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生平大事表
文天祥生平简介

文天祥生平简介文天祥,初名云孙,字宋瑞,一字履善。
道号浮休道人、文山。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文天祥生平简介,供大家参阅!文天祥简介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一字履善。
道号浮休道人、文山。
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宝祐四年(1256年)状元及第,官至右丞相,封信国公。
于五坡岭兵败被俘,宁死不降。
至元十九年(1282年)十二月初九,在柴市从容就义。
著有《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
文天祥人物生平早期经历文天祥,初名云孙,字履善,又字宋瑞,道号文山、浮休道人。
选中贡士后,换以天祥为名,改字履善。
相貌堂堂,身材魁伟,皮肤白美如玉,眉清目秀,观物炯炯有神。
在孩提时,看见学宫中所祭祀的乡先生欧阳修、杨邦乂、胡铨的画像,谥号都为“忠”,即为此高兴,羡慕不已。
说:“如果不成为其中的一员,就不是真正的男子汉。
”他二十岁即考取进士,在集英殿答对论策。
当时宋理宗在位已很久,治理政事渐渐怠惰,文天祥以法天不息为题议论策对,其文章有一万多字,没有写草稿,一气写完。
宋理宗皇帝亲自选拔他为第一名。
考官王应麟上奏说:“这个试卷以古代的事情作为借鉴,忠心肝胆好似铁石,我以为能得到这样的人才可喜可贺。
”宝佑四年(1256年)中状元后再改字宋瑞。
不久,他父亲逝世,回家守丧。
开庆初年(公元1259年),元朝的军队侵伐宋朝,宦官董宋臣对皇上说要迁都,没有人敢议论说这是错的。
文天祥当时入朝任命为宁海军节度判官,上书“请求斩杀董宋臣,以统一人心”。
因不被采纳,就自己请免职回乡。
后来逐渐升官至刑部侍郎。
董宋臣又升为都知,文天祥再次上书一一列举他的罪行,也没有回音。
因此出外任瑞州知州,改迁江南西路提刑,升任尚书左司郎官,多次遭台官议论罢职。
担任军器监并兼任代理直学士院。
贾似道称说有病,请求退休,用以要挟皇上,诏令没应允。
文天祥

文天祥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一字履善,号文山,南宋庐陵(今吉安)人。
南宋末年,朝廷偏安江南,国势弱小,北方蒙古族于1271年结束了内部争夺皇位的自相残杀局面,建立了元朝,接着把侵略矛头直指南宋。
1273年,丞相伯颜统20万大军攻下襄、樊,以此为突破口,顺江而下,两年不到,便后临南宋首都临安的近郊。
蒙古兵所过之处,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农田荒废,百业凋敝,这是一场空前残暴的野蛮的侵略战争,南宋面临着亡国灭种的严重威胁,文天祥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出现的抗击侵略的伟大民族英雄。
邓世昌邓世昌:“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邓世昌(1849-1894)原名永昌,字正卿。
广东番禺人。
1867入马尾船政后学堂驾驶班第一期学习,187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并被船政大臣沈葆璋奖以五品军功任命为“琛航”运船帮带。
次年任“海东云”炮舰管带,时值日本派兵侵犯台湾,他奉命巡守澎湖、基隆,获升千总。
后调任“振威”炮舰管带,代理“扬武”快船管驾,获荐保守备,加都司衔。
关天培关天培(1781~1841.2.26),鸦片战争中抗英名将。
字仲因,号滋圃。
江苏山阳(今淮安)人。
1803年(清嘉庆八年)中武秀才,授把总。
后累升至参将。
1826年(清道光六年),清政府初办漕粮海运,关天培押粮船千余艘平安至天津,旋升副将。
次年,擢总兵。
1832年春,署理江南提督。
1834年调任广东水师提督。
赴任后,踏勘地理形势,将虎门口的沙角、大角炮台改为信炮台;在上横档岛一线,重建南山炮台(改名威远),改建横档、镇远炮台,增建永安、巩固炮台,控制东西水道;在虎门底,改建大虎山炮台。
雷锋,原名雷正兴,1940年出生在湖南省望城县一个贫苦农家。
1949年8月,湖南解放时,小雷锋便找到路过的解放军连长要求当兵。
连长没同意,但把一支钢笔送给他。
1950年,雷锋当了儿童团长,积极参加土改。
同年夏,乡政府保送他免费读书,后来加入少先队。
文天祥的主要事迹

文天祥的主要事迹
文天祥是南宋末年的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他的主要事迹包括:
1. 起兵勤王:文天祥在咸淳十年(1274 年)被任命为赣州知州。
德祐元年(1275 年),元军沿长江东下,文天祥散尽家财,招募士卒勤王,被任命为浙西、江东制置使兼知平江府。
2. 组织抗元:文天祥率领义军在江西等地与元军激战,虽历经艰辛,但始终坚持抗元斗争。
3. 被俘囚禁:文天祥在广东兵败被俘,被押解至元大都(今北京),囚禁三年多。
期间,元世祖忽必烈多次劝降,他都严词拒绝,表现出坚贞的民族气节。
4. 从容就义:文天祥最终被处死,临刑时,他朝南跪拜,从容就义。
文天祥的事迹展现了他的忠诚、勇敢和坚定的民族气节,他的精神深受后人敬仰。
他的诗歌作品也表达了他的爱国情怀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宝贵遗产。
文天祥的英雄事迹(6篇)

文天祥的英雄事迹文天祥的英雄事迹(6篇)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要用到事迹的情况还是蛮多的,事迹属于事务公文的一种,有弘扬正气,表彰先进,推动工作的作用。
那么事迹怎么拟定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文天祥的英雄事迹,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文天祥的英雄事迹1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战败被俘。
他坐了三年牢,一再拒绝敌人的投降劝说。
一天,元朝世祖忽必烈亲自前来劝降。
徐就任总理。
他没有动摇。
相反,他直截了当地说:“只有死而后已,我什么都不要”。
在行刑前,狱警走近他说:“温总理,如果你现在改变主意,你不仅可以避免死亡,而且可以成为总理。
”文天祥愤怒地喊道:“死啊,死啊,你说什么废话?“文天祥在南方慷慨牺牲,给世界留下了一首震撼人心的正义之歌。
文天祥的英雄事迹2永不投降的文天祥南宋断崖后,张洪帆向袁世祖请教如何对付文天祥。
袁世祖说:";谁没有忠诚的部长;命令张洪凡礼貌地对待文天祥,将文天祥送到大都(今天的北京),在惠通堂软禁,决心说服文天祥投降。
元朝世祖首先派南宋前宰相刘梦艳劝服文天祥投降。
文天祥见了刘梦妍大发雷霆,刘梦妍只好痛苦地离开。
元朝的世祖皇帝请向元朝投降的宋恭帝赵贤说服他投降。
文天祥跪在地上痛哭。
他对赵宪说:";盛佳,请回来,”赵贤无话可说,闷闷不乐地走了。
袁世祖非常生气,命令把文天祥的手绑起来,戴上木镣铐。
放进兵团的牢房。
文天祥被囚禁十多天后,狱卒松开了手:又过了半个月,他才卸下木枷锁。
元代宰相波罗亲自开庭审问文天祥。
文天祥被护送到枢密院大厅,骄傲地站着,只向马球鞠躬。
波罗命令文天祥跪下。
文天祥奋力挣扎,坐在地上不肯让步。
马球问文天祥:“什么;您目前还能说些什么;文天祥回答说:“我不知道;世界上有起有落。
这个国家历代都被杀戮过。
我忠于宋。
“我只想早点死”波罗大发雷霆,说,“如果你想死,我不会让你死的,我要把你关起来”文天祥并不害怕,说:“我不会让你死的。
”;我愿意为正义而死,我不怕坐牢。
文天祥的英雄事迹简介(精选5篇).doc

文天祥的英雄事迹简介(精选5篇)文天祥的英雄事迹简介(精选篇1)文天祥的死,一方面是元的残酷和他的不屈和节烈,而江南故国自己人对其殉国的巨大期望,甚至生祭他,督促其早死,也促成了文天祥最终被押上刑场。
文天祥从被俘那一天起,就有人希望他尽快舍生取义了。
1278年12月,文天祥在广东海丰被元兵突袭,服毒自杀未成,被俘。
次年四月被押解到广州,而后北上前往大都。
文天祥作为俘虏进入江西时,就决心开始绝食,希望船到自己故乡吉安时像为不食周粟的伯阳、叔齐一样饿死守节,“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在饿了八天后,却没有饿死,由于家乡已过,押解人按着鼻子灌食,文天祥没有能够在家乡殉国。
他希望能够有机会逃脱,即使死也不能在荒山野岭中,而要世人关注下悲壮而殉节。
所以,文天祥就“配合”押解他的元军,继续北上。
但是,状元宰相文天祥被俘的消息此时已经传遍江南,他一直不殉国,让无数人焦虑不安、坐不住了,唯恐文天祥不死,担心他投降,从而让他与大宋的贞节受损。
此时,南宋王朝已经彻底被灭,“旧中国”的无数官宦要么被杀,要么已经投降,包括文天祥的弟弟,而百姓和原来的低级官僚则是“沉默的大多数”。
“沉默的大多数”并非不爱国,甘愿接受异族统治,但他们自己不原意牺牲,那是“肉食者”当大官者们的事,但他们也有期待,就是希望别人为“旧中国”守节殉难。
如今,整个江南都在看着被俘的文天祥,盼望着他早日杀身成仁。
也许,他们是害怕又出现一个“李陵”吧。
喊出“沉默的大多数”心声的是文天祥的老部下,也是他庐陵(今吉安)的同乡王炎午。
王炎午(1252年—1324年)字鼎翁,是一位爱国青年。
文天祥赣州起兵勤王时,王炎午满怀一腔报国热血,参加抗元斗争事业,作了文天祥勤王军中的幕僚,很快却因为母亲有病而回归乡里,并“躲过”文天祥部队失败捐躯或者被俘的机会。
这位当时28岁的王炎午,闻知文天祥押送船将过江西,即作了长达1800余字的《生祭文丞相文》。
王氏将《生祭文》誊写近百份,“字大如掌,揭之高砌”,张贴于文天祥可能被押解经过的自赣州、吉安、榉树、南昌等沿途驿站、码头的山墙、店壁诸醒目处。
民族英雄文天祥生平介绍

一、人物生平:文天祥,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1236年6月6日出生,南宋民族英雄,以忠烈闻名于世。
文天祥生活在一个民族危机阴影笼罩的时代。
13世纪初,蒙古族逐渐强大起来,几十年间,它灭了金国,随即挥鞭南指,进攻南宋。
文天祥的一生,与这场残酷的民族征服战争相始终。
他在强敌入侵,国土沦陷,生灵涂炭的危急时刻,他自卖家产,组织义军,举兵抗敌。
被俘后,面对敌人的百般劝降,他义正辞严,最终慷慨殉国。
(一)奉诏勤王:金兵率领20万大兵南下,攻城略池,南宋兵败如山倒。
谢太后下了一道《哀痛诏》,希望各地文臣武将、豪杰义士,同仇敌忾,共赴国难。
但宋朝的丧钟已经敲响,各地将官大都观望不前,只有文天祥和张世杰两人响应,自筹资金,召集兵马,起兵勤王。
(二)九死一生:本次救援在元军骑兵猛烈的冲击下,惨淡收场,文臣武将或牺牲,或被捕,文天祥一家只剩下老少三人。
虽然文天祥受着国破家亡和妻离子散的巨大打击,但没有动摇其抗元意志。
他带兵入粤,在潮州、惠州一带继续抗元。
后来文天祥不幸被俘获。
他自杀未遂,被押往燕京。
(三)誓死不降:文天祥一共被囚禁了三年两个月。
这段期间,元朝曾使用高官利诱,骨肉亲情感化,严刑拷打对他进行劝降、诱降、逼降,甚至连元世祖亲自劝降都未能说服他。
(他们给文天祥戴上木枷,关在一间潮湿寒冷的土牢里。
牢房空气恶浊,臭秽不堪。
文天祥每天吃不饱,睡在高低不平的木板上,又被穷凶极恶的狱卒呼来喝去,过着地狱一般的生活。
)(四)从容就义:忽必烈没有办法使他屈服,决定判他死刑。
行刑前,文天祥问明了方向,随即向着南方拜了几拜。
监斩官问:“丞相有什么话要说?回奏尚可免死。
”文天祥不再说话,从容就义,终年47岁。
文天祥的英雄事迹简短

1.文天祥的英雄事迹1、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败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严辞拒绝了敌人的劝降。
一天,元世祖忽必烈亲自来劝降,许以丞相之职,他毫不动摇,反而斩钉截铁地说:“唯有以死报国,我一无所求。
”临刑前,监斩官凑近说:“文丞相,你现在改变主意,不但可免一死,还依然可当丞相。
”文天祥怒喝道:“死便死,还说什么鬼话!”文天祥面向南方慷概就义了,给世人留下一首撼人心弦的《正气歌》。
2、公元1276年,南宋的谢太后带着小皇帝投降元朝,文天祥被任命为右丞相,代表宋朝出使元营,不料被元朝丞相伯颜扣留。
文天祥与近侍杜浒等十多人连夜奔走,才侥幸逃出,继续组织抗元斗争。
不久,文天祥被叛徒出卖,落入元朝大将张弘范之手。
文天祥不愿做俘虏,在北押解去见张弘范的路上吞了龙脑自杀,但没有成功。
文天祥见到张弘范,不愿给敌将行礼。
张弘范就让他写信给另一位南宋大臣张世杰,劝其归顺。
文天祥虽知张世杰不会投降,但也不愿写信,只作诗一首交差,这便是著名的《过零丁洋》。
诗的最后两句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此诗充分表现出了文天祥舍身取义的决心,张弘范见劝降无望,将文天祥押解至元朝的大都。
文天祥在大都三年,于元朝的威逼利诱无动于衷,最后被害于菜市口。
文天祥在狱中曾收到女儿柳娘的来信,得知妻子和两个女儿都在宫中为奴,过着囚徒般的生活。
文天祥明白:只要投降,家人即可团聚。
但文天祥不愿因妻子和女儿而丧失气节。
他在写给自己妹妹的信中说:“收柳女信,痛割肠胃。
人谁无妻儿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这里,于义当死,乃是命也。
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环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
泪下哽咽哽咽。
”文天祥被押解到柴市口刑场的那天。
监斩官问他:“丞相还有甚么话要说?回奏还能免死。
”文天祥喝道:“死就死,还有甚么可说的!”他又问监斩官:“哪边是南方?”有人给他指了方向,文天祥向南方跪拜,说:“我的事情完结了,心中无愧了!2.文天祥的事迹事迹:在南宋灭亡时,元军君主欣赏文天祥的才能,于是请他去元朝做大官,但是文天祥坚决不叛国,苟延残喘在元朝,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伟大诗句,表现了他的爱国情怀。
文天祥视死如归事迹

文天祥视死如归事迹文天祥视死如归事迹南宋忠臣烈士、民族精英文天祥为抗元曾两次路过明溪,皆有停留过夜,并留下了种种感人义举,产生了广泛影响。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文天祥视死如归事迹,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文天祥于1256年20岁时进士及第,第二年参加殿试,考取状元。
历任宁海军节度使判官、刑部郎官、知瑞赣等州。
1259年,文天祥以《已未上皇帝书》提出改革政治、军事方案,未被采纳。
时蒙古军发动了连读的声势浩大的灭宋斗争,文天祥坚决主战,反对迁都逃跑。
1275年,文天祥在赣州变卖家产组织起了几万人的勤王军队入卫临安。
1276年,出任右丞相兼枢密使,与陆秀夫等拥立益王赵昰于福州。
1277年进兵江西,收复州县多处,终因寡不敌众,败退广东,坚持抵抗。
1278年12月,在广东五坡岭被俘。
后被押到元大都,元世祖忽必烈五劝其降,并逼其亲弟弟文璧(文璧在宋亡之后为保百姓而降无可厚非)出面规劝,文天祥也读到了狱中妻女的来信,但没有动摇。
最后,忽必烈召见,文天祥以外臣之礼长揖不跪,对元世祖的宰相之位相邀婉言以谢,并说:“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
”文天祥写下了《过零丁洋》《正气歌》《衣带赞》等诗词以明志,其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是气所磅礴、凛冽万古存。
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所举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等经典名句,撼人心胸,震人魂魄!1283年1月9日,元世祖忽必烈在万般无奈之下斩杀文天祥,时年47年。
文天祥精忠浩气,视死如归的精神,永垂千秋万世!就是这样一位气贯长虹的民族精英曾两次亲临明溪。
1276年,文天祥随帝御驾南征,由南剑州赴汀州时,路过明溪留宿明溪驿站(此地后称为“皇帝殿”),拜谒奉祀五代奇女子莘七娘的显应庙,并题诗留壁。
诗曰:百万貔貅扫犬狼,家山万里受封疆。
男儿若不平妖虏,惭愧明溪圣七娘。
很显然,这是一首因感佩莘夫人的高风亮节而抒发志向的诗,号召民众挺身而出扫除“犬狼”,驱逐“妖虏”,保卫国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天祥生平大事表
時間歲重要事跡時事紀要理宗端平三年1 5月2日,生於吉州盧陵縣(今江西吉安市)(1236)
淳祐五年(1265) 18 遊鄉校,見學官所祀歐陽文忠公脩、楊忠襄公邦
義、胡忠簡公銓、周文忠公必大、楊文節公萬里,
有「四忠一節」之稱。
欣然羨之曰:「歿不俎豆其
間,非夫也。
」
寶祐四年(1056) 21 殿試,理宗親擢為第一
帝喜其名:「此天之祥,宋之瑞也。
」因又字宋瑞景定元年(1260) 25 忽必烈即位,是
為元世祖恭帝德祐元年40 12月,開始進入軍國大事決策機構 1月,元兵渡江(1275)
德祐二年 41 1月19日,除授右丞相兼樞密使 3月,伯顏入臨端宗景炎元年1月20日,出使元營與伯顏談判,被扣留安,擄恭帝及太(1276) 2月29日,在北去途中逃脫后北上
7月,至南劍州,以樞密使都督諸路軍馬 5月,益王趙罡
即位為端宗
12月,端宗遣使
奏表請降景炎三年 43 12月,被蒙古漢軍元帥張弘範所執,自殺未遂趙罡病死帝昺祥興元年張世傑、陸秀夫元世祖至元十五年等人擁立衛王趙(1278)昺為帝祥興二年 44 正月,被張弘範押上海船,經珠江口的零丁洋,2月,宋軍大元世祖至元十六年作〈過零丁洋〉。
拒絕替元室招降張世傑敗,陸秀夫背帝(1279)四月,啟程北上燕京昺投海死,張世
五月,絕食八日,若無事然傑退至海陵山,
十一月,抵燕京。
元人待以上賓之禮,不受船壞溺死,宋亡至元十七年(1280) 45 囚於兵馬司至元十八年(1281) 46 5月、7月,囚室均因暴雨被淹,雨後又烈日曝曬,
臭穢逼至,仍安之若素
5月作〈五月十七夜大雨歌〉:「上天實好生,夜半
下龍章。
但願天下人,家家足稻粱!我命渾小事,
我死庸何傷!」。
7月作〈正氣歌〉
至元十九年(1282) 47 8月,元世祖謀授以大任,覆書拒絕
12月8日,召入殿勸降,許以中樞宰相之職,再
次嚴拒。
翌日,在柴市,南面再拜,從容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