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创立华为这些年的感悟
《任正非传》读书心得(读后感)1000字

《任正非传》读书心得第一:华为在投入方面相当舍得。
每年的研发经费自不必说,软硬件及流程制度都引用世界最好的,明确分工后将非核心业务都外包出去。
种种措施提升了人均效率,进而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让华为在很多国际战场上攻城略地,成长为一个跨国的明星企业。
延伸到个人层面,千万要舍得在自己身上投资,投资自己无疑是回报率最高的一种方式,保持持续的学习,学习专业知识、学习理财、学习健身等,投资了自己,提升了自己的竞争力,才会让自己在职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彻底摆脱中年危机。
第二:华为培养全能型人才。
书中提到,任正非为了培养高层干部,需要全能型人才,于是将技术部领导调到市场部。
例如李一男,然而李一男的适应能力太差,也没有体会任正非的良苦用心,最终不欢而散。
而正面例子郑宝用,领悟到了任正非的用意,也有意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在新领域不断乏力,最终成长为全能型的人才,进而成为华为发展不必可少的顶梁柱。
延伸到个人层面,千万不要害怕改变,改变意味着新的机会,意味着无限的可能,如果固步自封,不愿改变,吃着老本,总有一天会慢慢被淘汰。
自己也和李一男一样,是技术出身,在工作中,遇到一些改变,例如由A技术转为B技术,或者由技术转为管理,或者由技术转为产品之类的,本人保持着技术人员的傲骨,也有着对未知领域的恐惧,而放弃尝试。
导致工作七八个年头,工资虽然提升了,但职位毫无提升。
第三:华为敢战。
书中关于华为和竞争对手的战斗,例子不胜枚举,情节也异常经常。
影响最深远的就是和思科的世纪之讼,最开始为了不得罪思科,主动下架诸多产品,却没有换来思科的退步。
后面通过联合敌人的敌人3COM,让律师参观华为,借助老搭档IBM的能力,和思科打成了平局。
世纪之讼虽然耗费了华为不少精力及金钱,却在全世界范围之内的,提升了华为的品牌知名度。
也是因为世纪之讼,让华为成长为真正的跨国明星企业。
延伸到个人层面,千万不要害怕战斗,要敢战斗,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在工作中,不要畏惧困难,通过不断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是个人能力提升的时候。
华为读后感1000字

华为读后感1000字《华为》是一部描写华为公司创始人任正非及其公司发展历程的传记,作者是法国作家张大春。
这本书是对华为公司发展历程的真实记录,以及任正非的创业心路历程。
任正非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他的人生经历和创业故事给了我们很多启发和思考。
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任正非的坚韧不拔和不畏艰难的品质。
他在创业初期面临着种种困难,但他从未放弃,始终坚持着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他不断地寻找突破口,不断地创新和进取,最终成功地将华为从一个小小的公司发展成为了世界知名的通信设备制造商。
这种坚韧不拔的品质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让我们明白了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除此之外,书中还展现了任正非的创新意识和对未来的远见。
他始终坚信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因此一直致力于技术研发和创新。
他在公司管理上也提出了很多新颖的理念和方法,比如“以客户为中心”、“以结果为导向”等,这些理念和方法为华为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任正非的远见和创新意识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让我们明白了只有不断地创新和进取,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此外,书中还展现了任正非的谦虚和谨慎。
他始终坚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原则,从不骄傲自满,也从不轻举妄动。
他深知企业发展的道路充满风险和挑战,因此始终保持着一颗谨慎的心。
这种谦虚和谨慎的品质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让我们明白了只有谦虚谨慎,才能不断地吸取他人的经验和教训,才能在竞争中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在变幻莫测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通过阅读《华为》,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任正非的创业精神和企业家风范,也深刻地领悟到了他的成功之道。
任正非的坚韧不拔、创新意识、谦虚谨慎等品质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让我们明白了只有不断地进取,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同时,任正非的成功也告诉我们,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任正非带给我们的启发

任正非带给我们的启发
任正非是华为公司的创始人之一,他的领导风格和思想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发。
以下是一些我们可以从任正非身上学到的启示:
1. 坚持创新:任正非一直强调创新的重要性。
他鼓励员工不断尝试新的想法和方法,不断推动技术进步,并将创新视为公司成功的关键因素。
这激励我们要勇于创新,不断追求更好的解决方案。
2. 以人为本:任正非注重员工的发展和福利。
他强调人才的重要性,提供良好的培训和发展机会,鼓励员工发挥自己的潜力。
这提醒我们,关注员工和尊重个人价值是建立强大组织和团队的关键。
3. 长期思考和投资:任正非注重长期发展而非短期利益。
他认为,只有通过长期投资和持续努力,才能实现公司的长期成功。
这提醒我们在决策和规划过程中要有远见和耐心,不仅关注眼前的结果,还要考虑未来的发展。
4. 全球化视野:任正非推崇全球化,并将华为打造成了一家国际化的公司。
他鼓励员工拥抱全球市场,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不断拓展公司的全球业务。
这启发我们要具备开放的思维和全球化的眼光,适应不断变化的国际市场。
5. 永不满足:任正非一直强调追求卓越,并鼓励员工不断进取。
他认为,成功不应使人骄傲自满,而是应该激发更大的动力和目标。
这提醒我们要不断挑战自己,追求更高的目标和更好的成绩。
任正非的成功经验和领导哲学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他的思想和行动给予我们在个人和职业发展中的启发和指导。
任正非创业经历启示和感悟

任正非创业经历启示和感悟任正非是中国著名商人,华为公司创始人之一,他创业的经历激励了无数年轻人去追逐他的脚步。
任正非创业之路充满曲折,但他的坚持和未来愿景使得华为如今成为了全球知名企业,为中国的科技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此,我将就任正非创业经历的启示和感悟进行阐述。
一、创新是成功的关键任正非的成功源于他不断的创新精神,他在创业初期就专注于创新。
为了提高公司的竞争力,任正非要求华为员工必须始终保持创新意识,开拓进取。
任正非的创新意识不仅体现在华为技术上,更进一步通过不断创新改善华为的管理方式,用科学管理的方式来提升公司的效率,让华为在管理上创造了先例。
他注重人才培养,引进最优秀的技术研发人才,优先发展以人才为核心的企业文化。
这些都为华为的快速成长奠定了基础。
二、顽强拼搏是成功的保证任正非说过:“拼搏是一种信仰,只有真正信仰自己的骨气和能力,才敢狂风暴雨中无所畏惧。
” 任正非从华为创业到现在,始终保持着鲜明的个性和坚定的信念,他的顽强拼搏精神传递了一种不畏强权的态度和抗压能力,意志坚定而果敢,对于他所承担的使命有着牢不可破的信心。
这种顽强拼搏的精神教会我们在创业过程中一定要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三、专注细节才能保证品质任正非曾在接受采访时说过:“品质就是一种生命力的体现,从事与科技领域的行业,你一定要有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这是你的根本所在。
” 任正非一直对产品品质和品牌形象非常重视。
在任正非的带领下,华为建立了完善的质量管理、供应链管理和售后服务体系,每一个细节上的问题任正非都亲自让相关人员去抓。
这种精益求精、精益求精,才是任正非成功的保障。
这启示我们,创业者必须保持专注,在产品质量上不断追求完美,不断优化产品,同时也不断给品牌注入更多的生命力。
四、坚定信念是成功的导航任正非曾说:“我们华为的哲学是永远不放弃,从小事做起,一定要做到最好。
” 任正非的成功,往往是建立在抗风险和坚定信念的基础上。
在华为走上快速发展道路之前,华为也经历了许多不可预测的困难和挑战,但是他从未动摇过坚持下去的信念,一直用坚定的信念去推动企业的发展。
任正非传读后感800到1000字

任正非传读后感800到1000字《任正非传》是一本关于华为公司创始人任正非的传记,讲述了他的成长经历、创业历程以及管理思想。
在阅读这本书之后,我对任正非的个人魅力和领导才能产生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对华为公司的成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首先,我认为任正非具有非常强的领导力和个人魅力。
他是一个非常有远见和决断力的人,能够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决策。
同时,他也很注重团队建设和员工激励,通过建立高效的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让员工有更强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这种领导风格也使得华为公司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全球领先的科技企业之一。
其次,我认为这本书传递了一些非常重要的思想,比如“以客户为中心”、“团队合作”、“创新精神”等。
这些思想不仅适用于华为公司,也适用于当今社会中的其他企业和组织。
例如,“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不仅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提高客户满意度,还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市场趋势和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战略和业务模式。
而“团队合作”和“创新精神”则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最后,我认为这本书还具有很强的启示意义。
通过任正非的成长经历和创业历程,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普通人是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不懈追求成为一位成功的企业家的。
同时,我们也可以从他的管理思想中汲取经验和教训,为自己的职业发展和企业管理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
总之,《任正非传》是一本非常值得阅读的书籍,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任正非的个人魅力和领导才能,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华为公司的成功秘诀和企业文化。
同时,它也传递了一些非常重要的思想,对于当今社会中的企业和组织来说具有很强的启示意义。
我相信这本书将会对我未来的职业发展和企业管理产生深远的影响。
任正非带来的启发

1111
1. 坚持创新:任正非一直强调创新的重要性,并将其视为华为的核心竞争力。
他鼓励员工不断尝试新的想法和方法,以推动公司的发展。
2. 重视人才:任正非认为人才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因此他致力于吸引和培养优秀的人才。
他提倡员工自我学习和自我提升,并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发展机会和福利待遇。
3. 强调团队合作:任正非注重团队合作,并认为只有团队合作才能实现企业的成功。
他鼓励员工之间相互协作,共同解决问题,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4. 勇于挑战:任正非勇于挑战传统观念和行业规则,不断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和发展方向。
他鼓励员工要有勇气尝试新的事物,不怕失败。
5. 重视客户需求:任正非一直将客户需求放在首位,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他鼓励员工要深入了解客户需求,不断优化产品和服务,以提高客户满意度。
总之,任正非的创业故事和领导风格给人们带来了很多启示,尤其是在创新、人才、团队合作、挑战和客户需求等方面。
这些启示对于个人和企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任正非传》读后感

《任正非传》读后感《任正非传》是一本关于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的传记,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任正非的人生经历、管理哲学和领导风格。
在这篇读后感中,我将分享我从书中学到的一些重要观点和启示。
首先,任正非的成功离不开他的勤奋和毅力。
他从小就表现出对知识的渴望,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逐渐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工程师。
在创立华为之初,他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理念,带领团队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将华为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通信设备制造商。
这种勤奋和毅力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其次,任正非非常重视团队合作。
他认为,一个企业的成功离不开每一个员工的共同努力。
在华为,他提倡“狼性文化”,强调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他鼓励员工之间的竞争,但同时也注重团队的凝聚力。
这种团队合作的理念使得华为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再者,任正非非常注重创新。
他认为,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在华为,他大力推动技术研发,鼓励员工勇于创新。
他还提出了“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强调要不断满足客户的需求,为客户创造价值。
这种创新精神使得华为能够不断推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赢得了市场的认可。
此外,任正非还非常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
他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发展的基石。
在华为,他倡导“诚信、敬业、奉献”的企业精神,强调要为社会创造价值。
他还提倡“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关注员工的成长和发展。
这种企业文化使得华为成为了一个充满活力和凝聚力的企业。
最后,任正非的领导风格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具有很强的领导力和决策力,能够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决策。
同时,他还非常注重与员工的沟通,关心员工的生活和工作。
这种领导风格使得华为的员工非常敬仰他,愿意为他付出努力。
总之,《任正非传》这本书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任正非的成功之道。
他的勤奋、毅力、团队合作、创新精神和领导风格都值得我们学习。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了解了任正非的人生经历,还学到了很多宝贵的人生经验和管理智慧。
任正非的创业故事及感想作文

任正非的创业故事及感想作文任正非,四川人,华为创始人,一个让世界都晓得的名字。
他的故事,就像是一部跌宕起伏的大片,让人听了心潮澎湃。
任正非出生在四川的一个普通家庭,小时候家里条件一般,但他从小就聪明伶俐,学习成绩好。
后来考上了重庆大学,学的是工程技术。
毕业后,他去了部队,当了一名工程师。
在部队里,他不仅技术过硬,还特别能吃苦,很快就脱颖而出,成了部队里的技术骨干。
后来,他转业到了深圳,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
那个时候,深圳还是个小渔村,但任正非看到了这里的发展机遇。
他和几个朋友一起,凑了点钱,成立了华为公司。
那个时候,华为还只是个小作坊,主要做通信设备的销售。
但是任正非有远见,他知道要想做大做强,必须有自己的核心技术。
于是他开始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研发自己的通信设备。
这个过程非常艰难,因为当时中国的通信技术还比较落后,要想赶超国际先进水平,谈何容易。
但任正非没有放弃,他带领团队,夜以继日地工作,终于研发出了自己的产品。
华为的产品一上市,就受到了市场的欢迎。
因为价格比国外品牌便宜,性能又好,很快就占领了市场。
华为的生意越做越大,任正非也成了中国通信行业的领军人物。
任正非的成功,离不开他的坚持和创新。
他曾经说过:“华为没有秘密,我们只是比别人更努力。
”这句话,道出了华为成功的秘诀。
在华为,每个人都非常努力,他们相信只有不断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从任正非的故事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首先,要有远见,要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机会。
其次,要有坚持,遇到困难不放弃,只有坚持,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最后,要有创新,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任正非的故事,就像是一部励志大片,让人看了热血沸腾。
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一个普通人,只要有梦想,有坚持,有创新,也能成就一番事业。
他的故事,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让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努力,我们也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任正非:一江春水向东流2011年12月27日千古兴亡多少事,一江春水向东流。
小时候,妈妈给我们讲希腊大力神的故事,我们崇拜得不得了。
少年不知事的时期我们崇拜上李元霸、宇文成都这种盖世英雄,传播着张飞“杀”(争斗)岳飞的荒诞故事。
在青春萌动的时期,突然敏感到李清照的千古情人是力拔山兮的项羽。
至此“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又成了我们的人生警句。
当然这种个人英雄主义,也不是没有意义,它迫使我们在学习上争斗,成就了较好的成绩。
当我走向社会,多少年后才知道,我碰到头破血流的,就是这种不知事的人生哲学。
我大学没入了团,当兵多年没入了党,处处都处在人生逆境,个人很孤立,当我明白团结就是力量这句话的政治内涵时,已过了不惑之年。
想起蹉跎了的岁月,才觉得,怎么会这么幼稚可笑,一点都不明白开放、妥协、灰度呢?我是在生活所迫,人生路窄的时候,创立华为的。
那时我已领悟到个人才是历史长河中最渺小的,这个人生真谛。
我看过云南的盘山道,那么艰险,一百多年前是怎么确定路线,怎么修筑的,为筑路人的智慧与辛苦佩服;我看过薄薄的丝绸衣服,以及为上面栩栩如生的花纹是怎么织出来的,而折服,织女们怎么这么巧夺天工?天啊!不仅万里长城、河边的纤夫、奔驰的高铁……我深刻地体会到,组织的力量、众人的力量,才是力大无穷的。
人感知自己的渺小,行为才开始伟大。
在创立华为时,我已过了不惑之年。
不惑是什么意思,是几千年的封建社会,环境变动缓慢,等待人的心理成熟的一个尺度。
而我进入不惑之年时,人类已进入电脑时代,世界开始疯起来了,等不得我的不惑了。
我突然发觉自己本来是优秀的中国青年,所谓的专家,竟然越来越无知。
不是不惑,而是要重新起步新的学习,时代已经没时间与机会,让我不惑了,前程充满了不确定性。
我刚来深圳还准备从事技术工作,或者搞点科研的,如果我选择这条路,早已被时代抛在垃圾堆里了。
我后来明白,一个人不管如何努力,永远也赶不上时代的步伐,更何况知识爆炸的时代。
只有组织起数十人、数百人、数千人一同奋斗,你站在这上面,才摸得到时代的脚。
我转而去创建华为时,不再是自己去做专家,而是做组织者。
在时代前面,我越来越不懂技术、越来越不懂财务、半懂不懂管理,如果不能民主的善待团体,充分发挥各路英雄的作用,我将一事无成。
从事组织建设成了我后来的追求,如何组织起千军万马,这对我来说是天大的难题。
我创建了华为公司,当时在中国叫个体户,这么一个弱小的个体户,想组织起千军万马,是有些狂妄,不合时宜,是有些想吃天鹅肉的梦幻。
我创建公司时设计了员工持股制度,通过利益分享,团结起员工,那时我还不懂期权制度,更不知道西方在这方面很发达,有多种形式的激励机制。
仅凭自己过去的人生挫折,感悟到与员工分担责任,分享利益。
创立之初我与我父亲相商过这种做法,结果得到他的大力支持,他在卅年代学过经济学。
这种无意中插的花,竟然今天开放到如此鲜艳,成就华为的大事业。
在华为成立之初,我是听任各地“游击队长”们自由发挥的。
其实,我也领导不了他们。
前十年几乎没有开过办公会类似的会议,总是飞到各地去,听取他们的汇报,他们说怎么办就怎么办,理解他们,支持他们;听听研发人员的发散思维,乱成一团的所谓研发,当时简直不可能有清晰的方向,像玻璃窗上的苍蝇,乱碰乱撞,听客户一点点改进的要求,就奋力去找机会......。
更谈不上如何去管财务的了,我根本就不懂财务,这与我后来没有处理好与财务的关系,他们被提拔少,责任在我。
也许是我无能、傻、才如此放权,使各路诸侯的聪明才智大发挥,成就了华为。
我那时被称作甩手掌柜,不是我甩手,而是我真不知道如何管。
今天的接班人们,个个都是人中精英,他们还会不会像我那么愚钝,继续放权,发挥全体的积极性,继往开来,承前启后呢?他们担任的事业更大,责任更重,会不会被事务压昏了,没时间听下面唠叨了呢……。
相信华为的惯性,相信接班人们的智慧。
到97年后,公司内部的思想混乱,主义林立,各路诸侯都显示出他们的实力,公司往何处去,不得要领。
我请人民大学的教授们,一起讨论一个“基本法”,用于集合一下大家发散的思维,几上几下的讨论,不知不觉中“春秋战国”就无声无息了,人大的教授厉害,怎么就统一了大家的认识了呢?从此,开始形成了所谓的华为企业文化,说这个文化有多好,多厉害,不是我创造的,而是全体员工悟出来的。
我那时最多是从一个甩手掌柜,变成了一个文化教员。
业界老说我神秘、伟大,其实我知道自己,名实不符。
我不是为了抬高自己,而隐起来,而是因害怕而低调的。
真正聪明的是十三万员工,以及客户的宽容与牵引,我只不过用利益分享的方式,将他们的才智粘合起来。
公司在意志适当集中以后,就必须产生必要的制度来支撑这个文化,这时,我这个假掌柜就躲不了了,从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大约在2003年前的几年时间,我累坏了,身体就是那时累垮的。
身体有多项疾病,动过两次癌症手术,但我乐观……。
那时,要出来多少文件才能指导,约束公司的运行,那时公司已有几万员工,而且每天还在不断大量地涌入。
你可以想象混乱到什么样子。
我理解了,社会上那些承受不了的高管,为什么选择自杀。
问题集中到你这一点,你不拿主意就无法运行,把你聚焦在太阳下烤,你才知道CEO不好当。
每天十多个小时以上的工作,仍然是一头雾水,衣服皱巴巴的,内外矛盾交集。
我人生中并没有合适的管理经历,从学校,到军队,都没有做过有行政权力的“官”,不可能有产生出有效文件的素质,左了改,右了又改过来,反复烙饼,把多少优秀人才烙糊了,烙跑了……。
这段时间的摸着石头过河,险些被水淹死。
2002年,公司差点崩溃了。
IT泡沫的破灭,公司内外矛盾的交集,我却无能为力控制这个公司,有半年时间都是噩梦,梦醒时常常哭。
真的,不是公司的骨干们,在茫茫黑暗中,点燃自己的心,来照亮前进的路程,现在公司早已没有了。
这段时间孙董事长团结员工,增强信心,功不可没。
大约2004年,美国顾问公司帮助我们设计公司组织结构时,认为我们还没有中枢机构,不可思议。
而且高层只是空任命,也不运作,提出来要建立EMT(Executive Management Team),我不愿做EMT的主席,就开始了轮值主席制度,由八位领导轮流执政,每人半年,经过两个循环,演变到今年的轮值CEO 制度。
也许是这种无意中的轮值制度,平衡了公司各方面的矛盾,使公司得以均衡成长。
轮值的好处是,每个轮值者,在一段时间里,担负了公司COO的职责,不仅要处理日常事务,而且要为高层会议准备起草文件,大大地锻炼了他们。
同时,他不得不削小他的屁股,否则就达不到别人对他决议的拥护。
这样他就将他管辖的部门,带入了全局利益的平衡,公司的山头无意中在这几年削平了。
经历了八年轮值后,在新董事会选举中,他们多数被选上。
我们又开始了在董事会领导下的轮值CEO制度,他们在轮值期间是公司的最高的行政首长。
他们更多的是着眼公司的战略,着眼制度建设。
将日常经营决策的权力进一步下放给各BG、区域,以推动扩张的合理进行。
这比将公司的成功系于一人,败也是这一人的制度要好。
每个轮值CEO在轮值期间奋力地拉车,牵引公司前进。
他走偏了,下一轮的轮值CEO会及时去纠正航向,使大船能早一些拨正船头。
避免问题累积过重不得解决。
我不知道我们的路能走多好,这需要全体员工的拥护,以及客户和合作伙伴的理解与支持。
我相信由于我的不聪明,引出来的集体奋斗与集体智慧,若能为公司的强大、为祖国、为世界作出一点贡献,廿多年的辛苦就值得了。
我知识的底蕴不够,也并不够聪明,但我容得了优秀的员工与我一起工作,与他们在一起,我也被熏陶得优秀了。
他们出类拔萃,夹着我前进,我又没有什么退路,不得不被“绑”着,“架”着往前走,不小心就让他们抬到了峨眉山顶。
我也体会到团结合作的力量。
这些年来进步最大的是我,从一个“土民”,被精英们抬成了一个体面的小老头。
因为我的性格像海绵一样,善于吸取他们的营养,总结他们的精华,而且大胆地开放输出。
那些人中精英,在时代的大潮中,更会被众人团结合作抬到喜马拉雅山顶。
希腊大力神的母亲是大地,他只要一靠在大地上就力大无穷。
我们的大地就是众人和制度,相信制度的力量,会使他们团结合作把公司抬到金顶的。
作为轮值CEO,他们不再是只关注内部的建设与运作,同时,也要放眼外部,放眼世界,要自己适应外部环境的运作,趋利避害。
我们伸出头去,看见我们现在是处在一个多变的世界,风暴与骄阳,和煦的春光与万丈深渊……并存着。
我们无法准确预测未来,仍要大胆拥抱未来。
面对潮起潮落,即使公司大幅度萎缩,我们不仅要淡定,也要矢志不移地继续推动组织朝向长期价值贡献的方向去改革。
要改革,更要开放。
要去除成功的惰性与思维的惯性对队伍的影响,也不能躺在过去荣耀的延长线上,只要我们能不断地激活队伍,我们就有希望。
历史的灾难经常是周而复始的,人们的贪婪,从未因灾难改进过,过高的杠杆比,推动经济的泡沫化,总会破灭。
我们唯有把握更清晰的方向,更努力地工作,任何投机总会要还账的。
经济越来越不可控,如果金融危机的进一步延伸爆炸,货币急剧贬值,外部社会动荡,我们会独善其身吗?我们有能力挽救自己吗?我们行驶的航船,员工会像韩国人卖掉金首饰救国家一样,给我们集资买油吗?历史没有终结,繁荣会永恒吗?我们既要有信心,也不要盲目相信未来,历史的灾难,都是我们的前车之鉴。
我们对未来的无知是无法解决的问题,但我们可以通过归纳找到方向,并使自己处在合理组织结构及优良的进取状态,以此来预防未来。
死亡是会到来的,这是历史规律,我们的责任是应不断延长我们的生命。
千古兴亡多少事,一江春水向东流,流过太平洋,流过印度洋,……不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