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环境水环境概论水体与水体污染

合集下载

环境工程概论第3章水污染及其控制工程水体污染过程(2)

环境工程概论第3章水污染及其控制工程水体污染过程(2)

• 2、我国水污染的特征
(2)南北差异大
各流域水体自南向北水质逐渐变差。
• 2、我国水污染的特征
(3)湖泊水库水体富营养化不容轻视 2006 年,27 个国控重点湖(库)中,满足Ⅱ 类水质的湖(库)2个(占7%),Ⅲ类水质的湖 (库)6 个(占22%),Ⅳ类水质的湖(库)1 个 (占4%),Ⅴ类水质的湖(库)5 个(占19%), 劣Ⅴ类水质的湖(库)13 个(占48%)。其中, 巢湖水质为Ⅴ类,太湖和滇池为劣Ⅴ类。主要污 染指标为总氮和总磷。水库水质好于湖泊,富营 养化程度较轻。
主要学习内容(32学时)
1பைடு நூலகம்
总论(3)
2
环境生态学基础(3)
3
水污染及其控制工程(8)
4
章节 安排
6
大气污染过程及其控制工程(6)
固体废物处理及其应用(2)
5
物理性污染及其控制(4)
7 8
环境质量评价及环境管理(4)
清洁生产(2)
第三章水污染及其控制工程
• 第一节 水污染过程 • 第二节 水污染过程及其自净机理 • 第三节 水污染控制技术
复氧作用: 空气中的氧溶于水和水生植物光合作用放出氧,使DO增加。 巴特希和英格莱姆用图描述了被生活污水污染的河流中 BOD与DO的相互关系。
BOD,DO含量
洁净段
降质 污染段 O2
恢复段
又复洁净
BOD DO BOD BOD DO DO又复饱和
污水源口
• • •
历时(流程)
第一段(ao):有机物浓度高,耗氧速率大于复氧速率,DO大幅度下降;O点 溶解氧最低--氧垂点 第二段(oa):有机物浓度降低,耗氧速率小于复氧速率,DO开始逐渐回升。 第三段(b以后):溶解氧回升至起始阶段。

环境学概论 第三章水体环境解读

环境学概论  第三章水体环境解读

3.水资源的特性(与其它自然资源相比)
A B C D 资源的循环性 储量的有限性 分布的不均衡性 利用的多用性
E
利害的两重性(图)
5
4.地球上局部存在水荒的原因
A B C 淡水在地球上的分布极不平衡 城市、工业区高度集中,耗水量大。 水污染严重,“水质型缺水” 突出。(图A) (图B)
二.天然水的水质 1.天然水化学成份的形成 2.天然水的化学组成 3.各种类型的天然水质 4.天然水体的自净作用
*放射性类
来源:核武器试验;原子能工业排放或泄漏 。 危害:主要通过α、β、γ等射线损害人体组织,并可在人
体内蓄积,促成贫血、白血球增生、恶性肿瘤等病
症,严重的可导致生命危险。
19
第二节
污染物在水体中的扩散
一. 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运动特征
1.推流迁移:指污染物在水流作用下产生的迁移作用 此过程中污染物质总量不变,浓度也不变 2.分散作用:包含分子扩散、湍流扩散和弥散三个方面。 此过程中污染物质总量不变,但浓度减小 3.污染物的衰减和转化 进入水环境中的污染物可以分为两大类: 保守物质和非保守物质 此过程中污染物质总量与浓度均发生变化
1.有机物生物化学分解 ①水解反应:指复杂的有机物分子与水电离出的H+或OH-
结合生成较简单化合物的反应。
②氧化反应:包括脱氢作用和脱羧作用两类 2.耗氧有机物的生物降解
代表性有机物:碳水化合物;脂肪和油类;蛋白质 (1)碳水化合物
25
(2)脂肪和油类
(3)蛋白质
26
需氧有机物降解的共同规律是:首先在细胞体外发生水解, 然后在细胞内部继续水解和氧化。降解的后期产物都是生成各 种有机酸,在有氧条件下,可以继续分解,其最终产物是CO2、 H2O及NO3-等;在缺氧条件下则进行反硝化、酸性发酵等过程, 其最终产物除CO2、H2O外,还有NH3、有机酸、醇等。 2.耗氧有机物降解与溶解氧的平衡 在污染河流中耗氧作用和复氧作用影响着水中溶解氧的含量 耗氧作用:指有机物分解和有机体呼吸时耗氧,使水中溶解

环境监测:水体污染与水质

环境监测:水体污染与水质

感谢观看,欢迎批评指正
按区域划分
㈡、水体污染
1、水体污染及水体污染物的概念
水体污染:是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在数量上超过了该物质在水 体中的本底含量和水体的环境容量,从而导致水体的物理特征 、化学特征和生物特征发生不良变化,破坏了水中固有的生态 系统,破坏了水体的功能,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和使用价值 的现象。
水体污染物:引起水体污染的物质叫水体污染物。
2、水体污染的分类 ①、自然污染 ②、人为污染 指人为因素造成的水体污染。其主要来源有以下几方面: A、工业废水 B、生活污水 C、农业污水 D、其他
3、污染物入水体后发生的两个过程 一是水体污染的净化过程,二是水体污染恶化过程。其中水体
污染恶化过程包括以下几个过程:①、溶解氧下降过程
物质及氰化物等。 2、物理性污染物 包括热污染、放射性污染 3、生物性污染物
水质:由水和水中所含的杂质共同表现出来的综合特性即为水质。 水质指标:描述水质质量的参数称为水质指标。 水质指标根据杂质的性质不同可分为物理性水质指标、化学性水质
指标和生物性水质指标三大类。
pH、重金属、氰化物、多环芳烃、各种农药、DO、化学需氧量、生 化需氧量、总需氧量、总大肠菌群数、病毒等
水体污染与水质
水体与——是指河流、湖泊、沼泽、地下水、冰川、海洋等“ 地表贮水体”的总称。从自然地理角度来看,水体是指地表水覆盖 地段的自然综合体,在这个综合体中,不仅有水,而且还包括水中 的悬浮物及底泥、水生生物等。
2、水体分类
按“类型”划分
②、水生生态平衡破坏过程 ③、低毒→高毒 ④、低浓度→高浓度
㈢、水体中主要污染物 根据性质不同分为化学、物理和生物污染物三大类。 1、化学性污染物 ①、无机无毒污染物 第一类:悬浮物(可能对水体造成哪些危害) 第二类:酸碱及一般无机盐类(主要来源) 第三类:氮、磷等营养物质(水体富营养化) ②、无机有毒污染物:主要是重金属等有潜在长期不良影响的

环境保护概论第七章水污染与防治

环境保护概论第七章水污染与防治

环境保护概论第七章水污染与防治水污染与防治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本文将从水污染的概念、分类,水污染的危害以及水污染的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水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影响饮用水资源的安全性,可能导致水源污染和饮用水中有害物质超标;二是影响人类生活环境,比如河流、湖泊和海洋污染等。

对于水源污染,需要通过水处理工艺来消除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无机物以及微生物。

对于河流、湖泊和海洋污染,需要加强治理和限制排污。

水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水生生物bü影响。

水污染使得水生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减少,破坏了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生态系统的失衡。

比如水中富营养化导致水华爆发,会消耗大量氧气,造成水体缺氧,导致鱼类和底栖动物大量死亡。

为了保护水生生物及其生态环境,需要加强水域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

水污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影响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和短缺;二是对农业、工业和城市发展带来的风险,可能引发生态环境问题和社会安全问题;三是增加了治理和修复水体的成本,对国家经济形成一定的压力。

为了减少水污染对经济的损害,需要加强环境监测和管理,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促进环境友好型的经济发展。

为了防治水污染,可以从源头控制、减量控制以及尾水处理三个方面进行。

源头控制主要是通过减少和改善污染物的排放,采用清洁生产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废弃物的产生等。

减量控制主要是通过减少和改变污染源的排放方式,进行水资源的节约利用,提高水的循环利用率等。

尾水处理主要是通过适当的处理技术和设备对废水进行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总之,水污染是当前环境保护中的重要问题。

水污染对人类健康、生态环境以及经济发展都带来巨大的危害。

因此,需要加强环境监测和管理,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来减轻和防止水污染的发生。

2环境科学概论第二章PPT课件

2环境科学概论第二章PPT课件
生物积累:bioaccumulation,生物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些
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以致随着生长发育,浓缩系数不断 增大的现象
生物放大:biomagnification,指生态系统中,某中元素或
难分解化合物在生物机体中的浓度随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步增 大的现象
第四节 水体污染与自净
二 水体自净 受污染水体经过水中物理、化学与生物作 用,使污染物浓度降低,并逐步恢复到污 染前的水平 什么时间开始?
一 水体污染
2. 水体污染机制
物理作用:改变物理性状、空间位置 化学、物理化学作用:成分间及发生化学性质、价态变化,
但未参与生物作用
生物作用:生物的生理生化作用及及食物链的传递作
用、转化作用和富集作用
生物作用
生物富集作用:bioconcengtration,又称生物浓缩,生物或
处于同一营养级的生物种群,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种元素或 难分解化合物,使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中浓度的 现象
第二节 水体与水体污染
二 水质 1. 天然水
悬浮物质:细菌、藻类、原生动物、泥沙、粘土 胶体物质:溶胶、高分子化合物、其他不溶性物质 盐类:Ca、Mg、Na、Fe、Mn
气体:O2、CO2、H2S、N2、其他
第三节 水质污染指标
水体富营养化
存在天然和人为两种类型 共性:水体中N、P营养物质富集,(容易)
一 、水环境污染防治对策 二 、废水处理方法
一 水环境污染防治对策
1. 控制污染物排放量及减少污染源排放工业废水
量 1)控制水环境质量标准
水质标准 工业废水排放标准
2)减少耗水量
1)控制水环境质量标准
水质标准:为了保障人体健康、维护生态平衡、保护水资

环境保护概论(名词解释)

环境保护概论(名词解释)

1.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环境围绕人们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有原生自然环境和次生自然环境。

2.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是人类在长期生存发展的社会劳动中所形成的,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人类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加工和改造了的自然物质设施和社会结构。

3.环境质量:一般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是反映人群的具体要求而形成的对环境评定的一种概念4.环境污染:污染物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迁移、扩散和转化,使环境系统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造成不利影响.5.生态系统:指由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由无机环境与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草食动物和肉食动物)以及分解者(腐生微生物)4部分组成。

6.林德曼能量传输1/10定律:指在一个生态系统中,从绿色植物开始的能量流动过程中,后一营养级获得的能量约为前一营养级能量的10%,其余90%的能量因呼吸作用或分解作用而以热能的形式散失,还有小部分未被利用。

7.生态平衡:指生态系统中,通过生物链和其它自然因素来维持的一种平衡状态。

8.生态阈值:任何一个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总是有限的,外部冲击或者内部变化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可能遭到破坏,这个限度被称为生态阈值.9.生物监测:是指利用生物对环境中污染物质的反应,即利用生物在各种污染环境下所发出的各种信息,来判断环境污染状况的一种手段。

10.生态安全:是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生态环境处于不受或少受破坏与威胁的状态。

11.可持续发展: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

12.土地资源:指土地总量中,现在和可预见的将来,能为人们所利用,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的土地。

13.生物多样性:指植物、动物、微生物和生态系统的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14.矿产资源:主要指埋藏与地下或分布于地表的、由地质作用所形成的有用矿物或元素,其含量达到具有工业利用价值的矿产,可分为金属和非金属两大类。

环境学原理-水污染概论5

环境学原理-水污染概论5

(6)氰化物:水体中氰化物都主要来源为 化学、电镀、煤气、炼焦等工业排放和杀 虫剂。氰化物是剧毒物质。水体对氰化物 有较强的自净作用,主要有二个途径: CN-+CO2+H2O=HCN↑+HCO3微生物
2CN-+O2 CNO-+2H2O
2CNONH4++CO32-
(7)酸、碱、无机盐 酸性废水主要有矿山排水、冶金和金属加工酸洗废 水、以及大气中酸性物质被雨水冲洗; 碱性物质主要有碱法造纸、人造纤维、制碱、制革 等工业废水,大气中碱性物质被雨水冲洗等来源; (8)放射性物质:核反应堆、核武器、以及其他应 用放射性同位素的行业。 (9)病原微生物 病原微生物主要来自生活污水、医院废水、制革屠 宰洗毛等工业废水、畜牧污水。 (10)致癌物:农药、多氯联苯、卤代烃、单环芳 烃、多环芳烃、亚硝基胺等。 多氯联苯:工业上常用作绝缘油、热介质、涂料 等——米糠油事件
水中溶解氧量随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再充气作 用的变化
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 再充气作用
DO
氧在水中的溶解度
12 午夜
6 12 清晨 中午 增加溶解氧
6 12 傍晚 午夜 减少溶解氧
有机物的氧化作用对水中溶解氧量的影响——氧 垂曲线
饱和值
DO
流动时间
4、水处理简介
1)给水处理与废水处理 给水处理:从天然水源取水,为供生活或工业 的使用(特别是生活使用)而进行的处理,称 为给水处理。 废水处理:为排出污染物,对使用过对水进行 对处理。 水的再用(reuse)或再生(renovation):以废水为 水源,经处理后供工业用水甚至生活用水。
(3)植物营养物:N、P、 K、S及其化合物。 危害: • 富营养化: 在人类活动的 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 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 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 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 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 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 类及其他生物大旦死亡的 现象。 • 富营养化引起的湖泊生态 系统变化:

环境科学概论之水体污染PPT课件( 45页)

环境科学概论之水体污染PPT课件( 45页)
环境科学概论
第五章 水体污染
主讲:章玲
第一节 概述
一、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
地球上水的分布大致是这样的:海洋占97.2%,冰山和冰川占 2.15%,地下水占0.31%,湖泊占0.009%。大气中水蒸气占0.001%, 而河流与小溪仅占0.0001%。地球可供人类和陆地上的动植物竞争使 用的淡水量尚不足地球总水量的1%。
3、水体污染严重 由于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产生的大量污染物,使很多水体受到污染,
失去了使用功效,也是水资源短缺的一个原因。 全世界每年排放的废水达到4000多亿吨,造成50000多亿吨水资源被
污染。据推测,在2025年以前,因为水的原因而成为难民者将多达1亿人。 我国南方地区虽然水多,但由于污染,水质性缺水相当严重
C6H12O6+6O2→6CO2+6H2O 180 192 0.01 x
所以: X= 0.011g/l
实际工作中,一般采用下列指标来表示水中需氧有机物的含量:
(1)化学需氧量: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用化学氧 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需的氧量。目前常用的氧化剂主要是: 重铬酸钾(CODCr)和高锰酸钾(CODMn)。
第二节 水体污染
一、水体污染的概念
水体污染是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使该物 质在水体中的含量超过了水体的本底含量 和水体的自净能力,导致其物理、化学、 生物、放射性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了水 体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 态环境,造成水质恶的现象。
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 ①水污染是一种水质恶化的现象; ②这种恶化是由于水体中进入了某种物质或能量而造成的; ③水体所承纳的物质或能量之多已达到了导致水体水质发生改变的程度,
点源是指以点状形式排放而使水体造成污染的发生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物理污染
热污染的危害:来源冷却水
水中溶解性气体发生显著变化 水中化学生化反应速率上升 生物种群、群落变化:20℃硅藻;30℃绿藻;
35℃蓝藻
第三节 水体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
二 化学污染
无机无毒
无机有毒 有机无毒 有机有毒
二 化学污染
1. 无机无毒:酸、碱、无机盐类。
第二节 水体与水体污染
二 水质
悬浮物质:细菌、藻类、原生动物、泥沙、粘土 胶体物质:溶胶、高分子化合物、其他不溶性物质 盐类:Ca、Mg、Na、Fe、Mn
1. 天然水
气体:O2、CO2、H2S、N2、其他
第二节 水体与水体污染
二 水质 2. 水质指标 物理指标:温度、色度、臭味、浑浊度、透明度、总残渣、
表示耗氧有机物指标
2. 化学需氧量(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
在规定条件下,使水样中能被氧化的物质氧化所需耗用 化学氧化剂的量。目前常用的氧化剂主要是重铬酸钾或
高锰酸钾。以高锰酸钾作氧化剂时,测得的值也称耗氧
量。
与BOD5比较
表示耗氧有机物指标
3. 总有机碳(TOC):Total organic carbon,水中
面源
三 污染源
1. 工业废水:各种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废水,
包括工艺过程用水、冷却水、烟气洗涤水、设备、
场地清洗水以及生产废液等
特点:成分复杂、含量变化大、毒性强、净化处理
困难
三 污染源
2. 生活污水: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各种污水混合液,
包括厨房、洗涤室、浴室、集体单位公用事业排出 的污水
城市污水:指排出城市管网的各种污水的总和 特点:含氮、磷、硫高,成分主要为纤维素、淀粉、
生物体 0.0001% 冰流0.0001% 大气中的水蒸 气0.001%
冰帽和 冰河 1.984%
土壤含水0.005%
全球总贮水量估计为13.9亿立方千米 其中淡水总量仅为0.36亿立方干米
除冰川和冰帽外,可利用的淡水总量不足世界总贮水量的1%
二 水循环
第一节 水环境概论
二 水循环
地球表面的水在太阳辐射能和地心引力的相互作用下,水 分通过蒸发、降水、渗透及径流,水分不断循环往复。 作用: 热量输送、调节气候
第一节 水环境概论
三 我国水资源特征与利用的问题 1. 水资源:
广义: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 狭义:可供人们经常取用的水量,在大陆上由大气降 水补给的各种地表水,浅层地下水的储量和动态水量 组成。
第一节 水环境概论
三 我国水资源特征与利用的问题 2.主要问题


人均、亩均水量低于世界水平
分布不均:地区、时间
升)
表示耗氧有机物指标
有机物的生物化学作用分为两个阶段完成: 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的二氧化碳、水和氨
氨被转化为亚硝酸盐与硝酸盐
将所能分解的有机物全部分解往往需要20天以上,并与环境 温度有关。 目前水质标准采用在20℃下分解5天(t=5)所需耗用的氧量, 以BOD5表示,它通常是BOD总的70%左右
天 然 水
过滤性残渣、非过滤性残渣、电导率等
化学指标:pH值、矿化度、总硬度、金属离子、酸根离子 生物指标:细菌总数、大肠杆菌
第二节 水体与水体污染
二 水质 2. 水质指标 污染水体:还有BOD、DO、COD、TOD 、
TOC
第二节 水体与水体污染
三 污染源
来 源 工业废水 生活污水 农业退水 形 状 点 源:
危害:
使淡水的矿化度增高,影响用水水质
富营养化
二 化学污染
2. 无机有毒:
1)重金属:汞、铬、镉、铅、砷
危害:富集、 致癌
2)氰化物:含CN-的物质,急性中毒死亡 3)氟化物:氟骨症、损害肾脏
二 化学污染
3. 有机无毒:主要是需氧有机物 耗氧有机物是水体中最普遍的一种污染物。
生活污水和某些工业废水中所含的碳水化合物、 蛋白质、脂肪、木质素等有机物,可在微生物 的作用下最终分解为简单的无机化合物。这些 化合物在分解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
地下水、海洋
环境学领域中则把水体当作包括水中的悬浮物、溶解物质、 底泥相、水生生物等完整单元的生态系统或完整的综合自 然体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二节 水体与水体污染
一 水体:
2. 水体污染
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 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 人体健康、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溶解性和悬浮性有机物中存在的全部碳量。
4. 总需氧量(TOD):Total oxygen demand,水中
有机物除含有机碳外,尚含有氢、氮、硫等元素。当这 些元素全部被氧化时所需的氧量。
第二章 水体环境
第一节 水环境概论
第二节 水体与水体污染
第三节 水体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 第四节 水体污染与自净
第五节 水环境污染控制及其管理
第一节 水环境概论
一 水资源分布
二 水循环 三 我国水资源特征与利用的问题
第一节 水环境概论
一 水资源分布
地下水 0.592% 海洋
97.41% 2.59%
表示耗氧有机物指标
生物化学需氧量 化学需氧量 总有机碳 总需氧量 溶解氧
表示耗氧有机物指标
1)生物化学需氧量,简称生化需氧量(BOD):
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表示在好气条件下,水中的有机污染
物经微生物分解所需的氧量(单位体积的污水所消耗的氧量毫克/


水量变化大、可利用水少
水土流失严重,许多河流含沙量大 水资源开发中存在问题:水利对水文的影响、用水浪费、
水污染
第二节 水体与水体污染
一 水体 二 水质 三 污染源
第二节 水体与水体污染
一 水体: 1. 两种含义:
一是指以相对稳定的陆地为边界的天然水域,包括有一定 流速的沟渠、河流和相对静止的塘堰、湖泊、沼泽、水库、
糖、蛋白、脂肪、尿素
三 污染源
3.农业退水:农作物栽培、牲畜饲养、食品加工过
程中排出的污水和液态废物
特点:含氮、磷高,成分主要为微生物、化肥、农药、
不溶解固体和盐分
第三节 水体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
一 物理污染
二 化学污染
三 生物污染
第三节 水体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
一 物理污染 颜色:说明污染物的含量 浊度:胶体或细小悬浮物 温度:地表水一年0-35℃,地下水稳定 悬浮物:影响水的透明度→光合作用 放射性:蓄积在人体内造成长期危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