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孔低渗储层识别技术

合集下载

核磁共振录井:低渗油气储层新技术

核磁共振录井:低渗油气储层新技术
技 术 应 用
核磁 共振 录 井 渗 :低 油气储 层 新技 术
口 郭凤华 / 长城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录井公 司
年 来 ,随 着 勘 探 开 发 的 不 断 深
!入 ,大 量低孔低 渗油气储 量得 以 ,
自箍I. 一 gR f
律 鼍 ■


震■■雌
Tn 2


: 一 l

‘t ^・ ≥ 一 一 _ I t 一 I , ・
‘ 一
一 一
/一 —
0 …
芏譬 囱 四

— —
三 — Tl —

一- ‘

‘ 三
j壹;



、 ・ :爹 、 ~ ~ 巨 一 一、 一 一一 j 墨
三 二


鲤。 霉 霉 0 暑 ● ■ ■ 霉 §异 霉 § 宾
■ ■





过程 中被毛管力和粘滞 力所束缚不能参
与流动 。因此 ,低孔低渗油气储量开发
重点应对可动资源评价分析 。目前核磁 共振录井技术是近 年来 兴起 的一项可用 于可动流体评价的新技术 ,对低孔渗油



一= = ~ :三= = 三一 ==。 =

一 二 : ; =

= =兰=一
二 三 三 : 一 一 = ≯一 一, :
=- ‘
坚 =董喜蓦: 重奏


墓 詈
图2SH2 — 4 2 井 核 磁 共振 录 井 图 ( 分 】 67 2 — 2 部
低渗储层解释标准 ,在 实际应用 中不断

南翼山油田低孔低渗储层PNN测井识别技术研究

南翼山油田低孔低渗储层PNN测井识别技术研究
J u n l fOi a d Ga e h oo y J n 2 1 Vo・ 4 No 6 o r a l n sT c n lg u . 0 2 o l3 ・
石油天然气学报
2I年 6 02 月
第3 卷 4
第6 期
・ 8 ・ 1
南 翼 山 油 田低 孑 低 渗 储 层 P L NN 测 井 识 别 技 术 研 究
郭 敏 陈猛( 盖 海, 薹

。 )
黎 明 ,邱 金 权 ( 中石油青海油田 分公司 测试公司, 青海 茫崖 860) 140 时新 磊 ( 中海石油 ( 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天津 305) 042
[ 要 ]低 孔低 渗 储 层 由于 其 成 因复 杂 , 测 井 响 应 影 响 因素 众 多 ,导 致 解 释 结 论 具 有 多解 性 ,测 井 识 别 和 摘
究。
南 翼 山 油 田储 层物 性 分析
南翼 山构 造位 于柴 达木 盆地西 部北 区 ,属于 柴达 木盆 地西部 坳 陷 的茫 崖坳 陷南翼 山背斜构 造带 上 的

个三 级构造 。据南翼 山油 田近 7 0 物 性资 料统 计 分析 ,南 翼 山 油 田 Ⅲ 、Ⅵ层组 ( 粉砂 ) 藻灰 岩 、 0 块 含
8 6 4 伏口 。P NN 测井 的最 大 的优势 体现 在 P NN是 通过 对地 层 中还 没有 被地 层俘 获 的热 N 测 井 技术 原 理 N
P NN测 井仪 是一 种全新 的 中子饱 和度 测井 仪 ,其通 过 向地层 中发 射 1 . Me 的高 能快 中子 ,然后 41 V
[ 稿日期]21 收 0 2—0 2 2— O [ 金 项 目 ] 国 家 自然 科 学 基 金 项 目 ( 0 9 0 0 —) 基 2 0 Z 981 。

低孔低渗砂岩储层测井流体性质判别方法研究

低孔低渗砂岩储层测井流体性质判别方法研究
参 考 文献 : … 虹利 、 帆、 兴 志 , 安地 区须 家河组孔 隙结构特征 I刘 张 王 广 研 究 U, 井技 术 ,0 8 26: 卜 1. 】测 20,( 1 4 ) f 田冷 、 顺 利 、 胜 军 等 , 安 地 区须 家 河 组 气 藏 气 水 分 2 ] 何 刘 广 布特征 叨, 天然气工业,0 9 2 () 2 — 6 2 0 ,96 : 3 2 . [ 雍世 和 等 , 井 资料 数 据 处 理 与 综 合 解 释 , 油工 业 出版 3 】 测 石
层, 尤其是泥质含 较高时, 泥质对各种视孔隙度的
影 响 既大 又 各不 棚 闻 。另外 , r声 波 、 由r 中子 、 密度 I I A : l 的探 测 深度 各不 相 同 , 此如 果 在 各 自的探测 U I 因 深度 内 , 岩性 或孔 隙度 发 生 了较 大 的变化 , 它们 由 则 流体 性质 弓f 的视孔 隙度差 异就 很 可能被 岩性 和真 起
井 须 六 段 和 G : 四段 储 层 流 体 性 质 的成 果 } 。 2t J须 冬 {
【 i c : 气 层 段 三孔 隙度 差 值 大 于 0 比值 大 l q ̄ 在 _ l - i i 而 f ; 1在水 层 段一 孔 隙度差 值小 于 0 比f小 1该 而 f 了 ; f 二 方法 在 研 究 区应 用 效 果较 好 , 流体 性 质 判别 符合 率 为 7 .%。 分 析 不 符合 的层 段 主要 是 受 到 岩 性 , 91 扩 径雨1 地层 的均 质 性差异 的影响 。对 于岩性 不纯 的地
3 结 语
() 1深侧 向电阻牢识别法 、 j孔 隙度差 比值法 、 纵横 波速 度 比值 法在, 安地 区须家 河组低 孑低 渗砂 L
岩储 层流体 性质 判别 巾取得 了较好 的效果 。

低渗储层分类与分布

低渗储层分类与分布

研究意义
对低渗储层进行分类与分布研究有助于提高石油和天然气的采收率,满足能源需 求,缓解能源危机。
通过研究低渗储层的形成机理和分布规律,可以为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和开发提 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促进石油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02
低渗储层分类
按成因分类
01
02
03
沉积成因
由于沉积环境的不同,形 成的低渗储层具有不同的 孔隙结构和矿物组成。
06
实例分析
某地区低渗储层分类与分布实例
总结词:复杂多样
详细描述:该地区低渗储层分布广泛,类型多样,包括砂岩、泥岩、灰岩等。这些储层在厚度、孔隙度、渗透率和含油饱和 度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给勘探和开发带来一定难度。
某地区低渗储层分类与分布实例
总结词:储层特征
详细描述:该地区低渗储层具有低孔、低渗、低含油饱和度的特点,孔隙度一般小于10%,渗透率小于1 毫达西,含油饱和度小于40%。这些特征使得油藏开发难度较大,需要采取特殊的开发技术。
裂缝的开启和闭合受 多种因素影响,如地 层压力、温度、时间 等。
裂缝发育的层位和密 度对低渗储层的分布 和特征有重要影响。
05
低渗储层评价方法与技术
储层评价方法
储层物性评价
通过分析孔隙度、渗透率等物性 参数,评估储层的储集能力和渗 透能力。
流体性质评价
对储层内的流体进行取样分析, 了解其类型、密度、粘度等性质, 判断其对开发效果的影响。
某地区低渗储层分类与分布实例
总结词:开发技术
VS
详细描述:针对该地区低渗储层的特 征,采用注水开发、压裂改造、水平 井钻井等开发技术。其中,注水开发 可以有效补充地层能量,提高采收率; 压裂改造可以改善储层渗透性,提高 单井产量;水平井钻井可以大幅度提 高油藏的泄油面积和采收率。

正态分布法在低孔低渗气水层识别中的应用

正态分布法在低孔低渗气水层识别中的应用
组 大 范 围 钻获 一 批 工业 气 井 , 须 家河 组 使
近 年 来 , 川 盆 地 上 三 叠 统 须 家 河 组 四
明 显 , 加 上 岩石 孔 隙 结构 复 杂 、 层 束缚 再 气
正 态 纸上 , 纵 坐 标 为 ( )! 横 坐标 为 累 其 “,
有 望 成 为 盆地 继 石 炭 系 、 仙 关 组 之后 又 飞

Q:
Sci ce en and Tech nol y nn og I ovaton i He al r d
学 术 论 坛
正 态 分 布 法 在 低 孔 低 渗 气 水 层 识 别 中的应 用 ①
曹 力 伟 ( 中国石化股 份胜 利油 田分 公司 西部 新区研 究 中心 山东 东营 2 02 57 2) 摘 要: 1 四1盆地 须家河 组低 孔低渗储层 分布范 围广, I 蕴藏 着丰 富的天然 气资源。 随着盆地勘探 开发的不 断深化 , 家河组低孔低渗储层 须 已成为 四川盆地 天 然气勘探 开 发的重 要领域 。 对 川中地 区须 家河组 储层低 孔低 渗 孔 隙结构 复杂 , 针 非均质 强 . 水饱 和度 高等特 点 , 含
重复 进行 多次 实验或 观测 结果 的规律I评价带来 了 给 识 别不易准确判别 。
计 算 视 地 层水 电 阻 率 的 表 达 式 为
: :
此 可 根 据 累 计 频 率 曲 线斜 率 的变 化 对 储 层 的 含 流 体 性 质做 出判 别 l_ 3 _ 。 () 1 2. 气水 层判 别 图版 的建 立及 适 用性 分析 2
计频率 f ( I x , 按 函 数 fx= )并 () 1
、 刀U 一 ,

组 储 层 属 于 典 型 的 低 孔 低 渗 储 层 , 层 横 储

低孔低渗

低孔低渗

低孔低渗砂砾岩油气藏测井评价综合技术研究现状摘要砂砾岩是油气储集的有利地层之一,但由于其岩性复杂、埋藏深、低孔低渗、非均质性强等特点, 影响了一系列储层参数(岩石矿物成分、孔隙度、饱和度、有效厚度等)的计算精度,使该类油藏的开发难度明显增大。

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导致难以划分有效储层与非有效储层,无法准确判断油水层。

本文主要是从低孔低渗砂砾岩储层参数测井解释现状方面进行调研,论述了各参数的测井解释新方法。

同时介绍了核磁共振、高分辨率阵列感应、多级阵列声波以及成像测井等测井新技术在低孔低渗储层中的应用。

关键词:砂砾岩测井参数引言由于砂砾岩体具有内部岩性复杂多变,母岩成分变化大,成熟度较低等特点,致使难以确定岩石骨架,而岩石骨架和孔隙结构又严重影响电阻率变化,这就导致电阻率很难反映储层孔隙流体性质的信息,再加上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储层岩性、结构、粘土含量及含油性等),油层、气层、水层、干层界限的测井响应特征也表现的极不明显,极大的提升了流体识别的难度,这时再利用常规的解释图版就很难判别油水层。

此外,砂砾岩储层非均质性严重、孔隙结构复杂多样。

储层基质含量和储层间非渗透性隔层含量均较多,很难建立储层参数的计算模型,从而导致地质参数计算精度不高。

针对上述情况,不少人先后提出可以应用深侧向、岩性密度、声波时差等综合评价参数交会图法,分测井系列、岩性建立解释模型,或者针对不同岩石物理相类型建立储层参数解释模型,采用主成分分析等数学方法,提取反映油水特征的综合特征参数,进行油水层判别。

此外,还可以用多矿物模型测井最优化法和BP神经网络法等非参数数学建模方法,其效果要更好。

在遇到常规测井系列解决不了的问题时,还可以使用核磁共振测井、高分辨率阵列感应、多级阵列声波以及成像测井等,其对砂砾岩有效储层划分、流体识别、孔隙结构研究等方面作用巨大等等。

一:储层参数测井解释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可以得到他们对砂砾岩储层参数测井解释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1、划分砂砾岩储集层在测井解释中首要问题是储集层的划分,以便集中精力对其进行研究。

延长区低孔低渗储层测井识别方法研究

延长区低孔低渗储层测井识别方法研究

摘 要 : 尔多斯盆 地延 长 区石 盒子 组 气藏是 一套 低 孔低渗 砂 岩储层 , 体厚度 小 , 通性 差 , 鄂 砂 连 非均 质性 强 , 给储 层 的流体 性质 判 别 带来诸 多 困难 。以延 长 区 多 1井 2 : 7 9个试 气层段 为依 据 , 结合地 质和 录 井 资料 , 用 中子 一声 波重 叠 法 、 利 电阻 率 一孔 隙度 交会 法 、 态概 率 分 布 法和 判 别 分 析 法等 方 正 法, 开展 气层 、 产 气层 、 层及 千层 的测 井识 别研 究 , 低 水 建立 该组储 层 流体性 质判 别标 准 。 结果表 明 , 这 些 方法对 于识 别该储 层 流体性 质是 有效 的 , 并且在 验证 过 程 中取 得 了较好 的 效果 。 关 键词 : 长 区 ; 延 石盒 子组 ; 孔低 渗 ; 别方 法 低 识
1 储 层 特 征研 究
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稳定沉降 、 坳陷迁移 、 扭动 明显 的多 旋 回沉 积 克拉 通 型含 油 气盆 地 , 延长 区位
于鄂 尔 多斯盆 地东 南部 。延 长 区 自下 而上 发育下 古
生 界下奥 陶统 马家 沟组 、 上古 生界 上石 炭系 本溪 组 、
量 响应 主要取 决 于地层 的含 氢量 和 “ 掘效应 ”, 挖 天 然气 的存 在会 使 中子 测井 读 数 下 降 . 而且 “ 掘 挖 效应 ”增 强 了这种 效 果 , “ 掘效 应 ”明显 波在地 层 中 的传 波
是主要的储集层 , 发育滨浅湖 和河流——三角洲环
境 的 多套 砂 、 岩 不 等 厚 互 层 的组 合 , 岩 局 部 富 泥 泥
第一作者简 介 : 侯克均(95 )男, 18 -, 西南石油大学在读硕 士研 究生, 现主要从事测 井解释及测井方法研究。

概率神经网络在低孔低渗油气层识别中的应用

概率神经网络在低孔低渗油气层识别中的应用

概率神经网络在低孔低渗油气层识别中的应用摘要:针对低孔低渗储层物性差、孔隙结构复杂以及含水饱和度高等特点,为了解决利用测井资料进行低孔低渗储层流体性质准确识别较困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概率神经网络判别解释方法。

以中国西南某一低孔低渗气藏为例,结合试油资料,对不同流体性质的储层进行了测井响应特征分析,根据测井响应特征与流体性质的相关性对概率神经网络进行了训练,从而对该区储层流体性质进行了预测和识别。

实际资料处理的结果表明:解释符合率显著提高,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概率神经网络低孔低渗流体性质测井识别1 引言低孔低渗储层由于孔隙结构复杂、孔隙间连通性差,往往驱替不充分,一般形成低饱和度油气层,又低孔低渗储层储集空间小,测井信息中来自流体的贡献少,导致测井对油气的敏感性降低,而储层岩性和孔隙结构的复杂性以及钻井液的侵入作用进一步掩盖或模糊了电阻率测井反映油气特征的能力[1-2]。

这种类型的油气层,在电阻率曲线上常表现为油气层和水层的电阻率比较接近,直接根据电阻率测井值的大小将它们区分开较困难[3]。

概率神经网络是一种基于概率密度函数理论且泛化能力很强的神经网络,可以用这种网络来描述各种测井响应特征与流体性质之间的复杂关系,把低孔低渗储层分为气层、气水同层和水层,作为输出层;把控制因素作为输入层,对网络样本进行训练和学习,可以达到预测低孔低渗气层的目的。

2 概率神经网络的理论基础概率神经网络(Probabilistic Neural Networks,PNN)由Specht于1990年提出,它是一种基于概率密度函数理论且泛化能力很强的神经网络,其本质上是对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的一种重要变形,具有计算复杂度低、结构简单等特性;在解决分类问题上,当训练样本数据足够多时,收敛于一个贝叶斯分类器,具有良好的泛化能力[4]。

概率神经网络是由输入层、隐含层和输出层组成的三层前向式网络,其结构如图1所示。

设输入层有n个神经元,即x1,x2,…,xn;输出层有m个神经元,即y1,y2,…,ym;隐含层有1×m个神经元,分为m个类别,其中l为同类学习样本矢量个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棚油田含油层段长,埋藏深,岩性复杂, 成岩作用较强,原始孔隙度较低,而次生孔隙度 又不十分发育。目的层段平均孔隙度仅为4.2%, 平均渗透率为0.463*10-3µm2,碳酸盐含量较高, 平均13.26%,因此安棚深层系为典型的特低孔、 低渗特征储层。试油资料和录井资料表明,该区 油质较轻,易挥发,录井显示级别低,而储层电 性显示相对上下盖层较低,因此安棚深层系又被 称为“四低”地层(低孔、低渗、低阻、低显示 级别),给测井解释、地质评价带来许多难题, 也制约着该区的进一步勘探开发进程。
安棚深层系储层润湿性统计表
井号 安84 安3006 安202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润湿性指数最大值
0.42
0.35
0.34
润湿性指数最小值
0.20
0.17
0.11
润湿性指数平均值
0.31
0.3 弱亲水—亲水
0.14
储层润湿性
亲水储层
弱亲水储层
§1.4 深层系流体特征
(1)原油特性 安棚深层系的原油流体性质随着油层埋藏深度的增加发生相应变化。 随深度增加,其密度、含蜡量、凝固点、初馏点、粘度、胶质沥青含量逐 渐变小,原油性质变好,到底部变为凝析油、气。 (2)天然气特性 安棚深层系的油层大部分都产天然气,产量从每日100m3到2.2万m3高 低不等;天然气分析结果表明,安棚深层系天然气具有较高的成熟度,类 型为裂解气。 (3)地层水性质 安棚深层系地层水为NaHCO3型,总矿化度从浅到深逐渐增大。浅中层 系地层水平均矿化度15446.2mg/l,PH值7.59,Ca2++Mg2+离子含量 54.72mg/l。深层系地层水Ⅶ油组平均矿化度28346.5mg/l,PH值7.6, Ca2++Mg2+离子含量47.9mg/l。各油组矿化度差别大,Ⅷ油组最低,仅 25412.6mg/l;Ⅸ油组最高,达118932.8mg/l。Ⅶ油组平均为30655 mg/l , Ⅸ油组平均为57764 mg/l,PH值平均7.8-8.5。
60 岩屑砂岩 长石岩屑砂岩 50 40
百分比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1.0-5.0 5.0-10.0 10.0-15.0 15.0-20.0 20.0-35.0
岩屑长石砂岩 长石砂岩 石英砂岩
30
20 10
0 Ⅴ油组 Ⅵ油组 Ⅶ油组 Ⅷ油组 Ⅸ油组
1.0-5.0
5.0-10.0 10.0-15.0 15.0-20.0 20.0-35.0
安棚 油田
泌阳凹陷安棚油田构造位置图
1.1.2 储层地质分层
研究的层段为核三下段V--IX油组,研究层段埋藏深度一般 大于2800m。安棚深层系由于地层埋藏深度大,压实作用强烈, 岩性致密且单一,测井曲线电性不好,自然电位曲线不能有效地 反映砂泥岩剖面,地层对比典型的标志不明显,仅自然伽玛曲线 较清楚地反映砂泥岩剖面,油组划分仅靠全区稳定分布的厚层泥 岩来追踪分界,小层对比原则是在标准层控制下,根据泥岩隔层 的发育状况,以沉积旋回为依据,利用测井曲线形态特征结合厚 度进行小层划分和追踪对比,即在标志层控制下的“旋回对比, 分级控制”对比法。按照此原则,在安棚赵凹油田选取了四个标 志层,在此标志层控制下,把安棚深层系分为五个油组,即V、 Ⅵ、Ⅶ、Ⅷ、Ⅸ油组,其中V油组分出9个小层,Ⅵ油组分出6个 小层,Ⅶ油组分出14个小层,Ⅷ油组分出16个小层,Ⅸ油组分 出24个小层。V一Ⅸ油组共分出68个小层。
测井技术系列讲座
测井解释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
低孔、低渗砂岩油气层的识别
制约低孔、低渗、低电阻率油气藏测井评价的主要 因素是对其孔隙结构、孔隙度分布、渗流特性、导电机 理等方面的认识与分析。低孔低渗储层储油下限标准的 确定不但与储层厚度、孔隙度、渗透率、裂缝发育程度 等地层因素有关,同时更和是否上措施有关。河南油田 通过对安棚低孔低渗油藏的勘探开发,积累了一定的方 法与技术,下边我以该油田为例介绍“低孔、低渗砂岩 油气层的测井识别技术”,供在座的专家参考讨论。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0.01-0.1 0.1-0.2 0.2-0.3 0.3-0.4 0.4-0.5 0.5-1.0
0.01-0.1 0.1-0.2 0.2-0.3 0.3-0.4 0.4-0.5 0.5-1.0
安棚深层系储层粒度中值分析统计图
§1.3 深层系储层物性特征


该区储层评价难度主要表现在: (1)孔隙度低,储层识别难,储干下限不好确定; (2)渗透率低,微裂缝局部发育,储层评价难,出 油下限确定难; (3)显示级别低,油层饱和度低,骨架对测井信号 的贡献大,油层特征反映不明显,油气层识别难; (4)该区大部分储层常规试油往往为干层,压裂后 具有较高的产能,裂缝对开发的影响大,而裂缝的 识别评价较难。 通过开展课题攻关,充分研究基础资料,综合 地质、试油、录井、测井资料,尤其是应用成像测 井资料结合常规资料建立了该区的储层识别方法, 为安棚深层系开发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
第一章 安棚深层系区域地质概况 及“四性”关系响应特征
§1.1 区域地质概况及构造特征 1.1.1区域地质概况 泌阳凹陷位于河南省南部的唐河县与泌阳县之间, 是南襄盆地中的一个中新生代富含油气的次级小型断 陷,面积约1000Km2。凹陷被北西向栗园一唐河断裂和 北东向栗园一泌阳断裂所夹持,形成南深北浅的箕状 凹陷。构造格局大体可划分为南部陡坡带、中部陡坡 带、北部斜坡带,局部构造以鼻状构造为主,背斜构 造较少。北部斜坡带存在一系列面积较大的鼻状构造, 且断层发育,将这些鼻状构造切割成多个断鼻断块; 中部深凹带构造简单,断层稀少;南部陡坡带则形成 一些小型的断鼻构造和为数不多的逆牵引背斜。凹陷 内的局部构造一般形成较早,且具有一定的继承性, 多向深凹陷倾没,分布在油区内或邻近生油区,为形 成各种类型的油气藏提供了良好的构造背景。
安棚区核三段Ⅴ—Ⅸ油组 砂岩类型统计直方图
碳酸盐岩含量分布图
碎屑颗粒磨圆度:次圆-次棱,分选中等至好。粒 度分布表现为储层以粗砂岩、粗粉砂岩、细粉砂岩为主。 从安棚深层系储层粒度分析统计图可以得到,岩石粒度 中值主要分布在0.01-0.1mm之间占38%和0.3-0.4mm之间 的范围内占19%,大于1mm的较少。从粒度中值分布图可 以看出深层系储层的岩石岩性较细,这是深层系储层物 性较差的主要原因之一。
测井技术系列讲座
砂岩含油储层分类标准
孔隙度(%)
范 围 分 类 渗透率(×10-3μ m2) 孔隙半径中值(μ m2) 平均喉道半径(μ m2)












φ ≥30
特高孔
500≤K<2000
高渗
R50≥25
特大孔
R≥50
粗喉
25≤φ <30
高孔
50≤K<500
中渗
15≤R50<25
大孔
§1.4 深层系流体特征
(4)油层压力 安棚深层系油层压力为26-34Mpa,压力梯度为0.9089MPa/100m。 油层压力系统比正常偏低,根据31层实测资料统计,油层压力与深 度有如下关系: P=1.220503+0.009089H (R=0.9863) 其中,P为油层压力(Mpa),H为油层深度(m), (5)油层温度 安棚深层系油层温度在105-140℃之间,地温梯度 3.4385℃/100m。根据31层实测资料统计,油层温度与油层深度有 如下关系: T=14.377013+0.034385H (R=0.9893) 其中,T为油层温度(℃),H为油层深度(m)。
§1.2 深层系岩性特征
安棚深层系以砂岩储层为主,岩性胶结致密。从碎屑成份看,岩性 主要有:岩屑砂岩、次长石岩屑砂岩、次岩屑长石砂岩等,含云质岩屑 砂岩及含碳质岩屑砂岩等,其中岩屑含量较高,长石和石英含量较低。 说明深层系储层以近距离搬运为主的沉积特征。从安棚深层系储层碳酸 盐岩含量的统计图中可以看,深层系储层碳酸盐岩含量分布在5%-15% 之间最多,占了统计样本的 67%,另外含量在 15%-20%之间的有 15%, 这说明安棚深层系储层碳酸盐岩含量相对较高,这也是安棚深层系储层 岩性特征之一。
安棚深层系 构造位置处于泌 阳凹陷赵凹-安 棚鼻状构造的东 南部。该构造是 凹陷中的一个主 要隆起区,其北 东方向邻接深凹 区,西部为郑老 庄向斜,南部为 湖盆边缘大断裂。 构造长约7km, 2.5km,面积 17.5km2,构造轴 向为NW一SE,自 上而下顺时针方 向偏转,并向东 南方向倾没,深 层系V砂组底面 构造图表明,这 一贯穿凹陷中心 的鼻状隆起,构 造简单,隆起幅 度大(100一 150m),两翼不 对称,西陡东缓, 目前尚未发现断 层。
10≤R<50
中喉
15≤φ <25
中孔
10≤K<50
低渗
5≤R50<15
中孔
5≤R<10
较细喉
10≤φ <15
低孔
1≤K<10
特低渗
3≤R50<5
小孔
1≤R<5
细喉
5≤φ <10
特低孔
0.1≤K<1
超低渗
R50<3
特小孔
R<1
微细喉
φ <5
超低孔
测井技术系列讲座
低孔低渗油层的主要特征
———渗流特征
1.3.1储层孔、渗特征 深层系储层由于埋藏深,成岩作用强烈,成岩 演化进入了高成熟成岩演化阶段,都经历了强烈的 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而溶解作用相对较弱,储层 原始孔隙度损失很多,又得不到大量次生孔隙的补 充,储集性能差。孔隙类型以粒间孔隙为主,少量 粒内孔、铸模孔、溶孔,颗粒以凹凸接触为主,次 为点线接触。孔隙喉道与颗粒常被碳酸盐胶结物堵 塞。深层系储层具有低孔、低渗的特点,并发育有 裂缝。目的层段平均孔隙度为4.2%,平均渗透率为 0.463×10-3μm2,碳酸盐含量较高,平均13.3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