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主义文学

合集下载

现实主义文学名词解释

现实主义文学名词解释

现实主义文学的概念和发展
现实主义文学,是指以揭示和表现社会现实为目的的文学流派。

它追求描绘真实的社会和生活场景,反映人们的生活和思想,关注个体和群体的个性和命运,揭示和批判社会的弊病和不公,追求社会的正义和进步。

现实主义文学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欧洲,其代表作品有荷里活·高田的《远大前程》等。

在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新文化运动。

20世纪初,鲁迅的文学思想对中国的现实主义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提出的“文学是用来尽情表现人性的”、“文学是一种揭示”的观点,成为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思想基础。

中国现实主义文学在20世纪初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代表作品有《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这些作品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弊病和落后进行了深刻的揭示和批判。

然而,在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的文坛逐渐走向了“左联”文学和“徐志摩”诗歌,现实主义文学进入低谷。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现实主义文学才得到了再次发展。

1950年代,由于社会主义的政治革命和社会进步,现实主义文学逐渐成为当时文坛的主导流派,代表作品有《红楼梦》、《家》等。

1980年代以后,现实主义文学
逐渐淡出主流文学,但仍有很多作家在这一流派中进行着独立和有意义的创作。

简述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

简述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

简述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
现实主义文学是一种强调对社会现实的客观描述和反映的文学流派,其特征包括以下几点:
1. 对社会现实的关注:现实主义文学强调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反映,力求真实地描绘社会的方方面面。

2. 客观性:现实主义文学追求客观性,不偏袒任何一方,力求用冷静、客观的态度来观察和描写社会现象。

3. 细节描写:现实主义文学注重细节描写,通过对人物、环境、事件等细节的生动描绘,使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社会现实。

4. 人物塑造:现实主义文学重视人物塑造,通过刻画人物的性格、行为、语言等方面,揭示出社会现实中的各种问题和矛盾。

5. 社会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揭示和批判,呼吁人们改变不良的社会现象。

总之,现实主义文学是一种关注社会现实、追求客观真实的文学流派,其特点是注重细节描写、人物塑造和社会批判。

现实主义文学

现实主义文学

曾经占领过西欧和中欧的广大领土。去世于圣赫勒拿岛. 深受卢梭影响,其法律与统治方式都显示“社会契约”的影子 . 《拿破仑法典》充分体现了他的政治思想,这部法典是很多 现代民主国家法律体系的原型—大陆法(与之相对是海洋法)
在名义上他是皇帝,在野心上他是凯撒,但是在实际行动 上,他已经努力接近了很多今天的共和制国家都还在努力实
创作纲领
以浪漫主义来攻击和反对代表现存秩序与传统精
神的古典主义,是一种和封建传统文学严格划清界 限的新文学.其浪漫主义实指现实主义艺术的反对 因袭、反对保守、挣脱传统的轨道的基本精神。 艺术必须适应时代潮流,必须符合当前人民的信 仰和习惯,为新的一代人而创作。他认为“一切 伟大作家都是他们时代的浪漫主义者,表现他们 时代的真实的东西,因此感动他们同时代的人”。
地揭露与批判社会的黑暗,同情下层人民的苦 难,提倡社会改良。

第三,现实主义文学普遍关心社会文明发展进 程中人的生存处境问题,表现出作家们对人的 命运与前途的深切关怀。
艺术特征
首先,现实主义文学追求艺术的真实模式,强
调客观真实地反映生活。
其次,现实主义文学重视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的描写,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俄国现实主义文学始终和人民解放运动紧
密联系,批判锋芒直指封建农奴制及其残 余,后期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才逐渐加强.得到 文艺批评和美学理论的有力支持.形成了诸 多人物形象系列:小人物、多余人、新人
美国的现实主义文学在19世纪80年代才真正形成。 50年代的废奴文学以反对美国南方的蓄奴制和反 映黑人悲惨生活为主要内容,代表作家及作品希尔 德烈斯的《白奴》和斯托夫人的《汤姆大伯的小屋 》。60年代末,在美国西部边疆出现了“乡土小 说”,代表作家及作品哈特的《咆哮营的幸运儿》。 欧·亨利是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家,代表作品有《 麦琪的礼物》、《最后一片藤叶》、《警察与赞美 诗》等。杰克·伦敦是19世纪后期美国重要的现实 主义作家,其代表作《马丁·伊登》。

现实主义文学

现实主义文学
现实主义文学
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发展时期的产物
01 简介
03 发展背景 05 艺术手法
目录
02 起源 04 基本特征 06 十九世纪
07 二十世纪
09 新主义 011 成果
目录
08 社会主义 010 作品赏析
现实主义文学是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发展时期的产物。1830年法国爆发“七月革命”,从此,法国资产 阶级取得了统治地位;1832年英国实行了议会改革,英国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巩固。这两大政治事 件,是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欧洲各国在英、法资本主义势力的影响下,相继经历了从封建制度向资本 主义制度的历史性过渡。这种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直接影响着文学,成为现实主义文学形成与发展的决定 性因素。
简介
现实主义侧重如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客观性较强。它提倡客观地、冷静地观察现实生活,按照生活的本来样 式精确细腻地加以描写,力求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世界各国的文学艺术自始就在不同程度上具有 现实主义的因素和特色,并随着社会历史条件而发展变化。在文学艺术领域,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大主要倾 向是源远流长。但作为一种比较自觉的文艺流派,现实主义通常是指19世纪30年代以后在欧洲文学艺术中取代浪 漫主义而占主导地位的一种主要文艺思潮和运动。现实主义属于纯文学的一种写作手法,它符合纯文学的特征。 何谓纯文学?谎言去尽之谓纯,把作品中的政治谎言、道德谎言、商业谎言、维护阶级权贵谎言、愚民谎言等谎 言去干净是纯文学的基本特征,因此现实主义手法最基本的就是要去尽谎言,客观地呈现现实生活、人性特征等, 当然这并不是说现实主义就不能虚构,恰恰相反,要把谎言去干净,表达得客观必须借用虚构等艺术手法,虚构 不损害现实主义。
司汤达的《红与黑》是法国现实主义第一部杰出的社会心理小说。他善于表现人物的内心冲突和思想感情瞬 息间的变化,来突出人物的个性特征。托尔斯泰更把这种现实主义的心理描写推向了高峰,以其深刻揭示各种人 物的“心灵辩证法”,“描绘心理过程本身,这一过程的形态和规律”而开辟了现实主义的新天地。陀思妥耶夫 斯基以惊人的艺术力量刻画出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们的复杂内心世界,深刻剖析了被贵族资产阶级社会毒化、扭 曲了的病态心理和双重性格。他宣称“真正的现实主义”就是“以深刻的洞察力和惊人的正确性叙述人的内心状 态”。这种追根究底地探索人的复杂内心世界的心理描写,构成了现实主义在艺术上的特征之一。现实主义的另 一艺术特色,是充分运用讽刺手法,以加强批判揭露的力量。狄更斯、萨克雷、莫泊桑、果戈理、谢德林、契诃 夫等都是讽刺艺术的大师。

现实主义名词解释外国文学

现实主义名词解释外国文学

现实主义名词解释外国文学
摘要:
一、现实主义的定义与起源
二、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
三、现实主义文学在我国的发展
四、现实主义文学的外国文学代表作品及作家
五、现实主义文学的价值与意义
正文:
现实主义,作为一种文学思潮和创作方法,起源于19世纪中叶的欧洲。

它强调以客观、真实的态度去反映现实生活,揭示社会现象背后的本质规律。

现实主义文学追求真实、客观地描绘社会生活,揭示社会矛盾,反映人民群众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特征。

现实主义文学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从引进、模仿到创新、发展的过程。

从鲁迅、茅盾等一批现代文学奠基人开始,我国的现实主义文学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独特艺术风格的特点。

近年来,现实主义文学在我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柳青的《创业史》、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等作品,都是现实主义文学的优秀代表。

在外国文学中,现实主义文学也有着丰富的成果。

英国的狄更斯、法国的巴尔扎克、俄国的托尔斯泰等著名作家,都以现实主义手法创作了许多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作品。

如《雾都孤儿》、《人间喜剧》、《战争与和平》等,都是现实主义文学的瑰宝。

现实主义文学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它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揭示,使人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社会现象背后的真相。

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往往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能够引发读者对社会问题的思考,推动社会进步。

同时,现实主义文学也关注人性、人情,作品中所描绘的人物形象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总之,现实主义文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思潮和创作方法,在我国和外国文学中都有着丰富的成果。

它不仅揭示了社会现象背后的本质规律,还具有深刻的社会批判性和人文关怀。

现实主义文学的名词解释_起源_基本特征_艺术手法

现实主义文学的名词解释_起源_基本特征_艺术手法

现实主义文学的名词解释_起源_基本特征_艺术手法现实主义文学的名词解释现实主义文学是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发展时期的产物。

1830年法国爆发“七月革命”,从此,法国资产阶级取得了统治地位;1832年英国实行了议会改革,英国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巩固。

这两大政治事件,是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

欧洲各国在英、法资本主义势力的影响下,相继经历了从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性过渡。

这种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直接影响着文学,成为现实主义文学形成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现实主义文学的起源现实主义是文学艺术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其实际运用时间相当久远,但直到19世纪50年代才由法国画家库尔贝和作家夏夫列里作为一个名称提出来,恩格斯为“现实主义”下的定义是:除了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的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1888年4月初致玛.哈克奈斯信)对现实主义的理论探讨,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摹仿”说。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就已指出存在3种不同的摹仿现实的方式,第1种便是“按照事物本来的样子去摹仿”。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文艺家(阿尔贝蒂、达·芬奇、卡斯特尔韦特罗等)坚持并发展了“艺术摹仿自然”的观点。

18世纪启蒙运动的代表狄德罗和莱辛从唯物主义观点出发,坚持文艺的现实基础,肯定美与真的统一,强调艺术既要依据自然又要超越自然的辩证关系。

狄德罗和莱辛在《沙龙》、《画论》、《汉堡剧评》等论著中针对新古典主义束缚文艺的清规戒律,比较系统地论述了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对近代现实主义文艺的兴起产生了促进作用。

对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个对立概念的明确划分以及这两个名词的提出,却始于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

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代表作家席勒在著名的《论素朴的与感伤的诗》一文中,系统地总结了从古代到近代的西方文艺发展中的两种基本倾向:偏重于直接反映现实的“素朴的诗”和偏重于表现由现实提升上去的理想的“感伤的诗”。

他认为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再现现实,而后者表现理想,前者重客观,而后者重主观,并肯定这两种创作倾向可以趋于统一。

现实主义的文学风格和特点

现实主义的文学风格和特点

现实主义的文学风格和特点现实主义文学是源于19世纪下半期欧洲工业化和民主化进程中人们对旧秩序的反抗,采用现实主义的手法描绘社会现象和生活,展现社会现实和人性周围的各种细节和矛盾,从而表达现实主义的态度和思想。

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强烈的现代主义倾向。

现代主义是由社会变革和科学技术进步带动的思想文化运动,是对旧文化、旧观念和旧风格的批判和反叛。

现实主义文学也不例外,它在描写现实的同时,强调人类的感受和精神层面,追求真实、深刻和内省,对传统话语、文学形式和审美规则提出挑战。

第二,现实主义文学反对浪漫主义和超验主义。

浪漫主义和超验主义的文学风格、艺术表现和世界观,一直是西方文学的重要传统和流派。

但是现实主义文学认为,浪漫主义和超验主义忽视了社会现实和人本身的缺点和矛盾,对现实存在和人类历史的阶段性发展缺乏科学的分析和认识,从而导致了主观臆断、感情化和错误的价值判断。

第三,现实主义文学强调历史意义和社会责任。

现实主义文学认为,文学不仅是艺术创造的领域,更是对社会现实和历史进程的反思和批判。

文学要彰显人性的多面性和深厚性,表达个人和社会的共同感受和诉求,为社会建设和人的发展做贡献。

现实主义文学的风格也有许多亮点,在这里列举几个。

第一,现实主义文学具有深度和真实感。

它的描写翔实而精细,塑造人物形象具有真实性、细腻性和生动性,表现出生活的方方面面和真正的现实。

第二,现实主义文学具有批判意识和反叛精神。

它不仅揭示了社会的各种弊端和不公,同时也对人性的各种矛盾和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和解释,进而提供了社会改革和人类前进的思路和方法。

第三,现实主义文学表现了一种深厚的人文主义情怀。

它关注人类的尊严、自由和平等,强调人类存在的多样性、美好和价值。

现实主义文学用艺术的语言和形式,来表达自己对生命和人性的热爱和认识。

在我们的生活中,现实主义文学不仅对我们的肉体体验、生活态度和情感表达具有现实意义,更能够通过一种真实的视角,解释人类的精神面貌和思维方式。

现实主义文学剖析

现实主义文学剖析

2. 强调客观性和真实性
现实主义叙写人情风俗史,必然强调客观性和真实性,客 观地、真实地描绘社会生活。
客观性是现实主义的一个基本特点。司汤达提出“文艺应 像一面镜子”,福楼拜主张“取消私人性格主义”,左拉认为 文学要具有“科学真理的精确性”。契诃夫说:“按生活的本 来面目描写生活,它的任务是无条件的、直率的真实”。凡此 种种,都说明现实主义主张作家应像一面镜子那样客观真实地 反映现实,不流露自己的情感,甚至不让自己的个人性格影响 到对事物的描绘。
列,平民知识分子的“新人形象系列”等。 ❖ ⑤有系统的进步理论作指导。
查尔斯·狄更斯
(Charles Dickens,1812-1870)
I love you not because of who you are,❖but because of
6. 坚持人道主义
自文艺复兴以来,欧美文学形成了人道主义的传统。它在文 艺复兴时代表现为人文主义,在启蒙时代表现为“天赋人权”的 思想,成为批判封建主义的武器。在19世纪,现实主义以人道主 义作为揭发批判资本主义罪恶的思想基础和进行文学创作的出发 点。他们根据人道主义观点,分析评判一切社会关系和阶级关系, 认为人性是普遍存在的,把人性中的善与恶作为评论事物的标准, 充分发扬人性的博爱是人类的最高理想。
3.描写普通人生活
现实主义文学抛弃古典主义文学专写伟大人物和伟大事 迹的习尚,有意识地以城市普通人及其现实生活为表现对象, 描写中下层社会小人物。福楼拜针对浪漫主义的夸张,提出 了“不要妖怪,不要英雄”的口号。在俄国现实主义作家中, 写“小人物”是作为一个正式口号提出来的。现实主义作家 描写了这些普通人的个人奋斗,个人反抗,命运的沉沦升迁。
人道主义思想的表现
托尔斯泰:“勿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 狄更斯:仁爱战胜邪恶。 巴尔扎克:为贵族阶级唱挽歌。 哈代:抗议恶毁灭善。 陀思妥耶夫斯基:热爱苦难。 马克•吐温:呼吁平等。 凡此种种,都是人道主义思想表现的不同侧面,表明 人道精神是不朽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列,平民知识分子的“新人形象系列”等。 ❖ ⑤有系统的进步理论作指导。
查尔斯·狄更斯
(Charles Dickens,1812-1870)
I love you not because of who you are,❖but because of
who I am when I am with you.
4. 描写典型环境
现实主义描写普通人,特别注意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是现实主义文学塑造人物的 一个特点。
巴尔扎克说:“不仅仅是人物,就是生活上的主要事件, 也要用典型表达出来。”(《人间喜剧》前言)托尔斯泰总 是让作品中的人物根据自己的逻辑在一定环境中行动。他说: “人物自己按照他们的性格做着所要做的事情,也就是说由 于人物的性格及境遇而引导出来的结局是从其本身来的。”
(1854) ❖ Little Dorrit 《小杜丽》(1857) ❖ A Tale of Two Cities 《双城记》
(1859) ❖ Great Expectations 《远大前程》
(1861)
❖ 一、题材特点
1.现实主义题材,从人道主义出发,对社会的黑 暗、不公进行了坚决的揭露和批判。
现实主义文学又称作写实主义文学和批判现实
主义文学,是西方现代文学中一重要且主要的流派, 兴盛于19世纪下半叶,为对19世纪上半叶兴盛的浪 漫主义文学的批判反动和推翻,作品创作的焦点, 是那些生活在底层社会下的大众,关心社会政治经 济制度等因素对人民所造成的种种压迫和影响,描 写的是一个当下大时代的变动,而不再是浪漫主义 式个人内心情感的自我世界。
善说教色彩比较浓重。 ❖ ④女性文学异军突起。
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特点
❖ ①名家如林,名作如海,群星灿烂。 ❖ ②文学与民族解放运动密切相连,以批判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
度为重点。 ❖ ③具有悲怆的情调,表达知识分子深广的忧愤,沉重的焦虑,以
及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思想。 ❖ ④产生了独特的形象系列,如贵族知识分子的“多余人”形象系
形成背景
❖ 现实主义文学是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发展时期 的产物。1830年法国爆发“七月革命”,从此, 法国资产阶级取得了统治地位;1832年英国实 行了议会改革,英国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得到了进 一步巩固。这两大政治事件,是西欧资本主义制度 确立的标志。欧洲各国在英、法资本主义势力的影 响下,相继经历了从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的历 史性过渡。这种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直接影 响着文学,成为现实主义文学形成与发展的决定性 因素。
“他的人生观体现在一种真诚的博爱精神中。 债务人监狱必须废除。但是,拿什么去替代呢? 怎样养活平民百姓呢?又如何去开办良好的学校 呢?狄更斯一无所知。只要好就够了。从根本上 说,他痛恨所有的立法,信仰善良的狄更斯式英 雄的个人博爱。” ——法国安德烈·莫洛亚《狄更 斯评传》
❖ 2.笔触涉及广泛,既有上流社会也有下层社会。 (既写法律界、贵族庄园、也写孤儿院、雾都 街头、工厂、监狱。)
❖ 3. “流浪汉小说”的创作 和对儿童的关注。 ( 奥 利弗·退斯特、大卫·科波菲尔、匹普)
二、艺术特点
❖ 1.总体上:注重描写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 2.结构上:小说叙述中的多元整一的网状结
构。 以《双城记》五个叙事单元为代表:
梅尼特一家的故事
得伐石夫妇的故事
《双城记》 厄弗里蒙地家族的故事
❖ The Pickwick Papers 《匹克威克 外传》(1837)
❖ Oliver Twist 《奥利佛·退斯特》(又 名《雾都孤儿》)(1838)
❖ The Old Curiosity Shop 《老古玩 店》(1839)
❖ Nicholas Nickleby 《尼古拉斯·尼 科尔贝》(1841)
2. 强调客观性和真实性
现实主义叙写人情风俗史,必然强调客观性和真实性,客 观地、真实地描绘社会生活。
客观性是现实主义的一个基本特点。司汤达提出“文艺应 像一面镜子”,福楼拜主张“取消私人性格主义”,左拉认为 文学要具有“科学真理的精确性”。契诃夫说:“按生活的本 来面目描写生活,它的任务是无条件的、直率的真实”。凡此 种种,都说明现实主义主张作家应像一面镜子那样客观真实地 反映现实,不流露自己的情感,甚至不让自己的个人性格影响 到对事物的描绘。
The middle period (1846- 57):
❖ He criticise bourgeois and their morality
对资产者及其道德的辛辣批判
❖ Gentle Moralism
温和的道德主义
❖ The plot and structure are more complete unified
级立场上暴露资产阶级的阴暗面。 ❖ ④在人物形象塑造上,作品主人公大多是带有英雄
主义色彩的个人反叛者和野心家的形象。
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特点
①以最先描写劳资矛盾题材,揭露资本家对工人的残酷剥削和

政治欺骗,正面描写工人阶级的生活和斗争。 ❖ ②善于描写小人物的命运,成功的表达了小资产阶级的痛苦挣
扎和个人奋斗的生活经历, ❖ ③具有温和的人道主义和浓厚的改良主义倾向,感伤色彩和劝
Don‘t try so hard, the best things come when you least expect them to.
-----A Tale of Two Cities
Features of Dickens’ Novels
1.Sharp social criticism. 尖锐的社会批评 2.Humanitarian. 人道主义 3.Vivid outward portrayal 生动的人物塑造 4.Humorous and Pungent irony幽默辛辣的讽 刺
5. 细节真实
通过细节描写,增强形象的具体性,再现社会生活的真 实面貌。这些细节描写包括社会生活细节、人物活动细节、 物质经济细节。现实主义的细节真实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小 说人物高居于读者和作者之上,成为两者共同关注的对象。 法国现代学者纳塔丽萨罗特在《怀疑的时代》中谈道:“在 那全盛时代,小说人物真是享有一切荣华富贵,得到各种各 样的供奉和无微不至的关怀。他什么都不缺少,从短裤上的 银扣一直到鼻尖上的脉络暴露的肉瘤。”
情节结构更为完整统一
❖ Humor and satire 幽默讽刺风格
His representative works of that time
❖ American Notes 《美国札记》 (1842)
❖ Martin Chuzzlewit 《马丁·瞿述 伟》(1843)
❖ Dombey and Son 《董贝父子》 (1848)
《双城记》经典开头
❖ It was the best of times, it was the worst of times, it was the age of wisdom, it was the age of foolishness, it was the epoch of belief, it was the epoch of incredulity, it was the season of Light, it was the season of Darkness, it was the spring of hope, it was the winter of despair, we had everything before us, we had nothing before us, we were all going direct to Heaven, we were all going direct the other way.——in short, the period was so far like the present period, that some of its noisiest authorities insisted on its being received, for good or for evil, in the superlative degree of comparison only.
❖ David Copperfield 《大卫·科波 菲尔》(1852)

The later period (1858- 70):
❖ Humor and satire Social Criticism
广泛、尖锐的社会批判
❖ Gentle Reformism and Strong humanitarian 温和 的改良主义和强烈的人道主义
卡尔登的生活
克朗丘的故事
❖ 3.情节内容上:故事性和戏剧性强,通俗易懂。 ❖ 4.人物形象:鲜明的人物形象对比。擅长描写儿
童形象。
“善”的代表:梅尼特医生 “恶”的代表:厄弗 里蒙地伯爵
5.艺术手法上:出色的心理描写,人物形象的夸张 手法,注重细节。
❖ 6.风格上:幽默中的沉痛。
《双城记》:人道主义的充分体现
人道主义思想的表现
托尔斯泰:“勿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 狄更斯:仁爱战胜邪恶。 巴尔扎克:为贵族阶级唱挽歌。 哈代:抗议恶毁灭善。 陀思妥耶夫斯基:热爱苦难。 马克•吐温:呼吁平等。 凡此种种,都是人道主义思想表现的不同侧面,表明 人道精神是不朽的。
7. 以小说为主要体裁
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体裁是小说,特别是长篇小说。从文体 角度看,小说在19世纪达到近代的发展高峰。从小说史的角度看, 19世纪是小说的繁荣阶段。
6. 坚持人道主义
自文艺复兴以来,欧美文学形成了人道主义的传统。它在文 艺复兴时代表现为人文主义,在启蒙时代表现为“天赋人权”的 思想,成为批判封建主义的武器。在19世纪,现实主义以人道主 义作为揭发批判资本主义罪恶的思想基础和进行文学创作的出发 点。他们根据人道主义观点,分析评判一切社会关系和阶级关系, 认为人性是普遍存在的,把人性中的善与恶作为评论事物的标准, 充分发扬人性的博爱是人类的最高理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