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人才浅析

合集下载

翻译人才市场需求调查及其对翻译专业人才培养的启发

翻译人才市场需求调查及其对翻译专业人才培养的启发

翻译人才市场需求调查及其对翻译专业人才培养的启发摘要:近几年来,随着交通方式的日益完善以及产业投资的增多,花都区的开展速度呈稳定上升趋势,给毕业生带来一系列的就业时机。

本次调研围绕花都高校学生、花都企业需求、高校教学模式展开,目的是为英语专业的学生针对目前就业形势提供参考,更好地定位自身的专业素养是否符合翻译人才的要求,同时也为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建议提供参考。

调研结果显示,高校学生缺乏对翻译行业市场的认识,且翻译质量不佳。

再者,市场需要复合型的高能力翻译人才,而学生的就业期待过高且自身的专业素养不高,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

另一方面,花都高校未能完全地根据翻译市场需求的变化,培养新时代企业单位需要的翻译人才。

结合本次调研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建议高校应以翻译市场为导向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生应提高自身翻译素质跟素养。

关键词:翻译市场;翻译人才;培养方式;市场需求一、调研目的与设计此次调研目的是了解高校学生的就业意向、对就业形势的了解、学生所需的就业指导、就业能力。

本次调查研究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法,调查对象主要为学生。

另外,为了能够更深入真实地了解翻译人才的现状,本次研究也通过校园招聘会了解来我校进行招聘的企业和花都区相关需要翻译人才企业的需求,如东风日产和国光电器股份。

以及从学校就业网上查阅高校为学生提供的就业指导方案。

本次问卷主要分为花都高校学生对翻译市场的了解情况、就业意向、具备的专业能力、所需的就业指导等几大板块,为的是了解翻译学生存在的问题,以及由此表现出的高校翻译课程存在的缺乏。

二、调研结果分析〔一〕企业需求分析通过对花都区用人企业抽样调查,花都区企业对外贸岗位工作人员的外语水平要求较高,大局部企业的最低择取标准为本科学历,招聘翻译人员绝大局部要求外语类专业。

在能力证书上,大局部外贸企业对工作人员的英语等级要求在四级或以上,根底的证书是大学生英语六级证书,专业四级证书,这两份证书在绝大多数公司招聘信息中都提及;还有多数外贸企业会优先考虑会日语或韩语及其他小语种的人才。

如何培养出优秀的外语翻译人才

如何培养出优秀的外语翻译人才

如何培养出优秀的外语翻译人才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外语翻译人才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无论是国际商务交流、文化传播,还是外交事务等领域,都离不开优秀的翻译工作者。

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外语翻译人才呢?首先,扎实的语言基础是培养优秀翻译人才的基石。

这包括对目标语言和母语的精通掌握。

对于目标语言,不仅要熟练掌握其语法、词汇,还要了解其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风俗习惯以及社会背景。

同样,对于母语,也要有深刻的理解和精准的运用能力。

只有这样,在翻译过程中才能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思,避免出现因语言理解不准确而导致的翻译错误。

为了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学习者需要进行大量的阅读和听力训练。

广泛阅读目标语言的经典文学作品、新闻报道、学术论文等,有助于积累词汇量,熟悉不同的文体和表达方式。

同时,多听目标语言的广播、影视节目、讲座等,可以提高听力水平,增强对语言节奏和语调的敏感度。

此外,系统的语法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

语法是语言的规则,只有掌握了这些规则,才能准确地组织语言,表达清晰的意思。

但语法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要通过实际的写作和翻译练习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语法知识。

其次,跨文化交际能力对于外语翻译人才至关重要。

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传递。

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有着不同的历史、价值观、宗教信仰和社会习俗,这些文化因素都会影响语言的表达和理解。

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需要学习者深入了解目标语言国家的文化。

可以通过学习该国的历史、地理、政治、艺术等方面的知识,来拓宽自己的文化视野。

同时,积极参与跨文化交流活动,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沟通,亲身体验文化的差异,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和适应能力。

在翻译实践中,要时刻注意文化因素的影响。

对于一些具有文化特色的词汇和表达,不能简单地直译,而要根据目标语言的文化习惯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转换,以确保译文能够被目标读者理解和接受。

再者,丰富的专业知识是优秀翻译人才不可或缺的条件。

不同领域的翻译,如医学、法律、科技、金融等,都有着各自独特的专业术语和知识体系。

翻译人才酸甜苦辣知多少解析

翻译人才酸甜苦辣知多少解析

译人才“酸甜苦辣”知多少?自由翻译人员李先生说,他刚入行时在翻译公司做牛做马苦熬,最长纪录是三天三夜不曾合眼为老板赶稿子;如今8年已经过去,他已经可以在家轻松地做一个自由译者了。

若确实功底够好,获取到高级翻译学院的毕业证书也是一条途径,但人数很少。

据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院长柴明介绍,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招生共有300多人报名,但是最后只有10个人符合招生要求,具备了成为一名合格翻译人才的潜力和素质。

人们往往看到翻译人员高薪,但其背后的酸甜苦辣很多人知之甚少为了翻译好每一场会议,他们都要提前对当天会议的内容、洽谈方双方的文化有个深入地了解。

临场翻译时,要投入全部精力,容不得一点分心,还要随时做好准备,应对突然出现的特殊场面。

一场翻译下来,身体虚弱的人都会虚脱。

而笔译人员,要坐得住,尤其是翻译上万字的专业书籍时,不仅要广泛阅读大量的相关专业知识,而且要耐得住寂寞,遇到任务比较急的工作,还要挑灯夜战几个通宵。

一位翻译的网友称:“其实,翻译是很孤独的职业。

”破解翻译两大误区1.翻译不是“机器”据上海市翻译服务中心的副主任周晓峰介绍,当前,社会上对翻译行业认识不是很充分,当急需要翻译人才的时候,就非常重视他们;而当不需要的时候,就觉得他们无关紧要了。

确实,很多人对翻译人员的工作不够理解,认为翻译只不过是一个传声筒而已,把别人说的话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出来而言;翻译人员根本没有自己的思想等等。

对比,周晓峰认为,“翻译不是机器”,一个好的翻译人员,需调动各方面的知识,把别人的观点活灵活现地翻译出来,尤其是遇到文化差异,或各个国家独特的谚语时,这时翻译人员的主动性更能凸显出来,其广博的知识容易被他人认同。

2.翻译不是“救火队”经常听到社会上这样的说法,“他翻译水平真高,能到处救场。

”周晓峰说,实际上,翻译不是“救火队”,救火的人员实际上很难把当场的翻译做到尽善尽美。

一个合格的翻译人员,在做某场会议翻译时,事先要做很多功课。

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翻译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一项重要的任务,需要探讨一种合适的培养模式。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分析翻译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环节。

一、教学内容1.语言基础翻译在本质上是一项语言活动,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翻译人才,必须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

在翻译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语言基础的教育应该放在首位,包括词汇量的积累、语法结构的掌握等。

2.文化素质文化素质对于翻译专业人才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翻译往往牵扯到各种不同的文化元素。

如果翻译人员对各种文化元素的了解不够深入,很容易出现翻译偏差。

因此,翻译专业人才在培养过程中应该注重对文化素质的培养,开设文化课程,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

3.翻译技巧翻译是一门技术活,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翻译人才,必须掌握翻译技巧。

因此,翻译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应该注重翻译技巧的培养,包括翻译技巧的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

二、教学方法1.多元化的教学模式翻译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即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授课和考试,还要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如案例教学、项目式教学等。

这些教学方法能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掌握翻译技巧。

2.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翻译教学的效果。

翻译教学中常用的多媒体技术包括:录像、音频、图像、文本等。

这些技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

三、实践环节1.实践机会的提供翻译专业人才的培养不仅要注重理论的教学,还需要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

这些机会可以是校内教学实习,也可以是校外社会实践。

通过实践,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翻译理论,并且提高学生的翻译技能。

2.实践环节的评估实践的评估是翻译专业人才的培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翻译水平和不足之处,从而更好地进行自我调整和提高。

实践评估的方式可以是实践报告、专家评审等。

总结:翻译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应该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环节三个方面进行设计,同时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进行合理调整。

培养翻译人才调研报告

培养翻译人才调研报告

培养翻译人才调研报告培养翻译人才调研报告随着全球交流的日益频繁和深入,翻译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为了满足这一需求,各个国家都在进行翻译人才的培养工作。

本调研报告旨在探讨当前翻译人才培养的现状、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首先,当前翻译人才的培养面临着一些问题。

第一,翻译人才的数量不足。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个领域对翻译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然而,目前翻译人才的供给却相对稀缺。

第二,翻译人才的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虽然翻译是一个高度专业化的工作,但是很多翻译人才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存在不足,导致翻译质量不高。

第三,翻译人才的培养方式有限。

目前,大部分翻译人才的培养仍然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为主,缺乏实践和实际项目的锻炼。

这导致学生在毕业之后面临实际工作时存在一定的适应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未来培养翻译人才的方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首先,加大翻译人才的培养力度。

各个国家可以加大对翻译人才培养的投资,增加培养翻译人才的数量。

同时,加强对翻译人才的选拔和评价,以确保培养出高质量的翻译人才。

其次,提高翻译人才的专业素质。

可以通过完善课程设置,增加实践教学和实际项目的参与,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此外,可以加强对翻译人才的终身学习和进修培训,以保持翻译人才的竞争力。

最后,建立翻译人才的交流合作机制。

各个国家可以加强翻译人才的交流合作,促进经验和资源的共享,提高翻译人才培养的水平。

总之,在全球交流日益频繁的背景下,培养翻译人才是一个重要的任务。

通过加大培养力度、提高翻译人才的专业素质以及建立交流合作机制,可以进一步提升翻译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数量,以满足全球翻译需求的不断增长。

翻译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哪些关键要素

翻译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哪些关键要素

翻译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哪些关键要素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翻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无论是国际商务交流、文化传播,还是学术研究合作,都离不开高质量的翻译工作。

因此,培养优秀的翻译专业人才成为了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那么,翻译专业人才的培养究竟需要哪些关键要素呢?扎实的语言基础是翻译专业人才培养的首要关键要素。

这包括对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精通掌握。

对于源语言,翻译人员需要深入理解其语法结构、词汇用法、语义内涵,甚至是语言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历史和社会背景。

同样,对于目标语言,也要达到娴熟运用的水平,能够准确、流畅、自然地表达源语言的意思。

丰富的知识储备也是不可或缺的。

翻译涉及的领域极其广泛,从科技、医学、法律到文学、艺术、金融等等。

一个优秀的翻译专业人才不能仅仅局限于语言本身,还需要对各个领域的知识都有一定的了解。

例如,在翻译医学文献时,如果对医学术语和相关概念一无所知,就很难保证翻译的准确性和专业性。

跨文化交际能力在翻译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语言往往代表着不同的文化,而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传递。

翻译人员需要敏锐地感知源语言和目标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差异,避免因文化误解而导致翻译失误。

比如,某些在一种文化中被视为吉祥的象征,在另一种文化中可能有着完全不同的含义。

良好的翻译技巧和策略是提高翻译质量和效率的重要保障。

这包括直译、意译、音译等多种翻译方法的灵活运用,以及对长难句的处理、词性转换、语序调整等技巧的熟练掌握。

同时,翻译人员还需要根据不同的文本类型和翻译目的,选择最合适的翻译策略。

实践经验对于翻译专业人才的培养同样不可或缺。

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才能真正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翻译能力。

学校和教育机构应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习和实践机会,让他们在真实的翻译场景中锻炼自己,积累经验。

批判性思维能力在翻译过程中也非常重要。

翻译人员不能盲目地接受原文的内容,而应该对其进行分析和判断,确保翻译的内容逻辑清晰、合理准确。

翻译人才评价

翻译人才评价

翻译人才评价翻译人才是当今社会中备受重视的一类人才。

无论是在国际交流、商务合作、文化交流等方面,翻译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因此,如何评价翻译人才,提高其职业素质和技能水平,已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语言能力评价首先,翻译人才要具备良好的语言能力。

中英文是我们国家的两大主流语言,对翻译人员的语言能力要求自然是非常高的。

其次,要求熟练掌握翻译的目标语言,了解其词汇、语法、语境、文化等方方面面,能够进行准确翻译,不误传信息。

此外,在评价语言能力时,还需考虑口译、笔译等方面。

口译要求翻译人才具备良好的听说能力和语音语调能力,能够在短时间内准确、流畅地将语言转换成目标语言;笔译则要求其具有写作能力,能够清晰表达信息,把握文章风格和语言特点。

二、业务能力评价除了语言能力,翻译人才还需要具备一定的业务素质和技能。

在商务翻译中,翻译人员需要了解行业知识、文化背景、商务礼仪等方面,能够熟练表达、沟通、协商,为商务谈判做好准备;而在文化翻译中,需要其了解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等方面的知识,能够准确把握原著的文化内涵,尽可能地传递作者的意图。

在评价翻译人才业务能力时,还需考虑其翻译速度、工作效率、工作态度等方面。

翻译人员应该能够快速准确地完成翻译任务,具备良好的工作效率;同时还需要有责任心、团队合作意识,做到严谨、认真、有条理地完成工作任务。

三、职业道德评价作为翻译人才,要求其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在进行翻译工作时,翻译人员需要遵守行业规范、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不得泄露客户机密、出现失信行为,要做到诚实守信、保密工作;同时还需注重社会责任感,在涉外交往中树立良好形象,宣传中国文化和精神价值观。

在评价翻译人才的职业道德时,还需考虑其对翻译行业的热爱和追求。

翻译人员应该具备翻译人才一手资讯、深度阅读的能力,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前沿知识,从而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

综上所述,评价好的翻译人才,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全面系统地进行考察和评价。

翻译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哪些关键要素

翻译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哪些关键要素

翻译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哪些关键要素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翻译在各个领域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无论是商务谈判、学术研究、文化交流还是国际政治,都离不开高质量的翻译工作。

因此,培养优秀的翻译专业人才成为当务之急。

那么,翻译专业人才培养到底需要哪些关键要素呢?扎实的语言基础无疑是首要的。

这包括对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精通。

对于源语言,翻译专业的学生需要深入理解其语法、词汇、修辞等方面的知识,能够准确把握原文的含义和风格。

而对于目标语言,他们则要具备熟练的表达能力,能够用地道、自然的语言传达原文的意思。

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量阅读和写作,不断积累词汇和表达方式,提高语言的敏感度。

广泛的知识储备也是不可或缺的。

翻译涉及的领域极为广泛,从科技、医学、法律到文学、艺术、金融等等。

一个优秀的翻译人才应该对多个领域的知识都有所了解,这样在面对不同类型的文本时,才能准确理解并翻译。

比如,在翻译医学文献时,如果对医学术语和相关知识一无所知,就很容易出现错误。

因此,学校在培养翻译专业学生时,应鼓励他们跨学科学习,拓宽知识面。

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样重要。

语言不仅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文化的载体。

不同的语言背后蕴含着不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

翻译人员在工作中需要敏锐地察觉到这些文化差异,并在翻译过程中进行恰当的处理,以避免文化误解。

比如,某些在一种文化中被视为正面的表达,在另一种文化中可能有不同的含义。

这就需要翻译人员对源语言和目标语言所代表的文化有深入的研究和理解。

良好的翻译技巧和策略也是关键。

翻译并非简单的逐字逐句转换,而是要根据文本的类型、目的和受众,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

比如,在翻译文学作品时,可能更注重保留原文的韵味和风格;而在翻译商务文件时,则更强调准确性和规范性。

此外,翻译人员还需要掌握一些常用的翻译技巧,如增译、减译、意译等,以提高翻译的质量和效率。

实践经验对于翻译专业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学生才能真正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自己的翻译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翻译公司对于翻译人才教育培养的期望内容摘要:本文主要从经济全球化发展给翻译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导致了翻译人才的需求迅猛增加,揭示了翻译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出现的矛盾, 讲述了翻译公司对翻译专业人员职业素质要求, 探求翻译专业毕业生满足社会需求的对策,反映了翻译公司对于翻译人才教育培养的期望和诉求。

ABSTRACTThis article mainly states that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development has brought about unprecedented opportunity to the translation industry, with swift and violent increase to the translators’ requirements, it reveals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training of translators and the requirement of the society, narrates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requirement of translation professional staff from the translation company, searches for the countermeasure of translation professional graduate to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society, reflects the expectation and appeal of the translation company to the training of translation professional staff.关键词经济全球化翻译人才培养社会需求职业素质要求期望和诉求翻译产业与翻译教育结合KEYWORDSE conomic globalization Translator’s training Requirements of society Professional requirements Expectation and appeal Combination of translation industry and MTI一、翻译人才培养和用人单位需求产生了矛盾1.经济全球化发展急需优秀翻译人才中国在迅速向前发展,作为制造品出口大国,中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往来会更加紧密,中国对中东、中亚、非洲和南美等地区的能源和矿产也更加依赖,国际交往的加强对翻译工作提出更多、更严格的要求。

中国真正意义上的专业翻译教育和翻译服务目前还刚刚起步,中国长期以来进行的主要是外语教育,而专业翻译的要求更高。

翻译教育在中国发展的时间并不长,从1979年联合国翻译培训部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创办以来,迄今不过30多年。

国家设定的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2007年才开始招生,第一批招生院校仅有15所。

到现在,从翻译专业毕业的专业人才,只有千人左右。

同时,由于以前没有翻译专业,师资严重匮乏,所以一些成功开展专业翻译教学的院校每年都在进行师资培训。

根据中国翻译协会2009年的数据,全国翻译职业从业人员超过50万,专业翻译公司有3000多家,但真正受过专业训练的翻译人员很少,具有熟练的翻译技能,具有渊博知识面,能够胜任不同专业领域所需的高级翻译人才大约只占总数的5%,能熟练运用转换三种以上语言的高级翻译人才更是凤毛麟角。

目前语言服务行业最缺乏的就是人才,目前我国的翻译专业教育和翻译学科建设,还远不能满足经济全球化对专业翻译人才的需求。

2.合格的外语人才不等于合格的翻译人才长期以来社会上一直存在着这样的误解,人们认为凡是学外语的人都会搞翻译,把外语专业等同于翻译专业,忽视了翻译人才的专业性和特殊性,这种误解和人才培养的结果,直接导致专业的翻译人才匮乏且水平参差不齐。

外语专业不等于翻译专业。

前者要学会听懂看懂,学习的是语言表述能力,表达的是自己的意思。

后者则是在看懂听懂的基础上,用另一种语言表述出来,表述的是原文本或原语言的内容,不是自己的思想,在特定场合有一定的文本格式。

例如外交、外事、科技、商务、投资、法律等专业翻译。

翻译是一门科学,一种专业的交流工具。

翻译人才的思维模式与一般外语人才有着明显的差别,需要经过专门的职业技能培训;其教学模式也不是一般的外语教学可以替代的。

一个专业翻译从业人员,必须熟练掌握中外两种语言的语言规律及其相互之间的对应关系,能熟练地应用各种翻译技巧(如交替传译、同声传译),具备宽广的知识面。

因此,一个合格的外语人才并不等同于一个合格的翻译人才。

外语专业和翻译专业的培养目标不同、教学内容不同、教学方法不同、师资也不同。

3.传统学历教育难以打造合格翻译人才一方面,翻译人才需求剧增,另一方面,毕业生却找不到工作。

据相关部门统计,在高校各个专业的“求职成功率排行榜”中,英语类名列倒数第三!在这样一个英语交流需求越来越多的社会中,为什么英语毕业生甚至成绩优秀者却找不到工作呢?众所周知,大学学历教育,尤其是语言类专业一直偏重理论知识和文化研究,即使像翻译这样的实用型专业也缺乏充分的职业训练,这就是当前英语类大学生求职无门的重要成因。

由于缺乏最基础的职业训练,大学生走上翻译岗位后,用人单位往往会觉得不好用,不实用。

甚至有些应届生进入到翻译公司或涉外单位很长一段时间,还不能胜任翻译工作。

高难度、时效强的专业文献翻译,毕业生往往不能适应。

特别是国际工程现场口译,大都要求具有4年以上翻译实践经验。

因此,目前很多翻译公司干脆不招收应届毕业生。

目前学历教育和企业人才需求之间已形成一条明显的“空白地带”,语言服务行业最缺乏的是实用型人才,特别是高素质的翻译人才。

当下的现状说明我国培养翻译人才的机制没有形成,翻译人才的培养与经济发展还没有接轨。

二、如何培养应用型翻译人才1.翻译院校全方位进行翻译职业训练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对应用型翻译人才的大量需求,不仅是翻译专业设置的理论依据,也为翻译人才的培养提供了现实的教学实践基地。

翻译专业培养的是全才、通才,提倡一专多能。

翻译院校应全方位进行翻译职业训练,注重综合素质教育、翻译职业教育,掌握翻译职业的理念与技能,即: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基本的翻译技能的培养和行业经验的积累,职业道德培养。

2.翻译公司向外语院校订制人才翻译公司按照从事行业的专业要求,与外语院校签订应用型翻译人才的预定合同。

在学校职业化教育完成后,增加与翻译公司业务结合的专业化培训。

既可以解决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又可以帮助学生完成专业知识强化,同时也解决了学校培训资金不足的问题。

高年级学生,增加将来从事专业的兼职或业余翻译,加大培训力度,为将来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3.企业联合院校建立长效合作机制人才的需求决定人才培养的方向。

翻译行业机构,翻译企业等单位应积极参与翻译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充分利用行业资源,在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实践基地建设等各方面与教学机构密切合作,共同探索培养创新型、实用型和复合型翻译人才的模式。

同时,要建立相关规范,如兼职教师的资质要求,实习实践基地的资格审查等,以确保这种合作真正有利于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职业化人才。

在“互惠互利、双向受益”的基础上推动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同时,要在进一步加强翻译师资培训针对性的基础上,探索利用远程教育等新手段,加快翻译师资队伍培养速度,以便更好地适应翻译学科发展的需求。

4.翻译产业与院校实现产学结合,资源共享为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翻译人才,外语院校和培训机构应与用人单位之间进行多方面、多层次、多渠道的合作,主要形式包括:建立实习基地、共同开发相关培训课程、合作编辑出版教材、开发应用翻译教学软件和建立交流平台等。

具体操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翻译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加入外语院校翻译专业管理团队,积极参与专业课程设置;翻译公司资深翻译与合作外语院校通过互相聘用,为外语院校翻译专业师资团队做有益补充;翻译公司积极参与外语院校翻译专业组织的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设立奖学金,助学金,定期举办翻译比赛,通过一系列奖励和选拨措施培养各种实用型翻译人才;翻译公司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在校内对翻译专业的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帮助学生尽快走向社会,融入社会;通过翻译公司和外语院校合作,促进外语院校翻译专业开展以实践为基础的科研工作。

5.举办短期专业培训班、强化外语培训目前解决翻译短缺的有效途径,就是采取学校培养和社会短期培训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高校MTI培训,无疑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最正规途径,但光靠这一条路满足不了现阶段翻译人才市场的需求,所以短期培训和选送相关人员出国进修,便成了一些单位翻译人才培养的补充措施。

短期培训应更多地突出实战演练,采用集专业性、实用性于一体的“翻译实训方案”,针对翻译学员实践经验缺乏,利用“模拟现场”、“论辩课堂”等方式提升学生能力。

依据学员相关表现,优秀者可直接聘为翻译公司译员。

6.翻译公司联合高校实施翻译专业在岗培训目前我国高校外语专业课程设置主要是基础技能和知识,而翻译涉及各方面的具体内容和知识。

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翻译,更多地取决于个人在工作中的上进心以及在“职业化”过程中积累的实战经验。

因此,翻译公司应该可以借助外语院校的师资和其他资源进行翻译专业在岗培训。

使用与培养相结合,用人单位应大胆启用外语人才,翻译是一个熟练工种,最好最快的提高方式就是实践,要让他们在实践中去积累经验。

最新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和《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提高国际竞争力、输送专业性、实用型、高层次的口笔译语言服务人才,提供了具体明确的指导方针。

作为语言服务实践最集中,专业语言服务领域最广泛的翻译公司,有义务,也有条件与外语院校进行多方面、多层次、多渠道的合作,配合教育部教学大纲的要求,协助外语院校,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为社会培养具有扎实基本功、宽广知识面、具有专业知识、有能力和高素质的新时代语言服务人才。

三、翻译公司对翻译人才职业素质的要求随着语言服务行业的发展和变化,对翻译行业从业者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翻译公司在选择和使用翻译人才上可以遵循以下几个基本要求:1.语言素质所谓语言素质,就是中外文的语言功底和双语文化素养,要求具有扎实的双语表达、沟通与转换能力,具有双语技能和文化知识。

翻译公司对译文质量和口译服务质量基本要求有三点:不得出现任何政治错误、事实错误、理解错误。

2.职业素养具有成为职业翻译工作者的从业实力、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熟悉中外历史文化渊源和文学传统,了解政治、经济、科技、法律、教育、金融、商贸等主要社会生活领域,能够胜任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交流翻译职业道德规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