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瀑布》的教学设计
《瀑布》的教学设计

《瀑布》的教课方案【教课目的】: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课文,注意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律,背诵课文。
2、指引学生感觉瀑布宏伟壮丽的画面,获取美的熏陶,领会作者对祖国河山非常热爱的思想感情。
3、理解重点诗句表达的意思,领会比喻写法的利处。
4、帮助学生学习依照必定次序察看事物的方法。
5、帮助学生会认3 个生字,会写7 个生字,掌握“ 瀑布、重叠、涌上、岸滩、衬着” 等词语。
【教课重点、难点】:读懂课文,领会瀑布的壮丽、奇怪,加强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课准备】:演示文稿(字词卡片、瀑布录象、优美的音乐、文字片)【教课时间】: 2 课时第一课时一、讲话入课1、板书课题,发问:什么是瀑布?你们在哪儿见过瀑布,是什么样的? ( 它和我们平常见过的江水河水有什么不同样? )2、书中描绘的瀑布又是什么样的?我们一同来学习第二课《瀑布》二、依照自学纲要小组内沟通一)、文学知识及写作背景二)、字1.会写字、翘舌音字:易错字:多音字:2.会认字、3.形近字:(三)、词、1.近义词2.反义词、3.难理解的词、你以为最美的词。
4.小结: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要更坚固地掌握新字,理解新词。
并把好词语记下来在写作时加以运用。
三、展现报告沟通成就(1)出示生字词语,检查认读状况。
(2)提出自己认犯难读、难写的字。
(3)剖析构造复杂的字的字形,同桌沟通识记方法。
四、读文怀疑,理清次序教师范读,学生思虑: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写瀑布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认识主要内容。
(先写声音,后写样子)。
“你喜爱哪小节?”“读了这小节,你发现了什么?”五、练习朗诵,领会诗歌的韵律美1、自由练读2、指名读诗。
(随机指导)3、小结:把诗读熟,试着背一背六、部署作业:1、抄录生字、把新词放入词语花篮中。
2、持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并试着背诵。
3、把课文中自己喜爱的词句抄在《我的收集本》上。
课后反省:“你喜爱哪小节?”“读了这小节,你发现了什么?”这些问题从自我出发去感觉,去理解, 促使学生作个性化的选择性学习。
瀑布 《瀑布》教案(4篇)

瀑布《瀑布》教案(4篇)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
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下面是编辑帮大家整编的《瀑布》教案【较新4篇】,仅供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瀑布》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感觉瀑布雄伟壮丽的画而,获得美的熏陶,体会作者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朗读诗歌的节奏,韵律理解重点诗句表达的意思。
背诵课文。
3,帮助学生学习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
4,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叠喻屏;要求会写的字有:瀑叠涌滩喻衬屏;要求掌握的词语有:瀑布,叠叠的,涌上,岸滩,比喻,衬着。
教学策略学生自读,自悟,理解诗句的含义。
营造诗意的语文课堂。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诗句表达的意思,感受瀑布的壮丽。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课时一,揭示课题导语:同学们,你们谁看见过瀑布谁能简单介绍一下瀑布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叶圣陶先生写的一首诗瀑布。
(板书课题:瀑布)二,初步感知1,大家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附课前预习提纲,把预习情况在小组内交流。
①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遇到本课的生字在课文中勾画出来,多读几遍。
②借助拼音读准生词,利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词。
3,找出不懂的词句,画上.三,教师检查预习情况1,检查字词的认读和理解情况。
2,理解词语。
3,检查读书情况。
①这首诗共有几个小节分小节读。
②指名读全文,思考: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四,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2,课下收集瀑布的图片,文字资料。
第二课时一,激情导入,激发兴趣。
1,孩子们,你们知道吗大自然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它造就了变幻莫测的庐山云雾,水平如镜的西湖,还让我们拥有了如诗如画的瀑布。
2,这节课,让我们跟随叶圣陶爷爷,走进瀑布,去领略它独特的美吧!(板书:瀑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瀑布》教学设计

《瀑布》教学设计《瀑布》教学设计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瀑布》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瀑布》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掌握生字词。
2、根据注释理解诗句,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3、朗读、背诵、默写诗歌。
4、激发学生搜集、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根据注释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借助文字产生联想,想象香炉峰紫烟缭绕的奇妙景象和瀑布飞流直下的磅礴气势。
教具准备:有关瀑布的录相标有节奏和重音的诗句教学过程:一、渲染意境,激发兴趣。
1、我们的祖国是诗的国度,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留下了无数辉煌的诗篇。
在诗歌的创作史上,唐代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涌现了无数优秀的诗人,李白是当时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留下了许多千古传诵的名篇佳作。
请孩子们打开记忆的闸门,回忆一下,我们已经学过的他的哪些诗篇?2、指名背诵。
3、我们班的孩子真是聪明能干啊!今天,我和你们一起学习他的另一首写景抒怀的名篇——《望庐山瀑布》(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两遍,注意生字“庐”和“瀑”的读音及字形。
4、课题中的“望”是什么意思?从课题你知道了些什么?(作者是站在远处观赏庐山瀑布的。
)那么,瀑布到底是怎样的呢?让我们迈着轻盈的步伐去欣赏那飞花碎玉,气势磅礴的美景吧!(播放录相)5、看了刚才的录相,你最想说一句怎样的话来表达你此时此刻的感受?诗仙李白观赏了庐山瀑布后也是心潮澎湃,挥毫写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让我们来读一读吧!二、整体感知,质疑释疑。
1、请选择你喜欢的方式朗读全诗,要求读通顺,读流利。
2、指名朗读,相机纠正读音,点拨字形。
3、请放声朗读全诗,借助注释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
在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同桌相互讨论。
4、集体交流疑难之处,讨论释疑。
5、通过刚才的自学、讨论,你学懂了哪句诗,来汇报一下。
《瀑布》教学设计

06
教学资源与开发
教材分析与选用建议
教材特点
《瀑布》是一篇描写自然景观的课文,通过对瀑布的细致描 绘,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文章语言优美,词汇 丰富,适合学生进行阅读和仿写。
选用建议
建议选用与课文内容相匹配的教材,同时注重教材的文学性 和实用性,以及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可以选用一些辅助教 材,如图片、音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课文。
拓展资源推荐:相关书籍、网站等
相关书籍推荐
《大自然的语言》、《中国国家地理 》等自然科学类书籍,可以帮助学生 了解更多的自然知识和文化背景。
网站推荐
中国国家地理网、中国科普博览等网 站,提供了丰富的自然科普知识和图 片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深入学习和了 解相关知识。
自主开发教学资源:课件、教案等
课件开发
测试
01
设计针对《瀑布》课程内容的测试,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
答题等,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作业
02
布置与《瀑布》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按时提交,并对作业进
行批改和评分,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效果。
课堂表现
03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回答问题、小组讨论、课堂展
示等,以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度。
通过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了瀑布远观时的景象,既有浪花的层叠又有松林的风声,使 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站在瀑布脚下仰望,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运用拟人和比喻手法,将瀑布比作珍珠的屏风,既展现了瀑布的雄伟壮观,又突出了其 细腻之美。
文本主题思想探讨
赞美大自然
通过对瀑布的细致描绘和赞美, 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
畏作者通过对瀑布的描 写,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 求。
语文版二语文版三年级下册《瀑布》课文及教学设计

语文版二语文版三年级下册《瀑布》课文及教学设计【课文】还没看见瀑布,先听见瀑布的声音,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山路忽然一转,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这般景象没法比喻,千丈①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站在瀑布脚下仰望,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时时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注释①丈:原市制长度单位,1丈约等于3.33米。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领会作者多层次、多角度、多种修辞手法的生动细腻的描写。
2.学习领会作者蕴含在描写叙述中的情感和感悟到的人生哲理。
3.从与第一课的比较中领会本文对比联想,托物喻理的写法。
【教学设想】1.目标1为重点,目标2为难点。
2.拟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范读课文,理清结构,讲读第一部分。
第二课时:讲读第二、三部分,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练习指导。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联系第一课引入课文,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1.导入我们通过第一课的《短文两篇》的学习,认识了生命的美好本质和对待生命的正确态度。
今天学习的散文《紫藤萝瀑布》仍是赞美生命的顽强和美好的,但文章的特点与第一课有所不同。
2.作者和背景简介宗璞,当代女作家。
宗璞一家,在“*”中深受迫害,“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作者心头。
这篇文章写于1982年5月,当时作者的小弟身患绝症,作者非常悲痛(1982年10月作者的小弟病逝),徘徊于庭院中,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感悟到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于是写成此文。
二、范读课文。
三、正音释词。
(让学生课内作在作业簿上,让两个学生在黑板上做,以便评讲。
)解释词语并为加点字注音:迸溅:繁密:稀落:伶仃:忍俊不禁:仙露琼浆:盘虬卧龙:酒酿:四、理清文章结构。
(指导学生按写作内容分段落层次。
)第一部分:(1—6段)看花(1花瀑2花穗3花朵)第二部分:(7—9段)忆花(1赏花的感受2忆花的劫难3颂花的生机)第三部分:(10—11段)悟花──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瀑布》优秀教学案例

案例中设计了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深入探究。这种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本案例中,小组合作学习贯穿始终。学生们在小组内共同完成任务,学会倾听、沟通、协调。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社交技巧和合作精神。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的环节,我会逐段解读课文《瀑布》。首先,我会带领学生们学习生词和成语,如“奔腾”、“一泻千里”等,并通过例句展示它们在语境中的用法。接着,我会分析课文中的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让学生们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这些手法来描绘瀑布的。在解读过程中,我会鼓励学生们积极发言,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分析瀑布的自然特点,探讨其形成原因。
3.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以及从中学到的知识。
我会巡回指导,关注每个小组的讨论情况,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四)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邀请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总结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自然知识和感悟。我还会对学生们在讨论过程中的表现进行点评,强调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讲授过程中,我还会结合课文内容,穿插讲解瀑布的自然知识,如瀑布的形成原因、特点等,使学生们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增长自然科学知识。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们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针对课文内容、修辞手法和自然知识等方面展开讨论。每个小组需要完成以下任务:
1.总结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并举例说明。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瀑布》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瀑布》是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中的一篇精读课文,它以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向学生们展示了瀑布的壮观景象和自然之美。本教学案例旨在通过这篇课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热爱之情,同时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鉴赏力。在教学过程中,我将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采用情境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们走进文本,感受瀑布的气势和声音,探索大自然的奥秘。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环保意识。
第6课《瀑布》教学设计

第6课《瀑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可文中的生字,理解“瀑布、景象、比喻、衬着、仰望”等词语。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律,理解重点诗句表达的意思。
解题、读文,理清写作顺序,提出不懂问题。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瀑布是一种很美妙的自然景观,相信很多同学都亲眼见到过瀑布,有的同学可能是在电视或其他画面上见过。
说一说,在你的印象里瀑布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2.教师评议并小结,多媒体播放我国著名瀑布的录像,让学生深入感知瀑布的形象。
3.瀑布是从高山陡壁上或河身突然降落的地方流下来的水,远看好像挂着的白布,瀑布一泻千里,气势磅礴,非常壮观,非常美丽。
从古至今有许多文人墨客写了很多赞美瀑布的诗篇。
(鼓励学生交流描写瀑布的古诗)引导学生齐背《望庐山瀑布》。
4.导入课题:《望庐山瀑布》是李白笔下的瀑布,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瀑布》这首诗,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的作品。
那么,在叶圣陶先生的笔下,瀑布又是怎样一幅画卷呢?5.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6.鼓励学生说说“瀑”这个字怎么写?是什么结构?(“瀑”字是左右结构,它的右下部分不是水,而是像一朵溅起的水花。
)二、诵读课文,初步探究。
1.简介作者:叶圣陶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名绍钧,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
在20年代陆续出版了《隔膜》、《火灾》、《线下》、《城中》、《未厌集》等短篇小说集,以及长篇小说《倪焕之》。
主要散文集有《脚步集》、《未厌居习作》,《西川集》,《小记十篇》等。
叶圣陶还是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
童话集《稻草人》,鲁迅说,叶圣陶的“《稻草人》是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的”。
2.谈话过渡:这么有名望的作家的小诗,想不想自己把课文读一读。
请同学们翻开课文,在小组里读一读。
3.多媒体出示阅读要求:(1)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
二年级语文《瀑布》优秀教学设计范文三篇

二年级语文《瀑布》优秀教学设计范文三篇《瀑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是叶圣陶先生的作品。
这首诗语言简练,韵味十足,比喻生动,词句贴切,描绘了瀑布的雄伟壮丽,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二年级语文《瀑布》优秀教学设计范文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二年级语文《瀑布》优秀教学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到3个字,会写7个字,理解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理解诗中的比喻句,了解作者是怎样运用比喻生动地描写景物的。
学习作者有顺序地观察事物的方法。
情感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到瀑布景色的壮丽,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本课教学重点是理解诗中比喻句,体会瀑布的壮丽景色,懂得作者所运用的由远到近的观察方法。
教学难点:本课教学难点是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方法: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指导朗读法教学学法:朗读理解法、合作探究法、自学法、配乐朗读法教具准备:挂图、生字卡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1、出1、出示有关瀑布的图片,或放映幻灯、录像片均可,让学生首先感知瀑布的形象。
2、然后由教师讲解,或学生介绍:瀑布是从高山陡壁上或河身突然降落的地方流下来的水,远看好像挂着的白布,然后引入新课。
二、板书课题,审题。
学生读题后,由教师介绍这篇课文是作家叶圣陶先生写的一首描写瀑布壮丽的景色的诗歌。
三、学生自读课文,然后指名朗读。
要求读准字音,不加字、丢字。
读后,可组织学生评议。
四、分段讲读课文。
指名读诗歌第一节。
这一节是写瀑布的什么?学生首先感知瀑布的形象。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默读、大声读、轻声读、)2、合作学习读熟课文。
(同桌读、小组读、分段读)3、合作识记生字(小组内说说方法)4、抽卡认读生字指名朗读*写瀑布的声音。
谈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文的学习作铺垫。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读通读顺为下面的学习理解打基础,培养学习良好的阅读习惯。
第二课时讲读诗歌第2、3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瀑布》的教学设计《瀑布》的教学设计范文教材简析《瀑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是叶圣陶先生的作品。
这首诗语言简练,韵味十足,比喻生动,词句贴切,描绘了瀑布的雄伟壮丽,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由于诗词在表达上极其凝练、丰厚,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授课,学生不容易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利用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以及它丰富的表现力,快速的信息传递,充分的资源共享性等优势整合语文教学,有利于学生获得直观丰富的欣赏角度,有利于学生自主、个性化地阅读。
设计思路本课教学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力求在优化课堂结构、改革阅读教学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
新的课程标准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提高人文素养,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设计上体现以下几点:1、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安排教学,尽可能地给学生直观的形象感受,把学生领进一个触目可及的自然世界中,让学生对瀑布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2、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到瀑布的雄伟壮丽,体会到大自然的伟大和美好,激发同学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在读中感悟,培养学生语感。
教学目标1、渗透识字9个。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体会瀑布的雄伟、壮观。
4、体会课文的语言,激发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亲近大自然的情感。
5、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读感悟到诗歌语言的美,体会瀑布的雄伟与壮观。
3、在读中培养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新朋友,他很调皮,想让大家猜猜他是谁?请听(播放课件:瀑布的声音。
)你猜出来了吗?(生猜。
)2、板书:瀑布怎么了?少一部分,谁来补充(瀑的右下部分,和水比较。
)瀑布是水,但不是一般的水,那它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来看看。
(播放课件)3、谁来说说瀑布与我们平时见过的河水、江水有什么不一样?4、是啊,瀑布的水是从高处直落而下,一泻千里,气势磅礴,非常壮观,非常美丽的。
从古至今有许多文人墨客写了很多赞美瀑布的诗篇。
谁还记得描写瀑布的古诗吗?齐背《望庐山瀑布》,这是李白笔下的瀑布,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着名文学家叶圣陶老先生笔下的瀑布是什么样的'吧?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用心灵去感受。
【通过课件中的图画、音乐、教师有感染力的话外音,把学生带入情境,拉近了同学们与大自然、与瀑布的距离,开始了与文本的对话。
让同学们闭眼听读,一是学会倾听,二是想象瀑布的景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配乐)。
2、你感觉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呢?或者眼前出现了什么?老师有个建议:在说的时候可以这样说:我觉得;我感觉;我认为。
3、哦,你们想象的真丰富,想不想自己也来读读课文呀?好,请同学们打开书72页,老师和你们一起来读一读小诗。
4、请同学们自由读小诗,把你喜欢的那一小节画下来,多读几遍,想一想你为什么喜欢?【课堂是学生的,为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把所思、所想、所知说出来。
创设情境可使学生自然地抒发。
给学生一定的句式是引导学生说话要完整,学会表达。
让学生圈点,是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三、品读课文,感悟诗的意境美。
汇报。
(以学生为主体,他们说喜欢哪小节,就从哪一小节开始学起。
)【尊重学生的选择,喜欢哪小节就从哪小节开始教学,充分体现了课堂中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第一小节。
读读,说说喜欢的原因。
1、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你觉得你读出来了吗?再读读。
指名读,评议。
2、作者用什么比喻瀑布的声音的?(生答)板书:叠。
边板书边说:看,浪涌上了岸滩,又一个浪涌上来,又一个浪涌上来。
你从叠叠这个词看出了什么?生答:浪很大,一个压过一个,声音也很大,一阵紧接一阵。
师:让我们边读边想象叠叠的浪涌上岸滩,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是什么样的声音。
(播放课件:句子)3、想不想听听浪涛声和松涛声呀,我们来听听。
(海浪声、松涛声)4、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小节。
读到这里,你心情怎么样?你觉得叶圣陶爷爷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呢?(很激动,特别想看看瀑布。
板书:激动)第二小节还没有看到瀑布,我们就已经感受到了瀑布那磅礴的气势,瀑布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跟随叶老先生一起去看看吧。
1、读第二小节,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同桌听,你们互相说说为什么喜欢。
(同桌互学)2、汇报。
指读,评议。
说说为什么喜欢。
生:这般景象没法比喻,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千丈说明山高而陡,瀑布壮观。
白银是瀑布在太阳光的照射下闪着银光的样子。
)让我们来看看。
师:是啊!瀑布太美了,太壮观了,所以诗人情不自禁地赞叹到:千丈青山挂着一道白银。
(出示句子)比较:衬和挂用哪个好?:衬是衬衣的意思,是贴身穿的衣服,衬托外衣的。
引申为衬托的意思。
诗中青衬托白,(播放课件)青白相互映衬,青的更青,白的更白,多美呀!让我们再读读诗人精心挑选的文字吧。
再读这小节。
指名读,评议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有两个!,你此时有什么感想?(惊讶,板书)让我们也来感受感受但是的情景吧。
(播放课件)你现在有什么感受。
第三小节刚才我们只是从远处望见了瀑布,最美的景色还在后面,让我们来读读第三小节。
请你自己读一读,学一学。
把你读懂的和想象到的和小组里同学说一说,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可以提出来,我们共同探讨。
1、自学。
2、汇报:指读课文。
生:我读懂了:没风和有风时瀑布的样子是不同的。
没风时像珍珠的屏,有风时如烟、如雾、如尘。
读一读。
生:仰望说明瀑布是从很高的地方倾泻下来的。
师:谁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瀑布从很高的山上流下来,水碰到石头上,溅起很多的小水珠,小水珠在阳光的照射下就像一颗颗珍珠,许多连在一起就像一座珍珠的屏。
)(课件:屏)师:如果你就站在瀑布脚下,看到如此美丽壮观的景象,你会说什么呢?(齐读前两句)师:这时忽然吹来一阵风,会把珍珠的屏吹成什么样呢?(如烟、如雾、如尘)师:你能读读吗?指读,评价(我仿佛看到了什么)看课件:(瀑布的图片)创设情景:师:瀑布从千丈青山直泻而下,被风一吹,溅起许多的小水珠,那些轻飘飘的,纷纷扬起,像烟;那些密集一些的,迷迷蒙蒙的像雾;那些细小飞散落下的像尘。
这样美丽的景象,如人间仙境。
你此时的心情如何呢?(陶醉)作者的心情呢?板书:陶醉还没有看见瀑布,先听到了瀑布的声音,然后远远的看到青山衬着一道白银,站在瀑布脚下,一座珍珠的屏,不但叶圣陶老爷爷被这美景陶醉,我们也被陶醉了,让我们带着陶醉的情感一起读读小诗,能背诵的可以不看书。
【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喜欢阅读、敢于阅读、乐于阅读的愿望,通过反复的朗读小诗,整体感知的教学设计可以实现这一目的。
另外,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老师要有意识地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并逐步培养起学生对小诗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
】背诵小诗。
师:是谁有这么大的本事创造出这么美的奇观呢?(大自然)你还听过或见过哪些景象是大自然的杰作呢?(生答)小结:学习了《瀑布》你有什么想法?还有什么不明白的?(生答)是啊,通过学习我们不仅惊叹作者用词的精辟,更惊叹这创造神奇美景的大自然,让我们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吧。
【学而不思则罔,质疑是思维的火花;质疑应从小开始培养。
知道瀑布是大自然的杰作,使同学们对小诗的理解得以升华,进一步激发同学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附板书设计:瀑布叠激动惊讶大自然的杰作陶醉【板书是用精炼的语言对教学内容的高度概括。
它集中体现了作者的情感脉络,帮助学生从自身的情感体验去领会全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历程。
】课后反思1、激情引入,整体感知。
叶圣陶先生说:入境始于亲。
首先我激发兴趣,创设情境,把学生带进诗中所描绘的又被多媒体所再造的瀑布情境中。
真实的瀑布,动人的音乐,激情的范读,三位一体,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学生的心弦被扣动,思维被激活,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通过读,感悟语境,体会气势。
文中第一节比喻瀑布的水声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让学生观看浪涛翻滚,松涛轰鸣,的动画,在此基础上学生感情朗读,揣摩作者是如何用准确、生动的比喻突出了瀑布先声夺人的非凡气势。
这样避免了对比喻句作复杂的讲解,让学生从自身体验语言的美丽,体会瀑布的雄伟气势。
文字的音效化将学生的体验与重点句的欣赏,理解结合起来。
3、质疑启思,突破难点。
新课标特别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
要让学生自己与文本对话,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从自我出发去感受,去理解。
你喜欢哪小节?读了这小节,你发现了什么?这些问题促进学生作个性化的选择性学习。
学生分组讨论,每个孩子能自由、大胆地参与交流,表达自己的见解。
学生思维碰撞、相互启发,在协作交流中逐渐学会与人交往、沟通,消除人际交往中的自卑、紧张心理。
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和获得成功的可能。
这样营造了民主、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构建了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的新型师生关系。
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用挂与衬作对比,引导学生观察动态图,此时学生水到渠成地理解了瀑布与白银的相似以及衬字的贴切。
这样有利于引导学生以语言文字为依托,揣摩语言文字的内涵,进一步理解语言文字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
4、审美陶情,融为一体。
欣赏完瀑布的色彩美之后,我再用录像展现了第三节描写的近看瀑布的情景。
当学生欣赏到瀑布飞流直下,腾起水汽,缓缓飘落,如烟、如雾、如尘的美景时,他们陶醉了,此时的情感与作者产生了共鸣。
为这种亲自体会到大自然的美而愉悦。
这种审美感知力也就是审美素质的核心。
在多角度欣赏了瀑布的壮丽和柔美之后引导学生自读感悟,互读点评,用声音之美展现文字之美,景物之美。
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诵读,在读中揣摩语言,欣赏景物;在读中陶冶性情,扩展想象;在读中获得美的享受,进而达到纯熟的境界。
赞科夫说艺术作品首先要激发儿童的思想情感,其余工作都应当是这些感情的自然结果。
一个情字,道出了教学的精髓。
语文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
艺术性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情感。
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情感为突破口,让学生主动走向教材,在广阔的知识领域获得更多的知识。
正如新课标中提到的:引导学生感悟和吸收作品的精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