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第二章第三节《声的利用》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精品教案 第2章声现象 第3节《声的利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精品教案 第2章声现象 第3节《声的利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精品教案第2章声现象第3节《声的利用》一. 教材分析《声的利用》这一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声音的应用,知道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声音的传播条件,了解声音在生产、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征后,对声音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他们对声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还不够了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声音在生产、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

2.使学生掌握声音的传播条件。

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声音在生产、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

2.声音的传播条件。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案例和图片。

2.准备实验器材,如声源、接收器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征,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展示生活中利用声音传递信息和能量的实例,如电话、广播、超声波清洗等,让学生了解声音在生产、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声音的传播过程,掌握声音的传播条件。

4.巩固(5分钟)针对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声音传播的条件,并通过抢答等形式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声音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如声纳、超声波医疗等,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声音在生产、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以及声音的传播条件。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关于声音应用的实践作业,如调查身边的声音应用实例,了解其原理。

8.板书(5分钟)板书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知识点,方便学生复习。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时间为:导入5分钟,呈现10分钟,操练10分钟,巩固5分钟,拓展5分钟,小结5分钟,家庭作业5分钟,板书5分钟。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2章第3节《声的利用》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2章第3节《声的利用》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2章第3节《声的利用》教案一. 教材分析《声的利用》这一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传播和利用,以及声波在科技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学习,学生应掌握声音的产生、传播条件、速度等基本知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对实验现象有较强的兴趣,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感到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现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适当简化理论知识,使其更容易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条件、速度等基本知识。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声波在科技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2.声波在科技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声音的传播现象,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讲解法:讲解声音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理解声波的传播原理。

3.讨论法:学生讨论声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声音传播实验装置、多媒体设备等。

2.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内容包括声音的产生、传播、应用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声音传播的实例,如电话、广播等,引导学生关注声音的传播现象。

2.呈现(10分钟)通过实验装置,让学生观察声音的传播过程,同时讲解声音的产生、传播条件、速度等基本知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身体验声音的传播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针对实验现象和所学知识,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5.拓展(10分钟)学生讨论声波在科技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超声波、声呐等,引导学生关注声音的实际应用。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声音的产生、传播条件和应用。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关于声音传播的应用题,让学生课后思考。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2.3《声的利用》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2.3《声的利用》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1.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与声音相关的视频,如回声定位、超声波检测等,激发学生对声音利用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声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主学习课本内容,开展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在此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如测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观察声音的反射、折射现象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声学知识。
6.评价与反馈: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如课堂问答、小组讨论、实验报告等,关注学生在知识掌握、能力提升、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7.关注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帮助基础薄弱的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8.融入情感教育:在教学中,适时渗透环保意识、科技创新等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播放一段关于声音利用的视频,如超声波清洗、回声定位等,引导学生关注声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提出问题:观看视频后,教师提出以下问题:“声音有哪些应用?声音是如何传播的?声音传播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3.导入新课: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总结并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将学习声音的利用,了解声音传播的原理和速度,以及声音在科技、生活等方面的应用。”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声音的利用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声音传播的速度和特点,以及声音的反射、折射现象。
3.掌握声音的基本特性,如音调、响度和音色,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
(二)教学难点
1.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差异及原因。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第三节《声的利用》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第三节《声的利用》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第三节《声的利用》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声可以传递信息,可以传递能量,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参观或看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加强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点】:声可以传递信息,可以传递能量。

【教学难点】:查找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教学器材】:多媒体教学电脑、MP5、扩音器【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课前预习】:①远处的雷声预示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可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医生通过听诊器可以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古代雾中航行的水手通过号角的回声能够判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中医诊病通过“望、闻、问、切”四个途径,其中_____就是利用声音诊病的最早例子。

⑥利用超声波检查(平时所说的做“B超”)可以探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蝙蝠是靠________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的,它所采用的方法叫_______。

科学家根据这一原理,发明了_______系统,利用此系统,人们可以探知_______,绘出水下数千米处的地形图;捕鱼时渔民可以利用此系统获得____________。

⑧利用超声波能够传递_______,可以用来清洗钟表等精细机械。

外科医生利用____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教???学???程???序?内容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依据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情景⒈我们都知道有一部电影《泰坦尼克号》。

“泰坦尼克”号是一艘著名的英国大商船,1912年这艘大轮船在赴美途中与冰山相撞而沉没,人员伤亡惨重。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物理八年级第2章第3节《声的利用》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物理八年级第2章第3节《声的利用》教学设计
2.重难点二:声音的利用及影响
声音的利用领域广泛,影响深远。学生对声波测距、声波清洗等实际应用了解有限,对噪声污染的认识也不够深入。教学中应着重讲解这些知识点,提高学生的认识。
3.重难点三:实验操作与数据分析
学生在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方面的能力较弱,需要在教学中加强实践环节的指导和训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与声音相关的实践活动,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建议
1.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4.关注噪声污染问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二、学情分析
3.设想三:实验演示,直观教学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以及声波测距、声波清洗等应用。同时,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4.设想四:案例分析,深入理解
分析生活中的噪声污染案例,让学生了解噪声对人类生活和健康的危害,提高环保意识。此外,通过讨论声音利用的优缺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物理八年级第2章第3节《声的利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掌握声音的利用方式和应用领域。
2.学会使用声波测距、声波清洗、声波医疗等实际应用中涉及的物理知识。
3.了解声音在日常生活中对人体的影响,提高对噪声污染的认识,培养环保意识激发兴趣
通过播放生活中常见的声音现象,如雷声、电话铃声等,引起学生对声音的好奇心,从而导入新课。同时,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影响。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3节《声音的利用》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3节《声音的利用》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第3节《声的利用》教学设计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节内容是前两节内容的具体应用,与现实生活最为密切,体现了物理知识学习来源于生活应用与生活的价值理念。

二、课标要求:了解现代技术中声学知识的一些应用。

三、学情分析学生已经了解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特性等关于声音的基本知识,但是对于声音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还不是很清楚,尤其是声音在一些科技前沿技术的运用更是比较陌生。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能深刻体会到科学知识服务于人类社会的巨大力量。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参观或观看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等,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

五、教学重难点本节教学内容由“声与信息”和“声与能量”两部分内容组成,本节知识是学生通过对生活、生产中声现象的学习,了解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特性之后,探究学习声的利用。

声现象在实际生活中丰富多彩,应用非常广泛。

在生活中声的利用的例子很多,学生对于一些常见的声的利用的现象已经很熟悉,只不过不知道它们分别是利用的声的哪些作用。

所以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分辨出哪些生活现象是属于声传递信息的例子,哪些现象是声传递能量的例子。

并且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了解更多生活中声的利用的现象。

重点: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难点:声的应用中涉及的物理道理。

六、教学策略教师在讲解中可以对声在社会生活中应用的情况进行分类,可以按照课本分为“声与信息”和“声与能量”两类,也可按照声音在医疗、工业、军事、日常生活等方面的利用分类,然后根据分类进行总结性的讲解,在讲解中应对学生遗漏的例子进行补充。

本节的设计通过声音、视频、图片、投影、实验和设置有启发性的问题等手段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自己从生活中感知或查阅资料了解利用声的实例,另一方面,应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鼓励他们设计一些利用声音的小发明。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2章第3节声的利用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2章第3节声的利用

第3节声的利用【知识与技能】1.了解声音可以传递信息.2.了解声音可以传递能量.3.知道什么是超声波和次声波.4.了解超声波和次声波的特点.5.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应用.【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参观或者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重点】了解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了解声音可以传递能量.【难点】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应用.知识点一声与信息【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38-39,完成以下问题:1.声波可以传递信息.2.蝙蝠通过回声定位的方法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3.利用声呐系统,人们可以探知海洋的深度,捕鱼时渔民可以获得水中鱼群的信息.4.医生向病人体内发射超声波,同时接收体内脏器的反射波,反射波所携带的信息通过处理后显示在屏幕上,这就是平时说的“B超”.【合作探究】演示一声波能够传递信息隆隆雷声过后的一场大雨;铁路工人利用铁锤敲击钢轨,会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松动的螺丝;医生通过听诊器了解病人的心跳的情况;古代雾中航行的水手通过号角的回声能够判断悬崖的距离;蝙蝠靠超声波绝技在夜间捕捉昆虫.这些现象都说明了什么?答:说明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教师点拨】蝙蝠的超声定位系统在确定目标方位的精确度、抗干扰能力等方面都远优于现代的无线电定位器.深入研究动物身上各种器官的功能和设备,是近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叫做仿生学.可以引导学生注意由仿生学的角度打开技术创新之门.【跟进训练】下列不属于声音传递信息的是( C )A.响起的门铃声B.战场上吹响的冲锋号声C.用噪声炸弹使敌人暂时失去听力D.比赛场上发令员的枪声知识点二声与能量【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39-40,完成以下问题:1.声波可以传递能量.2.声波可以用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3.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合作探究】演示二声波能够传递能量实验一:如图所示,将扬声器对准烛焰,播放音乐.1.当播放音乐时,火焰的运动情况怎样?答:火焰会摇动.2.这说明了什么问题?答:说明了声波可以传递能量.实验二:在水槽中装水,一片树叶漂在水中,用木棍戳一下水面,会看见树叶随水波起伏.1.木棍戳水面的能量传给了哪个物体?答:传给了树叶.2. 是通过什么传递的?答:水波.3.超声波在本课中都有哪些应用?答:声波传递信息方面:蝙蝠回声定位、“ B 超”等;声波传递能量方面:超声波除去结石、超声波清洗精细机械等.【教师点拨】1.在理解声波传递能量时,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可以采用水波来类比.2.在分析声波传递能量的事例时,应着重抓住“动”这一关键词.【跟进训练】如图所示的事例中,利用声波传递能量的是( C )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应用1.超声波的应用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一、选择题1.一个质量为0.25kg的玻璃瓶,盛满水时称得质量是1.5kg,若盛满某液体时称得质量是1.75kg,那么这种液体的密度是A.1.0×103 kg/m3 B.1.16×10 3 kg/m3C.1.75×103kg/m3 D.1.2×103kg/m32.在做“测盐水的密度”的实验中,有下列步骤①用托盘天平测出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②将盐水倒入量筒中,读出量筒中盐水体积③用托盘天平测出剩余盐水和烧杯的质量④计算出盐水的密度.上述步骤合理顺序是A.④①③② B.④①②③ C.②①③④ D.①②③④3.在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发生折射的同时,还在水面发生反射.用箭头标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传播方向,下列光路中正确的是A.B.C.D.4.小强在水中练习潜水,则能正确反映岸上教练看到水下小强的光路图是A. B. C. D.5.小明拿着凸透镜在窗户和墙壁之间移动,发现墙壁上出现了一个窗户的像,墙壁、凸透镜和窗户的位置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墙壁上出现的是正立、缩小的实像B.幻灯机是利用图中所示的成像规律工作的C.向右移动凸透镜,在墙壁上还会出现一个像D.用白纸挡住凸透镜一半,墙上不能看到窗户完整的像6.如图所示,a、b、c、d是距凸透镜不同距离的四个点,F为焦点,下列几种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与物体在不同点时的成像情况相对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幻灯机是根据物体放在c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B.照相机是根据物体放在d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C.使用放大镜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a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D.人眼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F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7.小军帮妈妈煲鸡汤时,联想到了许多物理知识。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2章第3节声的利用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2章第3节声的利用教案

第3节声的利用【知识与技能】1.了解声音可以传递信息.2.了解声音可以传递能量.3.知道什么是超声波和次声波.4.了解超声波和次声波的特点.5.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应用.【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参观或者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重点】了解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了解声音可以传递能量.【难点】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应用.知识点一声与信息【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38-39,完成以下问题:1.声波可以传递信息.2.蝙蝠通过回声定位的方法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3.利用声呐系统,人们可以探知海洋的深度,捕鱼时渔民可以获得水中鱼群的信息.4.医生向病人体内发射超声波,同时接收体内脏器的反射波,反射波所携带的信息通过处理后显示在屏幕上,这就是平时说的“B超”.【合作探究】演示一声波能够传递信息隆隆雷声过后的一场大雨;铁路工人利用铁锤敲击钢轨,会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松动的螺丝;医生通过听诊器了解病人的心跳的情况;古代雾中航行的水手通过号角的回声能够判断悬崖的距离;蝙蝠靠超声波绝技在夜间捕捉昆虫.这些现象都说明了什么?答:说明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教师点拨】蝙蝠的超声定位系统在确定目标方位的精确度、抗干扰能力等方面都远优于现代的无线电定位器.深入研究动物身上各种器官的功能和设备,是近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叫做仿生学.可以引导学生注意由仿生学的角度打开技术创新之门.【跟进训练】下列不属于声音传递信息的是(C)A.响起的门铃声B.战场上吹响的冲锋号声C.用噪声炸弹使敌人暂时失去听力D.比赛场上发令员的枪声知识点二声与能量【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39-40,完成以下问题:1.声波可以传递能量.2.声波可以用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3.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合作探究】演示二声波能够传递能量实验一:如图所示,将扬声器对准烛焰,播放音乐.1.当播放音乐时,火焰的运动情况怎样?答:火焰会摇动.2.这说明了什么问题?答:说明了声波可以传递能量.实验二:在水槽中装水,一片树叶漂在水中,用木棍戳一下水面,会看见树叶随水波起伏.1.木棍戳水面的能量传给了哪个物体?答:传给了树叶.2. 是通过什么传递的?答:水波.3.超声波在本课中都有哪些应用?答:声波传递信息方面:蝙蝠回声定位、“ B 超”等;声波传递能量方面:超声波除去结石、超声波清洗精细机械等.【教师点拨】1.在理解声波传递能量时,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可以采用水波来类比.2.在分析声波传递能量的事例时,应着重抓住“动”这一关键词.【跟进训练】如图所示的事例中,利用声波传递能量的是(C)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应用1.超声波的应用超声波特点应用或危害方向性好,传播距离远声响、倒车雷达(传递信息)穿透能力强 B 超、金属探伤仪(传递信息)振动强烈清洗物体、碎石(传递能量) 2次声波特点应用或危害传播距离很远监测地震、海啸、核爆炸(传递信息)具有穿透能力使人和动物受到伤害(传递信息)能量很大具有极大的破坏力(传递能量)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节声的利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参观或看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点】
回声定位和回声测距。

【教学难点】
(1)区分声和声音(2)理解声传递能量。

【教学准备】①多媒体课件。

②实验器材:扬声器、蜡烛、火柴。

探究活动(一)
声与信息阅读分类
回声定位回声测距声和声音问:很好!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
第38—39页,看看能不能把声与
信息分分类,看看有几种运用?
(设计意图:很多学生并不会阅
读,更不会对阅读材料剖析分类。

这部分内容之所以这样处理,就是
要培养学生的基本学习能力,还能
发现本节的易混点。


指导学生科学的阅读课文。

【板书】一、声与信息
师:同学们很聪明,这么快就找到
两种分法。

下面请同学们继续观看
视频。

播放《听漏工》、《海豚蒙眼靠回音
定位仍能找到目》。

问:回声定位是如何完成的?下面
再深入理解一下这个重要的运用。

继续播放《蝙蝠靠回声定位捕获猎
物》《倒车雷达原理》。

最后定位到
图片上。

师:回声不仅可以确定位置,还可
以探知海洋的深度。

练习:用超声波测位仪向海底垂直
发射声波,经过4秒后收到回波。

此处海水有多深?
(设计意图:重要知识要多种方式
学习。

计算题求解不规范是现在学
生的特点,加上一个计算题既强化
了重点知识,又规范了解题行为。


实物投影学生的解答过程,师生共
同分析矫正。

听诊器
……
阅读课文,尝试分类。

汇报声与信息的运用。

初步分类。

交流归纳
1、在日常生活、工业、军
事、医疗等方面的运用分
类。

2、按声音、超声波、次声
波的运用分类。

观看,加深声与信息的运
用。

知道特殊的声音可以传
递有用的信息。

生积极回答(但说不到位)。

观看图片。

学生独立求解。

在交流反馈中落实重点知
识,进一步了解解题的规范
要求。

生思考讨论后知道“声”的
§2.3 声的利用
一、声与信息:
回声定位、回声测距、B超
二、声与能量:
声清洗、声击石、次声武器
附件1:
第二章第3节声的利用达标检测题
1.声既能传递__________,也能传递__________。

2.超声清洗及超声碎石是利用声能__________的性质工作的,而回声定位则利用了声能__________的性质。

3.在一个两端开口的纸筒的一端蒙上橡皮膜,用橡皮筋扎紧。

对着火焰敲橡皮膜,火焰会_________。

这说明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下实例中不能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是( ) A.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检查螺栓是否松动
B.医生用听诊器了解病人心肺工作状况
C.牙医用超声波洁牙
D.利用声呐测海深
5.蝙蝠夜间出来活动从来不会撞到墙壁、树枝上,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
A.蝙蝠的眼睛有夜视功能
B.夜晚有月光
C.蝙蝠的嗅觉很好,可以嗅出前面是否有物体
D.蝙蝠发出超声波可以在物体上返回,根据回声就可以判定物体的位置和距离
6.下列现象或做法中不能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的是
( )
A.蝙蝠靠超声波捕

B.利用超声波消除肾结石患者的结石
C.用声波清洗精细的机械
D.人突然暴露在150dB的噪声环境中,鼓膜会破裂出血
答案:1.信息能量 2.传递能量传递信息 3. 摇摆声可以传递能量 4.C 5.D 6.A
附件2:
【教学反思】
1、新课引入。

先从幽默新奇的“狮吼功”到引起学生惊叹的《声音击碎玻璃杯》再到医学上的《超声波碎石》,既让学生感到新奇,又让学生信服,自然感受到声有很多意想不到的运用,使学生认识到必须要对耳熟能详的声要做深入的学习。

2、大量新奇视频资料的使用,紧紧抓住了学生的眼球,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课后还津津乐道。

3、灵活运用教材,突出重点,突出能力培养。

(1)把幽默新奇的“狮吼功”和能引起学生惊叹的《声音击碎玻璃杯》前置;(2)把声和声音的区别放到学生自学“声与信息”中去思考发现,不作为知识点独立学习,这样既注意了易混点的辨析,又没冲淡重点知识的学习,还培养了学生阅读文本的能力;(3)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对声传递信息进行分类,较好的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分析
归纳能力。

(4)加上一个回声定位的计算题既强化了重点知识,又范了解题行为(新修订的教材对解题规范性要求提高)。

(5)变教师演示实验为学生演示实验,增加可信度。

注意:(1)了解视频时间,把握好课堂节奏。

(2)扬声器要用大功率的,放大声音,离烛焰距离要小于5厘米。

(注: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