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原理课程设计 丙酮吸收填料塔要点
填料塔课程设计丙酮

填料塔课程设计丙酮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填料塔的基本原理、设计和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描述填料塔的结构和原理,理解其在化工、环保等领域的应用。
2.分析填料塔的设计参数,包括塔径、塔高、填料类型等,并能够进行初步的设计计算。
3.掌握填料塔的操作和维护方法,确保其稳定运行。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学生将能够:1.认识化工行业的重要性和影响力,提高对化工工艺的兴趣和热情。
2.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注重安全生产。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填料塔的原理、设计和应用。
具体安排如下:1.填料塔的基本原理:介绍填料塔的工作原理、填料类型和选择原则。
2.填料塔的设计:学习填料塔的设计方法,包括塔径、塔高、液气流速等参数的计算。
3.填料塔的应用:探讨填料塔在化工、环保等领域的实际应用案例。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填料塔的基本原理、设计和应用。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填料塔的运用。
3.实验法:安排实验室实践,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化工工艺设备设计》等有关填料塔的教材。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专业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填料塔的原理和设计。
4.实验设备:准备填料塔模型等实验设备,供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取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评估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以考察其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2.作业:布置相关的设计题目,评估学生对填料塔原理和设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考试:期末进行闭卷考试,测试学生对填料塔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安排如下:1.课时: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环境工程原理课程设计-丙酮吸收填料塔要点

环境工程原理课程设计题目水吸收丙酮填料塔设计学院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生学号指导教师2014年6月16日目录第一章设计任务书 (3)1.1 设计题目 (3)1.2 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 (3)1.3 设计内容 (3)1.4 设计要求 (3)第二章设计方案的确定 (4)2.1 设计方案的内容 (4)2.1.1 流程方案的确定 (4)2.1.2 设备方案的确定 (4)2.2 填料的选择 (5)第三章吸收塔的工艺计算 (6)3.1 基础物性数据 (6)3.1.1 液相物性数据 (6)3.1.2 气相物性数据 (6)3.1.3气液平衡相数据 (7)3.2 物料衡算 (7)3.3 填料塔塔径的计算 (8)3.3.1 泛点气速的计算 (8)3.3.2 塔径的计算及校核 (9)3.4.1 气相总传质单元数的计算 (10)3.4.2 气相总传质单元高度的计算 (10)3.5 填料塔流体力学校核 (13)3.5.1 气体通过填料塔的压降 (13)3.5.2 泛点率 (13)3.5.3 气体动能因子 (13)第四章塔内辅助设备的选择和计算 (14)4.1 液体分布器 (14)4.2 填料塔附属高度 (15)4.3 填料支承装置 (15)4.4 填料压紧装置 (15)4.5 液体进、出口管 (16)4.6 液体除雾器 (16)4.7 筒体和封头 (17)4.8 手孔 (17)4.9 法兰 (18)4.10 裙座 (19)第五章设计计算结果总汇表 (21)第六章课程设计总结 (24)参考文献 (25)附录 (26)第一章设计任务书1.1 设计题目水吸收丙酮填料塔设计1.2 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1)气体处理量:1820 m3/h(2)进塔混合气含丙酮5%(V ol),进塔温度35℃(3)进塔吸收剂(清水)温度:25℃,吸收剂的用量为最小用量的1.3倍(4)丙酮回收率:90%(5)操作压力:常压(6)每天工作24小时,一年300天1.3 设计内容(1)确定吸收流程(2)物料衡算,确定塔顶塔底的气液流量和组成(3)选择填料、计算塔径、填料层高度、填料分层、塔高(4)流体力学特性校核:液气速度求取、喷淋密度校核、填料层压降计算(5)附属装置的选择与确定:液体喷淋装置、液体再分布器、气体进出口及液体进出口装置、栅板1.4 设计要求(1)设计说明书内容①目录和设计任务书②流程及流程说明③设计计算及结果总汇表④对设计成果的评价及讨论⑤参考文献(2)绘制填料塔设计图第二章设计方案的确定2.1 设计方案的内容2.1.1 流程方案的确定本工艺采用清水吸收丙酮,为易溶气体的吸收过程,由于逆流操作传质推动力大,传质速率快,分离效率高,吸收剂利用率高,故选用逆流操作,即气体自塔低进入由塔顶排出,液体自塔顶进入由塔底排出。
丙酮和水吸收塔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丙酮和水吸收塔化工原理-从结构、工艺过程和应用角度深度探讨丙酮和水吸收塔是一种常用的化工设备,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食品等领域,具有吸收、分离、净化等功能。
本文将从结构、工艺过程和应用角度深度探讨丙酮和水吸收塔化工原理。
一、丙酮和水吸收塔结构丙酮和水吸收塔主要由塔壳、填料层、进料管道、排气管道、循环泵和控制系统组成。
塔壳一般为不锈钢或碳钢材质,填料层可以是泡沫塑料、陶粒或塑料制品。
进料管道和排气管道负责分别导入和排出气体。
循环泵则起到循环液体的作用,控制系统用于调节塔内气体温度和流速等参数。
二、丙酮和水吸收塔工艺过程丙酮和水吸收塔的工艺过程可以分为四个步骤:吸附、溶解、反应和分离。
1. 吸附当气体进入丙酮和水吸收塔时,它们就开始接触填料上涂有吸收剂的表面。
此时,气体中的废气开始与吸收剂发生接触,废气中的污染物开始逐渐被吸收剂吸附。
2. 溶解在吸附的基础上,当气体与吸收剂发生接触时,吸附剂会逐渐溶解。
目的是使废气在吸收剂中形成分子内的显著降解和溶解,在这一步骤中,需要预先调节液体和气体的比例,温度和压力等参数以确保溶解的发生。
3. 反应在液池中发生吸收剂与废气中污染物之间化学反应,使废气中的污染物逐渐被分解降解,从而减轻对环境负担。
4. 分离在经过吸附、溶解和反应之后,液池中的吸收剂会变得过度饱和。
这时,液池内的液体会通过流量调节阀流入分离器,使污染物与吸收剂分离。
而气体则经过排气管道排出丙酮和水吸收塔。
三、丙酮和水吸收塔应用丙酮和水吸收塔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如环境保护、化工生产、医药生产和食品加工等。
例如,在环境保护领域,丙酮和水吸收塔主要应用于废气处理。
在化工生产中,丙酮和水吸收塔主要用于去除废气中的有机气体,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在医药生产和食品加工领域,丙酮和水吸收塔则主要用于去除废气中的异味、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提高晶体产品的纯度和质量。
综上所述,丙酮和水吸收塔化工原理是一种重要的工艺和设备,具有吸收、分离、净化等多种功能。
丙酮填料吸收塔课程设计

丙酮填料吸收塔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丙酮填料吸收塔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其基本原理、结构特点以及应用领域。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a.了解丙酮填料吸收塔的定义、工作原理和分类;b.掌握丙酮填料吸收塔的设计计算方法和操作要点;c.熟悉丙酮填料吸收塔在化工、环保等领域的应用。
2.技能目标:a.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丙酮填料吸收塔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计算;b.具备分析丙酮填料吸收塔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的能力;c.学会使用相关软件对丙酮填料吸收塔进行模拟和优化。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a.培养学生对化工工艺和环保领域的兴趣,增强其社会责任感;b.培养学生严谨治学、勇于创新的精神;c.使学生认识到丙酮填料吸收塔技术在现代工业中的重要性,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丙酮填料吸收塔的基本原理:介绍丙酮填料吸收塔的工作原理、分类及特点。
2.丙酮填料吸收塔的设计计算:讲解丙酮填料吸收塔的设计计算方法,包括塔径、塔高、填料层参数等。
3.丙酮填料吸收塔的操作要点:介绍丙酮填料吸收塔的操作流程、注意事项及故障处理。
4.丙酮填料吸收塔的应用领域:讲解丙酮填料吸收塔在化工、环保等领域的应用实例。
5.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工程中丙酮填料吸收塔的应用案例,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地传授丙酮填料吸收塔的基本原理、设计计算方法、操作要点等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丙酮填料吸收塔的应用。
3.实验法:学生进行丙酮填料吸收塔的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4.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其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化工工艺学》、《环保工程》等。
2.参考书:丙酮填料吸收塔相关的研究论文、技术手册等。
丙酮吸收塔技术方案

丙酮吸收塔技术方案
在化工生产中,丙酮是一种常用的有机溶剂,其吸收塔技术方案对生产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丙酮吸收塔主要用于从气相中吸收丙酮,以实现气液相质量传递和分离。
设计一个高效的丙酮吸收塔技术方案,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保护环境。
首先,丙酮吸收塔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生产工艺参数和原料气体的性质。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吸收剂的种类和浓度,以及丙酮在气相中的浓度和流量。
同时,还需要考虑塔内填料的选择和塔板的布置,确保气液接触充分、传质效果好。
其次,丙酮吸收塔技术方案还需要考虑操作条件和控制系统。
合理的操作条件可以提高吸收效率,降低能耗。
控制系统应能够实时监测塔内气相和液相的流量、温度和压力等参数,实现自动化控制和调节。
另外,丙酮吸收塔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也是设计方案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需要保证塔内气体不泄漏,液体不外溢,以及避免因操作失误或突发情况引发的安全事故。
在设计方案中要充分考虑安全阀、泄压装置等安全设施的设置,确保生产过程安全可靠。
总的来说,丙酮吸收塔技术方案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工艺参数、操作条件、控制系统、安全性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可以实现丙酮吸收过程的高效、安全、稳定运行,为化工生产提供有力的保障。
同时,也可以为环保节能做出积极贡献。
希望未来在丙酮吸收塔技术方案的研发和应用中,能够不断完善和提升,为工业生产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水吸收丙酮填料塔设计

摘要空气-丙酮混合气填料吸收塔设计任务为用水吸收丙酮常压填料塔,即在常压下,从含丙酮1.82%、相对湿度70%、温度35℃的混合气体中用25℃的吸收剂清水在填料吸收塔中吸收回收率为90%丙酮的单元操作。
设计主要包括设计方案的确定、填料选择、工艺计算等内容,其中整个工艺计算过程包括确定气液平衡关系、确定吸收剂用量及操作线方程、填料的选择、确定塔径及塔的流体力学性能计算、填料层高度计算、附属装置的选型以及管路及辅助设备的计算,在设计计算中采用物料衡算、亨利定律以及一些经验公式,该设计的成果有设计说明书和填料吸收塔的装配图及其附属装置图。
目录摘要............................................................ I 水吸收丙酮填料塔设计. (1)第一章任务及操作条件 (1)第二章设计方案的确定 (2)2.1 设计方案的内容 (2)2.1.1 流程方案的确定 (2)2.1.2 设备方案的确定 (2)2.2 流程布置 (3)2.3 收剂的选择 (3)2.4 操作温度和压力的确定 (3)第三章填料的选择 (4)3.1填料的种类和类型 (4)3.1.1 颗粒填料 (4)3.1.2 规整填料 (4)3.2 填料类型的选择 (4)3.3填料规格的选择 (5)3.4填料材质的选择 (5)第四章工艺计算 (6)4.1 物料计算 (6)4.1.1 进塔混合气中各组分的量 (6)4.1.2 混合气进出塔的摩尔组成 (6)4.1.3 混合气进出塔摩尔比组成 (7)4.1.4 出塔混合气量 (7)4.2气液平衡关系 (7)L (7)4.3 吸收剂(水)的用量sX (8)4.4 塔底吸收液浓度14.5 操作线 (8)4.6 塔径计算 (8)4.6.1采用Eckert通用关联图法计算泛点气速u (8)F4.6.2 操作气速的确定 (9)4.6.3 塔径的计算 (9)4.6.4 核算操作气速 (10)4.6.5 核算径比 (10)4.6.6 喷淋密度校核 (10)4.6.7 单位填料程压降(pZ)的校核 (10)4.7 填料层高度的确定 (11)4.7.1 传质单元高度OGH计算 (11)4.7.2 计算YK a (13)4.7.3 计算OGH (13)4.7.4 传质单元数OGN计算 (13)4.7.5 填料层高度z的计算 (14)4.7.6填料塔附属高度的计算 (14)第五章填料吸收塔的附属设备 (15)5.1 填料支承板 (15)5.2 填料压板和床层限制板 (15)5.3 气体进出口装置和排液装置 (15)5.4分布点密度及布液孔数的计算 (15)5.5塔底液体保持管高度的计算 (16)第六章辅助设备的选型 (18)6.1管径的计算 (18)参考文献 (19)附录 (20)附表 (21)致谢 (24)水吸收丙酮填料塔设计第一章任务及操作条件混合气(空气、丙酮蒸汽)处理量:3m h2200/进塔混合气含丙酮 1.82%(体积分数);相对湿度:70%;温度:35℃;进塔吸收剂(清水)的温度25℃;丙酮回收率:90%;操作压强:常压操作。
这最好的丙酮吸收填料塔课程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标题学院专业班级姓名 5655665656学号 5656555666指导教师 55566655562011年12月25日目录1. 水吸收丙酮填料塔的设计简介---------------------------------------11.1水吸收丙酮填料塔的设计的确定----------------------------------11.1.1任务及操作条件------------------------------------------11.1.2吸收工艺流程的确定--------------------------------------11.1.2.1逆流操作--------------------------------------11.1.2.2并流操作-------------------------------------------21.1.2.3吸收剂部分再循环操作-------------------------------21.1.2.4多塔串联操作---------------------------------------21.1.2.5串—并联混合操作-----------------------------------21.1.3吸收剂的选择---------------------------------------------21.2填料的选择----------------------------------------------------32. 工艺计算-------------------------------------------------------42.1 基础物性数据-------------------------------------------------42.1.1液相物性的数据-------------------------------------------52.1.2气相物性的数据-------------------------------------------52.1.3气液相平衡数据-------------------------------------------52.1.4 物料衡算-------------------------------------------------52.2 填料塔的工艺尺寸的计算----------------------------------------72.2.1 塔径的计算-----------------------------------------------72.2.2 填料层高度计算-------------------------------------------92.2.3 填料层压降计算------------------------------------------112.2.4 液体分布器简要设计-------------------------------------122.2.4.1液体分布器的选型-----------------------------------122.2.4.2分布点密度计算-------------------------------------122.2.4.3布液计算--------------------------------------------123. 辅助设备的计算及选型-------------------------------------------133.1填料支承设备------------------------------------------------133.2填料压紧装置------------------------------------------------143.3液体再分布装置-----------------------------------------------144. 设计一览表----------------------------------------------------165. 后记------------------------------------------------------------176. 参考文献--------------------------------------------------------177. 主要符号说明----------------------------------------------------188. 附图(工艺流程简图、主体设备设计条件图)-----------------------181.水吸收丙酮填料塔的设计简介塔设备[1]是化工、石油化工、生物化工、制药等生产过程中广泛应用的气液传质设备。
丙酮气体吸收塔设计

丙酮气体吸收塔设计丙酮气体吸收塔是一种用于吸收气体的设备,在化工、环保等领域广泛应用。
下面对丙酮气体吸收塔的设计进行介绍。
1. 设计原则(1) 安全性原则:在设计吸收塔时,应尽可能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
(2) 高效性原则:吸收塔应具有高效率,以便满足处理要求。
(3) 经济性原则:在保证安全性和高效性的前提下,应尽可能降低成本。
(4) 可操作性原则:吸收塔的设计应方便操作和维护。
2. 设计参数(1) 塔径:根据吸收剂和气体的流量、物理性质和化学反应等参数计算,一般应在0.5-2.5m之间。
根据实际情况,还可以采用多塔并联的方式提高处理能力。
(2) 塔高:根据吸收塔的有效高度和气体、吸收剂的物理性质等参数计算,一般应在2-20m之间。
(3) 填料:填料的选择应根据吸收剂和气体的性质、流量和化学反应等参数。
目前在丙酮气体吸收塔中常用的填料有陶瓷环、泡沫塑料、金属丝网等。
(4) 气液比:气液比的选择应根据具体的处理需求进行调整。
一般气相速度在0.3-1.2 m/s,液相速度在0.1-0.8m/s。
3. 吸收剂的选择丙酮气体吸收剂的选择应根据被吸收物质的特性进行选择。
常用的吸收剂有水、有机溶剂、碱性溶液等。
4. 设备材料吸收塔应选用适合处理物质的材料,例如塑料、玻璃钢、不锈钢等。
在吸收丙酮气体时,不锈钢是一种常用的材料。
5. 设备配件丙酮气体吸收塔还需要配备进口、出口阀门、液位计、温度计、压力表等设备配件,以便进行控制和监测。
综上所述,丙酮气体吸收塔的设计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满足处理要求和安全性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故35℃时丙酮在空气中的扩散系数为:
3.1.3
由 可知:
常压下25℃时丙酮在水中的亨利系数为:
相平衡常数为:
溶解度系数为:
3.2
进塔气相摩尔比为:
出塔气相摩尔比为:
进塔惰性气体流量为:
该过程属低浓度吸收,平衡关系为直线,最小液气比可按下式计算,即:
对于纯吸收过程,进塔液相组成为:
气体质量通量为
液膜吸收系数由下式[10]计算:
由 ,查附表3得
则
由 , ,得
则
由
由 ,得
设计取填料层高度为
查附表4,对于环矩鞍填料, ,
取 ,则
计算得填料层高度为 ,故不需分段。
3.
3.
采用Eckert通用关联图计算填料层压降。
横坐标为
查附表5得,
纵坐标为
查附图1得
填料层压降为
3.
泛点率介于50%~80%之间,合理。
表4-1支承板波形尺寸mm
波形
波形尺寸
t
192
注:尺寸b是塔中间支承板宽度,在塔边缘支承板的尺寸b将随塔径不同而异,左右不对称。H为波高,t为波矩。
4.4
本设计选用丝网床层限制板,重量约为 ,限制板的外径选用690mm。
4.5
(1)气体进出口管径计算
工业上,一般气体进料流速为10~20m/s,本设计取流速为15m/s。
由标准GB/T 8163-99,选用 无缝钢管。
塔径的计算:
塔径圆整,取
泛点率校核:
(在允许范围内)
填料规格校核:
液体喷淋密度校核:
取最小润湿速率为
由表2-1可知:
经以上校核可知,填料塔直径选用 合理。
3.4填料层高度的计算
3.
脱吸因数为
气相总传质单元数为
3.
气相总传质单元高度采用修正的恩田关联式[10]计算:
查附表2得
液体质量通量为
气膜吸收系数由下式[10]计算:
──溶剂2的分子量;
──温度, ;
──溶剂2的粘度;
──溶质1在正常沸点下的分子体积;
──溶剂2的缔合参数,无因次,水为2.6;甲醇为1.9;乙醇为1.5;其他非缔合液体为1
故25℃时丙酮在水中的扩散系数为:
3.1.2
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
混合气体的平均密度:
混合气体的粘度可近似取空气的粘度,查手册[7]得35℃空气的粘度为:
4.2
塔上部空间高度可取为1.2m,塔底液相停留时间按1min考虑,则塔釜液所占空间高度为:
考虑到气相接管所占空间高度,底部空间高度可取1.2m,故填料塔附属高度为:
4.3
梁式气体喷射式支承板气体流通自由界面率大,阻力小,承载能力强,气液两相分布效果小,性能优良,因此,本设计选用梁式气体喷射式支承板,其尺寸如表4-1。
1.4
(1)设计说明书内容
1目录和设计任务书
2流程及流程说明
3设计计算及结果总汇表
4对设计成果的评价及讨论
5参考文献
(2)绘制填料塔设计图
第二章
2.1
2.1.1
本工艺采用清水吸收丙酮,为易溶气体的吸收过程,由于逆流操作传质推动力大,传质速率快,分离效率高,吸收剂利用率高,故选用逆流操作,即气体自塔低进入由塔顶排出,液体自塔顶进入由塔底排出。
环境工程原理课程设计
题目水吸收丙酮填料塔设计
学院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
2014年6月16日
第一章
1.1
水吸收丙酮填料塔设计
1.2
(1)气体处理量:1820 m3/h
(2)进塔混合气含丙酮5%(Vol),进塔温度35℃
(3)进塔吸收剂(清水)温度:25℃,吸收剂的用量为最小用量的1.3倍
(4)丙酮回收率:90%
10400
291
96
74.9
84
第三章
3.1
3.1.1
对于低浓度吸收过程,溶液的物性数据可近似取纯水的物性数据。由手册查得,25℃时水的有关物性数据如下:
密度[2]:
黏度[3]:
表面张力[4]: =932731.2
查手册[5]得15℃时丙酮在水中的扩散系数为:
又因液体中扩散系数[6]:
──溶质1在溶剂2中的扩散系数, ;
流程说明:
在该填料塔中,丙酮和空气的混合气体经由填料塔的下侧进口进入塔中,与从填料塔塔顶流下的清水逆流接触,在填料表面进行传质吸收,经过吸收的混合气体从塔顶排出,吸收了丙酮的水由填料塔的下端流出。常规逆流操作流程见图1-1。
图1-1常规逆流操作流程图
2.1.2
填料塔是以塔内的填料作为气液两相间接触构件的传质设备,塔身是一直立式圆筒,底部装有填料支承板,填料以乱堆或整砌的方式放置在支承板上。填料的上方安装填料压板,以防被上升气流吹动。填料层的上方有液体分布装置,从而使液体均匀喷洒在填料层上。
(5)操作压力:常压
(6)每天工作24小时,一年300天
1.3
(1)确定吸收流程
(2)物料衡算,确定塔顶塔底的气液流量和组成
(3)选择填料、计算塔径、填料层高度、填料分层、塔高
(4)流体力学特性校核:液气速度求取、喷淋密度校核、填料层压降计算
(5)附属装置的选择与确定:液体喷淋装置、液体再分布器、气体进出口及液体进出口装置、栅板
3.
气体动能因子在常用的范围内。
从以上的各项指标分析,该吸收塔的设计合理,可以满足吸收操作的工艺的选型
本设计任务液相负荷为:
液相负荷较小,故选用排管式液体分布器。
(2)布液点数
根据附表6 Eckert的散装填料塔分布点密度推荐值,D=700mm时,分布点密度可取180点/m2塔截面。
取操作液气比为:
故吸收剂用量为:
由物料衡算式 可知:
3.3
3.3.1
采用埃克特(Eckert)泛点气速关联图进行计算,关联图见图3-1。
气相质量流量为:
液相质量流量可近似按纯水的流量计算,即:
Eckert通用关联图的横坐标为:
、
图3-1 Eckert通用关联图[9]
查图3-1得:
查附表1得:
取
3.3.2
2.2
对于水吸收丙酮的过程,选择DN50金属环矩鞍填料,其具体结构特性参数见表2-1。
表2-1金属环矩鞍填料结构特性参数[1]
公称尺寸 /mm
外径×高×厚 /(mm×mm×mm)
堆积个数 /(个/m-3)
堆积密度 /(kg/m3)
空隙率 /%
比表面积 /(m2/m3)
干填料因子 /m-1
50
50×40×1
故布液点数为:
(3)孔径计算
由 [11]
式中 ──布液孔直径,m;
──液体流率,m3/s;
──布液孔数;
──孔流系数;
──液体高度,m;
──重力加速度,m/s2。
取 ,
则
设计取 。
(4)液体分配管与布液支管尺寸
查表[12]可得:
当 时,主管直径取50mm,支管排数取4,管外缘直径取660mm,最大体积流量为9.5m3/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