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江-文天祥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18 文天祥|语文S版 (1)

5.拓展:你还知道文天祥写过哪些作品吗?介绍给同学。
写生字。
①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了解课文内容。
文天祥是一个具有炽热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的人(第1自然段)
文天祥是在父亲的教育与影响下,成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爱国青年。
文天祥在国家危难之际,举兵抗元,最终失败。
6、 面对这些花言巧语,文天祥无比蔑视,他坚定地回答:“国家虽亡,也不能有二心;为国牺牲的目的也决不在于留名!”
7、 默读课文,你觉得文天祥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
总结:
同学们,这篇课文,是怎样让我们感受到文天祥的爱国?(通过具体事例:组织勤王军、多次严词拒绝劝降,为国捐躯)
文章的第一段与最后一段和中间部分有什么关系?
教学
重点
通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感悟文天祥炽热的爱国精神与崇高的民族气节。
教学
难点
帮助学生了解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
用具
多媒体
教学方法
引探教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探准备:
引探过程
引探实践
引探总结
作业
一、新课导读:
“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这是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的一颗炽热的爱国心的真实写照。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领略文天祥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气概。
文天祥拒绝劝降,为国捐躯,视死如归。
汇报、交流:围绕“炽热的爱国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来抓重点语句感受。
朗读。
引导学生体会出:在张弘范让他给坚持斗争的南宋爱国将领写劝降信的情况下,他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诗的意思是:自古人生在世,谁没有一死呢?为国捐躯,死得其所,留下这颗赤诚之心,光照青史吧!表明他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妥协,不会投降,也表现了他的英雄气概与高风亮节。
《18 文天祥》教案

六年级语文:《文天祥》教案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天祥炽热的爱国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帮助学生了解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目标2教学难点:目标3课前准备:课前预习课文,搜集有关文天祥及相关历史的资料。
一、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文天祥2、轻读课题。
3、交流认识:你了解他吗?4、指导读书: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文天祥,与他近距离接触。
请大家大声、自由朗读课文,读完后,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评价文天祥。
二、学生初读课文,交流读书感受。
1、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评价文天祥。
2、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表达自己的感受。
3、再次读题:把我们的崇敬之情读出来吧。
三、再读课文,深入学文1、指导:爱国是他的魂,文中哪些事表现了他的爱国精神呢?请大家静心读书,找一找,可以旁批感受。
2、学生细读课文、思考、概括。
3、交流:教师指导,指导朗读。
四、补充诗作,感受伟大。
1、通过这些具体事例,我们走近了文天祥,感受到了他炽热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他不仅是位民族英雄,还是杰出的诗人……他一生还有许多作品,同样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忠贞。
2、出示《扬子江》3、教师简介背景,学生齐读。
4、以“文天祥,我想对你说”为题说一句话五、拓展活动他是我们民族的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让我们回首历史的长河,深情地赞美这些杰出的人物吧!教学反思:这节课是我在高效课堂达标验收时讲的,是借班作课。
这个班的学生反应不太积极,对于这一点我早有心理准备。
但是没有想到会这么的冷场,通过这节课我发现自己缺乏丰富的教学机智。
无法自如的应付课堂上出现的各种意外情况,如,冷场。
第一次初读课文后请学生谈感受时学生出现了冷场,无一人举手应答,在老师现身说法谈过自己的读书感想后,仍无人捧场。
此时,我匆匆带过。
反思后觉得如果能指导学生再读一遍课文,读完后再请学生交流,那时教师再变换一下方法,应该能打开一个新的局面的。
六年级语文上18文天祥教案

六年级语文上18文天祥教案教学要求1学习本的生字,读准它们的字音,区分它们的字形。
2理解内容,感受天祥的爱国热情和坚贞不屈的英勇气概。
3帮助学生了解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表达方法。
重点难点1理解内容,感受天祥的爱国热情和坚贞不屈的英勇气概。
2帮助学生了解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时一时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①这两句诗在全中起什么作用?]这脍(uài)炙人口的诗句,是我国南宋时期伟大的民族英雄天祥所作。
这正是他那炽(hì)热的爱国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❶的真实写照。
段导读:第1自然段赞扬了天祥崇高的爱国精神。
𙦸天祥所处的时代,是蒙古贵族向南宋发动进攻和南宋政权日趋(qū)腐朽的时代。
父亲的教育和影响,在天祥幼小的心灵里深深地种下了爱国的种子。
[②“深深地”一词说明什么?]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成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
段导读:第2自然段讲天祥受时代和父亲教育的影响,成为一名爱国青年。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由天祥脍炙人口的诗句引入,概括介绍天祥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和他产生爱国热情的原因。
𙦹1271年,蒙古汗❷国改称大元,并在之后的四年中,大举南侵,先后攻陷了南宋许多地方。
南宋的许多官武将贪生怕死,不是弃城逃跑,就是不战而降。
一时间,朝廷内外惊慌失措❸。
[句导读:写出了当时政治形势的危急——强敌入侵,国土沦陷,生灵涂炭。
]在这危急时刻,在江西赣(ɡàn)州做地方官的天祥,变卖了自己的家产作为军饷(xiǎnɡ),征集义兵组成勤王军,投入到轰轰烈烈的抗元斗争之中。
[③天祥为什么要这么做?]但是,他的起兵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对。
他们悲观地认为元军势凶猛,天祥带的兵都是临时招募的,这不是赶着羊群去和老虎斗,白白送死吗?天祥郑重地说:“国家有难,却没人解救,这是多么令人痛心的事情啊!今天我组织勤王军,就是想为天下人做个抗击元军、不怕牺牲的榜样,希望各地官民效法,共同保卫国家。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8 文天祥|语文S版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天祥炽热的爱国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感悟文天祥炽热的爱国精神与崇高的民族气节。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了解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表达方法。
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从古至今,我们国家出现了不少民族英雄,他们身上表现一种不屈于外来强权的民族精神。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他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流传千古,你知道他是谁吗?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了解文天祥。
二、讲授新课(一)整体感知1.学习生字,掌握重点词语。
多种形式读写以下重点生字、词语:脍炙人口、日趋腐朽、被俘、铿锵、关押、刑具、囚室2.通过读课文,你对文天祥有哪些了解?文天祥是一个具有炽热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的人(第1自然段)文天祥是在父亲的教育与影响下,成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爱国青年。
(第2自然段)文天祥在国家危难之际,举兵抗元,最终失败。
(第3、4自然段)文天祥拒绝劝降,为国捐躯,视死如归。
(5—8自然段)文天祥的浩然正气千秋长在,鼓舞着无数仁人志士。
(第9自然段)(二)自主探究1.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的问题:(1)你觉得文天祥是一个怎样的人?(2)你能找出文中对他的评价吗?2.全班交流自主探究的成果。
明确自主探究问题的答案及学习技巧:(1)炽热的爱国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2)每段文中的重点语句。
(二)合作探究1.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的问题:(1)第5、6自然段中你还从哪感受文天祥炽热的爱国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2)第8自然段中你还从哪感受文天祥炽热的爱国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2.组内交流学习成果。
3.全班交流组内合作探究中的疑难问题。
明确合作探究问题的答案及学习技巧:(1)抓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抓文天祥的语言。
(2)抓他说的两句话:“金石之性,要终愈硬,性可改耶?”“我是宋朝的状元宰相,宋朝亡了,我只有死,一死之外,无可为者。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文天祥》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文天祥》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文天祥的生平和主要作品;
2.理解《滕王阁序》的意义以及文天祥的爱国情怀;
3.掌握运用形容词、比喻的方法写作;
4.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文言文的能力;
5.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及听力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滕王阁序》的意义;
2.运用形容词、比喻的方法写作。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一段宣传文天祥先生的视频,让学生对文天祥先生有一定的认识。
2. 学习文天祥
让学生自学文天祥的生平和主要作品,边学习边做笔记。
3. 理解《滕王阁序》的意义
1.教师解读《滕王阁序》的背景和传说;
2.教师讲解《滕王阁序》的主旨;
3.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滕王阁序》中的文字表达及修辞手法;
4.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写下自己对《滕王阁序》的理解和感受。
4. 运用形容词、比喻的方法写作
1.教师讲解形容词和比喻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2.教师指导学生如何运用形容词和比喻的方法来写作;
3.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写作。
5. 阅读和欣赏文言文
学生自学并朗读《滕王阁序》,教师指导学生尽可能用文言文朗读,并解读文
言文中的语言特点。
6. 总结与评价
1.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学习感受;
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总结和评价。
四、教学评价
1.使用形容词和比喻的方法,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提高;
2.学生对文天祥的生平和主要作品进行了解;
3.学生理解了《滕王阁序》的主旨;
4.学生能够朗读及欣赏文言文。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18 文天祥|语文S版 (1)

《文天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脍、趋、俘、铿、锵、押、刑、囚”8个生字,理解“脍炙人口、铿锵、押送、刑具、囚室、炽热、日趋、效法、骁勇善战、大义凛然、花言巧语”等词语。
2了解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表达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天祥炽热的爱国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树立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通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感悟文天祥炽热的爱国精神与崇高的民族气节。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了解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课前布置查阅文天祥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介绍英雄:同学们,在你们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称得上英雄?那么你都认识哪些英雄呢?2、提示课题:同学们,从古至今,我们国家出现了不少民族英雄,他们身上表现一种不屈于外来强权的民族精神。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他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流传千古,你知道他是谁吗?这节课,我们就来通过课文,进一步了解文天祥。
二、合作探究,感悟品质。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请同学们同桌互读课文,将课文读通顺,读准确。
2、师:可借助工具书理解词义。
3、师: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4、师:快速浏览课文,用文中的词语评价一下文天祥。
5、师:练习给课文分部分。
(二)抓住重点,感受品质。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再次快速默读课文,想想你觉得文天祥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用()括出相关的语句,并做好旁批。
1、学生默读,做好旁批。
2、汇报交流。
(1)第3自然段。
抓文天祥的语言文天祥郑重地说:“国家有难,却没人来解救,这是多么令人痛心的事情啊!今天我组织勤王军,就是想为天下人做个抗击元军、不怕牺牲的榜样,希望各地官民效法,共同保卫国家。
”①体现出在国家危难之际,为国担忧,以实际行动抗击元军,保卫国家。
②看图激情。
看这幅图,文天祥站在战车上,对那些产生悲观情绪的人郑重地说:——(出示文天祥的话,朗读)③练习有感情朗读。
《文天祥》教案内容及教学设计分析

《文天祥》教案内容及教学设计分析。
一、教学目标1、学习文天祥的生平、事迹及其所代表的精神和观念。
2、了解明朝末年历史背景和政治情况,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
3、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价值观。
4、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发现和表达内心感受。
二、教学内容1、文天祥的生平和事迹:文天祥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政治生涯、历史贡献,以及他写过的经典诗文。
2、明朝末年历史背景和政治情况:明朝的末代皇帝,明朝灭亡的原因,以及明朝末年政治动荡的情况。
3、文天祥思想的影响:爱国主义,忠诚,正直,勇气,报国,崇尚自由与民主,等等。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介绍文天祥的生平事迹和明朝末年历史背景,学生在听讲中了解文天祥的人物形象及其所代表的思想和精神。
2、讨论法:围绕文天祥的人品、政治生涯、以及其所主张的“报国”精神展开热烈的讨论,让学生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3、阅读法:学生阅读文天祥的优秀诗文,通过阅读分析和欣赏,了解文天祥的文学艺术特色和思想交流。
4、写作法:鼓励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或评论。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创作,用文字表达自己对于文天祥的看法和思考。
四、教学手段1、多媒体设备:通过多媒体设备,将图片、音频和视频加入讲解中,使得讲解更加直观生动。
2、图书图片:放置一些文天祥的专著和图片,鼓励学生主动阅读,并且加深印象。
3、悬挂海报:可以在教室内悬挂一些文天祥的名言、图片或诗歌,让学生在寻找自己座位的时候,意外地发现和认识文天祥。
4、教学游戏:可以设置有关文天祥的教学游戏,调节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放映有关文天祥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首先认识文天祥这个历史人物。
2、讲解:讲述文天祥的生平事迹和明朝末年历史背景及其所发扬的爱国主义精神。
学生在听讲中了解文天祥人物形象及其代表的思想和精神。
3、讨论:围绕文天祥的人品、政治生涯,以及其所主张的“报国”精神展开热烈的讨论,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思考。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精品教案:18(教案) 文天祥2

18* 文天祥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天祥炽热的爱国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表达方法。
3.认识8个生字,理解“脍炙人口、铿锵、押送、刑具、囚室、炽热、日趋、效法、骁勇善战、大义凛然、花言巧语”等词语。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主要内容,感悟文天祥炽热的爱国精神与崇高的民族气节。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查阅有关文天祥的资料教学课时:1课时一、导入(一)同学们,你知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诗的意思吗?(二)你知道这光照千秋,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的诗句,是谁写的吗?交流学生搜集的有关文天祥的资料。
(三)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8课《文天祥》。
(四)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二)指读课文,检查读音。
相机理解“脍炙人口、炽热、骁勇善战、大义凛然”等词语。
(三)整体把握课文。
通过读课文,你对文天祥有哪些了解?(分段)1.文天祥是一个具有炽热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的人。
(第1自然段)2.文天祥是在父亲的教育与影响下,成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爱国青年。
(第2自然段)3.文天祥在国家危难之际,举兵抗元,最终失败。
(第3、4自然段)。
4.文天祥拒绝劝降,大义凛然,慷慨殉国。
(第5~8自然段)。
5.文天祥的浩然正气千秋长在。
(第9自然段)三、抓住重点内容,感受人物品质,默读课文,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说说文天祥是一个怎样的人。
你能从文中找出对他的评价吗?紧扣“炽热的爱国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抓重点词句感受。
(一)重点留意第3自然段文天祥的语言:1.在国家危难之际,南宋的许多文官武将怎么做的?文天祥又是怎样做的?你能抓住哪些重点词句来理解?(展示课件第四屏)文天祥郑重地说:“国家有难,却没人来解救,这是多么令人痛心的事情啊!今天我组织勤王军,就是想为天下人做个抗击元军、不怕牺牲的榜样,希望各地官民效法,共同保卫国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国主义古诗词
授课教师
课程名称
扬子江
授课时间
1课时
学校名称
班级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与创作背景
2、反复朗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和作者的情感。
3、体会作者怀报国壮志而白发催人的悲愤。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慷慨激昂的爱国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难点
通过品味语言,初步鉴赏诗歌的艺术美和情感。
扬子江-----文天祥
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六、诗歌初解
前几日伴狂风自去北海漂游,费尽千辛万苦回到扬子江头。
我的心就像那一根磁针,不永远指向南方誓不罢休。
诗的首二句纪行,叙述他自镇江逃脱,绕道北行,在海上漂流数日后,又回到长江口的艰险经历。
末二句抒情,以“磁针石”比喻忠于宋朝的一片丹心,表明自己一定要战胜重重困难,回到南方,再兴义师,重整山河的决心。
七、名词解释
扬子江:长江在南京一带称扬子江。
北海:这里指北方。
回从:曲意顺从。
磁针石:即指南针。
南方:这里指南宋王朝。
8、课堂提问
师:诗人运用了哪几种写作手法来写触景生情,抒写了自己心向南宋,不到南方誓不罢休的坚强信念的?
生:比、兴
(赋就是铺陈直叙,即是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比就是类比,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4、创作背景
师:文天祥在赣(gàn)州知州任上,以家产充军资,起兵抗元,入卫临安,不久任右丞相,赴元军谈判被扣留,拘押北行。后脱险南归,率兵抗击元军。景炎元年(1276),他在从南通往福州拥立端宗以力图恢复的途中,作《扬子江》一诗述志。(这首诗是一首大义凛然的爱国情怀诗歌,饱含着爱国主义激情)
五、示范朗读
师:这首诗反应诗人的什么?
生:对祖国的坚贞和热爱。
9、拓展
师:文天祥拒绝投降元朝,是个既爱国又有骨气的人,你能列举出类似的事情吗?
例1.蔺相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例2.民族英雄岳飞精忠报国最终死在风波亭
例3.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救济粮。
例4:刘胡兰在敌人的铡刀下慷慨就义
45分钟
教学过程
布置探究作业。引导学生说出“拾指课堂,指尖飞扬”并下课)
三、放学
5分钟打扫卫生整队。(个别学校要求早放学,可以根据情况调整教学过程与放学时间)
15分钟
作业安排
教学总结与反思
教学准备
PPT物料教具
教学内容
(两课时)
课时
1
教学导入
一、上课礼仪
点名后讲好课堂纪律要求,引导学生说出“拾指课堂,指尖飞扬”并作出相应动作,开始上课。
二、导入
MV音乐导入法
《精忠报国》介绍一下南宋的历史。
3、作者简介
师:文天祥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史。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南归,坚持抗元。祥光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正气歌》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