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注音版第三十一章原文及译文

合集下载

道德经-生字拼音及通假字版

道德经-生字拼音及通假字版

《道德经》【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jiào)。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hè),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fú)唯弗居,是以不去。

【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xiàn)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fú)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chú)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tuó yuè)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shuò)穷,不如守中。

【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pìn),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第七章】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yé)?故能成其私。

【第八章】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wù),故几(j ī)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第九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揣(chuǎi)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yí)其咎。

功成身退,天之道。

【第十章】载(zài)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知(zhì)乎?天门开阖(hé),能无雌乎?明白四达,能无为乎?生之、畜(xù)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zhǎng)而不宰,是谓玄德。

《道德经》道篇(注音版)

《道德经》道篇(注音版)

《道德经》道篇(注音版)道德经第一章[原文]—————————原文版—————————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注音版—————————道(dào) 可(kě) 道(dào) ,非(fēi) 常(cháng) 道(dào) ,名(míng) 可(kě) 名(míng) ,非(fēi) 常(cháng) 名(míng) .无(wú) 名(míng) ,天(tiān) 地(dì) 之(zhī) 始(shǐ) ,有(yǒu) 名(míng) ,万(wàn) 物(wù) 之(zhī) 母(mǔ) .故(gù) 常(cháng) 无(wú) 欲(yù) ,以(yǐ) 观(guān) 其(qí) 妙(miào) ,常(cháng) 有(yǒu) 欲(yù) ,以(yǐ) 观(guān) 其(qí) 徼(jiǎo) .此(cǐ) 两(liǎng) 者(zhě) 同(tóng) 出(chū) 而(ér) 异(yì) 名(míng) ,同(tóng) 谓(wèi) 之(zhī) 玄(xuán) ,玄(xuán) 之(zhī) 又(yòu) 玄(xuán) ,众(zhòng) 妙(miào) 之(zhī) 门(mén) .道德经第二章[原文]—————————原文版—————————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道德经-注音版完美版

道德经-注音版完美版

埏 埴 以 为 器,当 其 无,有 器 之 用。
záo hù yǒu yǐ wéi shì dāng qí wú
yǒu shì zhī yòng
凿 户 牖 以 为 室,当 其 无,有 室 之 用。
gù yǒu zhī yǐ wéi lì
wú zhī yǐ wéi yòng
故 有 之 以 为 利,无 之 以 为 用。
天 门 开 阖,能 无 雌 乎?
míng bái sì dá néng wú wéi hū
明 白 四 达,能 无 为 乎?
shēng zhī xù zhī shēng ér bù yǒu wéi ér bù shì zhǎng
生 之 畜 之, 生 而 不 有,为 而 不 恃, 长
ér bù zǎi
shì wèi xuán dé
夫 唯 不 争 ,故 无 尤。
-8-
第九章
chí ér yíng zhī
bù rú qí yǐ
持 而 盈 之,不 如 其 已;
chuǎi ér ruì zhī
bù kě cháng bǎo
揣 而 锐 之,不 可 长 保。
jīn yù mǎn táng mò zhī néng shǒu
金 玉 满 堂,莫 之 能 守;
ér yù chū
而 愈 出。
duō yán shù qióng bù rú shǒu zhōng
多 言 数 穷 ,不 如 守 中 。
-5-
第六章
老子《道德经》
gǔ shén bù sǐ
shì wèi xuán pìn
谷 神 不 死,是 谓 玄 牝。
xuán pìn zhī mén shì wèi tiān dì gēn mián mián ruò cún yòng

道德经(注音拼音完整版)

道德经(注音拼音完整版)

老子《道德经》第一章dào kě dào fēi cháng dào道可道,非常道;míng kě míng fēi cháng míng名可名,非常名。

wú míng tiān dì zhī shǐ无名,天地之始;yǒu míng wàn wù zhī mǔ有名,万物之母。

gù cháng wú yù yǐ guān qí miào故常无,欲以观其妙;cháng yǒu yù yǐ guān qí jiào常有,欲以观其徼。

cǐ liǎng zhě tong chūér yì míng tóng wèi zhī xuán xuán zhī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yòu xuán zhòng miào zhī mén又玄,众妙之门。

第二章tiān xià ji ē zhī měi zhī wéi měi sīè yǐ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ji ē zhī shàn zhī wéi shàn sī bù shàn yǐ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gù yǒu wú xiāng shēng nán yì xiāng chéng cháng duǎn xiāng xíng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gāo xià xiāng qīng yīn shēng xiāng hè qián hòu xiāng suí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道德经第三十一章原文及翻译

道德经第三十一章原文及翻译

道德经第三十一章原文及翻译《道德经》是中华文化的结晶,蕴涵着深刻凝练的精神内涵,是古今中外学者们分析、阐释。

为大家整理了《道德经;第三十一章》的原文及翻译,希望大家喜欢。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

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

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於天下矣。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

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

杀人之眾,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道德经;第三十一章》注释:1、夫兵者:一本作“夫佳兵者”。

兵者,指兵器。

夫,作为发语词。

2、物或恶之:物,指人。

意为人所厌恶、憎恶的东西。

3、贵左:古人以左为阳以右为阴。

阳生而阴杀。

尚左、尚右、居左、居右都是古人的礼仪。

4、恬淡:安静、沉着。

5、悲哀:一本作哀悲。

6、莅之:到达、到场《道德经;第三十一章》翻译:兵器啊,是不祥的东西,人们都厌恶它,所以有“道”的人不使用它。

君子平时居处就以左边为贵而用兵打仗时就以右边为贵。

兵器这个不祥的东西,不是君子所使用的东西,万不得已而使用它,最好淡然处之,胜利了也不要自鸣得意,如果自以为了不起,那就是喜欢杀人。

凡是喜欢杀人的人,就不可能得志于天下。

吉庆的事情以左边为上,凶丧的事情以右方为上,偏将军居于左边,上将军居于右边,这就是说要以丧礼仪式来处理用兵打仗的事情。

战争中杀人众多,要用哀痛的心情参加,打了胜仗,也要以丧礼的仪式去对待战死的人。

《道德经;第三十一章》解读:战争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祸,这是人所共知的。

任继愈认为《道德经》“也是反对战争的”。

因为在这一章里,老子说“夫兵者非君子之器也,不祥之器也”,这里显然没有主战用兵的意思。

但是,老子同时又说,对于战争“不得已而用之”,这表明老子在咒诅战争的同时,也还是承认了在“不得已”时还是要采用的。

在春秋战国时代,战争是普遍的,国与国之间相互攻伐,战争规模日益扩大,动辄数万、数十万的兵力投入战争之中,伤亡极其惨重,而在战争期间受危害最大的,则是普通老百姓。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带拼音)_道德经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带拼音)_道德经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带拼音)_道德经《老子道德经》第一章•dào道•kě可•dào道•,•fēi非•chánɡ常•dào道•。

•mínɡ名•kě可•mínɡ名•,•fēi非•chánɡ常•mínɡ名•。

•wú无•mínɡ名•tiān天•dì地•zhī之•shǐ始•;•yǒu有•mínɡ名•wàn万•wù物•mǔ母•。

•ɡù故•chánɡ常•wú无•yù欲•,•yǐ以•ɡuān观•qí其•miào妙•;•chánɡ常•yǒu有•yù欲•yǐ以•ɡuān观•qí其•jiǎo徼•。

•cǐ此•liǎnɡ两•zhě者•tónɡ同•chū出•ér而•yì异•mínɡ名•,•wèi谓•zhī之•xuán玄•。

•xuán玄•zhī之•yòu又•xuán玄•,•zhònɡ众•miào妙•zhī之•mén门•。

【解释】道,可以说出来的,就不是永恒的道;名,可以叫出来的,就不是永恒的名。

无,是天地原始的名字;有,是产生万物的名字。

所以常从“无”中,去观察道的奥妙。

常从“有”中,去观察道的运行。

这两者是同一个来源,只是名称不同。

都可说是含义深远。

深远再深远,就是一切奥妙的总门。

《老子道德经》第二章•tiān天•xià下•jiē皆•zhī知•měi美•zhī之•wéi为•měi美•,•è恶•yǐ已•。

•jiē皆•zhī知•shàn善•zhī之•wéi为•shàn善•,•sī斯•bú不•shàn善•yǐ已•。

道德经注音拼音完整版

道德经注音拼音完整版

老子《道德经》第一章dào? kě dào? fēi cháng dào道可道,非常道;míng? kě míng? fēi cháng míng名可名,非常名。

wú míng? tiān dì? zhī shǐ无名,天地之始;yǒu míng? wàn? wù? zhī mǔ有名,万物之母。

gù cháng wú? yù? yǐ guān? qí miào故常无,欲以观其妙;cháng yǒu? yù? yǐ guān? qí jiào常有,欲以观其徼。

cǐ liǎng zhě tong? chūér? yì míng? tóng wèi zhī xuán? xuán zhī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yòu xuán? zhòng miào zhī mén又玄,众妙之门。

第二章tiān xià ji ē zhī měi zhī? wéi měi? sī? è? yǐ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ji ē zhī shàn zhī wéi shàn? sī? bù shàn? yǐ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gù yǒu? wú? xiāng shēng nán? yì xiāng chéng? cháng duǎn xiāng xíng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gāo? xià xiāng qīng? yīn shēng xiāng hè? qián hòu xiāng suí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道德经,第三十一章:不得已而用兵之道

道德经,第三十一章:不得已而用兵之道

道德经,第三十一章:不得已而用兵之道金童子道德经养生不传之秘第三十一章:不得已而用兵之道尹喜问:照您这样说,不能以意使气,但有的人由于没有领会修练的精髓,经常以意使气,这样身体已有损耗,还有就是有些情况下,不以意使气也不行,这怎么办呢?老子答:夫兵者①,不祥之器,物或恶之②,故有道者不处。

君子居则贵左③,用兵则贵右。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④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

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

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

言以丧礼处之。

杀人之众,以悲哀⑤莅之⑥,战胜以丧礼处之。

[一般注释]1、夫兵者:一本作“夫佳兵者”。

兵者,指兵器。

夫,作为发语词。

2、物或恶之:物,指人。

意为人所厌恶、憎恶的东西。

3、贵左:古人以左为阳以右为阴。

阳生而阴杀。

尚左、尚右、居左、居右都是古人的礼仪。

4、恬淡:安静、沉着。

5、悲哀:一本作哀悲。

6、莅之:到达、到场。

我的理解是:老子再次强调不能以意使气,说这和一个国家用兵是一个道理“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但是,他又说并不是都不能用,在有些情况下“不得已而用之”,什么是不得已呢,就是当身体出现紧急状态,面临危险等,就可以用兵。

但这用兵也是有度的,要适可而止。

他讲了用兵时的心境,首先是“不得已”,其次是心态不是“乐杀人”,再次是由左变右,即有“偏将军”变为“上将军”,第四,事后要以长时间的温养,对由用兵造成的损伤给予调理。

这一章十分重要,以前一直讲,不能以意使气,这章却讲了如何用兵的事,对什么情况下需用兵,各位同修可个人领悟。

最重要的是,一些练功出偏的人,读此章后,除醒悟外,还要有修补之法。

我从20岁时修练家传雷法凡十年,虽然也有很多收盗,如得开天眼,可以勾通灵界,符咒可运用到出口成咒,心到为符的地步,曾经十分的狂妄,但身体损伤很大,又通过近十年调理方才恢复。

这些说起来很多人不信,不信者权当故事吧。

出偏的调理良方,并不是无为法门,恰是有为的动功,据说是尹喜在未遇老子前就是用的有为法修练,老子为了使他能得到调理,授他一部简单功法,这功法并无名称,后由尹喜传下,所以就叫尹祖降魔桩,专门用来调理练功出偏、投师后清理以前不好功法留下的负面信息、和增加修练者抵御阴邪之气的侵扰甚为有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德经》注音版第三十一章原文及译文【原文】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

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

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

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

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注音版】
夫(fū)兵(bīng)者(zhě),不(bù)祥(xiáng)之(zhī)器(qì),
物(wù)或(huò)恶(è)之(zhī),故(gù)有(yǒu)道(dào)者(zhě)不(bù)处(chǔ)。

君(jūn)子(zǐ)居(jū)则(zé)贵(guì)左(zuǒ),
用(yòng)兵(bīng)则(zé)贵(guì)右(yòu)。

兵(bīng)者(zhě)不(bù)祥(xiáng)之(zhī)器(qì),
非(fēi)君(jūn)子(zǐ)之(zhī)器(qì),
不(bù)得(dé)已(yǐ)而(ér)用(yòng)之(zhī),
恬(tián)淡(dàn)为(wéi)上(shàng)。

胜(shèng)而(ér)不(bù)美(měi),而(ér)美(měi)之(zhī)者(zhě),
是(shì)乐(lè)杀(shā)人(rén)。

夫(fū)乐(lè)杀(shā)人(rén)者(zhě),
则(zé)不(bù)可(kě)得(dé)志(zhì)于(yú)天(tiān)下(xià)矣(yǐ)。

吉(jí)事(shì)尚(shàng)左(zuǒ),凶(xiōng)事(shì)尚(shàng)右(yòu)。

偏(piān)将(jiàng)军(jūn)居(jū)左(zuǒ),
上(shàng)将(jiàng)军(jūn)居(jū)右(yòu),
言(yán)以(yǐ)丧(sāng)礼(lǐ)处(chǔ)之(zhī)。

杀(shā)人(rén)之(zhī)众(zhòng),以(yǐ)悲(bēi)哀(āi)泣(qì)之(zhī),
战(zhàn)胜(shèng)以(yǐ)丧(sāng)礼(lǐ)处(chǔ)之(zhī)。

【译文】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兵之用武器,是不祥之物,人人都厌恶它,所以有“道”行的人都不会去使用它。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


君子都是以左面为贵,用兵时都已右边为贵。

(这里大家可能会不太懂,老子有个图片大家可以看一下“左青龙,右白虎”龙之祥,虎之凶)
君子都是以左面为贵,用兵时都已右边为贵。

(这里大家可能会不太懂,老子有个图片大家可以看一下“左青龙,右白虎”龙之祥,虎之凶)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
兵之用武器是不祥之器,非君子所用之器,只有在万不得已之时使用,使用也要淡然处之适可而止,达到目的即可。

“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


即使胜利了也不要沾沾自喜,沾沾自喜的意者其喜欢杀人。

“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


沾沾自喜乐杀人者,就不能再天下取得真正的成功。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

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


吉祥的事情以左面为上,凶恶的事情以右边为上,偏将军做站之时居左,上将军做站之时居右,这里言意就是要把战争当作丧事来看。

(这里就好比阴间和阳间一样,做站不管那方胜利了或者失败了,都会损失都会有人丧失生命。

所以要把带兵打仗当作丧失来看待。


“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杀人众多,要以悲哀的心情去叼念他们,即使是打了胜仗,也要以丧事出来处理。

扩展阅读:《道德经》名句
1、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出处】《道德经》第二十六章。

【解释】厚重是轻率的根本,静定是躁动的主宰。

轻率急躁必然丧失根本,轻举妄动必然丧失君主地位。

2、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七章。

【解释】善于行走的人,不会留下辙迹;善于言谈的,不会留下话柄;善于计数的,用不着竹码子;善于关闭的,不用锁具是无法打开的;善于捆缚的,不用绳索,也无法解开。

3、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

【出处】《道德经》第二十八章。

【解释】深知什么是雄强,却安守雌弱的地位;深知什么是明亮,却安于暗淡的地位;深知什么是荣耀,却安守卑辱的地位。

4、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出处】《道德经》第三十章。

【解释】事物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就会走向衰亡。

这就说明它不符合于“道”,不符合于“道”的原则必然消亡。

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出处】《道德经》第三十三章。

【解释】能知道别人优缺点的叫做智慧,能知道自己优缺点的是明智;能战胜别人的人才叫有实力,能战胜自己的人才叫坚强;知道什么是满足的人才叫富有,克服困境勇敢前行的人才叫有志气;不迷失自己前进方向的人才能够长久,人死了但精神永存的人才叫长寿。

扩展阅读:《道德经》创作背景
据文献记载,老子静思好学,知识渊博。

他的老师商容教授知识过程中,老子总是寻根问底,对知识非常的渴望。

为了解开
自己的疑惑,他经常仰头观日月星辰,思考天上之天为何物,以至于经常睡不着觉。

后来,商容老师“实乃老夫之学有尽。

”推荐老子入周都深造。

文献记载:”老子入周,拜见博士,入太学,天文、地理、人伦,无所不学,《诗》《书》《易》《历》《礼》《乐》无所不览,文物、典章、史书无所不习,学业大有长进。

博士又荐其入守藏室为吏。

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书,汗牛充栋,无所不有。

”通过这段经历,老子积累了丰富的学识,也使他远近闻名。

老子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环境是周朝势微,各诸侯为了争夺霸主地位,战争不断。

严酷的动乱与变迁,让老子目睹到民间疾苦,作为周朝的守藏史,于是他提出了治国安民的一系列主张。

函谷关令尹喜对《道德经》的成书也起了巨大作用,他少时即好观天文、爱读古籍,修养深厚。

司马迁在《史记老子传》中记载老子“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

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言道德五千言而去,莫知始终”,尹喜感动了老子,老子遂以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以王朝兴衰成败、百姓安危祸福为鉴,溯其源,著上、下两篇,共五千言,即《道德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