人和孩子耐不住寒冷,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于是
就有了各项野外健身活动。

(1) 放风筝,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

(2)踏青,古时叫探春、寻春等。

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

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3)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

蹴鞠,
就是用足去踢球。

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

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4)这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

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

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

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

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

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
5) 插柳、戴柳,中国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为三大鬼节,人们为了防止鬼的侵扰迫害而插柳、戴柳,柳在人们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观世音以柳枝沾水济度众生。

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 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阴。

(三)清明节除了这些古老风俗外,它还是一个纪念祖先的节日,主要的纪念方式是扫墓。

关于扫墓,你知道多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