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m钢桁梁顶推施工计算过程

合集下载

96m钢桁梁施工方案

96m钢桁梁施工方案

第一节、说明及工程概况1、编制说明根据新xxxxxxxxxxx工程的实际情况,在仔细、认真、系统阅读合同文件、图纸、工程量清单等的基础上,结合我单位的施工实力、技术、资源和机具设备的配套能力等因素及现场勘察资料,编制本钢桁梁施工方案。

1。

1、编制依据1.1。

1、新建xxxxxxxxxxx总承包招标招标文件和答疑和补遗、招标图纸及工程量清单.1.1.2、《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415-2003 J286-2004);1.1。

3、《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 130—2011);1。

1。

4、《铁路桥涵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 10303—2009 J946-2009)。

1。

1.5、《客运专线铁路桥涵施工技术指南》。

1。

1.6、《高速与客运专线铁路施工工艺手册》。

1。

1.7、《桥梁工程》.1。

1。

8、现场踏勘调查资料。

1。

1。

9、我单位现有的施工技术水平、装备能力,以及多年来积累的施工实践经验.1.2、编制原则1。

2。

1 严格遵守国家、铁道部施工技术规范、规程、验收等技术标准的原则施工技术方案编制中严格遵守国家、铁道部、铁路有关施工技术规范、规程、验收等技术标准。

1.2.2 全面响应施工合同和设计图纸要求的原则在充分领会合同文件要求和设计意图的前提下,结合现场调查情况,力求工期、质量、安全和施工技术方案等满足施工合同文件和设计图纸要求,并制定出相应完善的保证体系和保证措施,确保各项目标的实现。

1。

2。

3 确保施工工期的原则严格遵守新建xxxxxxxxxxx工程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的工程施工工期要求,施工进度安排注重各专业间的协调和配合,根据工程的特点,轻重缓急,充分考虑气候、季节对施工的影响,合理安排进度,实行网络控制,搞好工序衔接,实施进度监控,在整体工期安排上合理提前,确保实现工期目标。

1.2。

4坚持文明施工,确保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本着“三同时"的原则严格执行GB/T24001—1996环境管理体系和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充分考虑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制定完善的环保、水保措施,文明施工,确保工程所处环境不受污染和破坏,争创“文明施工标准化工地”。

钢桁梁同步顶推施工工法

钢桁梁同步顶推施工工法

钢桁梁同步顶推施工工法1 工法概述本工法所述为矮塔部分斜拉连续大跨度钢桁结合梁,采用无竖杆的三角形桁式。

钢桁梁结构图采用门式吊机在边孔支架平台上拼装钢桁梁,钢桁梁前端设置导梁,前方墩顶利用大吨位千斤顶进行多点同步顶推,使拼装完成的钢桁梁在支架平台上的滑道上向前滑行。

如此循环直至全部钢桁梁顶推到位。

本工法适用于大跨度钢桁梁桥的施工。

2 一般要求2.1 技术管理2.1.1施工前要完成设计图纸会审和设计技术交底,施工方案和专项技术措施的审核、审批。

2.1.2 对所用参与施工的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交底。

2.1.3编制专项安全技术方案。

2.1.4 收集钢桁梁加工厂的组拼记录,包括钢桁梁轮廓尺寸、栓孔重合率、组拼冲钉直径、钢桁梁节段编号及重量。

2.1.5收集滑道摩擦面出厂时的摩擦系数试验资料并进行现场滑道摩擦系数复验。

2.1.6电动扳手校定、高强螺栓扭矩系数、预拉力损失、施拧扭矩、紧扣检查扭矩、温度与湿度对扭矩系数的影响、板面滑动摩擦系数复验等资料。

2.1.7关键工序进行书面会签或联签。

2.1.8施工过程中及时进行阶段性技术分析总结。

2.2 作业人员2.2.1所有人员必须进行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特种作业作业人员持证上岗。

2.2.2作业人员身体健康,无妨碍施工的病症,严禁酒后作业。

2.2.3 作业人员必须参加班前会,明确施工任务和职责,掌握操作要求,熟悉安全措施。

2.2.4作业人员必须遵守劳动纪律,作业时应服从统一指挥,相互协调,严禁违章指挥、违章作业。

2.2.5作业人员要统一着装整齐,佩戴胸卡。

2.3 设备材料2.3.1施工机械应性能良好,定期进行保养和检查,确保机械正常使用。

2.3.2 主要施工机具应定机定人,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接班时,必须对机具检查一次,并做好记录。

2.3.3 冬季施工应按要求对施工机械、管路采取防冻保护。

2.3.4 进场材料要有质量保证书,并按规定进行抽检试验。

材料和施工机具应按规定分类存放,标识清楚,防止损伤、污染。

xx铁路特大桥96m钢桁梁临时支架计算书

xx铁路特大桥96m钢桁梁临时支架计算书

XXX铁路特大桥96m钢桁梁临时支架设计检算书编制:复核:技术负责人:中铁山桥集团钢结构建筑安装有限公司二○一四年九月目录一、工程概况 ....................................................................................... - 1 -二、计算依据 ....................................................................................... - 3 -三、钢箱组合梁的荷载组合 ............................................................... - 4 -四、按大小截面计算过梁—钢桥满铺情况....................................... - 6 -4.1过梁计算模型.............................................................................................. - 6 -4.1.1北侧过梁计算模型如下.................................................................... - 6 -4.1.2南侧过梁计算模型如下.................................................................... - 6 -4.1.3北侧过梁布置如下............................................................................ - 7 -4.1.4南侧过梁布置如下............................................................................ - 7 -4.1.5跨行车道过梁组合截面特性............................................................ - 8 -4.1.6跨电车轨道过梁截面特性................................................................ - 8 -4.2.过梁在满载钢桥工况下的计算结果.......................................................... - 9 -4.2.1跨南侧电车轨道位置过梁................................................................ - 9 -4.4.2跨北侧电车轨道位置过梁.............................................................. - 10 -4.4.3跨行车道位置过梁(15m跨度)................................................. - 11 -五、横向分配梁计算 ......................................................................... - 13 -六、钢管支架计算 ............................................................................. - 14 -6.1过梁所受支座反力................................................................................... - 14 -6.2刚度验算................................................................................................... - 16 -6.3稳定性验算............................................................................................... - 18 -七、地基承载力要求 ......................................................................... - 20 -7.1公路处支架................................................................................................ - 20 -7.2普通处支架................................................................................................ - 21 -目录一、工程概况 ..................................................................................... - 1 -二、计算依据 ....................................................................................... - 4 -三、钢箱组合梁的荷载组合 ............................................................... - 4 -四、按大小截面计算过梁—钢桥满铺情况....................................... - 6 -4.1过梁计算模型 ............................................................................................. - 6 -4.1.1北侧过梁计算模型如下 ................................................................... - 6 -4.1.2南侧过梁计算模型如下 ................................................................... - 6 -4.1.3北侧过梁布置如下 ........................................................................... - 7 -4.1.4南侧过梁布置如下 ........................................................................... - 7 -4.1.5跨行车道过梁组合截面特性 ........................................................... - 8 -4.1.6跨电车轨道过梁截面特性 ............................................................... - 8 -4.2.过梁在满载钢桥工况下的计算结果 ......................................................... - 9 -4.2.1跨南侧电车轨道位置过梁 ............................................................... - 9 -4.4.2跨北侧电车轨道位置过梁 ............................................................. - 10 -4.4.3跨行车道位置过梁(15m跨度) ................................................ - 11 -五、横向分配梁计算 ......................................................................... - 13 -六、钢管支架计算 ............................................................................. - 14 -6.1过梁所受支座反力 .................................................................................. - 14 -6.2刚度验算 .................................................................................................. - 16 -6.3稳定性验算 .............................................................................................. - 18 -七、支架地基承载力要求 ................................................................. - 20 -7.1公路处支架 ............................................................................................... - 20 -7.2软土处支架 ............................................................................................... - 21 -八、吊车支腿处地基承载力要求 ..................................................... - 21 -一、工程概况1、工程概况XXX 铁路特大桥90#墩~203#台位于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十二大街北边绿化带,其中跨洞庭路为96米下承式双线钢桁梁,进港三线铁路上跨洞庭路处,洞庭路处于曲线上,车流量大,双向车道中间有有轨电车,从中央隔离带两侧依次为:有轨电车道路、机动车道路(3车道,每车道宽3m )、非机动车道(宽2m ),有线电车道路上、下行宽度各为3.3米,道路中间隔离带宽度为3米。

96m钢桁梁施工方案

96m钢桁梁施工方案

第一节、说明及工程概况1、编制说明根据新xxxxxxxxxxx工程的实际情况,在仔细、认真、系统阅读合同文件、图纸、工程量清单等的基础上,结合我单位的施工实力、技术、资源和机具设备的配套能力等因素及现场勘察资料,编制本钢桁梁施工方案。

1.1、编制依据1.1.1、新建xxxxxxxxxxx总承包招标招标文件和答疑和补遗、招标图纸及工程量清单。

1.1.2、《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415-2003 J286-2004);1.1.3、《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 130-2011);1.1.4、《铁路桥涵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 10303-2009 J946-2009)。

1.1.5、《客运专线铁路桥涵施工技术指南》。

1.1.6、《高速与客运专线铁路施工工艺手册》。

1.1.7、《桥梁工程》。

1.1.8、现场踏勘调查资料。

1.1.9、我单位现有的施工技术水平、装备能力,以及多年来积累的施工实践经验。

1.2、编制原则1.2.1 严格遵守国家、铁道部施工技术规范、规程、验收等技术标准的原则施工技术方案编制中严格遵守国家、铁道部、铁路有关施工技术规范、规程、验收等技术标准。

1.2.2 全面响应施工合同和设计图纸要求的原则在充分领会合同文件要求和设计意图的前提下,结合现场调查情况,力求工期、质量、安全和施工技术方案等满足施工合同文件和设计图纸要求,并制定出相应完善的保证体系和保证措施,确保各项目标的实现。

1.2.3 确保施工工期的原则严格遵守新建xxxxxxxxxxx工程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的工程施工工期要求,施工进度安排注重各专业间的协调和配合,根据工程的特点,轻重缓急,充分考虑气候、季节对施工的影响,合理安排进度,实行网络控制,搞好工序衔接,实施进度监控,在整体工期安排上合理提前,确保实现工期目标。

1.2.4 坚持文明施工,确保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本着“三同时”的原则严格执行GB/T24001-1996环境管理体系和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充分考虑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制定完善的环保、水保措施,文明施工,确保工程所处环境不受污染和破坏,争创“文明施工标准化工地”。

钢桁梁拖拉(顶推)架设施工标准工艺

钢桁梁拖拉(顶推)架设施工标准工艺

钢桁梁拖拉(顶推)架设施⼯标准⼯艺钢桁梁拖拉(顶推)架设施⼯标准⼯艺7.1.1⼯艺概述拖拉(顶推)法就是以千⽄顶为动⼒,借助钢导梁导向,在带有摩擦副(可选⽤聚四氟⼄烯板和不锈钢板)的滑道上,纵向或横向推进梁体⾄设计要求的位置。

在拖拉(顶推)施⼯过程中,拖拉(顶推)控制系统采⽤“主控单元-总线通讯-现场控制单元”的多台计算机结构全程监控施⼯精度,保证钢梁拖拉(顶推)的质量。

拖拉(顶推)法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型桥梁施⼯⼯艺。

拖拉(顶推)施⼯⽅法适⽤于当桥梁跨越深⾕,不可间断运输线(铁路、公路、河道);难以拆迁的建筑物(地下设施、古迹等);对施⼯噪⾳⼲扰及公害有严格限制的地区,其它有特殊要求⽽⽀架法、悬臂拼装法、膺架法等施⼯⽅法不可能满⾜其要求时。

7.1.2作业内容钢梁拼装设置⽀架,在⽀架上拼装钢桁梁。

⼤跨度钢梁前端设置导梁,在前⽅墩顶施以牵引⼒(顶推⼒),使得钢桁梁向前⽅墩移动,完成钢桁梁架设。

7.1.3质量标准及检验⽅法《铁路钢桥制造规范》(TB10212-2009)《铁路桥涵⼯程施⼯质量验收标准》(TB10415-2003)《⾼速铁路桥涵⼯程施⼯质量验收标准》(TB10752-2010)7.1.4⼯艺流程图7.1.5⼯艺步骤及质量控制⼀、安装拼装⽀架钢桁梁拼装⽀架应符合规范要求。

基础⼀般可采⽤扩⼤基础或钢管桩基础,⽀架结构可采⽤管桩结构。

基桩应进⾏预压,并在施⼯过程中加强测量监控。

拼装⽀架包含⽀架和滑道系统,⽀架结构应有⾜够的强度和刚度。

⽀架的纵向长度应满⾜⼀轮顶推钢桁梁的长度。

⽀架顶⾯除承受竖直荷载外还承受顶推时的⽔平⼒,应设纵横向联接系及分配结构。

⽀架顶作业⾯,千⽄顶、保险⽀垛、垫块、滑块等设备较多,应规划布置并设安全防护。

拼装⽀架安装可参考钢桁梁⽀架法施⼯,这⾥不再赘述。

⼆、拼装钢桁梁,导梁,安装拖拉(顶推)设备1.钢桁梁拼装可参考钢桁梁⽀架法施⼯,这⾥不再赘述。

2.前导梁钢桁梁导梁多使⽤现成板梁或桁梁,或⽤常备式杆件组拼成平⾏弦式、三⾓式及阶梯式析梁。

96m钢桁梁架设工法

96m钢桁梁架设工法

96m钢桁梁架设工法一、工程概况:长吉城际铁路九站特大桥中心里程为:DK98+898.58,桥全长1517.98m。

主要为跨珲乌高速公路及其匝道、长图既有铁路及从其引出的采石厂专用线、到发线而设。

全桥位于3.9‰的坡道及R=2500m的曲线上,由8-24m+37-32m双线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简支T梁及1孔96m钢桁混凝土结合梁组成。

本桥的10号桥墩~11#桥墩间为96m钢桁结合梁,跨越珲乌高速公路,长图铁路以及九站货场内多条股道,为三层立交,主要立交道见下表。

钢桁梁跨度96m,全长97.5m,主桁类型为无竖杆三角桁,桥梁结构按照直线外包设计。

桁高12.3m,节间长度12.0m,主桁中心距11.2m,上、下弦杆采用箱形截面,上弦杆高约1.0m,下弦杆高约1.7m,上下弦杆内宽均为0.8m。

斜腹杆采用箱型截面和H形截面,翼板内宽800mm,杆件高0.7~0.96m。

钢桁梁主体钢结构137KN/m,总重1336t,主桁节点采用整体节点形式,上、下弦杆在节点外拼接(4根最大重量35154Kg,其余在24吨以下),斜腹杆(重量在9吨以下)采用对接形式与整体节点拼接,其腹板接头板焊于节点板上。

上、下弦杆及斜腹杆均采用全截面拼接。

主桁弦杆及斜腹杆的连接采用M27的高强度螺栓,设计预拉力290KN。

桥面系纵、横梁除端横梁(重量约12吨)外均为I形截面,端横梁为箱形截面。

双线桥梁设4片纵梁,纵梁连续设置,不设伸缩纵梁。

纵梁腹板及下翼缘板与其接头板栓接,上翼缘板与其接头板在工地焊接。

纵横梁的连接采用M24高强度螺栓,设计预拉力为240KN。

支座及抗震支挡采用15000KN铰轴滑板钢支座,固定支座设于长春小里程方。

在钢桁梁端横梁上设置钢牛腿的支挡措施。

固定支座端设置纵、横向防落梁支挡措施,活动支座端仅设置横向防落梁支挡措施。

设计要求为了使钢桁梁美观,上弦A1或A1′端节点外侧部位距边缘200mm 的部位焊接一块6mm钢板。

钢桁梁顶推施工方法

钢桁梁顶推施工方法

钢桁梁顶推施工方法我折腾了好久钢桁梁顶推施工方法,总算找到点门道。

这事儿可不容易啊。

最开始的时候,我真是瞎摸索。

就想着把钢桁梁给推过去呗。

可是我第一次尝试的时候,那叫一个乱啊。

我都没搞清楚顶推的力应该怎么施加才合适。

我就随便弄了几个顶推装置,然后就想直接推。

结果呢,钢桁梁就纹丝不动,白白浪费了好多工时和精力。

这时候我才意识到,这可不是个简单的事儿。

然后我就开始做功课,研究别人都是怎么做的。

了解到这个顶推施工得有合适的滑道系统,这就好比是火车的铁轨一样重要。

滑道得特别顺滑,阻力小,钢桁梁才能顺利往前推。

我开始按照要求做滑道,但是又遇到新问题了,滑道的铺设平整度很难达到理想状态,我铺的滑道不是这儿高一点就是那儿低一点,导致后续顶推的时候钢桁梁老是走偏。

我当时就想,哎呀,这细节可太重要了。

后来啊,我狠狠心把滑道重新调整,每一米都仔细检查,这才算是把滑道整得差不多了。

再说到这个顶推装置的布置,可不能随便乱摆。

之前我乱摆的时候,推起来力就不均匀,就像人走路两条腿用力不一样肯定会歪一样,钢桁梁也是,力不均匀就会出现安全隐患。

还有顶推力也不是越大越好,这个得慢慢摸索。

我试过特别大的力,以为这样就能推得快,但那样就会对钢桁梁结构本身产生破坏。

具体多大的力合适,这个还得根据钢桁梁的重量、长度还有滑道的摩擦系数之类的计算和试验。

像每次增加一定的力,然后观察钢桁梁的反应,要是发现有点变形或者振动不正常,那就就得把力降下来。

再说说监测,这个可太重要了。

在顶推过程中,得时刻盯着钢桁梁的位置、姿态还有结构的受力情况。

我当时就请了几个专人,每隔几分钟就去检查一下那些监测的仪器,就像医生每隔一会儿就查看病人的生命体征一样,一旦发现有点不对劲,就得马上停下来调整。

不过我还不确定是不是有些监测点设置得不合理,感觉有些情况可能没有及时发现,这也是以后得改进的地方。

总之啊,这钢桁梁顶推施工方法不好掌握,但只要一点点摸索,把各个环节都认真对待,还是能顺利干好的。

1-64米钢桁梁顶推浮托法架设施工技术

1-64米钢桁梁顶推浮托法架设施工技术

1-64米钢桁梁顶推浮托法架设施工技术陈松江(上海外建建设咨询监理有限公司)一、工程概况上海市浦东铁路金汇港桥河道宽95m,规划等级为Ⅳ级航道,通航净高为7.0m,通航净宽为60m,该桥设计采用1-64m下承式(双线)钢桁梁跨越,主跨长度65.1m,两侧主桁中心距设计为10m,主桥高度为11m,节间为8m,总重约为370T(不含支座)。

二、顶推浮托的施工原理顶推浮托法架梁,关键是钢桁梁先在岸上桥墩顶的膺架上拼装完毕,将钢桁架一端置于浮船的高托支架上,然后在一定的千斤顶推动力作用下,使钢桁架能在由滑船(滑动棍轴平车)组成的滑道装置上,以较小的磨擦稳定通过浮托向前移动,就位后落梁,更换支座。

三、顶推浮托的四大系统顶推浮托法架设钢桁梁的施工设施共分四大系统,即岸上滑道系统、水上浮运支托系统、顶推纵移系统及方向控制系统。

岸上滑道系统:分上、下滑道,下滑道设在膺架(军用便梁)上,采用枕木和2根P43钢轨铺设;上滑道用型钢加工成滑船(滑动棍轴平车),上、下滑道之间设置Φ90的辊轴。

上滑道安装于钢桁梁的下弦杆节点处。

水上浮运支托系统:采用15个中-60型浮箱组拼成浮船,浮船平台上安装托架,托架采用“六五”式军用墩杆件拼装。

采用水泵对浮箱注、排水,以完成装卸梁及浮运过程中的标高调整。

顶推纵移系统:由两套顶推设备(液压千斤顶、夹轨器、辊轴小车)、油泵及控制柜组成。

由夹轨器夹紧下滑道钢轨形成顶推反力台座。

方向控制系统:钢桁梁浮运的方向控制采用4台电动锚机,设置在浮船平台的四角上,钢丝绳的终端分别固定在两岸的四个地垄上。

四、顶推浮托法施工顺序用顶推浮托法架设钢桁梁的主要施工内容是:膺架上纵移梁船进位托梁顶推浮运钢桁梁就位及撤船。

施工步骤如下:第一步:纵移梁浮运前选定前后两个支点,在膺架上将钢桁梁顶推纵移。

使钢桁梁前支点移至一墩顶,后支点悬出,准备装船。

第二步:将浮船注入全部压仓水后,移至钢桁梁下,将浮船托架上支点中心在钢梁节点处对位后排水,使船体上浮将梁托起,并将托架与钢梁下弦捆扎牢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南部铁路通道96m跨钢桁梁安装过程计算2011年11月一、工程概况计算依据:2.1、基本数据《钢桁梁施工图设计图》《铁路桥梁钢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2-2005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二、钢桁梁安装方案图一施工总布置图钢桁梁安装采用顶推方案架设。

首先,施工钢桁梁顶推滑道,安装滑块(位置为钢桁梁节点位置,前期作为钢桁梁拼装抄垫垫块,后期作为钢桁梁顶推滑块)。

在垫块上拼装钢桁梁,安装钢桁梁顶推设备。

施工采用连续千斤顶拖拉钢绞线,从112#墩拖拉至111#墩。

钢桁梁起顶,进行体系转换,钢桁梁从滑块转换到正式支座上,完成钢桁梁架设。

三、钢桁梁安装计算钢桁梁安装计算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分析计算,分为269个节点,713个单元。

通过分步安装计算来完成钢桁梁顶推计算,在计算的过程中未考虑由于施工支架变形引起的变化。

钢桁梁杆件主要应力取值:弦杆[200Mpa],腹杆杆[200Mpa]安装工况计算:一)工况1计算结果(在支架上拼装)二)工况2计算结果(顶推一个节间)工况3、顶推2个节间两侧上临时支墩,其中左侧钢桁梁位于临时支墩中心位置,右侧钢桁梁刚上临时支墩,两侧未支撑。

两侧上临时支墩,其中左侧钢桁梁位于临时支墩中心位置,右侧钢桁梁刚上临时支墩,两侧同时支撑。

在支架B上钢桁梁位置不变,支架C上钢桁梁支撑位置后移1个节间。

支撑在E0节点,支架C上支撑E8/6’/4’/2’/0’,右侧支撑在E2节点,支架C上支撑E6’/4’/2’/0’,右侧支撑在E2节点,支架C上支撑E6’/4’/2’/0’,右侧支撑在E4节点,支架C上支撑E4’/2’/0’,右侧支撑在E6节点,支架C上支撑E2’,准备上支架A侧支撑在E6节点,支架C上支撑E2’,E0节点上支架A,钢桁梁顶推到位。

滑道梁的计算采用允许应力法进行。

滑道梁采用Q345B钢材,全焊接截面。

截面如下:滑道梁横截面(单位:mm)为了简化计算,将滑道梁的受力简化为简支梁来计算,其各阶段的内力。

根据前面滑道梁的计算可知,滑道梁A最所受最大外力为Fa=189t(工况九)。

滑道梁D、E最大反力为108.7t(工况七),其各自的受力简图如下:滑道梁A受力(单位:t mm)Ma=FL/4=189×6/4=283.5tmQmax=189t滑道梁E受力(单位:t m)Ma=FL/4=108.8×12/4=326.4tmQmax=108.8t由上面的计算结构可知,Mmax=326.4tm;Qmax=140.4t。

最大正应力:σ=M/W=326.4×10^7/28618441=114.1Mpa<[σ]=200Mpaτ=QS/Ib=140.4×10^4×16243520/(14309220693×40)=39.8MPa<[τ]=120Mpa由上面的计算可知滑道梁A、D、E强度满足要求。

二)滑道梁B、C验算滑道梁采用Q345B钢材,全焊接截面。

截面如下:滑道梁横截面(单位:mm)截面特性(单位:mm级)为了简化计算,将滑道梁的受力简化为简支梁来计算,其各阶段的内力。

根据前面滑道梁的计算可知,滑道梁B最所受最大外力为Fb=598.8t(工况12)。

滑道梁C最大反力为494.8t(工况4),其各自的受力简图如下:滑道梁B受力(单位:t mm)Ma=FL/4=598.8×6.45/4=965.6tmQmax=598.8t滑道梁C受力(单位:t m)Ma=FL/4=494.8×7.34=903.0tmQmax=494.8t由上面的计算结构可知,Mmax=965.6tm;Qmax=598.8t。

最大正应力:σ=M/W=965.6×10^7/64483820=149.8Mpa<[σ]=200Mpaτ=QS/Ib=598.8×10^4×37779600/(51587056000×48)=91.4MPa >[τ]=100Mpa由上面的计算可知滑道梁B、C强度满足要求。

三)Φ800×8支架验算(支架A、D、E)支架验算主要计算其强度及稳定性,其中以稳定性为控制条件。

支架A、D、E的高度都在17m以下,为了简化计算取其计算长度为16m。

钢管采用Q235B级钢,钢板转制而成。

钢管截面特性如下图。

单位:mm级λ=L/i=17000/280=60.7查钢结构设计规范可知,其为B类截面,ψ=0.8073。

支架A的钢管所受最大轴力Na=140.6t;支架D、E的钢管所受最大轴力:N=108.4t。

则其稳定性强度:σ=N/(ψA)=140.6×10^4/(0.8073×19905)=87.5MPa<[σ]=140MPa故直径800钢管受力满足要求。

四)Φ1200×12支架验算(支架B、C)支架验算主要计算其强度及稳定性,其中以稳定性为控制条件。

支架B、C的高度都在16m以下,为了简化计算取其计算长度为16m。

钢管采用Q235B级钢,钢板转制而成,钢管内填C30砼,作为一个复合结构受力。

由于支架B会同时承受竖向力和水平力的作用。

故其受力情况比较复杂,为了计算结构的真实性,采用有限元计算软件进行内力计算,然后根据内容来计算其应力。

计算过程中假定填芯砼承受全部竖向力,而钢管承受其全部的弯矩。

空心钢管截面特性如下图。

单位:mm级建立如下的结构模型:支点反力图(单位:t)各杆件轴力(t)各杆件弯矩图(kN*m)连接系应力图(MPa)由上面的计算可知支架钢管所受最大轴力为599.8t;最大弯矩为1178.1kN*m。

轴力由钢管内砼承受,其应力:σc=N/A=599.8×10^4/(3.14×588^2)=5.5MPa<[σc]=14.3MPa弯矩由钢管承受,其最大应力:σ=M/W=1178.1×10^6/13169931=89.5MPa<[σ]=140MPa连续系最大应力为128.9MPa故支架B满足要求。

五)112#墩身验算由于在顶推的过程中112#墩顶会受到约120t的水平力作用,故应对墩身进行验算。

墩身受力如下图所示。

验算其1---1面的砼受拉力应力。

建立模型计算得其最大拉应力为0.3MPa 小于允许应力1.5MPa 。

满足要求。

六)基础A 验算基础A 最大受力为140.8t 。

其底面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800KPa 。

基础A 的底面尺寸为2.5m ×2.5m 。

KPaf KPa A N f 800][3.2255.214082=<===故基础A 满足要求。

七)基础B 验算基础B 最大受力为494.8t 。

其底面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800KPa 。

基础A 的底面尺寸为4.0m ×4.0m 。

KPaf KPa A N f 800][3.309449482=<===故基础B 满足要求。

八)基础C 验算基础C由于同时受压及水平力的作用,其底部应力不是均匀分布,而是三角形分布。

其底面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800KPa。

基础A 的底面尺寸为16.0m×4.0m。

经计算基础C及其上部结构自重G=410t。

受竖向压力T=552.6t。

水平力为F=55t,水平力产生的弯矩M1=F*H=55*17=935tm。

其受力如下图所示:单位:m所爱竖向力的合力:F=T+G=962.6t合力作用点距基础边缘:a=(T*1.55+G*8-M1)/(T+G)=3.33m 其基底受力分布如下:KPaf KPa laG T f 800][8.48133.30.43962623)(2=<=⨯⨯⨯=+=故基础C 满足要求。

九)顶推反力座计算 顶推反力座结果如下图:单位(mm )图中F=H=70t ;M=F*0.295=20.65tm 。

验算1---1截面处焊缝特性:单位(mm 级)最大剪应力:MPaMPa IbVS 1201.4787.0432********485433210704max <=⨯⨯⨯⨯⨯==τ最大正应力:MPaMPa W M y1202.3258491581065.207max <=⨯==σ故顶推反力座满足要求。

十)后锚点验算 后锚点的结构如下图:单位(mm)图中F=H=70t;M=F*0.29=20.3tm。

1)焊缝验算焊缝的截面(1---1)特性如下图:单位(mm级)最大剪应力:MPaMPa IbVS 1204.387.0101455562984349414210704max <=⨯⨯⨯⨯⨯==τ最大正应力:MPaMPa W M y1206.474265022103.207max <=⨯==σ故后锚点焊缝满足要求。

2)螺栓验算 螺栓布置如下图:单位(mm )图中共计有36个螺栓,单个螺栓受剪力为: V=H/n=70/36=1.95t 。

弯矩产生最外排螺栓受拉力:tN x Mx N 1.330945)48040032016080(6103.2048022222711==++++⨯⨯⨯==∑M24螺栓受拉承载力:[N]=3.14×122×140=63302N=6.3tM24螺栓受剪承载力:[V]=3.14×122×100=45216N=4.5t165.0)]3.6[1.3()]5.4[95.1()][()][(2222<=+=+N N V V螺栓强度满足要求。

十一)横向调整反力座验算 横向调整反力座结构如下图所示:单位(mm )图中F=H=50t ;M=F*0.8=40.0tm 。

单位(mm 级)最大剪应力:MPaMPa IbVS 1209.142033322458334594075010504max <=⨯⨯⨯⨯==τ最大正应力:MPaMPa W M y1206.53746619810407max <=⨯==σ故横向调整反力座强度满足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