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简单机械第一节杠杆最全笔记
杠杆物理知识点总结

杠杆物理知识点总结一、杠杆的概念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通过杠杆的作用,可以改变力的作用效果,实现对物体的起重、移动、平衡等操作。
利用杠杆,可以使较小的力产生较大的力矩,从而达到更大的作用效果。
杠杆由三要素组成,分别是支点、力臂和力臂,通过这三要素的相互作用,实现力的传递和转换。
二、杠杆的原理1. 杠杆的支点杠杆的支点是杠杆的固定点,所有的外力作用在支点上,支点作为杠杆的转动中心,支撑着杠杆的运动和作用。
在支点的作用下,杠杆可以实现转动运动,从而达到力的传递和转换的效果。
2. 杠杆的力臂和力距杠杆的力臂是指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之间的距离,在杠杆的运动中,力臂决定了力的作用效果。
力距是力臂的长度,是力的大小和作用点到支点的水平距离的乘积,力距决定了力矩的大小。
3. 杠杆的力矩力矩是杠杆的重要概念,它表示力在杠杆上的作用效果。
力矩等于力距乘以力的大小,它描述了力在杠杆上产生的转动效果。
当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时,力矩的总和为零,即:ΣM = 0。
三、杠杆的类型1. 一级杠杆一级杠杆是指作用力和受力点在支点的两侧,通过一级杠杆的作用,可以实现力的传递和转换。
在一级杠杆中,力矩等于力距乘以力的大小,即:M = F * d。
2. 二级杠杆二级杠杆是指作用力和受力点在支点的两侧,通过二级杠杆的作用,可以实现力的传递和转换。
在二级杠杆中,力矩等于力距乘以力的大小,即:M = F1 * d1 = F2 * d2。
3. 三级杠杆三级杠杆是指作用力和受力点在支点的两侧,通过三级杠杆的作用,可以实现力的传递和转换。
在三级杠杆中,力矩等于力距乘以力的大小,即:M = F1 * d1 = F2 * d2 = F3 * d3。
四、杠杆的公式1. 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在平衡状态下,力的总和为零,即:ΣF = 0。
力矩的总和为零,即:ΣM = 0。
通过这两个条件,可以计算出杠杆的平衡位置和力的大小。
2. 杠杆的力矩公式杠杆的力距乘以力的大小等于力矩,即:M = F * d。
八年级物理杠杆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杠杆知识点八年级物理杠杆知识点杠杆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
它可以用来描述很多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开门、提物件等等。
在八年级的物理课程中,杠杆也是一个必须掌握的知识点,下面我们将来了解一下杠杆的基本原理、应用和公式。
一、杠杆的基本原理杠杆是由一个支点、一个力臂和一个负载组成的。
支点是杠杆的固定点,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负载是作用在杠杆上的力。
在物理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杠杆的基本原理来计算杠杆的力和运动。
二、杠杆的应用1. 日常生活杠杆的应用广泛,可以轻松地实现许多日常任务。
如用级杆来打开紧闭的盖子或使用独木桥来摆脱泥泞的泥泞地。
通过正确地了解杠杆的杠杆原理,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杠杆提高生活效率。
2. 工业制造杠杆在工业制造中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
工厂中的机器设备中的很多机械装置都是杠杆原理的应用。
例如,使用杠杆原理的绞车和吊车可以轻松地移动重物。
同时,杠杆原理也被应用于机械系统的设计和改进中。
三、杠杆的公式1. 杠杆平衡公式杠杆平衡公式是描述杠杆平衡的基本公式。
根据杠杆平衡公式,杠杆上的力和杠杆上的负载成反比例关系,即F1 × L1 = F2 × L2。
其中,F1 是支点一侧的力,L1 是支点到 F1 的距离,F2 是支点另一侧的力,L2 是支点到 F2 的距离。
2. 杠杆传力公式杠杆传力公式是描述杠杆传力的基本公式。
我们可以通过杠杆传力公式来计算杠杆上的力和杠杆上的负载。
根据杠杆传力公式,杠杆上的力和负载之间的比例关系为F1/F2 = L2/L1。
四、结语杠杆是一个非常基础的物理学概念,但它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却非常广泛。
学习和掌握杠杆的基本原理、应用和公式,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提高生活效率,也可以用在工业制造中提高工作效率。
因此,在学习八年级物理时,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和掌握这项知识。
物理初二杠杆知识点总结归纳

物理初二杠杆知识点总结归纳杠杆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初二学习杠杆知识点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杠杆的原理和运用。
本文将对物理初二杠杆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
一、什么是杠杆杠杆是由一个固定的支点和两个力作用点组成的一种简单机械,主要用于放大或改变力的方向。
杠杆可以分为一级杠杆、二级杠杆和三级杠杆,它们的支点和力的作用点位置不同。
二、杠杆的原理1. 杠杆平衡条件在杠杆平衡时,支点处的力矩之和为零。
力矩是力对支点的偏转效应,计算力矩需要考虑力的大小和力臂(力与支点的垂直距离)的乘积。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以得出以下公式:力1 ×力臂1 = 力2 ×力臂2。
2. 不同的杠杆一级杠杆:力1与力2分别作用在支点两侧,力臂分别为力1的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和力2的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
当力1 ×力臂1 = 力2 ×力臂2时,杠杆平衡。
二级杠杆:力和支点构成等边三角形,根据几何关系可以得出力的大小和力臂之间的关系。
力1 ×力臂1 = 力2 ×力臂2。
三级杠杆:力1和力2作用在支点同侧,力臂和力的大小成反比,力臂越长,需要的力越小。
三、杠杆的应用杠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有许多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例子:1. 钳子:钳子是一种杠杆,用于放大手的力,使其能够夹住较大的物体。
2. 门锁:门锁的设计利用了杠杆原理,使用较小的力来锁住较厚的门板。
3. 钻孔:使用手动钻或电动钻机钻孔时,手臂的上下运动也是一种杠杆运动。
4. 摇椅:摇椅的摇动也是利用杠杆原理,当我们施加力将椅子推动时,能够让椅子前后晃动。
四、注意事项1. 在使用杠杆时,要正确选择支点和力的作用点,根据杠杆原理计算力的大小和力臂的长度,以确保杠杆的平衡和安全。
2. 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杠杆类型和杠杆长度,以实现所需的放大或改变力的效果。
结语:杠杆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和工具,它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初二简单杠杆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二简单杠杆知识点归纳总结杠杆作为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也是人类生活和工作中经常运用的原理之一。
而初中生在理解和应用杠杆原理时,通常会遇到一些困惑和难点。
因此,本文将对初二简单杠杆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初中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杠杆原理。
一、什么是杠杆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由杠杆杆臂和支点构成。
杠杆杆臂分为力臂和负重臂,支点位于杠杆的中间位置。
在杠杆原理中,力臂与负重臂之间的比例关系是杠杆原理的关键。
二、一级杠杆1. 一级杠杆的定义一级杠杆是指支点与力臂和负重臂之间的距离相等的杠杆。
在一级杠杆中,力和负重在不同位置的杠杆臂上发生作用,能够产生机械优势。
2. 一级杠杆的原理一级杠杆的杠杆原理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力 ×力臂 = 负重 ×负重臂其中,力臂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负重臂是从支点到负重的作用点的距离。
例如,当力臂为10cm,负重臂为5cm时,力为10N能够平衡15N 的负重。
三、二级杠杆1. 二级杠杆的定义二级杠杆是指力臂和负重臂的长度不相等的杠杆。
在二级杠杆中,力和负重的作用点分别在不同杠杆臂上,可以产生机械优势或劣势。
2. 二级杠杆的原理二级杠杆的原理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力 ×力臂 = 负重 ×负重臂当力臂大于负重臂时,所施加的力比负重小,可以产生机械优势;当力臂小于负重臂时,所施加的力比负重大,会产生机械劣势。
例如,当力臂为8cm,负重臂为10cm时,力为20N能够平衡25N 的负重,产生机械优势。
四、简单杠杆的应用1. 千斤顶千斤顶是一种常见的简单杠杆应用,它通过外力对抵抗物的作用,通过杠杆原理达到举起重物的效果。
2. 钳子钳子也是一种常见的简单杠杆应用。
通过调整钳子的杠杆臂,可以改变施加力的大小,实现夹取、扭转等功能。
3. 梯子梯子也属于简单杠杆的应用之一。
当人站在离地较远的一侧时,重心作用在负重臂上,会导致杠杆失衡,从而引起梯子倾斜甚至倒下。
版八年级简单机械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简单机械是指由一种或多种简单机械组成的机械系统,用来完成一定工作的工具或装置。
下面是八年级简单机械知识点的总结归纳(含义、种类和应用):一、杠杆:1.含义:杠杆是由一个固定支点和施力点组成,通过施力使物体绕支点转动的装置。
2.种类:(1)一级杠杆:力臂和力矩臂相等,如剪刀、平衡杠等。
(2)二级杠杆:力臂大于力矩臂,如开瓶器、螺旋起重机等。
(3)三级杠杆:力臂小于力矩臂,如手臂、夹子等。
3.应用:杠杆常用于提高力的作用效果和调节力的方向。
比如使用杠杆可以轻松地打开瓶盖、拔出钉子等。
二、轮轴:1.含义:轮轴是由一个固定轴和沿轴线旋转的轮组成的装置。
2.种类:(1)固定轴:轮和轴在一起固定,如自行车的轮子。
(2)车轴:轴可在轮内滑动或拆卸,如手推车、火车的轴。
(3)键轴:轴通过键与轮连接,常用于大功率传输,如发动机。
3.应用:轮轴常用于传递和改变力和运动方向。
比如自行车的轮子用于传递人的力量,并改变方向。
三、滑轮:1.含义:滑轮是由一个固定轴和装在轴上的带槽的圆盘组成的装置。
2.种类:(1)单滑轮:只有一个滑轮,如吊车的滑轮系统。
(2)复式滑轮:由多个滑轮组成,如滑轮组和电梯的滑轮系统。
3.应用:滑轮常用于改变力的作用方向和大小。
比如用滑轮可以很轻松地抬起重物。
四、斜面:1.含义:斜面是一个由斜平面组成的装置,可以将力的方向转换为力的方向。
2.种类:(1)直线斜面:斜面是一条直线,如滑雪场的斜面。
(2)曲线斜面:斜面呈曲线形状,如滑滑梯。
3.应用:斜面常用于减少物体所受的重力和提高工作效率。
比如使用斜面可以轻松地将物体推上一段距离。
五、螺旋:1.含义:螺旋是一个由螺纹形状的线与一个圆筒面组成的装置。
2.种类:(1)简单螺旋:线与圆筒面的角度小于90度,如刀削机。
(2)导程螺旋:线与圆筒面的角度等于90度,如螺丝。
3.应用:螺旋常用于提升和转动物体。
比如用螺旋可以提升重物或固定物体。
六、机械运动和机械工作的关系:1.机械运动:指机械部件在一定空间内的移动和旋转。
杠杆知识点总结初二物理

杠杆知识点总结初二物理初中物理学中把一根在力的作用下可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做杠杆。
杠杆可以是任意形状的硬棒。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篇有关初二物理杠杆重要知识点总结的相关内容,以供大家阅读!知识点总结杠杆是中学学习的一种简单机械,在学习中要了解杠杆的定义,理解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并能够在图中表示出他们,可以画出实际的杠杆简图。
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解决实际问题,可以分析天平、杆秤等工具来理解。
知道杠杆的几种类别,并能列举实例说明。
省力杠杆:撬杠;费力杠杆:门把手;等臂杠杆:托盘天平。
常见考法本知识点的考查形式多变,常见的有选择题、填空题、画图题等,考查的知识点多在:杠杆的要素、杠杆平衡的条件以及杠杆的分类。
误区提醒1、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
2、杠杆的分类:(1)省力杠杆:L1>L2,F12。
动力臂越长越省力(费距离)。
(2)费力杠杆:L12,F1>F2。
动力臂越短越费力(省距离)。
(3)等臂杠杆:L1=L2,F1=F2。
不省力也不费力。
【典型例题】例析:如图所示,杠杆OA在重物G和F1力的作用下,处于水平位置且保持平衡。
如果用力F2代替F1,使杠杆仍然在图中所示位置保持平衡,下面各力关系正确的是(B为OA的中点)()A.F1>F2=G/2B.F1=F2>GC.F12=2GD.F1>F2>G解析:当杠杆OA受两个作用力F1(或F2)和右端绳子拉力F而处于平衡状态时,只要比较F1、F2二力关于对支点的力臂的长短,即可找到二力的大小关系。
答案:正确选项为D。
八年级物理杠杆知识点梳理

八年级物理杠杆知识点梳理在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中,杠杆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被应用于很多领域,包括机械工程、建筑、航天等。
在八年级的物理学习中,学生需要掌握杠杆的基本概念和运用方法,下面是一些关于杠杆的知识点的梳理。
一、杠杆的概念杠杆是由一个支点和两端的物体组成的简单机械,其作用是用小的力来移动大的物体。
支点是杠杆的中心点,位于两端的物体被称为杠杆的臂,根据支点的位置,可以分为三种不同类型的杠杆:第一类杠杆、第二类杠杆和第三类杠杆。
二、第一类杠杆第一类杠杆的支点位于物体的中间,如图1所示。
当一个力被施加到杠杆的一侧时,会在另一侧产生一等量反向的力。
这种杠杆可以用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用来改变力的大小。
图1:第一类杠杆三、第二类杠杆第二类杠杆的支点在一个物体的一端,而另一个物体被放在支点的另一端,如图2所示。
当一个力施加在第二个物体的另一端时,它会产生一个力矩,使第一个物体绕支点旋转。
这种杠杆可以用来增加力的大小,但不能用来改变力的方向。
图2:第二类杠杆四、第三类杠杆第三类杠杆的支点在一个物体的一端,而另一个物体被放在支点的另一端,如图3所示。
当一个力施加在第一个物体的另一端时,它会产生一个力矩,使第一个物体绕支点旋转。
这种杠杆可以用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图3:第三类杠杆五、杠杆的力矩力的力矩是一个物体绕支点旋转的能力,它可以通过乘以力的大小和臂的长度来计算。
杠杆的力矩也可以通过将力的力矩相加来计算,例如,在图2中,第一个物体产生一个力矩M1,第二个物体产生一个力矩M2,它们可以相加得到杠杆的总力矩M=M1+M2。
六、杠杆的应用杠杆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应用,例如,门是一个第一类杠杆,锤子是一个第二类杠杆,剪刀和钳子是第三类杠杆。
我们可以使用杠杆来方便地移动大的物体,因为杠杆可以允许我们使用小的力来控制大的物体。
另外,杠杆还可以被应用于医疗设备、车辆设计和飞机建造等领域。
在八年级的物理学习中,杠杆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学生需要掌握杠杆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方法。
杠杆滑轮知识点笔记总结

杠杆滑轮知识点笔记总结一、简介杠杆滑轮是一种简单机械,由一个滑轮轴和一个或多个滑轮组成,用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它的使用可以减小力的大小,同时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让我们能够更轻松地进行工作。
在物理学中,杠杆滑轮也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力的平衡和力的传递。
二、物理原理1. 杠杆原理杠杆滑轮的作用原理是杠杆原理。
杠杆原理是指当一个杠杆绕支点转动时,只要能平衡力矩的大小和方向一致,那么杠杆就会保持平衡。
利用这个原理,我们可以利用杠杆滑轮来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
2. 力的平衡与力的传递杠杆滑轮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力的平衡和力的传递。
在使用杠杆滑轮时,我们需要考虑力的平衡问题,保证力的平衡才能使杠杆和滑轮保持平衡。
另外,杠杆滑轮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力的传递,通过杠杆滑轮,我们可以将原来的力传递到另一个地方,这样就能够轻松地完成工作。
三、杠杆滑轮的分类根据杠杆滑轮的结构和功能,它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固定滑轮2. 移动滑轮3. 组合滑轮4. 可变滑轮四、杠杆滑轮的应用1. 工程行业杠杆滑轮在工程行业中有广泛的应用,比如用来吊装重物、提升货物等。
通过杠杆滑轮,可以使得人们能够轻松地进行重物的搬运和提升。
2. 运动器材在运动器材中,杠杆滑轮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比如,在健身房里,可以看到很多杠杆滑轮来帮助人们进行肌肉训练。
另外,在一些户外活动中,比如攀岩和滑索,也常常会使用杠杆滑轮来进行安全保护和缆绳的牵引。
3. 农业生产在农业生产中,杠杆滑轮也有一定的应用。
比如用来提升农作物、搬运农具等。
通过杠杆滑轮,农民可以更方便地进行农业生产。
五、杠杆滑轮的优势1. 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杠杆滑轮能够帮助人们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使得工作更加方便和高效。
2. 减小劳动强度利用杠杆滑轮,可以减小劳动强度,使得人们能够更轻松地进行工作。
3. 方便操作杠杆滑轮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人们可以轻松地进行操作,不需要太多的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 l
l
杠杆
知识点一、杠杆 1、什么是杠杆?
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是杠杆。
说明:①“硬棒”不一定是直棒,只要在外力作用下不变形的物体都可以看成杠杆,杠杆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任意形状的。
①一根硬棒能成为杠杆,应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力的作用;二是能绕固定点转动。
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例如:撬棒在没有使用时就不能成为杠杆。
杠杆的形状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但必须是硬的,固定点可以在杠杆的一端,也可以在杠杆的其他位置。
五要素 物理含义
支点 杠杆可以绕其转动的点,用“O”表示 动力 是杠杆转动的力,用“F1”表示 阻力 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F2”表示
动力臂 从支点O 到动力F1作用线的距离,用“l1”表示 阻力臂
从支点O 到阻力F2作用线的距离,用“l2”表示
①杠杆的支点一定在杠杆上,可以在杠杆的一端,也可以在杠杆的其它位置。
同一杠杆,使用方法不同,支点的位置也不可能不同。
在杠杆转动时,支点是相对固定的。
①动力和阻力是相对而言的,不论是动力还是阻力,杠杆都是受力物体,跟杠杆发生相互作用的物体都是施力物体。
动力和阻力的作用效果正好相反。
①动力作用点:动力在杠杆上的作用点。
①阻力作用点:阻力在杠杆上的作用点。
①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
某个力作用在杠杆上,若作用点不变,力的方向改变,力臂一般要改变。
①力臂有时在杠杆上,有时不在杠杆上,如果力的作用线恰好通过支点,则力臂为零。
①力臂的表示与画法:过支点做力的作用线的垂线
①力臂的三种表
示方式:选择哪种方式,根
据个
人习惯而定。
4、力臂的画法:
第一步:先确定支点,即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用字母“O”表示。
第二步:确定动力和阻力。
人的目的是将石头撬起,则人应向下用力,此力即为动力,用“F 1”表示。
这个力F 1的作用效果是使杠杆逆时针转动,阻力的作用效果恰好与动力的作用效果相反,在阻力的作用下杠杆应沿着顺时针方向转动,则阻力的作用效果杠杆应沿着顺时针方向转动,则阻力是石头施加给杠杆的方向向下的压力,用“F 2”表示。
第三步: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
将力的作用线正向或反向延长,由支点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从支点到垂足的距离就是力臂,并标明动力臂与阻力臂的符号“l 1”“l 2”。
知识点二、杠杆的平衡条件
1、杠杆平衡:在力的作用下,如果杠杆处于静止状态或绕支点匀速转动时,我们就可以认为杠杆是平衡的。
2、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验器材:杠杆和支架、钩码、刻度尺、线。
实验步骤:①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保持水平并静止,达到平衡状态。
在调节时,如果杠杆的左边下沉,则应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
右调,如果杠杆的右边下沉,则应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左调,简称“左沉右调,右沉左调”。
②如图所示,在杠杆两边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调节钩码的位置,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
这时杠杆两边收到钩码的作用力的大小都等于钩码重力的大小。
把支点右方的钩码对杠杆施的力当成动力F 1,支点左方的钩码对杠杆施的力当成阻力F 2;用刻度尺测量出杠杆平衡时的动力臂l 1和阻力臂l 2;把F 1、l 1、F 2、l 2的数据填入实验表格中。
③改变动力F 1和动力臂l 1的大小,相应调节阻力F 2和阻力臂l 2的大小,再做两次实验,将结果填入实验表格 实验 序号 动力F 1/N 动力臂l 1/cm 动力×动力臂
/N ·cm 阻力F 2/N 阻力臂l 2/cm 阻力×阻力臂
/N ·cm 1 0.5 20 10 1.0 10 10 2 1.5 20 30 1.0 30 30 3
2.0
20
40
4.0
10
40
探究归纳:只有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杠杆才平衡
注意:①试验中,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有两个目的:一是让杠杆的重心刚好在支点,重力的力臂为0,以消除杠杆的重力对实验的影响;二是便于测量力臂(或从带有刻度的杠杆上直接读取力臂)。
①试验中应改变钩码的个数或位置进行多次试验,得出普遍规律,防止结论的偶然性。
①在实验过程中绝不能再调节平衡螺母,因为实验过程中再调节平衡螺母,会破坏原有的平衡。
3、杠杆的平衡条件表达式:动力x 动力臂=阻力x 阻力臂,即动力臂
阻力臂阻力动力=;公式表示为
2
1
212211l l F F l F l F ==,即
应用公式计算时,单位要统一,即动力和阻力的单位要统一,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单位要统一。
4、杠杆转动方向的判断
①当2211l F l F ≠时,杠杆的平衡即被破坏,原来静止的杠杆就要转动起来,原来匀速转动的杠杆将变速转动。
①影响杠杆转动的因素:作用在杠杆上的两个例F1和F2,如果产生的效果不同,一个力的作用效果若使杠杆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另一个力的作用效果将一定使杠杆沿逆时针方向转动,一个是动力时,另一个就称为阻力。
但杠杆是否转动、怎样转动,应看F1l1与F2l2的大小关系,并不单纯取决于F1、F2的大小关系,也不单纯取决于力臂l1和l2的大小关系。
也就是说,影响杠杆转动的因素不单是力,也不单是力臂,而是力和力臂的乘积。
①转动方向的判断:当F1l1>F2l2时,杠杆沿F1的方向转动;当F1l1<F2l2时,杠杆沿F2的方向转动。
知识点三、生活中的杠杆
1、等臂杠杆:天平的动力臂与阻力臂相等,在使用中既不省力也不省距离。
2、省力杠杆:利用撬棒用较小的动力就能撬动较重的重物,省力杠杆动力臂比阻力臂长,虽然省力,但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比阻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大,省力却费距离。
3、费力杠杆:动力臂比阻力臂短,动力比阻力大,这类杠杆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不阻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小,虽然费力,却省了距离。
注意:①凡省力的杠杆必定费距离,凡费力的杠杆必定省距离,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杠杆是不存在的。
①判定杠杆的种类,主要通过比较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进行判断,如果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则为省力杠杆,反之则为费力杠杆,对于较复杂的杠杆,最好在图上找到支点、动力、阻力,然后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进行比较。
对于一些不容易判断力臂大小的杠杆,我们可以根据杠杆是省距离还是费距离的角度来判断,如用筷子吃饭时省距离,则筷子为费力杠杆。
①省力杠杆与费力杠杆的应用不同,省力杠杆一般应用在阻力很大的情况下,而费力杠杆一般用在阻力不大的情况下,是为了省距离,使用起来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