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忆小说“三恋”的欲望叙述

合集下载

浅析王安忆“三恋”中的女性意识

浅析王安忆“三恋”中的女性意识

浅析王安忆“三恋”中的女性意识王安忆是当代中国著名作家,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洞察力闻名于文坛。

她的作品中涉及了诸多女性题材,其中《三恋》就是一部以女性为主题的作品。

本文将对王安忆在《三恋》中呈现的女性意识进行浅析,探讨其中蕴含的女性形象和情感。

我们不得不提及《三恋》中的女主角——冷酷、坚强的邓丽。

邓丽是一个纷繁复杂的女性形象,她经历了三段婚姻,生活中饱受挫折和磨难。

在婚姻的选择上,她一次又一次地为了爱情而委曲求全,但最终还是无法逃脱重重困境。

这种为爱情而牺牲自己的命运注定让读者对邓丽产生同情之情,也在一定程度上昭示了邓丽的女性意识。

她拥有自己的情感和人性,但在男权社会的压迫下,她只能在对爱情的追求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和存在感。

这种对于爱情和婚姻的追求,正是邓丽作为女性的一种表达和诉求。

我们可以从《三恋》中品读到王安忆对女性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

在小说中,邓丽不仅仅是一个被动的追随者,她更是一个积极的主体。

在她不断尝试和追求爱情的过程中,她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独立和坚强。

不论是婚姻的失败还是男人的背叛,邓丽都没有选择放弃,而是选择了坚韧和勇敢。

这种不屈不挠的品质正是邓丽女性意识的一种具体表现,她不甘于被动地接受命运的安排,而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现实,寻找自己的幸福。

王安忆通过《三恋》也呈现了女性在家庭和婚姻中的角色与命运。

在小说中,邓丽所经历的三段婚姻无一不受到家庭和社会的重压,她始终处于家庭的支撑和负担之中。

她不仅要承担起照顾家庭的责任,还要忍受丈夫的暴力和背叛。

这种婚姻生活对于邓丽而言是一种无尽的折磨,但她却始终坚持着。

这种家庭和婚姻的压迫,正是女性在传统社会中所承受的枷锁。

通过《三恋》,王安忆不仅揭示了女性在家庭和婚姻中的苦难,更呈现了女性对于这种苦难的坚忍和抗争。

我们还可以从《三恋》中看到王安忆对于女性情感和欲望的探讨。

在小说中,邓丽不仅仅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她也有自己的情感和欲望。

在她的内心深处,她渴望得到爱情和幸福,渴望被人真心相爱。

王安忆“三恋”作品中女性意识分析

王安忆“三恋”作品中女性意识分析

王安忆“三恋”作品中女性意识分析刘英银【期刊名称】《《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00)012【总页数】2页(P107-108)【关键词】王安忆; 三恋; 女性; 女性意识【作者】刘英银【作者单位】[1]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陕西西安71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42王安忆在1986年4月至9月间连续发表的《荒山之恋》、《小城之恋》和《锦绣谷之恋》(统称为“三恋”),这三部作品以大胆的笔触书写女性的生命本能,以“性”为支点来描绘女性心理,把女性在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困惑、矛盾和探求过程,以独特的形式展现给读者。

“三恋”中作者对女性形象的书写不再局限于女性形象本身的柔弱性,而是开始对女性的独立人格进行挖掘,着力探求女性充满欲望的一面,对她们在欲望面前的挣扎与抉择进行细致的刻画,期间对女性的“性”意识给予大胆的展现,积极的书写女性的欲望以及她们的弱点。

王安忆注重对女性独特心理世界的探寻,以起所体会到的独特女性内心语言来表现女性形象,“三恋”体现了作品女性意识的变化,从性——恋——爱的女性意识蜕变历程,表现了女性不断自我成长与完善的心里路程。

一、“三恋”中的独特的女性形象分析王安忆自己也认为自己作品中的男女各有不同,女性的刻画时站在纯粹的人的视角,而男性形象则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象征性。

她笔下的女性与男性有着显著的性别差异,本身作为女性作家,王安忆的创作视角也是以女性视角为主,以此来对传统的女性形象进行重新塑造。

她笔下的女性形象摆脱了传统女性形象的刻板与顺从,对了一丝对欲望的呈现以及对自我的真实展现。

《小城之恋》的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一个小城里,两个年轻人相遇以后就产生了源自于性本能的欲望交织,女主人公陷入到一种独特的性爱旋涡,当时的性爱充满了蒙昧与压抑,正如那个紧张而又慌乱的时代一样,两性的关系也显得异常无序,但是作者并非站在道德角度来对女主人公进行批判,但是从心理视角出发来对女性在经历无序的两性关系后的成长进行刻画。

狂欢年代的“荒山之恋”——王安忆小说“三恋”的叙述经验

狂欢年代的“荒山之恋”——王安忆小说“三恋”的叙述经验

狂欢年代的“荒山之恋”——王安忆小说“三恋”的叙述经验文章来源:文章作者:程光炜发布时间:2008-01-13 字体:[大中小]一谈论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作家高潮迭起的“文学探索”,王安忆和她的三个中篇《荒山之恋》(1980年3月一稿, 1986年4月二稿)、《小城之恋》(1986年5月)和《锦绣谷之恋》(1986年9月)是不应藐视的重要案例。

单就对小说艺术的理解和表现能力而言,王安忆的叙述过程虽然稍为冗长、絮叨和缠绕,令人发急,然与同时期莫言、贾平凹、余华等诸公相比却大有巾帼不让须眉、每每有一比高低的气势与底气。

自80年代初发表“雯雯系列”小说登上文坛,到2005年长篇小说《遍地枭雄》戛然落地, 20余年间突变无常且摧枯拉朽的文坛台风,始终未能把王安忆这棵“常青树”扳倒。

她的小说与生命纠结勾连,与社会情势巧成犄角,曲折婉转,枝叶纷繁,又气象沉浮,自有其动人心曲之处。

而在80年代,她对生命欲望、两性身体和社会转型的经验书写,尤其是研究者观察性与社会时的奇佳例证。

本文欲以“三恋”为题,讨论性与80年代文学恩恩怨怨的有趣关系。

在文学狂欢的那个年代,此作不满“伤痕”、“反思”小说过于功利的社会政治企图,显然也想与有颇重“遗老”气的“寻根”诸家拉开距离(尽管她也奉献过《小鲍庄》、《大刘庄》两篇同类作品)。

①王安忆表现“性”题材的努力,当时并不为人们看好,反招来某些严厉批评,但批评的结果,反而映衬彰显出小说内容的曲折和复杂性,颇值得留意。

《荒山之恋》叙及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江苏北部某座小城②四个男女之间的爱恋故事。

一个敏感、体弱和拉大提琴的男人为两个女人(原女知青和金谷巷的女儿)所爱,又被狂热地争夺,通过第一个女人,“他”得到了家庭,而第二个女人则使他终于爱情猛醒。

这种大胆、热烈的婚外情,自然不为小城闭塞传统的道德习俗所容,两人郊外殉死结局的恸天惊地,着实令人扼腕。

《小城之恋》则与前者唱了反调,由“爱”退回到“无爱”的愚昧状态。

悲剧与救赎谈王安忆“三恋”中的女性救赎之路

悲剧与救赎谈王安忆“三恋”中的女性救赎之路

★文学艺术★悲剧与救赎—谈王安忆“三恋”中的女性救赎之路刘媛媛(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四川成都610213)【摘要】王安忆的小说“三恋”,在描写了性爱的同时,也在向人们揭露出一个个令人叹息的情感悲剧。

她用自己独特的 视角来关注这些处于情感悲剧里的女性,在悲悯的同时,她更是对女性进行着解救的努力,走出了一条王安忆式的女性救赎之路。

【关键词】王安忆“三恋”情感悲剧女性救赎【中图分类号】1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8784 (2019 )01-60-4在新文学的发展中,王安忆是一位有着鲜明 艺术特色的作家。

王德威曾描述过王安忆创作的 三个特征:对历史与个人关系的检讨,对女性身 体及意识的自觉,对“海派”市民风格的重新塑 造。

[1]在王安忆诸多作品中,笔者更感兴趣的是其 众多对女性身体与意识的自觉检视的作品。

透过 这些作品,我们总能感受到其中对于人际关系、情感和生命的悲剧性基调,以及弥漫在其中的无 法释怀的伤感与痛楚。

与此同时,我们也不难觉 出王安忆对女性生命与生存状态的殷切关注以及 她试图探寻女性自我解救之路的努力。

《三恋》是王安忆发表于1986-1987年间的三 部中篇小说。

这三篇小说,无一例外都是以悲剧 收场。

但作者不仅仅停留在描写悲剧情感的层面 上,而是通过常态的故事情节,探讨人物精神及 灵魂的非常态层面。

同时悲剧的魅力也在于能让 人在不完美中体验到生命的跌宕,从而让人们去 寻找更加幸福的出路。

在这三篇小说里,作者也 试图为这些处于困境中的女性们努力地寻找自我 救赎的道路。

一、母性的販依《小城之恋》描写的是小城剧团中的两个青 年,她与他的悲剧。

人们更多的认为这部作品是 H三恋”中最能体现“性爱”主题的一部,但我认为这其中也明显地表达了两个人的悲剧。

这悲剧 来自于人的孤独感以及女性那不可推倭的生育责 任。

《小城》中的他和她就是在各自的困境中孤独 地挣扎。

他与她不仅在生活上是孤独的,练功房 似乎将他们与周围的其他人和事隔开了。

王安忆【三恋】中的女性意识解读

王安忆【三恋】中的女性意识解读

王安忆【三恋】中的女性意识解读作者:朱风晴来源:《牡丹》2017年第33期王安忆是中国当代文坛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中篇小说《小城之恋》《荒山之恋》《锦绣谷之恋》(并称为“三恋”)无疑是其扛鼎之作。

在“三恋”里,王安忆另辟蹊径,以一种悲壮的基调书写了男女之间的性别关系,将笔触伸向以往文学与道德禁区的幽深领域——女性欲望,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本文从女性意识角度对“三恋”文本进行分析,在欲望叙事方面,女性以“婚外情”和“性”作为颠覆男权的武器;在两性关系中,女性占据话语中心成为强者;在母性的皈依中,女性被升华而男性被边缘化,从而揭示了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

一、欲望叙事:以“婚外情”和“性”作为颠覆男权的武器(一)反婚姻姿态——以婚外恋为主要形式在传统的男权文化规定的婚姻制度中,女性在家庭的“食物链”中处于最末端,必须遵守三从四德,无条件地服从长辈和丈夫,生儿育女,为家庭付出,在屈辱的环境中挣扎生存。

大提琴手的母亲就是这样一位传统女性,忍受着老太爷的棍棒,对待婚姻忍受顺从。

而“三恋”中的其他女主人公对待婚姻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

阅读具体文本,人们可以发现,三组故事中爱情的发生都不是在婚姻中或者以婚姻作为最终归宿的,由此可以窥见王安忆的反婚姻姿态:婚姻不一定是爱情的最终归宿,也并不一定能给女性带来幸福。

她将爱情放置在婚姻关系外,用“婚外恋”来反驳男权社会的传统婚姻制度。

《荒山之恋》中的大提琴手和金谷巷女孩是在双方都有家庭的情况下相恋的,都背叛了自己的婚姻。

金谷巷女孩美丽耀眼,风流早熟,从小看着妈妈与各种男人周旋,过早地体会到了女人的性角色与性功能,对她来说最好玩的游戏便是和男人周旋。

她是一个喜欢操纵一切的人,对丈夫出击,只是因为丈夫做出一副不受掌控的样子,激起了她的征服欲。

两人的结合是另一场战争的开始,真是棋逢对手,婚后丈夫想尽一切办法来拴住她,虽给予了她一定的自由却还是束缚了她的手脚,阻碍了她在婚姻中完完全全地自由发挥。

试论王安忆小说的身体迷恋叙事--以“三恋”为例

试论王安忆小说的身体迷恋叙事--以“三恋”为例
部、 最混 沌 、 最 富个 体 特征 的冲 动和 细节被 刻 意隐 去 了。 ” …。 这 一 时期 , 强有 力 的政 治 话 语 压 迫 , 文 学 作
8 0 年代末期 , 她的一组 以“ 三恋” 为代表 的描写性爱
的作 品横 空 出世 , 引起 文坛 一 阵喧 哗 。当时 , 这几 部
情意时, 并不敢直接承认 , 作者将大提琴手这一意识
的流露 设 置在 了梦 的 场 景 中 , 他 梦 到 夜里 和金 巷 谷 女孩 儿 自然地 睡在 了一 起 , 想 象 着 她 那 条 十分 姣 好 的脸 颊靠 着他 的腮 。起 初 , 他 们 只 是 将 初 生 的 爱情 因子 深埋 心底 , 但是 , 他 们 的身 体 已 经被 唤 醒 了 , 已 经难 以抑 制 的对彼 此 互 生 好 感 。《 小城之恋》 , 写 一 对 从小 一起 长大 的剧 场演 员 , 随着 年龄 的增 长 , 难 耐 情 欲 的煎熬 , 却 又不懂 得 为何 如此煎 熬 , 只好 不停 地 消 磨 自己的体 力 , 直至发现了“ 身体 的秘密” 后, 开
2 0世 纪 5 0到 7 0年 代 , 在那 个 一 切 为 政 治服 务 的 时期 , 文学 作 品中盛 行禁 欲 主义模 式 的人 物形 象 ,
常态下原始生命力张扬的身体在文学作品中是缺席
收 稿 日期 : 2 0 1 5—0 2—1 0
洁、 余华 、 王安忆等作家文学作 品中身体的突围, 都
在中国文学史上性这一主题最为敏感即使有文学作品想要去开掘表现它却也极有可能面临被封杀的困境或是被利用为宣传社会秩序的一种工具或者完全被社会理性的制约所遮蔽隐藏因而不能成为艺术开掘的真正母题但在王安忆的笔下性这一神秘的存在从固有价值观念的禁锢中释放了出来它被还原为人最本真的生命体验因而具有超功利性的纯审美倾向

浅析王安忆“三恋”中的女性意识

浅析王安忆“三恋”中的女性意识

浅析王安忆“三恋”中的女性意识1. 引言1.1 王安忆作品背景介绍王安忆,是一位享有盛誉的中国当代女作家,她的作品以细腻的笔触和真实的情感而闻名。

王安忆的创作风格独特,她擅长以女性视角讲述故事,深刻描绘了女性在不同时代和环境下的命运和心理。

王安忆的作品大多以家庭和爱情为主题,情感细腻而真实,引人深思。

她通过小说展现了对生活的独特理解,揭示了人性的复杂与深刻。

王安忆的作品充满了现实主义的气息,读者能够在其中感受到生活的酸甜苦辣,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她的文笔简洁明快,情感真挚动人,引起了广泛的共鸣和讨论。

王安忆的作品不仅在文学界获得了一致好评,也深受读者喜爱,成为当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

1.2 “三恋” 的主要内容王安忆的作品《三恋》是一部关于女性命运和情感的小说,主要讲述了女主角在三段不同的爱情中所经历的成长和变化。

第一段爱情是纯真的初恋,带着懵懂和幼稚的情感;第二段爱情是成熟的婚姻,承载着责任和家庭的压力;第三段爱情是自我救赎的解脱,展现了女性对自我认知和生命的追求。

三段爱情交织在一起,呈现了女性在不同生活阶段所面临的选择和挑战,揭示了女性在社会中的困境和矛盾。

王安忆通过《三恋》深刻地描绘了女性在爱情中的挣扎和成长,展现了女性在追求自我价值和尊严过程中的坚韧和勇气。

这部小说不仅是对女性情感和命运的探讨,更是对当代女性意识和生存状态的思考和反思。

1.3 女性意识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性女性意识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性体现在作品中对女性身份、角色、情感、人生选择等方面的深刻探讨和反映。

文学作品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表达方式,可以通过对女性主题的刻画和描绘,传递对女性群体的尊重和理解,同时也可以呈现出女性在不同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的多样生活状态和情感变化。

女性意识在文学作品中的呈现,可以帮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女性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拓展思维视野,促进性别平等和文化多元化的交流和思考。

同时,通过文学作品对女性意识的表现,还可以激发社会对于女性权益和价值的关注与探讨,引发对于性别角色和社会地位的思考和反思。

浅析王安忆“三恋”中的女性意识

浅析王安忆“三恋”中的女性意识

浅析王安忆“三恋”中的女性意识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王安忆逐渐成为一位备受推崇的作家,她的小说、散文和回忆录向读者展示了中国上一代妇女的生活方式和精神状况。

在《长恨歌》、《我的母亲和母亲的母亲》等作品中,王安忆着重表现了女性被压迫和束缚的形态,同时也呈现了她们在逆境中具有韧性和坚定信仰的特质。

而在《三恋》中,王安忆则深入挖掘了女性的内心情感和意识,展示了情感迷失和自我意识觉醒的过程。

《三恋》以“三恋三离”为故事主线,通过叙事方式向读者揭示出三位女性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

这三位女性身份不同,分别是1950年代的知青杨清香、草根女孩薛慧英和出轨妻子董静,她们在失落、孤独和恋爱中不断成长和思考。

从小城乡到大城市、从红色年代到改革开放,她们在不断转变的时代背景下,展现了敏锐的洞察力和自我反思能力。

其中,杨清香是王安忆平生比较喜欢的人物。

她代表了那个年代的知识青年,以一种朴实和坚定的精神走入农村并用严格的态度和工作热情提高群众文化水平。

然而,在面对感情时,她却显得畏缩和犹豫。

她与同村的农民小伴侣成为恋人,但由于两人的家庭背景和信仰不同,最终分手。

两人的分离使得杨清香感到了情感的孤独和迷茫,她开始反思自己内心深处的欲望和愿望。

最后,董静则代表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社会中“小三”现象的一部分。

她代表了婚姻中处于劣势地位的女人,也代表了一种情感崩溃和道德失范的心理状态。

她的故事直接表现了女性在婚姻要求中的失落和沉重,她的自我分裂体现了女性在现实生活中的焦虑和矛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安忆小说“三恋”的欲望叙述
王安忆的“三恋”一直被视为一个作品系列,《荒山之恋》、《小城之恋》、《锦绣谷之恋》都以强烈的情感和道德冲突而为人关注,婚外恋、未婚生育等社会边缘性现象被王安忆细致地描绘出来。

本文选取欲望叙述的角度,结合心理学,死亡学等概念,以及王安忆在八十年代的写作背景和创作诉求来研究主人公的欲望演变,清晰地呈现出王安忆对欲望思考的渐进式变化,以期寻找到面对欲望时当代女性安顿自我心灵的方式。

文章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述了欲望叙述的概念、“三恋”研究的现状以及欲望叙述视野下的“三恋”研究意义和创新之处。

第二部分对欲望叙述的源起、分流和愿景进行梳理,导出“三恋”的叙述动机和目的。

第三部分解析了“三恋”中欲望主体的形成、欲望客体的选择以及主体的自我救赎。

第四部分细致地分析了三部小说中主人公在欲望中挣扎的轨迹和最终的选择,并且通过叙事学的角度揭示出欲望现身的策略。

最后一部分为文章的结语,对全文进行了概括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