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汞曲线在特低渗油藏储层分类中的应用_王维喜
【5A版】低渗、特低渗油藏特征及开发潜力评价研究

低渗、特低渗油藏特征及开发潜力评价研究一、引言随着石油天然气勘探的深入,许多低渗透油藏逐渐被探明,其分布范围越来越广,储量越来越大。
探明低渗储量近50亿吨,已中目前已经开发近20亿吨,动用率40%左右,未动用储量近30亿吨。
从近年勘探情况看,新发现储量中低品位储量,占新增探明储量的68%以上。
从开发特征上看,不同油田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差异很大,典型的是大庆和长庆低渗透油藏在渗透率相近、油藏流体粘度接近的情况下,开发效果,注水难易程度相差非常大[1~2]。
那么导致差异如此大的原因是什么呢?从我们的研究看来,主要是对低渗透油藏的特征认识不足。
低渗透油藏有其特殊的微观孔隙结构,孔隙细小,喉道细微,岩石孔隙比表面大,岩石孔隙表面与流体作用力强,油藏中流体有其特殊的渗流规律。
低渗透油藏特征参数不仅决定开发效果与开发难易程度,而且是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潜力评价非常关键的参数。
在中高渗透油藏评价体系中,主要的特征参数有以下八个[3]:渗透率、孔隙度、有效厚度、油藏面积(延伸长度)、油藏非均质性、粘土含量及分布、中值半径等,其中体现油藏渗流能力的参数有渗透率、中值半径两个参数。
分析油藏评价特征参数可知厚度、面积、孔隙度三个参数的乘积等于油藏孔隙体积,中高渗透油藏的原始含油饱和度一般在65~75%之间,变化不大,因此以上三个参数实际上代表油藏储量的概念。
油藏非均质性实际上对应于油藏的采出程度,越均匀的油藏,采出程度越高。
所以这四个参数合在一起表示油藏的可采储量。
对于低渗透油藏而言,虽然反映油藏可采储量的参数也很重要,但是根据油田开发看来,低渗透油藏的渗流能力严重制约着油藏的开发效果。
即使储量再大,采不出来,导致大量的储量搁置,也没有经济效益。
如果仍然采用评价中高渗透油藏的办法评价低渗透油藏就不能正确认识低渗透油藏,不能科学、客观的进行评价、分类和产能建设规划。
只有在认识低渗透油藏特征的基础上,引入新的评价特征参数,才能深入认识低渗透油藏特征,低渗透油藏开发潜力分类和产能建设及投资计划决策起到科学的支撑作用。
低渗透油藏中微电极曲线的应用

低渗透油藏中微电极曲线的应用
耿斌;杨英珍;马魁勇;耿生臣
【期刊名称】《测井技术》
【年(卷),期】2004(028)001
【摘要】针对微电极曲线的负差异现象在低渗透油藏中的普遍情况,从微电极测量原理入手,结合低渗透油藏的其它曲线特征与孔隙结构差异,对微电极曲线的负差异现象进行了解释,认为原因是储层的渗透性差、泥浆的侵入非常弱以及没有形成泥饼等现象造成的;结合岩心实验资料和试油资料,将微电极负差异现象应用于低渗透油藏的物性下限研究和油干层的判别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总页数】3页(P39-40,61)
【作者】耿斌;杨英珍;马魁勇;耿生臣
【作者单位】胜利油田有限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00;胜利油田有限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00;胜利油田有限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00;胜利油田有限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31.811;TE348
【相关文献】
1.微电极曲线负异常在低渗透油藏储层评价中的新认识 [J], 余光华
2.低渗透油藏预测模型和水驱曲线联解法及应用 [J], 尹洪军;张欢欢;杨春城;钟会影;曲鹏
3.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低渗透油藏中微电极曲线的应用 [J], 吴勇;冯春珍;唐文江
4.水驱特征曲线在低渗透油藏开发中的应用 [J], 王柏力; 冯乔; 江海英; 孙秋分; 戴传瑞
5.水驱特征曲线判别低渗透油藏窜流通道技术及应用 [J], 谭俊领;刘笑春;张力;郭健;张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特低孔低渗油藏注水储层敏感性及其原因研究

特低孔低渗油藏注水储层敏感性及其原因研究特低孔低渗油藏注水储层敏感性及其原因研究摘要:莫北油田三工河组J1s2储层为特低渗透率的储集层,水质矿化度高,长期存在注水井注入压力高、注水注不进等问题。
油田开发人员对其采取了井口提压、酸化、压裂等增注措施,以满足油藏注水要求,但效果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针对莫北油田特低渗高压注水油藏注水困难、通过对岩心样敏感性进行了地层环境下的实验模拟,敏感性原因进行了综合分析,重新评价确定了科学合理的系统注水压力。
该油藏注水开发政策对类似低孔低渗稀油油藏的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注水敏感储层增注油藏开发过程中保持合理注采比,保证地层压力是油藏稳定开发的前提条件。
莫北油田三工河组油藏由于孔隙度渗透率相对较差,造成油藏注水相对困难,定期的压裂、酸化措施成本大、见效周期短,且容易导致注入水沿人造裂缝快速指进,造成邻井含水快速上升,开发效果变差。
通过岩心观察、取样,在地层环境下进行试验模拟,研究其储层速敏、盐敏、水敏等特征,找出注水过程中不同水型、注水强度对储层孔渗特征的影响,加强注入水与地层的配伍性,保持最合理的注水速度,使得油藏合理开发,实现最终采收率最大化。
一、储层物性参数特征莫北油田胶结类型以压嵌型为主,其次为孔隙~压嵌型;颗粒接触方式主要为线接触,其次为点~线接触。
该区储层孔隙类型主要以剩余粒间孔(0.0%~95.0%,平均57.4%)、原生粒间孔(0.0%~75.0%,平均36.0%)为主,有少量的粒内溶孔和高岭石晶间孔。
喉道主要为细喉道,孔喉配位数0~0.94,平均0.37。
该区块侏罗系三工河组J1s21储层毛管压力曲线形态为偏细歪度,平均排驱压力0.66MPa,平均饱和度中值压力7.47MPa,平均最大孔喉半径1.76μm,平均毛管半径0.53μm,平均退汞效率37%。
莫北油气田非均质性较强,岩心分析单砂层平均孔隙度为7.6%~14.1%,渗透率为0.2×10-3μm2~59.6×10-3μm2,层间渗透率变化较大。
压汞法研究岩心孔隙结构特征

压汞法研究岩心孔隙结构特征马文国;王影;海明月;夏惠芬;冯海潮;吴迪【摘要】The artificial cores are widely used in the various types of oil displacement experiments. According to the pore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rtificial cores and natural cores, the natural cores and artificial cores with different permeability are selected for conventional mercury penetration experiment. The pore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parameters are studied and the pore volume and pore-throat ratio of different pore radius intervals are analyzed. The pore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rtificial cores and natural cores are givea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pore structure of the high permeability artificial cores and the natural cores are close, the great mass of the pore volume distributes in the pore radii from 5 μm to 20μm. For the artificial cores with mid-lower permeability, the pore volume proportion is less than the natural cores in the small pore. So 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for the pore structure between artificial cores and the natural cores with mid-lower permeability.%人造岩心广泛用于各类驱油实验,针对人造岩心与天然岩心的孔隙结构问题,选取不同渗透率的人造岩心及天然岩心进行常规压汞实验,研究了表征岩石孔隙结构特征的各项参数,分析了不同孔隙半径区间的孔隙体积及孔喉比等特点,给出了人造岩心和天然岩心的孔隙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高渗透率的人造岩心与天然岩心的孔隙结构相近,孔隙体积大部分集中在半径区间为(5μm,20 μm];而中低渗透层的人造岩心,在孔隙半径较小区间的孔隙体积所占比例小于天然岩心的,孔隙结构有一定差异.【期刊名称】《实验技术与管理》【年(卷),期】2013(030)001【总页数】4页(P66-69)【关键词】岩心孔隙结构;压汞实验;毛管压力曲线【作者】马文国;王影;海明月;夏惠芬;冯海潮;吴迪【作者单位】东北石油大学教育部提高油气采收率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大庆1633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57.4近年来人们对岩石系的孔隙结构进行了大量研究,蒲秀刚等[1],通过扫描电镜和常规压汞实验,研究了岩石孔渗参数和储层孔隙结构参数之间的定量关系。
压汞资料在莫北地区储层分类的应用研究

压汞资料在莫北地区储层分类的应用研究摘要:压汞资料是地质勘探中常用的一种测试方法,可以用来研究地下储层的孔隙结构与物性。
本文通过对莫北地区储层的压汞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其在莫北地区储层分类中的应用。
第一章引言随着石油勘探的深入,储层分类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之一、储层分类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储层的物理性质,还可以为油气勘探提供重要依据。
而压汞资料作为一种常用的测试方法,可以对储层进行全面的物性测试,助力储层分类的研究。
第二章压汞资料的基本原理压汞资料是一种利用压汞仪测定地下储层孔隙的性质和特征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在不同压力下,将汞注入储层样品中,测定注入汞的体积变化,进而计算出储层孔隙容积、孔隙度、渗透率等参数。
第三章莫北地区储层分类的研究现状莫北地区是一个石油资源丰富的地区,储层分类的研究也比较多。
目前的研究主要依靠岩心分析、测井数据等方法,但存在数据获取困难、成本高昂等问题。
第四章压汞资料在莫北地区储层分类中的应用4.1压汞资料对储层孔隙结构的研究通过压汞资料可以得到储层孔隙结构的分布、孔隙度、渗透率等参数,从而揭示储层的物理性质。
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可以对莫北地区储层进行分类。
4.2压汞资料对储层孔隙类型的判断不同类型的储层孔隙对石油的储存和流动有着不同的影响。
通过压汞资料可以判断储层的孔隙类型,为石油勘探提供重要依据。
4.3压汞资料对储层物性的研究压汞资料可以测定储层孔隙度、渗透率等物性参数,进一步了解储层的特性。
通过与其他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莫北地区储层的性质。
第五章压汞资料在莫北地区储层分类中的挑战与展望5.1数据获取难度大由于莫北地区的地质条件复杂,数据获取相对困难。
这对于压汞资料的应用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5.2数据处理复杂压汞资料的处理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计算和分析,对研究人员的技术水平有一定要求。
同时,数据处理也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5.3未来展望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压汞资料的应用在莫北地区储层分类中的作用将会不断增强。
基于压汞实验研究低渗储层孔隙结构及其对渗透率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三叠系延长组长7储层为例

基于压汞实验研究低渗储层孔隙结构及其对渗透率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三叠系延长组长7储层为例窦文超;刘洛夫;吴康军;徐正建【期刊名称】《地质论评》【年(卷),期】2016(62)2【摘要】压汞是研究孔隙结构的有效岩石物理学方法,毛管压力曲线能为我们提供多孔介质孔隙结构的大量信息.本文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三叠系延长组长7低渗储层的20个样品进行了压汞测试.主要从毛管压力曲线形态特征、孔喉分布特征、孔隙结构分形特征三个方面对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运用逐步回归法分析了孔喉参数对储层渗透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大渗透率贡献半径对储层渗透率的影响最为显著,分选系数、孔喉均值和歪度也是影响储层渗透率的重要因素.并且发现,对于同一岩样,由双曲线顶点确定的半径值总是接近于但略小于对渗透率贡献最大的半径值.最后,讨论了运用逐步回归法优选出的四个孔喉参数对储层渗透率的影响,并对其它可能影响渗透率的因素作了有益探讨.【总页数】11页(P502-512)【作者】窦文超;刘洛夫;吴康军;徐正建【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北京,102249【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基于成岩作用定量表征的成岩-储集相分类及意义——以鄂尔多斯盆地王窑-杏河-侯市地区延长组长6油层组特低渗储层为例 [J], 程启贵;张磊;郑海妮;龚福华2.基于压汞和核磁共振对致密油储层渗透率的评价:以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长7油层组为例 [J], 刘刚;吴浩;张春林;刘锐娥;陈胜;杜威;马天骄;侯高峰3.润湿性影响下低渗透储层地层水矿化度预测——以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81段为例 [J], 冯程; 樊海涛; 石玉江; 陈雪昆; 李高仁; 毛志强4.基于压汞实验的致密油储层孔隙分形特征分析——以鄂尔多斯盆地定边油田延长组长7油层为例 [J], 白耀文;张刚;李春生;任剑;丁文龙;尹帅;肖子亢5.基于岩石铸体切片与恒速压汞测试的储层孔隙分布表征及差异机制剖析——以鄂尔多斯盆地某区块延长组长2段为例 [J], 庞姗;梅启亮;张洪军;汪贺;孙彤;关平;师永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压汞资料在储层物性下限确定中的应用

压汞资料在储层物性下限确定中的应用摘要:储层物性下限是储量计算中的重要参数之一,不同孔隙结构的储层,物性下限不同。
压汞资料是研究孔隙结构的有效办法之一,本文研究从最小孔喉半径和有效孔隙百分含量出发,应用压汞资料确定储层物性下限,并以A油田K 层为例进行了应用,并与正逆累积法确定的物性下限进行了比较,一致性较好,证实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关键词:压汞资料物性下限最小孔喉半径法有效孔隙百分含量正逆累积法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是反映油层储油能力和产油能力的重要参数。
储层物性下限是指孔隙度、渗透率的截止值[1]。
储层物性下限的确定是影响容积法计算储量结果的一个主要因素,制定合理的物性下限对于储量计算和油气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前人研究发现,不同孔隙结构的储层,物性下限不同。
而压汞资料是研究孔隙结构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研究从最小孔喉半径和有效孔隙百分含量出发,应用压汞资料确定储层物性下限,并以A油田K层为例进行了应用,并与正逆累积法确定的物性下限进行了比较,一致性较好,证实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一、压汞资料确定物性下限的原理岩石的孔隙和喉道是油气储集和流动的空间和通道,油气能否在一定压差下从岩石中流出,取决于喉道的粗细,也就是孔喉半径的大小。
既能储集油气,又能使油气渗流的最小通道称为最小孔喉半径。
在油、水润湿系统中,油气主要分布于大喉道连通的孔隙中,而水则占据小喉道连通的孔隙,最小孔喉半径即为油水分布的孔喉半径临界值[1]。
压汞实验提供一系列孔隙结构参数,从不同方面对储层的物性下限都有一定的反映。
通过研究分析,最小孔喉半径和有效孔隙百分含量是最能反映物性下限的参数。
因此如何综合压汞实验提供的多个孔隙结构参数,确定最小孔喉半径和有效孔隙百分含量,是确定物性下限的首要关键。
1.最小孔喉半径法通过分析总结,确定了三种确定最小孔喉半径的办法,包括经验公式法、交会图法以及渗透率贡献累积法。
1.1 经验公式法经验公式法的具体做法是:利用压汞资料通过J函数处理,得到油藏平均毛管压力曲线;根据相渗曲线确定的最小含水饱和度(图1),从而得到最大含油饱和度,进而利用油藏平均毛管压力曲线确定最大含油高度(图2),再根据经验公式求出本区油藏最小含油孔喉半径,再依次做出孔喉半径中值与孔隙度、渗透率交会图,从而确定出孔隙度下限和渗透率下限。
高压注水在低渗透油藏中的应用与效果

高压注水在低渗透油藏中的应用与效果
彭义成
【期刊名称】《钻采工艺》
【年(卷),期】2002(025)005
【摘要】低渗透油藏的主要特点是储层孔隙小、喉道细、渗流阻力大,油井产油能力和吸水能力都非常低.流体在地层中的流动受毛管力、贾敏效应等因素影响,注水井大多启动压差大,要求注水压力高,注水难以达到配注要求,其结果是地层能量得不到有效补充,注水效果不理想.受平面非均质性的影响,整体提压运行成本费用高、效率低.通过采取单井装增压泵的高压注水方式,可以有效提高注水量,促进油井见效增产,达到提高低渗透油田注水波及效率和采收率的目的.
【总页数】3页(P101-102,109)
【作者】彭义成
【作者单位】江汉油田分公司江汉采油厂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348
【相关文献】
1.低渗透油藏超高压注水管柱的应用及完善 [J], 刘潜;田敬元;姚永柏
2.低渗透油藏超高压注水工艺在江汉油田的应用 [J], 宋洪刚
3.合理应用高压注水技术开发好低渗透油藏 [J], 彭义成
4.高压注水在低渗透油藏开发中的应用 [J], 彭义成;李新文;李可新;陈彪
5.高压注水在低渗透油藏开发中的应用 [J], 彭义成;李新文;李可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 3,274
资 4,163 资 2,3 资 2,21
100 80 60 40 20 0
1
0.1
资 3,142
资 4,488
0.01 100 80 60 40 20 0
SHg/%
SHg/%
图 1 南泥湾油田长 6 储层毛管压力曲线分类图
b 类储层长,位置靠下,孔喉分选较好,喉道半径较 大。 排驱压力及 中 值 压 力 分 别 为 0.25~1.51MPa 和 2.56~16.56MPa。 平均喉道半径及中值喉道半径分别 为 0.08 ~0.40μm 和 0.04 ~0.29μm, 最 大 孔 喉 半 径 0.49~7.35μm,属中孔细-小孔细喉道,以小孔细喉道 型为主。 这类储层主要见于长 4+52、长 61 三角洲平 原分流河道及长 62 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沉 积
100
100IIa 类10Fra bibliotekIIb 类
10
Pc/MPa Pc/MPa
1
0.1
资 3,363
资 4,185
0.01
资 4,224
100 80 60 40 20 0
SHg/%
100
IIb 类 10
1
0.1 0.01
100
资 1,3
资 1,7 资 1,15
资 1,21 资 2,5 资 2,9 资 2,13 资 2,23 资 3,100 资 3,341 资 4,73 资 4,125
3~7 岩、细-粉砂 流河道、分 9.9 12.6~8.0 0.61 0.82~0.27 0.55 0.34~1.02 31.90 27.02~40.72 0.20 0.29~0.08 0.11 0.27~0.02 2.81 3.68~0.92
岩
流间湾
储层
粉-细粒长石
1~5
分流间湾 7.9 9.1~6.7 0.07
由于在实验室中每块样品只能代表该油藏中某 点的特征, 因此要把具有相同性质的毛管压力曲线 平均 (即还原) 为一条代表油藏特征的毛管压力曲 线,才能有利于反映储层的储集性能。
2 实例分析
根据南泥湾油田区内样品的压汞分析资料综合分 析表明,本区渗透率与孔隙结构相关性较好,见表1。
收 稿 日 期 :2010-01-06 基 金 项 目 :“十 一 五 ”国 家 科 技 支 撑 计 划 项 目 (2007BAB17B05) 作 者 简 介 :王 维 喜 (1968-),男 ,延 长 油 田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高 级 工 程 师 ,研 究 方 向 为 石 油 地 质 及 勘 探 开 发 。
中值压力(P50):非润湿相饱和度为 50%时所对 应的毛细管压力。 P50 越小,反映岩石的孔喉半径越 大,其渗透性能就越好。
中 值 半 径 (R50): 与 饱 和 度 中 值 压 力 相 对 应 的 孔 喉半径。它可近似地代表样品平均孔喉半径的大小。
最大连通孔喉半径 Rd:与排驱压力相对应的孔 喉半径, 为非润湿相驱替润湿相所经过的最大连通 喉道半径。
过压汞法取得的毛管压力资料是孔隙结构分布的主 要来源。 能够表征储层孔隙结构特征的毛管压力曲 线的定量特征参数有:排驱压力、中值压力、中值半 径和最大连通孔喉半径等, 而这些参数直接反映了 储层储集性能的好坏 。 [5-7]
排驱压力(Pd):指孔隙系统 中 最 大 连 通 孔 隙 喉 道所对应的毛细管压力。该压力越低,岩石渗透性越 好,最大喉道半径越大,储层储集性能越好;反之,该 压力越高,储层储集性能越差。
资 1,5 资 1,11 资 1,19 资 2,1 资 2,7 资 2,11 资 2,17 资 3,50 资 3,118 资 4,63 资 4,95 资 4,143
80 60 40
20 0
SHg/%
100
III 类 10
Pc/MPa Pc/MPa
1 0.1 0.01
资 1,1 资 1,9 资 1,13 资 1,17
·18·
王维喜,曹天军,朱海涛:压汞曲线在特低渗油藏储层分类中的应用
表 1 南泥湾长 6 油层孔隙结构参数表
渗透率 排驱压 中值压 中值半 退出效 微观均 特征结 样号
/μm2 力/MPa 力/MPa 径/μm 率/% 值系数 构系数 16 0.11×10-3 4.95 27.25 0.027 13.93 0.54 0.49 112 0.14×10-3 1.51 11.71 0.063 17.92 0.23 1.02 47 0.05×10-3 2.03 0.00 0.000 20.33 0.24 0.85 68 0.06×10-3 1.98 25.96 0.028 27.75 0.21 0.18 174 0.90×10-3 0.21 5.08 0.145 27.38 0.19 6.33 151 0.45×10-3 0.50 12.78 0.058 28.62 0.23 3.16
(2)Ⅱ类(较好-较差)储层。 Ⅱ类储层是本区的 主要储层。 根据毛管压力曲线特征将Ⅱ类储层分为 Ⅱa 类和Ⅱb 类两个亚类。 两个亚类储层物性相近, 毛管压力特征参数也基本相近, 但其中Ⅱb 类储层 中值压力较Ⅱa 类储层大, 两者平均中值压力分别 为 6.75MPa 和 31.90MPa。
Ⅱa 类(较好)储层特征:岩性主要以细-中粒长 石砂岩为主,其次为细粒长石砂岩。 溶孔较不发育, 主要储集空间为由溶蚀粒间孔、原生粒间孔和微孔 隙组成的复合孔,以残余的溶蚀粒间孔为主。 这类 储层渗透率在 0.24×10-3~1.13×10-3μm2 之间,孔隙度 一般为 8.0%~13.2%。毛管压力曲线中间平缓段较Ⅱ
单 层 厚 度/m 分类
岩性
微相
孔 隙 度/%
渗 透 率 / ×10-3μm2 排 驱 压 力/MPa
中 值 压 力/MPa
毛管压力特征参数 平 均 孔 喉 半 径/μm 中 值 半 径/μm 最 大 喉 道 半 径/μm 储 层
平均 范围值
平均 范围值 平均 范围值 平均 范围值 平均 范围值 平均 范围值 平均 范围值 平均 范围值 评价
低孔-特低渗为主,微观结构以中孔细-小孔细组合为主,孔喉结构特征对储层渗透性有决定性影响。 储层渗流能力
主要由比较大的孔隙提供,对本区长 6 储层的评价表明,本区长 6 储层可以分为Ⅰ、Ⅱ、Ⅲ类,并以Ⅰ类、Ⅱ类储层为
主,其中Ⅰ类储层的孔喉结构优于Ⅱ类,渗流能力也好于Ⅱ类。
关键词:压汞曲线;低渗透油藏;长 6 储层;分类评价
结合本区储层物性、储集空间的宏观特征、微观 孔隙结构特征、毛管压力曲线特征以及储层厚度、岩性 等,将本区长 6 储层分为Ⅰ、Ⅱ(Ⅱa、Ⅱb 亚类)、III 三 类。 各类储层的毛管压力曲线特征如表 2、图 1 所示。
3 储层分类评价
(1)Ⅰ类(好)储层。Ⅰ类储层岩性以细粒长石砂
表 2 南泥湾油田长 6 储层分类评价表
中 图 分 类 号 :TE122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673-1980(2010)03-0018-03
众所周知,低渗、特低渗只是相对概念,文中所 提到的特低渗储层是根据赵靖舟提出的分类方法, 将 渗 透 率 为 50×10-3~10×10-3μm2 定 义 为 低 渗 储 层 , 10×10-3~1×10-3μm2 定义为特低渗储层。
(3)Ⅲ类(差)储层岩性以致密砂岩为主,微孔型 孔隙组合。 孔隙度小于 8.0%,渗透率小于 0.1×10-3μm2。 毛 管压力曲线位置靠上,为高斜坡型,孔喉分选差,喉 道半径微小。 排驱压力平均 11.18MPa,最大孔喉半 径小于 0.15μm,孔喉半径均值小于 0.10μm,无中值
前人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延长组孔隙结构在 纵向上的变化受沉积条件的影响。 印证了延长组沉 积 相 的 演 化 [1-3], 而 油 水 分 布 随 孔 隙 结 构 的 变 化 而 变 化。 在同一地区,不仅不同层的砂岩存在不同的油 水关系,即使是同一层砂岩,其油水界面亦是不均一 的,甚至可以出现自上而下随孔隙结构变好,含油情 况变好的现象 。 [1-4] 因此,用压汞法毛管压力曲线研 究油层孔隙结构特征,不仅是认识低渗油层的重要 方法,也可以客观、准确的反映特低渗储层的本质以 及对其进行合理的分类评价。
·19·
王维喜,曹天军,朱海涛:压汞曲线在特低渗油藏储层分类中的应用
砂体,是本区的主要含油储层类型。 由Ⅱa 类储层参 数特征可见,其中也有孔渗较差的毛管压力曲线,通 过对照沉积相和有效厚度发现,这种储层位于薄砂 体上或厚砂体边缘。
Ⅱb 类(较差)储层特征:Ⅱb 类储层岩性为细粒 长石砂岩及细-粉砂岩, 这类储层颗粒多为镶嵌状 接触,溶蚀较弱,仅见部分长石颗粒有溶蚀。 砂岩致 密, 物性差。 渗透率在 0.27×10-3~0.82×10-3μm2 之 间 , 普 遍 较 低 ; 孔 隙 度 一 般 为 8.0% ~12.6% , 但 可 见少量高值。 毛管压力曲线形态陡峭,初始段、中 间平缓段和末端上翘段无明显区分界限, 中间平 缓段短,孔喉分选差。 排驱压力及中值压力高,分 别 为 0.34~1.02MPa 和27.02~40.72MPa。 平 均 喉 道 半 径 及 中 值 喉 道 半 径 小 , 分 别 为 0.08~0.29μm 和 0.02~0.27μm, 最 大 孔 喉 半 径 为 0.92~3.68μm, 属 小孔细喉和细孔微细喉。 这类储层主要见于三角 洲平原和前缘的细-粉砂岩或分流间湾沉积,含 油性较差。 由Ⅱb 类储层参数特征可见,其中不乏 有孔渗较好的毛管压力曲线, 说明部分细-粉砂岩 储层也具有相对较好的孔渗条件。
较好
5~8 及 细 粒 长 石
10.1 13.2~8.0 0.56 1.13~0.24 0.68 0.25~1.51 6.75 2.56~16.56 0.17 0.40~0.08 0.14 0.29~0.04 2.41 7.35~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