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综合课程设计》评分标准(参考)
软件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模板及参考)

编号: 大连理工大学本科生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名称:软件工程课程设计指导教师:项目名称:粒子群主题网站小组名称:组长姓名:上课时间:2009年7月13 日- 7月25 日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20 年月日1 设计目的软件工程课程设计是在学生系统的学习了《软件工程》课程后,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设计开发一个小型的实际系统。
要求学生运用软件工程的思想,严格按照软件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目的和任务,完成对系统的定义、设计、编码、运行以及后期的维护。
通过对具体系统的设计和开发,使得学生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学会用软件工程学的概念、原理、方法开发和维护软件。
2 设计要求(1)选用迭代式开发的过程模型,运用软件工程的方法,规范地完成规模小、功能较为简单的软件开发,包括需求分析、设计、编码和测试。
(2)学生5人组成一个项目小组,一人为组长,其他人为组员,组内成员分工明确、团结协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选题的设计。
(3)课程设计时间为2周。
(4)开发平台.NET3.5,语言(C# \ ASP),数据库设计工具Powerdesigner;数据库系统MSSQL Server 2005(5)具体指标:1)可以选择结构化分析/设计(SA/SD)或面向对象方法(OOA/D)2) 结构化分析/设计(SA/SD)a)需求分析:分析系统的静态功能和动态行为每一位小组成员能够描绘分配的子功能需求每一位小组成员完成分配子功能的数据流图DFD,要求绘制到3级DFD3小组负责人组织完成系统的DFD3b)设计:完成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每一位小组成员根据需求的DFD3图,完成分配的子功能模块设计,用HIPO图表征。
每一位小组成员设计分配的子功能模块的接口每一位小组成员能够完成分配的子功能程序流程的逻辑设计小组负责人组织完成系统的总体结构集成c)软件实现:每一位小组成员完成分配的子功能界面的设计每一位小组成员完成分配的子功能代码编写小组负责人在.NET框架下,组织完成系统的实施d)软件测试:每一位小组成员完成分配的子功能的单元测试小组负责人负责组织系统的测试用例,不少于20个,完成测试工作3)面向对象方法(OOA/D):以UML为主a)需求分析:分析系统的静态功能和动态行为每一位小组成员完成一个用例分析,用例规约描绘功能性需求每一位小组成员完成一个用例下的活动图小组负责整个系统的用例图,完成功能划分小组负责整个系统的活动图,描述系统的动态行为b)分析设计:完成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根据用例分析,小组共同协商,完成选取设计模式,设计系统的架构,用包图和构件图表示每一位小组成员完成所分配的用例功能的动态设计,至少绘制一个顺序图,设计系统的对象及交互每一位小组成员完成所分配的用例功能的类图设计小组共同协商,完成整个系统的类图设计和组件的封装设计小组共同协商利用.NET的持久化技术,完成类的持久化设计c)详细设计:每一位小组成员完成所分配的用例功能的每个类的属性、方法和关系的设计;完成复杂方法程序流程图的逻辑设计;每一位小组成员完成所分配的用例功能的界面设计d)软件实现:每一位小组成员完成所分配的用例功能实现,使用在.NET3.5的框架下,编写类、界面和DAO等小组负责集成系统e)软件测试:每一位小组成员完成所分配的用例功能类方法和类状态测试小组负责完成系统的测试,测试用例不少于20个,完成测试工作3 题目粒子群主题网站粒子群算法是一种基于群智能的演化计算方法,1995年由kennedy和Eberhart受到人工生命(Artificial Life)的研究结果启发而提出。
Java程序设计课程设计要求与评分标准

考核要求一、设计考核说明本次课程设计为期一周,在课程正常教学完成后进行,设计题目任选。
可以选择的题目如:图书查询系统、计算器、学籍管理、标准化考试、聊天系统、记事本等,也可以做自己感兴趣的任意课题。
在设计中,要注意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利用时间,安排好课设的时间计划,并在课程设计过程中不断检测自己的计划完成情况。
课程设计按照教学计划在第18周内完成并提交设计。
二、具体要求(1)学生可自行选择设计题目,但要求有一定的工作量和难度。
(2)建议单独进行相应软件项目的设计、实现工作,独立提交完整文档。
(3)若题目较大,允许设置设计小组。
小组成员最多2人,各成员分工必须明确,各人必须承担一定工作量的设计。
小组成员没有明确分工,第2名作不及格处理。
(4)撰写设计报告文档。
要求设计和文档内容完整,结构清晰,最终提交设计的源程序电子档和设计报告的电子档(jkcj142016@),以及A4纸质文档。
三、课程设计上交相关内容及要求课程设计最后提交一份设计源程序的电子档(一个或多个Java文件)和一份设计报告(Word文档,命名为"Java课程设计报告".doc);将它们存放在以学号和姓名命名的文件夹中,压缩打包。
设计报告的格式如下:(1)封面,封面包括题目,姓名、学号(2)系统的设计目标和应实现的功能(3)各个类和接口的作用和它们之间的联系(4)程序主类和运行方法(5)测试数据及测试输出的结果(用截屏的方式)(6)总结(课程设计涉及到所学章节的知识点、遇到的问题、遇到问题解决问题过程的思考、程序调试能力的思考、对Java程序设计这门课程的思考、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对《Java程序设计》课程的认识等内容。
四、课程设计成绩评定标准1. 系统基本能运行:50分2. 程序结构合理,层次清晰:10分3. 各种技术的综合应用:10分4. 界面美观,使用方便,交互友好:10分5. 设计报告:20分课程设计涉及到所学章节的知识点(对象、继承、接口、包、流、多线程、泛型与集合框架、GUI、数据库)等,设计中涉及这些知识点有其中三个以上,1。
《软件工程》大作业评分标准(2010年春季学期)

07软件工程专业
09-10学年第二学期《软件工程》大作业结业评分标准
1、作业要求
(1)大作业题目明确
完成题目的《******系统分析与设计》
需求规格说明书、
概要设计说明书(含数据库设计、界面设计)按照范文格
详细设计说明书式(封面严
部分模块的编码说明格按照范文格
测试计划式)打印装订
测试报告成册
(2)在各个文档中使用正确的模型(UML)和图表说明相应问题
(3)完成主要功能的代码
(4)把所有代码刻盘、并撰写说明文档一并刻盘。
2、评分标准
(1)分析、设计文档完整,完成主要功能代码编写。
(起评分75分)
(2)在完成(1)的基础上,在文档中能使用正确的模型、图表说明相应的问题。
(起评分85分)
(3)在完成(1)(2)的基础上,能使用所学习过的架构配置完整的开发框架(起评分90分)
(4)在完成(1)(2)(3)的基础上,能较准确的使用相应数据库管理软件进行数据库设计。
(起评分95分)
(5)严格杜绝抄袭和剽窃他人(包括网络下载)成果。
如果有上述嫌疑,起评分为60分。
(6)有以下情况之一、成绩为50分以下①封面不按照模板打印②文档不全③文档中未使用分析设计模型④思维混乱,东拼西凑,态度不认真⑤代码未刻盘⑥光盘没有按照要求粘贴说明性标签。
(7)未按时间提交文档和代码。
成绩为0 分计算。
文档最终提交时间是2010年7月9日下午17.00
光盘粘贴标签格式
光盘中存储文件内容及文件命名格式。
《软件工程综合课程设计》评分标准(参考)

《软件工程综合课程设计》评分标准(参考)说明:按照学校发布的课程设计评分页中的8个评分项,根据《软件工程综合课程设计》实际,分解学校评分项为若干评分子项,并按评分等级记分(见下表),力求做到课程设计评分的精细化、一致行和可比性。
各子项分数合计成各项分数,各项分数合计成本次课程设计成绩。
评分等级与记分对照表1、课程设计中的创造性成果(10分)1)课题具有国内或国际领先(4分)2)具有自主创新的算法或应用最新的研究成果(专利)(3分)3)使用最新的开发工具、技术平台和运行环境(3分)2、学生掌握课程内容的程度(20分)1)提供了较好的涵盖了需求、可行性和概要设计等的方案(5分)2)在设计和实现中应用了软件工程的原理或方法(5分)3)技术路线(开发工具、运行环境等)合理可行(5分)4)提供了可行的测试计划(5分)3、课程设计完成情况(20分)1)按模板格式和内容提交完整的课程设计文档(5分)2)提供了较完整的数据字典(数据库表)(4分)3)完成了系统主要功能的UI设计或实现(4分)4)提供了较完整的测试用例(4分)4)按时提交课程设计文档(3分)4、课程设计动手能力(15分)1)数据库表设计合理满足需求(5分)2)UI设计一致美观、程序代码清晰规范(5分) 3)考虑系统出错与异常情况(5分)5、文字表达(5分)1)阐述问题准确完整(3分)2)文档文字通顺流畅(2分)6、学习态度(5分)1)态度端正、认真负责(3分)2)及时响应指导老师的通知和任务安排(2分)7、规范要求(15分)1)文档段落格式规范一致(3分)2)标题和正文字体大小一致(3分)3)图形和表格格式规范(4分)8、课程设计论文的质量(10分)1)文档摘要和目录完整准确(2分)2)参考文献完整正确且被引用(2分)3)段落和层次结构合理、处理逻辑清晰(3分)4)表述准确、内容通畅、结论正确(3分)。
软件综合课程设计考核标准

软件综合课程设计考核标准一、考核内容教师根据学生课程设计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和提问,考核主要分三个方面:1.学生系统的完成内容是否到达任务书要求,较全面的了解设计的整体情况,通过学生演示了解和确认。
2.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进行系统设计的知识和能力,通过提问总体设计功能和实现细节了解。
3.是否由学生本人完成,而不是使用他人成果应付考核,通过提问技术细节了解。
二、成绩评定标准课程设计成绩评定综合以下几方面:⏹系统完成情况⏹课程设计论文⏹工作量⏹平时表现⏹辩论表现以上各项评分标准:1.系统完成情况〔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优说明设计具有创新性、合理性,开发使用的技术难度系数高,实现的功能复杂;良说明设计具有新意、合理性,开发使用的技术难度系数比较高,实现的功能比较复杂;中说明设计具有合理性,开发使用的技术难度系数比较低,实现的功能比较简单;及格说明设计根本合理,开发使用的技术难度系数低,实现的功能简单;不及格说明未完成系统开发。
2. 课程设计论文〔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优说明课程设计论文中总体技术分析,界面设计实现、代码分析、数据库设计分析、调试总结等完整,正确。
良好说明课程设计论文中总体技术分析,界面设计实现、代码分析、数据库设计分析调试总结等较完整。
中说明课程设计论文中总体技术分析,界面设计实现、代码分析、数据库设计分析调试总结等不完整。
及格说明课程设计论文过于简单。
不及格说明没有完成课程设计论文。
3.工作量〔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工作量以百分比形式给出,表示该学生完成了整个工程的工作量的比例。
工作量包括界面设计,程序编写、数据库设计和调试的完整过程。
优说明工作量为50%左右;良说明工作量为30%左右;中说明工作量为20%左右;及格说明工作量为10%左右;不及格说明工作量为0%。
4.平时表现〔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优说明平时按时上实验课,态度认真,积极参与课堂技术讨论;良说明平时按时上实验课,态度较认真,能参与课堂技术讨论;中说明平时根本按时上实验课,态度一般;及格说明平时实验课随意迟到早退,态度不认真;不及格说明未按时上实验课。
《软件工程》课程标准

《软件工程》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软件工程课程编码:参考学时: 30学时课程所属系部:信息工程系适用专业: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编制人员:汪波二、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向学生介绍与大型软件相关的规划. 分析. 设计. 实现. 测试. 维护等概念. 原理. 技术与工具,同时向学生讲述传统的结构化开发方法与当前流行的面向对象开发方法。
要求学生牢固掌握软件生命周期. 软件质量. 软件成本等基本概念以及传统的结构化分析. 设计与实现方法;掌握面向对象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与表示技术,基本掌握软件开发中的管理技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对软件工程学有一个全貌的了解,对其所涉及的基本概念. 原理. 方法和有关技术逐步领会并进行运用。
要求学生能够在已有的程序设计. 数据结构. 数据库等理论基础上,为今后进行实际的软件开发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应强调实际运用,最好在教学中安排学生参予系统开发的策划. 分析. 设计. 编码. 测试等阶段工作的环节,积极引导学生从个人的单纯编程活动转移到进行系统分析与设计方面上来。
如果受条件所限,可让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将这一环节补上。
(一)本课程与前后课程的联系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VB》。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可以为《JA V A程序设计》《POWER BUILDER》。
(二)课程的性质与地位本课程为三年制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其开设目的及要求如下:1.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理论及当前发展趋势,熟悉软件生存周期的各个过程及其任务,并能够正确加以运用。
2.了解软件生存周期中的文档种类,掌握主要文档的编制方法。
(三)课程的主要任务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理论分析能力。
通过学习具备参与中等规模软件需求调研,设计的能力,能够独立设计小型软件系统。
三、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一)课程设计的理念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充分激发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和培养以工程化软件分析、设计思维模式。
《软件工程》课程标准

《软件工程》课程标准课程名称:软件工程课程类别:专业课适用专业:软件技术一、课程定位(一)课程性质《软件工程》是软件技术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
(二)课程任务本课程以软件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群能力目标为导向,以“高校图书管理系统”项目为载体,通过对项目的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实施、维护等工作过程进行分析与实施,培养学生的软件开发、测试、维护等职业能力。
(三)课程衔接前导课程:《数据库应用与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后续课程:《Web企业级开发实战》、《顶岗实习》。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主要通过对项目的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实施、维护等工作过程进行分析与实施,培养学生的分析、设计、开发、测试、维护等职业能力。
课程目标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
(一)知识目标1.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2.掌握软件工程各个阶段的目的与任务;3.掌握软件需求分析和软件设计的基本原理;4.掌握结构化设计方法和面向对象设计建模方法;5.掌握软件测试的常用方法和选取测试用例的原则;6.掌握软件发布的正规操作流程;7.掌握软件后期维护的原则和方法。
(二)职业能力目标1.能够按照规范的软件项目开发流程来设计、开发软件;2.能够规范地编写软件项目开发各阶段的文档;3.能够使用Project工具软件进行软件项目管理;4.能够使用Rose或Viso等工具软件进行项目辅助设计;5.能够准确地设计测试用例,进行软件项目测试;6.能够规范地发布项目并制定合理的后期维护计划。
(三)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规范的系统设计、开发思路2.培养学生良好的编程习惯和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团队精神与协作能力,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岗位意识和岗位适应能力4.培养学生认真严谨、求真务实、遵纪守时、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5.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课程设计相关说明:本课程依据软件技术专业教学计划,适应软件开发、软件维护岗位,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认知特点而设计。
《课程设计》成绩评定标准

《课程设计》成绩评定标准课程设计成绩根据学生设计任务完成情况、设计报告、设计成果的质量以及答辩情况综合评定。
成绩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分评定。
课程设计成绩评定参考标准1、优秀(90~100分)按设计任务书要求圆满完成规定任务;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强,软件设计方案合理,实验效果好;设计态度认真,独立工作能力强,并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设计报告条理清晰、论述充分、图表规范、符合设计报告文本格式要求。
答辩过程中,思路清晰、论点正确、对设计方案理解深入,问题回答正确。
2、良好(80~89分)按设计任务书要求完成规定设计任务;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较强,软件设计方案较合理,实验效果较好;设计成果质量较高;设计态度认真,有一定的独立工作能力,并具有较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设计报告条理清晰、论述正确、图表较为规范、符合设计报告文本格式要求。
答辩过程中,思路清晰、论点基本正确、对设计方案理解较深入,主要问题回答基本正确。
3、中等(70~79分)按设计任务书要求完成规定设计任务;能够一定程度的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软件设计基本合理,有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设计成果质量一般;设计态度较为认真,设计报告条理基本清晰、论述基本正确、文字通顺、图表基本规范、符合设计报告文本格式要求,但独立工作能力较差;答辩过程中,思路比较清晰、论点有个别错误,分析不够深入。
4、及格(60~69分)在指导教师及同学的帮助下,能按期完成规定设计任务;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能力及实践动手能力较差,设计方案基本合理,设计成果质量一般;独立工作能力差;或设计报告条理不够清晰、论述不够充分但没有原则性错误、文字基本通顺、图表不够规范、符合设计报告文本格式要求;或答辩过程中,主要问题经启发能回答,但分析较为肤浅。
5、不及格(60分以下)未能按期完成规定设计任务。
不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实践动手能力差,设计方案存在原则性错误,计算、分析错误较多;或设计报告条理不清、论述有原则性错误、图表不规范、质量很差;或答辩过程中,主要问题阐述不清,对设计内容缺乏了解,概念模糊,问题基本回答不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软件工程综合课程设计》评分标准(参考)
说明:按照学校发布的课程设计评分页中的8个评分项,根据《软件工程综合课程设计》实际,分解学校评分项为若干评分子项,并按评分等级记分(见下表),力求做到课程设计评分的精细化、一致行和可比性。
各子项分数合计成各项分数,各项分数合计成本次课程设计成绩。
评分等级与记分对照表
1、课程设计中的创造性成果(10分)
1)课题具有国内或国际领先(4分)
2)具有自主创新的算法或应用最新的研究成果(专利)(3分)
3)使用最新的开发工具、技术平台和运行环境(3分)
2、学生掌握课程内容的程度(20分)
1)提供了较好的涵盖了需求、可行性和概要设计等的方案(5分)
2)在设计和实现中应用了软件工程的原理或方法(5分)
3)技术路线(开发工具、运行环境等)合理可行(5分)
4)提供了可行的测试计划(5分)
3、课程设计完成情况(20分)
1)按模板格式和内容提交完整的课程设计文档(5分)
2)提供了较完整的数据字典(数据库表)(4分)
3)完成了系统主要功能的UI设计或实现(4分)4)提供了较完整的测试用例(4分)
4)按时提交课程设计文档(3分)
4、课程设计动手能力(15分)
1)数据库表设计合理满足需求(5分)
2)UI设计一致美观、程序代码清晰规范(5分) 3)考虑系统出错与异常情况(5分)
5、文字表达(5分)
1)阐述问题准确完整(3分)
2)文档文字通顺流畅(2分)
6、学习态度(5分)
1)态度端正、认真负责(3分)
2)及时响应指导老师的通知和任务安排(2分)7、规范要求(15分)
1)文档段落格式规范一致(3分)
2)标题和正文字体大小一致(3分)
3)图形和表格格式规范(4分)
8、课程设计论文的质量(10分)
1)文档摘要和目录完整准确(2分)
2)参考文献完整正确且被引用(2分)
3)段落和层次结构合理、处理逻辑清晰(3分)4)表述准确、内容通畅、结论正确(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