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典中药材中药饮片标准问题商榷_刘灵芝

合集下载

【中医药学论文】中药饮片质量中医药学论文

【中医药学论文】中药饮片质量中医药学论文

【中医药学论文】中药饮片质量中医药学论文1中药饮片质量的现状根据我国中医疗效的经验总结来讲,对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和民族的繁荣昌盛有着重要的作用。

当然,中药饮片的质量直接就影响着中医临床治疗的效果。

根据目前的情况来讲,中医临床上,中药饮品在质量上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中药材的来源不明第一,中药材的真假分不清楚。

1)药材品种易出现品种混淆现象。

如:川贝母、暗紫贝母、梭砂贝母以及甘肃贝母等,通过市场上的有关调查,其中川贝母的来源就有二十几种以上,有的商品药材将浙贝母等数种贝母混淆在一起,由于不同的贝母所含的有效成分是不一样的,尤其是西贝母素的含量竟然相差6.3倍。

2)药材出现以假乱真的现象。

例如:柴胡、炒白术、大黄、何首乌等在临床治疗中使用较为广泛,因此在临床使用中出现了以黑柴胡和大叶柴胡等来冒充柴胡;以土大黄来冒充药用的大黄;制作番薯片来冒充制附子、制何首乌等。

3)以次充好。

例如:医药使用的金银花,在其上面喷洒高糖水、盐水、糖蜜混合水等;在法半夏中参入一些染过染色的小石子;在蝎子的腹腔内含有大量的泥沙等。

第二,中药材的产地出现不明现象。

中药材比起其他的生物制品来讲更加的具有地域性,很多中药材,尽管药材的品种是一样的,但是因为产地的不同其质量相差甚远。

例如:四川的黄连、东北的人参、宁夏的枸杞、玉树的虫草等。

第三,原植物的生产、种植等管理方面出现的问题。

根据我国药材目前的生长、发展情况才看,我国中药材的生产之地主要是集中于欠发达的山区中,因此,原植物在种植、生长期间的管理很难达到规范化、正规化;过量的喷洒农药、施肥等,都会造成原植物上的农药残留或者是植物中重金属的含量超标,从而降低中药材的质量,最终导致中药饮品的质量降低。

第四,采集方面的问题。

通常情况下,中药材的采集在年份、月份、季节、一日之内的时辰、采集的方法等,对中药材的质量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原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等都具有一定时间的生长期、成熟期,然而,其内所含有的有效成分也是因为季节的不同而出现不同。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10060号建议的答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10060号建议的答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10060号建议的答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日期】2021.06.21•【文号】国中医药建字〔2021〕13号•【施行日期】2021.06.2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药政管理正文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10060号建议的答复国中医药建字〔2021〕13号白亚琴代表:您提出的关于2020年版《中国药典》对中药原料33种农残检测相关问题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中药材是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的物质基础,其质量优劣直接决定了中药产品质量好坏。

我国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用药安全,并通过一系列政策法规积极引导中药材高质量绿色生产。

《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中提出“促进中药材种植养殖业绿色发展”。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中指出“严格农药、化肥、植物生长调节剂等使用管理,分区域、分品种完善中药材农药残留、重金属限量标准”。

近年来,我局围绕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提升中药材质量、确保中药材安全有效,具体开展如下工作:一、积极构建中药材优质种子种苗保障体系充分利用和依托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成果及专家团队力量,初步建成中药资源保存体系,在20个省(区)建设了28个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实现对120种中药材的优质种子种苗进行繁育生产;在四川、海南建成2个中药材种质资源库,保存收集的种子种苗1.4万多份,并建设了31个药用植物种质资源保存圃,从源头上保障优质种子种苗的供应,为中药材绿色生产提供优良的种质基础。

二、积极引导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一是2018年配合农业农村部编制并发布《全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18-2025年)》,引导中药材有序生产和规范化种植。

二是积极推进道地药材目录制定工作,从科学角度出发,深化道地药材品种、基原、产区等相关研究,统筹推进道地药材目录制定、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等工作,推动优质中药材的生产。

当前中药材中药饮片常见质量问题以及监管对策(幻灯)

当前中药材中药饮片常见质量问题以及监管对策(幻灯)

当前中药材、中药饮片常见质量问题以及监管对策广西桂林食品药品检验所饶伟文多年以来,中药饮片生产、经营秩序混乱,质量问题突出,监督抽检不合格率居高不下。

不但严重影响了人民用药安全有效,也影响到中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

虽然国家连续几年把加强中药材、中药饮片监督抽验作为食品药品放心工程的重要内容来抓,中药饮片GMP也于2008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但至今成效并不理想。

其突出的问题有哪些、问题的原因在哪里、有何对策?我们通过对基层中药材、中药饮片的专项抽验,并结合近年来开展中药快检研究工作的体会,提出一些初步的看法,提供监管决策参考。

一、当前中药材中药饮片常见质量问题近期质量问题多的基本集中在几十个品种,其特点为既有老问题,又有新情况。

以较贵重药、紧俏品种和饮片为多;表现方式有造假、掺伪、增重、染色、漂白、熏硫黄等。

1、贵重药的常见伪品冬虫夏草用亚香棒虫草、古尼虫草经修剪、染色后伪充,或在正品中通过内包、外涂金属矿物的方式增重;在旅游地还常见以地蚕混充“虫草”销售。

川贝母以小平贝伪充“松贝”,名称上直接标示川贝或者“贝母,产地四川”,以混淆视听。

沉香用多种不同的木材伪充。

或用劣质沉香浸泡松香液使“浸出物”测定达标。

檀香用多种不同的木材喷香精后伪充。

常以“白檀香”、“红檀香”、“澳洲檀香”等名称销售。

药典收载的横切面显微鉴别操作难度较大,从TLC可以区分,挥发油含量差别大。

穿山甲(炮山甲)炮制酥脆后浸入硫酸镁、明矾液中,吸入大量无机盐,使重量增加30~60%。

血竭用松香、铁红粉、高岭土、染料等伪造。

紫河车用动物胎盘伪充,并在加工时浸入淀粉浆后干燥增重。

金钱白花蛇用多种杂蛇伪充。

2、药源紧缺近期价格涨幅较大或销售量大的品种的掺伪现象僵蚕用病蚕裹石灰、面粉混充。

海金沙用黄泥粉掺伪。

冰片用樟脑、明矾、芒硝、蔗糖等掺伪。

菟丝子用其他种植物的种子或沙粒混充。

沙苑子用直立黄芪的种子等混充。

瓜蒌皮、瓜蒌子用同属多种植物的果实、种子混充。

中药饮片质量现状_标准与管理刍议

中药饮片质量现状_标准与管理刍议

中药饮片质量现状、标准与管理刍议深圳市人民医院(518020) 刘林娜主题词 饮片 标准 中药管理中药饮片既是中医临床配方使用的药品,又是中成药的原料,其疗效与质量优劣直接相关。

为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现笔者特对中药饮片质量的现状及质量标准研究和规范化管理等方面的认识介绍如下。

1 中药饮片质量现状目前市场供应的中药饮片其质量虽大多较好,但问题也较多:(1)部分饮片色泽有变,不显本色。

如紫菀饮片,表面应为紫红色或灰红色,而市售的多见紫棕色或棕色;(2)有的饮片 气 、 味 淡薄或无。

如白鲜皮应具 羊膻气 ,可市售的白鲜皮 羊膻气 却很弱或无;(3)有的饮片 气 、 味 改变。

如 中国药典 2000年版一部(以后简称 药典 )描述川贝母为 气微,味微苦。

而市售的大多仅有 硫磺气 ,口尝味酸、苦或味酸、微苦;(4)少数饮片主要成分含量偏低。

如 药典 规定:白芍所含芍药苷(C 23H 28O 11)不得少于0.80%,丹参所含丹参酮 A 不得少于0.20%。

而市售的白芍、丹参饮片所含的芍药苷、丹参酮 A 大多低于 药典 规定;(5)有的饮片片形较差。

如山楂, 药典 规定为横切片,而市售的均为纵切片;而川芎传统习用 蝴蝶 片,片形薄,十分美观,但目前所见川芎饮片极不规范,既不成 蝴蝶 形,又厚薄不均,非常难看; 商品等级规格混乱。

不少从业人员等级规格观念模糊,致使一些不法商贩有机可乘,以劣充优,不仅损害了患者的经济利益,而且影响了用药安全。

至于导致以上中药饮片质量滑坡的原因大约有如下几点:(1)饮片色泽变化, 气 、 味 走失,这多与贮藏时间有关,若贮藏时间长,加上保管不当,必然变色或 气 、 味 损失。

(2)饮片主要成分含量偏低,这可能与产地加工或炮制不当有关。

药材在软化处理和切制干燥过程中,如操作不当,极易造成水溶性成分损失;或原药材本身含量未达到 药典 规定;或贮藏期过长,受自然因素影响而主要成分减少。

中药饮片质量标准的研究现状及相关思考

中药饮片质量标准的研究现状及相关思考

中药饮片质量标准的研究现状及相关思考中药饮片质量标准的研究现状及相关思考覃业嫦湖北省巴东县(野三关镇)巴东县民族医院西药房摘要:中药饮片作为疾病防治的重要手段,因此中药饮片的质量对临床治疗的作用效果有重大影响。

为了确保药物的质量以及保障广大患者的用药安全,因此中药饮片的合理储存和包装是重要措施。

中药饮片是指按照中医药理论的方法,通过加工炮制处理直接用于临床治疗的药物。

中药饮片的质量管理作为医院对仓库储存药品的一种管理方式,所谓的中药饮片管理标准的建立是一个需要实践、探索、逐渐完善的过程。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从而使医学水平不断完善。

以及中药饮片的研究成果得到进一步的深入。

本文通过了解中药饮片质量标准的研究内容,结合中药饮片质量现存的问题,对中药饮片质量标准的相关思考进行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中药饮片;质量标准;分析与思考一、中药饮片质量标准的研究内容中药饮片质量标准研究的重要参考主要包括《中国药典》(一部)、各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以及部颁标准等质量研究评价体系。

它主要是对饮片特征的研究。

比如饮片的形状、含量测定以及指纹图谱等。

在进行中药饮片质量研究和探索时,需要从饮片的命名、由来等方面进入深层次的研究。

本文主要分析的研究内容包括饮片的命名、由来、炮制工艺方法、中药饮片特点以及包装和储存等方面。

1.饮片命名在对饮片命名进行研究时,可以先分析名称的组成部分。

在《中药及天然药物命名原则》这本书中讲述到,饮片的命名分为中文以及对应的汉语拼音和拉丁文三部分。

除此之外在命名时,饮片名称需要加上前缀或者后缀,这是炮制手段的表示方式。

并且饮片的名称需要符合《中国药典》。

2.由来研究保障中药饮片质量基础的重要体现是原药材的质量。

如果原药材的质量不符合要求,即使是再规范的炮制工艺操作也几乎不可能会产出合格的饮片。

因此为了控制中药饮片的质量,就要从原药材抓起。

对于饮片由来的把控通常是先确定饮片的学名和采收季节以及药用部位等内容。

中药饮片质量标准研究中的几个关键问题探讨

中药饮片质量标准研究中的几个关键问题探讨

中药饮片质量标准研究中的几个关键问题探讨摘要:在中药炮制研究过程中,中药饮片质量标准是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整个中药标准化体系的关键性因素。

尽管针对中药饮片我国已经有了标准,中药饮片的标准化水平仍然相对较低,在中药饮片质量标准探究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本文主要对中药饮片质量标准研究提出几个关键性问题,希望能够对相关从业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中药饮片;质量标准;研究;关键问题[中图分类号]R2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439-3768-(2019)-05-YS 中药标准化是中药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而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是未来发展的目标。

中药标准化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从中药整体产业链开始,例如,中药材选材,中药饮片制备,中药提取,中药制剂等相关过程建立标准化体系。

中药经过加工炮制后,可在临床上被称为中药饮片,中药饮片主要是根据临床处方进行调配并制成药剂,也就是说是中成药的原材料,中药饮片炮制过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是保证中药饮片质量的重要因素。

中药炮制是我国一项传统的中药制备技术,主要依据为中药理论,根据患者的病情以及药物特性实现辨证论治。

近年来,人们的养生意识逐渐增强,中医药在临床中受到了广泛重视,20世纪以来中药饮片在临床应用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既有方法方面的问题,同时也有技术层面的问题,应通过对相关问题的讨论,提高中药饮片质量标准,对促进中药饮片实现现代化、国际化有着重要意义。

1如何将中药饮片质量标准与传统炮制理论相结合中药炮制一直采用传统的炮制方法,临床中面对的中药材不同,炮制方法也会存在一定差异,而不同的炮制方法会使药性发生改变,例如,对大寒、大苦的黄连,在炮制过程中若与吴茱萸共同炮制成萸黄连饮片,其寒、苦之性则会相对降低,该种炮制方法主要为以热制寒,若黄连与胆汁共同炮制,制成胆黄连饮片,使黄连的苦性和寒性得以增强,该炮制依据为寒者宜寒[1]。

不同的黄连饮片,对其质量标准也存在差异性。

药典标准下,为何全国无可用之中药

药典标准下,为何全国无可用之中药?现行的一部《中国药典》标准,用西药的测评方法把中药圈在了条条框框之中,遭到众多吐槽。

这是否合理?药典标准下,为何还出现全国无可用之中药呢?灵通妹今天写这篇文章,就和大家聊一聊这个事儿...热点4月21日,国家食药监局发布了30家企业生产的33批次中药饮片不合格的公告,其中还包括康美药业和云南白药等知名药企。

而不合格的原因不再是什么染色、假药,而是某个品种含量指标不合格;甚至还有很多性状(片型)不合格的!灵通妹注意到,今年以来,国家食药监局及各省药监局工作激情是前所未有的高涨,关于饮片不合格公告几乎是“暴风骤雨”式发布。

全国大小饮片企业纷纷中枪,几无幸免!到底是中药饮片本身“积重难返”?还是我们的检测标准体系出了问题呢?经过灵通妹仔细梳理,发现还真不能全怪罪中药饮片本身——以西医思维确立的《药典》评价标准,本身就有巨大漏洞和不合理之处!一、药典标准,屡屡引发中药饮片品质“冤案”1. 标准高到难以企及,导致绝大部分中药检测不合格先说说含量指标:药典标准检测的按理来说应该是药材“最低标准”了,但这些标准制定时,由于缺乏充分论证,某些放在临床实践中根本无法操作,查谁谁死。

随便举几个例子:比如炒紫苏子,肉苁蓉水分限度难达标;龟甲、鳖甲浸出物难合格;桃仁形态普遍不合格,甚至有亳州某大饮片厂负责人,只好拿着鲜桃到药监部门现场吃完,砸开桃仁现场验证,同样无法符合药典... 饮片企业都被逼到这个份上,还怎么活?图1:桃仁统货,难符合药典标准还有昆布、牡蛎、海藻、海螵蛸、蛤壳重金属农残能符合的极少;莲子心、前胡、茜草、川贝母、覆盆子含量难合格… 难道这些药材都要逐渐被剔除中药界吗?2. 中药的天然属性,根本不可能达到性状完全一致再说性状,中药本就是动植物,形态千变万化,谁能保证每一颗果实每一朵花都像西药药片那样长得一模一样?在4月21号公布的33批次不合格饮片中,有22个都是由于菊花的性状不合格。

我国中药材及饮片的质量情况及有关问题分析_魏锋

·中药质量和安全专栏·编者按为集中报道我国医药科技工作者近年来在中药质量控制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中国药学杂志》策划组织了“中药质量和安全专栏”,文章将集中报道我国中药质量控制和安全性检测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和内容,涉及残留检测安全性风险评估、残留限量标准的制定、LC-MS /MS 联用技术、DNA 分子鉴定技术、对照品替代方法(特别是双标多测技术的应用)、特征图谱、质量综合评价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应用内容。

2015年第2期已刊登9篇论文,本期继续刊出8篇,以飨读者。

本专栏得到田颂九、杨峻山、马双成、魏锋、金红宇、戴忠、祝明等编委、专家们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基金项目:十二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4ZX09304307-002)作者简介:魏锋,男,博士,研究员研究方向:中药质量控制研究*通讯作者:马双成,男,博士,研究员研究方向:中药民族药质量控制和评价研究Tel :(010)67095272E-mail :masc@nifdc.org.cn我国中药材及饮片的质量情况及有关问题分析魏锋,刘薇,严华,石岩,张文娟,张萍,程显隆,马双成*(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北京100050)摘要:中药材种植养殖环节标准化、规范化落实不到位,采收、产地初加工操作不规范,中药饮片生产及流通环节违法染色增重、掺杂使假,中药材专业市场以次充好、以假充真、制假售假、违法经营中药饮片和其他药品等现象严重影响中药材及饮片质量安全,危害公众健康。

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2013年组织开展药品“两打两建”专项行动以来各省市药品监管部门检查和抽验工作为基础,对发现的中药材及饮片质量情况进行汇总和分析,以期反映我国中药材及饮片的质量现状,为相关部门监管政策的制定、标准修订和完善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药材;饮片;质量情况;主要问题doi :10.11669/cpj.2015.04.001中图分类号:R91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2494(2015)04-0277-07National Wide Quality Surveillance and Analysis of Chinese Material Medica and Decoction Pieces WEI Feng ,LIU Wei ,YAN Hua ,SHI Yan ,ZHANG Wen-juan ,ZHANG Ping ,CHENG Xian-long ,MA Shuang-cheng *(National Institutes for Food and Drug Control ,Beijing 100050,China )ABSTRACT :Non-standardized planting ,breeding ,harvest and original process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illegal dye addition and weight gain of Chinese medicine decoction pieces ,and illegal production and business of counterfeit decoction pieces ,all these serious-ly influence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and decoction pieces.In the year of 2013,a market quality surveil-lance project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and decoction pieces was carried out by the China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This pa-per is a summary and analysis of the project ,with the hope to reflect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quality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and decoction pieces.KEY WORDS :Chinese material medica ;decoction piece ;quality status ;main quality issue中药材及饮片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药饮片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中药饮片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1. 质量问题中药饮片的质量问题是当前临床应用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由于原材料的质量参差不齐,制剂工艺的不规范等原因,导致中药饮片的质量参差不齐,甚至存在掺假、掺杂等情况。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中药饮片的药效和安全性。

2. 标准化问题中药饮片的标准化问题也是临床应用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目前,中药饮片的标准化生产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导致产品的质量难以保证,同时也给临床应用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3. 用药规范问题在临床实践中,中药饮片的用药规范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由于中药饮片的味、性、效等特点较为复杂,医务人员在用药过程中容易出现用药不当的情况,从而影响了中药饮片的药效和安全性。

4. 药物相互作用问题中药饮片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药物相互作用问题。

由于中药饮片的复方性,其中可能含有多种药物成分,这些成分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从而影响药效或导致不良反应。

5. 药物安全问题中药饮片的药物安全问题也是临床应用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由于中药饮片的成分较为复杂,药物的毒副作用及药品安全性难以评估,从而给患者用药带来一定的风险。

以上就是中药饮片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中药饮片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和安全性。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探究对策至关重要。

加强质量管理是解决中药饮片质量问题的关键。

必须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对原材料的采购、加工、制剂等环节进行严格管理,确保中药饮片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推进标准化生产是解决中药饮片标准化问题的关键。

必须建立标准化生产工艺,明确中药饮片的生产流程和规范,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规范用药是解决中药饮片用药规范问题的关键。

必须建立严格的用药规范,加强医务人员对中药饮片的了解与掌握,确保用药的安全和有效。

《中国药典》中药材、中药饮片、标准问题商榷

《中国药典》中药材、中药饮片、标准问题商榷摘要:《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是判断中药材中药饮片真伪优劣的法定依据,其标准制定的科学性,可行性至关重要,在执行《中国药典》的过程中发现有些中药材、中药饮片的标准存在一些问题,造成执行困难,故提出改进意见,供商榷。

关键词:中国药典;中药材;中药饮片;来源描述、性状描述、显微描述我们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以下简称《中国药典》)进行中药材、中药饮片质量检验时,发现标准规定的鉴别方法存在一些问题。

现将发现的问题和建议分述如下。

一、家种或家养药材与野生药材性状上存在差异,而药典并没有增加对家种或家养药材的性状补充描述,随着市场上家种药材的流通量不断增大,为满足市场用药需求,建议药典通过调研增加家种品种的质量标准。

1.1北柴胡,北柴胡家种品种流通量不断增大,而药典只有野生北柴胡的质量标准。

建议添加家种北柴胡的质量标准,满足市场用柴胡的需求。

1.2防风,市场上有野生防风与栽培防风,而药典只有野生防风的质量标准。

建议增加家种防风的质量标准。

1.3前胡,市场上有野生前胡与栽培前胡,而药典只有野生前胡的质量标准。

建议增加家种前胡的质量标准二、《中国药典》对中药材的来源、性状项描述有缺失或不够严谨。

2.1地黄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 的新鲜或干燥块根。

根据拉丁学名查得中国植物志[1]……根茎肉质,鲜时黄色…建议地黄药材来源描述修改为玄参科植物……新鲜或干燥根茎。

2.2土贝母来源……的干燥块茎。

根据拉丁学名查中国植物志:鳞茎肥厚,肉质,乳白色;……建议修改来源为……的干燥鳞茎。

2.3半夏性状描述本品呈类球形,有的稍偏斜,直径0.7~1.6cm。

……查得中国植物志[1]……块茎圆球形,直径1-2厘米,具须根。

……建议修改为:“本品呈类球形,有的稍偏斜,直径0.7〜2.0cm。

……2.4菥蓂来源……夏季果实成熟时采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药典》中药材、中药饮片标准问题商榷
刘灵芝,陆 璐,张亚杰,赵旭华
(药都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河北保定050035
)摘 要:《中国药典》(2010年版)是判断中药材、中药饮片真伪优劣的法定依据,其标准制定的科学性、可行性至关重要,在执行《中国药典》的过程中发现,有些中药材、中药饮片的标准存在一些问题,故提出改进意见,供商榷。

关键词:中国药典;中药材;中药饮片;标准
中图分类号:R-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97(2014)06-0001-
01收稿日期:2013-10-
05作者简介:刘灵芝(1981-)
,女,药都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化验员,研究方向为中药材质量研究。

公司在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以下简称《药典》)进行中药材、中药饮片质量检验时,发现《药典》标准规定的鉴别方法存在一些问题。

我们用中国药
品生物制品检定研究院(
以下简称“中检院”)提供的对照药材和对照品进行检验,也会出现阴性结果,改变鉴别方法后则会出现阳性结果,有的品种即使改变检验方法,对照药材仍出现阴性结果。

现将发现的问题和建议分述如下。

1 供试品溶液制备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所用溶剂不合理,导致检验结果出
现假阴性。

《药典》收载的板蓝根薄层色谱鉴别(3)
,鉴别的化学成分是(R,S)-告依春,供试品和对照药材溶液的制备
溶剂为80%甲醇,
试验发现供试品和对照药材均出现阴性结果。

分析原因,是由于板蓝根含有较多的水溶性成分,用
80%甲醇作溶剂,
此溶剂分散性较小,不易提取鉴别所需的化学成分(R,S)-告依春,
将提取溶剂改为分散性较大的50%甲醇时,
则供试品和对照药材均出现阳性结果。

故建议该实验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溶剂80%甲醇改为50%甲醇。

2 对照药材有效成分损失
中检院提供的对照药材有效成分损失,影响检验结果
的判断。

荆芥穗的薄层色谱鉴别(2)
,使用粉末状的荆芥穗作为对照药材,
鉴别的成分为挥发油,由于挥发油的挥发性和放置时间过久,使挥发油完全挥发,造成对照药材色谱中
不出现斑点。

为减少荆芥穗所含挥发油的挥发,建议对照
药材荆芥穗由粉末状,改为段状,实验前临时粉碎,并规定对照药材荆芥穗的有效期和贮藏温度。

3 供试品粉碎粒度不明确
供试品粉碎的粒度不明确,影响被检测成分的提出,出现假阴性。

麦冬的薄层色谱鉴别(2)供试品溶液的提取溶剂为三氯甲烷-甲醇(7∶3)混合溶液,供试品粉碎方法为剪碎,其粒度不明确,由于麦冬所含水溶性成分高达80%,但提取溶剂的极性较小,当供试品破碎的颗粒较大时,三氯甲
烷-甲醇(7∶3
)混合溶液不能提出被检测成分,致使薄层色谱不出现斑点,出现假阴性。

建议供试品经干燥粉碎成细粉后,再进行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4 《
药典》对药材的性状项描述不全《药典》对一些植物来源不同的同一种药材,性状项没
有分品种进行描述,
却要求分品种进行鉴别和含量测定,导致实验无法操作。


药典》规定:乳香植物来源为橄榄科植物乳香树Boswellia carteii 
Birdw.及同属植物Boswelliabhaw-daj
iana Birdw.树皮渗出的树脂,分为索马里乳香和埃塞俄比亚乳香两种。

每种乳香又分为乳香珠和原乳香。

两者性状均为“本品呈长卵形滴乳状、类圆形颗粒或粘合成大小不等的不规则块状物。

大者长达2cm(乳香珠)或5cm(原乳香)。

表面黄白色,半透明,内有黄白色粉末,久存则颜色加深。

质脆,遇热软化。

破碎面有玻璃样或蜡样光泽。

具特异香气,味微苦。

”性状描述不能确定是索马里乳香还
是埃塞俄比亚乳香,但却要求对二者分别进行鉴别和含量测定,无操作性。

建议参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进口
药材标准【国食药监注2004】44号:关于颁布儿茶43种进口
药材质量标准中乳香的相关内容,
《药典》乳香性状项下分别描述索马里乳香和埃塞俄比亚乳香后,再进行理化鉴别和含量测定。

5 薄层鉴别操作方法描述不严谨
《药典》平贝母鉴别(2)内容为:“取本品粉末10g
,加浓氨试液10mL、三氯甲烷30mL,超声处理30min
,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0.5mL使溶解,
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平贝母对照药材10g
,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3~5μ
L、对照药材溶液3μL和对照品溶液2μ
L,……。

”从描述中可以看出这一薄层鉴别只使用对照药材平贝母,无对照品,因此也不存在对照品溶液。

故应去掉“对照品溶液2μ
L”的描述。

6 薄层色谱鉴别展开剂含有污染环境的毒性溶
剂“
苯” 在绿色和环保发展理念的当今社会,
避免环境污染已渗透到各个领域,“苯”在ICH药品注册的国际技术要求中
属于(一类)溶剂,应避免使用。

《药典》收载的升麻薄层色
谱鉴别所用展开剂为:苯-三氯甲烷-冰醋酸(6∶1∶0.5)。

建议将“苯”改为“环己烷”,展开剂改为:环己烷-三氯甲烷-冰醋酸,比例为(6∶1∶0.5
)。

总之,中药材、中药饮片的理化鉴别方法不完善、甚至有误给制药企业执行《药典》带来很多困惑,也对药品监督、检验结果的公正性产生质疑,为维护《药典》的严谨性和公正性,建议有关部门对《药典》上述问题进行修订。

(责任编辑:余 婷)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