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医刺血疗法
壮医技法介绍

壮医技法介绍1.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是采用广西壮族地区出产的壮药泡制成的药线,点燃后直接灼灸人体体表一定穴位或部位,以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医疗方法。
该疗法挖掘于民间,经研究整理提高,至今仍深受广大民众的欢迎。
治疗机理:壮医认为:“疾病并非无中生,乃系气血不均衡。
”通过药线点灸的刺激,疏通龙路火路气机,起到通痹、止痛、止痒、祛风、消炎、活血化瘀、消肿散结等作用。
主要功效:①消炎退热。
②祛风止痒。
③通路止痛。
④消肿散结。
⑤健脾消食。
⑥健脾止泻。
⑦温经通脾。
⑧活血止血。
适用范围:临床各科100多种疾病,属畏寒、发热、肿块、疼痛、痿痹、麻木、瘙痒者,效果较好。
常用穴位①中医针灸穴位。
②壮医经验穴位:有梅花穴、莲花穴、葵花穴、结项穴、长子穴、脐周穴、下关元穴、关常穴、下迎香穴、启闭穴、鼻通穴、牙痛穴、素髎穴、耳尖穴、止呕穴、膀胱穴等。
③龙路火路浅表反应点,即阿是穴。
取穴规律:寒手热背肿在梅,痿肌痛沿麻络央,惟有痒疾抓长子,各疾施灸不离乡。
即:畏寒发冷取手部穴,发热取背部穴,肿块或皮损类疾病取梅花穴,肌肉萎缩者,在萎缩的肌肉上取穴,疼痛或麻木不仁者,选该部位边沿或中央点为主要穴位。
皮疹类疾病,选最先出现或最大的疹子为主要穴位。
操作:①持线:以右手拇指、食指夹持药线的一端,露出线头1~2厘米。
②点火:将露出的线头点燃,只需线头有火星即可。
③施灸:将线端火星对准穴位施灸。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特点:所需设备简单,一盏灯、一根线即可,点灸时仅有蚁咬样感觉,无痛苦,灸后无疤痕,无后遗症,无副作用,安全可靠,药线点灸无烟雾,无环境污染,疗效确切,费用低廉,易于学习与推广。
2.灯花灸疗法又称灯草灸疗法,用灯心草点燃灸灼于人体一定穴位或部位上以治疗疾病。
适应症及取穴:壮族民间用灯草灸治疗的疾病50多种,主要的有:消化不良:取长强、天枢、关元、足三里。
胃痛:取中、中、下脘,胃腧、脾腧、足三里。
腰痛及关节痛:灸反应点。
壮医刺血疗法治疗失眠症85例疗效观察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 S I PQ )
依据 《 为医学量表手册 》P Q 问卷 ,分别 于治疗前 行 SI
1 天和疗程结束后第 2 天进行评定 ,填写 问卷并对其进行评
分 ,观察治疗前后 患者 睡眠情 况 ,以综合 评价患 者睡 眠质
阴虚火旺加 阿胶 9克 ,麦 冬 1 ,龟 板 1 ,牡 蛎 2克 5克
3 O克 ;
心胆气虚加党参 1 ,菖蒲 9克 ; 5克
胃腑 不 和 加 麦 芽 1 0克 ,山 楂 1 0克 ,厚 朴 9克 ;
肝火上扰加柴胡 9克 ,白芍 1 2克 ,丹皮 9克 ,栀 子 9 克 ,莲心 6 。 克
量 。由 1 9个 自评 和 5个 他 评 条 目构 成 ,其 中 第 1 9个 自评
( )凡不符 合纳入标 准者 ; ( )妊 娠或 哺乳期妇 女 ; 1 2
条 目和 5个他评条 目不参与计分 ,参 与计 分的 1 8个条 目组 成 7个成份 ,由睡眠质 量 、入睡 时 间、睡眠 时间 、睡 眠效 率 、睡眠困难 、催眠药物和 白天睡意组 成 ,每个成份按 O 一
中 国 民 族 民 间 医 药
・
民 族 医 药
Eh o dcn n h o h r c t n me i i e a d Et n p a ma y
6・
C ieeju lo tnmei n n tnpamay hns o ma fe o dc e ad eho hr c h i
8 O例 ,西药对 照组 8 0例。治疗 3 0天后 ,分别对 3组疗效 、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 S I P Q )积分进行对 比观察 。结果:壮 医刺 血疗法组总有效率为 9 . % ,优于中药对照组 8 .5 和西药对照组 8 % ( O 0 ) 65 12 % 0 P< .5 。结论 :壮医刺血疗法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优 于中
壮医刺血疗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95例的疗效观察

组以长期极度疲劳( 包括体力疲劳和脑力疲劳) 为主 要 突 出表现 的全 身性 症 候 群 , 常伴 有 认 知 障 碍 、 喉 咽 痛 、 忆 力 障 碍 、 意 力 不 集 中、 痛 、 眠 等 ] 记 注 头 失 。
C S是疲 劳渐进 与 积累 的结 果 。流行 病 学调 查显 示 , F
[ ] 黄绍 贤, 7 李洪 韬 , 勇明 , 丹参 注射液联合低 分子肝 谭 等. 素 预防骨科手 术后 下肢 深静 脉栓 塞 6 [ ]广 西 医 o例 J.
学 ,09,1 1 贵兴 . 3 预防骨科大手术后 深静脉血栓形成 的专 家建议 [ ] 中国临床 医生 , 06 3 ( ) 2 2 . J. 2 0 ,4 1 :7— 8 [] 韦 4 勇, 骆东 山 , 王大 伟 , 人 工关 节置换术 治疗老年 等. 人髋关节疾患 的疗效 观察 [ ] 广西 医学 ,0 5 2 ( ) J. 20 ,7 5 :
陈 红 程 少威 朱志强 吕春 燕 曹道 明
( 西 中医药研 究 院 , 宁市 1广 南 502 ; 广西 南 宁市青 秀 区建政 社 区卫生 服务 中心 , 宁市 30 22 南 502 ) 30 2
【 摘要】 目的 观察壮医刺血疗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结果
结论
慢性疲劳综合征 患者 10 , 8 例 用抽
壮 医刺血疗 法能 明显 改善慢 性疲 劳综合 征 临床症状 , 疗效好 于单 纯 中药治疗。
【 关键词】 慢性疲劳综合征 ; 医疗法; 壮 刺血疗法; 归脾汤 【 中图分类号】 R76 9 4 .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05 - 0 (0 10 - 4 - 23 34 2 1 )1 0 3 2 4 0 0
壮医刺血疗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壮医刺血疗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发表时间:2015-12-18T15:10:30.62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5年第10期供稿作者:陈永利夏蔚林吴善春吴春蒙周太师[导读] 龙胜各族自治县中医医院壮医科近年来,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严重困扰患者的日常生活。
陈永利夏蔚林吴善春吴春蒙周太师龙胜各族自治县中医医院壮医科 541799【摘要】:目的:探究壮医刺血疗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基于本院自2013年5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5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临床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的将这5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采用壮医刺血疗法治疗)和对照组(采用金黄散外敷治疗),两组各25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经过临床治疗,观察组25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总有效率为96%)明显的优于对照组25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总有效率为72%),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25例患者的临床不良反应率40%明显的高于观察组25例患者的临床不良反应率16%,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采用壮医刺血疗法治疗方式,可以充分地发挥临床疗效持久的优势,降低不良反应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壮医刺血疗法、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近年来,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严重困扰患者的日常生活。
该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热痛、红肿、活动受限、多发于夜间、疼痛难耐等[1]。
该病的临床治疗方式,常常采用金黄散外敷治疗,但是这种治疗方式临床疗效不持久,而且不治本,而中医壮医刺血疗法,临床疗效持久,可以根治,因此,本次调查研究立足于本院自2013年5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5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究壮医刺血疗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作出以下报告。
刺络放血结合壮医药线点灸治疗痛证举隅

患 者侯 某 ,女 ,6 8岁 。退休 工人 。2 0 0 7年 6月 1
日就 诊 。主 诉 :左 膝 关 节 红 肿 疼 痛 1年 ,加 重 1个
药酒 自擦疼 痛 减 轻 ,以后行 走 过 多 经 常 疼痛 。1周 前 觉 大腿 外 侧 疼 痛 明 显 ,痛 处 固 定 , 自擦 药 酒 无 效 来 诊 。检查 :大 腿外 侧 中段 有 明显压 痛 点 。诊 断 :伤 筋
消失 ,复查 血 尿 酸 4 5 mo/ 3  ̄ lI,血 沉 2 mm/ 。 随访 4 h 1年 ,未 见复 发 。
3 陈 旧性 软 组 织 损 伤
种 医疗 方 法 ,用 药线 点 灸 于 穴 位 上 ,能 调 和气 血 、
清热 化瘀 、通经 活络 ,故 可用 于 治疗 多 种 痛 证 。笔 者
一
跖 趾关 节处 ,用 围灸 法 ;再 点灸 内庭 、行 间 、阴 陵
泉 、三 阴交 ,每穴 点 灸 2次 ,隔 日 1次 。 1次 治疗 后
血证 及各 种痛 证 。壮医 药线 点 灸 是 流行 于 壮 族 民 间 的
一
疼痛 明 显 减 轻 ,但 仍 红 肿 ,共 治 疗 1 O次 ,红 肿 热 痛
刺 络放血 是用 三 棱 针 、皮肤 针 、注射 针 头 或 毫 针 等 ,刺破 患者 身体 一些 浅 表血 络 ,放 出少 许 血 液 ,以
治疗 疾病 的一 种方 法 ,放 血疗 法 具 有 开 窍泄 热 、活血 祛瘀 、疏 经通 络 的治 疗 作 用 ,常用 于热 证 、实 证 、瘀
位点 刺 3针 ,然 后 在 大椎 、曲 池 穴 拔 罐 ,留罐 1 0分 钟 ,放 出血液 约 2 rl O 。取 罐后 用壮 医药线 点灸左 足第 a
壮医刺血疗法治疗痛风的规范化技术研究

壮医刺血疗法治疗痛风的规范化技术研究标签:痛风;壮医刺血疗法;外治法壮医刺血疗法是壮族民间广泛应用,历史久远,对痛风治疗具有较好疗效的一种壮医外治法。
根据壮医理论,痛风是由于风湿热等邪毒入侵,壅滞龙路火路,致天地人三气不能同步而致病,壮医刺血疗法能泻热排毒,祛风除湿,疏通龙路火路,达到消肿止痛目的。
该技术在壮医理论指导下进行临床规范化及应用研究,本文通过概述(疾病简要概况、疗法简要、应用推广前景)、疾病诊断标准、适应症、禁忌症、技术操作方法、不良反应/事件等内容详细介绍了壮医刺血疗法治疗痛风的规范化技术,为其推广应用提供客观依据。
1概述1.1疾病简要概况痛风是由于长期嘌呤代谢障碍及(或)血尿酸升高所引起组织损伤的一组异质性疾病。
其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特征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关节滑液的血细胞内可找到尿酸钠结晶,痛风石形成。
严重者可导致关节活动障碍和畸形、泌尿系结石及痛风性肾病。
发病年龄多见于40岁以上的男性,女性患者可在绝经后发作,发病率随年龄而增加。
与高嘌呤饮食有关,常有家族遗传史。
痛风属于中医的痹证、痛风、历节等范畴,是指因外邪阻滞经络,气血凝滞,肝肾两虚引起的关节肌肉疼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的病症,慢性病人多伴有关节畸形僵硬、痛风石、肾脏病变等。
痛风的壮医病名是“隆芡”,属于壮医“发旺”(风湿病)范畴。
壮医认为痛风(隆芡)是因内伤饮食,邪毒(热毒、湿毒、痧毒等)入侵,阻滞龙路、火路,使气血运行不畅,痹阻于筋骨肌肉关节而致。
故清热除湿,解毒通络,运行气血是壮医治疗原则[1]。
1.2疗法简要壮医刺血疗法是壮医针法之一,在壮族民间广泛应用。
是用针刺人体的一定穴位,运用挤压或拔罐等方法使针眼出血达到治病目的。
主要应用于火毒、热毒盛之阳证、热症,如风湿病、痧病、外感发热、跌打损伤淤积、昏厥、中暑、疳积、急性咽炎、目赤肿痛、腰酸背痛等病。
刺血工具:三棱针、缝衣针或陶瓷针。
操作方法:右拇指、食二指持针,中指夹住针尖部,露出针尖1-2厘米,左手捏住或夹持、舒张刺血部位皮肤,先在刺激部位上下推按,使血气聚集,常规消毒皮肤、针具后,右手持针迅速刺入0.3厘米左右,马上出针,左手挤按针孔,使出血3-5滴,或加拔火罐、角吸使之出血。
壮医刺血疗法治疗失眠症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壮 医刺血 疗法 组 治疗 前后 血浆 NE与健 康组 的 NE 比较见 表 3。
表 3 壮 医刺 血 疗 法 组 治 疗 前 后 血 浆 NE 与 健 康 组 的 NE 比较 ( 士 s。pmol/L)
失 眠症 属 于 中医学“不 寐”范畴 ,中医学对 “不寐 ”的 治疗 主要按 辨证 论 治来 分 型 治 疗 ,主 要 分 实证 和 虚 证 , 实证 分为肝 郁 化火 、痰热 内扰 型 ,虚证 分 为 阴虚火 旺 、心 脾两 虚 、心 胆气 虚型 ,在治 疗上 以补 虚泄 实 、调 整 阴 阳为 原则 。民族 医药外 治法 的壮 医刺血 疗法 治疗 失眠 症 ,遵 循壮 医理论 “毒 虚致 百 病 ”的原理 ,治疗 原 则 以排 毒 泻 热 、宁心安 神 、调理 阴 阳为 主 。治疗 失 眠症 所 取 的 穴位 为督 脉 、足太 阳膀胱 经 等 头 、颈 、背 部 腧 穴 为 主 ,穴 位选 督脉 之百 会 、风府 、大椎 以疏 导头 部经气 养脑 髓 ;足少 阳 胆经 之 风池 、肩井 和手 少 阳小 肠经 之 天 宗 以活血 通 经 、 祛瘀 排 毒 ;足 太 阳膀胱 经 之 心俞 、肝俞 、脾 俞 和 任 脉 之 膻 中 以养 心 健 脾 ,疏 肝 解 郁 ,宁 心 安 神 ;反 应 点 为 瘀 毒 积 聚 的表 现 ,刺 络 放 血 反 应 点 可 起 排 瘀 解 毒 、活 血 泻 热 的作 用 j。通 过 上 述 调 理 达 到 阴 平 阳 秘 ,心 神 安 宁 ,酣 然 而寐 。
NE 正 常参 考 值 为 615.00~ 3240.O0 pmol/L,治 疗后 血浆 中去 甲 肾上 腺 素 (NE)的 含 量 较 前 明显 降 低
壮医穴位刺血疗法治疗实热型失眠症30例

壮医穴位刺血疗法治疗实热型失眠症30例作者:陈红张婷婷吕春燕周捷蒋华民来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5年第01期摘要:目的观察壮医穴位刺血疗法治疗实热型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
方法将60例实热型失眠症患者分为2组各30例,壮医穴位刺血疗法治疗组,针刺对照组,对比观察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PsQI)积分和实验室检测血浆中与睡眠密切相关的中枢神经递质5-羟色胺(5- HT)、去甲肾上腺素(NE)的含量变化指标。
结果壮医穴位刺血疗法对实热型失眠症患者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PSQI)入睡时间、睡眠质量的改善优于针刺对照组(P0. 05)。
2组患者治疗前后PSQI总分值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壮医穴位刺血疗法治疗组对睡眠的改善优于针刺对照组。
壮医穴位刺血疗法在明显提高血浆5-羟色胺(5 - HT)含量的同时,也明显降低去甲肾上腺素(NE)的含量。
结论壮医穴位刺血疗法治疗实热型失眠症疗效优于针刺对照组,其作用机制与调节血浆5-羟色胺(5- HT)和去甲肾上腺素(NE)代谢有关。
关键词:壮医穴位刺血疗法;实热型失眠症;血浆5-羟色胺(5- HT);去甲肾上腺素(NE)中图分类号:R256. 23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 - 2349(2015)01 - 0052 - 03失眠症是一类与社会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的疾病,睡眠质量差容易产生或加重心身症状,同时心身症状的加重又会严重影响睡眠质量,使患者处于一个恶性循环状态,导致失眠症长期存在。
据统计,2001年我国失眠症患病人数已达120~240万[1]。
最新研究报告称,我国高达42.5%的人群已患有失眠症,成为影响人们正常生活的重要因素[2]。
笔者在临床中运用具有广西壮民族医药外治法特色的壮医穴位刺血疗法治疗实热型失眠症30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研究病例均来自广西中医药研究院门诊部的60例实热型失眠症患者,其中壮医穴位刺血疗法组30例,男13例,女17例,年龄30~ 60岁,平均(42.8岁±2.9)岁,病程2个月~1 a,平均7个月±0.6月;针刺疗法对照组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28~ 59岁,平均(41.2±2.3)岁,病程3个月~1 a,平均6个月±0.8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壮医刺血疗法
Cangyih Swhez Liuzfaz
壮医刺血疗法是用针刺入人体的一定穴位,运用挤压或拔罐等方法使针眼出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一、适应证
火毒、热毒炽盛之阳证、热病,如痧病、外感发热、跌打损伤瘀积、昏厥、中暑、急性货烟妈(咽炎)、目赤肿痛、腰腿痛等。
二、部位选择
阿是穴、痧斑、痧疹点、风池、大椎、十宣穴、太阳穴、印堂等。
三、治疗方法
1.器具准备:三棱针、缝衣针或其他针具。
2.消毒:常规用2%碘酒、75%酒精消毒刺血部位。
3.持针:右手拇指、食指二指持针,中指夹住针尖部,露出针尖l~2厘米。
4.针法:左手捏住或夹持刺血部位皮肤,先在刺激部位上下推拿,使血聚集,常规消毒皮肤、针具后,右手持针迅速刺入治疗部位,深约0.3厘米,左手挤按针孔,使出血数滴,或加拔火罐3~5分钟,使之出血。
术后以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止血。
四、注意事项
刺血疗法刺激强烈,应向患者解释清楚,使患者配合。
为避免晕针,以卧位为佳:一次放血3~5滴为宜。
五、禁忌证
1.年老体弱者、孕妇、妇女经期禁用。
2.出血性疾病慎用或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