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模拟机训练中心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标准范本
某航空公司航空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某航空公司航空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前言:在现代社会中,航空安全问题越来越被人们关注。
作为一家拥有飞行执照的航空公司,除了要保证飞行安全,还需要建立和完善飞行安全管理体系。
航空公司的飞行安全问题不仅是行业内的课题,更是全社会的问题。
一、航空公司安全管理的概念航空公司安全管理,是指管理人员通过计划、组织、指导、控制和检查各安全活动,以保证航空公司各方面人员和设施得到有效的保护,在不断提高安全水平的基础上,使航空公司达成其安全目标。
二、航空公司建立安全管理体系的必要性航空公司建立安全管理体系的目的在于,降低风险,保障飞行安全,并建立公司良好的安全文化。
全面实施安全管理体系,可以降低事故风险,改善飞行安全状况,提升公司形象,保护游客和企业的生命财产安全,并为公司的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航空公司安全管理体系的内容1.政策、目标及规划:航空公司安全管理体系的政策、目标及规划是指在保障飞行安全的前提下,制定具体的安全管理政策、目标和计划并落实到位。
2.组织、职责及管理资源:航空公司安全管理体系的组织、职责及管理资源是指由管理层制定安全策略和规划,指定安全管理职责,并为安全管理提供必要的资源、设备、资金等。
3.风险鉴别与管理:航空公司安全管理体系的风险鉴别与管理是指在航空公司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风险管理,主要包括飞行风险、地面和维护风险、恐怖袭击等各方面的风险管理。
4.安全培训与知识普及:航空公司安全管理体系的安全培训与知识普及是指建立全员参与、管理人员带头、实施培训和教育等方式,提高每位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5.安全管理措施的实施与检查:航空公司安全管理体系的安全管理措施的实施与检查是指通过制定相关安全管理措施,提高安全管理的效率,确保航空公司的安全管理措施严格执行。
四、航空公司安全管理标准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安全管理体系,需要制定航空公司安全管理标准。
航空公司安全管理标准包括管理要素、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和评审要求等,其中管理要素包括政策、组织、职责、资源等;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包括风险管理、安全培训、安全控制等;评审要求包括安全管理评审程序及安全管理评审报告。
航空模拟训练设施管理制度

一、工程概况1. 工程名称:XX项目框架工程2. 工程地点:XX市XX区XX路XX号3. 工程规模:总建筑面积XX万平方米,框架结构,层数XX层。
4. 工程特点:本工程框架结构复杂,施工难度较大,要求施工质量高,安全性能强。
二、模板体系选择1. 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要求,选择适合本工程的模板体系。
本工程模板体系采用组合钢模板体系,其主要优点如下:(1)强度高,刚度好,稳定性强;(2)易于安装、拆除,周转次数多;(3)表面光滑,平整度好,便于抹灰;(4)防火、防水、防腐性能好。
2. 模板材料:采用Q235钢作为模板材料,厚度为1.5mm,确保模板的强度和刚度。
三、模板安装与拆除1. 模板安装:(1)模板安装前,对模板进行验收,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2)根据施工图纸,确定模板的安装位置、尺寸和间距;(3)采用专用螺栓连接模板,确保连接牢固;(4)模板安装过程中,注意模板的垂直度和水平度,确保模板平整。
2. 模板拆除:(1)拆除模板前,检查模板的连接螺栓是否松动,确保安全;(2)按照拆除顺序,从上往下依次拆除模板;(3)拆除过程中,注意保护模板,避免损坏;(4)拆除后的模板进行清理、保养,以便下次周转使用。
四、模板加固措施1. 模板加固:(1)采用双排钢筋网片进行加固,确保模板的稳定性;(2)在模板加固处设置水平支撑,防止模板变形;(3)在模板与主体结构连接处,设置拉结筋,提高模板的连接强度。
2. 加固材料:采用直径为Φ6mm的钢筋,间距为200mm,确保加固效果。
五、安全措施1.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2. 施工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持证上岗;3. 施工现场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如安全网、防护栏杆等;4. 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5. 加强施工现场的消防管理,确保消防安全。
六、环境保护措施1.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减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2. 施工现场设置垃圾分类处理设施,确保垃圾得到有效处理;3. 施工过程中,加强噪声、粉尘、废水等污染物的控制,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航空企业基于管理驱动的试飞安全管理体系构建与实施(下)

航空企业基于管理驱动的试飞安全管理体系构建与实施(下)(六)以绩效考核为牵引,带动试飞管理体系科学运行图14 试飞安全管理绩效考核在试飞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过程中,航空工业哈飞发现缺乏一个高效的、可量化的管理工具来保障体系有序运行。
因此,在试飞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中以“系统思考、统筹兼顾”的构建理念,采用量化的思想,将目标拉条挂账。
根据目标值以绩效考核为驱动力,调动员工参与试飞安全管理的积极性,促成各项目标的实现。
为实现这一目标,强化试飞安全绩效考核的管理力度,保障试飞管理体系的有序运行,公司制定了《公司试飞安全绩效考核方案》,同时明确了考核流程。
方案明确了三类考核内容。
其中,试飞安全人员处罚作为单项奖惩考核,试飞安全绩效考核和否决项考核等作为组织绩效考核。
考核指标主要包括关键指标及其它试飞安全要求。
其中关键指标考核包括全年飞行等级事故数、全年飞行事故征候数、全年飞行问题数、外部试飞安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数,以及未完成公司年度试飞安全阶段工作数等。
其它试飞安全要求包括问题及时整改率、飞行组织与实施、安全自查、机务保障、场务保障、试飞进度、故障管理、信息报送、质量监管、安全培训和试飞现场外来人员管理、试飞现场标准化等。
为保证考核效果,公司针对被考核单位不同的职责制定了详细的且有针对性的考核标准,标准涉及七大要素,45项具体指标,涵盖了试飞安全管理全部管理要素。
同时,在方案中明确了处罚、激励原则及办法。
根据年度考核要求,按照考核流程,每月对公司具有试飞安全绩效考核指标的单位实行考核。
对于试飞安全绩效考核中发现的问题,试飞管理办公室依据检查、调查情况对相关单位按问题严重程度分别下达《试飞安全整改通知单》或《预防措施和纠正措施落实跟踪表》。
图15 试飞安全绩效考核流程图16 安全绩效分析流程(七)以系统评价为基础,保证试飞管理体系有效运行为确保系统评价符合试飞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
航空工业哈飞首先通过对有关安全问题信息的收集、分类和存储,采用统计分析、趋势分析、专家分析、模拟和试验分析及标准化比较等方法和工具对安全绩效信息数据进行全面、系统分析。
飞行训练管理制度

飞行训练管理制度第一节总则1.为加强飞行训练管理,确保飞行训练安全,促进飞行员飞行技能的提高和飞行品质的改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实施条例》等相关法规,制定本管理制度。
2.本管理制度适用于飞行训练课程和实训任务的组织、管理、执行,以及飞行训练设施设备的保障和维护。
3.飞行训练机构应当按照本管理制度的要求,建立健全飞行训练管理机构和人员配置,加强飞行训练管理,提高飞行训练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第二节飞行训练组织4.飞行训练机构应当根据飞行员的等级和种类,制定相应的飞行训练课程和实训任务,并积极调整更新。
5.飞行训练机构应当根据飞行训练课程和实训任务的要求,科学组织飞行训练,合理安排飞行训练时间,保证飞行训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6.飞行训练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的飞行训练教材、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确保飞行训练的教学质量。
7.飞行训练机构应当建立有效的飞行训练考核制度,对飞行训练成绩进行综合评定,为飞行员提供个性化的飞行训练指导。
第三节飞行训练管理8.飞行训练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的飞行训练管理制度,确保飞行训练的安全和合规。
9.飞行训练机构应当加强飞行训练设施设备的管理和维护,保证飞行训练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行。
10.飞行训练机构应当建立有效的飞行训练风险管理机制,定期进行飞行安全检查和飞行训练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和排除飞行训练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11.飞行训练机构应当建立学员飞行训练档案,对学员的飞行训练情况进行全面记录和归档,确保飞行训练过程的信息化管理。
第四节飞行训练保障12.飞行训练机构应当加强对飞行训练场地、气象条件、飞行计划等相关因素的监测和保障,做好飞行训练的各项保障工作。
13.飞行训练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的飞行训练救援预案,确保飞行训练发生意外时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救援和处置。
14.飞行训练机构应当加强对飞行训练人员的健康管理,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和心理评估,确保飞行训练人员在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状态下进行飞行训练。
飞行部门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飞行部门的安全管理,保障飞行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飞行部门的所有人员、设备、设施和飞行活动。
第三条飞行部门安全管理工作应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
第二章安全生产责任制第四条飞行部门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
第五条飞行部门负责人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飞行安全负全面责任。
第六条飞行部门各岗位人员应按照职责分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飞行安全。
第七条飞行部门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制度,对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考核。
第三章安全生产管理组织架构第八条飞行部门设立安全生产委员会,负责飞行部门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和检查。
第九条安全生产委员会由飞行部门负责人、飞行部经理、飞行教员、安全员等组成。
第十条安全生产委员会下设安全管理办公室,负责日常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第四章安全生产培训与教育第十一条飞行部门应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生产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第十二条飞行部门应组织员工参加国家和行业规定的安全生产培训,确保员工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
第十三条飞行部门应建立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档案,记录员工的培训情况。
第五章安全生产检查与隐患排查第十四条飞行部门应定期进行安全生产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第十五条飞行部门应建立健全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对排查出的隐患及时整改。
第十六条飞行部门应建立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对发生的事故进行及时、准确、全面地报告和处理。
第六章安全生产奖惩与责任追究第十七条飞行部门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奖惩制度,对安全生产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第十八条飞行部门应严格追究安全生产责任,对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依法依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第七章附则第十九条本制度由飞行部门负责解释。
飞行安全管理制度

飞行安全管理制度一、总则飞行安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事务,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也直接影响到航空公司的声誉和经营利益。
为了保障飞行安全,航空公司必须建立健全的飞行安全管理制度。
本制度的编制目的是为了规范和指导航空公司的飞行安全管理工作,确保飞行安全是航空公司工作的首要任务。
二、组织机构1.航空公司必须成立专门的飞行安全管理部门,由专业人员负责飞行安全管理工作。
飞行安全管理部门直接向航空公司的高层领导负责,全面负责飞行安全管理工作。
2.飞行安全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责包括:制定和修改飞行安全管理制度、监督和检查飞行安全工作、对飞行安全事故进行调查和处理、组织飞行安全培训等。
3.航空公司应组织定期的飞行安全会议,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飞行安全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飞行安全管理制度的内容1.飞行安全管理制度应包括以下内容:(1) 飞行安全管理制度的宗旨和原则;(2) 飞行安全管理体系的组成和职责分工;(3) 飞行安全工作的各项规定;(4) 飞行安全工作中的责任和义务;(5) 飞行安全工作的改进措施。
2.飞行安全管理制度应建立飞行安全档案,对重要的飞行安全事件进行记录和归档,以备查证和参考。
3.飞行安全管理制度应不断改进和完善,根据实际工作中的经验不断修改和完善,以适应日益变化的飞行安全形势。
四、飞行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1.飞行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是保障航空公司的飞行任务安全、确保飞行员的职业健康和安全、提高飞行员的技能水平、加强飞行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等。
2.航空公司必须加强对飞行员的培训和考核,确保飞行员在飞行中能够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操作,有效避免飞行事故的发生。
3.航空公司必须定期对飞机设备和设施进行维护检查,确保飞机设备和设施的正常运行。
对于出现缺陷或故障的飞机设备和设施必须立即进行维修或更换,以确保飞行安全。
五、飞行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1.飞行安全管理制度必须得到各级管理人员和全体员工的认真执行。
模拟机管理制度

模拟机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为规范和规范模拟机使用管理,提高模拟机使用效率和安全,促进教学科研工作的有序开展,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模拟机基本原则1. 模拟机是学校教学科研的重要设备,其使用应以教学科研目的为主,禁止私自使用模拟机进行非教学科研活动。
2. 模拟机使用应遵守设备使用手册规定,保护设备的正常运转。
3. 模拟机使用应严格按照预定时间进行,不得擅自更改。
4. 模拟机使用前应认真检查设备是否正常,确保使用安全。
第三章模拟机管理人员职责1. 模拟机管理员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负责模拟机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
2. 模拟机管理员有义务保护设备的完好性和安全性,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3. 模拟机管理员有权对模拟机用户进行指导、监督和管理。
4. 模拟机管理员有权对不遵守规定的用户采取相应的措施,包括暂停使用权限和报告有关部门。
第四章模拟机使用流程1. 教师或研究人员向模拟机管理员提出使用申请,说明使用目的、时间和内容。
2. 模拟机管理员审核申请,确定使用时间和安排使用人员。
3. 使用人员到达模拟机实验室,按时进行实验或研究工作。
4. 实验或研究结束后,使用人员应将设备归位、清洁,并证明设备正常。
5. 模拟机管理员对设备进行检查,确认设备正常后方可继续使用。
第五章模拟机使用注意事项1. 使用人员应穿戴符合实验或研究要求的工作服,戴好安全帽、护目镜等防护装备。
2. 在使用过程中,应遵守实验或研究规程,不得私自改变实验或研究程序。
3. 使用过程中发现设备异常应及时报告模拟机管理员进行处理。
4. 使用人员应严格遵守实验室管理规定,确保实验室安全。
第六章模拟机安全管理1. 模拟机管理员应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维护,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
2. 模拟机使用过程中应加强安全监管,保障使用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3. 发生设备故障或事故时,应及时报告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4. 模拟机管理员应定期开展安全培训,提高使用人员的安全意识。
第七章模拟机维护与管理1. 模拟机管理员应定期对设备进行清洁和维护工作,保证设备的良好状态。
模拟舱安全管理制度

模拟舱安全管理制度一、制度背景模拟舱作为一种高度复杂的设备,涉及到航天飞行、太空实验等一系列高风险操作。
为了保障模拟舱内的安全,必须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以规范模拟舱的运营和使用。
同时,安全管理制度也是航天飞行员和工作人员的安全保障措施,旨在防范和应对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确保模拟舱内的每一次飞行都能够安全顺利地进行。
二、制度内容1.安全制度的建立模拟舱的安全管理制度应当由相应的管理部门负责制定,管理部门应当设立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负责模拟舱的安全管理工作。
安全管理部门应当负责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并指导全体工作人员遵守。
同时,安全管理部门还应当定期对模拟舱的设备和设施进行检测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2.人员培训与管理在模拟舱内工作的人员需经过专门的培训才能上岗,培训内容应当包括模拟舱的操作规程、安全规定以及应急处理措施。
管理部门应当建立人员档案,对所有进入模拟舱工作的人员进行审核和管理,确保他们具备相应的资格和技能。
同时,管理部门还应当定期组织培训和演练,确保所有工作人员对模拟舱的操作规程和安全要求有所了解。
3.设备检测与维护模拟舱的设备和设施是保障模拟舱安全的重要保障措施,管理部门应当定期对设备和设施进行检测和维护。
检测内容包括设备的正常运转情况、安全性能等,对于存在问题的设备应当及时更换或维修。
管理部门还应当建立设备档案,对设备的维护情况进行记录和管理,确保设备的运转安全和稳定。
4.应急处理与救援模拟舱是一种高风险操作设备,可能会出现各种意外情况,如设备故障、火灾等。
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应急处理预案,包括应急通讯、应急疏散、灭火救援等措施,并组织演练以确保应急处理的及时和有效性。
同时,管理部门还应当配备专门的救援队伍和器材,确保一旦发生事故能够迅速做出反应并进行救援。
5.安全意识和宣传安全意识是模拟舱安全管理的基础,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安全意识的培养和宣传。
通过举办安全培训班、发布安全标语等形式,提高模拟舱工作人员对安全管理制度的了解和认识,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责任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全管理编号:LX-FS-A39018飞行模拟机训练中心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标准范本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plan the important work to be done in the future, and require the personnel to jointly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oractivity reaches the specified standard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飞行模拟机训练中心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标准范本使用说明:本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安全相关工作进行具有统筹性,导向性的规划,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
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国际民航组织(ICAO)对安全的定义及含义与普通大众对安全的理解不同,ICAO对安全的定义如下:Safety is the state in which the risk of harm to persons or property damage is reduced to,and maintained at or below,an acceptable level through a continuing process of hazard identification and risk management。
(译文)安全是一种状态,即通过持续的危险识别和风险管理的过程,将人员伤害或财产损失的风险降至并保持在可接受的水平或以下①。
这个对“安全”下的定义是科学的、客观的。
不安全事件在航空运营中是不可能被杜绝的。
这也符合19世纪中期在美国空军服役的一名工程师——爱德华·墨菲(Edward A. Murphy)说的一句俚语,后来演变为“墨菲定律”(Murphys Law)。
墨菲定律的原话是:“If there are two or more ways to do something,and one of those ways can result in a catastrophe,then someone will do it. ”(如果有两种选择,其中一种将导致灾难,则必定有人会做出这种选择。
)。
这个“定律”用非常平淡、通俗的语言反映了事物发展中偶然和必然之间的辩证关系。
它在航空安全管理上的诠释就是:“只要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存在,不管这种可能性多么小,它总是会发生。
”所以在事故不可避免的情况下,如何正确认识安全这个概念对于安全管理来说就显得非常必要。
上述的定义清晰地表明了安全是可以容纳一定程度的事故的,并且通过一定的管理可以将风险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安全和事故是矛盾对立的两面,但是两者是辩证统一的。
在这个清晰概念的基础上,安全管理体系才能真正地建立起来。
安全管理体系概念提出的背景和目的随着全球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航空运输的需求急速增长,飞机数量持续增加,保障航空运输安全的压力越来越大,给航空运输安全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安全管理体系(SMS——Safety Management System)就是在这个背景下由国际民航组织(ICAO)在国际民用航空公约中作为安全项目工程的一部分,以“附件14,11,6......”的形式先后针对机场、空管、航空运营人和维修机构等相关部门提出的。
力图通过这些航空业实体的安全管理实践来提升航空运输的安全水平。
个人还认为,对于航空业来说,安全管理体系不仅能够提高安全水平,而且能够直接或间接增加效益,即“安全出效益”。
安全管理体系在中国发达国家,如加拿大、美国、英国和新加坡,都已经积极推进航空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
作为民航大国的中国,不仅要不断购买欧美先进的飞机,在“硬件”上与国际接轨,而且要在飞行安全管理的“软件”建设上与时俱进和发达国家——民航强国保持同步。
中国民用航空局在20xx年初召开的民航航空安全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推进目标管理,建立和完善企业’自我监督、自我审核、自我约束和自我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和机制”的要求,旨在将安全管理从被动模式转向主动模式,提升航空运输的安全管理水平。
会议决定将完善CCAR-121/135部,后来发布咨询通告AC-121/135全面推进SMS 建设,并且给出航空运营人建立和推进安全管理体系时间表:·20xx年5月30日前进行期准备工作;·20xx年1月1日前完成体系策划工作;·20xx年5月30日前完成文件编制工作;·20xx年1月1日前通过局方补充审定。
安全管理体系的管理思想和特点事实上,为了提高航空运输安全水平,各级民航组织积极研究、探索和实践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办法。
航空安全管理理论的在历史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时代②:·机械时代:通过对设备的改进,从技术层面提高安全水平。
事故学理论就是在此期间发展起来的。
·人为因素时代:关注人为失误原因,应用人机工程学原理,为航空器设计了科学的人机界面,并引入驾驶舱资源管理、机组决策和配合能力训练等科学管理手段。
危险分析和风险控制理论在此阶段发展起来。
·组织管理时代:关注整个组织建设和组织管理的有效性,关注安全隐患,重视系统管理观念,将系统的风险评估、发现、分析和控制作为各个部分相互配合、协调工作的重要内容,同时注重安全文化建设。
系统安全理论就是这阶段的成果。
安全管理体系就是这第三阶段管理思想的体现。
本人认为它具有以下特点:安全管理体系不是“革命”,不是把以前执行的标准和管理制度推到重来,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充分融合资源,完善管理。
安全管理体系不是搞“集团军”和“运动战”;不是在“安全100天”活动中一大帮安全审查人员对各部门、生产环节进行安全集中整顿,就像学校开学的时候进行全校大扫除一样;而是持续对风险识别、评价、改进、状态监控和过程控制、评价反馈这样闭环控制来实现持续安全。
安全管理体系不是一个独立的规章,更不是挂在墙上的死规章或者标语口号等形式主义。
不是一个具体的硬性指标,而是如同全面质量管理(TQM)一样,体现的是一种管理(哲学)思想。
安全管理如同食物中的盐,对于人的生存不可或缺,但也不能也没有必要单吃。
所以要把安全管理措施融入、渗透到具体工作规定和流程中里面。
安全管理体系不是仅仅针对规章制度的建设,更加注重、倡导和营造积极的新型安全文化。
激励员工勤于学习思考,善于沟通信息(尤其是主动报告),积极主动工作。
把安全管理的方针、政策、程序、标准变成全体员工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这种管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安全管理体系不是“事后诸葛亮|”和“马后炮”,也不是简单的“亡羊补牢”。
对于事故发生后(事后),要着眼于整个系统,找出真正的危险源,制定改正措施。
而且在事故发生前(事前),凭借员工的信息、经验和推断,主动报告,通过主动的风险识别发现安全隐患,制定整改措施。
主动式的风险识别也体现了安全“关口前移”的理念。
飞行模拟机训练中心的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与航空运营人、机场、空管和维修机构等大规模的企业机构相比,以飞行模拟机为运营设备的飞行训练中心,它的安全压力较小,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也是必需的,只是规模小了点。
安全管理体系,顾名思义,这个体系就是围绕安全为核心进行管理而建立起来的。
既然称之为管理,那么它和一般的管理学的理论是有共性的。
安全管理体系也反映了计划,组织,人事、领导和控制五项管理基本职能。
建立安全管理系统的四个基本步骤③:(1)建立有效的安全组织。
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必需是自上而下地推行,所以有效的安全组织是必需的。
明确规定各级安全管理机构和负责人的工作职责和权利;制定应急响应计划和预案,配备必要的安全管理和事故调查设备、设施,建立畅通的信息渠道。
“加强责任体系建设……实现安全的关键在于落实责任,发生问题的教训也恰恰在于责任落空……”④。
这就是管理学上讲的组织职能。
(2)建立安全管理政策与目标体系。
制定尽可能细化和量化的安全目标,完善安全政策(《航空安全手册》是很好的参照资料)、规定和工作程序。
建立各个部门沟通和协作的渠道,建立独立的安全审计和监督过程。
这体现了管理中计划的职能。
(3)建立安全监督系统。
建立风险评估(可接受、可容忍和不可接受的风险梯度)和风险控制程序,建立及时可靠并具有反馈功能的安全信息系统,制定安全管理系统的文件体系。
这就是管理学上讲的控制职能。
(4)培养和建立安全文化氛围。
这一步骤是整个SMS中最灵活、最简单(也可能是最困难的)和最有效的步骤,而且这一步骤要贯穿整个体系。
安全的落实不仅仅在于条条框框的规章制度和工作程序,更重要的是员工的责任心。
SMS的主动的安全管理特征就是体现在员工的自下而上的主动报告中。
尤其对于与安全最近的一线员工,他们可以凭借直觉和经验发现设备的异常(声音、气味等蛛丝马迹)和安全隐患。
而员工的责任心来自于教育、企业文化和领导合适的激励。
员工的不满将导致责任心缺失,这本身就是安全隐患。
可见,员工的责任心是把“双刃剑”,如何发挥员工主动积极性和创造力就是属于管理学中人事和领导职能的范畴了。
飞行模拟机训练中心的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过程中注意的事项:(1)注重安全管理体系的系统性,以风险管理为核心。
本人结合飞行模拟机训练中心的运行情况,画出这个运行系统的结构简图:图:1.1在这个系统简图中,管理作为平台,其他部分都是在管理下运行的。
系统运行时,风险来自于:·设备和环境对人员(训练人员和维护人员)的伤害;·人员和环境对设备的损坏;·环境(内、外环境)对人员和设备的伤害和损坏;·管理本身对于设备和人员的伤害和损坏。
这一条最容易忽略,因为“只缘身在此山中”。
在实施风险管理过程中,要从系统的角度分析真正的危险源,并以此制定正确的措施。
(2)树立“持续安全”理念,在安全管理体系中始终把风险管理形成闭环管理,遵循:·事前/事后查明安全危害。
·保证实施和维持可接受的水平所必需的补救措施。
·对达到的安全水平进行持续监督和定期评估。
“识别-评价-控制-监控-评估”的顺序能够清晰地辨别出风险源以及措施的有效性,做到“有头有尾”,而不是“虎头蛇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