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易错题
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易错试题及参考答案

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易错试题及参考答案1.王老师是某市初级中学特级教师,“假设我是孩子”“假设是我的孩子”,是她从教35年始终坚持的教育格言。
她用自己朴实的工作作风和“读懂学生,科学地爱生”的“换位思考”德育艺术,使教育产生了最大的效果。
一次,王老师班上有三名同学在逛超市时看到几枝喜欢的圆珠笔,一时控制不住,悄悄放进了自己的口袋。
王老师得知后并没有对其严厉批评,而是去超市买了三支笔送到学生家中,用真诚唤醒了孩子们的良知。
可见,当学生犯错误本该受到责罚时,如果我们以“假设我是学生”的情感去体会孩子的内心世界,以童心去理解他们的“荒唐”,宽容他们的“过失”,有礼貌地对待他们,让他们时时体验到一种高于母爱、超越友情的师生情,这就可能成为学生改正错误的内在驱动力。
对孩子来说,有时候宽容比惩罚更有力量。
请评析王老师的做法,并且结合案例说明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怎样“换位思考”来鼓励或唤醒犯错误的学生?2.阅读下面材料,答复下列问题。
小刘到某小学工作以来注重尖子生的培养,培养的尖子生屡次在全校学生诗歌比赛、比赛中获得好的成绩。
但校长发现她经常对那些不听课、顽皮、不讲卫生的学生采取罚站、不许进教室、罚清扫卫生等措施惩罚他们。
家长知道后,屡次找她交换意见,但小刘不但不以为然,而且还对家长进展批评。
问题:请运用所学习的教师职业道德知识对小刘的做法进展分析。
3.阅读下面的文章,按要求答复下列问题。
关于价值概念的理解①近些年来,价值观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但是,作为价值观核心概念的“价值”及相关概念,在国内理论界一直存在着许多似是而非的看法,影响了我们对价值观问题的理解,因而有必要理清一些根本概念。
②现代价值观的“价值”概念,直接于经济学的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但就其拉丁词的本义和现代哲学语境中的含义而言,却远远超出了经济学的范畴,是一个包含伦理学、美学、宗教学、政治学所指的详细价值形态的,与“善”通用的概念。
因而,价值首先指的是人们所希冀和追求的“好”生活,表征着人的存在的目的性;经济学意义的含义只是第二位的。
教师资格证考试:精选 360 道易错题

1.“学生之所以学习,是因为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得到奖赏、赞扬和优异的成绩等报偿”,持这种观点的学习动机理论是()。
A.归因理论B.麦克里兰德的学习动机理论C.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D.强化理论2.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提出者是()。
A.赫尔巴特B.皮亚杰C.布鲁纳D.巴班斯基3.在理论上论证了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家是()。
A.杜威B.赫尔巴特C.孔子D.夸美纽斯4.课的类型是由()决定的。
A.教师备课B.课的种类C.学生的学习过程D.教学的阶段性5.《学记》中说“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此四者,心之莫同也。
”因此应做到()。
A.因材施教B.循序渐进C.长善救失D.教学相长6.某同学在做阅读时,习惯带着问题去看材料,这种元认知策略是()A.计划策略B.注意策略C.调节策略D.监控策略7.在对事物的知觉中,需要有以往经验、知识为基础的理解,以便对知觉的对象做出最佳解释、说明,知觉的这一特性叫()。
A.知觉的理解性B.知觉的选择C.知觉的恒常性D.知觉的整体性8.警察、教师、医生等角色属于()。
A.归属的角色图式B.非归属的角色图式C.成就的角色图式D.非成就的角色图式9.教师应该指导学生通过概括和总结的方法,整理所学知识,发挥()的作用,减轻记忆负担,提高学习效率。
A.复习B.积极遗忘C.过度学习D.精细加工10.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
A.校长B.教师C.教研员D.科研人员11.《红楼梦》一书,人物众多,关系复杂,散见于各章,鲁迅先生综合各章信息后,制作了一张主要人物关系表,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A.组织策略中的利用表格B.复述策略中的表格化C.精加工策略中的利用表格D.组织策略中的利用网络关系12.根据福勒和布朗的教师成长三阶段理论,()阶段是教师成长的起始阶段。
A.关注情境B.关注学生C.关注自身D.关注生存13.()是思维的基本过程,也是其他思维过程的基础。
2023-2024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学重点易错题

2023-2024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学重点易错题1、在我国,高等教育可以追溯到( )时期。
A.西周B.秦朝C.汉朝D.唐朝【答案】 A2、现代意义上的大学起源于()。
A.亚洲B.非洲C.欧洲D.美洲【答案】 C3、社会服务职能是高校( )。
A.教学和科研职能的延伸B.教学职能的延伸C.科研职能的延伸D.创收的借口【答案】 A4、专业存在和发展的根基是()。
A.教育性B.组织性C.合法性D.自主性【答案】 C5、根据学术门类划分或职业门类划分,将课程组合成不同的专门化领域,这些组合被称为( )。
A.课程B.专业C.教学计划D.教学大纲【答案】 B6、素质的涵义是()。
A.素质就是文化素质B.素质就是思想道德素质C.素质就是专业素质D.素质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既包括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又包括专业素质既包括身体素质,又包括心理素质。
【答案】 D7、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表现在()。
A.高校是科技创新的重镇B.高校是培养政治精英的摇篮C.高校是文化传承的基地D.高校是受教育者实现社会化的场所【答案】 A8、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
A.赫钦斯B.阿德勒C.布鲁纳D.贝格尔【答案】 C9、有关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国家和政府的力量较强B.市场的力量较强C.高校自身的力量较强D.学者所代表的学术力量较强【答案】 A10、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 )。
A.认识活动B.教师教的活动C.学生学的活动D.课堂活动【答案】 A11、我国实施“985工程”的主要目标是()。
A.打造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B.推进“211”工程建设C.尽快实现高等教育普及化D.促进高等教育的多样化【答案】 A12、根据比格斯的研究,学习动机可分为三种类型:工具性动机、内在动机和成就动机,这三种动机分别对应于哪三种学习策略()A.再认策略、意义策略和组织策略B.意义策略、组织策略和再认策略C.再认策略、组织策略和意义策略D.意义策略、组织策略和目标策略【答案】 A13、教育对象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教育活动以及研究活动内容、技术和手段的专业化,这些因素决定了高校教师劳动的( )特点。
【教师资格证】易错100题(幼儿园)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9小题,每小题2分,共5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为保障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下列有关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有关部门、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履行职责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提供教育教学设施和设备B.提供必需的图书、资料及其他教育教学用品C.对教师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中的创造性工作给以鼓励和帮助D.支持教师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2.“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的论依据是()。
A.个体需求具有层次性性C.人类发展具有共同性B.人类智能具有多元D.气质类型具有多样性3.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所规定的我国的基本教育制度?() A.学业证书制度 B.教育考试制度C.教师培训制度D.教育督导制度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健全统筹有力、权责明确的教育管理体制,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是(A.加强省级政府的教育统筹B.转变政府职能和简政放权C.建立依法办学的学校制度D.规范政府管理权限和职责5.秦统一六国的过程中,最后灭亡的诸侯国是()。
)。
A.赵B.燕C.韩D.齐6.你有一个学生经常在课堂上打瞌睡,对此,最不恰当的处理方式是()。
A.让他的同桌叫醒他B.让他坐在教室的前部或者靠近讲台的地方C.让他回答问题,使他保持活跃状态··1D.当着全班同学面训斥他,使他清醒7.在幼儿园阶段,不适合幼儿学习的内容是()。
A.听故事C.和同伴一起游戏8.中国现代第一部现实主义长篇童话是(A.《稻草人》C.《大林和小林》B.洗手入厕D.学习10以上的加减法)。
B.《古代英雄的石像》D.《秃秃大王》9.下列选项中,属于大多数地震发生的类型的一项是()。
2023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笔试考试易错考题汇总(综合素质部分)

2023年老师资格证考试笔试考试易错考题汇总(综合素质局部)【第1题】每次在与幼儿交流过程中,吴老师都会全神贯注地看着幼儿,有时候她也点头、微笑、询问和鼓励。
这反映了吴老师与幼儿相处所遵循的原那么是〔〕。
A.个体性原那么B.适时性原那么C.公平原那么D.尊重原那么【第2题】在幼儿园工作理论中,一些老师认为上课是传授知识、开展幼儿智力的唯一途径,组织幼儿进餐、睡眠等,只是保育工作。
这种想法有违〔〕。
A.尊重幼儿原那么B.发挥一日生活的整体功能原那么C.重视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性D.循序渐进原那么【第3题】某幼儿园经常组织老师们互相观摩保教活动,针对活动过程展开研讨,提出完善活动的建议,这种做法表达的老师专业开展途径是〔〕。
A.进修培训B.同伴互助C.师徒结对D.自我研修【第4题】王老师在给孩子们讲故事时,讲到“大象用鼻子把狼卷起来”,用手做出卷的动作,说到“大象把狼扔到河里去”,又用手做出扔的样子,孩子们也学老师做出一样的动作,脸上露出会意的笑容。
这表达老师劳动的特点是〔〕。
A.复杂性B.示范性C.长期性D.创造性【第6题】郑老师搜集矿泉水瓶、报纸、纸箱、塑料绳等材料,并改造成合适幼儿的教学材料。
郑老师的行为说明其具有〔〕。
A.环境创设的才能B.随机教育的才能C.教学反思的才能D.教学生成的才能【第7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开展规划纲要〔2023-2023年〕》提出,健全统筹有力、权责明确的教育管理体制,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是〔〕。
A.加强省级政府的教育统筹B.转变政府职能和简政放权C.建立依法办学的学校制度D.标准政府管理权限和职责【第8题】在外地打工的陈某向工作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请,恳求批准他年满7 周岁的孩子小宝在工作地附近的公立小学就读。
对于这一申请,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应当〔〕。
A.批准,但要求陈某支付额外的学费和杂费B.批准,并为其提供平等的义务教育的条件C.回绝,小宝只能在户籍所在地的学校就读D.回绝,小宝只能选择在当地民办学校就读【第9题】成人杨某对5岁的小明说:“你敢砸人家的玻璃,你就是英雄。
2023年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学题库及答案(易错题)

2023年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学题库第一部分单选题(100题)1、制定教学计划的前提是()。
A.课程设置B.培养目标和规格C.教学环节D.教学反思【答案】:B2、不属于大学生权益特征范畴的是()A.规则性B.专属性C.法定性D.私有性【答案】:D3、大学教师的首要职责是()。
A.教书育人B.科学研究C.服务社会D.引领社会【答案】:A4、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郝钦斯B.阿德勒C.布鲁纳D.贝格尔【答案】:C5、现代意义上的大学起源于()。
A.亚洲B.非洲C.欧洲D.美洲【答案】:C6、学校的建筑、设备、诗墙、画廊等是一种()。
A.显性课程B.隐性课程C.核心课程D.活动课程【答案】:B7、当代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和改善教学,发挥()。
A.选拔性功能B.发展性功能C.鉴定性功能D.导向性功能【答案】:B8、下列哪一项不是上好课的必要条件()A.目的明确B.内容正确C.方法得当D.手段先进【答案】:D9、根据学术门类划分或职业门类划分,将课程组合成不同的专门化领域,这些组合被称为()。
A.课程B.专业C.教学计划D.教学大纲【答案】:B10、高校组织的目标特征是()。
A.学术性B.模糊性C.二元性D.复杂性【答案】:B11、关于如何改变人文教育的落后状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整个教育活动中渗透人文教育B.开设人文学科方面的课程C.使人文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处于支配地位D.在专业教育中补充人文教育的内容【答案】:C12、高等学校社会服务的意义不包括()。
A.实现高校的价值回归B.有利于引领社会反思C.有利于教师潜心学术,为学术而学术D.有利于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答案】:C13、对高等教育结构的形成、发展和调整起决定性影响的是()。
A.文化因素B.科技因素C.教育因素D.经济因素【答案】:D14、教育教学研究中最基本、最常用的研究方法是()。
A.调查法B.实验法C.经验总结法D.个案研究法【答案】:A15、在学制方面单一公立系统、单一管理部门的代表国家是()。
50道教师资格考试易错题精选(附答案解析)

50道教师资格考易错题1.规定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的是()A、教育内容B、教育目的C、教育方法D、教育途径答案:B解析:教育目的规定了教育要达到的预期效果。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产生怎样的结果。
国家和社会教育机构、学生家长、教师等都对新一代寄予那样的期望,这些期望也可以理解为广义的教育目的。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的总的要求。
教育目的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它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教育活动有指导意义。
教育途径是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教育内容,完成教育任务,实现教育目的,进行双向活动所经历的渠道的总称。
2.京师范大学学制研究小组于1981年在其附属中小学开始进行的学制实验是( )。
A、六三制B、双轨制C、分支型D、五四制答案:D解析:现在正在实行的五四制实验始于1981年,在北师大附小进行的实验。
1989年原国家教委提出,要积极推进五四学制改革实验。
之后,实验规模进一步扩大到全国很多地区。
现代学制类型包括单轨、双轨以及分支型。
单轨制的代表国家是美国。
美国单轨学制自下而上的结构是:小学、中学、大学。
其特点是一个系列、多种分段。
双轨制的代表国家有英国、法国以及前西德。
双轨制是一轨自上而下,其结构是大学、中学(包括中学预备班);另一轨是自下而上,其结构是小学(后来是小学和初中)及而后的职业学校。
分支制的代表国家是前苏联。
前苏联的学制前段(小学、初中)是单轨,后段分叉,是介于单轨和双轨之间的学制类型。
3.我国近代第一个以法令形式公布并在全国推行的学校教育制度是()A、癸卯学制B、壬寅学制C、壬戌学制D、壬子-癸丑学制答案:A。
解析:1902年壬寅学制——又叫《钦定学堂章程》,首次制定了近代学制,但是未实施。
1904年癸卯学制——又叫《奏定学堂章程》,中国近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开始,以日本为蓝本,学习年限长,总共二十五六年。
山东高校教师资格证综合科目多选题易错题

1.高等教育政策的基本功能有()A. 导向功能B. 协调功能C. 动机功能D. 管制功能正确答案: ABD知识点: 高等教育政功能2.教育政策执行中存在哪些问题()A. 教育政策执行的偏离B. 教育政策执行的缺损C. 教育政策执行的片面化D. 教育政策执行的泛化正确答案: ABD知识点: 教育政策执行的失真与矫正3.从评估在教育政策环节中所处的时间而言,教育政策评估可以分为()A. 预评估B. 执行评估C. 正式评估D. 后果评估正确答案: ABD知识点: 高等教育政策评估的类型4.对待教师职业选择,需要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A. 正确对待教师的苦与乐B. 把社会需要和个人理想结合起来C. 正确对待教师的地位和待遇D. 正确对待教师的权利与责任正确答案: ABC知识点: 教师的职业理想5.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行为选择的特点有()A. 公众性B. 示范性C. 限制性D. 渗透性正确答案: ABCD知识点: 职业道德行为选择6.下列选项中属于学习者中心课程设计的具体形式的是()A. 生活情境设计B. 人本主义设计C. 经验中心设计D. 独立学科设计正确答案: BC知识点: 课程设计的类型7.教学设计诞生至今产生了几种主要的理论,主要包括()A. 系统分析教学设计理论B. 精细加工理论C. 成分呈现理论D. 教学设计理论正确答案: ABC知识点: 教学设计理论8.教学处理理论(ITT)通过“处理壳”实现教学处理,处理壳主要包括()A. 创作环境B. 鉴别环境C. 传输环境D. 执行环境正确答案: AC知识点: 梅瑞尔教学设计理论9.教学设计的史密斯——雷根模式是建立在()对学习认识的基础上。
A. 行为主义B. 建构主义C. 认知主义D. 人本主义正确答案: AC知识点: 教学设计的主要模式10.史密斯—雷根模式把教学设计过程分为(),重视教学策略设计和教学环境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契合现代教育理念的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幼年期3-6 童年期少年期4.一个人对同一问题,解决方案越多,表明其思维(b)越高。
A.指向性B.流畅性发散量很多解决方法C.变通性;叫灵活性,是指思维发散的类别和不同方面另一类别的解决方法D.独创性5.品德心理结构最具动力色彩的是()。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行为D.道德意志21.我国于(b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确定)年确立了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
A.1980B.1985C.1995D.199823.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
A.涂尔干4.终身教育时间上贯穿人的一生,形式上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正规非正规15.心理自我是在青春期开始发展的。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1.教师如何采取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①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②恰当控制动机水平③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④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努力学习2.简述气质和人格的区别。
一、单项选择题5.B[解析]道德情感是品德心理结构中最具有动力色彩的成分。
6.A[解析]心理咨询分为三个阶段:诊断、咨询、巩固。
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的基础方法是倾听。
7.C[解析]心理辅导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其目标应与教育目标相一致,但它的性质又不同于学校其他工作,它直接指向学生的心理素质。
对操作技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根据动作的精细程度和肌肉运动程度不同,可以把操作技能分为细微型操作技能和粗放型操作技能;根据操作对象的不同,可以把操作技能分为徒手型操作技能和器械型操作技能;根据动作的连贯与否,可以把操作技能分为连续型操作技能和断续型操作技能;根据动作对环境的依赖程度不同,可以把操作技能分为闭合性操作技能和开放性操作技能。
23.A[解析]略30.D[解析]操作性条件反射这一概念,是斯金纳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
他关于操作性条件反射作用的实验,是在他设计的一种动物实验仪器即著名的斯金纳箱中进行的。
9.×[解析]人的意志是在有意识、有目的的行动中,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
意志行动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意志行动的准备阶段和意志行动的执行阶段。
手遇火后迅速缩回属于无意识的行动。
题干说法错误。
11.×[解析]人格中的性格是后天的,是社会文化模式的刻印,有可能改变,有好坏之分。
16.×[解析]感觉是人认识世界的开端,是我们一切知识的最初来源。
四、简答题2.气质和人格的主要区别是:(1)气质是由生物因素决定的,是不可改变的,而人格本质上是由个人的生活经验所形成的,会因见识和新经验而发生改变;(2)气质在人的早期就已呈现出来,而人格出现得比较晚;(3)在动物身上也能观察到气质,而动物是没有人格的;(4)气质是从人的情绪、言谈举止中流露出来的,不涉及行为的具体内容,而人格特征可能与行为的具体内容有关;(5)受较高级认知过程控制的行为与人格有关,而与气质无关。
1.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把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的教育家是()。
A.卢梭B.夸美纽斯C.康德D.赫尔巴特6.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著名教育家(A)。
A.埃拉斯莫斯B.夸美纽斯C.洛克D.卢梭9.心理学上“水下击靶”实验所支持的迁移理论是(C)。
A.形式训练说B.共同要素说C.经验类化说D.关系转换说10.创造性思维的策略和方法中()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对事物的敏感性,并促使学生深入思考,灵活应对。
A.头脑风暴训练B.自我设计训练C.推测与假设训练D.发散思维训练18.作为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提出了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的教育学者是(C)。
A.杜威B.卢梭C.赫尔巴特D.夸美纽斯30.人的全面发展是指各方面素质的()。
A.和谐发展B.均衡发展C.全面发展D.快速发展6.陈述性知识主要以概念、产生式的形式表征。
()7.教师取消全程监控的方式以后,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保持,这是一种正强化。
()15.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避免学生“分心”,讲课的声音要抑扬顿挫,但不可忽高忽低,也不要配以夸张的身体动作。
(√)16.根据巴甫洛夫的两种信号系统学说,“望梅止渴”是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1.举例说明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2.简述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作用。
五、综合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小李、小张都是刚工作一年的初一语文老师,两人工作很努力,但也存在很多困惑。
小李对小张说:“为了上好课,我学习了很多关于新课改的知识,意识到教学中要关注学生,要把课堂还给学生。
我特别注意调动课堂氛围,我的课以学生发言、表演为主,上得很热闹。
上周公开课学生个个都很开心,可听课的老教师们都说我的课没有语文味,缺乏深度,只注重形式。
难道一堂课热热闹闹的不好吗?”小张说:“为了上好课,我也没少花工夫。
我专门买了特级教师教学录像,细心模仿教学中的每个环节,上课几乎就是把录像中教师的教学复制到我的课堂上。
可为什么同样的上课方式,我的课效果就不好呢?”问题:(1)你是否赞成小李的教学观,结合教学理论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
(5分)(2)小张上课的问题在哪里?请从教学方法的角度进行分析。
(5分)2.1968年,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做了一个实验。
他从小学每个年级抽出部分学生,进行所谓的“预测未来发展’’的测试.学生名单交给任课教师。
实际上,罗森塔尔并未做任何真正实际的测验,只是随意抽取部分学生的名字,在这些学生中,有的是教师意料到的,有的不是。
过了一学期后重测,发现那些被随意抽出的学生各方面都获得了较大的进步,成绩明显提高。
这一事例说明了什么问题?在教育、教学中使你受到哪些启发?3.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列举砖头的用处”时,学生小芳的回答是“造房子,造仓库,造学校,铺路”;学生小明的回答是“盖房子,盖花坛,打狗,敲钉”。
你更欣赏哪种回答?为什么?请根据思维的原理进行分析。
一、单项选择题1.D[解析]赫尔巴特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把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写了著名的教育学著作《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6.A[解析]班级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
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家埃拉斯莫斯。
9.C[解析]贾德在“水下击靶”实验的基础上提出的迁移理论是经验类化说。
10.C 推测与假设训练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对事物的敏感性,并促使学生深入思考,灵活应对。
11.C[解析](1)小学阶段创造力呈发展趋势,其中流畅性最高、变通性居中、独创性最低。
(2)在小学一至三年级阶段,学生的创造力呈直线上升状态,小学四年级呈现下降趋势,小学五年级又回复上升,小学六年级又表现出下降趋势。
(3)在小学阶段,男女学生的创造力发展基本上同步,性别差异不明显。
(4)在小学阶段,进行创造力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创造力的发展。
1.最早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是德国。
6.陈述性知识主要以概念、命题和命题网络的形式表征,程序性知识以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表征。
7.负强化是指教师对学习者消除某种讨厌刺激以后,学习者的某种正确行为发生的概率增加。
题干所述是一种负强化。
16.×[解析]“巴甫洛夫”把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建立的各种各样的条件反射叫做第一信号系统,把用语词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建立的各种各样的条件反射叫做第二信号系统。
“望梅止渴”是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
四、简答题1.[参考答案](1)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
例如,青少年的身高、体重有两个生长的高峰。
第一个高峰在出生后的第一年,第二个高峰在青春发育期。
(2)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
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就已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方面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
例如,在生理方面,神经系统、淋巴系统成熟在先,生殖系统成熟在后。
2.[参考答案](1)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3)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不是消极、被动的。
五、综合分析题1.[参考答案](1)我不赞成小李的教学观。
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要相结合。
小李仅仅关注学生,以学生发言、表演为主,缺乏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这样的教学缺乏深刻性。
②上好一堂课除了气氛热烈,还应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这样才能使学生明确一堂课的任务和重难点,使学生巩固每节课学到的知识。
(2)①小张上课的问题是没有注意到学生的差异。
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具有主观能动性、具有情感的人。
特级教师所教的学生和小张所教的学生是不同的。
这就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
②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相互提高的动态过程,没有固定的模式。
小张在教学中遵照特级教师的教学模式,对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具体问题束手无策。
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方法,运用启发式教学,和学生进行互动,在互动过程中不断调节教学方法,最后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2.上述案例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即“教师期望效应”。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如果对学生充满信心,对学生抱有极大的期望去教育学生,学生将感受到这种期望,并将这种期望转化成一定动力,在这种动力的驱使下,学生在智力、情感、个性等方面一定会取得迅速发展。
“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对一个人传递积极的期望,就会使他进步得更快,发展得更好。
反之,向一个人传递消极的期望则会使人自暴自弃,放弃努力。
3.小芳回答砖头的用途都是沿着用作“建筑材料”这一思维方向发散出来的,几乎没有变通性。
而小明的回答不仅想到了砖头可作建筑材料,还可作防身的武器、敲打的工具,这样的发散思维变通性不仅好,而且具有新的思路和想法,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8.儿童非常喜欢阅读情节比较新颖离奇的故事,这种现象可以用()解释。
A.驱力说B.强化说C.观念冲突论D.归因论14.有人急躁易怒,有人活泼好动,有人安静沉稳,有人胆小扭捏,这是个体心理特征中什么的表现?(D)A.性格B.情绪C.人格D.气质15.视听觉的反射中枢位于(B)。
A.后脑B.中脑C.前脑D.延脑16.吃糖之后再吃药,就觉得药特别苦,而吃完药再吃糖,就会觉得糖特别甜。
这是哪一种感觉规律?()A.感觉适应B.同时对比C.继时对比D.感觉转换17.小学生在听教师讲课的时候,随着教师的讲述而在头脑中浮现出故事中的情景,这属于()。
A.无意想象B.有意想象C.再造想象D.幻想21.“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出自()。
A.《论语》B.《荀子》C.《孟子》D.《学记》2.在巴甫洛夫的经典实验中,铃声是作为强化物而出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