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工作中静脉输液的技巧

临床护理工作中静脉输液的技巧
临床护理工作中静脉输液的技巧

【关键词】静脉输液;技巧

【中图分类号】R931.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210-01

静脉输液是临床护士必须掌握的常规护理技术操作,如果使用得当不仅能有效减轻病患的疼痛感,还能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医患纠纷。本人在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实践中,总结了几点技巧。

1配制液体

配制液体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三查八对”制度,防止发生输液反应。

2排气

在静脉输液中,如何才能达到快速排气的目的呢?排气时所需方法如下:把莫菲氏滴管下段输液管在手中盘好顺提往上举,使莫菲氏滴管倒转向上打开输液管调节器,观察液体流入莫菲氏滴管至1/3处时关紧调节器,随即放下手中输液管,待莫菲氏滴管下少量空气自动逸上莫菲氏滴管里的液面后,再打开调节器使液体成滴状流下而不能成线状,因成线状压力大,可将莫菲氏滴管上部气体压入下段管而形成较多气泡;当药液从针头流出时,可将调节器向上推至莫菲氏滴管下关紧,达到排气目的。

3选择血管

3.1老年人――手足背静脉输液法年老体弱及患多种慢性病患者手足静脉较细小表浅、皮下脂肪少、弹性差、血管缺少组织支持活动度较大,穿刺困难。因此,穿刺前要仔细了解血管特点或生理异常,必须注意,要使其充分暴露,看清走行摸清深浅和粗细。根据手足末梢神经对疼痛刺激较敏感特点,进针应采用快、稳、准及宁浅勿深法逐渐进针,避免因疼痛引起血管收缩而降低穿刺成功率。进针前比一下针体与血管长度以决定进针长短;穿刺时患者不用握拳,采用自然放松法,自然放松法明显优于握拳法,具有进针快、回血快、一针见血率高的优点,明显减轻进针疼痛感。静脉输液中应用自己的左手握患者的手或足,以拇指绷紧皮肤固定血管下端以减少血管滑动,如部位难以穿刺成功者,可选择手足背下1/2至指处的血管进行逆行穿刺[1]。

3.2小儿头皮――静脉逆行输液法通常小儿头皮静脉输液多采用向心端逆行静脉穿刺,但长期输液患儿因血管破坏较多,短时间不能恢复,如再用穿刺过的血管输液,因局部血容量增加,血管内压力增大,液体可通过原针眼向组织间隙渗透造成局部肿胀,有些药物如渗到皮下可导致组织坏死,给患儿带来不应有的痛苦。因小儿头皮静脉呈网状分流且无静脉瓣,逆行输液速度不会减慢。

4静脉穿刺进针的角度

静脉穿刺传统的进针角度为15°~30°,经过临床实践发现增大针头与皮肤之间的进针角度更易穿刺,且由于角度大,通过真皮层的时间减少,可减轻进针引起的疼痛或达到无痛。刘素芬[2]等也通过力学分析和实践证明以45°或接近45°角进针容易且省力,不会出现皮肤随进针方向向前推移及刺破血管下壁现象。

5控制滴速

输液过程中的滴速可由不同原因自行发生变化,根据临床实践发现有以下原因:(1)由于开始穿刺时针头斜面与血管壁相贴,当时滴速不快,输液中因患者体位变化使针头斜面离开血管壁,结果自行变快。(2)目前使用一次性输液器,常出现滴速调节器失控。一般根据药物理化性质和治疗要求调节滴速,输入对血管刺激较强药物应适当减慢滴速,以保持滴速即适合治疗要求又尽量减少药物刺激对血管的损害,使患者在不影响治疗的情况下和相对舒适感受中输液。绝大多数患者输液时希望尽快滴完,特别是临近吃饭或需大小便时其心情更迫切,此时患者常自行或请求工作人员将滴速调快,为避免发生意外,工作人员需向患者及

家属说明滴速加快会使循环血容量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加,心肺负担加重,易导致心衰和肺水肿等结果,从而达到接受滴速的目的。

6更换液体的技巧

更换液体时如液体瓶内加入其他药物,其压力与大气压接近或大于大气压,应先瓶口向上,插输液器,待片刻排出空气后再倒挂在输液加上。这样可避免液体由通气管流出减少药物治疗量而影响治疗。掌握更换液体技巧,可避免造成药物浪费和预防滴管内液面降低或流空使空气进入静脉,给患者造成空气栓塞的隐患。

7拔针的技巧

根据经验发现:最佳拔针时间是在滴壶内液体滴完,输液管中液面下降速度明显减慢或停止时。

7.1传统拔针法用棉签按压针眼处拔针,这种拔针方法的不足之处是:(1)会使针尖两侧对血管壁产生切割力,血管损伤可释放致痛因子;(2)血管内膜损伤,血小板聚集易形成血栓,出现血肿,不利于下次穿刺。

7.2无痛拔针法拔针时先分离胶布只留压针眼棉签这一条胶布不分离,快速拔针后立即用大拇指顺血管方向按压两个针眼。由于进针角度及针梗走行方向不同,为了止血,血管针眼与皮肤针眼一样需要得到有效按压。按压针眼切忌边压边揉,反复揉按可使已凝血的血管针眼重新出血。凝血机制好者连续按压时间为2~3min,最佳按压时间为3~6min;凝血机制不好和用抗凝血药物者需按压15min以上。

8加快患者康复

输液过程中可适当的分散患者对输液部位的注意力,减少疼痛和寂寞,有利于患者康复。

9心理护理

在操作过程中,有效的做好患者心理护理,使其情绪放松愉快接受治疗,并详细讲解输液的注意事项等。

参考文献

[1]金哲芳.两种静脉输液排气法的比较[J].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9,10(8):161

[2]蔡秀乔,何雪,杨萍.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法及针头固定方法探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8):142.

[3]池迎春,陈娜.静脉输液港在临床应用中的常见问题与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08,8(11):36-37

静脉输液的技巧

静脉输液的技巧 发表时间:2015-01-15T10:03:51.953Z 来源:《医药界》2014年9月第9期供稿作者:蒋利 [导读] 手背静脉穿刺时,传统方法是病员自己握拳,穿刺成功后自己松拳,当松拳过快,血管压力骤降,导致针头滑出血管。蒋利 (成都市金堂县第二人民医院四川成都610404)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09【关键词】静脉输液技巧 静脉输液是临床护士必须掌握的一项护理技术操作,熟练运用输液技术,洞悉输液中的一些技巧,能有效减轻病人的疼痛,减轻恐惧,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护患纠纷,和谐护患关系。笔者根据临床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将有关技巧进行了总结。1、快速排气 在临床工作中,常常可以见到护士在排输液器管路中的气体时,不能一次性成功,管路中有很多气泡,通过缠绕,弹管道等方式努力想除掉,耗时又费力,还不能清除干净,造成药液的浪费,病员因此可能会对护士的技术产生怀疑,不信任,管路中的气泡还让病人感到不安全,可能还会成为医疗纠纷的说辞。如何能一次性快速成功的排气呢?首先关闭调节器,再挂输液瓶到输液架上,抬高滴管下端的输液管,挤压滴管使液体流入至滴管1/3—1/2满时,随即放下抬高的输液管,观察液体中有无气体,如有气泡或短小的气柱,可用缠绕手指的方法清除掉。这时再打开调节器,持针头的手适当抬高,眼睛观察液体的走向,注意控制液体的流速,滴管内的液体不能成线状,否则会将滴管上部的气体冲入输液管路形成较多的气泡。持针头的手适当抬高,一可以让液体充满过滤部位,不产生气泡,二可以避免浪费药液。当液体流出针头即关闭调节器。 2、进针手法 手背静脉穿刺时,传统方法是病员自己握拳,穿刺成功后自己松拳,当松拳过快,血管压力骤降,导致针头滑出血管。这里要介绍的是:护士的手将患者输液手的五指握拢向拳面绷紧皮肤,穿刺成功后,缓慢松手。这种方法的优点有:(1)、避免了患者过快松拳导致针头滑出血管外,引起液体渗漏,(2)、通过与患者的接触,拉近了护患之间的距离,减少了患者对穿刺的恐惧心理。3、进针角度 静脉穿刺传统的进针角度为20—25°角(基础护理学),经过临床实践发现,增大进针角度,可减少通过真皮层的时间,减轻进针引起的疼痛。刘素芬[1]等也通过力学分析和实践证明以45°或接近45°角进针容易且省力,不会出现皮肤随进针方向向前推移及刺破血管下壁现象。 4、针头滑出血管外的处理 在临床工作中,针头滑出血管外,就拔出针头,重新选择血管穿刺,增加病员的痛苦。笔者观察发现,如果是普通药物,渗漏在皮下的量不多,肿胀不是很大,可不必立即拔出针头,先小心撕掉胶布,退出针头少许,让针头回到血管内,再缓慢输入,如果病人感觉不疼痛,肿胀没有扩大,就可继续使用该静脉通路。 5、拔针 针头纵轴需与血管纵轴平行,慢慢向外拔针,当针头即将拔出血管壁时再快速拔出体外,并立即用棉签压住穿刺点。棉签应平行于静脉放置。注意:棉签要压于静脉穿孔处而不仅仅是皮肤穿孔处。在输液过程中,多观察和总结经验技巧,可减轻病人的痛苦,节省护士的时间,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刘素芬.邵翠菊.静脉穿刺最佳角度的力学探讨.黔南民族医专学报,1998,(2):114.

静脉输液法的操作方法

静脉输液法的操作方法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静脉输液法的操作方法 静脉输液是一种经静脉输入大量无菌溶液或药物的治疗方法。静脉输液是利用液体静压的物理原理,将液体输入体内。输液瓶是一个入口和大气相通,下连橡胶管的玻璃瓶。瓶内液体受大气压力的作用,使液体流入橡胶管形成水柱,当水柱压力大于静脉压时,瓶内的液体即顺畅地流入静脉。 操作方法 (一)周围静脉输液常用部位同静脉注射法。头部浅静脉适用于小儿,也用于成人。 1.密闭式输液法利用原装密闭瓶插管输液的方法,其操作简便,污染机会少,广泛用于临床。 (1)按治疗本,带输液架至床旁,向清醒病人解释输液目的,以取得配合,选择合适的静脉,调节输液架高度,嘱病人排便。 (2)洗手戴口罩,根据医嘱备药,擦去瓶上灰尘,检查瓶口有无松动、破裂现象,认真核对药名、浓度、剂量和有效期,在光线充足条件下检查药液的质量,将瓶上下摇动,采用直立-倒置“Z”字型检查,每瓶对光检查时间不少于10秒钟,如发现有絮状物、沉淀、变色等均不得输用。取下输液瓶铝盖中心部分,套上网袋,检查输液器的有效期和无菌状态,备齐其余用物携至床旁。

(3)操作前认真做好查对,协助病人摆体位,放妥止血带(为防止交叉感染,要做到治疗巾、止血带每人“一巾一条”),以2%碘酊、75%酒精消毒瓶塞,如液内需加药时则应在治疗室进行,加入其他药液应摇匀(注意药物配伍禁忌),在瓶签上注明床号,所加药物名称、剂量、。将输液管的针头和通气管针头去掉针帽,同时插入瓶塞至针头根部,通气管另一端固定在网袋上。 (4)将输液瓶倒挂在输液架上,用手挤压点滴管,然后松开,使药液进入点滴管的1/2为止,排气后将调节器置于紧贴茂菲氏管下端夹紧,以便穿刺时易见回血。 (5)常规消毒穿刺部位皮肤,扎止血带,嘱病人握拳,使静脉充盈。 (7)根据病人的病情、年龄、药物性质调节滴速,一般成人每分钟60-80滴,儿童每分钟30-40滴,对年老、体弱、婴幼儿、心肺疾患输入速度宜慢;严重脱水,心肺功能良好者速度可适当加快,当输入高渗水、含钾药物、升压药物等滴速宜慢。 (8)再次查对,交待注意事项,护士消毒双手后,方可为下一位病人治疗。在输液过程中应定时巡视病人,随时观察反应及滴速。如为继续输液,原则上输一瓶配一瓶,以防准备过早造成药物污染,或降低药效,应及时更换输液瓶,其方法是;先除去铝盖中心部分,套上网袋,常规消毒瓶塞后,挂于输液架上,从第一瓶内拔出通气针头与输液管瓶针,分别插入瓶内,待输液畅通方可离开病人,若输两瓶以上液体,而溶液间又无配伍禁忌者,可采用连续滴入法,两瓶间用短管相连,短管两端连接针头,插入两个相连的瓶塞内,在远端输液瓶内插入通气管。 (9)输液过程中,需临时加入少量药物,应先按注射法抽吸药物,常规消毒输液瓶塞后,将药液注入瓶中并摇匀,再按药物性质调节输液速度。

输液技巧

静脉输液是门诊输液中最常见的给药方式及护理技术操作。静脉输液既是护士基础护理操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临床疾病护理工作的重要手段。因此,护理人员应当熟练掌握这门技术。通过自身多年临床护理经验的积累,以及参考国内外有关静脉输液的相关文献资料,本人现将静脉输液过程中需要特别 注意的8项技巧按操作顺序总结如下。 1、配制药物的技巧: 配制液体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三查七对”制度,遵循药物配伍禁忌规律,避免使用不合格药液,防止输液反应发生。护士在加药前必须对每位输液病人的静脉用药进行评估,判断液体间是否有配伍禁忌存在,每个新药使用前应先学习说明书,注意有无配伍禁忌。对某些尚不能确定是否存在有配伍禁忌的药剂(如中药制剂和抗生素),须在顺次输注之间用等渗液冲洗输液管,避免药物在输液管内混合。同时还要注意检查药物是否需要采取遮光等措施。 配制粉剂药物时,可用注射器注入输液瓶10~20ml空气,再回抽液体注入粉剂药物瓶中,注入的液体量最好在4~8ml,待药粉充分溶解后,将注射器内空气推小部分在药瓶内,回抽药液,注入输液瓶内,这样既可省力又可避免药液浪费。当药液注入输液瓶以后,将注射器在输液瓶内回抽10~20ml空气,再将输液器插入输液瓶内,可避免因输液瓶内压力太大而造成排气管漏水和阻塞的情况 发生。 配制安瓿类药剂切忌用物品敲开安瓿,对于需要锯开的安瓿,锯痕应小于1/4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并用酒精棉签消毒以减少玻璃碎屑;在抽液时针头应置于安瓿中部,因为针头置于颈口时玻璃 微粒污染最多,而置于底部容易发生钝针。 2、排除气体的技巧: 过去常规的静脉输液排气法容易使输液管内产生气泡,其原因是墨菲氏滴管转正呈垂立状态时,瓶内液体呈线状垂直流入液面,由于瓶内负压加重力的作用,液体在快速下坠时可形成冲击力,而墨菲氏滴管内的液体容量不能有效地缓冲其冲击力,导致液体带着气泡快速而直接地流向下段滴管,故 容易发生气泡。 现在普遍主张使用的是新的排气方法。即首先将墨菲氏滴管倒置,打开调速器,使液体自然滴入滴管内,当管内液平面达1/2~2/3时,折叠滴管下端输液管,转正滴管,使滴管倾斜45°左右,再松开折叠处,慢慢放下输液管,使液面下降,待液体流至终端过滤器时,将过滤器倒置成90°,等液体完全通过过滤器时,再翻转过滤器,使液体缓慢向下排出至输液针头2~3滴即可,最后关上调速器。新排气法中,因注意使莫菲滴管倾斜45°左右,液体下流时方向有改变,缓解了水流冲击,不易产生气泡。而将输液器终端过滤器倒置,减少了气体与滤过膜接触的面积,液体可完全通过过滤器,杜绝了残留气体的产生。新的排气方法明显提高了一次性排气的成功率,节约了护理人员的操作时间。 3、输液前心理护理的技巧: 门诊护士需要具备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快速有效的沟通能力,争取患者最大限度的合作是护士发挥技术专长的先决条件。大多数患者对打针都有畏惧感,怕疼,担心一针打不上,出现颤动、躲闪等,给成功穿刺带来障碍。对此,护士应理解并对患者进行正确的引导,可通过微笑交谈的方式把自己穿刺成功的自信传递给患者。遇到血管不易穿刺的患者,护士选择血管时切忌口中念叨血管如何不好扎、往哪扎呀等等。这些不自信的话往往会给患者造成更大的不安,这时可与患者交谈些其他话题,分散其注意力,缓解其紧张情绪,使其在和谐气氛中接受治疗。遇到较固执病人,如果他认定某个护士为其输液,宜尽量满足他的要求。如果是小儿输液,穿刺前更要耐心解释,讲道理,多给孩子表扬和鼓励,夸奖孩子乖、听话、勇敢、聪明,让其模仿其他孩子的表现,取得他们的配合。

输液小组工作总结

输液小组工作总结 2014年即将过去,回顾这一年里我们输液小组的工作,有一些成绩,也遇到了一些困难,现总结如下: 一、主要成绩: 1、积极组织小组成员进行交流学习。 今年,我们组织了多次小组学习,建立了“爱的点滴”QQ群。8月组织了一次PICC 置管并发症案例分析会,通过对上半年PICC置管中3例比较典型的并发症进行案例分析,让小组成员更直观、系统的学习了PICC置管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同时强调了输液工作前瞻性评估的重要性,要求各小组成员回科室督促科室护理人员规范静脉输液行为,积极预防输液并发症。 10月初,副组长彭艳参加了湖南省静脉输液年会,学习了2014年5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的《静脉输液护理操作技术规范》,并在回院后组织了全院性专题业务学习,对我院的静脉输液技术起到了有效的督导作用。 2、PICC置管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 目前,我院有两名已获正规资质的PICC置管师,还有一名年青护师在进修期间重点参与了PICC置管的学习,初步掌握了相关技术。今年全院共实施PICC置管21例。其中外一6例,外二3例,内二1例,内三2例,骨科9例。目前,大部分外科医生都已形成按需置管意识,今年外科置管病例较去年有所增加,置管患者多为癌症术后化疗患者。其余科室置管病例多为血管条件差、治疗周期较长的输液患者。 为进一步规范PICC置管技术,今年我们在骨科专门设置了一间PICC置管室,有效地改善了置管环境,降低了置管并发症的发生。 3、护理科研及论文的发表。 输液小组关注的不止是PICC置管,而是所有的输液相关技术。针对我们临床输液治疗过程中越来越多的输液工具的使用,我们申请了医院科研项目《静脉留置针的安全管理》,并在临床实践工作中逐步改进输液技术,积极防范输液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撰写了论文《护理干预对静脉留置针患者发生静脉炎的影响》、《应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安全管理方法及效果》,均已发表或待发表。 4、开展PICC门诊维护,扩大社会效益:

医院护理_专业小组

医院护理专业小组 序号责任部门资料名称页码 静疗小组成立通知 静疗小组调整通知 人员结构 静疗小组工作计划 静疗小组工作总结 工作职责 工作质量标准 管理规定 规章制度 应急预案 会议记录 学习记录 考核记录

静疗小组人员结构图 组长:杨竹 副组长: 彭丽 放射科医 生 麻醉科医 生 ICU医生彭 丽 肿瘤科医 生 副组长: 钟天书 任玉平王红邹丽梅高丽萍邓岭丽

静脉治疗小组工作职责 1、熟练掌握静脉输液(静脉留置针)技术和理论,熟悉静脉输液相关知识和新理论。 2、组织静脉输液护理人才的培养:每年对全院新护士进行静脉输液培训,定期开展静脉输液小组和联络员的培训,传授静脉输液治疗知识和技术,在全院推广静脉输液新技术。 3、解决全院静脉穿刺中遇到的理论和操作技术问题:如各类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静脉留置针的规使用;CVC和PICC的日常维护;输液泵和注射泵的正确使用。 4、指导特殊药物外渗的处理,做到安全防护,保证用药安全。 5、组织静脉输液护理会诊,对特殊药物外渗及特殊人群静脉输液护理方案的决策给予指导。 6、静疗小组下设PICC小组,开展PICC置管、维护及并发症的会诊处理并指导临床科室开展PICC置管。 7、根据我院实际情况及时修订静脉输液技术标准并协助护理部定期组织检查。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和解决我院静脉输液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措施。 8、总结经验,不段进行知识更新与实践,积极撰写论文,参与科研工作。

PICC专业护士工作职责 1、负责院各科室患者的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的会诊处理 2、负责院外患者的PICC置管会诊 3、完成PICC置管患者的健康教育,发放PICC置管手册 4、完成PICC置管相关记录及并发症的登记追踪 5、收集整理PICC置管患者相关数据资料,监控PICC并发症发生率。 6、完成院外PICC的相关培训任务和患者健康教育。 7、计划性地开展相关科研项目,参加院外的学术交流。 PICC维护护士工作职责 1、负责PICC置管患者的导管维护工作 2、负责前一天院新置管患者的维护工作及健康教育 3、负责院的PICC置管患者的随访工作 4、完成科PICC置管维护相关的培训任务 5、定期组织PICC置管患者的健康教育活动,并撰写相关新闻稿件以扩大宣传

护患沟通技巧在门诊输液室的应用

护患沟通技巧在门诊输液室的应用 目的探讨护患沟通技巧在门诊输液室的应用以及掌握护患沟通技巧对提高患者满意度的作用。方法对护理人员进行护患沟通技巧的培训,对比培训前后护理人员沟通技巧的掌握情况。结果进行护患沟通技巧培训后,护理人员沟通技能明显提升,患者满意度提高。结论护理人员熟练掌握沟通技巧有助于提高护患沟通的有效性,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标签:护患沟通;沟通技巧;满意度 护患沟通主要是指护士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沟通[1]。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疗护理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良好的护患沟通是密切护患关系、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途径。门诊输液室是医院的窗口,患者多,人流量大,对护理人员进行沟通技巧的培训,对提高护患沟通的有效性,提高患者满意度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医院中门诊的输液室是一个患者流动性非常强的治疗地点,因此也把门诊输液室叫做医院的”眼睛”。所有的患者来医院就诊需要经历挂号,看病,检查和开药四个必要过程。这几个过程下来,很多的患者都会产生很多不良情况,这种不良的情绪很容易发泄到护士人员的身上。为此,护士人员必须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只有沟通良好,才能解决一些问题。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科共有护理人员21名,年龄21~43岁,平均年龄28.2岁。其中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2名,护师8名,护士10名,工作3年内护士8名,占38%。我院平均每日输液人次400余人次,其中1/3为儿科患者。 1.2方法 1.2.1加强护士思想品德教育高度的责任心和严谨的工作态度,是一名护士的基本素质。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培养爱岗敬业的精神,使护理人员工作时充满热情。 1.2.2注重仪表仪容第一印象主要是根据对方的表情、姿态、身体、仪表和服装等形成的印象。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这种效应即为第一印象效应。第一印象非常重要,护理人员要从体态、姿势、谈吐、仪表仪容等方面给患者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得到患者的认可,提高护患沟通的有效性。 1.2.3提高自身业务素质门诊输液室病种多,涉及到全院各个科室,因此要求护理人员具备多层次的知识结构,丰富的临床经验,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提供针对性的健康指导,避免出现患者提出问题时无法回答的现象,增加患者的不信任感。因此要求护士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专业知识,组织门急诊常见病多发病的知识培训,科室每天利用晨会时间,进行晨会提问,

静脉输液中的技巧

静脉输液中的技巧 在日常工作中静脉输液不但是临床工作应用中最广泛的治疗手段之一,还是临床护理中的基本操作技能之一。也是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生命过程中最便、最快捷、最有效的治疗途径。熟练、流畅的操作过程可以体现一个护士的护理操作水平。可以提高病人的信任度、满意率。通过十几年的临床护理实践本人对静脉输液积累了一些经验,现介绍其中应注意的几项技巧。 1静脉输液前的准备护士个人准备按工作要求穿戴整齐工作服、工作帽、口罩,保持手部清洁,精神饱满、干净利索地进行操作;输液用品的准备:在治疗车上准备好一个输液盘、酒精、碘酒各1瓶,棉签若干、输液贴或胶布,按医嘱和输液单顺序配好液体,在输液瓶上标明患者的姓名、床号以及加入药品的种类和剂量;患者面的准备:进病房后先与病人打招呼,如您感觉好些了吗?而后告诉病人:一会儿扎针可能会痛,我会尽量轻些,有什么不舒服请告诉我。 2输液管排气技巧首先将输液调节器提到莫非氏滴管下端并将其关毕,把瓶子挂在输液架上准备排气。右手把排气管(短管)打折,捏紧,注意:千万不要让瓶中的液体流出,一面会弄湿病人的衣服也浪费药液,另一面,流出的药液把排气管末端的过滤膜浸湿,使空气不能进入输液瓶中造成液体不滴。然后把输液管(长管)盘绕左手拇指与四指中间,用力挤压莫非氏滴管液体会迅速流入小壶中,打开调节器,将莫非氏滴管水平或45°度摆放,让水流沿管壁流下,以免将小空气砸到输液管中形成小段气栓不易排出。使其液面充满1/2或多一点讯速放开右手的排气管,让空气进入输液瓶中,利用连通器原理使药液快速流出并把空气排净,这样会非常快速有效地达到排尽空气的目的。 3静脉穿刺技巧选择穿刺部位应尽量找静脉表浅部位,这样显露明显、便进行穿刺、疼痛轻、易于固定输液针头,遵循既不影响患者的活动,又能满足病情需要的原则。直接刺入血管法是护士右手持针、针尖斜面向上,根据皮肤及血管情况调整进针角度,用右手腕力带动持针的三个手指,直接快速、连贯入血管同时将针梗送入2/3并加以固定。捏针柄的手在整个操作中不移动、不换手,避免了针尖晃动引起疼痛。同时,由于不在皮下潜行走针,也避开了伴行的神经。故直接穿刺法微创、痛苦小。要注意老年人的血液粘稠度高,静脉穿刺时回血较慢,所以,针头进入皮下后穿刺血管时进针要缓慢,如感觉针已进入血管不见回血,可轻轻挤压一下靠近穿刺针头处的输液管即可回血。 4输液管固定技巧输液贴固定不当会引起针头滑脱,针尖刺痛,刺破血管。第一条输液贴固定针柄,第二条带敷垫的输液贴覆盖针眼处,第三条输液贴固定头皮针管,第四条输液贴固定输液管。这样完全可以确保针不移位及针眼处的无菌。 5输液管换液技巧输液过程中,经常需要多瓶药液连续滴注,换瓶时可待液面下降至滴壶下段,用边旋转边轻轻挤压滴壶的式拔出输液器,再插入另一瓶药液中。这样可减少残余药液的浪费,因输液器插入输液瓶有一定的长度,瓶颈中的药液不能全部滴完。 6拔针技巧最佳拔针时间选择在输液瓶药液滴完,输液管中残液面下降速度减慢或停止时,这样可以保证药物的治疗量,避免浪费。拔针时采用先拔后压的法明显优于传统的先压后拔的法。将调节器关小,清除胶布时,固定针柄,防止针头移动引起疼痛。将左手拇指指腹顺着静脉走向放于皮肤进针点和静脉进针点上,暂不加压;右手拇指和食指捏紧针柄上的软管处,利用软管柔软的特性,使针柄自然地顺血管向拔出。这样既可避免拔针时人为的向掌握不当而导致针尖划伤血管壁,又可避免血液回流入输液管。 7静脉穿刺拔针后穿刺局部的护理拔针后嘱病人举手按压5min,这种法安全便,简单易行。也避免了穿刺部位按压引起的疼痛。静脉输液拔针后穿刺部位局部护理不可轻视。

静脉治疗总结

2019年静脉治疗工作总结 2019年静脉治疗小组在护理部业务指导和各科室静脉联络员的 积极协助下顺利完成了本年度的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成立静脉治疗质量管理小组并制定了工作计划,按照《静脉 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和《XXX院静脉治疗质量考核标准》管理全院 静脉治疗工作,明确了工作小组岗位职责,各科室设立1名静疗联络员,具体负责本科室静脉治疗的培训质量管理及信息统计上报等工作。 二、质量评价:按照工作计划,二级质控组每个季度对科室的静脉治疗包括:静脉治疗制度 管理、操作过程的质量、安全评估、健康宣教及培训教学等,并进行量化考核,认真收集各项指标并 进行分析,明确每月的质量改进重点。联络员每月对本科室的静脉治疗质量考核并上报静脉治疗小组, 静疗小组汇总,每个季度召开质量控制会议,听取大家意见及建议,持续改进静疗工作。 1、设计表格进行留置针专项检查,对住院患者输液工具的选择(穿 刺及连接)、穿刺部位情况、导管维护、敷料的固定与维护进行6次专项检查,留置针的规范固定率从1月份的90.5%上升到6月份的93.4%,使用率从1月份的63.2%上升到11月73.1%。 2、开展静脉输液横断面调查,全院共调查4次,从输液部位、输 液工具选择、并发症、输注药物等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并以调查结果为 依据进行护理质量持续整改。 1

3、进行留置针使用时间调查:11月份留置针平均留置时间 3.2天,拔管原因最多的是局部发红、疼痛。 三、加强培训,提升能力,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全院静脉输液操作的规范化培训,以及理论知 识的再教育,提升护士静脉输液的服务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培训的内容包括留置针的规范操 作、规范固定、静脉治疗的并发症及预防、管理安全护理等进行培训。 四、开展全院护理会诊,分析患者的护理问题,解决护理疑难问题,指导临床护士工作。 五、完成PICC维护工作,全年共维护165例,拔管2例,一例皮肤过敏,再无其他并发症发生。 六、存在的问题:静脉管理小组成员的专业能力不足,缺乏专科的理论知识;联络员的职责 没有充分发挥,质控检查不细致,整改措施成效不大。留置针的使用率低,规范固定及并发症比较多, 需要进一步的改进。下一步在护理部及科室的大力支持下,发挥联络员的积极作用进行进行静疗的质 量考核,加强小组成员自身专业能力的学习及培养,转变输液安全管理的观念,合理选择输液工具, 安全留置,保证患者安全。 静脉治疗小组 2019年11月28日 2

静脉输液的技巧与方法

静脉输液的技巧与方法 一.正确看待“输液” “输液”在医学术语中叫做“静脉点滴”或叫“静脉输液”。有些病人或病人家属十分信赖“输液”,不管病情轻重或有没有必要,一开口就说“吊两瓶水(输液)就可以了”。这种“不打吊水病难好,输液一挂病就跑”的输液万能的想法是不妥的。“输液”固然有它的许多优点,如药效起效快,某些对皮下、肌肉组织刺激性较强的药物亦可采用静脉用药;可将药液加入“吊水”中滴注等等。但是“输液”有时也有意想不到的烦麻: 二. 输液常识 (1)易引起感染。如果注射器、针和注射部位的皮肤消毒不严,有可能引起针眼处红肿、化脓,严重的还能引起全身感染如菌血症、败血症等。 (2)易引起不良反应。“输液”的毒性反应及过敏反应发生率比口服的要高得多。如输液反应、胃肠道反应、空气栓塞、晕针等,有些可以造成严重后果甚至威胁生命。 (3)易染上传染病。"输液"最易通过血液、血液的代用品或交叉感染(尤其是在某些地区一次性输液器尚未完全普及的情况下)而传染上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肝炎病毒以及艾滋病。 (4)耗时费钱。一瓶"液体"一般要2小时左右才能输完;加上输液的设备、器械及药物的成本高,相同剂量的同样药物,费用比口服或其它常用的用药方法要高出几倍甚至十几倍。 因此,治疗疾病不能完全依靠"输液",必须依据病情来决定,尽量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三. 注意事项 (1).为什么有的"输液"瓶上要裹上黑布? 医院有时可以看到"输液"瓶上包了一层黑布,这是怎么一回事呢?道理很简单:日光中的紫外线能促使某些药物的氧化、分解和变色,如肾上腺素经日光照射后易氧化变成红色、棕色,产生有毒物质;又如对氨水杨酸(PAS),静滴溶液久置和见光可分解成棕色的间位氨基酚,使抗结核的疗效减弱而同时又增加其毒性;再如血管扩张剂硝普钠,遇光后很快分解为硫氰化合物,失去扩张血管的作用同时还可造成氰化物中毒。因此对这些药常常临时配制"输液"液,并及时裹上一层黑布,避免日光中的紫外线的照射,以保证药物疗效,减少药物的毒性反应。当你遇见“输液”瓶裹有黑布的静滴液时,请你不要认为这是“多此一举”,随意将其掀开,以免达不到治疗效果和发生意想不到的毒性反应。 2."输液"以什么样的速度最合适? "输液"在速度上也是很有讲究的。每分钟以多少滴最为合适呢?这个问题是灵活和复杂兼而有之。一般情况下,成人以5O滴/分钟左右,儿童在20滴~4O滴之间,但在下列特殊情况下,要视病情、体质等灵活调整:

静疗小组

静脉输液小组的职责 1、静脉输液知识培训,技能培训,培训内容应包括相关基础知识,各种药物的PH值、渗透压。 2、输液性静脉炎的预防;静脉留置针的规范使用,PICC置管、维护及并发症的处理;CVC的日常维护;各种敷贴的选择及应用。 3、小组成员通过培训,应将静脉输液的先进理念、先进技术运用到临床护理实践中,并传授给科室其他护理人员,促进全院静脉输液质量的提高。 4、组织院内有关输液问题的会诊,对于静脉输液的问题与相关科室共同鉴定,并上报护理部。解决专科护理疑难问题。 5、开展新业务,新技术,指导临床进行静脉输液科研,组织学术交流和静脉输液人才培养。 6、制定静脉输液护理质量检查标准并组织质量检查。

静脉输液小组的工作内容: 1 组织静脉输液护理人才的培养:每年对全院新护士进行静脉输液培训定期开展静脉 输液小组成员培训,传授新业务,新技术及静脉输液发展的新趋势。 2 建立了静脉输液信息收集系统:组员收集查找资料与药剂科沟通,指导新药的临床应 用并结合各种临床常用药物的特点制定了有关“特殊药物外渗”的处理方案, 并分发至临床科室指导静脉输液作到安全防护。 3根据我院实际情况及时修订静脉输液技术标准并协助护理部定期组织检查。 4 组织静脉输液护理会诊,对特殊药物外渗及特殊人群静脉输液护理方案的决策给予指 导了。 5召开经验座谈会,制定除“输液药物配伍变化表”外临床静脉输液常用药物之间理化配伍的注意事项,尽量避免药物之间的混浊,结晶等现象,做到安全用药。 6总结经验,不断知识更新与实践,积极撰写论文,参与科研工作。

三.静脉输液小组工作计划 1 定期组织业务学习与培训:如输液安全管理、输液程序化、微粒的防范、静脉炎的预防、静 脉留置针的规范使用、CVC、PICC的置留维护等。 2外派小组成员参加各类学习班、培训班,拓宽视野。 3加强学术研究、开展护理会诊,解决院内疑难输液问题。 4建立PICC门诊,方便患者,降低医疗风险。增添移动式紫外线消毒仪,严防交叉感染。 5逐步减少 CVC患者带管出院,作好宣教工作。

输液室护士个人述职报告

输液室护士个人述职报告 输液室护士个人述职报告 1 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好! 静脉输液管理组上半年围绕安全输液的工作主题,以加强日常静脉输液管理为切入点,重点对治疗车物品的合理摆放、输液流程进行了规范,现将半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普及安全输液的工作理念 1、2、3 月份在全院各病区进行了静脉输液安全管理方面的调查问卷,受访护士53 名,根据初次摸底调查,发现全院护士存在对静脉输液安全知识掌握及日常应用存在盲区、对药品相关知识了解不详、对选择合适的静脉路径不甚了解、日常操作规范性欠缺等四个方面问题,管理组制定了一些相应的整改措施。 2、2 月份出台了特殊药品输注的注意事项,对左氧氟沙星等5 种特殊药品的使用进行了规范,同时对需要避光使用的药品进行了汇总,以规范临床对特殊药品静脉输注的使用管理。 3、4 月份组织了专题讲座《安全输液》,将静脉输液安全输液涵盖的层面(药品安全、配置安全、输液环节、输液器具、环境及自我防护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在全院护士中普及安全输液的工作理念。 二、加强对日常静脉输液的规范化管理

1、上半年进行质控检查5 次,每个科室受检3 次,追踪检查4 个科室。 2、修订了质控检查单,根据完成质量情况赋予不同分值,使赋分更公平合理。 3、重点工作:与手术室、急症科进行沟通,解决了这两个科室与病区进行病人交接中,静脉留置针管理不统一问题;对治疗车上下层物品的合理摆放进行了规范;加强了静脉输液规范化标准在日常工作中的落实。 三、存在的不足: 1、输液安全知识掌握不足:药品相容性、锐器盒的使用 2、日常操作自律性欠缺,简化工作程序:侧管用药未铺治疗巾、不洗手、排气方法 3、忽视细节的管理:治疗车的清洁、洗手方法、碘伏过期 四、下半年工作方向: 1、组织一次行政查房 2、依托配置中心的工作平台,继续对药品合理性、配伍禁忌进行汇总整理下发各科室。 3、加强静脉输液的日常管理,将对夜班护士的操作进行检查,同时将培训及下发的安全输液知识在日常工作中进行考核。

静脉输液技巧

静脉输液技巧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最基本的护理技术操作之一,在护理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了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病人痛苦,保证输液质量,经临床实践与研究总结出许多技巧,现介绍如下。 1?持针手法 静脉穿刺时,右手拇指、食指持针柄上下面,刺入皮肤后,拇指、食指持针柄前后面,穿刺成功率高,病人痛苦轻。因为在进针的开始, 手持针柄的上下面,接触面积大,用力均匀,针头稳定,针头进皮速度快,痛觉作用时间短,病人疼痛轻。针头刺入皮肤后改为拇指、食指持针柄的前后面,以暴露针梗的尾部,便于观察静脉回血,以免刺破血管。 2?选血管的技巧 (1)对血管粗而明显易固定者,应以20。角从正面或旁侧进针;对皮下脂肪少静脉易滑动者,左手拉紧皮肤以固定血管,以30。角从血管右侧快速进皮刺入血管易成功;对脱水或血管充盈不足的病人,先采用热敷使血管扩张,针头从正面以25。角快速进皮,然后轻轻挑起皮肤,当针头进到1/4时,针头稍向下倾,再挑起静脉慢慢进针到位,这样使上下血管壁分离,以免刺破血管;对浮肿的病人应选择粗血管,用拇指沿血管走行按压使之暴露,消毒后快速进针;对头皮静脉穿刺的病人以5。角采用直刺,进皮后沿血管方向缓慢下潜,见回血后前进少许即成功。 (2)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法:通常选用两颞部及前额,尤其是前额发际边缘便于固定和留针,可用一指压住静脉一端,另一指前推,若立即充盈可作穿刺部位,若缓慢充盈说明血管逆向流动。留针应便于操作和固定,进针角度一般取5°?10°为宜,角度过大则容易进针过深进入脂肪层,针头在血管下运行或扎穿,过浅则针头在皮内造成穿刺阻力,致使穿刺失败,增加患儿痛苦。较小的患儿或消瘦的患儿,血管走行明显,近似零角度进针可取得满意效果。 3.控制滴速的技巧 输液过程中的滴速可由不同原因自行发生变化,根据临床实践发现有以下原因: (1)由于开始穿刺时针头斜面与血管壁相贴,当时滴速不快,输液中因患者体位变化使针头斜面离开血管壁,结果自行变快。 (2)目前使用一次性输液器,常出现滴速调节器失控。一般根据药物理化性质和治疗要求调节滴速,输入对血管刺激较强药物应适当减慢滴速,以保持滴速既适合治疗要求又尽量减少药物刺激对血管的损

2014年静疗小组工作总结

2014年静脉输液治疗小组工作总结 2014年静脉输液治疗小组在护理部统筹及小组组长指导下,得到各科室的大力支持,使得静脉输液治疗小组的工作能按照计划顺利完成,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静脉输液治疗小组工作完成情况 ㈠专科活动: 1、由于医院二期的投入使用及南北两区临床科室的增加,原有静疗 小组人员已不能满足需要,今年重新进行了各科静疗小组成员的申报工作,目前南北两区共用静疗小组成员70人,覆盖了全院所有临床科室。。 2、静疗小组每季度组织一次全院护理查房,对全院静脉输液质量进 行监控。每个临床科室抽查10名病人,对静脉输液治疗各方面进行全面、细致的质控,对存在问题的科室现场进行指导,督促整改,对发现的问题在小组例会上进行讨论,制定整改措施,及时解决、规范一些共性存在问题,以提高护士静脉留置针、CVC、PICC 技术,降低静脉输液治疗风险。全院静脉输液质量得到持续改进。 3、针对2013年“静脉输液工具及并发症的横断面调查”情况中存 在的问题,今年运用PDCA管理方法进行逐步整改,导管维护规范率从60%提高到80.4%,效果明显。 ㈡业务方面 1、本年度小组先后在院级组织七次静疗相关理论的业务学习,及时 对今年颁布的《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进行了解读,受到大家的好评。

2、今年先后派2名小组成员参加四川省静脉治疗专委会的培训班及 学术年会,各位老师将新知识及学科进展与全院护士分享和交流,提高大家静脉输液治疗知识和操作水平,同时开拓大家眼界。在四川省静疗专委会组织的案例分析活动中,我院的案例分析获得优秀奖。 3、静疗小组成员先后在院内组织了30余次护理会诊,送病人外出会 诊2次,有效解决了病人的困难。在疑难问题讨论过程中大家积极发言,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营造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氛围,有效解决了临床的困难。真正体现了为临床服务的宗旨。 4、PICC技术开展情况:已在肿瘤科、血液科开展传统PICC 穿刺 术及应用改良的塞丁格技术行PICC穿刺术。极大地提高了肿瘤病人静脉化疗的安全性。 ㈢科研方面 1、根据2013年“静脉输液工具及并发症的横断面调查”结果,今 年运用PDCA方法对问题进行了整改,相关数据收集正在进行中。 2、本年度选送了四篇与静脉输液治疗相关的文章参加四川省静疗专 委会学术年会。 2014年9月30日

临床护理工作中静脉输液的技巧

【关键词】静脉输液;技巧 【中图分类号】R931.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210-01 静脉输液是临床护士必须掌握的常规护理技术操作,如果使用得当不仅能有效减轻病患的疼痛感,还能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医患纠纷。本人在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实践中,总结了几点技巧。 1配制液体 配制液体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三查八对”制度,防止发生输液反应。 2排气 在静脉输液中,如何才能达到快速排气的目的呢?排气时所需方法如下:把莫菲氏滴管下段输液管在手中盘好顺提往上举,使莫菲氏滴管倒转向上打开输液管调节器,观察液体流入莫菲氏滴管至1/3处时关紧调节器,随即放下手中输液管,待莫菲氏滴管下少量空气自动逸上莫菲氏滴管里的液面后,再打开调节器使液体成滴状流下而不能成线状,因成线状压力大,可将莫菲氏滴管上部气体压入下段管而形成较多气泡;当药液从针头流出时,可将调节器向上推至莫菲氏滴管下关紧,达到排气目的。 3选择血管 3.1老年人――手足背静脉输液法年老体弱及患多种慢性病患者手足静脉较细小表浅、皮下脂肪少、弹性差、血管缺少组织支持活动度较大,穿刺困难。因此,穿刺前要仔细了解血管特点或生理异常,必须注意,要使其充分暴露,看清走行摸清深浅和粗细。根据手足末梢神经对疼痛刺激较敏感特点,进针应采用快、稳、准及宁浅勿深法逐渐进针,避免因疼痛引起血管收缩而降低穿刺成功率。进针前比一下针体与血管长度以决定进针长短;穿刺时患者不用握拳,采用自然放松法,自然放松法明显优于握拳法,具有进针快、回血快、一针见血率高的优点,明显减轻进针疼痛感。静脉输液中应用自己的左手握患者的手或足,以拇指绷紧皮肤固定血管下端以减少血管滑动,如部位难以穿刺成功者,可选择手足背下1/2至指处的血管进行逆行穿刺[1]。 3.2小儿头皮――静脉逆行输液法通常小儿头皮静脉输液多采用向心端逆行静脉穿刺,但长期输液患儿因血管破坏较多,短时间不能恢复,如再用穿刺过的血管输液,因局部血容量增加,血管内压力增大,液体可通过原针眼向组织间隙渗透造成局部肿胀,有些药物如渗到皮下可导致组织坏死,给患儿带来不应有的痛苦。因小儿头皮静脉呈网状分流且无静脉瓣,逆行输液速度不会减慢。 4静脉穿刺进针的角度 静脉穿刺传统的进针角度为15°~30°,经过临床实践发现增大针头与皮肤之间的进针角度更易穿刺,且由于角度大,通过真皮层的时间减少,可减轻进针引起的疼痛或达到无痛。刘素芬[2]等也通过力学分析和实践证明以45°或接近45°角进针容易且省力,不会出现皮肤随进针方向向前推移及刺破血管下壁现象。 5控制滴速 输液过程中的滴速可由不同原因自行发生变化,根据临床实践发现有以下原因:(1)由于开始穿刺时针头斜面与血管壁相贴,当时滴速不快,输液中因患者体位变化使针头斜面离开血管壁,结果自行变快。(2)目前使用一次性输液器,常出现滴速调节器失控。一般根据药物理化性质和治疗要求调节滴速,输入对血管刺激较强药物应适当减慢滴速,以保持滴速即适合治疗要求又尽量减少药物刺激对血管的损害,使患者在不影响治疗的情况下和相对舒适感受中输液。绝大多数患者输液时希望尽快滴完,特别是临近吃饭或需大小便时其心情更迫切,此时患者常自行或请求工作人员将滴速调快,为避免发生意外,工作人员需向患者及

静脉输液的创新与技巧

静脉输液的创新与技巧 【关键词】静脉输液;创新;技巧 静脉输液既是护士基础护理操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临床疾病护理中的重要手段,在临床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成功率的高低直接体现了护士的操作技术水平,反映出医院护理质量的好坏,并对治疗效果和医患关系产生重要影响。同时,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除按正规操作程序外,还应认真观察、学习、探讨静脉输液的技巧问题,以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这也是实行人性化护理的一个重要内容。为了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病人痛苦,保证输液质量,静脉输液包含以下许多技巧,现总结如下。 1 配置液体的技巧 1.1 药物配伍禁忌配制液体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三查七对”制度,遵循药物配伍禁忌规律,避免使用不合格药液,防止输液反应发生。治疗护士在加药前必须对每位输液病人的静脉用药进行评估,判断液体间是否有配伍禁忌存在,每个新药使用前先学习说明书,注意有无配伍禁忌。在更换输液瓶时应仔细观察莫菲氏滴管内液体有无变色、浑浊、沉淀发生,一旦发现应立即调换输液器,不能将输液器冲洗后再利用,以免吸附在管壁上的有害化学物质进入人体。同时应向病人解释,告知莫菲氏滴管内配伍反应的药物未进入体内,消除病人的紧张情绪,并登记配伍反应药物的名称等,及时上报。 1.2 配制粉剂药物的技巧用注射器注入输液瓶10~20ml空

气,再回抽液体注入粉剂药物瓶中,注入的液体量最好在4~8ml,待药粉充分溶解后,将注射器内空气推一小部分在药瓶内,回抽药液,注入输液瓶内,这样既可省力又可避免药液浪费。当药液注入输液瓶以后,将注射器在输液瓶内回抽10~20ml空针,再将输液器插入输液瓶内,可避免液体不下降而造成针头阻塞。 2 排气的技巧 2.1 输液前排气排气的技巧在于要先把输液管的调节器关紧,反折排气管,以右手挤捏莫菲氏滴管,待液面至1/2~2/3满,先松开反折的管,左手下滑至输液调节器,当液体流过过滤器时,右手反折针头软管,控制液体慢慢完全浸透过滤网,待空气排尽时关闭输液调节器。右手缓慢打开调节器使液体成滴状流下,将滴壶上方气体压入下段管而形成较多气泡,等待药液流到过滤网时再把过滤网的针头向上举并轻轻弹几下,直到过滤网中不存有气泡,注意过滤网中容易进入气泡,穿刺后易流入静脉,可造成空气栓塞的隐患,当药液从针头流出时,即可将调节器关紧。 2.2 输液中排气输液过程中,因患者及家属呼叫不及时或者护士巡视不及时而致输液管中液面下降至莫菲氏滴管以下的情况时有发生,此时若采用传统的指弹输液管排气法就难以达到排净空气的目的。这时可采用缠绕式排气法,首先轻轻挤捏莫菲氏滴管,使莫菲氏滴管内液面上达1/2~2/3处,再将调节器推至输液管末端滤网处关闭。左手自调节器上方用力捏住输液管,使管壁呈扁平状向上滑行,并将输液管缠绕于右手手指上,迫使气体自下而上由莫菲氏滴管排出。

护患沟通技巧在门诊输液室的应用与体会

护患沟通技巧在门诊输液室的应用与体会 目的:探讨护患沟通技巧在门诊输液室的应用以及掌握护患沟通技巧对门诊输液室护理质量的作用。方法:2011年10月-2012年12月对笔者所在医院输液室护理人员实行护患沟通技巧培训,此项培训包括系统学习健康教育知识、加强护理人员对沟通能力的理解认识与培养提高、建立与完善护理服务的沟通流程并予以规范化实施、在临床护理中正确运用护理服务沟通技巧等。结果:护理人员对健康教育知识及护患沟通技巧的掌握程度由培训前的69.2%的合格率提高到培訓后的92.3%;护患纠纷发生率由培训前的0.07%降低到培训后的0.02%。上述评价指标培训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人员熟练掌握护患沟通技巧,有助于护理操作技能的提高与完善,显著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对患者的康复起到积极作用。 标签:护患沟通技巧;门诊输液室 相对于住院部,门诊输液室有着患者流量大、变动多、停留时间短的特点,这导致了护患沟通难以深入开展与落实,护理人员健康知识沟通技巧欠佳,护患纠纷发生率很高。因此笔者所在科室决定2011年10月-2012年12月对输液室护理人员实行培训,采用科学的方法培养护理人员的沟通意识和沟通能力以服务患者,旨在有效护患沟通技巧培训下杜绝护理错误的出现,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此项培训应用后收效显著,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门诊输液室现有护理人员13名,均为女性,年龄25~45岁,平均(35.07±9.93)岁。其中主管护师3人,护师5人,护士5人。每日接受静脉注射患者15~25例,肌肉注射160例,皮内注射10~12例,静脉输液患者150~200例。 1.2 方法 (1)护理人员系统学习健康教育知识:组织护理人员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护理人员通过自觉学习专业知识,增强自身护理知识素养,做到有问必答。(2)加强护理人员对沟通能力的理解认识与培养提高:培养护理人员忧患意识,知晓护患沟通的重要性,增强主动沟通的意识。(3)建立与完善护理服务的沟通流程并予以规范化实施,①收药沟通:接诊护理人员根据医嘱详细核查本次治疗的药物总量和疗程,核对药物的名称、剂量、有效期及配伍禁忌,检查药品的包装是否完整,有无杂质和变色,确认无误后签字;②配药沟通:实行”配药前-配药中-配药后”三步核查法则,并严格核查输液药物名称、剂量及有无配伍禁忌等,仔细检查输液器质量,是否在有效期内等;③注射沟通流程:仔细核对患者姓名及匹配药物,请患者自述姓名以确保注射安全,坚持“一人一针一管一止血带一消

护士护理静脉输液常识与注意事项

护士护理静脉输液常识与注意事项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观念的转变,人们更加注重健康,并期望掌握更多的健康知识,而健康教育的意义就是针对患者的健 康需求,通过教育活动,向人们传授健康知识,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树立科学的生活方式。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们精神需求的提高,护理工作已不再是单纯简单的技术操作,“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更是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门诊输液室是医院的一个形象窗口,并且由于输液病人多、病种繁杂、流动量大、停留时间短、护理人员少等诸多不便因素,因此,如何提高门诊护理质量是长期以来非常重要的课题。 静脉输液是门诊输液中最常见的给药方式及护理技术操作。静脉输液既是护士基础护理操作的重要容,也是临床疾病护理工作的重要手段。因此,护理人员应当熟练掌握这门技术。然而,在临床护理中,静脉穿刺是最基本的护理操作之一,而穿刺部位出血、淤血也不少见。如何避免穿刺部位的出血、淤血,取得较好的按压效果,减轻病人痛苦。以下静脉输液的操作流程、注意事项及穿刺部位出血、淤血的原因与处理方法等的容: 一、静脉输液的操作流程及技巧、护理及观察 1.静脉输液的操作流程及技巧 (1)静脉输液配制药物的技巧 配制液体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三查七对”制度,遵循药物配伍禁忌规律,避免使用不合格药液,防止输液反应发生。护士在

加药前必须对每位输液病人的静脉用药进行评估,判断液体间是否有配伍禁忌存在,每个新药使用前应先学习说明书,注意有无配伍禁忌。对某些尚不能确定是否存在有配伍禁忌的药剂(如中药制剂和抗生素),须在顺次输注之间用等渗液冲洗输液管,避免药物在输液管混合。同时还要注意检查药物是否需要采取遮光等措施。 配制粉剂药物时,可用注射器注入输液瓶10~20ml空气,再回抽液体注入粉剂药物瓶中,注入的液体量最好在4~8ml,待药粉充分溶解后,将注射器空气推小部分在药瓶,回抽药液,注入输液瓶,这样既可省力又可避免药液浪费。当药液注入输液瓶以后,将注射器在输液瓶回抽10~20ml空气,再将输液器插入输液瓶,可避免因输液瓶压力太大而造成排气管漏水和阻塞的情况发生。 配制安瓿类药剂切忌用物品敲开安瓿,对于需要锯开的安瓿,锯痕应小于1/4周,并用酒精棉签消毒以减少玻璃碎屑;在抽液时针头应置于安瓿中部,因为针头置于颈口时玻璃微粒污染最多,而置于底部容易发生钝针。 (2)静脉输液排除气体的技巧: 过去常规的静脉输液排气法容易使输液管产生气泡,其原因是墨菲氏滴管转正呈垂立状态时,瓶液体呈线状垂直流入液面,由于瓶负压加重力的作用,液体在快速下坠时可形成冲击力,而墨菲氏滴管的液体容量不能有效地缓冲其冲击力,导致液体带着气泡快速而直接地流向下段滴管,故容易发生气泡。 现在普遍主使用的是新的排气方法。即首先将墨菲氏滴管倒置,打开调速器,使液体自然滴入滴管,当管液平面达1/2~2/3时,折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