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银行被并购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案例7.4 亚洲、拉美金融业并购重组案例分析

案例7.4 亚洲、拉美金融业并购重组案例分析
率和金融监管水平的提高有正面效应。
2.暴露出种种的不足,使各国对自身的缺陷有了更为清醒的
认识,为减轻和消除金融危机的影响,不得不重组本国的
金融业
3.对世界经济局势和人们的思想观念都进行了一次洗礼


21
油价格暴跌使墨西哥经济走向衰退。
90 年代初期, 墨西哥经济似乎非常健康: 通货膨胀得到了控制, 外国直
接投资增长迅猛, 墨西哥中央银行积累了几十亿美元的储备, 美、加、
墨达成的北美自由贸易同盟于1994 年初生效。墨西哥80 年代的艰难时
势似乎已成过眼云烟。
然而,北美自由贸易同盟生效后不到一年, 墨西哥就遭遇经济灾难。
围,提高了竞争力
不利:①使自己背上沉重的包袱,增加了经营风险
②短时间内很难将两个严重亏损的银行顺利消化掉
特点:首要的任务是培训员工和处理原有的不良贷款,而不是马上开展
新业务;政府在银行业并购重组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10
2.对马来西亚银行并购案例的评析(两个层面)
利:可增强银行的实力,降低金融风险,保持金融体系的稳定;由于
立有效的现代企业制度、对外资的依赖和创新不足、只注
重出口不利于国家经济结构的平衡)
(2)知识经济的影响(东亚各国经济结构的调整无法满足
新的经济形势发展需要)
(3)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管理存在缺陷
(危机发生后,由于缺乏有效的危机预警机制和救援行动
迟缓,不利于该地区的经济恢复)
正是由于金融危机的爆发和自身的金融体系的缺陷,迫使亚
理地利用外资并能针对发达国家金融市场的波动采取有效的对策是值
得深思的


18
二、我国金融体制和韩国具有极大的相似性,韩国金融发展和改革历程

荷兰银行被并购案例分析

荷兰银行被并购案例分析

荷兰银行被并购案一、背景介绍<1>被收购方荷兰银行2000年以来,荷兰银行表现稳定,截至2006年底股东回报率约为55%(含股息)。

自2002年以来,在全球投资银行、北美商业银行和亚太地区商业银行方面稳步扩张。

2006年公布业绩显示:销售额增长20%,利润增长7%,经营利润增长4.5%。

尽管业绩综合水平数据不错,但远低于销售额增长的利润增长还是让其自身运营效率缺失、业绩增长缓慢的弊病暴露无疑,股东们显示出对投资回报率的极大不满,要求以股息或股票回购的形式尽快获得应有的回报。

<2>第一竞标方英国巴克莱银行巴克莱银行是位列汇丰银行和苏格兰皇家银行之后的英国第三大银行。

与荷兰银行一样,巴克莱银行也是以商业银行业务为主的银行,在其2006公布的业绩报告中,商业银行业务占据了一半以上税前利润。

虽然其投资银行部门巴克莱资本近年来表现出色,盈利节节上升,但前些年收购的按揭贷款银行伍利奇却表现不佳,几经整合也不见效,在很大程度上拖累了巴克莱银行的整体业绩。

同时,相比多年来荷兰银行致力在美国、意大利、巴西以及亚洲开拓新市场,巴克莱银行的国际化程度表现出严重不足,从花旗银行挖来资深银行家西格斯负责国际商业银行业务部门,仅仅是加快国际化要迈出的的第一步而已。

<3>第二竞标方三国银行财团1.苏格兰皇家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成立于1727年,是英国最古老的商业银行之一。

总部设在英国的爱丁堡,是欧洲领先的创新型金融服务集团。

2000年2月,苏格兰皇家银行一举成功收购了比自己资本规模大3倍的国民西敏寺银行,跃进为英国第二大、世界第五大商业银行,完成了跨入世界著名商业银行的关键一步。

该项收购涉及金额达210亿英镑,创下了当时英国历史上银行业收购的最高金额记录。

2.西班牙国际银行西班牙国际银行有限公司,也叫桑坦德银行。

桑坦德集团创立于1857年,总部设在西班牙的桑坦德。

2004年7月26日桑坦德银行1股股份另25便士的价格收购英国第六大银行阿比国民银行的每1股股份,交易价值89亿英镑,阿比国民银行拥有英国抵押贷款市场11%的份额以及1800万客户,741家分支机构。

跨国公司并购典型案例分析

跨国公司并购典型案例分析

跨国公司并购典型案例分析第一篇:跨国公司并购典型案例分析跨国公司并购典型案例分析在全球化并购浪潮中,已不仅仅限于大企业吞并小企业,更多地出现了大企业之间的并购。

这种大企业的并购常常对一国或几国的相关产业产生重大影响。

因而对一些国际上著名的大企业并购典型案例的分析,能使我们获得一些重要的启示,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以下我们来对一些典型案例进行剖析。

(一)波音公司并购麦道公司1996年12月15日,世界最大的航空制造公司美国波音公司,宣布并购世界第三大航空制造公司美国麦道公司。

并购总价值133亿美元。

并购后,每份麦道股份变为0.65波音股份。

麦道品牌只保留100座的MD一95型客机,其余民用客机一律改为波音品牌。

从此,有76年历史,举世闻名的麦道公司不复存在。

波音公司总经理于1997年2月出任新波音的主席和总经理,三分之二以上管理干部由波音派出。

新波音拥有20万员工,500亿美元资产,净负债仅仅10亿美元。

当时预计在1998年,新波音公司可望有530亿美元的进账,可牢牢稳住世界民用和军事飞机制造企业的龙头老大的地位。

波音公司成立于1916年,至今已有89年的历史。

波音经过多次的研究开发,发展成为一家设计并制造民用及军事飞机、导弹、直升飞机及其他相关产品的多种经营公司。

在今后的20年中,波音将以每年5%的速度发展空中交通事业,并在原有全球民用客机交易量64%(1995年)的基础上,继续巩固和提高。

麦道公司成立于1920年,一直在军用飞机制造领域拥有霸主地位。

但是在1996年以后,市场占有份额急剧下降,竞争能力迅速削弱,从而面临着被其他企业并购的危险。

波音并购麦道计划已经讨论了三年。

麦道曾经两次拒绝波音,然而,在过去的几年,在与波音和空中客车的激烈竞争中,麦道一路败北,世界市场份额从22%下降到不到10%。

1996年,麦道只卖出40架民用客机。

1996年10月,麦道承认自己的300座MD一11无力与波音的400座747竞争。

银行并购法律案例分析(3篇)

银行并购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银行业并购成为企业拓展业务、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然而,银行并购过程中涉及的法律问题错综复杂,如何妥善处理这些问题对于并购的成功至关重要。

本文将以XX银行并购YY银行为例,分析银行并购过程中的法律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法律建议。

二、XX银行并购YY银行概况1.并购双方基本情况XX银行成立于20XX年,是一家具有较高市场影响力的商业银行。

近年来,XX银行积极拓展业务,努力提高市场竞争力。

YY银行成立于20XX年,是一家地区性商业银行。

由于经营不善,YY银行面临着市场份额下降、盈利能力不足等问题。

2.并购原因XX银行并购YY银行的主要原因是:(1)扩大市场份额:通过并购YY银行,XX银行可以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市场竞争力。

(2)优化资产结构:YY银行的不良贷款比例较高,并购后,XX银行可以通过整合资源,优化资产结构。

(3)提升品牌影响力:并购YY银行有助于XX银行提升品牌影响力,扩大品牌知名度。

三、XX银行并购YY银行的法律问题分析1.并购过程中的法律风险(1)合规性问题:并购过程中,XX银行需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并购行为合法合规。

(2)信息披露问题:并购过程中,XX银行需按照《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等规定,及时、准确、完整地披露并购信息。

(3)反垄断审查问题:并购双方的市场份额较高,XX银行并购YY银行可能涉及反垄断审查。

2.并购协议的法律风险(1)并购协议条款不明确:并购协议中可能存在条款不明确、权责不清等问题,容易引发争议。

(2)并购协议的履行:并购协议签订后,XX银行需严格按照协议履行义务,否则可能面临违约责任。

3.并购后的整合风险(1)人力资源整合:XX银行并购YY银行后,需妥善处理人力资源整合问题,避免出现内部矛盾。

(2)业务整合:XX银行并购YY银行后,需整合双方业务,实现协同效应。

跨国并购成功案例分析_跨国并购经典案例

跨国并购成功案例分析_跨国并购经典案例

跨国并购成功案例分析_跨国并购经典案例跨国并购是当代企业国际拓展的重要形式,也是近年来国际直接投资流动的最主要形式之一。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企业规模的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把跨国并购作为对外直接投资、开拓国际市场的新策略。

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关于中国企业跨国成功并购案例分析,欢迎大家前来阅读!中国企业跨国成功并购案例分析篇12014年11月12日,锦江国际和美国喜达屋集团联合公布:双方就喜达屋资本出售卢浮集团和子公司卢浮酒店集团100%股权签署相关协议。

经此一役,锦江国际旗下酒店将超过2800家,34万间客房分布全球52个国家和地区,并由此跻身全球酒店排名前8位。

卢浮酒店集团成立于1976年,是欧洲和法国第二大连锁酒店集团,其100%股权由喜达屋资本通过旗下私募股权基金持有,截至2014年6月,卢浮酒店集团布局全球46个国家,拥有、管理和特许经营1115家酒店,91154间客房。

6大酒店品牌覆盖1—5星级,在欧洲的核心市场具高知名度,位于全球领先地位。

锦江国际与其谈判完成后,向旗下经营酒店的上市公司锦江股份发函征询是否作为收购方参与该项目。

锦江股份决定收购并在上市公司履行完成法定程序后即与喜达屋签署了《股份购买协议》。

2015年1月14日,停牌两个多月的锦江股份发布公告,拟以百亿人民币巨资收购卢浮集团100%股权,以期拓展国际化战略。

这是国内酒店业最大一笔海外并购,也是中国证监会于2014年四季度放开上市公司现金并购政策以来,交易金额最大的一起并购案例。

1月30日,锦江股份股东大会以高达99%的赞成率高票通过此项并购案。

锦江股份的战略投资者弘毅投资当日表示,基于对有限服务型酒店行业的看好以及对锦江股份和收购标的管理团队的高度肯定,弘毅投资认可本次收购,并将在未来发展中积极履行股东职责。

“品牌管理协同和客源优势带来看点,通过跨国收购分享出境游市场蛋糕。

预计此次收购有望增厚锦江股份2015年净利润1350万—3800万欧元,按照最新汇率计算,可以增厚公司净利润0.96亿—2.71亿元人民币。

海外并购案例法律分析(3篇)

海外并购案例法律分析(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走出国门,寻求海外并购的机会。

海外并购不仅可以为企业带来新的市场、技术和人才,还可以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然而,海外并购过程中涉及到众多法律问题,如合同法、公司法、税法、反垄断法等,这些问题处理不当可能导致并购失败。

本文将以某海外并购案例为切入点,分析海外并购中的法律问题及应对策略。

二、案例简介某国内知名企业(以下简称“甲公司”)拟收购一家海外知名企业(以下简称“乙公司”),乙公司主要从事高端装备制造业务。

甲公司为了实现海外扩张战略,决定收购乙公司。

在并购过程中,甲公司遇到了以下法律问题:1. 合同法问题: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的收购合同存在条款模糊、责任不明确等问题。

2. 公司法问题:甲公司在收购过程中涉及到的股权变更、公司治理等问题。

3. 税法问题:甲公司在收购过程中可能面临高额的税负。

4. 反垄断法问题:甲公司收购乙公司可能触及反垄断法规。

三、案例分析1. 合同法问题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的收购合同存在条款模糊、责任不明确等问题,可能导致合同纠纷。

为避免此类问题,甲公司应采取以下措施:(1)聘请专业律师审查合同条款,确保合同内容明确、责任清晰。

(2)在合同中明确约定违约责任及争议解决方式。

(3)在合同签订前,对乙公司进行尽职调查,了解其真实经营状况。

2. 公司法问题甲公司在收购过程中涉及到的股权变更、公司治理等问题,可能对公司的长期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为妥善处理这些问题,甲公司应采取以下措施:(1)聘请专业律师协助完成股权变更手续,确保股权变更合法合规。

(2)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确保公司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度。

(3)关注乙公司员工的权益,确保并购过程中员工的稳定。

3. 税法问题甲公司在收购过程中可能面临高额的税负。

为降低税负,甲公司应采取以下措施:(1)聘请专业税务顾问,对收购过程中的税务问题进行评估。

(2)利用税收优惠政策,降低税负。

平安“富通门”事件法律问题分析

平安“富通门”事件法律问题分析

平安“富通门”事件法律问题分析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但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出现了各种问题,其中比较令人关注的便是中国平安投资比利时富通集团巨亏的案例。

虽然平安“富通门”事件已经随着今年四月富通集团股东大会通过分拆协议,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是平安巨亏背后却留给我们很多的思考。

比利时、卢森堡和荷兰政府在对富通集团的问题上存在明显的国有化征收问题。

通过对平安投资富通争议中的国有化征收的法律分析,提出解决方法,以期抛砖引玉。

标签:国有化;补偿;投资保护协定1 平安“富通门”事件始末2007年11月27日,中国保险业巨头之一中国平安保险集团敲响了进军海外的号角,斥资约18.1亿欧元从二级市场直接购买欧洲著名金融机构富通集团股份,折合约富通总股本的 4.18%,一跃成为富通集团第一大单一股东,后又将持股比例扩大至4.99%。

中国平安集團这次的海外并购是中国保险公司首次投资全球性的金融机构,是中国保险业进军国际市场的一次里程碑式的投资。

平安收购富通便是基于两者之间的业务相似性,通过对富通投资公司的收购,有利于平安直接提升资产管理业务能力、完善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并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其多元化战略。

但是好景不长,由于美国次级债券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致使包括贝尔斯登,雷曼兄弟等全球顶级金融机构一夜之间轰然倒塌。

富通集团也不能幸免。

这使得平安在富通集团的投资产生了巨额亏损。

2008年10月6日平安公告称,拟在三季报中对富通股票投资进行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把在去年9月30日净资产中体现的约157亿元的市价变动损失,转入利润表中反映,9月29日比利时、荷兰及卢森堡三国政府宣布联合出资112亿欧元拯救遭遇流动性危机、股价暴跌的富通。

不过,三国政府并未执行这一计划。

10月3日,荷兰政府率先出手,斥资168亿欧元收购原荷兰银行在内的原富通全部在荷业务。

富通案例分析(关于次贷危机的思考)

富通案例分析(关于次贷危机的思考)

次贷危机前后富通大事记及财务状况分析08年富通大事记(源自于富通08年年报EN_ANNUAL REVIEW 2008.)挑战的时期1、2008年1月27日,富通发布(trading update),对其健全的资本和偿付能力以及不改变的红利政策给予确认。

1、2008年3月7日,富通报告了其07年全年的净盈利为EUR 4.0bn。

其中包括剥夺?(divestment)CAIFOR获得的EUR900mio。

也包括由于信用市场的混乱造成的EUR3.0bn的税前损失。

在他07年的PRESS RELEASE(新闻稿)里,富通给出了他的结构性信用风险敞口的细节,并针对这个组合中的每个特定的产品给出了详细的描述。

2、2008年4月1日,FI,富通投资银行(富通银行全球的资产管理机构),完成了对ABN AMRO(荷兰银行)资产管理的转移(transfer?)。

2个礼拜前,富通和平安宣布了签订合约,平安将用2.15BN取得富通接近50%???的股权。

但在2008年12月30日,富通宣布伙伴关系不会完成。

3、2008年5月18日,富通在他们第一季度报表中宣称进利润为EUR808mio,这其中包括来自于结构性信用资产组合的税后的净亏损达380MIO 这是由于信用市场的混乱造成的。

富通同时宣布了由于证券市场向不利方向发展造成的在偿付能力上的达EUR1.2bn的不利影响,即偿付能力在数额上损失了1.2bn。

但根据BASEL 1的标准,核心则本比率还是能达到8.5%。

资本计划4、在获得了荷兰银行的活动的大背景下,富通在2007年10月份向欧洲委员会(EC)作出承诺,要减少在荷兰商业银行存放贷市场上的投入。

从这上面获得收益事实上证明比预期要低。

(什么意思?)。

这次挫败和其他一些因素(包括宣告要获取荷兰保险的剩下的股权的意图、在非常挑战的市场环境中的预期???)起来,促进了富通加快了他们EXISTING CAPITAL PLAN的步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荷兰银行被并购案
一、背景介绍
<1>被收购方荷兰银行
2000年以来,荷兰银行表现稳定,截至2006年底股东回报率约为55%(含股息)。

自2002年以来,在全球投资银行、北美商业银行和亚太地区商业银行方面稳步扩张。

2006年公布业绩显示:销售额增长20%,利润增长7%,经营利润增长4.5%。

尽管业绩综合水平数据不错,但远低于销售额增长的利润增长还是让其自身运营效率缺失、业绩增长缓慢的弊病暴露无疑,股东们显示出对投资回报率的极大不满,要求以股息或股票回购的形式尽快获得应有的回报。

<2>第一竞标方英国巴克莱银行
巴克莱银行是位列汇丰银行和苏格兰皇家银行之后的英国第三大银行。

与荷兰银行一样,巴克莱银行也是以商业银行业务为主的银行,在其2006公布的业绩报告中,商业银行业务占据了一半以上税前利润。

虽然其投资银行部门巴克莱资本近年来表现出色,盈利节节上升,但前些年收购的按揭贷款银行伍利奇却表现不佳,几经整合也不见效,在很大程度上拖累了巴克莱银行的整体业绩。

同时,相比多年来荷兰银行致力在美国、意大利、巴西以及亚洲开拓新市场,巴克莱银行的国际化程度表现出严重不足,从花旗银行挖来资深银行家西格斯负责国际商业银行业务部门,仅仅是加快国际化要迈出的的第一步而已。

<3>第二竞标方三国银行财团
1.苏格兰皇家银行
苏格兰皇家银行成立于1727年,是英国最古老的商业银行之一。

总部设在英国的爱丁堡,是欧洲领先的创新型金融服务集团。

2000年2月,苏格兰皇家银行一举成功收购了比自己资本规模大3倍的国民西敏寺银行,跃进为英国第二大、世界第五大商业银行,完成了跨入世界著名商业银行的关键一步。

该项收购涉及金额达210亿英镑,创下了当时英国历史上银行业收购的最高金额记录。

2.西班牙国际银行
西班牙国际银行有限公司,也叫桑坦德银行。

桑坦德集团创立于1857年,总部设在西班牙的桑坦德。

2004年7月26日桑坦德银行1股股份另25便士的价格收购英国第六大银行阿比国民银行的每1股股份,交易价值89亿英镑,阿比国民银行拥有英国抵押贷款市场11%的份额以及1800万客户,741家分支机构。

3.比利时富通银行
富通银行成立于2000年3月21日,总部设在比利时布鲁塞尔。

富通银行的母公司富通集团原本主要基地是在荷兰,以保险业务为主。

富通银行是由比利时通用银行、荷兰Meespierson银行、比利时Aslk/Cger Bank 储蓄银行与荷兰Vsb Bank 储蓄银行等多家银行,合并组成的欧洲银行。

三家银行都是通过兼并、收购其他银行而发展起来的综合性银行,在通过跨国兼并扩张业务和规模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和狂热的野心。

在巴克莱银行向陷入危机的荷兰银行发出收购邀约之后,三国银行以拆分荷兰银行为约结盟竞购:苏格兰皇家银行获得全球投资银行、企业银行和北美银行;西班牙国际银行获得拉美商业银行业务、意大利业务和银行消费者金融业务;富通银行获得荷兰本土业务、私人银行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

二、并购过程
收购荷兰银行的历程始于2007年3月,于2007年10月结束。

期间,收购方巴克莱银行和苏格兰皇家银行牵头的财团分别有两次报价,荷兰银行管理层的态度也经历了偏向巴克莱银行至中立选择苏格兰皇家银行前头的财团的一波三折的过程,最终由于巴克莱银行的收购要约仅仅被0.2%的荷兰银行股东接受,巴克莱银行不得不撤销收购要约,而由苏格兰皇家银行、西班牙国家银行和富通银行组成的财团得到了86%荷兰银行股东的支持,以将荷兰银行分拆的形式对其进行了收购。

三、并购结果
2007年10月,巴克莱银行宣布放弃收购计划,尽管竞购过程中深得荷兰银行高管青睐的“白衣骑士”巴克莱银行曾经一度胜券在握,但在这场资本主义的战斗中,金钱才是永恒的砝码,利益是不变的度量衡,财大气粗的三大银行财团
的胜出体现的是私有制状态下股东对于利益最大化的不懈追求。

在荷兰银行86%持股股东的支持下,以苏格兰皇家银行为首的第二竞标方以折合约1010亿美元(93%以现金形式出资)收购荷兰银行全部股份,组建RFS 控股完成后续交接:
苏格兰皇家银行以272亿欧元获得投资银行业务和亚洲分部;
西班牙国际银行以240亿欧元获得巴西与意大利业务;
比利时富通银行以199亿欧元获得荷兰本土零售业务、私人银行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

四、并购之后
顺利完成收购一度令苏格兰皇家银行欣喜不已,但由于次贷危机爆发,近一年之后,这笔在市场最高点达成的交易很快招致激烈批评,被广泛认为是重大的战略失误,并直接导致RBS走上下坡路,该行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黯然离职。

2008年,苏格兰皇家银行税前亏损达241亿英镑,其中150亿英镑为收购荷兰银行带来的巨额商誉减值。

2009年2月,新任首席执行官表示,为剥离非核心资产,确保银行重新盈利,计划在未来3‐5年压缩或出售大约20%的资产,其中主要是收购的荷兰银行资产。

西班牙国际银行是收购荷兰银行的三巨头中比较幸运的一方。

获得了原荷兰银行再巴西和意大利赢利能力出色的两家银行之后,西班牙国际银行实现了有效的业务范围和规模的扩展,在金融危机中保持了优良的股权结构和市场成长性,投资稳定获得回报。

2009年,推动巴西子公司在圣保罗和纽约同时上市,创造巴西最大新股上市记录;2010年,以16.5亿英镑买下苏格兰皇家银行在英国300余家分支机构,打入英国市场。

靠从事保险业发迹的荷兰富通集团难以在银行业长盛不衰,2008年10月,仅在并购股权转换完成后不足20天内,富通银行以165亿欧元的价格将其通过RFS持股所持有的原荷兰银行全部股份和商业银行、保险业务全部转让予荷兰政府。

比利时政府随后向资金不支的富通银行注资,并有巴黎银行以74.93%比率控股,收购后新成立的银行易名为BNP Paribas Fortis,昔日比利时最大的银行不复存在。

五、教训和启示
鉴于上述案例,我们可以得到以下教训与启示:
第一,要制定清晰的并购战略并始终贯彻执行;
第二,海外并购要充分考虑自身实际量力而行;
第三,并购业务发起时机选择需要慎重考虑;
第四,要高度重视尽职调查在并购中的重要作用;
对我国银行业的启示则体现在:
第一、重视并防范私募股权基金介入的风险;
第二、认真制定引资与应对方案;
第三、加强相关监管措施。

总而言之,并购战略制定、并购目标选择、并购操作过程、并购整合等过程中都可能隐藏风险,必须加以准确识别和有效防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