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简介历史人物

合集下载

文天祥事迹简介(精选6篇)

文天祥事迹简介(精选6篇)

文天祥事迹简介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要用到事迹的地方还是很多的,事迹不是单纯为其单位和个人评功摆好,而是为了鲜明地体现和积极宣扬一种特定时代所需要的精神。

那么相关的事迹到底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文天祥事迹简介,欢迎大家分享。

文天祥事迹简介篇1文天祥的时代,正是蒙古族侵略南宋的时代。

1271年,元朝建立,派大军攻打南宋,临安危在旦夕。

文天祥虽然是个文官,但他认为自己既然是国家的一分子,就应当负起保卫祖国的责任。

1275年,他毅然变卖了家产,招兵买马,购买军粮。

百姓纷纷响应,加入他的抗敌队伍。

由于元军势力强大,文天祥和其他将领抵抗不住,不得不退守临安。

1276年,朝廷派他去和元军讲和,元军将领反而逼他投降,甚至威胁要把他杀死。

文天祥说道:“国家存在,我也存在;国家灭亡,我也灭亡。

你们就是把刀、锯、油锅放在我面前,我也不怕!”元军将领拿他没办法,只好把他扣留起来,再押送到大都去。

途中,文天祥得到一个船夫的协助,乘机逃脱。

他历经许多艰险,好不容易才回到了南方,重新组织抗元救国队伍,还打了几次胜仗,收复了一些失地。

1278年,文天祥在一次战役中,被元军俘虏了。

元军主帅劝文天祥投降,但被文天祥一口拒绝。

1279年,元军消灭了南宋的残余部队。

文天祥知道国家灭亡了,伤心欲绝,于是写下了一首诗,表达他以死报国的决心。

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它的意思是:“自古以来,有哪一个人不会死去呢?死要死得有价值,让我们把红心留在史册上吧!”文天祥被押送到大都,关在地牢里。

元朝统治者劝文天祥说:“只要你投降,为我们出力,我们就让你享尽荣华富贵。

”可是,不管他们怎样威迫利诱,也无法动摇文天祥尽忠报国的决心。

文天祥在地牢里,受尽了折磨。

1283年,元朝统治者知道无法逼他投降,就下令把他杀了。

文天祥临死时,朝南方拜了几拜,沉痛地说:“我报答国家的机会,只能到此了。

”文天祥热爱自己的国家,宁死不屈,以身殉国,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关于文天祥简介

关于文天祥简介

文天祥简介关于文天祥简介文天祥在文山修建了一所山庄,曾隐居于此,寄情山水,写下了不少优美的诗篇。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文天祥简介,欢迎大家阅读。

文天祥简介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民族英雄,初名云孙,字天祥。

选中贡士后,换以天祥为名,改字履善。

宝祐四年(1256年)中状元后再改字宋瑞,后因住过文山,而号文山,又有号浮休道人。

文天祥以忠烈名传后世,受俘期间,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从容赴义,生平事迹被后世称许,与陆秀夫、张世杰被称为“宋末三杰”。

文天祥生活在一个民族危机阴影笼罩的时代。

13世纪初,蒙古族在中国北方强大起来,铁木真建立了蒙古汗国。

几十年间,纵横欧亚,攻城略地,烧杀掳掠,给人民带来极大的痛苦。

他的儿子窝阔台继位后,又灭了金国,随即挥鞭南指,进攻南宋。

从1235-1279年,双方战斗了40多年,南宋朝廷终于灭亡。

文天祥的一生,与这场残酷的民族征服战争相始终。

生平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南宋末期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

19岁时获庐陵乡校考试第一名,理宗宝祐四年(1256年)中选吉州贡士。

南宋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

初名云孙,字天祥,选中贡士后,换以天祥为名,改字履善。

宝祐四年(1256年)中状元后再改字宋瑞,后因住过文山,而号文山。

二十岁考取进士第一,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

德祐元年(1275年)闻元兵东下,在赣州组织义军,入卫临安(今浙江杭州)。

次年任右丞相,出使元军议和,被扣留。

后于镇江脱险,流亡至通州(今江苏南通),由海路南下,至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坚持抗元。

1278年被俘,后来被押送到大都(今北京),在监狱关了三年。

元军屡次劝他投降,都被他坚决拒绝了。

1283年1月9日,文天祥慷慨就义,时年四十七。

宋恭帝德祐元年(1275年),元兵渡江,文天祥起兵勤王,最终失败。

1276年奉诏入福州,任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往南剑州(今福建南平)建立督府,派人赴各地募兵筹饷以继续抗元战争。

文天祥及其诗词作品

文天祥及其诗词作品

文天祥及其诗词作品文天祥留给后人的千古名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文天祥这位人物及其诗词作品吧!1、文天祥简介文天祥(1236.6.6-1283.1.9),字宋瑞,一字履善,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江西吉州庐陵(今属江西吉安)人,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1256年20岁状元及第,官至右丞相,封信国公,后人称之为“状元宰相”。

至元十九年(1282)十二月初九,在柴市从容就义。

著有《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

大家知道,春秋时鲁国大夫叔孙豹称“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以此判断文天祥是立德者,元太祖是立功者(秦始皇、隋文帝、元太祖分别第一、第二、第三次统一了中国)。

最后出面劝降文天祥的是元太祖,元太祖不让文天祥下跪,文天祥还是给他作了一个揖,这两个当时杰出的人物相见,也是惊天地泣鬼神!由于“帝欲用之,天祥不屈”(明·李贽评纂《史纲评要·元纪》)最终,文天祥就义。

元太祖杀之,又有些后悔,毕竟为文天祥的气节所感动!李贽在《史纲评要·元纪》(该书作者有争议)评价文天祥“死得好”,牟宗三评价曰“文天祥杀身成仁就是德,也就是福。

”(《中国哲学十九讲·圆教与圆善》李明辉记录)文天祥死得其所,德福齐聚,精神不死,万古流芳!果真是“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

”(《中庸》)2、文天祥的诗我们熟悉的文天祥的诗如:《过零丁洋》、《正气歌》、《扬子江》、《金陵驿》、《得儿女消息》等。

《正气歌》是文天祥的代表作,诗中一口气写了齐太史、董狐、张良、苏武、严颜、稽绍、张巡、颜杲卿、管宁、诸葛亮、祖逖、段秀实共12位杰出人物,歌颂了杰出人物的伟大德行,这些人物的伟大事迹感染了文天祥,文天祥以他们为行事楷模,牢固树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雄心壮志!对于这首诗,也有人认为诗味不够,如钱钟书先生《宋诗选注》坚持四不原则:1、押韵的`文件不选,2、学问的展览和典故成语的把戏也不选,3、大模大样的仿照前人的假古董不选,4、把前人的词意改头换面而绝无增进的旧货充新也不选),《正气歌》涉嫌1、2两原则,故而名落孙山。

文天祥简介

文天祥简介

文天祥简介文天祥简介文天祥,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文天祥简介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文天祥 - 简介文天祥(1236-1283),初名云孙,字天祥,后改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

庐陵(今吉安县)人,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宋理宗宝佑时进士;官至丞相,封信国公。

元兵南侵、临安危急时,他在家乡招集义军,坚决抵抗元兵的入侵。

后不幸被俘,在拘囚中,大义凛然,终以不屈被害。

他晚年的诗词,反映了他坚贞的民族气节和顽强的战斗精神。

其词风格慷慨激昂,苍凉悲壮,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著有《文山先生全集》、《文山乐府》、《文山全集》等,流传后世的名篇有《正气歌》《过零丁洋》等。

文天祥坚贞不屈的爱国精神被后世历代传颂,文天祥写下的“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的豪壮爱国也成为千古名句。

2002年12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定出新版《高中历史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以岳飞与文天祥当年是参加“民族战争”(国内民族之间的战争)而非“反抗外敌战争”为理由,不再将他们列为“民族英雄”,只承认戚继光、郑成功等为民族英雄。

12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新版《高中历史教学大纲》主编余桂元发表观点:“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科学地分析对待我国历史上的民族战争,国内民族之间的战争,是兄弟阋墙,家里打架,基于这一观点,我们只把反对外来侵略的杰出人物如戚继光、郑成功等称为民族英雄,对于岳飞、文天祥这样的杰出人物,我们虽然也肯定他们在反对民族掠夺和民族压迫当中的地位与作用,但并不称之为民族英雄。

”并在《青年时报》发表该观点。

此言论一出,在因特网上招致一片骂声。

文天祥在香港的后人也在记者采访时表示遗憾。

更多的人认为从政治的角度抹杀文天祥为民族英雄的定论是对历史的亵渎。

但从2003年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新版历史教科书中,文天祥已不再被称为民族英雄。

文天祥 - 生平简介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号文山,原名云孙,字天祥,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宝佑四年(1256)中状元后,他又改字宋瑞,后号文山。

文天祥的资料简介

文天祥的资料简介
宋恭帝德佑元年(1275年),元兵渡江,文天祥起兵勤王,最终失败。1276年奉诏入福州,任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往南剑州建立督府,派人赴各地募兵筹饷以继续抗元战争。景炎二年(1277)夏,文天祥率军由梅州出兵,进攻江西,在雩都(今江西于都)获得大捷后,又以重兵进攻赣州,以偏师进攻吉州(治今江西吉安),陆续收复了许多州县。元江西宣慰使李恒在兴国县发动反攻,文天祥兵败,收容残部,退往循州(旧治在今广东龙川西)。秋,元军攻入福建,端宗被拥逃海上,在广东一带乘船漂泊。祥兴元年(1278)夏,文天祥得知南宋行朝移驻崖山,为摆脱艰难处境,便要求率军前往,与南宋行朝会合。由于张世杰坚决反对,文天祥只好作罢,率军退往潮阳县。同年冬,元军大举来攻,文天祥在率部向海丰撤退的途中遭到元将张弘范的攻击,1279年兵败被俘。受俘期间,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与陆秀夫、张世杰被称为“宋末三杰”。
文天祥服毒自杀未遂,被张弘范押往崖山,让他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不能保护父母,难道还能教别人背叛父母吗?"张弘范不听,一再强迫文天祥写信。文天祥于是将自己前些日子所写的《过零丁洋》一诗抄录给张弘范。张弘范读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两句时,不禁也受到感动,不再强逼文天祥了。
文天祥的资料简介
文天祥
(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市)人,南宋末大臣,文学
家,民族英雄。宝佑四年(1256年)状元,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光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着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பைடு நூலகம்》《指南后录》《正气歌》等。

文天祥简介_文天祥的诗全集_古诗大全

文天祥简介_文天祥的诗全集_古诗大全

文天祥简介_文天祥的诗全集_古诗大全文天祥(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民族英雄,初名云孙,字天祥。

选中贡士后,换以天祥为名,改字履善。

宝佑四年(1256年)中状元后再改字宋瑞,后因住过文山,而号文山,又有号浮休道人。

文天祥以忠烈名传后世,受俘期间,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从容赴义,生平事迹被后世称许,与陆秀夫、张世杰被称为“宋末三杰”。

文天祥代表作品:《过零丁洋》作者是宋代文学家文天祥。

其古诗全文如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翻译】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扬子江》作者是宋代文学家文天祥。

其古诗全文如下: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翻译】前些日子被元人扣押,被迫在北方漫游一段;今天,终于回到扬子江的大江里来了。

我对南宋的忠心,如同那指南针永远指着南方一样,是永远不会改变的;不恢复南宋王朝,我死也不肯甘休。

《金陵驿》作者是宋代文学家文天祥。

其古诗全文如下: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漂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原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翻译】夕阳下那被野草覆盖的行宫,自己的归宿在哪里啊?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原来没有什么不同,而人民已成了异族统治的臣民。

满地的芦苇花和我一样老去,人民流离失所,国亡无归。

现在要离开这个熟悉的老地方了,从此以后南归无望,等我死后让魂魄归来吧。

《绝命词》作者是宋代文学家文天祥。

其古诗全文如下: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

文天祥生平介绍

文天祥生平介绍

文天祥生平介绍引导语:,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

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家,民族英雄。

下面是有关他的详细生平介绍,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文天祥生平简介南宋状元郎文天祥,字宋瑞,号文山,1236年生于江西庐陵(今江西吉安南)淳化乡富田村的一个地主家庭.其父爱读书,也很重视孩子们的学业,设法聘名师就教.文天祥无论寒暑都要在贴满格言警句的书斋中与弟弟一起诵读、写作、谈古论今.18岁时,文天祥获庐陵乡校考试第一名,20岁入吉州(今江西吉安)白鹭洲书院读书,同年即中选吉州贡士,随父前往临安(今杭州)应试.在殿试中,他作“御试策”切中时弊,提出改革方案,表述政治抱负,被主考官誉为“忠君爱国之心坚如铁石”,由理宗皇帝亲自定为601名进士中的状元.4天后父亲不幸病故,文天祥归家守丧3年.宦海浮沉后来,蒙古军两路攻宋,蒙哥率西路入川,攻战成都.忽必烈率东路,越天险长江与自云南北上潭州(今长沙)的另一支蒙古军合围鄂州(今武昌).南京朝野震惊,宦官董宋臣提请避兵迁都四明(今宁波),以便理宗随时逃往海上.对此.文天祥仅以进士身分大胆上书直言:“陛下为中国主,则当守中国;为百姓父母,则当卫百姓.”请斩董宋臣以安人心.后因蒙哥病死,忽必烈欲北归争夺汗位,才允准南宋右丞相贾似道秘密称臣纳贡后撤军.贾似道转而谎报朝廷:“诸路大捷”,被加封卫国公,大权独揽.继而度宗即位,耽于酒色,贾似道欺上瞒下,国事益乱.文天祥奏疏无人理睬,只被派一闲差.此后十几年中,文天祥断断续续出任瑞州知州、江西提刑、尚书左司郎,或半年或月余.后来又因讥责贾似道而被罢官.国难见臣忠忽必烈即帝位后,改国号为元,于公元1274年发20万元军水陆并进,直取临安.南宋政权一片混乱,度宗死,仅4岁的赵隰即位,为恭帝.谢太后临朝,要各地起兵“勤王”.次年,任赣州(今江西赣州)知州的文天祥,散尽家资招兵买马,数月内组织义军三万,以“正义在我,谋无不立;人多势众,自能成功”的信心和勇气,开始了戎马生涯.义军赶往吉州,文天祥受任兵部侍郎,获令屯军隆兴(今江西南昌)待命,几经阻挠才得入卫临安.不久出任平江(今江苏吴县)知府,奉命驰援常州.在常州,义军苦战,淮将张全却率官军先隔岸观火,又临阵脱逃,致义军五百人除四人脱险外皆壮烈殉国.这年冬天,文天祥奉命火速增援临安门户独松关,离平江三天后,平江城降.未到目的地,关已失守.急返临安,准备死战,却见满朝文武纷纷弃官而逃,文班官员仅剩6人.1276年正月,谢太后执意投降.元将伯颜指定须由丞相出城商议,丞相陈宜中竟连夜遁逃,文天祥即被任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出使议和.谈判中,文天祥不畏元军武力,痛斥伯颜,慨然表示要抗战到底遂被扣留,又被押乘船北上,文天祥初以绝食抗议,后在镇江虎口脱险.由于元军施反间计,诬说文天祥已降元,南返是为元军赚城取地,文天祥屡遭猜疑戒备,颠沛流离,千难万死两个月,辗转抵温州.这时,朝廷已奉表投降,恭帝被押往大都(今北京),陆秀夫等拥立7岁的赵端宗在福卅即位.文天祥又奉诏入福州,任枢密使,同时都督诸路军马,往南剑州(今福建南平)建立督府,派人赴各地募兵筹饷,号召各地起兵杀敌.秋天,元军攻入福建,端宗被拥逃海上,在广东一带乘船漂泊.1277年,文天祥率军移驻龙岩、梅州(广东梅县),挺进江西.在雩都(今江西南部)大败元军,攻取兴国,收复赣州10县、吉州4县,人心大振,江西各地响应,全国抗元斗争复起,文天祥号令可达江淮一带,这是他坚持抗元以来最有利的形势.元军主力开始进攻文天祥兴国大营,文天祥寡不敌众率军北撤,败退庐陵、河州(今福建长汀),损失惨重,妻子儿女也被元军掳走.兵败被俘1278年春末,端宗病死,陆秀夫等再拥立6岁的小皇帝,朝廷迁至距广东新会县50多里的海中弹丸之地,加封文天祥信国公.冬天,文天祥率军进驻潮州潮阳县,欲凭山海之险屯粮招兵,寻机再起.然而元军水陆猛进,发起猛攻.年底,文天祥在海丰北五坡岭遭元军突然袭击,兵败被俘,立即服冰片自杀,未果.降元的张弘范劝降,遭严词拒绝.文天祥曾写《过零丁洋》以明志:“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廖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被迫目睹陆秀夫负主投海,张世杰被台风恶浪吞没,悲痛欲绝.苟延残喘的南宋小朝廷灭亡了.元将张弘范在庆功宴上向文天祥敬酒说:“宋朝已亡,你的忠孝也尽到了.丞相如能为元朝做事,元朝宰相岂不非你莫属吗?”文天祥说;“国亡而不能救,做大臣的死有余辜.难道还能贪生怕死,背叛祖国吗?”此恨凭谁雪4月22日,文天祥被押往大都,一路上“风雨羊肠道,飘零万死身”,路过文天祥的家乡时,怕有乡亲劫船,便把他颈项和双足捆锁在船里.文天祥绝食反抗八天,因听说船将在建康停留,又唤起了逃跑的.希望,恢复饮食.在建康,被严密隔离囚禁的文天祥写下了“铜雀春情,金人秋泪,此恨凭谁雪?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的词句.10月初,辗转万里,文天祥被押解到大都.被带到接待投降者的“会同馆”,安置在高贵的房间里,摆有佳肴美酒.第一个来劝降的就是留梦炎,此人与文天祥都是南宋状元,官至丞相.他在临安危急时弃官逃走,降元后,任元朝礼部尚书.文天祥见到留梦炎便厉声斥骂,留梦炎只得窘然退下.接着,南宋亡国之君,9岁的赵隰又来了,文天祥连声说“圣驾请回”后,便闭口不语了.再往后,元朝专横跋扈的宰相阿合马来了,劈面喝问文天祥:“见了宰相为何不跪?”文天祥说:“南朝宰相见北朝宰相,凭什么要跪?”阿合马见文天祥威武不屈,便讥讽地说:“那你怎么会来到这里呢?”文天祥正言厉色答说:“南朝如果早用我做宰相,北人就到不了南方,南人也不会来北方了”.阿合马无言答对,色厉内荏地环顾左右说;“这个人生死由我……”.文天祥立即打断他的话,高叫:“亡国之人,要杀便杀,说什么由不由你!”.而今而后,庶几无愧一个月后,文天祥被带到枢密院,见元丞相孛罗.文天祥泰然自若站定,立刻有官员喝令:“跪下!”,文天祥拒不跪下,孛罗令差官按文天祥跪倒,尽管一群走卒拳脚相加,文天祥被拽倒后还是拼死坐在地下,始终没有屈服,通事(翻译)传话:“你还有什么话说?”文天祥答:“我尽忠宋朝,才有今天,请你们快处置罢!”孛罗又说:“你们丢掉君王(赵隰).先后另立二王,算什么忠臣?”,文天祥答:“社稷为重,君为轻.”孛罗再问:“那你干出什么功绩了?”文天祥答:“做一天臣子尽一天责,谈何功绩!”,又说:“现在只有一死,不必再说什么!”孛罗叫道:“你要死,我偏不叫你死,要把你关押起来!”,文天祥凛然答说:“我为国死都不怕,还怕关押!”元统治者又将他投入恶牢,囚禁折磨达三年之久,使他读到正在元宫中充当女仆的被俘妻女的信,使他已降元的弟弟来狱中探望.但文天祥不为百般折磨、千般利诱、万缕亲情所动,凛然作《正气歌》,颂历史人物不朽业绩,抒“是气所磅腐,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之志向.一日,忽必烈亲自劝降,说:“现在你如能用对待宋朝那样对我,立即任你为丞相”.文天祥虽被卫士用金棍击伤膝骨,仍泰然处之,昂首挺立,答曰:“一死之外,无可为者.”次日,文天祥便被杀害,时年47岁.【文天祥文学著作】著有《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吟啸集》《文山先生集》《过零丁洋》《正气歌》等。

文天祥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文天祥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文天祥是哪个朝代的诗人文天祥,原名为云孙,著名的政治家、爱国诗人,那么?下面是为你搜集文天祥是哪个朝代的诗人文天祥是哪个朝代的诗人,希望对你有帮助!文天祥是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以及爱国诗人。

文天祥在《广东通志》里面被称为广东古八贤,以抗元就义为世人传唱,但是文天祥的爱国诗也表现了他的爱国之情。

文天祥的《正气歌》、《指南录》、《过零丁洋》等作品也一直是后人学习的教材。

《宋史》中记文天祥身材伟岸、肤白貌美、眉清目秀,是一个一表人才的儒生。

文天祥原本叫文云孙,后来选中贡士改名文天祥,改字履善。

在对答论策以第一名的成绩成为状元,之后以宋朝繁荣昌盛为毕生愿望,因此字改为宋瑞。

不过因为父亲去世,文天祥回家受丧三年,之后入朝为官,已是元朝侵入宋朝了,文天祥因直言被奸臣厌恶,多次排挤出朝廷。

文天祥也曾对此心怀不满,罢官回乡,但是遇到宋朝需要他的时候,他也会义不容辞的为国效力。

所以最后元朝灭了南宋后,文天祥被俘,求死以成忠节。

文天祥抗元故事中国的历史上曾有过无数的爱国英雄人物,他们威武不屈的气节和精忠报国的英雄事迹千古流传,文天祥抗元就是这其中的代表。

文天祥是我国南宋末年的文官,系金科状元出身,文天祥成为钦点的状元之后,被授予官职,当时有一个叫董宋臣的官员见元军步步逼近,竟建议皇帝迁都自保。

文天祥深知此时迁都弊大于利,便弹劾董宋臣。

当时的皇帝是宋理宗,而董宋臣是其宠臣,所以文天祥的奏章递上去之后如石沉大海,竟得不到回音。

公元1268年,元军集中兵力进攻襄阳,当权的贾似道却不发兵救援,也不上奏给皇帝知道,致使襄阳被困三年,守将吕文德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开城降元。

从此,南宋门户洞开,元军得以长驱直入,南宋灭亡只是时间问题了。

公元1274年,樊城破,文天祥被任命为赣州地区的知州,次年应诏勤王,自此开始举义师抗元。

同年,文天祥入卫京师,任平江府知府,这时的元军已经尽在眼前了。

文天祥辞别天子,率军苦战东南,当权者陈宜中等招文天祥退守余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天祥简介历史人物
文天祥简介(1236年-1283年),原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

吉州庐陵(今吉安县)人。

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

宝佑四年(1256)年进士第一,因父丧未受官职。

开庆初年(1259)蒙古军攻鄂州(今湖北武昌),宦官董宋臣请理宗迁都以避敌锋,文天祥上疏请斩董宋臣,以振奋人心,并献御敌之计,未被采纳。

后历任刑部郎官,知瑞州等职。

咸淳六年(1270),因得罪奸相贾似道而遭到罢斥。

德佑元年(1275)正月,闻元军东下,文天祥在赣州组织义军,开赴临安(今杭州,当时南宋的京城)。

次年被任为右丞相兼枢密使。

其时元军已进逼临安,被派往元营中谈判,遭扣留,押往北就。

二月底,天祥与其客杜浒等十二人,夜亡入真州。

复由海路南下,至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坚持抗元。

景炎二年(1277),进兵江西,收复州县多处。

不久,为元重兵所败,妻子儿女皆被执,将士牺牲甚众,天祥只身逃脱,乃退广东继续抗元。

后因叛徒引元兵袭击,同年十二月,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县)被俘。

元将张弘范迫其招降张世杰,乃书《过零丁洋》诗以诉之。

末句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次年,被押送大都(今北京),囚禁四年,经历种种严酷考验,始终不屈。

于1283年从容就义,年仅47岁。

文天祥,末年著名的抗元英雄,同时也是汉族史上的民族英雄之一。

状元出身的文天祥在南宋末年的时代中,毅然变卖家产组织义
军抗元,最终兵败被俘。

那么文天祥是怎么死的呢?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南宋末期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汉族江右民系,初名云孙,字天祥,选中贡士后,换以天祥为名,改字履善。

宝祐四年(1256年)中状元后再改字宋瑞,后因住过文山,而号文山。

文天祥以忠烈名传后世,受俘期间,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从容赴义,生平事迹被后世称许,与陆秀夫、被称为“宋末三杰”。

文天祥19岁时获庐陵乡校考试第一名;理宗宝祐四年(1256年)入吉州(今江西吉安)白鹭洲书院读书,同年中选吉州贡士,并随父前往南宋首都临安应试。

在殿试中,他作“御试策”切中时弊,提出改革方案,表述政治抱负,亲拔为第一,考官王应麟奏曰:“是卷古谊若龟鉴,忠肝如铁石,臣敢为得人贺。

”但四天后父亲病故,文天祥归家守丧三年。

开庆元年(1259年)蒙古军攻鄂州(今湖北武昌),宦官董宋臣主张迁都;他上疏请斩董宋臣,建议御敌之计,未被采纳;后历任签书宁海军节度判官厅公事、刑部郎官、江西提刑、尚书左司郎官、湖南提刑、知赣州职等。

德祐元年(1275年),元兵渡江,文天祥散尽家产,招募豪杰,起兵勤王,组织义军三万,以“正义在我,谋无不立;人多势众,自能成功”的口号进行反元斗争。

然最终因为孤立无援,抗争失败,到最后仅余六人。

次年任右丞相,赴元营谈判,希望以谈判的方式来刺探蒙古军
情,在谈判过程中,文天祥据理力争,怒骂,但与此同时,南廷却派人前往文天祥军营,宣布解散文天祥的军队。

伯颜得知文天祥军队已经被解散,故下令逮捕他,押解北方。

当文天祥被押送到镇江的时候,得当地义士相救脱险,此后力图恢复,转战东南。

这时,南宋朝廷已奉表投降,恭帝被押往元大都,陆秀夫等拥立7岁的在福州即位。

文天祥奉诏入福州,任枢密使,同时都督诸路军马,往南剑州(今福建南平)建立督府,派人赴各地募兵筹饷以继续抗元战争。

秋天,元军攻入福建,端宗被拥逃海上,在广东一带乘船漂泊。

文天祥与当时朝臣张世杰与陈宜中意见不合,于是离开南宋行朝,以同都督的身份在南剑州(治今福建南平)开府,指挥抗元。

1277年,文天祥率军移驻龙岩、梅州,攻入江西。

在雩都(今江西南部)大败元军,攻取兴国,收复赣州十县、吉州四县,人心振奋,抗元形势转好。

但好景不长,元军主力进攻文天祥兴国大营,文天祥寡不敌众,率军北撤,败退到庐陵、河州(今福建长汀),损失惨重,妻儿也被元军掳走。

祥兴元年(1278年)夏,文天祥得知南宋行朝移驻崖山,为摆脱艰难处境,请求率军前往,与南宋行朝会合。

由于张世杰坚决反对,计划失败,文天祥率军退往潮阳县。

当年八月南宋朝廷封文天祥为少保、国公。

同年冬,元军大举来攻,文天祥再败逃走,传说曾经发生文天祥几乎快被元军逮捕时,突然冒出三座山遮住蒙古兵,掩护文天祥逃去,后人即以“三山国王庙”祀拜这
三座山神保护忠义。

文天祥在率部向海丰撤退的途中遭到元将张弘范的攻击,文天祥军在五坡岭(广东海丰北)造饭时被元军攻击,兵败,文天祥吞下随身携带的冰片企图自杀,未死,但却昏迷过去,在昏迷当中,文天祥被俘。

看看网友们都有什么想法
网友
文天祥是南宋的一位民族英雄。

他本来是个文官,可为了反对侵略,保卫国家,他勇敢地走上了战场。

那时候,元朝派出大军,要消灭南宋,文天祥听到消息,拿出自己的家产,召募起3万壮士,组成义军,抗元救国。

有人说:“元军人那么多,你这么点人怎么抵挡?不是虎羊相拚吗?”文天祥说:“国家有难而无人解救,是我最心疼的事。

我力量虽然单薄,也要为国尽力呀!”
后来,南宋统治者投降了元军,文天祥仍然坚持抗战。

他对大家说:“救国如救父母。

父母有病,即使难以医治,儿子还是要全力抢救啊!”不久,他兵败被俘,坚决不肯投降,还写下了有名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表明自己坚持民族气节至死不变的决心。

他拒绝了元朝的多次劝降,终于实现了舍身取义的理想,慷慨就义。

多少年来,文天祥的救国精神,代代相传,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