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加爵犯罪心理分析
马加爵心理分析

马加爵心理分析马加爵心理分析发表时间:2004-12-29 18:04:30马加爵心理分析一名大学生,为了一点小事就连杀四人,简直太出乎人们的意料了。
他会不会是精神病?对此,有人分别在温州大学和浙江东方学院作了《马加爵犯罪心理分析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进行了粗浅的分析。
现将讲座内容整理成文。
一、人格障碍根据马加爵杀人具有针对性、有预谋、事后清理现场和畏罪逃跑等情况,可以断定他没有精神病。
但碍。
最近有人在《健康报》上发表文章指出,马加爵与诱杀17名中学生的黄勇和疯狂作案26起、杀死多人的杨新海都属于反社会性人格障碍。
那么,什么是反社会性人格障碍呢?请看《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的诊断标不负责任,无视社会常规、准则、义务等,如不能维持长久的工作(或学习),经常旷工(或旷课)、作;有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且这些行为已构成拘捕的理由(不管拘捕与否);(2)行动无计划或有冲计划的旅行;(3)不尊重事实,如经常撒谎、欺骗他人,以获得个人利益;(4)对他人漠不关心,如经拖欠债务、不瞻养子女或父母;(5)不能维持与他人的长久的关系,如不能维持长久的(1年以上)夫责怪他人,或对其与社会相冲突的行为进行无理辩解;(7)对挫折的耐受性低,微小刺激便可引起冲(8)易激惹,并有暴力行为,如反复斗殴或攻击别人,包括无故殴打配偶或子女;(9)危害别人时缺验,特别是在受到惩罚的经验中获益。
以上九条标准,马加爵一条也够不上。
所以说,他不是反社会性人格障碍,更象是分裂样人格障碍和分裂样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是:(1)性格明显内向(孤独、被动、退缩),与家庭和社会疏远,除触的人外,基本不与他人主动交往,缺少知心朋友,过分沉湎于幻想和内省;(2)表情呆板,情感冷淡能表达对他人的关心、体贴,及愤怒等;(3)对赞扬和批评反应差或无动于衷;(4)缺乏愉快感;(人际关系;(6)在遵循社会规范方面存在困难,导致行为怪异;(7)对与他人之间的性活动不感兴趣(七条以外,其它全部符合。
马加爵案件犯罪心理分析

马加爵案件犯罪心理分析1马加爵案件1.1马加爵案件简介2004年2月23日,云南省昆明市警方接到报警,在云南大学学生宿舍的柜子内发现4具尸体,接警后,办案民警迅速来到现场勘查取证。
经尸检及现场调查后得知,死亡4人为云南大学学生,四人为同学关系,死者分别是:邵瑞杰,唐学李,龚博,杨开红,4人均被钝器击打头部死亡,案发现场发现一个石工锤,经检验后确定,正是此起案件的作案工具。
四人死亡时间不一,唐学李最早死亡,其次是邵瑞杰,然后是杨开红,最后是龚博。
而同宿舍内的另一名学生马加爵却不知去向,是死是活也不清楚。
警方分别调查了死亡4人最后出现的地方,接触的人及目击证人,所有的证据都指向了该案发宿舍及同寝室的学生马加爵,宿舍地面,墙上,也有明显被清洗过血迹的痕迹。
同时,警方在寻找失踪学生马加爵的踪迹时,有目击证人反映,在案发之后,曾看见他离开学校。
警方调查马加爵于案发前后的行踪发现,在案发前,马加爵曾经在银行取过两次钱,分别是350元和100元,另外警方调查其上网数据时发现,马加爵曾浏览过江西赣州,湖南邵阳,广东广州等地的地理,交通情况,并浏览了假身份证制作等相关信息。
警方怀疑他是预谋杀人,前期已经做好了逃亡的准备。
由于此案的恶劣性质,加上学校人员,媒体的大肆传播及发酵,此案很快便传遍全国,造成全国轰动。
而同时,公安部也发出A级通缉令,悬赏20万通缉马加爵。
在经过多方分析后,警方初步判定马加爵于案发后,很可能是逃往了广东。
警方随即部署力量前往广东,但来晚一步,马加爵嗅到风声,已经逃离,3月15日晚,警方接到线民举报,发现一个蓬头垢面的人,很像是马加爵,办案民警很快来到现场,发现一名流浪汉正坐在路边吃馒头,在民警上前盘问时,马加爵承认了自己的身份,当晚19点30分左右,马加爵在三亚被抓获。
被捕后的马加爵供述了整起事件的起因,在案发之前,马加爵曾同邵瑞杰一起打牌,但是在中途时,邵瑞杰突然说马加爵出老千,马加爵一直都把邵瑞杰当成是最好的朋友,也是在大学内唯一的朋友,他没想到邵瑞杰会这样说自己,于是,两人爆发了激烈的争吵,争吵中,邵瑞杰还讥讽马加爵的人品差,所以龚博(另一名被害人,与马加爵并无过节)生日的时候才没有请他,马加爵一下怒火中烧,原来在他们心中,一直都是这么看待我的,争吵过后,马加爵躺在床上,越想越不是滋味,也是从那时起,马加爵心里就生起了杀意,而当时定下的目标便是邵瑞杰及龚博。
犯罪心理学案例分析————马加爵杀人案

(二)马加爵性格中的不良因素是其犯罪心理形成的“发 生器”。
马加爵不良性格因素:过分自尊与过分自卑、自小形成的内倾型性格
(三)被朊友抙弃,丧失精神依托,是马加爵犯罪心理恶化的“导 火绳”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尊重的需要属亍高层次的需要,而归属与爱的需要属亍较低层次的需 要,需要层次越低,满足需要的动机越强烈。
尊重(可以忍) 马加爵在自尊呾被他人尊重的需要得不满足时,他会
产生怨恨,并试图去改变这种状况。(练肌肉、喜欢动武、打篮球)但现实 并没有让他的需要得到满足,选择把自己 封闭 起来。
归属 (不可以忍) 在大学生活中,他仍有精神依托,那就是如他一样贫困
而又不怎么出色的同学如邵瑞杰等,他认为这些与他同处不受重视地位的同 学才是他真正的朊友,才是他可以依托的精神支柱。但案发前玩牌口角中被 刺激(“没想到你连玩牌都玩假,你为人太差了,难怩龚博过生日都不请 你……。”)内心极自尊又极自卑的马加爵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感到自 己的无助、失落,被遗弃感产生。积怨难忍,产生犯罪动机。
人类社会发展所经历的各阶段都存在利益倾向的差异,都存在获利阶层呾失利群体,都 存在大量的消极因素,而这些消极因素的存在,对个体来讲,它只是外在的东西,并 不会强加亍个人的心理之中,形成犯罪心理。犯罪心理学关亍犯罪心理形成的内化机 制也充分说明了,主体存在的不良心理因素(主要指性格中的不良因素)对外界消极 因素的选择性反映,是犯罪心理形成的主要原因。
马加爵犯罪心理分析报告

马加爵犯罪心理分析报告1. 引言马加爵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声名狼藉的犯罪分子,他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
本文旨在通过对马加爵的犯罪心理进行分析,探讨他犯罪的原因和心理动机。
2. 个人背景马加爵出生于一个贫穷的农村家庭,从小生活在恶劣的环境中。
他在学校表现平庸,经常与同学发生冲突。
在十几岁的时候,他开始接触到犯罪活动,并逐渐陷入了犯罪的泥沼。
3. 行为模式分析根据对马加爵犯罪活动的观察和分析,可以总结出他的行为模式。
首先,他选择了靠近高风险地区进行犯罪,这样可以更容易逃避警方的追捕。
其次,他喜欢选择单独作案的目标,这样可以减少被发现的概率。
最后,他善于利用技术手段,比如窃听、跟踪等,来获取犯罪所需的信息。
4. 动机分析对于马加爵的犯罪动机,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首先,他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缺乏物质和精神的满足,这可能导致了他对财富和权力的渴望。
其次,他在学校中的失败和社会的歧视,可能使他产生了对社会的仇恨和报复心理。
最后,他的家庭环境和社会价值观的缺失,可能导致了他对道德规范的忽视,从而采取了犯罪行为。
5. 心理特征分析通过对马加爵的心理特征的研究,可以发现他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
首先,他具有高度的自我中心主义,只顾自己利益,无视他人感受。
其次,他缺乏对他人的同情心和责任感,对于自己的犯罪行为没有任何悔意。
最后,他具有一定的智商和技术能力,这使得他能够更加巧妙地进行犯罪活动。
6. 心理诊断基于以上分析,可以对马加爵做出心理诊断。
他可能患有反社会人格障碍,表现出自私、无责任感和缺乏情感的特点。
此外,他还可能存在心理上的创伤和心理压力,这可能是他产生犯罪行为的原因之一。
7. 预防和治疗建议针对马加爵的犯罪心理,有以下几点预防和治疗建议。
首先,应加强对贫困家庭和边缘青少年的关注和教育,提供他们更多的机会和帮助,防止他们陷入犯罪的困境。
其次,应加强社会道德教育,提高人们的道德素质和法治观念。
最后,对于已经犯罪的个体,应提供心理咨询和治疗,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摆脱犯罪的阴影。
马加爵案

“马加爵案”心理分析一、案情概述2004年2月23日云南省昆明市公安局接报后,在云南大学学生公寓一宿舍柜子内发现4具被钝器击打致死的男性尸体。
2月25日云南省公安厅发出A级通缉令,悬赏15万元人民币捉拿云南大学凶杀案犯罪嫌疑人马加爵。
4受害学生均为马加爵同窗非好友。
2月26日广西自治区发出通缉令,并悬赏5万元捉拿马加爵。
此前,警方查明,马加爵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宾阳县宾州镇人。
3月1日公安部发布A级通缉令,通缉在逃杀人犯罪嫌疑人马加爵。
公安机关悬赏20万元人民币在全国范围内公开通缉。
3月初公安部统一指挥针对马加爵的全国大排查,全国出现数十名“疑似者”。
警方查明,2月15日,马加爵曾在云南省工商银行汇通支行学府路储蓄所分两次提取了350元和100元人民币现金;2月8日至13日以及2月15日马加爵上过互联网,查询江西省赣州市、湖南邵东县和广州市等地的地理、交通、就业等情况,并浏览了有关身份证的制作、核查等有关规定,访问过互联网上“公安部”、“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安厅”等网站。
上网时间集中在晚上11时至次日7时。
3月12日广东省公安厅转发公安部查缉马加爵线索的通告:警方调查发现了一些东西,马加爵极可能于2004年2月17日下午乘火车离开昆明前往广东,所涉车次及时间包括:2060次昆明—湛江,时间为20:41;1166次昆明—广州,时间为23:23。
3月15日晚7时30分左右马加爵在海南省三亚市河西区落网。
二、心理分析(一)、马加爵的心理特点分析1、马加爵的认识特点从马加爵的犯罪具有针对性、有预谋、事后清理现场及畏罪潜逃可知,其并没有精神病,且在作案过程中是清醒冷静的情况看,他的人格已在长久的压抑和自我中完全扭曲,已发展为分裂性和偏执型人格障碍,其性格内向,基本不与他人主动交往,缺少知心朋友;情感冷淡,甚至不通人情;缺乏亲密、信任的人际关系;在遵循社会规范方面存在困难,导致行为怪异;对挫折和遭遇过度敏感;对侮辱和伤害不能宽容,长期耿耿于怀;多疑,容易将别人的中性或友好的行为误解为敌意或轻视。
青年学生犯罪心理案例分析马

二、犯罪原因的分析
人际关系历来不良—— 信中自述:“姐,我换位置了,但我仍
二、犯罪原因的分析
暴力犯罪行为的情境前因 —— 打牌时因同学说他作弊而发生口角,当时众
人把他的种种“劣迹〞数落了一番,特别 是有人言“吃饭时,连你广西老乡都不愿 叫你了〞,刺激了他的自尊心,他说当时 只是想杀死那一人而已。
犯罪心理学家认为,被害人是在冲突过程中 首先采用语言伤害的人。暴力行为可能是 一种试图挽回面子的报复行为。
心理健康的一个支点
正确认识与评价自我是认识世界和他人的支点。 自傲者目中无人,人际紧张;自卑者封闭自我, 敏感多疑,缺乏人际支持,易产生反社会行为。
古训:“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 身。〞“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如琢如磨者,自修也。〞“吾日三省吾身〞。
指导:悦纳自我,肯定自我价值和独特性;学 会欣赏和赞扬他人,成认和宽容差异。
三、反思
坚持德智体心的全 面开展。德智体心 各要素之间是相互 作用和制约的。只 有全面开展才能做 一个有益于社会的 人,是大学生走向 社会,成家立业的 基石。
品格
人格
体格
儒家教育古训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 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二、犯罪原因的分析
上网游戏与武侠小说的影响 —— 有专家认为,马加爵的体格属于健壮有力
型,容易产生男孩子常有的暴力情结, 这种情结说得好听是“英雄情结〞,实 质上是个人应该受到控制的东西。上网 玩游戏很容易把他这些内心的东西唤醒。 马加爵高中时曾沉迷于武侠小说的世界里, 还时常买啤酒到宿舍里解闷。
对马加爵杀人案件的犯罪心理学分析

对马加爵杀人案件的犯罪心理学分析篇一: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分析马加爵案件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分析马加爵案件一、案例简介马加爵,广西宾阳县宾州镇马二村一队,云南大学生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19级学生。
1996年至1997年在宾州初中读初三,以优异成绩考取了省重点宾阳中学;1997年至2019年就读于宾阳中学;1999年至2019年读高三,成绩优异,被预评为“省三好学生”;2019年至2019年就读于云南大学生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亲戚、朋友以及老师都寄予厚望的好学生,却一手捏造了一起震惊全国的杀人惨案。
“马加爵事件”始末:因为马家境贫寒,过度自卑自闭,性格孤僻又暴躁,与其同学时常发生矛盾,常常因为一件小事深深记仇。
随着事态的发展,积怨过久,由量变到质变,马加爵的人格逐渐发生扭曲。
最后因为一次打牌吵架,马加爵下定决心设计加害于同宿舍的四位同学并于事后畏罪潜逃。
二、从犯罪心理学上分析(1)马加爵犯罪心理的产生原因马加爵从小就生活在农村,家里经济条件不好。
因为家境贫寒,长期过着低人一等的艰苦生活,使他有意识地认为别人在歧视他,看不起他,于是这他便形成了他自卑自闭内向的心理缺陷。
加上他性格孤僻并且暴躁易怒,所以形成与人交往不利,常与人结怨的情况。
造成了他容易冲动,禁不住一些小刺激的性格。
从心理学角度讲,这个贫困的弱势群体只意味着他们要面临更多的挫折,有很多愿望不能轻易实现,贫困群体遇到的挫折感,肯定会大于富裕群体,然而这却让马加爵产生了仇视的心理。
马加爵曾经说“我跟邵瑞杰很好,邵还说我为人不好,我把邵当作朋友,真心的朋友也不多。
想不到他们这样说我的为人。
我很绝望,我在云南大学一个朋友也没有,我在学校那么落魄,都是他们这样在同学面前说我。
我在云大这么失败,都是他们造成的。
我把他当朋友,他这么说我,我就恨他们。
”在云南大学,有那么多的贫困生,而从马加爵的供述看,他与交往最密切的有贫困背景的同学都相处不好,因此可以看出杀人问题显然不是因为他的贫困状态导致的,而是他的心理问题造成的。
马加爵案例分析

犯罪心理学案例分析姓名:王钊专业年级:10级环境工程学号:2010011011马加爵犯罪心理案例分析马加爵杀人的动机似乎很“简单”,只因为一句话。
案发前几天的某一天,马加爵与邵瑞杰等人玩扑克时,邵瑞杰怀疑马加爵作弊,两人便争论起来,最后邵瑞杰十分生气地说:“你连打扑克都玩假,你为人也太差了,怪不得龚博生日都不请你……”虽然这样的评价马加爵已不是第一次听到,但同样的话出自邵瑞杰的口这使马加爵格外生气。
马加爵与邵瑞杰是老乡,同窗同寝四年,马加爵一直十分看重这个好朋友,没想到他竟会这样评价自己,而且另一个好朋友龚博也是这样看自己,这让马加爵无法接受。
于是,马加爵动了杀人的念头。
经过经心策划,马加爵分别在3天的时间里将4名同窗用事先准备好的石工锤砸死。
无论什么样的犯罪,一定有犯罪动机,所谓无缘无故的犯罪是不可能存在的。
那么马加爵的杀人动机真的只是因为一句话?为什么因为一句玩笑时的话,就要铤而走险,用年轻的生命作赌注么?本案例中马加爵采取残忍的杀人手段,将4名同学唐学礼、杨开红、邵瑞杰和龚博杀死。
而据其交代,杀死同学的起因竟然只是因为打牌时吵架,对唐学礼等人说他打牌经常作弊心生怨气,由此产生杀人念头。
目前,关于马加爵的犯罪心理分析尽管存在不同的观点,但是,大多数专家的基本观点如下:一、人格障碍根据马加爵杀人具有针对性、有预谋、事后清理现场和畏罪逃跑等情况,可以断定他没有精神病。
但是,他肯定有心理障碍。
最近有人在《健康报》上发表文章指出,马加爵与诱杀17名中学生的黄勇和疯狂作案26起、杀死67人、伤10人、强奸多人的杨新海都属于反社会性人格障碍(梁剑芳:悲剧能不能至此结束,4月5日)。
那么,什么是反社会性人格障碍呢?请看《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的诊断标准:(1)严重和长期不负责任,无视社会常规、准则、义务等,如不能维持长久的工作(或学习),经常旷工(或旷课)、多次无计划地变换工作;有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且这些行为已构成拘捕的理由(不管拘捕与否);(2)行动无计划或有冲动性,如进行事先未计划的旅行;(3)不尊重事实,如经常撒谎、欺骗他人,以获得个人利益;(4)对他人漠不关心,如经常不承担经济义务、拖欠债务、不瞻养子女或父母;(5)不能维持与他人的长久的关系,如不能维持长久的(1年以上)夫妻关系;(6)很容易责怪他人,或对其与社会相冲突的行为进行无理辩解;(7)对挫折的耐受性低,微小刺激便可引起冲动,甚至暴力行为;(8)易激惹,并有暴力行为,如反复斗殴或攻击别人,包括无故殴打配偶或子女;(9)危害别人时缺少内疚感,不能从经验,特别是在受到惩罚的经验中获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加爵犯罪心理分析
导致马加爵杀人的,不是因贫困而引起的自尊问题,真正决定马加爵犯罪的心理问题,是他强烈、压抑的情绪特点,是他扭曲的人生观,还有“自我中心”的性格缺陷。
以下犯罪心理分析基于马加爵的犯罪过程,犯罪手法及其认罪书。
一、典型的情绪型犯罪情绪型犯罪有两种,一种是激情型的,另一种就是仇恨累积型的。
而马加爵就是典型的仇恨累积型。
马加爵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但是家境贫穷、交际能力差、长相丑陋,且现实不如人意,所以容易有自卑、自怜的心理特点;进入大学后城乡巨大落差又导致了心理上的不平衡,这就造成了他敏感、多疑、狭窄的性格特点,而这样一种性格和同学相处的时候就难免出现一些怪异的行为。
因为他性格内向,不肯轻易反映出内心的东西,而周围的人如果对他不在意一些,或者忽视一些,对他的一些表现作出过于简单的回应,他的行为就会更为怪异。
慢慢地某些小的芥蒂也会形成一种仇恨,仇恨的积累导致了最后犯罪行为的发生。
最后的打牌引起的矛盾只是导火索,背后既是这种仇恨的积累的过程。
二、强烈、压抑的情绪特点马加爵在其于狱中所写文章中多次描述其家庭条件差,生活拮据,对此其有强烈的自卑感,在其潜意识中无法接受生活贫困这一事实。
认为由于自身生活贫困、交际能力差、外貌丑陋才遭到周围人的歧视,甚至被恶意对待。
也正因为其自卑,才不断压抑自我情绪,希望通过隐忍,自我封闭来保护自己。
另一方面,马加爵是个聪明的孩子,有远大的抱负,希望通过大学中的学习来摆脱贫困,但其所处的大学环境又与其想象的相去甚远。
这种现实与理想的落差也使其极为郁郁不得志。
这些都不断的积累着他的仇恨。
三、自我中心的性格缺陷在马加爵的遗书中,大多数句子以“我”开头,且多次出现“我的天生智商还可以”这一类自我肯定的语句,表明其自我中心的这一性格缺陷。
也正因为其以自我为中心,爱钻牛角尖,马都是以自我的眼光看待周围,不曾换位思考,以自己的道德观念及正义去规范他人的道德和正义。
因此其无法接受大学中谈恋爱的现象,认为这是错误的、堕落的,现实与其理想落差太大。
最后马无法接受同学在打牌中对其进行的侮辱,引燃导火索,大开杀戒。
但马只是认为自己的行为只是有违于法律,而在道德、正义上是无过错的,他将自己的杀戮正义化,认为是对得起道德,社会的。
在其遗书中多次出现“我决定给那些歧视穷苦人、蔑视穷苦人的人一个教训。
我决定给那些无情践踏、残忍蹂躏穷苦人人格尊严的人一个教训”,“其实说心理话,我只想杀那些无情蹂躏糟蹋
别人人格的人,我并不想伤及无辜”。
这些都暴露出其自我中心的性格缺陷。
四、人格扭曲由马加爵的犯罪具有针对性、有预谋、事后清理现场及畏罪潜逃可知,其并没有精神病,且在作案过程中是清醒冷静的。
但是其人格已在长久的压抑和自我中完全扭曲,已发展为分裂性和偏执型人格障碍,其性格内向,基本不与他人主动交往,缺少知心朋友;情感冷淡,甚至不通人情;缺乏亲密、信任的人际关系;在遵循社会规范方面存在困难,导致行为怪异;对挫折和遭遇过度敏感;对侮辱和伤害不能宽容,长期耿耿于怀;多疑,容易将别人的中性或友好行为误解为敌意或轻视。
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虽然马加爵家庭贫困,备受歧视,值得同情,但其自我中心、暴虐也是极为可恨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