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加爵犯罪原因分析

合集下载

马加爵案件分析

马加爵案件分析

4
社会影响
社会影响
1
马加爵案件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讨论
一方面,该案件突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性,引发了对大 学教育、学生心理辅导等方面的反思
2
3
另一方面,该案件也引发了对社会公正、贫富差距等问题的讨论, 一些人认为这些因素可能对马加爵的犯罪行为产生了影响
5
法律判决
法律判决
最终,马加爵被判处 死刑并执行。这一判 决表明了我国法律对 此类极端暴力犯罪行 为的严厉打击和惩罚
6
总结
总结
马加爵案件是一个令人震惊的刑事案件, 它引起了人们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社会 公正等问题的关注和讨论。该案件也提 醒我们,对于类似的行为需要及时采取 有效的干预措施,以避免类似的悲剧再 次发生。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对大学 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和关注,帮助他 们持和援助
马加爵案件也表明,社会支持和援助对于防止类似 的悲剧发生至关重要
同时,对于存在困难和问题的学生,应该给予更多 的关注和支持,以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和问题
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援 助,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0
法律制度和司 法实践
法律制度和司法实践
➢ 马加爵案件的判决结果表 明,我国法律对于极端暴 力犯罪行为采取了严厉的 惩罚措施。然而,这也引 发了对法律制度和司法实 践的进一步思考。如何在 保护社会安全和维护人权 之间取得平衡,如何在打 击犯罪和保障司法公正之 间取得平衡,这些都是我 们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8
犯罪预防和干 预
犯罪预防和干预
马加爵案件表明, 对于类似的极端暴 力犯罪行为,预防 和干预至关重要
01
学校和社会应该加强 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 关注和投入,提供必 要的心理辅导和支持

犯罪心理学案例分析马加爵杀人案

犯罪心理学案例分析马加爵杀人案

(三) 关注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贫困大学生作为一个弱势群体,相比于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往往要经历 更多挫折,产生更多的挫折感,因此也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高校应该主动 地、人性化地去关心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三、启示
(一) 从小开始,强化责任教育。
当代很多人都会随意地、冲动性地进行行为,毫不考虑行为后果。这些 责任丧失的行为表明对人们进行责任教育已刻不容缓。要从小教导人们对自 己的行为自己负责,要认识到一个人的行为不仅是对本人有直接的利害关系, 而且要对与之相关的人和事都要产生影响;要从小教导人们领会到作为一个 社会人的真正内涵,逐步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及人类所负有的责任。
唐学李:只因为他暂时借住在马加爵宿舍里,那两天又总是睡在宿舍不爱出门,妨碍了马加爵的杀人计划,因而被杀。 龚博:因为过生日没请马加爵,而邵瑞杰又用此事教训马加爵:“就是因为你人品不好,所以龚博过生日都没叫你” 因而被马加爵怀恨,惨遭杀害。 杨开红:马加爵正在宿舍里处理杀死邵瑞杰时留下的血迹时,恰巧来到马加爵的宿舍找人,马加爵担心事情泄露,杀 害了杨开红。
(二) 强化“尊重生命”的意识。
很多大学生犯罪事件反映出一个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就是大学生中缺 乏“尊重生命”的意识。在西方一些国家中规定凡怀胎满三个月以上不准堕 胎,因为胎儿已“成”人,有其生存的权利。而我们的大学生却任意地将正 处旺盛时期的生命杀害或抛弃。“尊重生命”已经被残酷的事实激起强烈的 呼唤。要教育大学生认识到生命来之不易、不可再生,每人只有一次生命。 必须珍惜生命,因为生命的归属从诞生那天开始早已不完全属于他本人,而 是家庭、社会的一部分,一定要爱护生命、保护生命。
心理学认为:心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能动的反映。人的犯罪心理的来源同样 是对客观世界消极因素能动反映的结果。马加爵生活的社会环境中存在着大 量的消极因素,为马加爵犯罪心理的产生提供了“土壤”。 消极因素:严重的“贫富差距加大”、马加爵家庭贫困 学校对大学生中的“弱势群体”的忽视

马加爵案例分析

马加爵案例分析

人际关系与人格成长



马克思说:在现实性上,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 的总和。 新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H.S.沙利文:人一出 生就生活在一个复杂、变动的人际关系之中, 这种关系就是他的社会性本质。个人与他人之 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就是人格形成和发展 的主要原因。所谓人格就是个体在人际情境中 相对持久的形式。 精神病学就是人际关系的科学。人际关系就是 一种操作或与人的相互作用,“操作不当”可 导致人格障碍和精神疾病。
二、犯罪原因的分析
没有责任心的行为并非第一次 —— 高中老师:高三一次会考结束后,马突 然失踪,家人和学校找了三天并报了警, 后在距家100多公里的贵港市被警方在 街头带走。 老师评价:他是一个乖戾自私的人。
二、犯罪原因的分析
暴力犯罪行为的情境前因 ——


打牌时因同学说他作弊而发生口角,当时众人 把他的种种“劣迹”数落了一番,特别是有人 言“吃饭时,连你广西老乡都不愿叫你了”, 刺激了他的自尊心,他说当时只是想杀死那一 人而已。 犯罪心理学家认为,被害人是在冲突过程中首 先采用语言伤害的人。暴力行为可能是一种试 图挽回面子的报复行为。
二、犯罪原因的分析
人格障碍 —— 证据 犯罪人自白:“我想我之所以不能跟十 哥做一对知心朋友是因为我太自怜。” “我找到一棵桃树苗,但父亲不让种在 家里,十哥说给他,但我把树苗折断 了。” “我这个人动情的话历来就讲不出口。” 父亲:“他上初中时几乎年年都能拿到 奖状,却从不主动跟家人说。”
三、反思

坚持德智体心的全 面发展。德智体心 各要素之间是相互 作用和制约的。只 有全面发展才能做 一个有益于社会的 人,是大学生走向 社会,成家立业的 基育古训

马加爵案件犯罪心理分析

马加爵案件犯罪心理分析

马加爵案件犯罪心理分析1马加爵案件1.1马加爵案件简介2004年2月23日,云南省昆明市警方接到报警,在云南大学学生宿舍的柜子内发现4具尸体,接警后,办案民警迅速来到现场勘查取证。

经尸检及现场调查后得知,死亡4人为云南大学学生,四人为同学关系,死者分别是:邵瑞杰,唐学李,龚博,杨开红,4人均被钝器击打头部死亡,案发现场发现一个石工锤,经检验后确定,正是此起案件的作案工具。

四人死亡时间不一,唐学李最早死亡,其次是邵瑞杰,然后是杨开红,最后是龚博。

而同宿舍内的另一名学生马加爵却不知去向,是死是活也不清楚。

警方分别调查了死亡4人最后出现的地方,接触的人及目击证人,所有的证据都指向了该案发宿舍及同寝室的学生马加爵,宿舍地面,墙上,也有明显被清洗过血迹的痕迹。

同时,警方在寻找失踪学生马加爵的踪迹时,有目击证人反映,在案发之后,曾看见他离开学校。

警方调查马加爵于案发前后的行踪发现,在案发前,马加爵曾经在银行取过两次钱,分别是350元和100元,另外警方调查其上网数据时发现,马加爵曾浏览过江西赣州,湖南邵阳,广东广州等地的地理,交通情况,并浏览了假身份证制作等相关信息。

警方怀疑他是预谋杀人,前期已经做好了逃亡的准备。

由于此案的恶劣性质,加上学校人员,媒体的大肆传播及发酵,此案很快便传遍全国,造成全国轰动。

而同时,公安部也发出A级通缉令,悬赏20万通缉马加爵。

在经过多方分析后,警方初步判定马加爵于案发后,很可能是逃往了广东。

警方随即部署力量前往广东,但来晚一步,马加爵嗅到风声,已经逃离,3月15日晚,警方接到线民举报,发现一个蓬头垢面的人,很像是马加爵,办案民警很快来到现场,发现一名流浪汉正坐在路边吃馒头,在民警上前盘问时,马加爵承认了自己的身份,当晚19点30分左右,马加爵在三亚被抓获。

被捕后的马加爵供述了整起事件的起因,在案发之前,马加爵曾同邵瑞杰一起打牌,但是在中途时,邵瑞杰突然说马加爵出老千,马加爵一直都把邵瑞杰当成是最好的朋友,也是在大学内唯一的朋友,他没想到邵瑞杰会这样说自己,于是,两人爆发了激烈的争吵,争吵中,邵瑞杰还讥讽马加爵的人品差,所以龚博(另一名被害人,与马加爵并无过节)生日的时候才没有请他,马加爵一下怒火中烧,原来在他们心中,一直都是这么看待我的,争吵过后,马加爵躺在床上,越想越不是滋味,也是从那时起,马加爵心里就生起了杀意,而当时定下的目标便是邵瑞杰及龚博。

马加爵犯罪心理分析

马加爵犯罪心理分析

马加爵犯罪心理分析简介本文对马加爵的犯罪行为进行心理分析,探讨其犯罪动机和心理状态,希望能够揭示出他犯罪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并为相关研究和预防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马加爵的背景马加爵,男,某市某区人,自幼喜欢虐杀动物,并在成年后将犯罪行为升级到对人的伤害,包括杀人、强奸等。

他在犯罪中展现出极大的暴力倾向和对受害者的冷酷无情。

犯罪动机分析动机1:虐待成长经历马加爵的虐待成长经历是其犯罪动机之一。

在其童年时期,他可能经历了家庭暴力、虐待或其他不良成长环境,导致他对他人的恶意行为产生了扭曲的认知。

他可能通过虐待和杀戮行为来发泄自己内心的愤怒和痛苦,以此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

动机2:权力欲望和控制欲犯罪心理学中,一些罪犯表现出对权力和控制的极度渴望。

马加爵可能通过对受害者实施暴力和控制来满足自己的权力欲望,并通过这种行为来塑造自己的自尊心。

犯罪的心理特征特征1:冷酷无情马加爵在犯罪行为中展现出冷酷无情的特征,他对受害者毫不留情,展现出对人类生命的漠视和不尊重。

特征2:精密策划马加爵的犯罪行为往往经过精心策划,他可能运用各种技巧来追踪和选择受害者,并在犯罪行为中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

特征3:无法体验他人情感马加爵可能具有缺乏同理心和无法体验他人情感的特征。

他不关心他人的感受,只追求自己的满足感和快感,这种情感缺失可能是他犯罪的动力之一。

心理分析与预防措施心理分析通过对马加爵的犯罪心理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他的犯罪动机和心理特征。

这些信息可以为相关研究和预防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预防措施针对这样的犯罪行为,我们应该从多个方面进行预防工作:1.家庭环境改善: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和家庭环境,重视儿童的成长和心理健康,避免虐待和暴力行为对儿童的伤害。

2.社区关怀:建立社区心理咨询机构,提供心理咨询和援助服务,帮助潜在的罪犯寻找其他途径来释放压力和消除犯罪冲动。

3.教育宣传:加强犯罪心理学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公众对犯罪心理的认识和了解,增强防范意识。

马加爵犯罪心理分析报告

马加爵犯罪心理分析报告

马加爵犯罪心理分析报告1. 引言马加爵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声名狼藉的犯罪分子,他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

本文旨在通过对马加爵的犯罪心理进行分析,探讨他犯罪的原因和心理动机。

2. 个人背景马加爵出生于一个贫穷的农村家庭,从小生活在恶劣的环境中。

他在学校表现平庸,经常与同学发生冲突。

在十几岁的时候,他开始接触到犯罪活动,并逐渐陷入了犯罪的泥沼。

3. 行为模式分析根据对马加爵犯罪活动的观察和分析,可以总结出他的行为模式。

首先,他选择了靠近高风险地区进行犯罪,这样可以更容易逃避警方的追捕。

其次,他喜欢选择单独作案的目标,这样可以减少被发现的概率。

最后,他善于利用技术手段,比如窃听、跟踪等,来获取犯罪所需的信息。

4. 动机分析对于马加爵的犯罪动机,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首先,他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缺乏物质和精神的满足,这可能导致了他对财富和权力的渴望。

其次,他在学校中的失败和社会的歧视,可能使他产生了对社会的仇恨和报复心理。

最后,他的家庭环境和社会价值观的缺失,可能导致了他对道德规范的忽视,从而采取了犯罪行为。

5. 心理特征分析通过对马加爵的心理特征的研究,可以发现他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

首先,他具有高度的自我中心主义,只顾自己利益,无视他人感受。

其次,他缺乏对他人的同情心和责任感,对于自己的犯罪行为没有任何悔意。

最后,他具有一定的智商和技术能力,这使得他能够更加巧妙地进行犯罪活动。

6. 心理诊断基于以上分析,可以对马加爵做出心理诊断。

他可能患有反社会人格障碍,表现出自私、无责任感和缺乏情感的特点。

此外,他还可能存在心理上的创伤和心理压力,这可能是他产生犯罪行为的原因之一。

7. 预防和治疗建议针对马加爵的犯罪心理,有以下几点预防和治疗建议。

首先,应加强对贫困家庭和边缘青少年的关注和教育,提供他们更多的机会和帮助,防止他们陷入犯罪的困境。

其次,应加强社会道德教育,提高人们的道德素质和法治观念。

最后,对于已经犯罪的个体,应提供心理咨询和治疗,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摆脱犯罪的阴影。

马加爵犯罪心理结构

马加爵犯罪心理结构

马加爵犯罪心理结构犯罪心理学是研究犯罪者思维、情感、意图和行为的学科,它探讨了犯罪者背后的心理结构和动机。

马加爵是中国刑事案件中备受关注的一个犯罪嫌疑人,他的犯罪行为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

本文将探讨马加爵的犯罪心理结构,并解释他可能是如何走上犯罪道路的。

犯罪心理学家对马加爵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心理评估,试图解释他为什么会犯罪以及他的犯罪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

研究表明,马加爵表现出了一些典型的犯罪心理特征,如冷血、暴力倾向和缺乏同情心。

首先,马加爵表现出了冷血的特点。

他在作案过程中表现出极高的冷静和自制力,不受情绪的干扰。

这说明他在犯罪前能够冷静地分析和计划,同时能够避免被他人察觉。

这种冷血的心理特征使得他能够在犯罪过程中展现出高效的组织和安排,减少被抓捕的风险。

其次,马加爵还具备暴力倾向。

他的犯罪行为往往伴随着暴力和残忍的手段,给受害人造成严重的身体和心理伤害。

这种暴力倾向往往源自他对权力和控制的渴望,通过施暴来满足自己内心的欲望。

此外,他可能还有一些潜在的心理问题,比如攻击性障碍或反社会人格障碍,这些问题可能进一步加剧了他的暴力倾向。

最后,马加爵缺乏同情心。

他的犯罪行为往往缺乏对他人感受的关注和同情。

他对受害者的痛苦和后果毫不在意,只关注自己的利益和满足自己的欲望。

这种缺乏同情心的特点使得他可以无视他人的权益和感受,从而更容易地进行犯罪。

以上是对马加爵的犯罪心理结构的简要分析。

虽然不能完全确定他的心理结构和动机,但通过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初步了解他的想法和行为背后的心理因素。

在未来的犯罪心理学研究中,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马加爵的心理背景和犯罪动机,以更好地理解和预防类似的犯罪行为。

总结起来,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于理解和预防犯罪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马加爵的犯罪心理结构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犯罪者背后的心理动机和内在驱使,为犯罪预防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继续加强对犯罪心理学的研究,以提高社会的安全性和人民的幸福感。

马加爵案

马加爵案

“马加爵案”心理分析一、案情概述2004年2月23日云南省昆明市公安局接报后,在云南大学学生公寓一宿舍柜子内发现4具被钝器击打致死的男性尸体。

2月25日云南省公安厅发出A级通缉令,悬赏15万元人民币捉拿云南大学凶杀案犯罪嫌疑人马加爵。

4受害学生均为马加爵同窗非好友。

2月26日广西自治区发出通缉令,并悬赏5万元捉拿马加爵。

此前,警方查明,马加爵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宾阳县宾州镇人。

3月1日公安部发布A级通缉令,通缉在逃杀人犯罪嫌疑人马加爵。

公安机关悬赏20万元人民币在全国范围内公开通缉。

3月初公安部统一指挥针对马加爵的全国大排查,全国出现数十名“疑似者”。

警方查明,2月15日,马加爵曾在云南省工商银行汇通支行学府路储蓄所分两次提取了350元和100元人民币现金;2月8日至13日以及2月15日马加爵上过互联网,查询江西省赣州市、湖南邵东县和广州市等地的地理、交通、就业等情况,并浏览了有关身份证的制作、核查等有关规定,访问过互联网上“公安部”、“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安厅”等网站。

上网时间集中在晚上11时至次日7时。

3月12日广东省公安厅转发公安部查缉马加爵线索的通告:警方调查发现了一些东西,马加爵极可能于2004年2月17日下午乘火车离开昆明前往广东,所涉车次及时间包括:2060次昆明—湛江,时间为20:41;1166次昆明—广州,时间为23:23。

3月15日晚7时30分左右马加爵在海南省三亚市河西区落网。

二、心理分析(一)、马加爵的心理特点分析1、马加爵的认识特点从马加爵的犯罪具有针对性、有预谋、事后清理现场及畏罪潜逃可知,其并没有精神病,且在作案过程中是清醒冷静的情况看,他的人格已在长久的压抑和自我中完全扭曲,已发展为分裂性和偏执型人格障碍,其性格内向,基本不与他人主动交往,缺少知心朋友;情感冷淡,甚至不通人情;缺乏亲密、信任的人际关系;在遵循社会规范方面存在困难,导致行为怪异;对挫折和遭遇过度敏感;对侮辱和伤害不能宽容,长期耿耿于怀;多疑,容易将别人的中性或友好的行为误解为敌意或轻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大学四年级学生马加爵杀人案一度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人们耳边充斥的大多是对马加爵恶劣行为和残忍手段的谴责与声讨;而当媒体报道其被公安机关缉拿归案时,几乎所有的人都松了一口气。

然而,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惨案发生后对于马加爵的谴责与声讨,也不仅仅是在马加爵们逮捕归案时的欢呼雀跃。

我们更需要冷静地反思,是什么原因造就了“马加爵”?
导致马加爵杀人的,不是因贫困而引起的自尊问题,真正决定马加爵犯罪的原因,是他强烈、压抑的情绪特点,是他扭曲的人生观,还有“自我中心”的性格缺陷。

通过对马加爵的犯罪过程,犯罪手法及其认罪书的分析,可以总结为一下几点:
一、典型的情绪型犯罪情绪型犯罪有两种,一种是激情型的,另一种就是仇恨累积型的。

而马加爵就是典型的仇恨累积型。

马加爵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但是家境贫穷、交际能力差、长相丑陋,且现实不如人意,所以容易有自卑、自怜的心理特点;进入大学后城乡巨大落差又导致了心理上的不平衡,这就造成了他敏感、多疑、狭窄的性格特点,而这样一种性格和同学相处的时候就难免出现一些怪异的行为。

而周围的人如果对他不在意一些,或者忽视一些,对他的一些表现作出过于简单的回应,他的行为就会更为怪异。

慢慢地某些小的芥蒂也会形成一种仇恨,仇恨的积累导致了最后犯罪行为的发生。

二、强烈、压抑的情绪特点马加爵在其于狱中所写文章中多次描述其家庭条件差,生活拮据,对此其有强烈的自卑感,在其潜意识中无法接受生活贫困这一事实。

认为由于自身生活贫困、交际能力差、外貌丑陋才遭到周围人的歧视,甚至被恶意对待。

另一方面,马加爵是个聪明的孩子,有远大的抱负,希望通过大学中的学习来摆脱贫困,但其所处的大学环境又与其想象的相去甚远。

这种现实与理想的落差也使其极为郁郁不得志。

这些都不断的积累着他的仇恨。

三、自我中心的性格缺陷在马加爵的遗书中,大多数句子以“我”开头,且多次出现“我的天生智商还可以”这一类自我肯定的语句,表明其自我中心的这一性格缺陷。

也正因为其以自我为中心,爱钻牛角尖,马都是以自我的眼光看待周围,不曾换位思考,以自己的道德观念及正义去规范他人的道德和正义。

最后马无法接受同学在打牌中对其进行的侮辱,引燃导火索,大开杀戒。

但马只是认为自己的行为只是有违于法律,而在道德、正义上是无过错的,他将自己的杀戮正义化,认为是对得起道德,社会的。

在其遗书中多次出现“我决定给那些歧视穷苦人、蔑视穷苦人的人一个教训。

我决定给那些无情践踏、残忍蹂躏穷苦人人格尊严的人一个教训”。

这些都暴露出其自我中心的性格缺陷。

四、人格扭曲由马加爵的犯罪具有针对性、有预谋、事后清理现场及畏罪潜逃可知,其并没有精神病,且在作案过程中是清醒冷静的。

但是其人格已在长久的压抑和自我中完全扭曲,已发展为分裂性和偏执型人格障碍,其性格内向,基本不与他人主动交往,缺少知心朋友;情感冷淡,甚至不通人情;缺乏亲密、信任的人际关系;在遵循社会规范方面存在困难,导致行为怪异;对挫折和遭遇过度敏感;对侮辱和伤害不能宽容,长期耿耿于怀;多疑,容易将别人的中性或友好行为误解为敌意或轻视。

由于上述原因,才导致了这个血案的发生。

将一个马加爵缉拿归案并非难事,但是,如何将那些将要成为马加爵的潜在的犯罪嫌疑人消灭在萌芽状态,如何杜绝马加爵现象的再生,却需要全社会一起努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