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内科支气管哮喘诊疗常规

合集下载

支气管哮喘诊疗常规

支气管哮喘诊疗常规

支气管哮喘诊疗常规[病史采集]1.发作性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

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或化学刺激,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有关。

2.上述症状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物理检查]1.双肺哮鸣音。

2.肋间肌内凹。

3.心动过速。

4.奇脉。

5.紫绀或意识模糊。

[辅助检查]1.支气管扩张试验:吸入β2激动剂后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增加15%以上,且FEV1绝对值增加大于200ML为阳性。

2.最大呼气量(PEF):日内变异或昼夜变异≥20%为阳性。

3.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试验。

以上三种试验方法见肺功能检查节。

4.抗原皮试。

5.动脉血气分析:急性发作时PaO2升高,PaCO2降低,PaCO2“正常”或升高提示病情严重。

6.胸部X线检查:肺过度充气,透明度增高,注意有无气胸或肺炎。

[并发症]气胸、纵膈气肿、胸廊畸形、反复支气管感染,呼吸骤停和猝死。

[诊断要点]根据典型的症状可诊断,症状不典型者需作有关检查。

[鉴别诊断]鉴别诊断包括:急、慢性支气管炎,不可逆性气道阻塞,鼻炎伴后鼻孔滴流,左心衰。

[治疗原则]1.治疗目标:(1) 以最少的治疗达到控制症状的目的。

(2) 教会病人自已监测病情及正确用药。

(3) 最大限度控制病情,减少缺勤缺学。

2.药物治疗:(1) 皮质激素:吸入皮质激素:常用丙酸培氯松或丁地去炎松,用定量雾化吸入器(MDI)或干粉剂吸入。

剂量为:丁地去炎松200~600ug/天。

如病人需口服皮质激素,•吸入制剂需继续使用。

吸药后漱口以减少对口咽的副作用。

口服皮质激素:强的松每天30mg用5天,如果改善缓慢需延长疗程。

疗程短于14天不必逐步减量。

(2) 茶碱:常用氨茶碱或缓释型茶碱口服,用于轻-中度发作,剂量为每公斤体重6~10mg,使血茶碱浓度保持在5~15ug/ml水平。

很多药物如环丙沙星、红霉素、甲氰咪哌、抗抑郁药、地尔硫草(Ditiazem)、维拉帕米、氟康唑等可使茶碱血药浓度升高。

内科学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

内科学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

内科学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内科学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特征是气道高度敏感性和可逆性阻塞性气流受限。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美国国家心肺血液研究所(NHLBI)提出了一系列诊断标准,以帮助医生准确诊断支气管哮喘。

以下是内科学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1. 症状特点:- 可能出现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胸闷和呼吸困难,尤其在夜间或清晨加重。

- 症状可因感染、过敏原暴露、寒冷空气、运动或情绪激动等诱发或加剧。

- 症状缓解可自行发生或经治疗后好转。

2. 病史:- 详细了解患者的症状出现时间、频率和持续时间。

- 掌握患者是否有家族史,特别是一级亲属是否存在哮喘或过敏病史。

3. 肺功能检查:- 肺功能检查是诊断支气管哮喘的重要手段,可包括肺活量(FEV1)、用力呼气一秒容积(FEV1/FVC)以及峰流速度(PEF)等指标。

- 按照最新的GOLD标准,FEV1/FVC比值低于0.7被视为气流受限。

4. 反应试验:- 支气管激发试验(BPT)和支气管扩张试验(BDT)是辅助诊断支气管哮喘的常用方法。

- BPT可通过刺激剂如甲酪氨酸(MCT)、支气管收缩物质(Methacholine)或特应原进行,观察患者是否发生支气管痉挛。

- BDT可使用短效β2受体激动剂(SABA)如沙丁胺醇或特布他林来检测患者是否有可逆性气流受限。

5. 过敏原检测:- 过敏原检测有助于确定患者的过敏原暴露情况,对于过敏原诱发哮喘的患者尤为重要。

- 常用的过敏原检测方法包括皮肤划痕试验、特异IgE抗体检测以及特异性免疫治疗试验等。

6. 其他辅助检查:- 胸部X线片或胸部CT扫描可排除其他肺部病变和结构异常。

- 可根据需要进行血液和痰液常规检查、血气分析和心功能检查等。

根据上述诊断标准,医生可以综合分析患者的症状、病史和检查结果,作出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并进一步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在诊断过程中,也应注意与其他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部感染等)相鉴别,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支气管哮喘诊疗规范

支气管哮喘诊疗规范

支气管哮喘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这种慢性炎症与气道高反应性相关, 通常出现广泛而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 导致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或)咳嗽等症状, 多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 多数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

【检查】1.入院后1小时内完成体检2.实验室检查: 作血象、X线等相关检查;有条件者作肺功能、气道反应性测定及变应原检测;病情严重者作血气分析。

【诊断】1.有反复喘息史, 肺部哮鸣音, 支气管扩张剂治疗有效者可作出明确诊断。

哮喘急性严重发作, 经合理应用拟交感神经药物和茶碱类药物仍不能缓解者, 可诊断哮喘持续状态。

2.对疑诊病例可作肾上腺素或舒喘灵试验, 或气道反应性测定及变应原检测, 结合个人或家族过敏史, 有助于诊断。

3.需与毛细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淋巴结结核及呼吸道异物等疾病鉴别。

【治疗原则】1.保持呼吸道通畅, 湿化气道, 保证热量及水份供给。

2.纠正低氧血症。

3.镇静: 对烦躁者, 可适当应用镇静剂。

4.抗生素应用:合并细菌感染者, 可选用抗生素。

5.气管扩张剂应用: β2-受体激动剂: 常用的药物有沙丁胺醇、特布他林;氨茶碱;异丙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仅用于哮喘持续状态。

6.糖皮质激素应用: 对重症或哮喘持续状态者, 应早期大剂量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静脉滴注, 常用的药物有: 甲基强的松龙、地塞米松及强的松等。

7.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重症患儿不显性失水增加, 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脱水, 注意纠正脱水。

一般补液量增加生理量的50%。

有混合性酸中毒时, 可适当应用碱性药物。

8.机械通气治疗: 对持续呼吸困难, 呼吸衰竭虽经治疗仍逐渐加重者须进行机械通气。

9.病情复杂, 处理困难, 需请相应专科或上级医生会诊。

【疗效评价】1.临床治愈: 症状和体征消失。

2.好转: 症状和体征明显好转、稳定。

3.无效: 症状和体征无好转或加重。

呼吸内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呼吸内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第一节呼吸科常见病诊疗常规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COPD是一种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状态,这种气流受限通常呈进行性进展、不完全可逆,多与肺部对有害颗粒物或有害气体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

慢性支气管炎:是指除外慢性咳嗽的其它各种原因后,每年慢性咳嗽、咳痰三个月以上,并连续二年。

肺气肿:肺部远端的气室到末端的细支气管出现异常持向扩张,并伴有肺泡壁和细支气管的破坏而无明显的纤维化。

“破坏”是指呼吸性气室扩大且形态缺乏均匀一致,肺泡及其组分的正常形态被破坏和丧失。

COPD与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密切相关。

当患者有咳嗽、咳痰或呼吸困难症状,及/或疾病危险因素接触史时,肺功能检查可明确诊断。

如在应用支气管扩张剂后, FEV l占预计<80%,同时FEV l/FVC<70%表明存在气流受限,并且不能完全逆转时,应考虑COPD。

[临床表现]1.病史(1)吸烟史:多有长期较大量吸烟史。

(2)职业性或环境有害物质接触史:如较长期粉尘、烟雾、有害颗粒或有害气体接触史。

(3)家族史:COPD有家族聚集倾向。

(4)发病年龄及好发季节:多于中年以后发病,症状好发于秋冬寒冷季节,常有反复呼吸道感染及急性加重史。

随病情进展,急性加重愈见频繁。

2.症状⑴慢性咳嗽常为首发症状。

初起咳嗽呈间歇性,早晨较重,以后早晚或整日均有咳嗽,但夜间咳嗽并不显著(2)咳痰咳嗽后通常咳少量粘液性痰,合并感染时痰量增多,常有脓性痰。

(3)气短或呼吸困难是COPD的标志性症状,早期仅于劳力时出现,后逐渐加重,以致日常活动甚至休息卧(4)喘息和胸闷不是COPD的特异性症状。

部分患者有喘息;胸部紧闷感通常于劳力后发生,与呼吸费力、肋间肌等容性收缩有关。

(5)晚期患者常有体重下降、食欲减退、精神抑郁和焦虑等,合并感染时可咳血痰或咯血。

(6)后期出现低氧血症和(或)高碳酸血症的症状.并发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和右心衰竭。

3.体征:早期体征可不明显,随疾病进展,常有以下体征:(1)视诊及触诊胸廓形态异常。

支气管哮喘的规范化诊断与治疗

支气管哮喘的规范化诊断与治疗

支气管哮喘的规范化诊断与治疗什么是支气管哮喘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气道疾病,其主要特征是气道狭窄、气流受限和反复发作的呼吸困难。

在发病机制上,过度反应的气道和支气管炎症是其主要原因。

支气管哮喘的早期症状包括咳嗽、呼吸急促、胸闷感和气喘等。

支气管哮喘的规范化诊断支气管哮喘的规范化诊断包括病史采集、肺功能检查和过敏原检测等多个步骤。

以下是具体的诊断流程:病史采集病史采集是支气管哮喘诊断的第一步。

医生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呼吸困难的程度和频率•咳嗽和喘息的情况•哮喘发作的触发因素•是否家族遗传有哮喘等疾病肺功能检查肺功能检查是诊断哮喘的关键步骤之一。

评估肺功能可以通过以下测试来完成:•呼气峰流速测试•肺活量测试•气体扩散容积等过敏原检测过敏原检测是确定哮喘触发因素的重要步骤。

医生可以通过皮肤试验或血清检测来确定患者是否存在过敏体质。

支气管哮喘的规范化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主要分为控制治疗和急性发作治疗两个方面。

控制治疗控制治疗是指通过长期控制,防止哮喘发作的频率和程度加重。

主要药物包括:•长效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糖皮质激素•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等急性发作治疗急性发作治疗是指通过药物和其他方法来迅速缓解哮喘发作。

主要药物包括:•短效β2-受体激动剂•类固醇等除了药物治疗外,支气管哮喘的患者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避免哮喘触发因素,例如烟雾、灰尘、气味等•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加强营养和锻炼等支气管哮喘的规范化诊断和治疗对于缓解患者的症状、减少发作的频率和程度具有重要的作用。

尽管目前还没有完全治愈这种疾病的方法,但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能够找到更好的治疗方法,让患者的生活更加健康和美好。

支气管哮喘诊疗常规

支气管哮喘诊疗常规

支气管哮喘诊疗常规支气管哮喘是由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

这种炎症使易感者具有气道高反应性,表现为反复发作性的喘息、呼吸困难、胸闷和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

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

【诊断要点】1.婴幼儿哮喘的诊断标准。

1)年龄<3岁,喘息发作>=3次;2)发作时双肺可闻及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吸相延长;3)具有特应性体制,如过敏性湿疹、过敏性鼻炎等;4)父母有哮喘病等过敏史;5)除外其他引起喘息的疾病。

凡具有以上第1)2)5)条即可诊断为哮喘。

如喘息发作2次,并具有第2)5)条诊断为可疑哮喘或喘息性支气管炎(<3岁)。

如同时具有第3)和/或第4)条时,可考虑给予哮喘治疗性诊断。

2.儿童哮喘诊断标准1)年龄>=3岁,喘息呈反复发作者;2)发作时双肺可闻及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3)支气管扩张剂有明显疗效;4)除外其他引起喘息、胸闷和咳嗽的疾病。

对于各年龄组疑似哮喘同时肺部有哮鸣音的可做支气管舒张试验。

如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可作为哮喘的诊断。

3.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诊断标准1)咳嗽持续或反复发作>1月,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运动后加重,痰少,临床无感染征象或较长时间抗生素治疗无效。

2)支气管扩张剂治疗可使咳嗽缓解。

(基本诊断条件)3)有个人过敏史或家族哮喘病史,变应原试验阳性可作辅助诊断。

4)气道呈高反应特征,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可作为辅助诊断;5)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咳嗽。

【处理要点】治疗原则:坚持长期、持续、规范、个体化的治疗原则。

1.糖皮质激素是治疗哮喘的首选药物。

1)吸入用药:一旦确诊及应使用糖皮质激素吸入剂,常用的吸入剂有二丙酸倍氯松、布地奈德。

吸入治疗应持续6个月,每1-3个月评估疗效,哮喘持续控制3月后,可降级治疗。

若哮喘反复,应即刻升级治疗。

2)口服用药:病情较重的急性病例应給强的松短程治疗(1-7天),每日1-2mg/kg,分2-3次。

支气管哮喘诊疗指南

支气管哮喘诊疗指南

支气管哮喘诊疗指南哮喘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它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包括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平滑肌细胞和气道上皮细胞等。

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重。

哮喘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后缓解,但是随着病程的延长,气道结构会发生改变,即气道重塑。

最近的研究认为,哮喘是一种异质性疾病。

根据流行病学数据显示,全球哮喘患者至少有3亿人,中国哮喘患者约3000万人。

虽然近年来哮喘规范化治疗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推广,但我国哮喘患者的控制率仍低于发达国家。

哮喘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典型哮喘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及可变气流受限的客观检查。

典型哮喘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包括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夜间及晨间多发,常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以及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可变气流受限的客观检查包括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以及呼气流量峰值(PEF)平均每日昼夜变异率>10%,或PEF周变异率>20%。

符合上述症状和体征,同时具备气流受限客观检查中任一条,并除外其他疾病所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及咳嗽,可以诊断为哮喘。

不典型哮喘的诊断包括咳嗽变异性哮喘、胸闷变异性哮喘和隐匿性哮喘。

咳嗽变异性哮喘指咳嗽作为惟一或主要症状,无喘息、气急等典型哮喘的症状和体征,同时具备可变气流受限客观检查中的任一条,除外其他疾病引起的咳嗽。

胸闷变异性哮喘指胸闷作为惟一或主要症状,无喘息、气急等典型哮喘的症状和体征,同时具备可变气流受限客观检查中的任一条,除外其他疾病引起的胸闷。

隐匿性哮喘指无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的表现,但长期存在气道反应性增高者。

随访发现有14%~58%的无症状气道反应性增高者可发展为有症状的哮喘。

哮喘的评估包括分期和分级。

根据临床表现,哮喘可分为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

严重程度的分级将慢性持续期哮喘病情分为间歇性、轻度持续、中度持续和重度持续4级。

哮病(支气管哮喘)诊疗方案

哮病(支气管哮喘)诊疗方案

哮病(支气管哮喘)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5-2008)。

(1)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不能平卧,或口唇指甲紫绀。

(2)呈反复发作性,常因气候突变、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累等因素而诱发。

发作前多有鼻痒、喷嚏、咳嗽、胸闷等症状。

(3)有过敏史或家族史。

(4)两肺可闻及哮鸣音或伴有湿啰音。

(5)血嗜酸性粒细胞可增高。

(6)痰液涂片可见嗜酸细胞。

(7)胸部X线检查一般无特殊改变,久病可见肺气肿征。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修订,2008年)。

(1)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及化学性刺激、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上述症状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4)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

(5)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体征),应至少具备以下1项试验阳性: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FEV1增加≥12%,且FEV1增加绝对值≥200 ml;呼气流量峰值(PEF)日内(或2周)变异率≥20%。

符合1~4 条或4、5 条者,可以诊断为支气管哮喘。

(二)病期诊断1.急性发作期:指喘息、气急、咳嗽、胸闷等症状突然发生,或原有症状急剧加重,常有呼吸困难,以呼气流量降低为其特征,常因接触变应原等刺激物或治疗不当等所致。

2.慢性持续期:是指每周均不同频度和(或)不同程度地出现症状(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

3.缓解期:指经过治疗或未经治疗症状、体征消失,肺功能恢复到急性发作前水平,并维持3个月以上。

(三)证候诊断1.发作期(病期诊断中属急性发作期和部分慢性持续期患者)(1)风哮:时发时止,发时喉中哮鸣有声,反复发作,止时又如常人,发病前多有鼻痒、咽痒、喷嚏、咳嗽等症,舌淡苔白,脉浮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呼吸内科支气管哮喘诊疗常规
【诊断】
1.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上述症状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4.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

5.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体征)至少应有下列三项中的一项:①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试验阳性;②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FEV1增加≥12%,且FEV1增加绝对值≥200 ml;
③PEF变异率日内(或2周)≥20%。

符合1-4条或4、5条者,可以诊断为支气管哮喘。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一、痰液检查:如患者无痰可通过高渗盐水超声雾化诱导痰方法进行检查。

涂片在显微镜下可见较多嗜酸性粒细胞。

二、呼吸功能检查:FEV1、FEV1/FVC%、MMEF以及PEF均减少。

用力肺活量减少、残气量增加,功能残气量和肺总量增加,残气占肺总量百分比增高。

支气管激发试验和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

昼夜PEF变异率≥20%。

三、动脉血气分析: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增大;严重时可有缺氧,过度通气为呼吸性碱中毒。

如重症哮喘可表现为呼吸性酸中毒。

如缺氧明显,可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四、胸部X线检查:发作早期呈过度充气状态;缓解期多无明显异常。

如并发呼吸道感染,可见肺纹理增加及炎性浸润阴影。

五、特异性变应原的检测
【治疗】
一、一般治疗:脱离变应原是防治哮喘最有效的方法。

氧疗,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必要时行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
二、药物治疗:
1. 支气管扩张剂
(1)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急性发作症状的首选药物。

首选吸入法,常用剂量为
沙丁胺醇或特布他林定量气雾剂(MDI),每天3-4次,每次1-2喷。

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如沙美特罗( salmeterol):经气雾剂或碟剂装置给药,给药后30 min 起效,平喘作用维持12 h 以上。

推荐剂量50μg,每天2 次吸入。

福莫特罗(formoterol):经吸入装置给药,给药后3~5 min 起效,平喘作用维持8~12 h以上,每天2次,每次1喷。

福莫特罗因起效迅速,可按需用于哮喘急性发作时的治疗。

近年来推荐联合吸入激素和LABA治疗哮喘。

持续雾化吸入多用于重症和儿童患者,如沙丁胺醇5mg稀释在5-20ml溶液中雾化吸入。

沙丁胺醇或特布他林一般口服用法为2.4-2.5mg,每日3次,15-30分钟起效。

注射用药国内较少使用。

(2)抗胆碱药: 本品有气雾剂和雾化溶液两种剂型。

经MDI吸入溴化异丙托品气雾剂,常用剂量为20~40μg,每天3~4次;经雾化泵吸入溴化异丙托品溶液的常用剂量为50~125μg,每天3~4次。

异丙托溴胺与β2受体激动剂联合吸入有协同作用,尤其适用于夜间哮喘及多痰的患者。

噻托溴铵作用更强,持续时间可达24小时,不良反应更少。

(3)茶碱类是目前治疗哮喘的有效药物。

茶碱与糖皮质激素合用具有协同作用。

口服给药:包括氨茶碱和控(缓)释茶碱,后者于控制夜间哮喘。

一般剂量每日6-10mg/kg,用于轻-中度哮喘。

静脉注射:茶碱首次剂量为4-6mg/kg,注射速度不超过0.25mg/kg/min,静脉滴注维持量0.6-0.8mg/kg/h,日注射量一般不超过1.0g。

主要应用于重、危症哮喘。

茶碱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心血管症状(心动过速、心律失常、血压下降)及多尿,偶可兴奋呼吸中枢,严重者可引起抽搐乃至死亡。

多索茶碱的作用与氨茶碱相同,但不良反应较轻
2.抗炎药物
(1)糖皮质激素
吸入治疗是目前推荐长期抗炎治疗哮喘的最常用方法。

常用吸入药物有倍氯米松(BDP)、布地奈德、氟替卡松、莫米松等,后二者生物活性更强,作用更持久。

通常需规律吸入一周以上方能生效。

吸入剂量(BDP或等效量其他糖皮质激素)在轻度持续者一般200-500ug/d,中度持续者一般500-1000ug/d,重度持续者一般>1000ug/d(不宜超过2000ug/d)(氟替卡松剂量减半)。

口服剂:有强的松、强的松龙。

用于吸入糖皮质激素无效或需要短期加强的患者。

起始30-6Omg/d,症状缓解后逐渐减量至≤l0mg/d。

然后停用,或改用吸入剂。

静脉用药:重度或严重哮喘发作时应及早应用琥珀酸氢化可的松,注射后4-6小时起作用,常用量100-400mg/d,或甲泼尼龙80-160mg/d,起效时间更短(2-4小时)。

地塞米松宜
慎用。

症状缓解后逐渐减量,然后改口服和吸入制剂维持。

(2)LT调节剂:扎鲁司特20mg、每日2次,或孟鲁司特l0mg、每天1次。

3.抗过敏药物:如酮替芬、西替利嗪、氯雷他定
4.抗菌药物:有感染依据时使用。

三、急性发作期的治疗
1.轻度每日定时吸入糖皮质激素(200-500ugBDP)。

出现症状时吸入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可间断吸入。

效果不佳时可加用口服β2受体激动剂控释片或小量茶碱控释片(200mg/d),或加用抗胆碱药如异丙托溴胺气雾剂吸入。

2.中度吸入剂量一般为每日500-1000ugBDP;规则吸入β2受体激动剂或联合抗胆碱药吸入或口服长效β2受体激动剂。

亦可加用口服LT拮抗剂。

若不能缓解,可持续雾化吸入β2受体激动剂联合用抗胆碱药及糖皮质激素,或口服糖皮质激素(<60mg/d)。

必要时可用氨茶碱静脉注射。

3.重度至危重度可持续雾化吸入β2受体激动剂联合用抗胆碱药及糖皮质激素;或静脉滴注氨茶碱或沙丁胺醇,加用口服LT拮抗剂。

静脉滴注糖皮质激素如琥珀酸氢化可的松或甲泼尼松或地塞米松。

待病情得到控制和缓解后(一般3-5天),改为口服给药。

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给予氧疗,必要时进行无创或有创机械通气。

如并发气胸时,机械通气需在胸腔引流气体条件下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