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整理资料)

合集下载

清华经管批判性思维与道德推理12资料

清华经管批判性思维与道德推理12资料
Critical Thinking and Moral Reasoning Tsinghua SEM
CTMRing:李庄案与重庆打黑
• 并非只是“腐败分子”
– 雨果《悲惨世界》冉阿让:“当一个人内心充 满黑暗的时候,他就会犯罪,有罪的不是犯罪 的人,而是制造黑暗的人。”
• 幺宁,“办成铁案”“红色恐怖” • 法治与法制
Critical Thinking and Moral Reasoning Tsinghua SEM
CTMRing:截访
(访民林丽萍等正准备睡觉,有人在敲门。) 林丽萍问:“是谁?” 对方回答:“查房。” 开门进来后,四个穿特警制服的安元鼎“特勤”说:“身份证拿来。 ” 接着又说:“手机拿来。” 一一收缴之后,指着外面说:“收拾东西,跟我们走。” 林丽萍问:“你们是谁?” “无可奉告。” “你们要带我们去哪里?” “无可奉告。” (每个女人都由两名男特勤押送到门外的安元鼎护送车上,上车后, 特勤们拿着金属探测器在这些女人身上照来照去。) 林丽萍忍无可忍,问道:“你们到底要干什么?” “无可奉告”,特勤们神情严肃地回答。
3. 寻求认可取向
4. 遵守法规取向
寻求别人认可,凡是成人赞赏的,自己就认 为是对的。 遵守法律等社会规范,认定规范中所定的事 项是不能改变的。
5. 社会法制取向 了解行为规范是为维持社会秩序而经大众同 意所建立的。只要大众共识,社会规范是可以改变的。 6. 普遍伦理取向 道德判断以个人的伦理观念为基础。个人的 伦理观念用于判断是非时,具有一致性与普遍性。
Critical Thinking and Moral Reasoning Tsinghua SEM
“关怀”:另一种伦理进路
• Nel Noddings:Caring: A Feminine Approach to Ethics and Moral Education

批判性思维复习资料

批判性思维复习资料

批判性思维复习资料1.批判性思维课程的宗旨是()。

A培养分析、理解和论证能力。

C提高表达、交流和合作的效率。

D培育各行各业的领导者和佼佼者2.批判性思维属于典型的理性思维。

A对3.人之所以异于禽兽在于他能思维。

A对4.理性思维是根据(知识)解决问题、做出决定或取得理解的思维形式。

5.非理性思维是凭借()等做出决定或取得理解的思维形式。

A感觉B情绪C习惯D愿望6.批判性思维就是审慎地运用(推理)判断一个断言是否为真的思维形式。

7.批判性思维的特点是()。

B前瞻性C反思性D合理性8.所谓批判就是把现有的知识同新事实相对照,决定现有知识的继承或发展。

A对9.华为最新公开的任正非近日接受《华尔街日报》记者专访纪要显示,华为已下调一季度营收目标,但这并不妨碍全年保持增长;另外,任正非透露,4月份起华为手机销售开始增长,月销2000多万台,而新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激发了公司平板、笔记本电脑销售,同比5-6倍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露面”,应为任正非鼠年以来首度接受权威媒体专访。

当被问及华为未来几年发展时,任正非表示,华为未来几年的发展只会比2019年、2020年更好。

他认为,因为华为知道自己哪个地方痛,要在哪个地方医治,相信未来几年会变得更加健康。

任正非的“表示”表现了()。

A理性思维10.【受冷空气影响,昨天上午,杭州主城区、余杭、临安东部和富阳北部出现了阵雨,有23个站点降水大于10毫米(占比13.9%),最大余杭瓶窑镇石濑村23.8毫米。

时不时落点小雨,使得昨天杭州最高气温在31℃左右徘徊。

事实上,这股冷空气从西北到华北再到东北地区,在一路狂刷“存在感”。

北方的小伙伴已经切切实实感受到了什么是“一场秋雨一场凉”。

北方多地最低气温甚至将降至个位数。

(——小雨沥沥其实是冷空气在敲门,本周杭城最高气温告别三字,搜狐焦点杭州2019-09-16 08:09:55】昨天“北方的小伙伴”给他南方的小伙伴打电话,说到北方的天气,他的正确表述应该是(我觉得今天很冷)。

批判性思维:增强判断力

批判性思维:增强判断力

批判性思维:增强判断力批判性思维是指对信息进行深入思考、分析和评估的能力,以便做出明智的决策和判断。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大量的信息,如何在这些信息中筛选出有用的、可靠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就显得尤为重要。

而批判性思维正是帮助我们提升判断力的有效工具。

本文将从培养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提升批判性思维的方法以及实践批判性思维的意义等方面展开探讨。

首先,培养批判性思维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在现代社会,我们需要不断做出各种决策,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都需要有较强的判断力。

而批判性思维正是帮助我们理性思考、客观分析问题的关键。

通过培养批判性思维,我们可以更好地辨别信息的真伪、逻辑的合理性,从而做出更加明智的选择。

此外,批判性思维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的观点,提高沟通能力,促进团队合作,对个人的职业发展和人际关系建立都具有积极的影响。

其次,提升批判性思维的方法有很多种。

首先是培养好奇心和求知欲。

保持对新事物的好奇心,不断学习和积累知识,可以拓展我们的思维广度和深度,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

其次是学会质疑和怀疑。

面对信息时,不要轻信一切,要学会质疑信息的来源、真实性和可靠性,保持怀疑的态度,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再者是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是批判性思维的基础,只有建立在严密的逻辑推理之上的判断才是可靠的。

此外,多角度思考、善于总结归纳、注重细节等方法也都有助于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

最后,实践批判性思维对于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阅读书籍、参加讨论、解决问题等方式来锻炼批判性思维。

在工作中,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数据、制定计划、评估风险等方式来运用批判性思维。

在社会中,批判性思维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分析问题根源、提出解决方案,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力量。

因此,实践批判性思维不仅有助于个人的成长,也有助于社会的进步。

总之,批判性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能力,对于提升个人的判断力、解决问题能力、促进社会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

苏格拉底与批判性思维4则

苏格拉底与批判性思维4则

苏格拉底与批判性思维4则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苏格拉底与批判性思维的资料4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苏格拉底式对话与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范文一》摘要本文通过实例分析目前国内大学英语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性;阐述了批判性思维的概念、内涵;提出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培养批判性思维的作用和采用苏格拉底式提问解决案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表达在整个社会营造有利于批判性思维精神的环境的愿望。

关键词大学英语批判性思维教学实践培养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Socratic Dialogue and Cultivate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Based on College English T eaching CaseStudies DENG Yunfei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of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Nanchong,Sichuan 637000)Abstract By analyzing the deficiencies in three cases of classroom activities,the present thesis illustrates the importance of the cultivation of Critical Thinking in TESL,expounds the notion of Critical Thinking and the teacher’s function in the cultivation of Critical Thinking in practice,suggests practical strategies for the specific problems in the three cases and expects a benign environment for the cultivation of Critical Thinking both in school and in society. Key words college English course;critical thinking;classroom teaching;cultivation 0 引言笔者在一次国内某本科高校外国语学院基础阶段教学竞赛中,看到了如下两个课堂案例:案例一:Never Say Goodbye.①教师让学生演了两个情景剧:一是一个上大学的学生和父亲分别一幕,另一个是一群学生在火锅店的毕业告别餐。

资料汇编与整理

资料汇编与整理

资料汇编与整理资料的汇编与整理对于学习、工作以及研究项目的进行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有效地汇编和整理资料,我们能够更好地管理信息,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本文将探讨一些关于资料汇编与整理的方法和技巧,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应对这一重要任务。

一、资料汇编的重要性资料汇编是指将分散的、杂乱的信息按照一定的分类和顺序进行整理和归档的过程。

它能够将碎片化的信息整合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使得我们在需要时能够迅速查找到所需的信息。

资料汇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资料汇编的过程一般包括收集、筛选、整理和归档。

首先,我们需要广泛地收集各类相关资料,包括书籍、论文、报刊、互联网资源等。

在进行筛选时,我们应该根据自身的需求和目标,选取对于我们的研究或工作最有价值的资料。

整理阶段是将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建立一个系统的知识框架。

最后,我们需要将整理好的资料进行归档,确保它们易于查找和获取。

二、资料整理的方法与技巧1.分类与标签分类是资料整理的基础,合理的分类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信息。

一种常用的分类方法是按照学科或主题进行分类,将相关资料放在同一类别下。

此外,我们还可以使用标签或关键词对资料进行标记,以便于后续查找和管理。

2.制作索引索引是资料整理中重要的辅助工具,它能够提供资料的目录和关键词,并指导我们查找具体内容。

制作索引可以使用表格、图表或软件工具等方式。

在制作索引时,要注意准确记录资料的标题、作者、出版日期等重要信息,以便于精确查找。

3.数字化和电子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和电子化已经成为资料整理的趋势。

通过数字化处理,我们可以将纸质资料转化为电子文档,方便管理和传播。

电子化还能够利用各种软件工具进行搜索、标注和注释,提高工作效率。

4.备份与存储在资料整理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备份和存储资料的安全。

定期进行备份,并将备份资料存储到不同的地方,以防止资料丢失或损坏。

同时,也可以考虑使用云存储等技术,将资料保存在互联网上,便于远程访问和共享。

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

第1节:批判性思维基础(1) 第1章批判性思维基础加利福尼亚的比特镇,是一个位于普林斯顿和奥德本德之间的农业小镇,坐落在162高速公路和萨卡门托河的交汇处。

尽管如今也有了酒吧和杂货店,但比特镇以前并不是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城市,沿着高速公路人们能看到弃置的锈迹斑斑的农具。

以前出现在比特镇的新行当日光浴沙龙,也已经倒闭了。

在萨卡门托河谷,盛夏时分的似火骄阳往往能将柏油路晒化。

对于比特镇的居民而言,如果作购买选择的话,他们愿意花钱防晒而不愿花钱去做所谓的“日光浴”。

对于曾经出现的日光浴沙龙经营计划,一个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人是不难发现其不足之处的。

在亚特兰大,50多个居民因为信奉印度大师希拉?拉坦?马内克的劝诫而用双眼凝视太阳,马内克告诉他们,通过这样的练习人们可以补充能量并能拥有清晰的思想。

但具有眼科知识的专业人士或者拥有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人会告诉你,这样做更有可能伤害你的眼睛。

在芝加哥,警察在缉拿嫌犯时偶尔经过一个大门敞开的车库,发现车库里有人正在将价值67万美元的大麻装入口袋。

由此三个涉嫌贩卖大麻的犯罪嫌疑人被警方拘捕了。

这些嫌疑人若稍有批判性思维能力,就会在从事不当行为前关上车库的门。

罗斯据自己的经验认为,服用Vicks VapoRub(一种止咳镇痛的外用药膏)是他治愈感冒的关键。

尽管药瓶上写着“禁止内服”的字样,罗斯还是建议身边感冒的人吃一汤匙,并说:“吃了这个,你的感冒症状就会消失。

”或许是服用Vicks VapoRub让罗斯的感冒好了,但通常情况下,无论你吃什么,几天以后感冒的症状都会自动消失的。

类似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尽管人类的智慧已经让我们可以搭乘宇宙飞船登上月球,尽管我们可以利用遗传物质改变生命的形式,尽管我们可以设计出能够战胜象棋大师的电脑程序,但一方面我们享受着人类智力的丰硕成果,另一方面我们也会做出错误的判断和不明智的行为。

宇航员莉萨?诺瓦克,一个本来在很多方面都是名不虚传的人,在面对情敌时候的行为却让人难以置信。

批判性思维(整理资料)

批判性思维(整理资料)

第一章理性的声音:批判性思维第一节什么是批判性思维一、恰当的提问与合理的论证批判性思维与世界观的关系批判性思维就是发展和完善人们的世界观并把它高质量地应用在生活各个方面的思维能力。

二、清晰性:澄清思维混乱1、思考问题要有层次——经验层面追根溯源层面逻辑层面2、思考问题要有条理3、清楚、准确地使用概念和语言三、相关性:摆脱感情纠葛1、围绕手中的问题进行思考2、在思考问题时诉诸逻辑推理而不是情感心理四、一致性:避免自相矛盾1、不一致的信念会导致人们做出错误的决定2、自相矛盾是最尖锐的不一致五、正当性:消除不可靠的信念1、使用真实可信的理由为信念做出担保2、为信念担保的理由是强有力的六、预见性:拒绝盲目行动1、预见性意味着信念的实用性如果你拥有的信念能帮助你对周围的世界做出较好的解释和理解,而且能够对周围世界所发生的事件做出较好的预测和控制,那么你的信念就是非常实用的。

2、预见性意味着行动的主动性了解事物的原因不只是为了满足好奇心和消除恐惧感,而是要引导我们的行动,知道要做些什么、什么时候去做以及如何去做,并为我们做决定提供依据。

第二节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一、正确的态度思考态度是一种思维倾向,它引导我们向着好的思考者的方向不断努力。

二、原则性知识批判性准则:1、评估论证中所提出的问题是否恰当的准则;2、评估论证中所给出的理由是否正当的准则;3、评估论证中所做出的推理是否强有力的准则三、勤奋的实践1、思维能力的训练必须注重实践。

2、注重严谨缜密的思考态度;清晰性、相关性、一致性、正当性和预见性的思维品质等批判性思维基本功的训练。

3、训练过程中重视养成批判性思维习惯。

目标:打破规范性思考的条条框框,因为思维的一系列规范性准则是限制思维创新的枷锁。

第三节批判性思维课程的设计一、批判性思维课程的设计风格二、批判性思维教育的意义1、具有清楚地思维、谈吐、写作的能力。

2、具有批判性和系统性推理的能力。

3、具有形成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什么是批判性思维的思维特点

什么是批判性思维的思维特点

什么是批判性思维的思维特点评判性思维能力作为临床决策和解决问题的思维基础,已成为护理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护理的保证。

下面小编为你整理批判性思维的思维特点,希望能帮到你。

批判性思维的思维特点1 抓准"陈述"的意思。

2 判断推理是否含糊。

3 判断多项"陈述"之间是否互相矛盾。

4 判断结论是否必要。

5 判断"陈述"是否正确。

6 判断"陈述"是否根据某一原理引申出来的。

7 判断"观察性陈述"是否可信。

8 判断"归纳性结论"是否其有来自。

9 判断"问题"是否已经确定下来。

10 判断所说的是否只是假设。

11 判断所下的定义是否合适。

12 判断引述某一权威言辞是否可接受。

评判性思维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评判性思维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具体表现为护士系统地收集患者的资料,通过评估寻找患者存在的或潜在的护理问题;针对问题,制订出有效的护理措施,从而解决问题。

患者疾病复杂性与严重程度往往会出乎意料,很多患者在专科疾病基础上还伴有多种慢性合并症,甚至存在一个或两个以上器官功能障碍,病情重、变化快、治疗复杂,并且在ICU等某些医疗单元内,还没有家属陪同。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护士对患者进行连续、动态的定性定量观察,熟练掌握分管患者的病情和护理要点,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提供有预见性的护理措施。

如患者尿量减少,是尿管堵塞还是循环血量不足;长期卧床患者出现下肢水肿,是否存在深静脉血栓的可能等等。

患者多变的病情对护士的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作为一名护士,除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外,还要有评判性思维,勤于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尽可能及时发现潜在危险。

在运用评判性思维过程中,护士需要将理论知识与临床经验紧密结合,通过横向和纵向的思考,将现有资料进行整合分析,梳理各种资料的关系,检查汇总资料并作出初步判断,然后全面客观地分析、评价和再判断,寻找补充资料来证实假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理性的声音:批判性思维第一节什么是批判性思维一、恰当的提问与合理的论证批判性思维与世界观的关系批判性思维就是发展和完善人们的世界观并把它高质量地应用在生活各个方面的思维能力。

二、清晰性:澄清思维混乱1、思考问题要有层次——经验层面追根溯源层面逻辑层面2、思考问题要有条理3、清楚、准确地使用概念和语言三、相关性:摆脱感情纠葛1、围绕手中的问题进行思考2、在思考问题时诉诸逻辑推理而不是情感心理四、一致性:避免自相矛盾1、不一致的信念会导致人们做出错误的决定2、自相矛盾是最尖锐的不一致五、正当性:消除不可靠的信念1、使用真实可信的理由为信念做出担保2、为信念担保的理由是强有力的六、预见性:拒绝盲目行动1、预见性意味着信念的实用性如果你拥有的信念能帮助你对周围的世界做出较好的解释和理解,而且能够对周围世界所发生的事件做出较好的预测和控制,那么你的信念就是非常实用的。

2、预见性意味着行动的主动性了解事物的原因不只是为了满足好奇心和消除恐惧感,而是要引导我们的行动,知道要做些什么、什么时候去做以及如何去做,并为我们做决定提供依据。

第二节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一、正确的态度思考态度是一种思维倾向,它引导我们向着好的思考者的方向不断努力。

二、原则性知识批判性准则:1、评估论证中所提出的问题是否恰当的准则;2、评估论证中所给出的理由是否正当的准则;3、评估论证中所做出的推理是否强有力的准则三、勤奋的实践1、思维能力的训练必须注重实践。

2、注重严谨缜密的思考态度;清晰性、相关性、一致性、正当性和预见性的思维品质等批判性思维基本功的训练。

3、训练过程中重视养成批判性思维习惯。

目标:打破规范性思考的条条框框,因为思维的一系列规范性准则是限制思维创新的枷锁。

第三节批判性思维课程的设计一、批判性思维课程的设计风格二、批判性思维教育的意义1、具有清楚地思维、谈吐、写作的能力。

2、具有批判性和系统性推理的能力。

3、具有形成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5、具有敢于创新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6、具有与他人合作与沟通的能力。

7、具有判断什么意味着彻底理解某种东西的能力。

8、具有辨别重要的东西与琐碎的东西、持久的东西与短暂的东西的能力。

9、熟悉不同的思维方式(定量、历史、科学、道德、美学)。

10、具有某一领域知识的深度。

11、具有观察不同学科、理念、文化的相关之处的能力。

12、具有一生求学不止的能力。

三、教程内容的组织安排第二章主张与断言第一节论证的概念1、论证是提供支持一个主张的说理方式。

论证是由一系列的陈述语句组成的,表达理由的陈述语句称为前提,表达被支持的主张的陈述语句称为结论。

2、论证与解释的区别在论证中,我们提供证据证明某一主张是否真实或可信;在解释中,我们试图表明事实之间是否有某种联系3、推理两种基本推理方法:演绎推理:如果前提为真,结论也必然为真。

前提与结论之间存在的这种牢固的逻辑关系叫做演绎关系,以这种关系为特点的推理称为演绎推理。

演绎推理的意义——第一,我们清晰地知道了前提所蕴含的内容。

第二,如果前提为真,结论就是一个我们原来未发现而现在已经确信的真理。

归纳推理:推理的前提不能完全地保证它的结论,前提对结论的支持是有限的,所以,如果前提为真,我们只能断定结论很有可能为真。

前提与结论之间存在的这种强有力的逻辑关系叫做归纳关系,以这种关系为特点的推理称为归纳推理。

4、归谬与证伪演绎有效性保送真而不保送假。

对于前提为假的演绎推理,其结论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假的。

归谬法的应用:通过检验演绎的结论来达到证伪目标的做法,在科学领域、司法案件侦破和事故分析中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科学原理及其他假说可能是极为概括和抽象的,科学工作者从这些具有高度浓缩性的原理或假说中演绎出某个简单的、可用实验的方式轻而易举地进行检验的结论。

如果实验证明这一结论是假的,不论该假说有多么深奥复杂,它都必定存在某种谬误。

因此,我们也应该明白演绎推理只是假定而不是断定前提为真。

5、论证的可靠性定义:前提真实而且推理有效的论证称为可靠的论证。

归纳推理尽管归纳推理的前提是真实的,但并不能保证结论是同样真实的,而且这也不代表归纳论证的结论不具有任何可靠性。

因此,归纳推理只能为结论提供一定程度的可靠性(归纳强度)。

判断归纳强度,除了依靠前提与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外,还要考虑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有“多么紧密”,即相关性,需要对推理所涉及的背景知识有所了解。

演绎推理可以根据前提与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做出完全的判定。

6、论证的谬误论证的谬误指的是论证的缺陷。

论证的缺陷可能发生在主张、理由、推理这三个构成要素上,也可能发生在表达论证时所使用的语言上。

※主张上的谬误——论证中对主张(结论)的确信超出了其理由(前提)所保证的限度。

(轮胎充气过量爆裂)※理由上的谬误——论证中使用真实性或可信性悬而未决的理由为其主张提供担保。

(银行贷款的担保人资金状况不明)※推理上的谬误——推理是理由为主张提供支持的正当的、合法的途径,它是判定理由对主张给予多大担保力度的依据。

这方面出现的谬误无疑是论证的缺陷。

※语言上的谬误——论证中的大多数缺陷都与语言的使用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第二节抓住断言从表达论证的角度考虑,用于表达论证的语句有陈述句和疑问句,陈述句用来表达观点和主张,疑问句用来表达论证所提出的问题。

从理解论证的角度考虑,我们把有真假可言的语句称为陈述,对陈述的断定称为断言。

论证被理解为通过已被断定为真的陈述来确证其真实性尚未被断定的陈述,论证的主张是一个陈述,确证这一陈述的真实性或可接受性是论证的目标。

从解决问题的角度考虑,论证的主张就是作者对所提出的主要问题的直接回答,给出支持这一主张的根据和理由被理解为运用推理使人确信这种回答是正确的。

面对所提供的论证,进行理解和评估的首要任务是识别和明确论证的主张。

了解表达主张的陈述句和表达问题的疑问句是识别和明确论证主张的两条较好的途径。

第三节简单陈述一、直言陈述直言陈述指的是揭示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的陈述对某一个体对象有所言说不牵涉个体数量的多少问题,我们把这类对独一无二的对象有所揭示的陈述称为单称陈述。

二、量化陈述涉及所言说的对象数量问题,我们把这类涉及描述对象数量多少的陈述称为量化陈述。

三、矛盾陈述我们把被否定的陈述称为原始陈述,把对原始陈述的否定称为原始陈述的矛盾陈述。

四、对当关系从标准陈述的形式上看,我们可以把主词所表示的对象与谓词所描述的性质之间的关系理解为主词所表示的对象类和谓词所描述的对象类之间的关系1、矛盾关系2、从属关系3、反对关系4、下反对关系五、陈述的标准化日常思维使用的自然语句是没有经过任何逻辑加工的语句,为了能够对推理和论证进行逻辑的理解,有必要对自然语句进行加工,把不具有明确陈述形式的自然语句翻译为标准形式的陈述。

1、正确区分主词和谓词2、全称陈述3、特称陈述4、否定陈述5、除外语句6、只有语句第四节复合陈述复合陈述是由诸如“并且”、“或者”、“如果,则”等联结词联结简单陈述构成的。

常用的几种二元的复合陈述:一、联言陈述及其否定二、选言陈述及其否定三、假言陈述及其否定第五节避免自相矛盾一、自相矛盾的主张坚持某种主张如果只看到事情的一个方面,就很有可能会把那些方面当成对的东西,而把忽视和遗漏的方面当成错的东西加以断定。

很多论证争议的不是某种影响是否存在的问题,而是它有多大或多重要的问题,这时由于夸张的作用而容易把某种主张推向极端。

偏见是那些不能作为正确思维结果的固有的观点。

论证中若以某种偏见为根据,这种偏见的反面事例越多,使用这种偏见进行论证所犯的错误就越严重。

二、自相矛盾的论证1、理由与主张的矛盾相互矛盾是理由与主张之间最严重的不一致,如果论证所提供的理由不但不能成为支持主张的证据,反而成为削弱甚至否定其主张的证据,这无疑是论证中出现的最糟糕的错误。

2、绝对化的理由若要为自己坚持的主张提供万无一失的保证,一个简单而荒谬的做法就是为之寻找一个绝对化的理由3、互相矛盾的理由论证中的理由一般不只一个,不同的理由之间不能互相矛盾,因为相互矛盾的理由可以支持任何主张三、悖论悖论是具有如下模式的推论:如果承认陈述A为真,就会推出陈述为假;如果承认陈述A为假,就会推出陈述A为真,于是就陷入了悖论。

悖论的特征是:推理过程符合逻辑;已表述前提的意义是清晰一致的;推理的结论是相互矛盾的。

1、说谎者悖论2、罗素悖论3、格瑞林悖论格瑞林悖论在1908年发现的悖论又称“非自状形容词”悖论。

形容词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形容词可以用来形容这个形容词自身,称为自状的。

例如:形容词“中文的”就是自状的,它不仅可以形容任何用中文写的字、词、句子等,也可以用来形容它自身,因为“中文的”这三个字也是中文的。

再如形容词“四个字的”也是自状的,它可以形容“兴师动众”这类的短语,也可以形容它自身,因为“四个字的”正好也是四个字的。

另一类形容词则不能用来形容它自身,称为非自状的。

例如,形容词“英文的”就是非自状的,它本身不是英文而是汉语。

再如,“漫长的”也是非自状的,因为它本身只有三个字,谈不上是漫长的。

由于“非自状的”也是一个形容词,现在要问它属于哪一类?假设“非自状的”是非自状的,则正好与它自身相符合,那么按定义它应该是自状的;假设“非自状的”是自状的,既然是自状的,就应与它自身相符合,而它本身正是非自状的。

4、鳄鱼悖论5、唐吉诃德悖论第三章问题与主张第一节理解问题一、问题、回答和预设预设是问题被提出的潜在条件。

在问题的预设中,如果有一个陈述是假的,对这个问题试图做出任何真实的直接回答都是徒劳的。

例如:谁是当今中国的皇帝?由于这个问题的预设“当今中国有皇帝”是一个假的陈述,因而试图寻找这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就是白费功夫。

辨析一个问题的预设,能帮助我们确认一个问题是否属于误导性问题。

对于误导性问题,可以针对问题的预设进行修正性回答二、单一问题与多重问题单一问题的结构由两部分组成:问式和题设。

在语言学中,通常把问句分为是非句、选择问句和特指问句。

相应地,也可以把问题分为是非型问题、选择型问题和特指型问题。

A 是非型问题B 选择型问题C 特指型问题三、责任性回答规则1. 对单一问题的回答必须是直接的、修正性的或者承认自己不知道。

规则2. 对单一的是非型或选择型问题的直接回答必须是题设所呈现的可选择对象之一。

规则3. 对单一的特指型问题的直接回答必须是符合题设所描述的对象之一。

规则4. 对多重问题的回答是由对组成多重问题的单一问题分别做出责任性回答而形成的复合陈述。

第二节恰当提问的益处一、明确论证的主张在识别论证的主张方面,通过提炼论证中所议论的主要问题,基于对这一问题所能做出的可能回答,探查作者论证的主张、意图以及争议的焦点,这是一种参与作者思考、发挥读者主动性的方法主要问题与次要问题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二、辨析争议的焦点争议指的是在同一个问题上所存在的相互矛盾或相互反对的主张,而且这两种主张都是对这个问题的责任回答争议的焦点实质是一个问题,它好比两个不同水域的分水岭,在这个问题上争议双方做出了相互矛盾或者相互反对的责任回答把发生在主要问题上的争议称为观点之争,把发生在主要根据上的争议称为理由之争争议双方一旦在主要问题上发生观点之争,通常不会只停留在不同立场的对抗上,而会把争议引向深入,从而导致多重争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