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程专业导论论文
交通工程专业的论文

交通工程专业的论文引导语:在人类的社会活动中,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交通方式也越来越多,交通工程专业也就应运而生了。
下文是为大家的交通工程专业论文,欢送大家阅读参考!光纤数字传输系统是保证高速公路行车平安、高效运营的重要设施,能够可靠准确的传输语音、文字、数据及计算机网络等各类业务信息。
它的建立不仅要满足长途网和地区网的传输要求,也要考虑到工程所在地交通部门的通信需要。
目前适用于高速公路通信系统的技术主要有:同步传输系列SDI-I、异步转移模式ATM和ASON技术等。
SDH是在PDH的根底上开展起来的,由一些根本的网络单元(如终端复接器、数字穿插连接设备等)组成的,在光纤、微波、卫星等介质上进行同步信息传输、复用和穿插连接的网络技术。
SDH可以将数字流复接、线路传输和交换功能融为一体,由统一网管系统进行管理操作,用光纤传输光同步信号。
它以155.520Mb/s为根本速率,采用标准的同步传输模块传输光信号,可显著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率,大幅降低管理和维护的费用。
近期建造的高速公路通信系统多采用同步数字序列(SDH)白愈环光缆系统,把所有数据、控制指令、语音和视频图像全部转换为数字信号,由光纤数字传输线路与各个固定点的计算机及各种终端连接成广域通信网络。
ATM异步传输模式是一种包含传输、组网和交换等技术内容的全新的高速通信技术。
其信息的传输、复用和交换都以信元为根本单位。
ATM信元是固定长度的分组,共有53个字节,分为2个局部。
前面5个字节为信头,主要完成寻址的功能。
后面的48个字节为信息段,用来装载不同用户和不同业务的信息。
ATM交换是指把入线上的ATM信元,根据其信头上的VPI(虚路径标识符)和VCI(虚通路标识符)转送到相应的出线上,从而完成交换传送的目的。
基于SDH技术的高速公路通信传输系统一般采用干线光传输系统和综合业务接入网系统相结合的方式,把高速公路通信传输系统中的多业务融入到一个传输平台。
交通工程论文

淮阴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系部:交通工程系专业:交通工程学生姓名:徐东成学号:********设计(论文)题目:城市交通信息系统功能研究起迄日期:2006年2 月20日~ 06月10日设计(论文) 地点:大学城****:***专业负责人:朱艳茹第一部分绪论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进展和汽车的普及,在世界各国的城市中导致了严重的交通问题如交通拥挤,交通阻塞,城市污染,能源浪费,交通事故频发等,这些都对交通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
我们知道,交通需求的上升,最直接的解决办法是修建道路和提高路网的通行能力,但目前从这一角度并不能从根木上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所以,只有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将人、车、路综合考虑,应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对交通问题进行解决,我国几乎每个城市特别是大城市所不同程度地存在的交通问题。
除了交通设施供给不足外,引起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不能有效地提供路网的交通信息。
事实上,提供这样的交通信息需要一个复杂的、面向多系统的、实时的城市交通信息系统。
因此,建设这样一个有效的交通信息系统成为交通部门函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近年来,随着电信科学、移动通信技术、INTERNET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数据仓库技术的成熟和运用,使得建立这样一个强大有效的交通信息系统成为可能。
1. 1城市交通安全现状与交通信息系统的提出近年来,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以及机动车辆保有量的增加,交通事故发生量呈不断增加的趋势。
1995年,我国公安交通部门共受理道路交通事故271843起,造成71494人死亡,159308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5.2亿元,平均每天有196人死于交通事故。
1998年346129起道路交通事故造成78067人死亡,222721人受伤,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9.3亿元,平均每天因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为214人,到2002年,交通事故达773137起,死亡人数达109381人,平均每天因交通事故而丧生人数高达300人。
交通工程概论论文

交通工程概论论文随着我国经济的进步,我国的交通工程建设越来越发达,因此交通工程专业的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交通工程概论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交通工程概论论文篇1《浅谈交通工程设计》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建设迅猛发展,人们对市政交通工程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市政交通工程设计有系统性强、难度高、技术复杂等特点, 对工程的造价有着直接的影响, 因此是市政道路建设中的关键环节之一。
本文就我国市政交通工程设计的实际情况出发,指出其中的不足之处, 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交通工程设计;道路设计市政交通对于一个城市来说非常重要,他直观反映了一个城市的现代化程度。
市政道路作为城市的输血管,工程师对于交通工程设计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城市交通运输是否健康顺利的运转。
当今,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道路工程的建设也在有条不稳的进行当中。
作为一项系统性较强的工作,交通工程的设计涉及到运输、公共设备敷设、绿化和城市景观建设等多方面内容,因此在开始设计前,设计人员除了要对施工地点进行勘探外,还要注意与城市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以求选择最为合理的设计方案。
一、市政交通工程的设计要点1.道路的功能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市政交通工程设计时,对于道路的功能的考虑,道路的交通性不仅仅是设计者唯一考虑的事情,除了交通性外,设计者还要考虑到道路的生活性和游览性,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时需要把设计中的道路功能特色考虑全面,以便使道路工程在投入使用后,能够发挥出更多更全面的作用。
2.符合城市的特色随着经济全球化速度的加快,世界各国都出现了城市特色危机,大部分城市正逐渐丧失自己的特色而趋于一致,这也带来了全球性的文化问题。
生活水平不的断提高使人民群众对于精神生活的需求逐渐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这其中也包括了对于城市形象的个性化需求。
因此设计人员在道路工程的设计中要尊重城市的历史、文化和自然形成的地形条件,注重城市整体形象的塑造,这样不仅可以突出地方特色,又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工程成本。
交通工程学论文

交通工程学论文在我国交通运输管理管理中,交通运输长期以来都被认为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所在。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交通工程学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交通工程学论文篇1《浅谈城市交通治理中的公共政策》摘要: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
不难看出,城市中居民的汽车拥有数量也不断增多,从而导致城市中交通问题也不断增加。
国家根据这些交通问题制定了血多的政策,但是,这些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并不理想,出现了很多问题。
本文就是利用公共政策理论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简单的梳理,以便对交通问题政策的更好更有效的执行。
关键词:城市交通治理;公共政策;执行问题一、前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迅猛的经济增长速度在不断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汽车拥有量增加。
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各样的城市交通问题,政府出台政策加以解决,但执行的效果并不理想。
在执行过程中由于外界环境及内部因素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政府及相关部门给予重视并加以解决。
二、相关概念界定1、公共政策国外学者很早就开始研究公共政策,但不同学者对公共政策的理解也不尽相同。
本文更倾向于谢明对公共政策的定义:社会公共权威在特定情境中,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或行为准则。
2、公共政策执行政策执行就是政策方案被采纳以后,政策执行者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运用各种政策资源,经解释、实施、服务和宣传等行动方式将政策观念形态的内容转化为现实效果,从而使既定的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过程。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内许多学者对城市交通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研究,其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城市交通问题的原因进行剖析、针对交通现状和原因制定和采取缓解城市交通问题的相关措施、公共物品理论视角下的城市交通治理研究、对交通制度政策进行分析、以及对公共政策执行中的问题和偏差进行的研究。
与此同时,国内学者对城市交通治理的研究也提出了许多有效的观点与解决方法,他们将研究的精力与重点主要放在了形成城市交通问题的成因以及制定和采取相应政策和措施上,而对城市交通问题治理的公共政策执行方面的研究还处于空白地带。
交通工程专业导论论文

交通工程专业导论--结课论文学院:能源学院交通工程专业导论--结课论文交通工程学(Traffic engineering)是交通工程学科研究与发展的基本理论,是从道路工程学中派生出来的一门较年轻的学科,它把人、车、路、环境及先后在上海、北京、哈尔滨、南京、西安等城市讲学,系统介绍了西方发达国家交通规划、交通管理、交通控制及交通安全等方面的建设与管理经验。
国内也派出了多个代表团出国参加由英、美、日、澳、德等国举办的交通工程学术会议,这些活动推动了国内交通学科的产生。
1980年上海市率先在国内成立了交通工程学会,1981年中国交通工程学会成立,20多个省、市、自治区也相继成立了省级交通工程学会或交通工程委员会,有些早先成立的国家级专业学会也设立了交通工程分会。
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北京工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哈尔滨建筑大学等院校相继设立了交通工程本科专业,并着手招收、培养交通工程专业的硕士研究生、3、近期交通工程的发展:Intelligent Vehicle Highway System , IVHS三、交通工程学科的特点:1、系统性:交通与整个社会经济系统密切相关,自身又是一个由诸多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要素(人、车、路、环境、能源等)所组成的有机整体,是一个多目标、多约束、开放性的大系统。
交通工程学最重要的方法论基础是系统分析和系统工程。
4、社会性:交通系统是社会经济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涉及社会的各个方面,特别是交通规划、交通管理、交通法规等,差不多同社会各个方面均有关,如政策、法规、技术、经济、工业、商业、生产、生活等社会各个阶层、各个单位,从人员讲涉及全体市民,并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娱乐。
5、前瞻性:道路交通工程是为国民经济发展,为人民的生产、生活,以及科技、教育、文化等活动服务的,是区域和城市发展的载体,是社会经济活动的支撑体系,社2、交通规划:在调查研究交通现状,预测未来的人口、社会经济和土地利用对交通的需要的基础上,制定交通规划。
交通工程概论论文【范本模板】

成绩土木工程与建筑系课程论文(2013—2014学年度第2学期)2014年 06月 22日交通工程概论论文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城市交通压力增大。
为适应城市快节奏的生活,轨道交通作为城市主动脉得以快速发展,因其运量大、污染小、耗能小、安全性能高等多种优势,不但解决交通拥堵,同时改善空气污染问题,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也能成为城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本文就将浅谈轨道交通的过去历史和未来发展方向摘要:近年。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未来发展;优势轨道交通与未来发展方向13交通工程专业我国人口众多,随着城市化进程脚步的加快,城市发展与城市基础设施之间的矛盾逐渐呈现,人流量大,交通拥堵,严重影响城市的发展,在这种形式下,城市轨道家庭应运而生,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已经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无论是在建设规范上还是建设速度上,都开始步入高速发展的时期。
1。
轨道交通发展史自1863年以来,世界城市轨道交通已走过了近140年的历程,其数量和质量有了极大的增加和提高。
尤其是以人为本的宗旨和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等理念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实施,从而给乘客带来极大的方便和惬意.1863年世界上第一条地下铁路与1月10号在伦敦建成,开始是采用蒸汽机车牵引。
1881年第一辆有轨电车在德国柏林工业博览会上展示。
1888年美国弗吉尼亚州里士满市世界上第一条有轨电车系统投入运行.1908年中国第一条有轨电车在上海建成通车。
1969年中国第一条地铁北京地铁一期工程当年10月建成。
1978年在比利时国际公共交通联合会上,确定了新型有轨电车交通的统一名称,简称轻轨交通(LRT)。
据粗略统计,到目前已有50个国家建有360条轻轨线路.20世纪50年代开始,世界各国大城市都纷纷拆除有轨电车线路,这阵风也波及到中国.20世纪60、70年代在地下铁道建设高潮发展时期,由于地下铁道造价昂贵,建设进度受财政和其他因素制约,西方大城市在建设地下铁道的同时,又重新把注意力转移到地面轨道上来。
交通工程毕业论文

交通工程毕业论文现如今,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交通工程不断地完善对我国的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交通工程毕业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交通工程毕业论文篇1《浅析交通工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1. 前言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与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交通设施的要求在不断地提供,这便需要我们加快交通工程的建设步伐,并充分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建设一个交通体系与交通自动化管理有效结合的新型交通工程设施体系,从而把我国的交通工程建设成为科学、高速的现代化城市交通。
在交通工程的建设过程中,交通设施工程的质量直接影响了高速公路的整体工程质量和整体功能的发挥,也关系着高速公路开通营运后舒适、高效、快速、安全的运行效果。
所以,在交通工程建设中要认真重视其质量控制。
2. 交通工程施工的质量特点交通工程的建设周期长、涉及项目广、影响因素多,具有单一性、复合性、固定性、露天性、协作性、群体性和预约性等特征,这便决定了交通工程项目具有一下几个特点:(1)项目可行性建议书,项目工程的设计、前期准备、施工和验收等方面的因素都会对工程的质量产生直接影响;(2)项目工程的设计问题、施工材料质量伪劣、设备故障和施工方法不合理等都会影响工程质量;(3)交通过程建设主要在露天进行,所以受到了气候、地质等因素的较大影响,从而引起了质量波动;(4)交通工程建设中存在较多的隐蔽工程,在前道和后道工序的检查过程中,如果对工序交接时的质量检查不及时,会引起后道工序覆盖前道工序,致使质量小合格的前道工序被误判成合格;(5)工程质量检查时无法进行解体拆卸而致使部分局部质量问题难以解决。
3. 交通工程中质量控制的要点和措施3.1 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认真做好质量管理的各项准备工作,工程开工后,项目部根据质量管理工作方针和项目的质量目标,全体员工的质量意识学习教育,认真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为使质量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做铺垫。
交通工程毕业论文

交通工程毕业论文交通工程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其研究领域广泛,涉及道路设计、交通规划、交通流理论、交通控制与管理等多个方面。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当前交通工程领域的发展趋势,探讨交通工程在现代城市交通管理中的应用,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通过对交通工程理论的深入研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旨在为城市交通规划和交通管理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问题日益突出。
交通拥堵、交通事故频发、环境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城市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成为了交通工程领域的重要课题。
首先,交通工程在道路设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合理的道路设计能够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减少交通拥堵。
例如,通过优化交叉口设计,增加车道数量,设置专用车道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道路的通行效率。
同时,道路设计还应考虑到行人和非机动车的通行需求,确保交通系统的公平性和安全性。
其次,交通规划是交通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科学的交通规划,可以预测交通需求,合理分配交通资源,优化交通网络结构。
在进行交通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城市的经济发展、人口分布、土地利用等因素,以实现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交通流理论是交通工程的理论基础之一。
通过对交通流的分析,可以了解交通流的分布规律,预测交通流的变化趋势,为交通控制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例如,利用交通流理论,可以设计出更加合理的交通信号控制策略,减少交通拥堵,提高道路的通行效率。
交通控制与管理是交通工程的实际应用领域。
通过有效的交通控制和管理,可以提高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减少交通事故,保护环境。
例如,通过设置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标线等交通控制设施,可以引导交通流的合理分布,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最后,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交通系统在交通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智能交通系统通过集成先进的信息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等,可以实现对交通系统的实时监控和管理,提高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通工程专业导论--结课论文学院:能源学院班级:交通08-02班姓名:吴**学号:************交通工程专业导论--结课论文交通工程学(Traffic engineering)是交通工程学科研究与发展的基本理论,是从道路工程学中派生出来的一门较年轻的学科,它把人、车、路、环境及能源等与交通有关的几个方面综合在道路交通这一统一体中进行研究,以寻求道路通行能力最大、交通事故最少、运行速度最快、运输费用最省、环境影响最小、能源消耗最低的交通系统规划、建设与管理方案,从而达到安全、迅速、经济、方便、舒适、节能及低公害的目的。
一、交通工程的发展历程:交通工程创立于20世纪30年代。
1930年美国成立交通工程师协会,标志着交通工程学科的诞生。
初期主要探讨有关减少交通阻塞、保障交通安全和交通管理等问题。
40年代注意到交通规划问题。
50年代注意研究道路交通中人、车、路三者的相互关系,创立了交通流理论。
60年代开始在交通工程中应用计算机控制信号灯、处理资料和制订规划,并注意研究交通公害问题。
70年代在交通工程领域引入系统工程的知识。
我国交通工程学科的产生,美籍华人交通工程专家张秋先生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1978年以来,以张秋先生为代表的美、日、英、加等国的交通工程专家,先后在上海、北京、哈尔滨、南京、西安等城市讲学,系统介绍了西方发达国家交通规划、交通管理、交通控制及交通安全等方面的建设与管理经验。
国内也派出了多个代表团出国参加由英、美、日、澳、德等国举办的交通工程学术会议,这些活动推动了国内交通学科的产生。
1980年上海市率先在国内成立了交通工程学会,1981年中国交通工程学会成立,20多个省、市、自治区也相继成立了省级交通工程学会或交通工程委员会,有些早先成立的国家级专业学会也设立了交通工程分会。
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北京工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哈尔滨建筑大学等院校相继设立了交通工程本科专业,并着手招收、培养交通工程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
我国交通工程学科的成立不像美国有明确的标志,但一般认为,我国交通工程学科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而美籍华人张秋先生是该学科的奠基人。
二、交通工程学科的建立:1、交通工程学科创立的早期:驾驶执照、交通标志信号灯路线;交通量调查和预测、布局、标准、线形几何设计、管理方案、经济论证等;高速公路修建后,交通规划的理论和方法、道路通行能力、线形设计、立体交叉设计、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停车问题。
2、交通工程学发展的中期:20世纪60年代开始,改进以前的方法、路网、枢纽、场站:1975年,美国提出TSM(Transportation System Management);3、近期交通工程的发展:Intelligent Vehicle Highway System , IVHS三、交通工程学科的特点:1、系统性:交通与整个社会经济系统密切相关,自身又是一个由诸多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要素(人、车、路、环境、能源等)所组成的有机整体,是一个多目标、多约束、开放性的大系统。
交通工程学最重要的方法论基础是系统分析和系统工程。
2、综合性:交通工程学科的研究往往从五个方面展开:工程(Engineering)、法规(Enforcement)、教育(Education)、能源(Energy)、环境(Environment),因此交通工程学科通常被人们称为“五E”学科;交通工程学科又与地理、历史、经济、政策、体制等诸多因素有关,是一门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硬”科学与“软”科学于一身的综合性很强的科学。
3、交叉性:交通工程学研究的对象具有多方面的边际性或交叉之处,如汽车行驶理论与降低汽车的废气排放、噪声、震动、道路几何线形、道路通行能力、交通规划、设计、交通管理与控制等均同其他科学相互交叉或相连接,又如智能交通系统(ITS),它是交通工程学科与电子工程学科、信息工程学科、自动控制学科、计算机技术学科、汽车工程学科等在交通运营管理中的相互交叉、相互融合。
4、社会性:交通系统是社会经济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涉及社会的各个方面,特别是交通规划、交通管理、交通法规等,差不多同社会各个方面均有关,如政策、法规、技术、经济、工业、商业、生产、生活等社会各个阶层、各个单位,从人员讲涉及全体市民,并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娱乐。
5、前瞻性:道路交通工程是为国民经济发展,为人民的生产、生活,以及科技、教育、文化等活动服务的,是区域和城市发展的载体,是社会经济活动的支撑体系,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交通必须先行。
6、动态性:交通工程学科是一门正在发展中的综合性学科,它从交通运输的角度把人、车、路、环境及能源作为一个统一体进行研究,兼有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双重特点。
四、交通工程学研究内容:1、交通特性:包括车辆特性;驾驶员和行人的交通特性,主要指他们的心理因素、生理因素和反应能力等;道路特性,如道路的数量、质量、道路增长速度与交通量增长速度的关系等;交通量;汽车行车速度;道路通行能力等。
调查研究这些交通特性,是为了揭示交通规律,据此编制交通规划,设计道路线形和实施交通管理。
2、交通规划:在调查研究交通现状,预测未来的人口、社会经济和土地利用对交通的需要的基础上,制定交通规划。
它是城市或区域总体规划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3、交通流:即车辆在道路上连续行驶形成的车流,可用流量、流速和密度(道路单位长度上含有车辆的数量,单位是辆/千米) 3个参数来描述。
研究道路交通流的运行规律,可用于分析道路和各种交通设施的使用效果,并提出改进措施。
4、道路线形设计:包括道路平面线形和纵断面线形、道路交叉口、道路景观、道路出入口和道路渠化设计。
设计方针是保证行人和车辆安全、畅通。
5、交通管理:研究如何采用一系列手段正确处理交通中人、车、路三者间的关系,保证交通安全,减少交通公害。
6、交通安全:研究交通事故发生的规律性及产生原因,从而提出保障交通安全的措施。
7、交通公害:指机动车辆排放废气和产生噪声及振动而造成的对公众的危害,研究防治公害的措施日益受到重视。
8、交通节能:包括节能汽车的试制,省油的几何设计研究等。
五、交通工程学的作用:总结国内外研究和运用交通工程学的实践以及交通工程学在发展过程中所显示的作用,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能够促进道路交通综合治理方案的形成和实施,促使交通事故全面下降;2、能够有效的减少和避免交通拥挤、混乱状况,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和运输企业的经济发展效益;3、能够通过改善道路交通环境达到既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又减轻驾驶员劳动强度的效果;通过对驾驶员交通心理及生理特性的研究和运用,实施对驾驶员的科学管理,提高安全驾驶效率;4、能够促进车辆和道路在质量和数量上协调发展,提高交通规划和公路网规划水平及道路的整体设计和施工水平;5、能够增进汽车驾驶员、乘客、行人、骑自行车者等道路使用者的安全感和舒适感,减少道路运输中的货物损失;6、能够减少空气污染、交通噪声等交通危害;7、能够提高各项交通工作管理水平、服务水平和法制教育水平等。
交通工程学与道路运输管理工作有密切的联系,交通工程学的研究和运用能够促进道路运输目标的实现,而道路运输管理工作的深入和发展又会对交通工程学的研究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促使其发展。
六、各高校交通工程专业介绍:1、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所属主要学科的历史可以上溯到1952年,在院系调整中,同济大学、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等院校土木工程相关专业合并建立同济大学公路铁路与桥梁系。
1959年,交通部在同济大学成立了交通部同济大学公路研究所。
50-70年代,铁路工程专业调整到上海铁道学院,道路工程专业则留在同济大学继续发展,并于80年代在全国率先开设交通工程专业,道路交通学科发展成为同济大学在国内具有重要地位,得到国际认同的优势学科。
2000年,随着上海铁道大学与同济大学的合并,集中两校道路与机场工程、城市轨道与铁道工程、交通工程与交通运输管理,交通信息工程等方面的师资力量,组建了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2、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交通运输学院是北京交通大学历史最悠久的学院。
1986年,运输管理工程专业被国家批准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同年成为首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1987年运输管理工程学科被国家批准为全国重点学科。
2001年,在国家组织的第二批重点学科评比中,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继续被评为该领域全国3个重点学科之一。
交通运输学院下设运输管理工程系、交通工程系、交通信息管理工程系、旅游管理系、系统工程与控制研究所、系统科学研究所、交通运输系统模拟实验室及电子商务实验室。
目前,学院拥有交通运输工程1个博士后流动站,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系统工程等3个博士点,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系统工程、系统分析与集成、系统理论、安全技术及工程和环境工程等6个硕士点,交通运输、交通工程、旅游管理、电子商务4个本科专业和1个部级开放实验室。
学院还有交通运输工程、控制工程2个工程硕士点。
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学院:飞行学院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中国南方航空集团公司于1993年9月联合创立,其中心任务是培养民用运输飞机驾驶员及民航管理人员,设飞行技术本科专业,2004年新增交通运输(民航规划与管理)专业。
4、吉林大学交通学院:吉林大学交通学院的前身是1956年成立的国内第一个汽车运用与修理专业,1992年5月经原机械工业部与交通部批准,在汽车运用工程专业和运输管理工程专业的基础上,组建了吉林工业大学交通学院,2000年6月更名为吉林大学交通学院,是我国高校中成立较早、实力较强的交通学院之一。
5、东南大学交通学院:东南大学交通学院成立于1995年,其前身可追溯到原中央大学工学院土木工程系的路工组、1987年成立的运输工程研究所、1989年成立的交通运输工程系。
2000年4月,原南京高等专科学校、原南京地质学校的相关学科并入交通学院,组建成立了新交通学院。
设有8个系,拥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覆盖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和9个硕士点,设置7个本科专业。
七、交通工程学习要求:本专业培养具备交通工程和系统规划、设计与控制等方面知识,能在国家与省、市的发展计划部门、交通规划与设计部门、交通管理部门等从事交通运输规划、交通工程设计、交通控制系统开发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学生需要具备以下知识与能力:(1)掌握交通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2)掌握系统工程的一般分析方法和系统控制的基本技术;(3)具有交通运输规划、交通工程设计和交通控制系统开发的初步能力;(4)熟悉国家关于交通运输规划、建设与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5)了解交通工程,特别是智能交通的发展动态;(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