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王安忆小说的女性意识
浅析王安忆“三恋”中的女性意识

浅析王安忆“三恋”中的女性意识王安忆是当代中国著名作家,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洞察力闻名于文坛。
她的作品中涉及了诸多女性题材,其中《三恋》就是一部以女性为主题的作品。
本文将对王安忆在《三恋》中呈现的女性意识进行浅析,探讨其中蕴含的女性形象和情感。
我们不得不提及《三恋》中的女主角——冷酷、坚强的邓丽。
邓丽是一个纷繁复杂的女性形象,她经历了三段婚姻,生活中饱受挫折和磨难。
在婚姻的选择上,她一次又一次地为了爱情而委曲求全,但最终还是无法逃脱重重困境。
这种为爱情而牺牲自己的命运注定让读者对邓丽产生同情之情,也在一定程度上昭示了邓丽的女性意识。
她拥有自己的情感和人性,但在男权社会的压迫下,她只能在对爱情的追求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和存在感。
这种对于爱情和婚姻的追求,正是邓丽作为女性的一种表达和诉求。
我们可以从《三恋》中品读到王安忆对女性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
在小说中,邓丽不仅仅是一个被动的追随者,她更是一个积极的主体。
在她不断尝试和追求爱情的过程中,她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独立和坚强。
不论是婚姻的失败还是男人的背叛,邓丽都没有选择放弃,而是选择了坚韧和勇敢。
这种不屈不挠的品质正是邓丽女性意识的一种具体表现,她不甘于被动地接受命运的安排,而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现实,寻找自己的幸福。
王安忆通过《三恋》也呈现了女性在家庭和婚姻中的角色与命运。
在小说中,邓丽所经历的三段婚姻无一不受到家庭和社会的重压,她始终处于家庭的支撑和负担之中。
她不仅要承担起照顾家庭的责任,还要忍受丈夫的暴力和背叛。
这种婚姻生活对于邓丽而言是一种无尽的折磨,但她却始终坚持着。
这种家庭和婚姻的压迫,正是女性在传统社会中所承受的枷锁。
通过《三恋》,王安忆不仅揭示了女性在家庭和婚姻中的苦难,更呈现了女性对于这种苦难的坚忍和抗争。
我们还可以从《三恋》中看到王安忆对于女性情感和欲望的探讨。
在小说中,邓丽不仅仅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她也有自己的情感和欲望。
在她的内心深处,她渴望得到爱情和幸福,渴望被人真心相爱。
论王安忆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大 众 文 艺大138笔者是完全赞同叔本华“人生的本质是痛苦”的伦理观的,但对他的指引方向却不能赞同。
笔者认为,人生的本质是痛苦的,但是我们生存的意义就在于与痛苦的共存——互相缠绕、互相对抗,却又互相扶持的共存。
加缪在《西西弗的神话》中谈到:“坚持与清醒的态度是目击这非人道游戏的优先条件,荒谬、希望与死亡在这游戏中角逐争斗。
”“穷尽现在……重要的不是生活得最好,而是生活得最多……关键是要活着,是要带着这种破裂去生活。
”3人生的本质是痛苦的、荒谬的,人每天都眼睁地看着自己走向死亡,这是哪一个最高尚或最卑劣的人都无法回避的一个事实。
那么在这个走向死亡的路途中,经历就成了惟一的意义。
生的开始,死的结束,每一个人都是完全相同的,只有这个生与死之间的过程是可以千变万化的,是跑着走还是跳着走,是悲伤着走还是欢快着走,是匍匐着走还是傲岸着走,是带领着人走还是被人鞭打着走……种种方式人们可以尽情地选择,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最适合自己的那条小径,然后充满痛苦艰险却又撒满快乐欢欣地迈向自己的终点。
在这一点上,叔本华的弟子尼采无疑是一个无与伦比的典范:在痛苦中欢笑的身姿成了一个最完美的雕塑,伫立在世界艺术之林的正中央。
他傲岸挺立的姿态、睥睨世俗的风范,以及甘为哲学献身的精神,永远是引领一切朝圣艺术的徒子徒孙们的灯塔。
叔本华说人生是痛苦的,加缪说人生是荒谬的,尼采说人生是孤独的。
同样悲观的论调,同样对人生决绝的否定,却是呈现出三种不同的生命姿态和人生轨迹。
叔本华在生活中没有超脱,反而由于过于保守而显得有些委琐。
和他相比起来,加缪和尼采的人生就更具有一种英雄的风范,悲剧英雄的味道。
他们都是战斗者,都是面对死亡却真正做到视死如归的战士。
读哲学书籍,我们常常抹不去一种功利目的:找到一种指引、一把钥匙,而不仅仅是一扇窗户,能看到屋里的全部,却无法进去的焦灼。
所以,做为一名普通人,最大的愿望还应该是能够在悲剧的人生中积极地生活,只有这样的人生才会有意义。
论王安忆小说的女性意识

学年论文浅析王安忆小说中的女性意识专业汉语言文学学生姓名朱珊珊班级 B中文111学号 1111101104指导教师柳应明完成日期二○一四年七月浅析王安忆小说中的女性意识摘要:王安忆在小说创作中,因其本身的女性性别身份以及她潜在的女性中心意识,表现出了不同于男性作家的女性写作立场和女性话语方式,突显出了女性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价值,体现出一种独特的女性意识。
这种女性意识既不同于传统男性作家的性别观念,也不同于现代女权主义作家的性别叙事。
可以说,王安忆的女性叙事在传统和现代之间建构出了一种既传统又现代的女性角色,表现出某种程度的独特的女性主义色彩。
关键词:王安忆小说;女性形象;女性意识On the feminine consciousness in the novels of WangAnyiAbstract: In the novel of Wang Anyi, because the female gender identity of its own and her potential female consciousness, showing different from male writers and female writing and female discourse, highlighting the female subjectivity and subject value, reflect a kind of distinctive female consciousness. Gender the female consciousness is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male writers, gender narrative is also different from the modern feminist writers. Can say, the female narrative of Wang Anyi between tradition and modern construct both traditional and modern female character, showed some degree of unique feminist color.Key words: Wang Anyi’s fiction; The image of women ;female consciousness目录一、女性文学与女性意识 (1)二、王安忆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特征 (1)(一)缺乏母爱的童年和生疏化的母女关系 (1)(二)孤独的英雄式硬性格特征 (2)(三)内心深处隐藏着骄傲的弱者意识 (2)三、传统女性意识的当代回归 (3)(一)童年的体验——传统女性意识的当代萌发 (4)(二)职责的回归——传统女性意识的当代超越 (4)(三)曲折的表达——传统女性意识的当代误读 (5)四、女性化的审美意向 (6)结语 (7)参考文献 (7)浅析王安忆小说中的的女性意识朱珊珊王安忆是20世纪80年代跻身文坛的当代女作家。
浅析王安忆“三恋”中的女性意识

浅析王安忆“三恋”中的女性意识王安忆是中国当代女性作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她的作品常常具有强烈的女性意识。
在她的小说《三恋》中,通过主人公爱情经历的描写,展现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局限和压抑,以及女性在寻求自我解放和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中所经历的痛苦与坎坷。
王安忆通过描写主人公的感情经历,展现了封建社会对女性恋爱自由的限制和压抑。
小说中的三位主要女性角色——庐海、马珍珠和杨秋颖,都受到了身份地位的束缚和父权社会的压力。
庐海是一个书香门第的千金大小姐,她即将嫁给和她一样身份高贵的男人。
在她与林巍巍的邂逅后,她发现她对林巍巍产生了深深的爱恋情感,却因为父亲的反对最终无法与林巍巍在一起。
马珍珠是一个平凡的女人,但她对爱情有着强烈的追求,与自己不爱的人结婚之后,她却陷入了一场深深的恋爱,最终选择了离婚。
杨秋颖是一个“女强人”,她在职场上十分成功,但却无法找到真正能够与她相伴终身的男人。
这些角色的遭遇,反映了封建社会对女性恋爱自由的限制,使她们无法选择真正的爱情。
王安忆通过描写女性角色的内心痛苦与坎坷,展现了女性在追求自我解放和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困难和挣扎。
在小说中,庐海因为深爱林巍巍而放弃了一切,包括她的婚姻和家庭。
她最终发现自己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幸福,感到十分失落和痛苦。
马珍珠在离婚后,选择了重新开始,她痛苦地回忆着婚姻失败的经历,同时也在不断地寻找自己的人生意义。
杨秋颖在事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她内心深处却感到孤独和无奈,她希望能够找到一个真正懂得她和珍惜她的男人。
这些女性角色经历了爱情的痛苦与坎坷,同时也在追求自我价值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内心的脆弱与无奈。
王安忆在小说中倡导女性的独立自主和追求真爱的权利。
尽管女性在封建社会中受到了重重的压力和限制,但她们依然坚持追寻真爱和自由。
庐海虽然最终没有和林巍巍在一起,但她通过这段爱情经历,明确了自己对幸福的追求和珍惜。
马珍珠虽然经历了一段失败的婚姻,但她依然在不断地寻找和追求自己的幸福。
浅谈王安忆小说创作中的女性意识

笔下的女性并不适合 ,王安忆 笔下无论是 以王琦瑶为代表 的都
市女性 , 还是 以富萍为代表 的乡村姑娘 , 都具有惊人 的生命力和
顽强 的意志 , 但她们 又不是 女强人 , 并 没有 权势和钱财 , 她们往 往平凡到卑微 , 生活艰辛坎坷 , 为蝇 头小利而精打细算 。
、
王安忆笔下女性人物形象的特点
“ 上 海这个城市很 奇怪, 繁华华丽, 真正它 的主人, 是在 这个 华丽 的芯子里面, 未必参与这种华丽 。” 从这句话可 以看 出王安
困难的命 运抗衡 , 凭借着顽强 的意志带着 家人 与 自己共度难关 。
纵览王安忆笔下 的女人们 , 她们身份普 通 , 生活平常 , 追寻 着物质利益 , 她们 的生活充满艰难和苦难 , 但却凭借着顽强 的意 志对抗命运赋予她们 的种种不幸 ,透过王安忆对 于女性 的庸俗 和世故的描写 ,我们更应看到背后的那种 隐藏着 的顽强 的生命
文
学 新 论
文艺 生活 L I T ER A TU RE L I F E
2 0 1 5 — 0 8
浅谈王安忆小说创作 中的女性意识
董 盼 盼
( 青海师范大学 人 文学院, 青海 西宁 8 1 0 0 0 0 )
摘 要: 王 安 忆 始 终 以 自己独 特 的视 角进 行 小说 创 作 , 她 作 品 中的 主 角 几 乎 都 交给 了女 人 , 通 过 一 群 独 特 女 性 形 象 的 塑
机。
坚定 的女性立场 ,这可 以算作王安忆 女性 人物最突出的特 点, 女性意识最鲜明的表达 。她既没有那种男权思想 , 甚至连女
( 二) 物质 化 王安忆是经历过文革十年和改革 开放 、市场经济大潮两次
王安忆《长恨歌》中的女性意识

王安忆《长恨歌》中的女性意识王安忆《长恨歌》中的女性意识王安忆是中国当代著名女性作家,她的作品中经常探讨女性生存状态以及女性意识形态的变化。
其中,她的长篇小说《长恨歌》更是展现了女性在现代社会中的面临的困境、心理压力以及对自我的追求。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长恨歌》中展现的女性意识。
首先,王安忆通过描绘女性的成长历程,展现了女性在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之间的巨大变化。
小说中的女主角禾是一个充满憧憬的年轻女孩,她希望通过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
然而,她生活在旧中国的封建社会中,女性的地位十分低下,家庭期望她只是个平凡的妻子与母亲。
禾的婚姻生活并不美满,她不断感受到家庭责任与社会压力的重担。
然而,禾始终没有放弃对自我价值的追求,她成为了一个坚强独立的女性,通过自己的努力提升了社会地位,为自己争取了更多的权益。
其次,小说中的禾展现了对性别角色的反思与挑战。
禾是一个有思想的女性,她对于妇女地位的不平等感到不满。
禾开始读书,追求独立,她不再只是满足于传统的女性角色,而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我价值。
禾与丈夫鸿雁之间的婚姻关系也呈现了一种颠覆传统的方式,鸿雁对禾的追求与支持,使得禾能够在家庭与事业之间找到平衡。
小说中另一个角色雪芹则通过婚外的爱情关系进行性别规则的挑衅和质疑,她追求自由与独立,最终选择了离婚。
通过这些角色的塑造,王安忆探讨了女性在传统性别角色下的束缚,以及对这种束缚的反思与挑战。
此外,小说中的禾所经历的现实生活也展示了妇女在社会改革中所扮演的角色。
禾不断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奋斗,同时也为了社会的进步而努力。
禾成为了一个军旅作家,她通过描写战争与生活的真实,向社会展示了女性特有的敏感与细腻,以及在战争环境中展现出的坚定与勇敢。
禾的成就与事业,不仅仅是她个人的胜利,更是在成就自我的同时,为妇女争取了在社会中的地位与权益。
综上所述,《长恨歌》中的女性意识得到了广泛的展示。
小说中的女性角色通过对传统社会性别角色的反思与挑战,以及通过追求独立与自主实现自我价值,展现了她们在现代社会中的变化与成长。
论王安忆《长恨歌》中的女性意识

论王安忆《长恨歌》中的女性意识论王安忆《长恨歌》中的女性意识王安忆的长篇小说《长恨歌》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鲜明的女性视角,展示了当代女性意识在不同社会背景下的发展和变化。
本文将围绕该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展开探讨,分析她们在传统价值观与现代社会冲突中的内心挣扎和自我价值的追求。
首先,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丰满而复杂,展示了不同阶层、不同背景和不同经历的女性形象。
从乡村到城市,从农村妇女到知识女性,王安忆通过塑造小说中的女性角色,揭示了她们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
以女主角李嫣为例,她出生在读书人之家,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但她在婚姻和事业之间摇摆不定,苦于传统的家庭期望和自我追求之间的矛盾。
这种内心挣扎与日益浓厚的女性意识相呼应,反映了现代女性在追求个人价值和传统社会期望之间的矛盾。
其次,在小说中,王安忆通过女性的视角,揭示了传统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剥削。
在旧社会,男权社会中,女性往往被视为家庭和社会的附属品,处于从属地位。
王安忆通过塑造女性角色的命运,展现了她们受尽压迫和不公平待遇的悲惨经历。
例如,小说中的庄蕙兰,是一个贫困农村家庭出身的女孩,她身世艰辛,长期遭受虐待。
她的遭遇使读者深刻认识到在旧社会中,女性的命运和幸福往往完全掌握在男性手中。
然而,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女性意识的觉醒,女性开始逐渐追求自我价值和独立人格。
在小说中,王安忆展现了女性在追求职业、婚姻和家庭等方面的努力。
例如,李嫣虽然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但她努力工作,追求自己的事业并寻找自己的幸福。
她的努力和奋斗无疑代表了当代女性更多地追求自我实现和人生价值的追求。
同时,小说中还呈现了女性间的情感纽带和互助精神。
女性之间的相互理解与支持,成为她们面对困境时的重要支持力量。
然而,在小说中,王安忆并没有一味地将女性意识的觉醒视为终极解药。
相反,她提醒人们女性意识的觉醒也可能带来新的问题和困扰。
在现代社会中,女性所承受的社会压力和工作压力不容小觑,这对许多女性来说是一种巨大的挑战。
浅析王安忆“三恋”中的女性意识

浅析王安忆“三恋”中的女性意识近年来,王安忆的作品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喜爱。
其中,她的小说《长恨歌》、《边城》、《雨季不再来》等作品,描绘了中国近现代女性的成长经历和心路历程,引起了广泛反响。
其中,以“三恋”为主线的小说《玉观音》更是成为了她的代表作之一。
本文旨在通过对《玉观音》中女性意识的分析,探讨王安忆的女性意识表达和意义。
首先,通过对主人公和周围女性形象的塑造和描写,王安忆在《玉观音》中展示了女性的柔弱和脆弱。
主人公娇红、阿庆和金镶玉等女性形象都在各自命运中承受了极大的压力和负担,尤其是金镶玉,她在家庭、爱情和生活中受尽了沉重的打压和束缚。
同时,小说中也刻画了许多不堪回首的男性形象,他们的暴力和压迫进一步加深了女性的脆弱和无助。
其次,王安忆在《玉观音》中也表现了女性的坚强和拼搏。
虽然女性在面对爱情、家庭和社会的压力时常常显得薄弱无力,但她们仍然不屈不挠地努力生活,追求自我价值和人生幸福。
金镶玉通过努力工作,在事业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娇红在家庭中固执地坚持自己的梦想,最终实现了对家庭的改变;阿庆则在面对爱情挫折后,选择独自承担起抚养孩子的责任。
这些女性形象在小说中不断地挣扎,不断努力,使人不禁为她们竖起大拇指。
最后,王安忆在《玉观音》中也呈现了女性的自我意识和解放。
女性在传统社会中常常受到男性和家庭的束缚和限制,难以完全实现自我。
但在小说中,通过金镶玉和阿庆两个人物的形象描绘,王安忆呈现了女性在思想上逐渐解放的过程。
她们在爱情中更加独立自主,开始以自我为中心,关注自我的感受和体验,同时开始对自己的未来有更多的掌控和规划。
综上所述,《玉观音》呈现了女性在传统社会中的生存境遇以及在思想、观念和行动上实现自我价值和解放的过程。
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塑造与描写,凸显了女性的柔弱、坚强和自我意识,从而反映出王安忆的女性意识和探索。
与其他的小说相比,《玉观音》更注重女性的视角,表现了女性在爱情和婚姻中的困惑和追求,以及面对生活压力时的坚强与拼搏,是一部关于女性命运和自我价值的优秀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年论文浅析王安忆小说中的女性意识专业汉语言文学学生姓名朱珊珊班级 B中文111学号 1111101104指导教师柳应明完成日期二○一四年七月浅析王安忆小说中的女性意识摘要:王安忆在小说创作中,因其本身的女性性别身份以及她潜在的女性中心意识,表现出了不同于男性作家的女性写作立场和女性话语方式,突显出了女性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价值,体现出一种独特的女性意识。
这种女性意识既不同于传统男性作家的性别观念,也不同于现代女权主义作家的性别叙事。
可以说,王安忆的女性叙事在传统和现代之间建构出了一种既传统又现代的女性角色,表现出某种程度的独特的女性主义色彩。
关键词:王安忆小说;女性形象;女性意识On the feminine consciousness in the novels of WangAnyiAbstract: In the novel of Wang Anyi, because the female gender identity of its own and her potential female consciousness, showing different from male writers and female writing and female discourse, highlighting the female subjectivity and subject value, reflect a kind of distinctive female consciousness. Gender the female consciousness is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male writers, gender narrative is also different from the modern feminist writers. Can say, the female narrative of Wang Anyi between tradition and modern construct both traditional and modern female character, showed some degree of unique feminist color.Key words: Wang Anyi’s fiction; The image of women ;female consciousness目录一、女性文学与女性意识 (1)二、王安忆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特征 (1)(一)缺乏母爱的童年和生疏化的母女关系 (1)(二)孤独的英雄式硬性格特征 (2)(三)内心深处隐藏着骄傲的弱者意识 (2)三、传统女性意识的当代回归 (3)(一)童年的体验——传统女性意识的当代萌发 (4)(二)职责的回归——传统女性意识的当代超越 (4)(三)曲折的表达——传统女性意识的当代误读 (5)四、女性化的审美意向 (6)结语 (7)参考文献 (7)浅析王安忆小说中的的女性意识朱珊珊王安忆是20世纪80年代跻身文坛的当代女作家。
纵观她的作品可以发现,王安忆十分爱写女性,也善写女性,她的作品大部分都以女性为主,尤以上海女性为主。
例如《流水三十章》《流逝》《歌星日本来》《米尼》《香港的情与爱》《长恨歌》等作品写作的对象都是上海女性。
虽然这些女性们有着不同的身份和命运,但在作者娓娓道来的故事之中却有冥冥之中相似的特性,它们正是作者潜意识中形成的对上海女性的一种评价,从中蕴藏着王安忆内心的女性意识。
一、女性文学与女性意识“女性文学”这一概念一直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在七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女性意识迅速发展趋向成熟。
女作家们开始充分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充分发挥女性感知方式的优势。
她们从各个角度表现女性被压抑的状态,真实地呈现女人由对男性的崇拜、依附转向愤怒、不满的历程,并怀疑女性的克已、温顺、自我牺牲及奉献精神究竟有何意义。
她们对女性自身,则以从未有过的冷静与深刻加以剖析、反省,由社会层面到心理层面,由“美的结构”到恶的构成。
女性文学对生活的观察和对性别的理解,已由清浅走向深刻、由简单迈向繁复。
这一时期的女作家和女性主义观点的批评家鲜明性别经验、体验与特征的动机,是为了使女性文学得到以女性本我经验与特质从事创作与批评的权利。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与西方女性文学相比,中国女性文学具有独特的内涵和发展状态。
[1]女性意识是人类进入现代社会的产物[2],是妇女解放过程中的深层心理因素[3],以女性主体的自觉为前提与基础,女性意识主要包括女性主体意识、地位意识、价值意识与解放意识。
从女性意识的培养与形成角度,主体意识的形成为最终结果,即首先是女性对社会中性别不公现象的不满,进而引发对女性价值的重新评价及对传统性别观念的质疑和自我解放,从而最终导致女性主体意识的树立和向现代女性意识的全面转变[2] 。
依照意识是流动的、变化的和发展的基本认识,女性意识形态也不可能是终极的、固定不变的,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也将具有无限的可能性。
[3]二、王安忆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特征(一)缺乏母爱的童年和生疏化的母女关系在王安忆的作品中,有这样特点的女性是很多的。
例如《米尼》中的米尼在很小的时候就脱离了父母的心理脐带,等他们再次见面,已隔了十几年岁月的迷雾。
米尼的爸爸妈妈在1960年困难时期去了香港,那时米尼才8岁,在小学读二年级。
之后,米尼一直是由她的外婆抚养,直到外婆过世才又见到了久别的父母。
阔别多年的父母与儿女围坐在餐桌边,彼此都十分生疏,多年的怨隙已被时间和形势淡化,儿女之情也变作一桩遥远的事情。
大家都沉默,偶尔说几句话,也像外交辞令一样。
(二)孤独的英雄式硬性格特征孤独的气息弥漫在王安忆创造的女性身上,但这种孤独给人的感觉不是弱者具有的逆来顺受的那种,而是一种英雄式的、极为清高的孤独。
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种英雄式的孤独才成就了王安忆笔下的这些女性主人公们所具有的那种硬性格,从而使她们的遭遇独具一种悲剧的美感[4]。
在这众多的女性中,最能集中体现这一特点的就是《流水三十章》里的张达玲。
这个女性简直就可以用孤独的英雄来形容。
她先是失去童年的亲情之爱,后又与社会格格不入,她的性格一直是孤独而冷漠的,她清醒而坚强地面对着父母赤裸裸的偏心、兄妹极度的狭隘自私以及所爱的人的冷漠无情,亲人的冷漠,将她推入了无边的孤独之中,但她执意地维护着这份孤独,直面所受的不公正待遇。
从某个角度来说,正是因为这种冷漠和孤独,才使她具备了这种英雄式的硬性格。
她以惊人的耐力,顽强地完成了一件件连男性都无法完成的任务。
这部作品令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张达玲那种英雄式的孤独,其实,在这种英雄式的硬性格下,隐藏的却是主人公对爱的渴望!《歌星日本来》中的山口琼一出现在内地城市,就以一种孤傲的面目示人,以至于乐团中所有人都无法忍受她的格格不入。
她努力伪装孤傲,强迫自己完成常人都不能想象的事情,在别人的面前,她是个决不认输的强者。
《长恨歌》中的王琦瑶,身边虽不乏男性的追逐者,但是没有人能与她长相厮守,相反她本身条件的优越,使得周围也没有一个能够懂她的人。
李主任离开后,她,一个未婚妈妈,只能孤独地承担着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压力,无论多苦,硬生生的扛着,把女儿抚养成人。
其实,这些女性之所以对外孤独地展现着英雄式的硬性格,究其根本是源自她们内心怀有的对家庭强烈的爱,而且为了这种爱,不惜违背本性做出强者的面貌,做一个孤独的英雄。
(三)内心深处隐藏着骄傲的弱者意识王安忆笔下的女性们对外表现出一种英雄式的硬性格,但在内心却埋有骄傲的弱者意识,在她们内心十分需要男性的保护。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她们不能受到男性坚强而有力的保护,万般无奈之下,只能一切靠自己,因此她们在性格上是极其矛盾的,表现出一种外刚内柔的特征。
在王安忆的小说中,男女主人公似乎总是处于男弱女强或者说阴盛阳衰这一态势,男人都像没有长大的孩子,无法应付世事多变,风风雨雨;这样就使女性们内心的期待成了泡影,不但如此还必须锻炼成生活的强者,来保护安慰她们所爱的男人[5]。
《流逝》中的女主人公欧阳端丽在时代的风雨中担负起了照顾全家的重担,她的内心里是十分渴望别人来帮助她,但是丈夫文耀、小叔子文光及公公却都手足无措,他们天生只能做高雅的贵族。
文中曾出现过这样的话:“到了如今,他(文耀)只会叹气。
端丽发现自己的丈夫是这么无能。
过去,她很依赖他。
任何要求,任何困难,到了他跟前,都会圆满地得到解决。
其实,他所有的能力,就是父亲那些怎么也用不完的钱。
没了钱,他便成了草包一个,反过来倒要依赖端丽了。
”《长恨歌》里的王琦瑶在怀有康明逊的孩子后,本是希望着他能够帮她承担一点,但康明逊无法帮她,最后王琦瑶在万般无奈下就嫁祸给混血儿萨沙,解决了自己的问题。
张达玲虽然以刚硬的形象出现在读者面前,但是她的这种刚硬是无奈的,因为没有母亲的关爱,没有朋友的贴心,一切的一切只能靠自己,现实逼迫她必须以英雄的强硬面目示人,但是作者没能忍心让她坚持下去,终于给她机会放下了英雄这具沉重的盔甲,使她真实的展现出柔弱女子的一面,最终获得了久违的幸福。
三、传统女性意识的当代回归这些形形色色的上海女性形象正是作者对现代女性思考的结晶。
这些特性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作者通过自身的经历,结合对中国当代女性地位、女性生活的思考,孕育而成的女性意识。
王安忆作品中上海女性所具有的这些特点,尤其是英雄式的硬性性格,是基于她对中国女性以及她们所生长生活环境透彻的理解,不但不是西方女权主义的延续,反而是传统女性意识的当代回归[5]。
(一)童年的体验——传统女性意识的当代萌发王安忆的女性意识源头最早来自于童年体验。
作家的无意识心理,一方面是民族历史、社会历史的集体无意识的沉淀;另一方面又是个人历史经验,特别是早期(童年时代)经验的积淀[6]。
王安忆的童年经历对其女性审美偏好也产生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在《纪实与虚构》中也有过类似的内容:“那时候,母亲正忙着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每天一早出门晚上十点钟才可到家。
那时我父母每天上班,接受文化大革命的考验,家里成了我的天下。
”散文《思路》里也提到:“小时候,我很寂寞。
爸爸在南京尚未调回上海,姐姐上学,阿姨在厨房烧饭,妈妈呢,则在小房间里,把门关得很严,不知道在干什么。
我觉得这样无视我的存在,完全是不应该的。
我撅着嘴,心里是一样的恼火,思路算什么?难道比我的寂寞还重要?”由于母亲忙于工作,致使童年时代的作者无法感受到母爱。
对母爱的渴望使得作者在潜意识里更倾向于那种古典家庭贤妻良母型的女性。
王安忆和李昂在关于妇女问题和妇女文学的对话中强调:“我现在特别想回到一种自然状态,男人在外面赚钱而女人在家里操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