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野外采样工作
地质勘察项目的规范样品采集

地质勘察项目的规范样品采集地质勘察工作是为了了解地下地质情况、地质构造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的一种科学技术活动。
规范样品采集是地质勘察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直接影响着勘察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地质勘察项目的规范样品采集的一些基本要点及其操作流程。
一、样品采集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样品采集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以确保样品采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确定采集目的在进行样品采集前,必须明确采集的目的,例如,是为了分析岩石类型、地下水的成分、矿产资源等。
这有助于确定采样的方式和具体步骤。
2.选择采样位置根据勘察项目的要求,选择样品采集的位置。
应当尽可能选择典型的地质构造、岩层类型和不同地貌单位的位置进行采样,以保证样品的代表性。
3.准备采样工具和设备根据勘察项目的要求,准备好采样工具和设备。
如需采集土壤样品,可准备好铁锹、样品袋等;如果需要采集岩石样品,应准备好锤子、冷凿、塑料袋等。
同时,还应备好一些必要的标签、记录本等。
二、样品采集的操作流程1.现场勘查在实施样品采集前,进行现场勘查工作。
仔细观察勘察点的地质情况,包括岩石类型、构造特征、岩层的分布和组合以及可能存在的矿床等。
2.选择样品采集点根据现场勘查的结果,选择合适的岩石或土壤作为样品采集点,确保样品具有代表性。
3.采集样品按照勘察项目的要求,使用相应的采样工具进行样品采集。
对于土壤样品,可采用铁锹或样品挖掘器将土壤取样;对于岩石样品,可使用锤子和冷凿进行样品的提取。
采样时要注意避免污染和样品损坏。
4.样品包装与标识采集好样品后,将其放入样品袋或容器中,并做好相应的标识。
标识内容应包括采样日期、采样点编号、地层或地貌单位、样品类型等。
5.记录与整理及时记录样品的相关信息,并根据采样的顺序整理好样品。
做好采样点的相关记录,包括GPS坐标、地质描述等。
同时,将样品和相关记录送至实验室。
三、样品采集的注意事项1.避免污染在样品采集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污染样品。
地质勘察中的地质样品采集技巧

地质勘察中的地质样品采集技巧地质样品的采集是地质勘察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后续的实验室分析和数据解读。
因此,地质工作者需要具备一定的采集技巧和知识,以保证样品的准确性和代表性。
本文将介绍地质勘察中的地质样品采集技巧。
一、地质样品采集前的准备工作地质样品的准备工作十分重要。
在采集前,地质工作者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1. 确定采样点:根据勘察的目标和要求,合理确定采样点的位置。
在确定采样点时,应充分考虑地层的变化、岩石特征和地质构造等因素。
2. 调查现场条件:在实际采样前,需要对采样点的现场条件进行仔细调查,包括地形地貌、植被覆盖、气候状况等,以便合理选择采样工具和方法。
3. 准备采样工具:根据采样目的和采样点的具体情况,准备好相应的采样工具,如锤子、锹、锄头、小铁锹、塑料袋、采样瓶等。
二、地质样品采集的技巧和方法地质样品的采集需要遵循一定的技巧和方法,以确保采样的准确性和代表性。
1. 按层次采样:在勘察过程中,地质工作者要按照地层顺序,自上而下采集样品。
对于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地质断层或褶皱地层,要根据构造特征合理选择采样点,在不同部位采集不同地层的样品。
2. 保持样品的完整性:在采样过程中,地质工作者应尽量保持样品的完整性,避免破碎和变形。
对于大块岩石,可以使用锤子和凿子进行取样,注意避免打碎样品;对于细粒岩石或土壤样品,可以选择小铁锹来采集。
3. 采样点的选择:在选择采样点时,应充分考虑地质断层、剪切带、脆性变形等构造部位。
在采集样品时,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样品,避免局部特殊性过大。
4. 样品量的掌握:采样时应考虑样品的数量,合理地控制样品的多少。
对于岩石样品,取一定数量的碎片或小块即可,而对于土壤样品,应采集一定重量的土壤样品以获得准确的化验数据。
5. 样品的包装和标识:地质样品在采集完毕后,需要进行包装和标识。
将样品放入密封的塑料袋或采样瓶中,确保样品的保存和运输安全。
同时,在样品上标注清晰的信息,如采样点名称、地层名、采样日期等,以便后续的数据整理和分析。
野外地质工作总结9篇

野外地质工作总结9篇第1篇示例:野外地质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地质科研工作,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和分析,可以获取大量的现场地质数据,为地质学研究提供重要支持。
在这次野外地质工作中,我们前往贵州省一个偏远的山区进行地质勘查,以下是我们的工作总结。
一、目标明确,工作有序在野外地质工作前,我们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和目标,明确了各自的任务分工和工作流程,确保了工作的有序进行。
我们按照计划,逐一完成了地质勘查、采样、测绘和数据分析等工作,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二、团队合作,精诚合作在野外地质工作中,团队的合作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团队成员之间互相协助,密切配合,共同克服了野外环境的各种困难和挑战。
大家在工作中互相信任、互相支持,形成了密切的团队合作精神,最大程度地发挥了团队的力量。
三、勇攀高峰,挑战自我在野外地质工作中,我们面临着各种困难和挑战,比如陡峭的山路、复杂的地质构造、恶劣的气候条件等。
我们团队成员都保持了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勇攀高峰,挑战自我,最终完成了任务。
这次经历让我们更加坚强,更加勇敢,也更加珍惜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四、数据精准,分析深入在野外地质工作中,我们采集了大量的地质样品和数据,通过仔细分析和研究,我们得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结论和发现。
这些数据为地质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支持,也为未来的科研工作奠定了基础。
我们将数据整理成报告,并提交给相关部门,以供后续研究和应用。
五、总结经验,改进工作通过这次野外地质工作,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工作中的困难和挑战,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
我们将认真总结这次工作的经验,查找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并寻找改进的方法和措施。
我们相信,只有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工作,才能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和质量。
这次野外地质工作是一次团结奋斗、克难前行的过程,我们克服了各种困难和挑战,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我们将继续努力,在以后的工作中发扬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为地质科研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野外地质工作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野外地质工作方法简述
一、资料收集及人员组织 熟悉地质设计、项目任务书 收集与项目有关的区域及矿区地质资料:区域地质报告、区
域矿产报告、矿区发往踏勘、矿点检查、预查、普查等 资料 制订矿区统一图例 编制野外工作用图:地形地质图、勘探线剖面图、中段平面 图、矿体纵(水平)投影图 编制野外工作方案:明确目的、任务、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 工作程序及施工顺序、人员安排、质量保障及安全措施
野外地质工作方法简述
四、槽探 1、质量要求:揭露基岩,槽底宽不少于80CM,深度不超过
3M。地质人员要随时指导槽探施工,揭露到矿体时要及 时采样,对富矿体要采取措施保护和保密,施工完的槽探 工程要及时编录。编录时要在探槽两端用竹桩和红油漆做 好标记。 2、布置方法:穿脉槽要尽量垂直地质体走向,按照技术设 计布设。根据地形及覆盖条件,可以偏离设计位置不超过 1/4勘探线网度的距离,但要以最能揭露矿体为准。 3、槽探编录方法:编录一壁一底,由高往低。 4、应提交的资料:槽探素描图、样品标本的测试鉴定成果。
野外地质工作方法简述
二、剖面实则 1、目的:研究矿区地层、岩体、构造及矿体的基本特征,划分、统一填
图单元。 2、要求:组织矿区所有地质技术人员参加,在分析前人工作的基础上,
根据地质设计确定基本填图单元。资料必须当天整理,文字记录要表 述清楚、数据准确、语句通顺、层次分明。标本、样品及时送化验室 鉴定和化验。 3、剖面位置踏勘、选择:选择地质体相对出露齐全、基岩露头好的地段, 剖面线方向要尽量垂直地质体走向。 4、剖面测制:要在野外标注导线点号、打桩 5、剖面图室内绘制 6、剖面实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提交的资料:实测剖面图、综合地层柱状图、剖面实测小 结、剖面实测过程的各种原始记录和表格、样品标本的测试鉴定成果 等。
野外调查取样工作计划范文

野外调查取样工作计划范文一、任务背景野外调查取样是生物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等领域的重要研究方法,也是野外科学实践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对野外环境和生物样本的采集、分析和研究,可以深入了解自然界的规律和生物多样性,为生物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因此,野外调查取样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任务目标1. 对目标调查区域的生物资源进行系统、全面的调查,了解其物种组成、数量分布、生境状况等情况;2. 采集样本并进行标本制作,为后续研究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依据;3. 了解目标调查区域的自然环境状况,包括气候、地貌、土壤、植被、水体等方面的情况;4. 分析野外调查取样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三、调查区域选择1. 调查区域位于XXX省XXX市的XX县境内,面积约为XXX平方公里;2. 该地区地理位置优越,自然环境复杂多样,适宜进行生物多样性调查和环境状况评估;3. 调查区域内包含多种生境类型,如山地、丘陵、湿地、水域等,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
四、调查内容和方法1. 生物资源调查(1)野生动植物的野外观察和调查,包括物种鉴定、数量统计、分布状况等;(2)采集标本,包括植物标本、昆虫标本、鸟类标本等,制作标本并进行编号、分类、保存;(3)使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如红外相机、声纳等设备,进行对目标动植物的远程监测和调查;(4)使用无人机等航空设备,进行大范围的生物资源和生境调查,获取高清晰度遥感数据。
2. 自然环境状况调查(1)对调查区域内的气候状况进行监测和记录,包括温度、湿度、降水量等;(2)对地貌、土壤特征进行实地考察和采样,进行物理化学分析;(3)对植被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包括植被类型、植被覆盖度、植被分布图绘制等;(4)对水体状况进行监测,包括水质参数、水生动植物种类情况、水域形态等。
五、调查取样方案1. 生物资源调查取样方案(1)设立多个野外观测点,对不同生境类型进行监测和采样;(2)对目标动植物进行有计划的采集和标本制作,保证标本的全面性和充分性;(3)遵守生物资源采集的相关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确保采样活动不会对目标物种造成伤害或影响;(4)采用GPS定位技术,对采样点进行准确定位和记录。
地质调查野外原始记录及采样要求-13页精选文档

地质调查野外原始记录及采样要求1. 野薄记录格式日期:年月日天气:(晴、阴、雨)地点:(野外基站)路线:( 如:自经至 )手图号:航片号:任务:( 岩区(或地层分布区)主干(或一般)穿越(或追索)路线地质调查;追索断层(或层)人员:(记录);(手图与航片)点号:(如:0066)座标: X: Y:GPS: (经度纬度高程 )位置:(如: 村(或高地)NE35°460m处小路东侧)露头:(人工采场或天然),良好(或一般、差等)点性:(地层界线点、构造观察点、化石点、岩性岩相观察点等)描述:(点E为………;点W为………;接触关系为………)标本: (于900m处采同位素年龄样一件, 样号为0066-1, 岩性为………)照相:( 记录照相序号、位置、照片内容简述等)遥感影像特点:(仅对要求建立遥感解译标志的地质路线进行遥感影像的描述与记录; 遥感地质解译记录的具体内容是:(1) 解译点号和解译区位置; (2)所解译的地质体或地质界线及其两侧影像特征及解译标志)点间:(如: (1) NO0066SE+650m 650m: 沿途为………(2) 650m s+850m1500m: 沿途为………(3) 1500m ssw+900m 2400m NO0067: 沿途为……… )路线小结:(当日路线结束后必须认真撰写小结,小结含三项基本内容: 一是对当日路线工作量统计(路线总长、地质点个数、素描图个数、照相数量、各类标本采集数量);二是对当日路线的地质认识; 三是对存在问题及对相邻工作路线的工作建议。
)(注意:所有主干穿越路线必须有信手剖面,1/3的点须野外素描或照相;所有的一般穿越路线1/5的点须野外素描或照相; 追索路线视情况而定)2. 野薄记录格式说明①每天开始一页应记录日期、工作区、天气状况,其中工作区记录工作站或填图地区。
②点位应以观察点附近的高程点、村庄或其它固定地物作标志。
③记录本的右面作文字记录,左面作素描图、路线剖面或附贴照片,必要时也可作简要文字批注或补充记录。
地质样品采集方法的使用方法

地质样品采集方法的使用方法地质样品采集是地质学研究的重要环节,它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地球内部结构和演化历史的重要线索。
在野外工作中,地质学家和地质工作者需要掌握一系列的采集方法,以确保样品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地质样品采集方法及其使用方法。
一、岩石样品采集岩石是地球表面最常见的地质材料之一,它们记录着地球演化的重要信息。
岩石样品采集的目的是获取具有代表性的样品,以进行岩石学和地球化学分析。
在野外工作中,地质学家通常使用锤子和凿子来采集岩石样品。
首先,确定采样点位于哪种岩石类型上,然后用锤子轻敲岩石表面,判断其坚硬程度。
根据岩石的硬度,选择适当的凿子进行采集。
在采集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样品的完整性,避免过度破碎。
二、土壤样品采集土壤是地球表面的重要地质材料,它包含了丰富的矿物质和有机质。
土壤样品采集的目的是研究土壤的成分和特性,以了解土壤的形成过程和环境演化。
在野外工作中,地质学家通常使用土壤钻机或土壤钻杆进行采集。
首先,选择采样点位于哪种土壤类型上,然后使用土壤钻机或钻杆将土壤连续地取样。
在采集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样品的纯净性,避免与周围环境杂质混合。
三、沉积物样品采集沉积物是地球表面最常见的地质材料之一,它们记录着地球表面环境的演化过程。
沉积物样品采集的目的是研究沉积物的组成和结构,以了解地质过程和环境演化。
在野外工作中,地质学家通常使用取样器进行采集。
首先,选择采样点位于哪种沉积物类型上,然后将取样器插入沉积物中,旋转取样器以获取连续的样品。
在采集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样品的连贯性,避免断层和混合。
四、矿石样品采集矿石是地球内部的宝贵资源,它们记录着地球内部的物质组成和成矿过程。
矿石样品采集的目的是研究矿石的矿物组成和矿床特征,以了解地质资源的分布和形成机制。
在野外工作中,地质学家通常使用锤子和凿子进行采集。
首先,确定采样点位于哪种矿石类型上,然后用锤子轻敲矿石表面,判断其硬度和质地。
根据矿石的特征,选择适当的凿子进行采集。
野外地质勘查工作程序及注意事项

野外地质勘查工作程序及注意事项野外地质勘查是指在野外环境下,对地质资源进行各项调查和勘查的工作。
这项工作需要严密的程序和注意事项,才能够确保勘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下面将介绍野外地质勘查的工作程序及注意事项。
一、野外地质勘查工作程序1.确定勘查区域确定勘查区域是野外地质勘查的第一步,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勘查目的、勘查范围、工作条件、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等。
同时,还需要仔细了解勘查区域的地质和矿产资源条件,对勘查目标和方法做出明确的规划。
2.实地调查确定勘查区域后,需要对现场进行实地调查,包括野外地质地貌、地层、构造地貌、矿床类型、矿物组成等信息。
此外,还需了解当地的矿产资源开采情况和相关法律法规等情况。
3.野外取样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勘查区域进行取样工作,采集样品包括岩石样品、土壤样品、水样、矿物样品等。
采样要注意采样的方法、数量、代表性,同时需做好相应的标识记录、分类保存等工作。
4.制定勘查方案在实地调查和采样工作完成后,需要将相关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制定出勘查方案。
勘查方案应包括勘查目标、勘查范围、勘查方法、采样方法等内容。
5.勘查操作根据制定的勘查方案,进行相应的勘查工作,包括测绘、地理、地理化学、地球物理勘查等。
在勘查过程中应注意人员安全和环保等问题。
6.勘查报告勘查完毕后,应颁发勘查报告,撰写报告时应注意遵守相应的标准和法律法规,报告应包括勘查工作的结果、分析、结论等内容。
二、野外地质勘查注意事项1.人员安全野外地质勘查中需要进入山林或矿区等复杂环境下进行工作,要注意人员安全,特别是防止发生自然灾害事故和野生动物袭击等情况。
2.环保应注意不破坏当地生态环境,不污染环境资源,避免采样和实验等损害环境的行为,同时做好现场环保措施及垃圾处理等工作。
3.法律法规在野外地质勘查工作中,应遵守有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如安全生产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
4.技术标准采集样品时,需要履行相应的技术标准,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和准确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剥层法
定义: 是在矿体上连续或间隔地均匀剥下一薄层矿 石作为样品的采样方法。
一般只用于矿化极不均匀,有用矿物颗粒粗大,用 其他采样方法(如刻槽法)不能获得可靠结果的矿床; 或用其他采样方法不能得到足够重量样品的薄矿体; 以及用于检查其他采样方法的可靠程度时采用。剥层 深度一般5-15cm。样品可沿矿体按一定间距进行,也 可连续采样。
取样间距的确定
确定取样间距的方法:稀空法
计算项目 取样间距 样品分组 A 地段 B 地段 C 地段 D 地段
1m A 组(所有样品) 1.540 0.410 4.224 1.443
平 均 品 位 2m A 组(1,2,3,…) 1.681 0.482 4.397 1.443
(%)
B 组(2,4,6,…) 1.400 0.212 4.053 1.857
3)方格法
方格法是在矿体出露部分 依一定网格,在网格的 交叉点上采取大小大致 相同的小块矿石(份样) 合并为一个为样品的方 法。 每个样品由15-50个份样 组成,总重2-3公斤。
方格法适用于矿化均匀、 矿体厚度较大的情况。
4)拣块法
拣块法是用用做好的绳网 铺在矿石堆上,从每个 网格中取出大致相等的 小块矿石(份样)合并 在一起作为一个样品的 方法。 每个样品重量数公斤 至数十公斤不等,视矿 化均匀程度而定。
试验法是在同一取样点 用不同规格采样,对 比结果,在保证可靠 性的前提下,选择最 小的断面规格。
试验方法是重叠刻取, 然后按面积比合并成 不同规格的样品。
(5)样槽的长度及刻取
样槽长度是指单个样品沿取样线的长度。样长过短会增 加样品数量。样品过长,会影响不同矿石类型和品级 的划分。
常用的样长0.5—3m。用得最多的是1—2m。具体可参考 有关表格。
样槽刻取要求: – 不崩散矿石,不混入杂土,保证可靠性; – 必须在新鲜矿石上刻取。
(6)取样间距的确定
沿矿体厚度方向采用连续取样;但沿矿体走向(沿 脉坑道)或倾斜方向(上、下山坑道)中采样时,则常 采用间隔取样,便出现取样间距确定的问题。
影响取样间距的因素:
–有用组分分布均匀程度; –矿体厚度的变化程度; –取样目的要求; –矿体规模大小。
确定取样间距的方法:类比法
矿种
勘探坑道内 回采坑道内
1、多金属矿、铜、黄铁矿、砷 2、钼、钨、锡、金(脉) 3、硫化镍 4、铝土矿 5、汞、锑
2-4m 1.5-2m 1.5-2.5m 10-20m 1.5-2.5m
5-10m 4-6m 4-8m
类比法就是参考同一类型矿床取样的经验数据或参考规 范的标准选择取样间距。可以根据矿种来选择(如上 表),也可根据有用组分均匀程度来选择。
陡倾斜矿体常用水平刻槽,缓倾斜矿体常用垂 直刻槽。
(3)样槽形状断面规格及其影响因素 样槽断面形状有矩形和三角形两种,以 前
者为主。
样槽断面规格 宽×深(cm2) 断面规格影响因素:
– 矿化均匀程度 – 矿体厚度大小; – 矿石硬度。
(4)确定样槽断面规格方法:经验法
矿体厚度 (m)
矿化均匀程度 矿化均匀
3) 样品体积的影响
样品的临界体积q与一个矿物晶体的平均 质量d(单位毫克)和在矿石中有用矿物的平 均含量c(单位毫克/立方米)有关
q=k×(d/c) 式中: k为可靠性系数,一般取1.5—2。
4.) 样品形状和规格的影响
在原地取样时,不同形状的同体积样品计 算的品位值的方差相差可以很大。如上图,线 型的样品比立方体样品的方差小。
B组
-9.1 -17.5 -4.00 +12.5
3m A 组
-17.3 +37.7 +3.7 -47.8
B组
-22.7 -25.0 -6.6 +3.9
C组
+47.1 -12.7 +0.3 +40.7
此法的实质是用试验来确定间距。如例,以相对误差10%为允许界限, 在A地段采样间距2m是可行的;C地段可采用3 m ;B、D地段1 m。
2.露头及坑探工程中的采样 可具体分为下列方法:
• 刻槽法 • 剥层法 • 方格法 • 拣块法 • 打眼法 • 全巷法 • 各种取样方法比较
1) 刻槽取样方法
定义 按一定断面规格和长度刻 凿一条长槽,把从槽中凿下的 全部矿(岩)石作为样品的方 法。
⑴样槽布置原则
—样槽应沿矿石质量变化最大方 向布置,通常是沿矿体厚度方 向。
• 定义: 化学取样是指通过对采集来的有 代表性样品的化学分析,测定矿石及近矿围 岩中的化学成分及其含量的工作。
–化学取样是最基本最经常进行的取样种类,所以, 也常被人们称为“普通取样”。
–意义:其结果用于圈定矿体边界和计算储量,确 定矿石中主要有用组分、伴生有益组分、有害杂 质的种类、含量、分布状态与变化规律,为解决 地质、采矿与选矿加工等方面问题提供资料依据。
方法优劣的标准:方法的可靠性和取样的费用。 从方法可靠性出发的比较:
全巷法最可靠,其次是剥层法。对刻槽法、拣块法、 方格法及打眼法的评价不一,有人认为刻槽法可靠 程度较高。在矿化均匀的情况下,拣块法和方格有 较高的可靠程度。对于薄层的脉状矿体,用全巷法 采样,其效果不一定好。
取样概念的扩展——由于用于确定矿石中化学组分含量 的地球物理测量方法的出现和应用,部分机械取样由 自然状态直接测定所代替。前者具不可重复性,后者 是可重复的。
2.取样的目的:是查明矿石和围岩的质量、矿物成分、化 学成分、分带性和内部结构、技术和工艺性质的唯一 有科学依据的方法。
• 3.取样的分类:
• ②取样间距应保持相对均匀一致的原则,便于取样结果的利用和 正确评价。
• ③取样应该遵循矿体研究的完整性原则。样品必须沿矿化变化性 最大的方向采取,即在矿体厚度方向上连续布样,而且应向围岩 中延伸一定距离;尤其对于没有明显边界线的矿体,要在穿过矿 化带的整个勘探工程上取样。
• ④对于不同类型、品级的矿石与夹石,应视其厚度与工业指标, 系统地连续分段采样,以满足分别开采的需要;若有必要或混采 时可按比例进行适当的样品组合。
采样应注意: – 防止被围岩贫化; – 防止人为偏富或偏贫。
5)打眼法
打眼法是在坑道掘进过程 中收集岩泥及岩粉合并 起来作为样品的方法。
优点是: – 取样和坑道掘进同时 进行,不另费工时; – 能对尚未被坑道揭露 的某些部分进行采样。
缺点是:不易分段取样。
6)全巷法
全巷法是把在矿体内掘进的坑道所采出的全部矿石作 为 样品的方法。
矿化不均匀 矿化极不均匀
2.5-2m
5×2 810×2.5 12×3
0.8-0.5m
10×2 12×2.5 15×3
经验类比是根据同类矿床取样的经验数据,可以在有关 的规范上查到。上面所列表格就是确定金属矿床刻槽取 样样槽规格的参考表之一。
(4)确定样槽断面规格方法:试验法
– 含矿围岩和矿石应分段取样。 – 不同类型矿石应分段取样。
(1)样槽布置原则
– 样槽应通过矿体的 全部厚度,不漏采, 也不重采。
– 当矿石质量变化 (矿化均匀性差) 较大时应合并取样, 以保证其取样的可 靠性。
如浅井,可将两对壁采取的样 品合并,也可四壁合并。
(2)样槽的具体布置
– 探槽 多在槽底取样,也可在槽壁取样 – 浅井、竖井 多在井壁取样 – 沿脉坑道 多在掌子面或顶板取样 – 穿脉坑道 多在坑道壁取样
2)样品数量与间距的影响
– 样品的数量越多, 其取样代表性越好。
– 取样间距小,能反 映出小 尺度的内 部结构,随着间距 的增大,所反映的 变化性的尺度水平 也随之加大。
3) 样品体积的影响
样品体积对有用组分变化性估值的影响极 大。
如金刚石只占金伯利岩体体积的千万分之 一,为了保证样品中平均能有1个金刚石晶体, 样品体积应大于晶体体积的1千万倍。考虑到 晶体的大小不一和晶体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 其体积应数倍于此数。
取样间距的确定
确定取样间距的方法:统计分析法
常用 的计算公式为 l = LP2 /(t2V2)
式中:l为取样间距; L为取样范围的总长; P为给定的精度要求; V为品位的变化系数; t为概率系数。
此外,用半变异函数的变程、自相关函数的影响范围、 趋势函数的半波长等均可作为确定取样间距的参数。
取样间距的确定
•1
•
对岩心钻孔的岩(矿)心取样,对于较大口
径者常采用劈半法,即沿岩(矿)心一轴面用手工
劈开或用机械劈(锯)开成同样的两部分,一半作
为样品,一半留存或作它用(左图)。对小口
径(45或59mm)钻孔,尤其是坑内小口径金刚石
钻孔,则需将整个岩(矿)心作为样品,以保证有
足够的可靠重量;
岩心取样注意事项:
3m A 组(1,4,7, …) 1.247 0.565 4.565 0.862 B 组(2,5,8,…) 1.125 0.307 3.945 1.710
C 组(3,6,9,…) 1.266 0.359 4.350 2.322
相 对 误 差 2m A 组
+9.1 +17.5 +0.41 -12.6
(%)
矿产取样及质量评定
• 一.矿产取样概述
1.取样的概念 2.取样的目的 3.取样的分类 4.取样的一般程序 5.影响取样的有关因素
• 一.矿产取样概述
1.取样的概念: 是指从矿体或近矿围岩和堆积物中采集一
小部分有代表性的样品用以进行各种分析、测试、鉴 定与实验,以研究确定矿产质量、物化性质及开采加 工技术条件的专门性工作。
• 冲击钻勘探砂矿时,要按回次将全部 掏出来的物质收集起来作为一个样品。 为保证样品的可靠性,一是要将该回次 物质收集完全(减少损失),二是防止孔 壁塌落混入其他物质“污染”,故要加 套管加固孔壁,严禁超管采样。样品长 度要根据矿层厚度和预计的采矿方法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