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

合集下载

小学阶段语文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专项练习(附答案)

小学阶段语文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专项练习(附答案)

小学阶段语文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专项练习(附答案一、了解写作顺序——准确地划分段落层次阅读方法:1 按事情的发展来划分;2 按时间的推移来划分;3 按空间位置的变化来划分;4 按组织材料的逻辑关系来划分。

常见考查方式:①考查文章段落层次的划分②考查文章的写作顺序例文一:早上奶奶在洗衣服时,我看到盆里有自己的脏手帕,我想起老师说过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 于是, 我决定自己洗手帕。

按照奶奶的指导, 我先在盆里放好水, 把手帕放进去搓几下。

拧干后,我左手拿手帕,右手拿肥皂,用肥皂把手帕均匀地涂一遍, 然后用力搓, 直到搓出白色的泡沫为止。

我的小手帕终于重新变洁净了,我看着干干净净的手帕,心里美滋滋的。

题型一:①请用“‖”为段落划分层次。

②根据下面列出的层意给段落划分正确的层次。

,大都是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发展顺序来写的。

因此我们就可以按照这三个阶段将它们分成三个层次。

起因:家里有自己的脏手帕。

经过:按照奶奶的指导洗手帕。

结果:小手帕洗干净了。

这段文字记叙了“我”洗小手帕的事。

起因是“我”想起了老师的话,于是决定自己洗手帕;经过是在奶奶的指导下, “我”是怎样洗手帕的;结果是小手帕洗干净了, “我”心里美滋滋的。

例文二:我们家的奏鸣曲每天,我们家的紧张生活都是一首奏鸣曲。

清晨, 7点整,第一乐章开始。

爸爸妈妈做好早餐,妹妹和我赶快聚在桌前吃早饭,吃完后就匆匆向各自的学校奔去。

中午是个小过门,妈妈赶快回家做“快餐” ,饭后,爸爸妈妈会聊聊天,兴致来时常忘记时间,见到一点半了就“哎呀”一声各自散去。

下午放学,第二个乐章响起。

我和妹妹认真做作业,爸爸妈妈准备丰盛的晚餐,读书声、锅碗瓢盆声此起彼伏,妈妈称这是“大合唱” 。

晚饭后,进入第三个乐章。

我和妹妹看书,写日记,爸爸妈妈在灯下认真地检查着我们的作业,有问题就会及时和我们讨论,辅导我和妹妹。

题型二:①本文是按照 _______________顺序来组织材料的。

怎样划分段落 归纳段意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怎样划分段落 归纳段意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怎样划分段落归纳段意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怎样划分段落段落,也称意义段、结构段、逻辑段。

它是由几个意思密切相关的自然段组合适而成(有时一个自然段也是一个逻辑段)。

划分段落是理解文章的必经过程和重要手段。

分段,就是把叙述同一内容的各个自然段合并为一个逻辑段。

分段时,先要理清全文的顺序,找到分段的依据,然后进行分段。

分段的依据1、按时间先后顺序分段。

如《一夜的工作》,可按审稿前、审稿时、审稿后和作者回来的顺序,分为四段。

这类记叙文的段落,开头一段一般有交代时间的话,可作为按时间先后顺序分段的参考。

2、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

任何一件事情,都有它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而经过总有它的发展过程。

记事的文章,可以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划分段落。

3、按空间变换顺序分段。

游记、参观记一类的文章,都可以依据空间的变换分段。

分段时,表示空间的词语可作为划分段落的参考。

4、按内容性质的不同分段。

有些课文,既不能按"时间的先后"或"空间的变换"分段,又不是写一件完整的事情,因而也不能以"事情的发展"作为分段的依据。

它们是从几方面来说明事物的性质、特点或通过几件事来写人,这样的文章可依据内容的不同来分段。

对这类文章分段时,要注意总起句、总结句或中心句。

5、按总起分述的方法分段。

"总分"写法的文章,一般分两段。

分述部分,不管一个局部或几个局部都作一段。

局部中几个方面,应作为"分述"中的层次。

如《林海》。

"总分总"写法的,则分为三段,如《美丽的不兴安岭》。

怎样划分段落分段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有一定的灵活性,但重在分清自然段与自然段之间的联系,常见的分段方法有:1、整体分割法。

读一篇写事的文章,要搞清它写的是什么事,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怎样的。

依此可将文章分段;对写了几件事的文章,则要把事情一件一件分割开;说明事物的文章,同样要把所说明的几个方面分割开。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一、找主题句: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二、布局谋篇的技巧:(1)开门见山、首尾呼应、伏笔照应、过渡铺垫;(2)设置悬念、制造波澜、曲折有致;(3)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三、划分段落、层次。

概括段意、层意:(1)划分段落、层次:要注意理清文章的线索,可按时间或空间转换、事件的发生经过、内容的、表达方式变换或感情的变化逻辑关系(总分式、层进式、并列式)来划分;借助文章中的过渡性的段落、句子和词语,表时间变化的语句,表地点转换的语句,还要注意人物出场的先后顺序。

其中小说还可以按情节的四个环节来划分(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2)学会概括段意、层意:概括段意、层意可采用下列方法:①抓文段的中心句。

即用表明作者观点的话来概括。

②用概括法。

即是用最简洁的文字说明各层写了什么或用文中现有的关键词自己组合成句来概括。

③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段落概括出联合段意。

总之要求:完整、简洁、明确。

四、记叙的线索及作用:线索有以下几种:①以中心事件为线索;②以情感为线索;③以具体事物为线索;④以人物为线索。

(注意标题,不少文章标题就是线索;注意反复出现的词语或事物;)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答题套路:如:文章以“……”线索,中间串写了“……”、“……”几件事,组成一种“冰糖葫芦”的“串”式结构,选材典型,脉络清晰,主旨鲜明。

五、为文章拟标题: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

(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6)作者情感六、记叙的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分段方法及概括段意的方法

分段方法及概括段意的方法

分段方法及概括段意的方法
分段方法是将一篇文章按照一定的逻辑和主题进行划分,使得段落之
间的内容有机地连接起来,便于读者阅读和理解。

而概括段意的方法则是
通过理解段落的主题和主要观点,对段落进行简明扼要的总结。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以下的分段方法和概括段意的方法。

分段方法:
1.根据主题进行划分:将文章内容按照主题进行划分,使每段落都集
中讨论一个主题。

每段应该有自己的论点和支持论点的细节。

2.时间顺序划分:如果文章内容涉及到时间的变化或历史事件的发展,可以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分段。

3.具体到一般:首先给出一个具体的例子或实例,然后再以这个具体
的例子引出一个普遍的观点,可以将段落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讲述具体
例子,一部分总结归纳。

4.因果关系划分:将段落按照因果关系进行划分,先讲述一些事件的
原因,再讲述结果或影响。

5.对比划分:将段落按照对比的特点进行划分,例如将两个不同的观
点进行对比,或者将两个相似但有差异的事物进行对比。

概括段意的方法:
1.确定主题句:首先要明确段落的主题句或主旨句,这句话通常出现
在段落的开头或结尾,概括了整段的中心思想。

2.留意关键词:关注段落中出现的关键词和重要观点,这些词语通常
是段落的核心内容,可以帮助理解段意。

4.简洁概括:通过将主题句、关键词和论点结合起来,简洁地概括段意。

尽量使用简短的句子和准确的词语来表达。

5.避免个人观点:概括段意时,要尽量避免个人观点的干扰,以客观、简明的方式表达段落的中心思想。

怎样划分段落 归纳段意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怎样划分段落 归纳段意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怎样划分段落归纳段意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怎样划分段落段落,也称意义段、结构段、逻辑段。

它是由几个意思密切相关的自然段组合适而成(有时一个自然段也是一个逻辑段)。

划分段落是理解文章的必经过程和重要手段。

分段,就是把叙述同一内容的各个自然段合并为一个逻辑段。

分段时,先要理清全文的顺序,找到分段的依据,然后进行分段。

分段的依据1、按时间先后顺序分段。

如《一夜的工作》,可按审稿前、审稿时、审稿后和作者回来的顺序,分为四段。

这类记叙文的段落,开头一段一般有交代时间的话,可作为按时间先后顺序分段的参考。

2、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

任何一件事情,都有它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而经过总有它的发展过程。

记事的文章,可以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划分段落。

3、按空间变换顺序分段。

游记、参观记一类的文章,都可以依据空间的变换分段。

分段时,表示空间的词语可作为划分段落的参考。

4、按内容性质的不同分段。

有些课文,既不能按"时间的先后"或"空间的变换"分段,又不是写一件完整的事情,因而也不能以"事情的发展"作为分段的依据。

它们是从几方面来说明事物的性质、特点或通过几件事来写人,这样的文章可依据内容的不同来分段。

对这类文章分段时,要注意总起句、总结句或中心句。

5、按总起分述的方法分段。

"总分"写法的文章,一般分两段。

分述部分,不管一个局部或几个局部都作一段。

局部中几个方面,应作为"分述"中的层次。

如《林海》。

"总分总"写法的,则分为三段,如《美丽的不兴安岭》。

怎样划分段落分段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有一定的灵活性,但重在分清自然段与自然段之间的联系,常见的分段方法有:1、整体分割法。

读一篇写事的文章,要搞清它写的是什么事,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怎样的。

依此可将文章分段;对写了几件事的文章,则要把事情一件一件分割开;说明事物的文章,同样要把所说明的几个方面分割开。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划分段落层次 概括段意》课件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划分段落层次 概括段意》课件

划分段落层次 概括段意· 实践练习
• 按时间的推移来划分
下午放学,第二个乐章响起。我和妹妹认真做作业,爸爸妈妈准备丰盛的晚餐 ,读书声、锅碗瓢盆声此起彼伏,妈妈称这是“大合唱”。
晚饭后,进入第三个乐章。我和妹妹看书,写日记,爸爸妈妈在灯下认真地检 查着我们的作业,有问题就会及时和我们讨论,辅导我和妹妹。
划分段落层次 概括段意· 实践练习
• 摘抄原句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 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 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 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 找现成的总起句、总结句、中心句作段意;先概括后具体或 先具体后概括的段落,用概括的一句作段意。
时间
本文是按照_______________顺序来组织材料的。
划分段落层次 概括段意· 实践练习
• 按空间位置的变化来划分
初春景色 街上的行人都脱去了厚厚的冬装,房顶上的一簇簇枯草间伸展着绿色。远处街 心花园里有一股泥土的清香,草地上缀满了晶莹的露珠。桃花的花蕾也开始向这个 大千世界张望。解冻的河流也变得宽阔起来,不时有燕子剪刀似的身姿从河面上掠 过。
我们看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一百三十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 一个太阳。因为太阳离地球太远了,所以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太阳会发 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六千摄氏度,就是钢铁碰 到它,也会变成汽;中心温度估计是表面温度的三千倍。
划分段落层次 概括段意· 实践练习
我们看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一百三十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 一个太阳。因为太阳离地球太远了,所以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太阳会发 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六千摄氏度,就是钢铁碰 到它,也会变成汽;中心温度估计是表面温度的三千倍。

阅读之段落的分层段意概括

阅读之段落的分层段意概括

分段方法: 按时间先后划段。抓表示时间的词;抓间 接表示时间的词语。 按事情发展顺序划段。即按事情的起因、 经过、结果分段。 按地点变换划段。把同一方向、同一位置 或同一处所里的景物、事物归在一起,划 为一段。其方法是抓文中地点转换、空间 变化的方位词和反映方位或空间变换的词 语。 按事情性质、类别划段。依据材料性质安 排结构的文章,要弄清文章写了几件事或 同一事的几个不同方面,再按每件事或每 个方面的起止划分段落。
//
(三)总—分—总:先概括叙述后具体描写再 总结,分为三层 那枝红色的月季花多美啊!碗口大的花 // 朵,远远看去就像一个火球。近看呢,那层 层花瓣娇嫩鲜艳,还能闻到香味。在那细丝 儿的花蕊上还有花粉呢!外国友人说中国的 月季花是“花中皇后”,真的,这青枝、绿 叶、红花艳丽极了!我真爱这枝红色的月季 // 花。
第五讲Βιβλιοθήκη 分层、层意、自然段段意概括法
文章的每一个段落都表达 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而这个 意思的表达又总是一个层次又 一个层次的按逻辑进行的,这 就是段落结构 。 给自然段划分层次,就是 为了更 好地弄清文章的结构, 更准确地 读懂文章的内容。
分层
一、顺承式:即按事情或动作的先后顺序 表达。
早上奶奶在洗衣服时,我看到盆里有自己的脏手 帕,我想起老师说过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于是,我 // 决定自己洗手帕。按照奶奶的指导,我先在盆里放好 水,把手帕放进去搓几下。拧干后,我左手拿手帕, 右手拿肥皂,用肥皂把手帕均匀地涂一遍,然后用力 搓,直到搓出白色的泡沫为止。我的小手帕终于重新 变洁净了,我看着干干净净的手帕,心里美滋滋的。
四、 转折式:全段分两部分,前后两 部分意思转折,常用但是、可是、而等转 折词分开。
早就听说林场的灰椋鸟多。我想,灰椋鸟尖尖 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有什么好看 的呢? // 可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了关于灰椋 鸟的电视录像,就再也忍不住了,决定亲自去看一 看。

第七讲 段落层次的划分与段意的概括

第七讲 段落层次的划分与段意的概括

小升初语文暑假衔接班第七讲段落层次的划分与段意的概括古韵悠悠智子疑邻①寓言,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寓言一般比较短小,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阅读寓言,要注意领会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宋②有富人,天雨墙坏③。

其子曰:“不筑④,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⑤。

暮⑥而果⑦大亡⑧其财。

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①节选自《韩非子·说难》,题目是编者加的。

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

他的著作收在《韩非子》里。

智,聪明,这里的意思是“以……为聪明”。

②指宋国。

③毁坏。

④补修。

⑤也这样说。

⑥晚上。

⑦果然。

⑧丢失。

一、字词解释1.天雨墙坏()2.暮而果大亡其财()3.其家甚智其子()4.而疑邻人之父()二、句子翻译1.不筑,必将有盗2.暮而果大亡其财三、问题探究1.富家被盗的原因是什么?2.文中富人为什么称赞他儿子而怀疑邻人之父呢?这则寓言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试简要谈谈你的理解。

3.读了《智子疑邻》后,你有何感悟?美文阅读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落大意一、划分层次:(一)划分层次的具体步骤:1、初读大致内容:2、精读分析结构:例如 1《爷爷的芦笛》第1自然段。

在强强的眼里,爷爷的小闸屋是个好玩的地方:‖碧蓝碧蓝的海水就踩在脚下。

白天,成群的海鸟在窗外翱翔;夜晚,天上的星星映在海水中,如千万点萤火闪闪烁烁。

更有趣的是,海水长着一大片一大片的芦苇。

一张普普通通的苇叶,经爷爷三折两卷,就成了一支芦笛。

吹奏起来,曲调是那样婉转悠扬,还带着一股浓浓的海水味……这一段先总述爷爷的小闸屋是个好玩的地方,再具体描绘周围景色之美、芦笛曲调动听。

小结 1、总分式:总---分、分---总、总---分---总。

例如 2《精读与泛读》第五自然段:如果面对一大堆读物,我们可以将每本书的内容提要、前言、章节目录等很快地从头到尾看一遍,这样就能大致了解每本书的梗概、特点及应用范围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实际练习中,以上几种方法可能要交叉使用,同学们应因文而异、灵活运用。
三.根据文章中心取主舍次法
归纳段意,一定要抓住每段的主要意思,选准角度,语言要明确、完整、简洁。为了做到这点,可指导学生用“去旁枝,抓主干”的方法进行归纳。
几个自然段合起来成为一段时,要舍弃次要内容,抓住主要内容来归纳段落大意。舍弃次要内容后,保留的主要内容应明确、完整、简要。怎样才能做到“明确、完整、简要”呢?
马克思是共产主义理念的奠基人。他受反动政府的迫害,长期流亡在外,生活很穷苦。但他毫不在意,仍然坚强地进行研究工作和革命活动。恩格斯把马克思的生活困难看做自己的困难,省吃俭用,把节省下来的钱不断地寄给马克思。1863年初,马克思一家到了一一贫如洗的地步。马克思打算让大女儿和二女儿停学,找个地方做工去,自己和燕妮、小女儿搬到贫民窟去住。恩格斯得知这个消息后,连忙打电报劝说马克思别这么做,又迅速筹集又一笔钱,汇给了马克思,使马克思一家暂时渡过了难关。马克思在给恩格斯的信中写道:“亲爱的恩格斯,你寄来的100英镑我收到了。我简直没法表达我们全家人对你的感激之情。”
专看文学书,也不好的。先前的文学青年,往往厌恶数学,理化,史地,生物学,以为这些都无足重轻,后来变成连常识也没有,研究文学固然不明白,自己做起文章来也胡涂,所以我希望你们不要放开科学,一味钻进文学里。譬如说罢,古人看见月缺花残,黯然泪下,是可恕的,他那时自然科学还不发达,当然不明白这是自然现象。但如果现在的人还要下泪,那他就是胡涂虫。不过我向来没有留心儿童读物,所以现在说不出哪些书合适,开明书店出版的通俗科学书里,也许有几种,让调查一下再说罢。
②这段短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的?应对方法:
4按组织材料的逻辑关系来划分
有些文章中的段落(段落中的语句)之间常常有一定的逻辑关系(如例文四),这时我们可以按照段落(语句)之间的总——分、分——总、总——分——总的关系或先概括、后具体的关系划分段落层次。
解析:
班主任来了,教室顿时鸦雀无声。
还有的在哼歌;
一是对写物的段落可用“这一段主要写什么(指物)怎么样”来表达。二是对写景的段落可用“这一段主要写(什么时间)什么地方的(什么)景色”来归纳段落大意。
三是对写人的段落可用“谁(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做什么”或“怎么样”来归纳段意。
四是对写事的段落可用“这段主要写什么事的起因(经过或结果)”来归纳段意。
3.归并法。
有些自然段可划分为几层意思,而且层与层之间是并列关系,我们在概括段意时,就可以先概括每层的意思,然后把层意进行归纳整理,作为一整段的意思。
4.取舍法。
有些段落是因果式或顺承式时,可以先理清层次,然后采用取果舍因或取主舍次的方法来概括段意。
5.概括法
有些文章内容结构比较复杂,不适宜运用以上方法,这就必须认真地把文章读透,然后看这一段写了几个意思,然后整理、精简为一个完整的句子,作为段意。
例文二:
我们家的奏鸣曲
每天,我们家的紧张生活都是一首奏鸣曲。
清晨,7点整,第一乐章开始。爸爸妈妈做好早餐,妹妹和我赶快聚在桌前吃早饭,吃完后就匆匆向各自的学校奔去。
时间,见到一点半了就“哎呀”一声各自散去。
下午放学,第二个乐章响起。我和妹妹认真做作业,爸爸妈妈准备丰盛的晚餐,读书声、锅碗瓢盆声此起彼伏,妈妈称这是“大合唱”。
晚饭后,进入第三个乐章。我和妹妹看书,写日记,爸爸妈妈在灯下认真地检查着我们的作业,有问题就会及时和我们讨论,辅导我和妹妹。
题型二:
①本文是按照_______________顺序来组织材料的。
②本文的写作顺序是什么?
应对方法:
我们可以抓住文章中明显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来分段。清晨,7点整,第一乐章开始。
题型一:
①请用“‖”为段落划分层次。
②根据下面列出的层意给段落划分正确的层次。
,大都是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发展顺序来写的。因此我们就可以按照这三个阶段将它们分成三个层次。
起因:家里有自己的脏手帕。
经过:按照奶奶的指导洗手帕。
结果:小手帕洗干净了。
这段文字记叙了“我”洗小手帕的事。起因是“我”想起了老师的话,于是决定自己洗手帕;经过是在奶奶的指导下,“我”是怎样洗手帕的;结果是小手帕洗干净了,“我”心里美滋滋的。
碰到恩格斯需要帮助的时候,马克思同样竭尽全力,毫不犹豫。1848年11月,恩格斯逃亡到瑞士,因为走时匆忙,身边没带多少钱。马克思知道了,连忙从病床上挣扎起来,到银行将自己仅有的钱取出,全部寄给了恩格斯。
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不仅在生活上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共产主义的事业亲密合作。
他们同住在伦敦时,每天下午,恩格斯总要到马克思家里去。他们讨论各种政治事件和科学问题,一连谈上好几个小时,各抒已见,滔滔不绝,有时候还进行激烈的争论。天气晴朗的日子,他们就一起到郊外散步。后来他们住在两个地方,就经常通信,彼此交换对政治事件和意见和研究工作的成果。
首先,这段话总说了因为老师不在,教室里闹翻了天;接下来,文章分述了教室里热闹的具体表现;最后叙述了结果:经过班主任的批评,大家认识到了错误
归纳段落大意,是在同学们学习给课文分段之后着重训练的一项阅读基本功。它是理解课文的手段,也是抓住重点的方法,还是以培养综合能力为主要内容的思维训练。
【概括段意方法1】
二.串连法(串连层意、节意、关键词)
该种方法适用于逻辑段中无重点段,各叙述层次地位相当时概括段意使用,往往可抓住一段中的几个要点,把它们串连起来。
如《太阳》,概括1-3节的段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这么一个传说: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地面寸草不生,人们热得受不了,就找一个箭法很好的人射掉九个,只留下一个,地面上才不那么热了。其实,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我们看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一百三十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因为太阳离地球太远了,所以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六千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汽;中心温度估计是表面温度的三千倍。
答案:第一段中三节分别写了太阳远、大、热三个特点,所以段意可串连为:太阳离我们很远,它很大、很热
题目:
①请根据文意划分层次。
②这段短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的?
应对方法:
来组织材料(如例文三),这时我们就可以根据地点、空间的变换来划分段落或层次了。
解析:
初春的街景→初春的花园→初春的河流
这段文字分别从“街上”、“花园”、“河流”三个不同的地方写出了初春时春回大地,一片生机盎然的美好景色。我们可以根据文章中地点的变换而相应地将它划分为三层。
小学阶段语文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专项练习
一、了解写作顺序——准确地划分段落层次
阅读方法:
1按事情的发展来划分;
2按时间的推移来划分;
3按空间位置的变化来划分;
4按组织材料的逻辑关系来划分。
常见考查方式:
①考查文章段落层次的划分
②考查文章的写作顺序
例文一:
早上奶奶在洗衣服时,我看到盆里有自己的脏手帕,我想起老师说过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于是,我决定自己洗手帕。按照奶奶的指导,我先在盆里放好水,把手帕放进去搓几下。拧干后,我左手拿手帕,右手拿肥皂,用肥皂把手帕均匀地涂一遍,然后用力搓,直到搓出白色的泡沫为止。我的小手帕终于重新变洁净了,我看着干干净净的手帕,心里美滋滋的。
如《给颜黎明的信》,1-3自然段的段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昨天收到十日来信,知道那些书已经收到,我也放了心。你说专爱看我的书,那也许是我常论时事的缘故。不过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一.摘句法
1.找现成的总起句、总结句、中心句作段意;先概括后具体或先具体后概括的段落,用概括的一句作段意。
如《威尼斯的小艇》的第二段,请归纳段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2)知道概括段意要简要。强调了完整,很多学生概括出的段意就变得冗长,罗嗦,做不到简明、扼要。怎样把握住“简要”呢?概括段意时,要用简要的语言把主要内容交代清楚,交代完整,没有必要在段意中作详细的描绘。
四.综合法
有的段落既没有中心句,各自然段的意思也没有主次之分,但都是围绕一个共同的内容来写的。遇到这种情况,便可指导学生采用综合概括法来概括段意。
其次是可以看看世界旅行记,借此就知道各处的人情风俗和物产。我不知道你们看不看电影;我是看的,但不看什么“获美”“得宝”之类,是看关于非洲和南北极之类的片子,因为我想自己将来未必到非洲或南北极去,只好在影片上得到一点见识了。
答案:(1)不要只看一个人的信;(2)不要只看文学书;(3)可以看世界旅行记和有益的电影。这三层都是围绕怎样读书写的,所以段意可归纳为:鲁迅谈怎样读书。
五.缩句法
有些段落句子不多,但较长,可指导学生用缩句的方法来概括。
概括段意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下面我教给大家记忆五种概括段意的简单方法。
1.摘句法。
在文章中,有一些句子高度概括了全段的主要内容,比如首句、尾句或中心句等,我们可以直接将其摘出,作为段意。
2.加减法。
有一些重要句子,虽然不是文段段意,但通过修改,增删一些文字,就会成为该段的段意,此法称之为加减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