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西北地区学案

合集下载

地理八年级下册《西北地区》教案

地理八年级下册《西北地区》教案

地理八年级下册《西北地区》教案《西北地区》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发解西北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区、主要地形区、主要矿产区和工业城市的位置,主要铁路线的分布;使学生掌握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用图、画图的能力概括出西北地区自然特征——干旱,并分析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讲述本区自然资源丰富、地域辽阔、草场众多,看到本区农牧业发展前景很好,从而对学生进行热爱边疆的教育,激发学生开发边疆、建设祖国的决心和信心。

教学重点分析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难点分析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讲解法课前准备课件、课前学案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北方地区,现在,请大家欣赏某个地区景观图。

(展示课件)请思考:你知道这是我国哪个地区的景象吗?和我们学过的几个分区一样吗?为什么有这样的景象呢?今天,我们来学习西北地区。

(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展示学生课下搜集的成果。

在“授课”活动中展示。

)二、新课学习师:请同学们,看课件西北地区图。

思考:谁能指图说出本区的范围和作为地理界线的事物,及所包括的省区和相邻的国家,然后概括出本区的位置特点?(从纬度、海陆和相对位置不同角度引导。

)小结:西北地区位于我国北部和西北边疆,属于内陆地区,跟海较远,越往西跟海越远。

教师提问:本区深居内陆,距离海洋远,这对本区的降水有何影响?学生回答:降水少,跟海洋越远降水越少,即越往西降水越少。

读图指导:指导学生用地图册“中国年降水量”图进一步说明本区降水量的分布:在内蒙古东部为400毫米,往西逐渐减少到200毫米以至50毫米以下。

所以,干旱成为本区的主要自然环境特征。

想一想:除海陆位置外,还有什么能影响到水汽深入西北内陆呢?(地形)本区有哪些主要地形区?读图:请同学们在图中找出: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天山、吐鲁番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

21西北地区学案

21西北地区学案

21西北地区学案学案21 西北地区位置与范围1.位置:(1)经纬度位置:73°E--123°E ,32°N--50°N(2)海陆位置:深居内陆,距海遥远(3)相邻位置:与哈萨克斯坦、蒙古、俄罗斯相邻2、范围:(1)自然界线:大致位于以西,以北。

(2)行政界线:大致包括、、北部和大部分(3)降水界线:位于非季风区年平均降水量在毫米以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一、自然地理特征1、地形特征:(1)西北地区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第级阶梯,以和为主。

包括高原、盆地和盆地等地形区。

新疆地形“”,其中山脉横亘中部,把新疆分为南北两部分,山间多陷落盆地和谷地(吐鲁番盆地、伊犁河谷等)。

艾丁湖海拔--156米,是我国陆地最低点。

天山以南是我国最大的塔里木盆地,“绿洲”是当地主要的农业区,中部有我国最大的沙漠,我国最长的内流河塔里木河分布其间;天山以北是我国第二大盆地盆地(2)填写出图中字母和数字所代表的地理名称 A 山脉,B 山脉,C 山脉,D 山脉,E山脉,F 山脉,G 山脉,H 山脉,I 平原,J 平原,K 高原,L 盆地,M 盆地,N 盆地,②河2、气候特征西北地区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属于干湿地区中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大,日照强,降水稀少,自东向西递减。

西北地区干旱特征的成因过程:位置:深居远离水汽难以到达;环绕面积广大高原隆起,阻隔水汽进入新疆的塔里木盆地贺兰山以西贺兰山内蒙古高原东部年降水量不足毫米毫米以下毫米以上干旱程度极端干旱区干旱区半干旱的草原地带自然景观和(只在—些高耸的山地迎风坡,降水稍多,山顶冰雪覆盖。

山地降水和冰雪融水成为绿洲农牧业生产的主要水源。

)3(1)西北地区河湖稀少,以内流河、内流湖为主。

主要河流:塔里木河、伊犁河、黄河、额尔齐斯河(我国唯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主要湖泊:博斯腾湖、艾丁湖、罗布泊(2)河流的水文特征: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山岭重重阻隔,降水少,河流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水量小,有大片无流区;汛期短,主要出现在夏季;植被覆盖率低,河流含沙量大;黄河上游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

高中地理《中国区域地理--西北地区》精品学案

高中地理《中国区域地理--西北地区》精品学案

高中地理《中国区域地理--西北地区》精品学案高二地理组导学案姓名班级中国区域地理----西北地区科目:地理课型:新授教学时间:课时:2序号:10学习目标:1.了解西北地区所处的位置、重要的地形区及河流;2.掌握西北地区重要的自然地理特征;1.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特征、农业区位因素分析与环境问题学法指导:1.通过课前预习,了解西北地区所处的位置、重要的地形区;【预习卡片】图一西北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季节河、湖沼泽河流山脉长城运河地区分界线湖泊沙漠青岛五十八中地理组制作(参考《区域地理》124-128页和地图册)1.描绘西北地区的界限2.在图中的纬线上填注北纬40°、45°;经线上填注东经80°、90°、100°、110°、120°;3.在图中填出内蒙古高原(呼伦贝尔高原、锡林郭勒高原、鄂尔多斯高原、阿拉善高原)、“三山夹两盆”之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阿尔金山、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4.在图中填上阴山-河套平原;贺兰山-宁夏平原;祁连山-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5.在图上找出塔里木河、伊犁河、黑河(弱水)6.参考地图册,找出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所处温度带和干湿高二地理组导学案姓名班级地区;【教学过程】一、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合作探究一:1.读“我国西北地区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分布等值线图”,完成(1)-(2)题:图二我国西北地区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分布等值线图400(单位:mm)50大(青岛五十八中地理组制作)800兴400安400丁哈尔滨岭50800乌鲁木齐400托克逊乙50敦煌甲5040呼和浩特丙800银川北京A4001208090100110青岛五十八中地理组制作兰州800(1)读图分析,从北京、呼和浩特、银川到敦煌,降水量的分布有何特点?原因是什么?(2)图中A处降水量较(多、少),试分析其原因。

《西北地区》教案

《西北地区》教案

《西北地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气候特点及自然资源。

掌握西北地区的主要地形区、人口分布和文化特点。

认识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其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分析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究西北地区的民族文化及其传承。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西北地区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地理学习的热忱。

培养学生关爱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及经济发展。

西北地区的主要地形区、人口分布和文化特点。

2. 教学难点: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西北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方法。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相关西北地区的图片、地图、资料等教学资源。

准备西北地区的视频资料,以便进行课堂演示。

2. 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西北地区的基本信息。

搜集有关西北地区的相关资料,以便进行课堂讨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地图,引导学生关注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提问学生对西北地区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介绍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

讲解西北地区的主要地形区、人口分布和文化特点。

3. 案例分析:通过视频资料,展示西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情况。

分析西北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方法。

4. 课堂讨论: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探讨西北地区的民族文化及其传承。

分享各小组的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5. 总结反馈: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疑问。

五、课后作业1. 结合教材,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2. 观看有关西北地区的纪录片,加深对西北地区的了解。

3. 选取一个西北地区的民族文化,进行深入了解,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时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西北地区》教案

《西北地区》教案

《西北地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地形区;(2)掌握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其影响;(3)了解西北地区的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4)了解西北地区的主要民族文化。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2)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西北地区的热爱之情;(2)增强学生对民族团结的认识,提高学生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1)地理位置特点(2)邻近地区2. 西北地区的主要地形区(1)青藏高原(2)内蒙古高原(3)黄土高原(4)塔里木盆地(5)准噶尔盆地3. 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1)温带大陆性气候(2)高原气候(3)干旱气候4. 西北地区的自然资源(1)矿产资源(2)草原资源(3)水资源(4)旅游资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主要地形区;(2)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其影响;(3)西北地区的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2. 教学难点:(1)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西北地区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演示法,展示西北地区的地形、气候、资源等图片和视频资料;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西北地区气候特点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西北地区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措施。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西北地区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西北地区的自然景观;提问:你们对西北地区有哪些了解?2. 讲解地理位置和主要地形区:利用地图、图片等资料,讲解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主要地形区;引导学生读图析图,掌握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

3. 讲解气候特点及其影响:讲解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分析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合实例,让学生了解气候特点对农业生产的制约作用。

《西北地区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中图版北京》

《西北地区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中图版北京》

《西北地区》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资源分布等基本情况;2. 了解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及主要产业;3. 了解西北地区的民俗风情和文化特色;4. 增强对西北地区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大。

二、导学重点:1. 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2. 西北地区的资源分布和经济发展;3. 西北地区的民俗风情和文化特色。

三、导学难点:1. 西北地区的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2. 西北地区的文化特色和民俗风情的传承和发展。

四、导学内容:1. 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西北地区位于中国的西北部,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五个省区。

这个地区地势高大,地形复杂,有许多高山和河流。

西北地区气候干燥,夏季炎热,冬季寒冷,降水量少,气候条件恶劣。

2. 西北地区的资源分布和经济发展:西北地区资源丰富,主要有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矿产资源,还有丰富的风能和太阳能资源。

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农业发展相对较弱,但西北地区的畜牧业和林业发展较好。

近些年来,西北地区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成就。

3. 西北地区的民俗风情和文化特色:西北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民俗风情丰富多彩。

西北地区的人民热情好客,喜欢唱歌跳舞,喜欢骆驼、马等动物,还有着奇特的民族服饰和建筑风格。

西北地区的美食也很有特色,如羊肉串、拉面、羊肉泡馍等都是当地的特色美食。

五、导学延伸:1. 请同砚们结合地图,了解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2. 请同砚们通过网络搜索,了解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和主要产业;3. 请同砚们阅读相关书籍,了解西北地区的民俗风情和文化特色;4. 请同砚们撰写一篇关于西北地区的作文,表达对西北地区的热爱和敬意。

六、导学总结:通过本次导学,同砚们对西北地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不仅增加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也增强了文化自大和民族自豪感。

希望同砚们能够继续关注西北地区的发展,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西北地区导学案》

《西北地区导学案》

《西北地区》导学案一、导入西北地区位于中国的西北部,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等省份。

这片奇奥的土地拥有壮丽的自然风景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索。

本次导学将指挥同砚们一起了解西北地区的地理、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让我们一起开始吧!二、目标1. 了解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及特点;2. 了解西北地区的历史沿革;3. 了解西北地区的文化传统;4. 了解西北地区的风俗习惯。

三、导入活动1. 观看西北地区的宣传片,感受其奇特的自然风光;2. 分组讨论西北地区的印象,分享每组成员对西北地区的了解;3. 贴上地图,让同砚们标出西北地区的位置。

四、进修内容1. 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及特点西北地区位于中国的西北部,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等省份。

这里地势多为高原和山地,气候干燥,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气候。

西北地区以祁连山、天山、昆仑山等闻名山脉为特色,还拥有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等奇特地貌。

2. 西北地区的历史沿革西北地区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地区之一,曾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这里曾是秦、汉、唐等朝代的重要政治、经济中心,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遗迹,如兵马俑、莫高窟等。

3. 西北地区的文化传统西北地区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包括维吾尔族、回族、藏族等多个民族。

这些民族各自拥有奇特的语言、服饰、音乐和舞蹈等传统文化,形成了多元统一的文化景观。

4. 西北地区的风俗习惯西北地区的人们有着奇特的风俗习惯,如新疆人民喜欢骑着骆驼、跳着热巴舞;青海人民喜欢唱青海戏、吃青稞酒。

这些风俗习惯反映了西北地区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五、总结通过本次导学,我们了解了西北地区的地理、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感受到了这片土地的奇特魅力。

希望同砚们能够进一步了解西北地区,亲身体验其美丽与奇奥,让我们一起探索西北地区的奥秘吧!。

《西北地区导学案》

《西北地区导学案》

《西北地区》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自然资源分布情况;2. 了解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和特色产业;3. 了解西北地区的文化传统和民俗风情;4. 培养学生对西北地区的热爱和兴趣,增进地理知识的进修。

二、导学内容:1. 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西北地区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五个省区,位于中国的西北部,是中国的重要塞理区域之一。

2. 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西北地区属于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日温差大。

降水少,蒸发大,干旱严重。

3. 西北地区的自然资源分布情况:西北地区地形复杂多样,资源丰富。

新疆以矿产资源为主,有石油、天然气、煤炭等;甘肃以农产品为主,有小麦、玉米、水果等;青海以畜牧业为主,有藏羊、藏牛等。

4. 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和特色产业:西北地区经济相对落后,但近些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新疆以棉花、水果、石油等为主要产业;陕西以煤炭、电力、机械制造等为主要产业;宁夏以养殖业、食品加工等为主要产业。

5. 西北地区的文化传统和民俗风情:西北地区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如丝绸之路、兵马俑等;民俗风情丰富多彩,如舞狮、吹拉弹唱等。

三、导学要求:1.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西北地区的地理、经济、文化等情况;2. 参与教室讨论,积极发言,表达个人观点;3. 完成相关练习,稳固所学知识。

四、拓展延伸:1. 请结合地图,分析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对其经济发展的影响;2. 请设计一份调查问卷,了解西北地区的居民生活情况;3. 请就西北地区的旅游资源进行一次深入钻研,撰写一份旅游攻略。

五、课后反思:1. 你对西北地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吗?2. 西北地区的发展有哪些亮点和困难?3. 你对西北地区有了更多的兴趣和热爱吗?通过本次进修,置信同砚们对西北地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希望同砚们能够保持对地理知识的热爱,不息进修,不息进步。

感谢大家的参与和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案21 西北地区位置与范围1.位置:(1)经纬度位置:73°E--123°E ,32°N--50°N(2)海陆位置:深居内陆,距海遥远(3)相邻位置:与哈萨克斯坦、蒙古、俄罗斯相邻2、范围:(1)自然界线:大致位于以西,以北。

(2)行政界线:大致包括、、北部和大部分(3)降水界线:位于非季风区年平均降水量在毫米以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一、自然地理特征(1)西北地区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第级阶梯,以和为主。

包括高原、盆地和盆地等地形区。

新疆地形“”,其中山脉横亘中部,把新疆分为南北两部分,山间多陷落盆地和谷地(吐鲁番盆地、伊犁河谷等)。

艾丁湖海拔--156米,是我国陆地最低点。

天山以南是我国最大的塔里木盆地,“绿洲”是当地主要的农业区,中部有我国最大的沙漠,我国最长的内流河塔里木河分布其间;天山以北是我国第二大盆地盆地(2)填写出图中字母和数字所代表的地理名称A 山脉,B 山脉,C 山脉,D 山脉,E 山脉,F 山脉,G 山脉,H 山脉,I 平原,J 平原,K 高原,L 盆地,M 盆地,N 盆地,②河2、气候特征西北地区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属于干湿地区中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大,日照强,降水稀少,自东向西递减。

西北地区干旱特征的成因过程:位置:深居远离水汽难以到达;环绕面积广大高原隆起,阻隔水汽进入新疆的塔里木盆地贺兰山以西贺兰山内蒙古高原东部年降水量不足毫米毫米以下毫米以上干旱程度极端干旱区干旱区半干旱的草原地带自然景观和(只在—些高耸的山地迎风坡,降水稍多,山顶冰雪覆盖。

山地降水和冰雪融水成为绿洲农牧业生产的主要水源。

)3、河湖特征(1)西北地区河湖稀少,以内流河、内流湖为主。

主要河流:塔里木河、伊犁河、黄河、额尔齐斯河(我国唯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主要湖泊:博斯腾湖、艾丁湖、罗布泊(2)河流的水文特征: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山岭重重阻隔,降水少,河流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水量小,有大片无流区;汛期短,主要出现在夏季;植被覆盖率低,河流含沙量大;黄河上游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

4、植被特征西北地区降水的不同表现在植被的变化上,本区植被以和为主。

内蒙古高原东部是典型的温带草原,内蒙古高原中部以西地区为温带荒漠,基本以贺兰山为界。

5、资源状况地名主要矿产地名主要矿产新能源霍林河白云鄂博太阳能和风能石嘴山金昌玉门和田宝石克拉玛依阿勒泰金例题1(2009 重庆卷)右下图是某区域风能资源分布图。

(2)从自然和市场条件分析甲地建设风力发电基地的不利因素。

(6分)旅游资源:a.草原风光:蒙古包、特色饮食等b.歌海、舞乡:能歌善舞的哈萨克族c.天山天池、葡萄沟、敦煌莫高窟、长城嘉峪关、甘肃的鸣沙山、月牙泉。

其中敦煌被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

锡林郭勒草原被列入《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名录》。

二、人文地理特征1、面积、人口和民族西北地区面积约占全国30℅,人口约0.5亿,占全国的4℅,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地区,人口密度很,这与南方和北方地区有很大差别。

民族众多,其中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也比较多,内蒙古、宁夏、新疆分别是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的聚居区,新疆北部哈萨克族人数也较多。

2、农业西北地区形成我国重要的基地和富有特色的农业、农业,因而在国土整治和防治灾害方面,本区主要以治理风沙,保护脆弱的草原、荒漠生态环境为主。

(1)全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牧区和牧区形成原因: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较少;夏季气温高,云量少,光照强;草类茂盛,草质优良,面积广大,成为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其中内蒙古以牧场为主,新疆以牧场为主。

主要畜产品:新疆细毛羊、宁夏滩羊、内蒙古三河马、三河牛等本区出产的肉、奶、毛、皮及其制品,不仅供给当地人民生活和生产的需要,还大量输送到其他省市,并出口到国外,成为本区重要的经济支柱。

(2)灌溉农业和绿洲农业耕地类型旱作为主,灌溉农业突出(新疆为绿洲农业)温度带中温带,南疆为暖温带作物熟制一年一熟,南疆为两年三熟有利条件夏季气温高,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灌溉便利,新疆、河西走廊有冰雪融水灌溉,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有黄河水灌溉不利条件冬长夏短,寒潮影响大,春季沙尘暴频发;降水少,蒸发强;地表植被覆盖差,沙漠化严重,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土地盐碱化严重。

主要农产品小麦、甜菜、瓜果、棉花3西北地区工业初具规模,稀土工业、石油工业、有色冶金、纺织工业在全国占有一定地位。

重要工业城市:包头:钢铁、稀土、纺织;金昌:有色冶金;呼和浩特:毛纺、制糖;银川:毛纺;乌鲁木齐:化工、纺织、制糖酒泉:航天;工业带:工业带的西段4、村镇、城市、交通和人民的生活本区的村镇、城市分布多呈状或状,主要集中分布在河沿岸平原,沙漠边缘的,以及铁路沿线的工矿区。

人口也主要分布在这些地区。

铁路线分布沿着绿洲和黄河谷地延伸,如线、线。

例题2(2010海南卷)22.宁夏传统民居多坐北朝南,墙体较厚,一般不设北窗,南面窗户较大,屋顶坡度较小。

分析宁夏传统民居建筑特色形成的地理原因。

(10分)三、生态环境问题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有:、、水土流失。

其中问题最为突出。

1、荒漠化: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和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下所造成的土地退化。

主要表现为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化、化和化。

归纳整理: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成因——危害——治理关系图2、沙尘暴:发生时间:冬春季节,尤其是春季形成原因:a.春季气温回升快,降水少,蒸发旺盛;b.西北地区接近冬季风的源地,风力强劲;c.沙质土壤分布广d.人类的不合理开垦使地表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能力下降。

四、重点热点区域新疆境内的天山、阿尔泰山,地形雨较多,山腰以云衫林为主的山地针叶林,以上以下生长牧草,以上为夏季牧场,以下为冬季牧场,天山山地是新疆的主要牧区,所产细毛羊是优良畜种。

2、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位置形状温度带降水量河流植被准噶尔盆地北疆,阿尔泰山与天山之间向西有缺口的三角形中温带稍多<200毫米内流河为主,有额尔齐斯河流向印度洋稍好,多固定沙丘塔里木盆地南疆,天山和昆仑山之间封闭的椭圆形暖温带极少<50毫米内流河以塔里木河最长极差,多流动沙丘(1)西气东输的原因: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调整能源;我国油气资源的开发重点在;(2)西气东输线路:起点;终点;全长;经过的省区;(3)西气东输的影响: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对东部地区的影响提高促进对环境的影响例题3 读“西气东输主干管道走向示意图”,回答问题:(1)“西气东输”主干管道西起油气田,它位于图中A所表示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到B表示的上海市、C处的盆地、D处的盆地、E处的盆地与陕甘宁等地的天然气田,为“西气东输”提供了丰富的气源。

(2)“西气东输”主干管道经过的F处(西北内陆著名的灌溉农业区)是G处是当前我国重点开发的以(省级行政区)为中心的能源基地。

(3)天然气按其来源和形成,应属于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

(4)“西气东输”管道线路的走向所考虑的主要经济因素是:城市分布。

(5)“西气东输”管道3次跨越黄河,1次跨越长江。

(6)我国西气东输主干道由西向东途经的地区,自然带依次变化,这主要反映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

(7)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将对我国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产生的影响是:①;②;③。

(8)“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对我国加快西部地区开发的主要意义是:加快西部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利于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吸引和积累资金,促进西部的发展。

(9)“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还将缓解沿线地区因森林砍伐、植被破坏而带来的环境压力,在控制水土流失和荒漠化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能力训练]1、与包头钢城靠煤近铁傍水,相似的城市有:A、马鞍山B、武汉C、攀枝花D、鞍山2、华北平原和新疆都是我国棉花基地,它们不同的生长条件是:A、春播期雨水少B、夏季高温多雨C、秋季晴朗少雨D、沙质土壤3、我国西北地区与邻国接轨的铁路是:A、缤绥线、滨洲线B、兰青线、包兰线C、大秦线、陇海线D、集二线、兰新线4、下列关于新疆的错误叙述是:A、它是我国面积最大,邻国最多的省(自治区)B、地形分布大势具有“三山夹两盆”的特点C、坎儿井是柴达木盆地引地下水的灌溉工程D、天山山地是新疆的主要牧场5、下列关于西北地区的正确叙述是:A、本地区三个灌溉农业区都引黄河水自流灌溉B、内蒙古东部、中部是牧业基地,也是煤炭基地C、喀什是我国最西部的重要城市D、本地区植被由西向东为荒漠—草原—半荒漠6、下列关于我国西北地区农牧业的正确叙述是:A、农业灌溉水源是高山雪水和地下水B、有我国最大的天然牧场和畜牧业基地C、自东向西分布的优良牧畜种类是三河马、三河牛、滩羊、伊犁马等D、是重要的糖料作物和油料作物基地二、填空题:7、本区的气候体现了性强的特点。

8、内蒙古高原上的平原和平原,有“塞上江南”的誉称,已发展成西北地区的商品粮基地。

9、呼伦贝尔草原的、是著名的优良畜种。

10、本区的特色矿产有、、。

市是我国最大的镍生产基地。

11、本区唯一一座非省会特大城市是市。

三、读图分析题:1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⑴将图中A,B,C代表的地区名称填在横线上:A (灌溉农业区);B (灌溉农业区);C (沙漠)。

⑵第二亚欧大陆桥沿线主要的工业城市:D (镍都);E (石油工业城市)。

⑶本地区发展农业生产,进行国土整治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①;②。

13、读右图,填写字母所表示地理事物的名称:A (城市);B (山脉);C (铁路);D (矿产地);E(城市、矿产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