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让”字句与日语使役、恩惠、劝告间接表达

合集下载

使和让的用法和区别造句

使和让的用法和区别造句

使和让的用法和区别造句一、使和让的基本区别及用法介绍在汉语中,动词“使”和“让”都是表示他人或事物的行为受到影响或引起他人做某事的意思。

尽管它们有着相似的含义,但在使用上存在一些细微的区别。

1. “使”的用法“使”表示主观行为者通过外力、手段或方式引发或导致对象的行为发生变化。

它强调主观能动性,并且与目标之间具备某种关联关系。

例如:- 我会不断学习,使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 这项政策可以使市场经济相对稳定。

2. “让”的用法“让”表示主观行为者无论通过何种方式,包括劝说、请求或命令等来引导对象做某事。

它相较于“使”,强调被动接受和应允。

例如:- 父母让孩子好好学习,取得好成绩。

- 他不愿意参加活动,但我还是让他去了。

二、使用“使”和“让”的区别造句1. 强调主观能动性的使用“使”(1)这篇文章引用了大量证据,使我的观点更可信。

(2)她的支持和鼓励使我勇敢面对困难。

(3)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使经济发展平稳。

2. 强调被动接受与应允的使用“让”(1)老师让我们早点完成作业,以备测试。

(2)他的恶劣行为让父母深感失望。

(3)她错过了火车,我不得不让她搭乘我的车回家。

3. 表示通过外力引起变化的使用“使”(1)科技进步使生活更加便利和舒适。

(2)这部记录片向观众展示了真实的历史,使人们深思。

(3)他们通过组织活动使社区充满活力。

4. 表示通过劝说或请求引导他人行动的使用“让”(1)我成功地说服了朋友去参加聚会。

(2)请你将电话转告给他,让他知道我需要与他沟通。

(3)公司领导亲自开口,让员工明白重要性并配合完成任务。

5. 使用“使”和“让”的巧妙结合(1)父母通过鼓励和激励使孩子勤奋学习,让他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2)老师通过引导和示范使学生掌握了数学的解题方法,让他们在考试中有所斩获。

(3)政府通过改革举措使企业环保意识增强,让整个社会迈向可持续发展。

三、结论尽管“使”和“让”都可以用来引导或影响他人行为,但在使用时需要留意其细微区别。

汉语“让”字句与日语使役、恩惠、劝告间接表达

汉语“让”字句与日语使役、恩惠、劝告间接表达

汉语“让”字句与日语使役、恩惠、劝告间接表达[摘要]本文将从翻译的角度考察汉语“让”字句同日语使役句、恩惠表达和劝告间接表达之间的对应关系,以供参考。

[关键词]“让”字句使役表达恩惠表达劝告间接表达一、引言从翻译的角度,汉语“让”字兼语句(以下称为“让”字句)同日语使役句、恩惠表达、劝告间接表达之间存在着如下对应关系:1.谁让你把材料送来的?誰が君に材料を送らせたのか。

2.让他照看我的孩子。

彼に私の子供の面倒を見てもらう。

3.太郎让花子来,可是花子没来。

太郎が来るように言ったが、花子は来なかった。

本文将通过考察汉语“让”字句同日语使役句、恩惠表达和劝告间接表达的句法、意义与成立条件,从而挖掘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

二、“让”字句和使役句“让”字句和日语传统使役句的基本要求都是使役者(主语)和被使役者(兼语)都是有意志的人。

但不同的是,“让”字句中如果其中任何一方是无生物或是不受意志支配的人,那么该句都不成立;但日语使役句则依然成立。

如:4.疲劳反而让她兴奋。

疲劳反而使她兴奋。

疲労が却って彼女を興奮させた。

5.我也许会发火,还会让你为难。

我也许会发火,还会使你为难。

私は怒り、お前を困らす事もあるだろうが。

例4的主语无生物“疲劳”是引起“她兴奋”感情产生的原因,宾语“她”只不过是“兴奋”感情的体验者,与“她”本人的意志无关。

同时,例5句中的主语“我”并不是有意志地使“你为难”,“我”在这里只是一个感情“体验者”或者叫责任主体,同时,兼语“你”也只是产生“为难”感情的“体验者”。

在这里,虽然主语和兼语都是有意志的人,但都属于非意志性存在。

由此可见,当主语和兼语都表现为非意志性存在时,不能使用“让”字句而是使用“使”字句来表达使役的意义。

相反例句4、5却可以翻译成日语使役句。

可见,当日语使役句的使役者和被使役者都是有意志的人、且二者是命令被命令或指示被指示的关系时,同汉语的“让”字句相对应;反之,当主句主语是小句事项发生的原因或责任主体时,同“使”字句相对应。

日语中的使役被动态

日语中的使役被动态

.使役句表示主语让(叫)别人做某事。

使役句的动词要用动词使役态。

动词使役态由动词未然形后续使役助动词「れる」「られる」构成。

使役句的构成动词使役句有两种。

一种是谓语是自动词的使役句,另一种谓语是他动词的使役句。

1)谓语是自动词的使役句,使役者用「は」表示,被使役者用「を」表示。

(1)子供を買い物に行かせた。

(2)最近は小学生を塾に通わせる親が多い。

(3)試験に合格できなかったために、父を怒らせてしまった。

(4)彼はいつも冗談を言ってみんなを笑わせる。

2)谓语是他动词的使役句,使役者用「は」表示,被使役者用「に」表示。

(1)先生が学生に本を読ませる。

(2)犯人は銀行員に現金を用意させた。

(3)社長は小野さんに資料をコピーさせた。

(4)今は子供をミルクを飲ませる時間です。

2.动词的使役被动态由使役助动词加被动助动词构成。

使役被动句由被使役者做主题,用「は」表示,使役者作补语,用「に」表示。

一般表示被迫性的动作,是动作的主体不情愿,被让做的。

相当于汉语的“被迫…”“不得不…”。

接续方式:五段动词的未然形接「される」:読む--->読ま+される--->読まされる一段动词的未然形接「させられる」:食べる--->食べ+させられる--->たべさせられる变动词的未然形接「させられる」:来る--->来(こ)+させられる--->来させられる变动词将「する」变成「させられる」:する--->させられる勉強する--->勉強させられる(1)昨日は、お母さんに3時間も勉強させられた。

(主体是说话人不得不学3小时,是被母亲强迫的)(2)森さんは友達に無理に酒を飲まさせられた。

(这句还可翻译成被朋友灌了)(3)私は詳しく答えさせられました。

(客观的情势迫使自己详细的回答,没办法,被要求的)(4)昨日父親に雨の中をタバコを買いに行かせた。

(可译为,父亲让(强迫)我冒雨买烟。

如果以父亲为主体,则使用使役句)本题意为:每每听到关于少年犯罪的新闻,就不得不深思现今的教育方式意思是客观的情势要求说话人进行深思。

简述汉语的“给” 与日语的“授受动词”之关系

简述汉语的“给” 与日语的“授受动词”之关系

简述汉语的“给” 与日语的“授受动词”之关系【摘要】日语里表示授受的动词有很多,最基础的至少有三种——「くれる」「あげる」「もらう」,但翻译成汉语时,都译成“给”。

同一句带有“给”的汉语句子,翻译成日语有多种说法,中国人往往会不知所措。

所以,了解、掌握日语的“授受动词”与汉语的“给”的关系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给;「くれる」;「あげる」;「もらう」0 前言每年讲授日语语法课,当讲到「くれる」「あげる」「もらう」的异同时,都要花费很长时间,因为了解、掌握它们的用法确实很难,翻译成汉语都是“给”的意思。

通过大量收集材料,阅读、拣选,关于「くれる」「あげる」「もらう」与汉语的“给”的关系,在脑海中脉络越来越清晰,便有了写一篇论文,简述其常用规则的想法。

日语把「くれる」「あげる」「もらう」叫做授受动词,其中的「あげる」表示“授”,「くれる」「もらう」表示“受”,而汉语里“授”与“受”都是“给”,区别在“给”的宾语部分——“授”是“授予”,常常是“给别人”“,“受”是“接受”,常常是“给自己”。

那么汉语的“给”翻译成日语时,却不能简单地翻译成「くれる」「あげる」「もらう」。

下面对“给”与「くれる」「あげる」「もらう」的关系进行详细阐述。

1 “给”的意思《现代汉语大辞典》对“给”的解释如下:1)使对方得到或遭受到。

如:妈妈是给我快乐最多的人。

2)被。

表示被动。

如:道路给堵住了,过不去。

3)为,替。

引进动作的承受者。

如:我开二十年车了,可尽是给别人开了。

4)跟,向。

引进动作的对象。

如:我照实给他说了。

5)让、使、叫。

表示容许或致使。

如:鲁迅《狗·猫·鼠》:“看地上,躺着一匹隐鼠···取来给躺在一个盒子里,大半天,竟醒过来了。

”6)用于动词前,表示加强被动或处置等语气。

①如:巴金《再论说真话》:“哪怕是给铺上千万朵鲜花,谎言也不会变成真理。

”②如:鲁光《中国姑娘》:“兴许正是这股不服输的炽热的火焰,把伤心的泪水给烧干了吧!”以上的“给”翻译成日语的话,1)的“给”,可以译成授受动词「くれる」;2)的“给”可以译成被动助动词「れる」「られる」;3)的“给”可以译成补助动词「てあげる」;4)的“给”可以译成介词「に」;5)的“给”可以译成使役动词「せる」「させる」;6)的“给”可以不翻译。

日语使役句句型总结(通用3篇)

日语使役句句型总结(通用3篇)

日语使役句句型总结(通用3篇)日语使役句句型总结第1篇主动句:「学生は本を読みます。

」“学生读书。

”使役句:「先生は学生に本を読ませます。

」“老师让学生读书。

”在这里,主动句的动词是他动词,原来句子中就有宾语。

在这种情况下变成使役句时,下命令的「先生」作主语,「学生」变成补语,用「に」表示,动词「読む」变成使役态「読ませる」,宾语保留。

在他动词的使役句中,主语仍然不是动作的执行者。

又如:「母親は子供に薬を飲ませた。

」“母亲给孩子吃了药。

”「あの会社は社員に一日10時間も働かせる。

」“那个公司让员工一天工作10个小时。

”「この学校は休みの日にも学生に外出させない。

」“这个学校连假日都不让学生外出。

”由于使役句带有强迫和命令的口气,所以除了「親に心配させる」等少数句子以外,一般不用于长辈作补语的句子。

如果必须让长辈作某件事情,则要用补助动词「てもらう」或者「ていただく」。

如:“让老师再讲解一次。

”一般不译成:「先生にもう一度説明させる。

」而译成:「先生にもう一度説明していただく(てもらう)。

」关于这一点,不论是自动词的句子还是他动词的句子都是一样的。

————————————————日语使役句句型总结第2篇意义:(1)意味:被……(2)変形规则:一类动词将「动词のます形」的最后一个假名改为其「あ」段假名再加上「れます」或「れる」。

注意当「动词のます形」的最后一个假名是「い」时要将其改为「わ」而不是「あ」。

二类动词在「动词のます形」后直接加上「られます」或「られる」。

三类动词将「来ます」改为其礼貌语为「来られます」,其基本形为「来られる」。

将「します」改为其礼貌语为「されます」,其基本形为「される」。

2.「体言」は「体言」に他动词被动态。

/表示…被…属于直接被动句,这个句型表达的内容只是陈述事实,无感情色彩。

3.由他动词被动态带宾语的被动句:「体言」は「体言」に「体言」を他动词被动态但这种句型里又分为两种情况:(1)「体言」は「体言」に「体言(宾语不是主体的所属物)」を他动词被动态。

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中的_把_字句和_被_字句

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中的_把_字句和_被_字句

30李亚伟,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作者简介:1、不带“其他成分”的“把”字句和“被”字句现代汉语里有两种特殊句式——“把”字句和“被”字句。

张斌先生在其《现代汉语》一书中是这样定义这两个句式的。

“把”字句是“运用介词‘把’将谓语动词涉及的事物置于动词前做状语的一种句式。

”“被”字句是“依靠介词‘被’引进谓语动词的动作主体(主要是施事,主动者)于动词前做状语而把动作涉及的对象置于句首的句式,有时“被”字所介引的动作主体也可以不出现(张斌,2004)。

”不论是“把”字句还是“被”字句,句中的谓语部分并不只有动词,入句的动词不能只是“光杆”形式的,前后必须有其他成分对该动词进行补充说明。

在日常生活中,不乏会出现以下一些“把”字句和“被”字句:1.1你们必须把作业完成。

1.2这不是他的错误,他不该被批评。

上述句子中,动词后并没有其他成分对其进行补充说明。

这些动词单独入句后,句义表达完整且没有任何语病。

这就说明,在现代汉语里,有些动词,由于自身性质的原因,可以以“光杆”的形式进入“把”字句和“被”字句并且不影响句义的完整表达。

像这样的句子,笔者称其为不带“其他成分”的“把”字句和“被”字句。

这类特殊的“把”字句和“被”字句中的光杆动词有其特殊的性质。

他们有可能是和前面的状语搭配后,完整表达了动词的意思,不用后续其他成分来补充说明。

如:作业不完成,明天要被老师批评。

也可能是动词内部结构已经完整表达了句义。

如:我们要把反动势力打倒。

还有可能是句中动词重叠过后,增加了语义含量,相当于句中已经有了其他成分。

如:把情况了解了解。

由此可以看出,“把”字句和“被”字句这两种特殊句式可以出现动词后不带“其他成分”的句法现象,而且这类语法现象从句法理论上来说也讲得通。

2、不带“其他成分”的“把”字句和“被”字句与对外汉语教学“把”字句和“被”字句不但是现代汉语中重要的特殊句式,也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大难点。

而动词后不带“其他成分”的“把”字句和“被”字句又是这种特殊句式中少有的特殊情况。

使役动词

使役动词

使役动词使役动词是指表示某人或某物被动作主所影响,以从动作主的角度来描述行为的动词。

在中文中,使役动词分为直接使役和间接使役两种类型。

下面将介绍这两种使役动词的用法及相关例句。

首先,直接使役动词用于表示主动者亲自进行某种动作,以使被动者做出反应。

例如:1. 她哄孩子睡觉。

在这个句子中,哄使役动词让主语(她)进行动作(哄),以使宾语(孩子)做出反应(睡觉)。

2. 我劝他去看医生。

在这个句子中,劝使役动词让主语(我)进行动作(劝),以使宾语(他)做出反应(去看医生)。

其次,间接使役动词用于表示主动者通过某种手段或方式,使被动者做出反应。

例如:1. 我让他去超市买菜。

在这个句子中,让使役动词表示主语(我)通过自己的意愿或授权,让宾语(他)去超市买菜。

2. 她请我帮忙修车。

在这个句子中,请使役动词表示主语(她)通过请求或委托,让宾语(我)帮忙修车。

除了上述情况外,使役动词还可以根据语境的不同,表示不同的含义和用法。

例如:1. 我已经按规定办理了手续。

在这个句子中,按照使役动词表示主语(我)按照规定来做某事。

2. 他驱赶着羊群返回家园。

在这个句子中,驱赶使役动词表示主语(他)通过驱赶的方式使羊群返回家园。

3. 她鼓励我追求自己的梦想。

在这个句子中,鼓励使役动词表示主语(她)通过鼓励的方式使我追求自己的梦想。

综上所述,使役动词在中文中的使用非常重要。

通过直接使役和间接使役两种方式,我们可以表达出一种行为对另一方产生影响的动作。

在日常生活和交流中,合理运用使役动词可以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和需求。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学习和运用使役动词,提升语言表达的效果和准确性。

“让”字句的偏误分析

“让”字句的偏误分析

( )大 夫 让 我 好 好 儿 休 息 。 9a
b 大夫 使 我好 好 儿休 息 。
cC J  ̄ q 好 好儿 休 息 。 我
“ ”“ ” 是 典 型 的使役 动 词 。 叫 、使 就
由于 “ ”“ ” “ ” 能 构 成 兼 语 句 , 入 的 格 式 让 、使 、叫 都 进 相 同 , 时 , 者 的 意 思 又 有 交 叉 , 可 表 示 “ 使 义 ” 因 同 三 都 致 ,
( ) 使 二 致
此 , 级 阶 段 的 外 国 留 学 生 在 使 用 时 , 常 把 “ ” “ ” 中 常 让 、使 、
“ ” 三 个 词 等 同起 来 , 成 偏 误 。 叫 这 造 例如 :
() 世 界不 再遥 远 ! 1 叫
( )使 他 休 息 一 会 儿 吧 ! 2

表 示 愿 望 、 召 号
( a 世 界充 满 爱 ! 4)让
b 使 世界 充 满爱 !
c 叫 世 界 充 满 爱 !
b 砍滥 伐 使 山林 面 积缩 小 了 。 乱
c乱 砍 滥伐 叫山林 面 积缩 小 了 。
( )J 我 们 永 远 生 活 在 一 起 ! 5 a. J z bl 我 们 永 远 生 活 在 一 起 ! , : 使
兼语 句 是 由一 个 动宾 短语 同一个 主 谓短 语 连 接套 合
在 一 起 构 成 的 特 殊 句 式 ,前 面 的 宾 语 同 时 兼 做 了后 面 的 主 语 。 语 句 的 基 本 格 式 可 表 示 为 “ 。 + 2V2 。 指 兼 S+ S十 ” V 是 Vt 有 使 令 、 使 、 许 、 任 等 意 义 的 使 役 动 词 。 其 中 “ ” 致 容 听 让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让”字句与日语使役、恩惠、劝告间接表达[摘要]本文将从翻译的角度考察汉语“让”字句同日语使役句、恩惠表达和劝告间接表达之间的对应关系,以供参考。

[关键词]“让”字句使役表达恩惠表达劝告间接表达
一、引言
从翻译的角度,汉语“让”字兼语句(以下称为“让”字句)同日语使役句、恩惠表达、劝告间接表达之间存在着如下对应关系:
1.谁让你把材料送来的?
誰が君に材料を送らせたのか。

2.让他照看我的孩子。

彼に私の子供の面倒を見てもらう。

3.太郎让花子来,可是花子没来。

太郎が来るように言ったが、花子は来なかった。

本文将通过考察汉语“让”字句同日语使役句、恩惠表达和劝告间接表达的句法、意义与成立条件,从而挖掘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

二、“让”字句和使役句
“让”字句和日语传统使役句的基本要求都是使役者(主语)和被使役者(兼语)都是有意志的人。

但不同的是,“让”字句中如果其中任何一方是无生物或是不受意志支配的人,那么该句都不成立;但日语使役句则依然成立。

如:
4.疲劳反而让她兴奋。

疲劳反而使她兴奋。

疲労が却って彼女を興奮させた。

5.我也许会发火,还会让你为难。

我也许会发火,还会使你为难。

私は怒り、お前を困らす事もあるだろうが。

例4的主语无生物“疲劳”是引起“她兴奋”感情产生的原因,宾语“她”只不过是“兴奋”感情的体验者,与“她”本人的意志无关。

同时,例5句中的主语“我”并不是有意志地使“你为难”,“我”在这里只是一个感情“体验者”或者叫责任主体,同时,兼语“你”也只是产生“为难”感情的“体验者”。

在这里,虽然主语和兼语都是有意志的人,但都属于非意志性存在。

由此可见,当主语和兼语都表现为非意志性存在时,不能使用“让”字句而是使用“使”字句来表达使役的意义。

相反例句4、5却可以翻译成日语使役句。

可见,当日语使役句的使役者和被使役者都是有意志的人、且二者是命令被命令或指示被指示的关系时,同汉语的“让”字句相对应;反之,当主句主语是小句事项发生的原因或责任主体时,同“使”字句相对应。

三、“让”字句和恩惠表达
6.我让父亲去了。

私は父親に行かせた。

私は父親に行ってもらった。

7.老张让我去了。

張さんは私に行かせた。

張さんは私に行ってもらった。

在例6中,使役句要求使役者必须是被役者的上级或同级;在例7,恩惠表达“てもらう”要求主语是说话者或其亲属、听话者是说话者立场以外的他人;“让”字句中,主语可以是说话者“我”也可以是说话者以外的人如“老张”等,也即是说,汉语的“让”字句没有对主语和兼语作出人称和地位的限定,但是日语的使役句和恩惠表达“てもらう”句则对人称和身份地位等进行了限制。

因此,当“让”
字句的主语是说话者以外的人时,同使役句相对应;当“让”字句的主语是说话者或其亲属、兼语是自己的上司或长辈时,同恩惠表达“てもらう”句对应。

四、“让”字句和劝告间接表达
8.他给神田的一家相识的古旧书店写了一张明信片,让他们次日早上来一趟。

彼は神田の知っている古本屋に翌日朝の内、来て呉れるようにと端書を出した。

这里的“让”字句和劝告间接表达句型都未涉及小句行为的实现与否。

换句话说此处的“让”字句和劝告间接表达只要求主句事项成立,即主句主语“他”写了一张明信片请对方来,但并未涉及对方是否来了。

与此相反,使役句和恩惠表达则都要求主句行为发生的同时小句行为要得以实现。

因此,下面的“让”字句只能翻译成劝告间接表达,而不能是使役句或恩惠表达。

9.太郎让花子喝酒,但是花子不喝。

太郎は花子に酒を飲むように言ったが、花子は飲まなかった。

可见,当使役者和被使役者都是有意志的人且主句动作发生时未涉及小句行为的实现时,汉语“让”字句同劝告间接表达对应。

因此,当“让”字句的主句事项和小句事项都成立时,根据主语和兼语之间的亲属关系及地位,日译文可采用使役句或恩惠表达;而当句子本身未涉及小句事项的实现时,日译文则采用的是劝告间接表达。

五、结论
汉语“让”字句和日语的使役句、恩惠表达和劝告间接表达之间存在着如下关系:
1.从构句上看均是复句结构。

但日语使役句、恩惠表达以主句和小句事项同时成立为前提;劝告间接表达仅要求主句事项成立而不涉及小句事项的成立与否;汉语“让”字句则在这一方面则没有任何限制。

2.日语恩惠表达对于主句主语进行了人称限制,使役句对被使役者的身份地位进行了限制,劝告间接表达和汉语的“让”字句对主语和间接宾语则没有限制。

3.汉语“让”字句和日语恩惠表达式、劝告间接表达成立的前提是主语和间接宾语都必须有意志的人,但使役句则没有这一限制。

参考文献
[1]寺村秀夫.日本語のシンタクスと意味Ⅰ[M].くろしお出版,1982:290—3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