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物流地理-12
叶素文-物流经济地理--第1章 绪论

物流经济地理学主要研究各种物流在不同经济地理环境下的布局和 流动规律。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生产力布局、物流区域规划、不同物流内容与经 济地理空间关系;物流运输枢纽及综合运输网的布局在不同经济地 理的表现;物流活动和地理因素的空间联系;物流活动和运输枢纽 的关系;以及物流活动和不同经济地理区域的关系等。 唯物辩证法 资料收集整理法 实地考察法 图表法
物流分区地理学 生产力布局与物流空间布局 农业物流地理学 工业物流地理学 商业物流地理学 物流交通地理学 旅游经济地理学
普通物流经济地理学
物流经济地理学
区域物流经济地理学ຫໍສະໝຸດ 港澳台物流地理学 国际物流地理学
表1-1 物流经济地理学的学科体系
1.2 物流经济地理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研究 方法
1.2.1 物流经济地理的主要研究内容
物流经济地理
叶素文 yesuwen@ 短号:639389
第1章
绪论
课时安排:1学时 学习目标: 了解物流经济地理一般概念及其研究对象; 掌握物流经济地理主要研究内容及基本方法。
1.1 物流经济地理学及其研究对象和学科体系
1.1.1 物流经济地理研究对象 1.1.2 物流经济地理的学科体系
1.2.2 基本研究方法
[补充资料]
实地考察法:《全国物流园区发展调查报告》
全国物流园区发展调查的基本情况和结论 全国物流园区建设与发展的主要问题
复习思考题
1.物流经济地理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2.简述物流经济地理的学科体系。 3.物流经济地理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哪些? 4.物流经济地理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 5. 我国物流园区建设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大一物流地理知识点

大一物流地理知识点物流地理学是物流管理学科中独立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物流系统中地理环境对物流活动的影响以及物流网络的构建和优化等问题。
以下是大一物流地理学的主要知识点:1.地理环境与物流活动:地理环境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水文等因素。
这些因素对物流活动具有重要的影响。
例如,地理位置决定了供应链中各个节点的相对距离,地形地势影响物流运输的路径选择,气候和水文影响运输工具的选择和物资的保护等。
2.物流网络与物流节点:物流网络是指物流活动的组织结构。
物流节点是物流网络中的关键点,包括生产厂家、配送中心、运输枢纽等。
物流节点的选择和布局直接影响物流效率和成本。
物流节点的布局原则包括就近原则、就便原则、就慢原则和就经济性原则。
3.物流通道与运输方式:物流通道是物流运输的路径。
运输方式是指物流在各个环节中使用的交通工具。
物流通道的选择应考虑地形、交通条件、距离等因素。
运输方式的选择应综合考虑货物的特性、运输需求、成本和效率等因素。
4.港口与码头:港口是陆地和水域交界处的设施,用于货物的装卸、过境和转运。
码头是港口内负责货物装卸的设施。
港口和码头是物流运输中重要的节点,关系到货物的物流通道和货源地的选择。
5.多式联运与集装箱运输:多式联运是指利用不同的运输方式组合进行货物运输的方式,包括公路、铁路、水路和航空等。
集装箱运输是指利用标准化集装箱进行货物运输的方式。
多式联运和集装箱运输可以提高物流效率和降低物流成本。
6.物流基础设施与物流中心:物流基础设施包括交通设施、仓储设施、信息设施等。
物流中心是物流网络中的核心节点,负责货物集散、仓储、配送等物流活动。
物流基础设施和物流中心的建设和布局对物流系统的运行和效率具有重要的影响。
7.物流地理信息系统:物流地理信息系统是将地理信息技术与物流管理相结合的一种信息系统。
它能够对物流网络进行建模和优化,支持物流决策和运营管理,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务质量。
以上是大一物流地理学的主要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了解物流系统中地理环境对物流活动的影响以及如何构建和优化物流网络,为今后的物流管理和运营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物流经济地理试题一及答案

物流经济地理试题一及答案一、单选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1.国际贸易中最主要的运输方式是()。
A.航空运输 B.铁路运输 C.海洋运输 D.公路运输2.下列()不是海洋运输的特点。
A.航期准确 B.运量大 C.通过能力强 D.运费低3.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于2004年经国务院审议通过,其发展目标为:到()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0万公里。
A.2010 B.2015 C.2018 D.20204.被公认为最有前途的铁路机车是()。
A.蒸汽机车B.内燃机车C.电力机车D.太阳能机车5.最具灵活性的运输方式是()。
A.公路运输B.铁路运输C.航空运输D.远洋运输6.汽车首要的使用性能是()。
A.动力性 B.燃料经济性 C.通过性 D.容量7.不适合航空运输货物的是()。
A.高附加值产品 B.紧急救援物资 C.生鲜食品 D.大宗低值物品8.在我国内地,枢纽机场仅包括以下三个机场,其中不包括()。
A.北京 B.上海 C.广州 D.昆明9.2007年中国的进出口总额稳居世界第()。
A.一B.二C.三D.四10.狭义国际物流中的“物”具体是指()。
A.转运物资B.过境物资C.援助物资D.进出口商品二、填空题(共10空,每空2分,共20分)1.在城市和地区范围内,按照层次关系规划和配置物流基地、物流中心和()。
2.目前我国建设的经济作物生产基地由棉花基地、花生基地和()。
3.我国商品粮基地大致可分四种类型,包括南方高产商品粮基地、东北低产商品粮基地、西北半干旱区商品粮基地和和()。
4.()被人们誉为“黄金水道”。
5.海上航线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安全、货运、港口和 ( )等因素。
6.()是机车车辆和列车运行的基础。
7.()是铁路运输的基本动力,牵引列车运行。
8.1988年,中国建成第一条高速公路——()高速公路,这是中国第一条按高速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设计、施工的高等级公路工程。
9.公路运输的经济半径通常为()以内。
基于数据挖掘的农业物流地理信息系统的构建

Abtat h a e ee p l giutrloi i I (L S bsdo aa mnn i n p , a zsh rc r sr c:T e pr vl s lar l a l sc GS A GI) ae nd t p d o a c u g t s iigwt VCadMa X a l e es ut e h n y t t u o te S s de edfrne dcn etnbtend tmiigadteeiigdt ayioGI ddsu ssh e h oo e fh ,t i t ieec nci e e a nn sn a al ss f Sa i se e kye n l s GI u sh n a o o w a n h xt an n c t t c i g
【 摘 要】 采用 V + aX构建基于数据挖掘 的 A G S 阐述 了 A GS 建过程中地图坐标系 的定 义 、 CMp L I, L I构 地图对象 的操纵 、 地图数
据的加载等基本过程 , 并对基于数据挖掘 的 A G S L I 框架结构进行分析 。论述了该系统作为数据挖掘的思想 、 方法与传统 G S I 的有 机结合的基本特点 , 分析了数据挖掘与现有 G S I 数据分析 的区别 和联 系。 虑到农 业物 流分布地域广 、 考 品种多等特点 , 对基于数据
1 引 言
现代物流是对传统 物流革命性 的突破 ,现代信息技 术在 农业物流领域 中的应用 是现代农业 物流与传统 农业物 流的本 质区别 , 因此现代农业物流也具 有信息化 、 网络 化和智能化 的 特征。农业物流 的信息化包 括 : 业物流信 息的数据 库化 、 农 处 理的电子化 、 传递 的标 准化和实 时化等等 , 农业 物流管理 的信
《物流经济地理》课程标准

《物流经济地理》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情况二、课程性质、地位、设计思路1. 课程性质、地位《物流经济地理》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它是随着物流业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是物流学和经济地理学相结合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
本课程主要内容是讲授物流地理中各种运输方式的布局及经济效用;物流地理在公路、水路、铁路和农业、工业的区域布局;物流地理在各个经济区域的经济效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现代物流管理理念,具备一定的物流管理技能。
《物流经济地理》的前导课程为物流学基础、管理学基础、物流市场营销、物流信息技术应用、物流仓储与配送实务等,这些前导课程的知识和技能为开展本课程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后续课程主要有供应链管理、保税物流、物流成本管理、供应链管理实训、综合实训等,这些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物流管理中所使用的设施设备的认识,提升职业岗位的工作能力。
2. 课程的设计思路本课程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可持续性发展,关注学生素质,关注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
物流管理专业相关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物流经济地理课程以物流运输方式为线索来进行。
教学过程中,以现代物流流程或功能为主线,同时充分开发学习资源,利用实训室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三、课程目标(一)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物流管理岗位应具有的综合业务技能,使学生学会综合分析和区域分析的方法,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和方法指导物流实践,解决物流行业出现的有关问题。
物流经济地理说课ppt课件

✓ ①了解中国的物流环境和物流布局情况; ✓ ②掌握中国物流经济分区地理; ✓ ③掌握中国农业物流地理分布,包括种植业、林业、
畜牧业、水产业、土特产物流地理;
✓ ④掌握中国工业物流地理分布,包括重工业和轻工 业物流地理;
✓ ⑤掌握中国商业物流地理内容,包括商业布局的原 则和我国大宗商品的基本流向、中国商业中心分布、 中国对外贸易等内容;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教学反思
教学 手段
教学 方法
教学 内容
反思
学生 活动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反思一
教学内容
作为物流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该课程的
Product
教学必须摆脱传统地理学窠臼,不可拘泥 讲 于人文地理、风土人情知识的介绍,而应 授 紧紧结合国家物流和区域物流经济发展的
Product现实,借助对物流经济活动所涉及的流体、 载体、流向、流量、流程、流速和流效的 具体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和研究我国 物流产业布局现状。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反思二 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Pro、duc重t 视师生互动平台的建设。 如利用微信、微博等平台,因势利导,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积极思考。 二、案例库和习题库积极建设中。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物流地理》练习题答案

《物流地理》练习题答案(第二单元农业物流地理)综合知识模块一农业生产布局【综合训练】一、填空题1.稻谷主要分布于淮河岭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玉米主要分布于东北至西南地区;冬小麦主要分布于淮河岭以北,六盘山以东、长城以南地区;春小麦主要分布于长城以北地区。
2.芝麻以淮河中游的洪河、南汝河流域及汉江中游、南襄盆地等为主要产区。
3.我国桑蚕茧尤以太湖流域、嘉陵江流域及珠江三角洲最为集中。
4.我国发展畜牧业的饲草来源有牧草、农副产品及食品、畜产、水产、酿造等加工工业的大量下脚料等。
5.中国牧区畜牧业主要以提供皮、毛、乳制品产品为主;农区畜牧业以提供肉乳禽蛋产品为主;半农半牧区畜牧业以提供牛、羊肉、乳、细毛产品为主;城郊畜牧业以提供鲜肉乳禽蛋产品为主。
6.我国糖料作物的分布具有“南蔗北甜”特点。
甘蔗主产省份有粤、闽、桂、滇南、台等省区及盆地中南部;甜菜主产省份有黑、吉、辽、蒙、。
7.我国热带作物主要有橡胶、香茅、剑麻、椰子、腰果、胡椒、咖啡、油棕、南药等,主要分布于琼、粤、滇、桂、闽等省。
8.我国用材林主要分布于南部地区;我国经济林主要分布于南部地区。
9.我国最大的烟叶产区正在由华北向西南地区转移。
10.我国茶叶的主产省主要有浙、湘、皖、川、闽等省。
11.我国海洋四大渔场是指黄渤海渔场、渔场、南海沿岸渔场和北部湾渔场。
12.以长江、钱塘江、淮河流域三大水系为主干的华中区位于亚热带湿润区是我国池塘、湖泊、水库最重要的淡水渔业基地。
13.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农业发展开始呈现合理分工的新格局:东部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郊区的农业有了长足发展;中部地区发挥优势,初具规模;西部地区和发展步伐加快,成为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
二、选择题1.棉花主产区在向以为中心的( D)转移。
A.棉花产区棉区B.华东棉区 C.长江中下游棉区 D.西北棉区2.冬油菜绝大部分产于(A)。
A.长江流域 B.在长城以北C.、西北D.青藏等地区3.花生产量最大的地区是(A)。
物流经济地理第三版课后答案

物流经济地理第三版课后答案1、24.下列界线中,不是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的是( ) [单选题] * A.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B.1月份0℃等温线C.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正确答案)D.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2、日本是一个岛国,下列属于日本的岛屿是()*A、北海道(正确答案)B、本州岛(正确答案)C、澎湖列岛D、四国岛(正确答案)3、西北和青藏地区除了畜牧业外,其农业特点不正确的说法是()[单选题] * A.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属于灌溉农业B.青海省的重要农业区是雅鲁藏布江谷地(正确答案)C.河西走廊和天山山麓人们很好地利用了高山冰雪融水来发展农业D.雅鲁藏布江河谷主要农作物是青稞和小麦4、44.欧洲人的主要食物为()[单选题] *A.米饭和面类B.寿司和生鱼片C.牛羊肉和乳制品(正确答案)D.咖喱和土豆5、俄罗斯工业最发达的地区()[单选题] *A、圣彼得堡工业区B、莫斯科工业区(正确答案)C、乌拉尔工业区D、新西伯利亚地区6、读东北三省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22~23题。
甲地区一月平均气温曲线弯曲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单选题] *A.地形(正确答案)B.冬季风C.纬度位置D.海陆位置7、每年5~10月,海南蔬菜产量锐减,主要原因是[单选题] *A.自然灾害多B.需求减少,播种面积减小(正确答案)C.气候干旱D.气候湿热8、4.美国需要大量进口的农产品是()[单选题] * A.小麦B.玉米C.大豆D.咖啡(正确答案)9、中南半岛上的大城市多分布在()[单选题] *A、山麓地带B、沿海地带C、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正确答案)D、河流中上游地带10、3.下列亚洲河流,注入北冰洋的是()[单选题] * A.长江B.印度河C.叶尼塞河(正确答案)D.湄公河11、俄罗斯地形以()为主[单选题] *A、山地B、平原(正确答案)C、高原D、丘陵12、14.雄伟壮丽的布达拉宫位于( ) [单选题] * A.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正确答案)13、西北地区代表性农作物的一组是()[单选题] * A.小麦、咖啡B.水稻、油菜C.瓜果、长绒棉(正确答案)D.甘蔗、茶叶14、俄罗斯的工业描述不正确的是()*A、俄罗斯是一个轻重工业都发达的国家(正确答案)B、圣彼得堡工业区是俄罗斯最发达的工业区(正确答案)C、莫斯科工业区是俄罗斯食品和纺织工业最发达的地区(正确答案)D、乌拉尔工业区主要是以石油、钢铁等工业为主15、世界上热带和寒带大陆面积分布最广的大洲分别是[单选题] *北美洲、南极洲非洲、南极洲(正确答案)非洲、亚洲南美洲、南极洲16、13.亚洲是世界上季风气候分布面积最广、季风特点最为典型的大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林业物流经济地理
① 我国森林资源的特点
根据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的森林
面积共有19545万公顷,仅次于俄罗斯、巴西、加拿 大和美国,居世界第五位。活立木蓄积量为145.54亿 立方米,森林蓄积137.21亿立方米。 但我国现有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同国土面积相比是不对 称的。我国国土面积占地球陆地面积的6.4%,森林面 积占地球森林面积的4%,2011年全国森林覆盖率为 20.36%,人均森林面积居世界第123位。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产棉国,棉花产量占世界棉花总
产量1/3以上。
近期我国棉花生产的工作重点是使品种结构优化,
尤其是发展陆地长绒棉和中短绒棉生产。
主要产棉区:西北内陆棉区、黄河流域棉区、长江
流域棉区
油料作物
油料作物在中国广泛种植的有花生、油菜籽、芝
麻、向日葵、胡麻、蓖麻等。
花生种植主要分布于河南、山东、河北、安徽、
茶 叶
茶树原产于中国,最早出现于我国西南部的云贵高原、西双版纳地区。
我国茶树栽培历史悠久,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茶叶生产国。之后,直接或 间接将我国的茶籽、茶苗传入世界主要产茶国,逐渐发展而形成的现今 的世界茶产地。 茶性喜湿润气候和微酸性土壤,耐阴性强,在我国中部至东南部普遍种 植。目前国家一级茶区分为4个,即华南茶区、西南茶区、江南茶区、江 北茶区。
定,但总产量可观,仅次于巴西和印度,居 世界第三位。
甘蔗只有在华南水热条件结合良好而且无霜
冻威胁的地区种植最适宜。因此,我国从21 世纪初开始重点建设桂中南、滇西南、粤西 三个甘蔗优势产区。
甜菜是一种喜温凉的作物,具有耐寒、耐旱、
耐盐碱的特性,需要充足的日照,适宜在长 城地区种植。
烟草
烟草原产北美,约400年前
第三章 农业物流地理
苏飞 旅游管理教研室
本章要点
1. 农业与物流 2. 种植业物流经济地理 3. 林业物流经济地理 4. 畜牧业物流经济地理 5. 渔业物流经济地理
1 农业与物流
1.1 农业物流的概念和特点
① 农业的概念
农业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农业是指种植业,即在耕地上种植农作物的农业生 产部门。广义的农业是指利用动植物的生长繁殖机能,经过人 工种植、培育、饲养等生产活动,以获得各种农产品的生产部 门,也即通常所说的“大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 和渔业等部门。在国民经济中,农业属于第一产业。
中国农业生产的链状结构
②农业物流的概念和类型
农业物流是从农业生产资料的采购、农业生产的组织到农产品
的加工、储运、分销,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生产者到消费者的 过程中所形成的包括信息传递在内的一系列计划、执行、管理 控制的过程。 农业物流种类:根据农业物流的流体对象,农业物流可分为农 业生产资料物流和农产品物流;根据农业生产的主要过程和物 质转移,农业物流可以分为农业供应物流、农业生产物流、农
太行山绿化工程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淮河、太湖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黄河中游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辽河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建设 珠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 沿海防护林建设工程
4 畜牧业物流经济地理
① 畜牧业概述
畜牧业的概念 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畜牧业的发展阶段 我国畜牧业发展的发展及转变
江苏、广东、湖北、四川等省份。从苏北经山东、 河南、河北到辽宁的大片沙土地和丘陵地区是最 大的花生生产和出口基地。
油菜对热量、土壤以及其他技术、经济条件的要
求不高,决定其地理分布的广泛性,而且既是油 料作物,又是养地作物。长江流域沿线分布比较 集中。
糖料作物
我国的糖料作物种植发展缓慢,生产不够稳
由于人口基数大,而且经历过大饥荒时代,因此
选择最佳地理区位建设商品粮基地、稳定大量的 供应商品粮,长期以来一直是国家经济发展和布 局中的重中之重。
全国粮食生产地理重心布局变化
近20多年来,我国商品粮成产与布局状况发生了重要
的变化:全国粮食生产地域中心出现由南向北、由东 向中的逐渐转移。
南方地区对外开放较早,经济发展迅速,产业转型升
产品流通物流和农业废弃物物流。
③ 我国农业物流的基本特征
农业物流涉及面广量大 农业物流具有独立性和专属性 保值是中国农业物流发展的核心
1.2 发展农业物流的意义
建立现代化农业物流体系是建设和完善高效农业社会
化服务体系的客观要求
建立现代农业物流体系是促进农民重视农业管理和成
本核算的驱动力
我国小麦栽培遍及
全国,大体上可分 成三个不同生产区 域: 春小麦区 北方冬小麦区 南方冬小麦区
优质专用小麦带布局
目前我国正
在建设三个 专用小麦带:
黄淮海优质
强筋小麦带
长江下游优
质弱筋小麦 带
大兴安岭地
区优质强筋 小麦带
③ 玉米生产与分布
玉米是我国北方旱作
地区及南方丘陵山区 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其籽粒使用价值较高, 也是优良的精饲料。 绿色的茎叶是最有价 值的青贮饲料,穗轴 可作为猪的精饲料。
经济作物种植业的特点
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重要性逐渐提高 对生长环境和经济技术条件要求较高
受价值规律影响,对市场依赖程度比较大
主要经济作物的生产布局
中国经济作物主要包括棉花、油料、糖料、烟
叶、麻类、药材等,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 14.1%。
中国经济作物地理分布广泛,遍及全国各省、
在亚热带地区主要栽培甘蔗、茶树、油桐、柑
橘等;
在温带地区多种植棉花、苹果、梨、葡萄,是
棉花及温带水果的集中产区;
在中温带地区以种植甜菜为主,是甜菜的主产
区。
主要经济作物布局——棉花
棉花的播种面积、经济价值均居我国经济作物首位。
棉花原产于亚热带,具有喜温、喜光、生长期长的
特点。我国植棉历史悠久,适宜植棉地区广泛。
市、自治区,生产规模较大的棉花、油料、糖 料等分布也很普遍,但地域差异明显:东部集 中了中国经济作物播种面积的90%以上,是中 国棉花、油料、糖、烟叶、茶叶、蚕茧、麻类、 水果的主要产区。
中国经济作物的南北差异也很大:
在热带地区主要栽培橡胶、咖啡、可可、胡椒、
椰子、油棕、香蕉、龙眼、荔枝、菠萝和特种 药材等;
优质高油大豆生产和分布
⑤ 高粱生产与分布
高粱性喜温
暖,抗旱, 耐涝,按性 状和用途可 分为食用高 粱、糖用高 粱、帚用高 粱等类。
高粱在我国
栽培较广, 以东北各地 常量最多。
商品粮基地选址与建设
背景:近十年来,我国在册基本农田数量和质量
双双下滑,平均每年减少约100万公顷。主要原 因,在1995年以前是非农建设占地,以后则是由 于“生态退耕”以及城市建设用地等。
饲养为主。
城郊牧业生产区:位于城镇郊区和工矿区周围。
③ 重点建设的牧业基地
三大牛奶优势产区
建设6个肉牛、肉羊优势产区 综合性牧业基地
退牧还草、退耕还林还草
5 渔业物流经济地理
发展渔业生产的意义
我国渔业发展概况 我国渔业资源
我国渔业生产分布
级较快,同时,大量耕地被占用。
黄淮海、东北地区的粮食生产应用新技术以及改进耕
作制度和粮食作物结构,使粮食增产幅度提高,商品 率上升。 黄淮海、东北地区耕地较多。 西部地区因退耕还草而使粮食生产能力有所减少。
2.2 经济作物
概述:经济作物又称技术作物、工业原料作物,指
具有某种特定经济用途的农作物。根据其用途可分为: 纤维作物(棉花、麻类、蚕桑)、油料作物(花生、 油菜、芝麻、大豆、向日葵等)、糖料作物(甜菜、 甘蔗)、饮料作物(茶叶、咖啡、可可)、嗜好作物 (烟叶)、药用作物(人参、贝母等)、热带作物 (橡胶、椰子、油棕、剑麻)。广义的经济作物还包 括蔬菜、瓜果、花卉等园艺作物。
赖以生存的食物与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还 为轻纺工业、食品工业提供原料,为畜牧业 和渔业提供饲料。
中国种植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50%以上,它 的稳定和发展对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 善均具有重要意义。
正确处理种植业与其它产业的关系、正确确定
种植业内部各类作物的种植比例是合理利用土 地、加快发展农业重要条件。
② 我国畜牧业的分布
根据我国畜牧业发展的自然资源、历史和经济条件
等地区差异以及各地畜牧业生产的特点,在全国范 围内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种畜牧业生产类型区: 牧区牧业区:在草原和荒漠地区,以放牧为主的畜牧业。 农区牧业区:以舍饲为主的畜牧业。 农牧交错带牧业区:地处农业区和牧区的接壤地带,以畜栏
水稻生产在我国布局很广,除少数高寒或水源缺乏的
干旱地区之外都有分布,但具有南方多而集中,北方
少而分散的特点。
我国具体有四个
(三个)水稻分布 区: 长江流域水稻产区 华南双季稻产区 北方水稻分散产区 云贵高原稻区
② 小麦生产与分布
我国栽培的小麦绝
大部分是冬小麦, 与水稻、玉米、甘 薯、棉花等秋收作 物配合,可以提高 复种指数,增加粮 食总产。
② 我国森林资源的分布
a) 森林资源的地理分布 我国森林资源总量不足,且地理分布很不平衡。天然林 多分布偏远。如东北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区,林木蓄 积量占全国的30%左右;西南地区的横断山脉等高山地 区林木蓄积量占全国的20%左右。 b) 我国四大林区 东北、内蒙古林区 西南林区 南方林区 神农架林区
③ 我国经济林布局(水果)
1993年起,我国水果产量据世界第一位。水果生产在
大农业中的地位上升,水果业成为仅次于粮食和蔬菜 的第三大产业。 水果品种主要有苹果、柑橘、梨、葡萄、香蕉、龙眼 、荔枝和菠萝等。 我国已经形成相应的果品生产体系及配套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