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词语意思
词语意思的理解方法

词语意思的理解方法
理解词语的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 词义辨析法:通过比较不同词语的意思,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
可以通过查阅词典、阅读相关文献等方式来获取词语的具体含义。
2. 词缀分析法:通过词语的前缀、后缀等构词成分来推测词义。
例如,"不"作为前缀表示否定,"小"作为前缀表示轻微等。
3. 上下文推理法:通过词语所处的语境来推测它的意思。
可以通过阅读整个句子、段落或者文章的内容,从中获取相关线索来理解词语。
4. 引申义理解法:某些词语的意思可能随着语言发展和文化变化而产生变化,需要通过了解其引申义或者文化背景来理解其具体含义。
5. 类比比较法:将一个陌生的词语与熟悉的词语进行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共同点,从而推测出这个词语的意思。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方法并非固定的步骤,而是可以结合使用的工具。
在理解词语的过程中,可以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来帮助理解。
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在语言交流中,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八种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词汇。
一、上下文推断法上下文推断法是一种根据词语所在上下文来推断词语意思的方法。
通过观察词语在文章中的出现位置和前后搭配,可以推断出该词语的意思。
这种方法常用于推断生词的意思,也是阅读理解的重要技巧之一。
二、查字典查字典是了解词语意思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查阅字典,可以找到准确的意思,还可以了解该词语的读音、用法等信息。
在查阅字典时,要注意选择权威、准确的字典或词典,以确保获得正确的信息。
三、词素分析法词素分析法是一种通过分析词语的组成来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通过对词语进行拆分和词汇成分的分析,可以了解该词语的词性、意义和用法。
这种方法有助于深入理解词语的含义和用法,提高词汇的运用能力。
四、语境分析法语境分析法是一种根据词语所在具体语境来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将词语放在具体上下文中,结合其他语言手段进行分析和判断,可以更好地理解句子的含义。
这种方法有助于准确理解词语在特定语境下的意思,提高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
五、近义词比较法近义词比较法是一种通过比较同义词或近义词来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通过比较同音词、近义词、反义词等,可以更好地理解词语的细微差别和不同用法。
这种方法有助于扩展词汇量,提高同义替换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六、反义词对比法反义词对比法是一种通过对比反义词来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通过对比一对反义词,如“伟大”和“渺小”,“快乐”和“悲伤”等,可以更好地理解词语的含义和情感色彩。
这种方法有助于加深对词汇的理解,提高语言运用和表达能力。
七、词义演变法词义演变法是一种通过考察词语的词义演变来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词汇的含义也在不断演变和变化。
通过了解词义的演变过程,可以深入理解词语的现代含义,同时也有助于拓展历史文化知识。
八、语言文化背景了解法语言文化背景了解法是一种通过了解词语所代表的语言文化背景来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理解词语的方法

2、组词、找近义词、说反义词
组词法: 宽阔——宽敞、辽阔 幽香——清幽的香 味 电灯——用电发光的灯 诚实守信——为 人诚实、遵守信用 找近义词: 增添——增加 关怀——关心 美丽——漂 亮 找反义词: 紧张——不镇定 懦弱——不勇敢 缓 慢——不快速
3、有感情朗读(读出相应的语气,也就理解 了词语的意思)。
课堂小结:
解释词语的方法不仅仅只有这几种, 而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解词时,既要遵 循一定的规则,但又不能墨守成规,学 习有法,学无定法。要灵活运用,具体 问题具体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对词语 的意义做出恰如其分的解释。
有一棵大树,它自命不凡,常常吹嘘自己的本领。一 天,它对大地说:“谁也没有我本领大。夏天的太阳多热 呀,像个大火球,可我能用我的手臂遮挡住炽热的光线, 给那些走累了的过路人提供凉快的歇脚地方,我的枝杈还 能为爱玩的年轻人来搭秋千,让他们愉快地荡来荡去…” 大树越说越得意,它环视四周,讥笑房屋矮小,大 地的低下,自认为伟大无比。人们经常在它脚上浇水,在 它树荫下点蜡烛,它把这些都看作是对它的崇拜。于是它 更加飘飘然,目空一切。天下雨了,人们为了躲避雨淋, 成群结队地挤在树下,但它却摆出一副傲慢的架式,拼命 地摇晃,以示自己是那么了不起。月夜里,当月亮透过大 树的枝叶照到大地的时候,大树就说:“大地,你看看, 月亮都是先由我来享受,然后才轮到你。”大地对它的 无理挑衅根本不予理睬。
一天傍晚,乌云翻滚,不一会儿,刮起了 特大风暴。 特大:读出相应的语气,特· · · 大,就是特别 的大的意思。
4、联系生活实际
背井离乡 可以结合5· 12汶川大地震后,当地的居民 被迫离开自己的家乡,到外地去谋生来理解。
5、展开想象
如“花团锦簇”一词,可引导学生想象春天 到了,各种颜色的花竞相开放、争奇斗艳的 情景来体会词义。
如何理解词语

比如,《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中有这样一个词语:飞来横祸,这 个词语该怎样理解呢?在上下文中 找一找,我们发现这段话有助于我 们理解这个词:“原来,司马迁因 为替一位将军辩护,得罪了汉武帝, 入狱受了酷刑。”这就是降临到司 马迁头上的“飞来横祸”。
三年级的同学读P63页《烧 不坏的手帕》,运用刚才学到的 方法,联系上下文,解释:
找到短文中的那句话,联系 上下文,恍然大悟在短文中的意 思是:
找到短文中的那句话,联系 上下文,恍然大悟在短文中的意 思是:
同学们一听老师的讲解Βιβλιοθήκη 一 下子明白过来,明白了其中的奥 秘。
五、联系前后语句 我们经常和学生说起理解文章的
一个注意点:要做到“字不离词”、 “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其 实,这里就告诉了我们解释词语的 一个方法,那就是理解词语可以联 系前后语句。有时,我们对于比较 陌生的词语,或者只能意会那个词 语的意思却说不出来,我们不妨到 前后语句间,去找找这个词语的意
三、 抓住关键字。有时,因为词语中的 某个字我们不理解,因此就没法准确理 解整个词语的意思,这时,我们就要想 办法理解关键字的意思。
如:一位侍奉吴王的少年,为了劝 说吴王,露水沾湿了他的衣裳和鞋子, 他也毫不介意。理解“侍奉”, 我们可 以运用找近义词的方法来理解就是“侍 候、服侍”。理解“毫不介意”时,这 个词只要弄懂了“毫”的意思,整个词 语的意思就明白了。
一、连接字义 这种理解词语的方法就是通过解释
组成一个词语的每个字的意思来理解整 个词语的意思。
如:“什么是合作呢?顾名思义, 合作就是互相配合,共同把事情做好。” 这段话中的“顾名思义”这个词语就是 一个很好的例子。“顾”是看的意思, “名”指名字、名称,“思”是思考、 想,“义”可解释为意思。连起来, “顾名思义”的意思就很清楚了:看到
阅读理解中的词语意思的解题技巧

阅读理解中的词语意思的解题技巧
阅读理解是很多考试中都会出现的题型,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理解文章中的词语含义。
以下是一些解题技巧:
1. 上下文理解:有时候文章中的词语并不容易理解,但是通过上下文可以推测出它的含义。
例如,如果文章中提到“他的表情十分阴郁”,可以推断出阴郁的意思是悲伤或沮丧。
2. 对比分析:有时候文章中会出现对比,通过对比可以更好地理解词语的含义。
例如,如果文章中提到“他的笑容跟以前相比更加明亮”,可以推断出明亮的意思是开心或愉快。
3. 前缀后缀:有些词语有特定的前缀和后缀,通过这些前缀和后缀可以推测出词义。
例如,如果文章中出现了“re-”,可以一定程度上推断出这个词的含义与“再次”“重复”有关。
4. 根据词性:有些词语的含义与它们的词性有关。
例如,动词“细看”和名词“细节”表示的含义是相似的。
5. 查字典:如果以上方法都无法解决,可以尝试查字典来查找词语的含义。
以上是阅读理解中词语意思解题的一些技巧。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中的词语含义,提高阅读理解的得分。
- 1 -。
怎么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怎么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针对小学生的文章小朋友们,你们在学习语文的时候,是不是有时候不太明白一些词语的意思呀?别担心,今天我就来告诉你们几个理解词语意思的好方法。
比如说,当我们遇到一个不认识的词语时,可以先看看它在句子里的位置,想想这个句子讲的是什么。
就像“欢快”这个词,如果句子是“小鸟在枝头欢快地歌唱”,那我们就能猜到“欢快”大概是说小鸟很高兴、很活泼的样子。
还有一个办法,就是拆字理解。
比如“聪明”这个词,“聪”是耳朵能听清楚,“明”是眼睛能看明白,那合起来不就是脑子很灵活、很会想办法嘛。
再给你们举个例子,“五颜六色”,我们可以想想生活中看到的各种颜色的花朵、气球,是不是一下子就明白这个词是说颜色很多很丰富啦?小朋友们,学会这些方法,理解词语就不难啦!针对初中生的文章同学们,在语文学习中,理解词语意思可是很重要的哦!那怎么才能更好地理解词语呢?咱们可以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比如说,在一篇文章里看到“他总是沉默寡言”,那从前面说他不太爱说话,后面说别人跟他交流他也回应很少,就能明白“沉默寡言”是形容一个人话很少。
还可以用找近义词的方法。
像“美丽”这个词,它的近义词有“漂亮”“好看”,这样对比着理解,是不是更清楚啦?比如说“陡峭”这个词不好懂,那我们想想爬山的时候,那种直直的、很难爬上去的山坡,是不是就大概知道“陡峭”的意思啦?同学们,多试试这些方法,语文学习会更轻松哟!针对高中生的文章高中的小伙伴们,语文学习中,精准理解词语意思对我们做阅读理解、写作文都非常有帮助。
我们可以从词语的构成来理解。
比如“朝气蓬勃”,“朝气”就是早晨的气息,充满生机;“蓬勃”形容旺盛的样子。
合起来就是形容充满生机、活力四射。
通过词语的感情色彩也能理解。
像“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英勇”是褒义,夸人的;“狡猾”是贬义,批评人的。
小伙伴们,掌握这些方法,提升语文水平不在话下!针对成年人的文章朋友们,在日常阅读或者交流中,碰到不理解的词语很正常。
写出理解古典名著句子中的有关词语意思的四种方法

写出理解古典名著句子中的有关词语意思的四种方法
1.解字法.解释词语时,有的词语,只要把关键字的含义讲清楚,词语的意思也就出来了.比如:咒骂,先解释“咒”,是“说别人坏话,或者用恶毒的话骂人”,整个词义也就出来了.
2.组词法.解释词语时,有的只要把构成词语的每一个字分别组成与原词意思相近的词,就能将原词的意思表达出来.比如:柔美,柔——柔软;美——美好.因此,柔美的词义一般
可解释为“柔软,美好”.
3.近义词法.表述词语时,有的只要找到这个词语的近义词,就可以表述这个词语的意思.比如说:畏惧,它的近义词就是“惧怕”,因此,畏惧的词义就可以表述为“惧怕”.
4.反义词法.解释词语时,有的可以找出这个词的反义词,再加以否定,就可以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比如:虚伪,它的反义词是“真实”,加以否定是“不真实”,因此,虚伪的词
义可以解释为“不真实”.
5.近义词、反义词综合法.表述词语时,有的为了更清楚地认知词义,可以把“近义词法”和“反义词法”综合运用.比如说:扩充,可以表述为“充裕,不空虚”.
6. 比喻揭示法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通过打比方去阐明很难用清楚语言释义的抽象概念.如:
血洗——像用血洗了一样,形容残酷的屠杀人民.
7. 分析综合法
有些词语,语素意义和词义之间关系比较明显,可以先分析语素意义,然后综合起来解
释词语整体意义;也可以先综合解释,后分析语素意义.如:
漠然置之——漠然,平淡,不关心;复置之,把它放到一边.指对人对事物态度平淡,毫不关心.
8. 联系语境法
将词语本义同其所处语言环境联系出来阐明词语在特定的上下文中的意义.如试卷中“九死一生”一词,可以联系上文“蟑螂父亲从冰箱中逃走”这一段内容认知为“形容经
历很大危险而存活”.。
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小升初阅读:怎样理解词语的意思 部编版

四怎样理解词语的意思知识梳理理解词语是提高阅读和表达能力的一个先决条件,只有理解了词语的意思,才能读懂句子、片段和整篇文章的意思。
因此,提高阅读能力,要从理解词语入手。
在充分理解语言材料的基础上,对文中的词语进行准确理解,这是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
理解词语有以下方法:(一)解释词素词语是由词素构成的,我们可以先把构成词语的关键字或词拆开,分别进行解释,然后再用通顺的语言综合起来,就可以理解整个词语的意思。
例如“辉映”一词,“辉”,明亮、光辉;“映”,映照,合起来就可以解释为:明亮地映照。
再如“协商”一词,“协”,协作;“商”,商量、商讨,合起来可以理解为:共同商量。
同样的方法还可以用来解释一些成语,例如“安然无恙”一词中,“安然”,平安的样子;“无恙”,没有生病、没有灾祸,“安然无恙”的意思可以理解为:平平安安,没有生病,没有灾祸。
(二)查工具书《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工具书都是重要的学习工具,《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就对使用工具书的能力提出了要求:“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
”“学会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
”养成经常查阅工具书的习惯,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掌握字音,理解词语,还可以培养严谨认真的求学态度。
在查词典解释词语的过程中,要注意根据文章的意思,从多种义项中选择正确的一项,并结合句子内容,用通顺的语言将词义描述清楚。
如,“这座小楼格调古朴、典雅”一句中,“格调”一词在字典中有两个义项:①文艺作品等的风格和情调;②指人的作风和品性等。
结合句子内容我们可以就理解,“格调”一词指的是小楼的建筑风格、情调,因此,在本句中应当选择第一个义项。
再如解释“这座玉雕通体洁白、玲珑奇巧,十分珍贵”一句中“玲珑”一词,通过查字典可以知道有两个义项:①精巧细致;②机灵敏捷。
显然,在本句中应当选择①,加上阐述性的语言后,“玲珑”一词可以解释为:形容玉雕精巧细致的样子。
(三)换近义词汉语词语浩如烟海,其中有很多词语意思相近或相似,就是我们常说的近义词,如果我们将一个词语替换成近义词代入原句中,仍然可以读得通,那么就可以用换近义词的方法解释这个词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
2.根据要求,在具体语言环境中选用合适的词表情达意。
3.能对某个词运用的好或差进行评价。
如何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联系上下文,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
例如:
谈起读书,人们都希望有个安静的环境,但这又谈何容易!在读到明人李乐句“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时,我好象立即受到一种启迪,悟到关键在自我调整。
调整好了,即使身处闹市通衢,不也像没有“五浊”干扰的可独享读书之乐的深山古寺一样了吗?
画线句子中“调整”指( )
A .调整好读书的环境
B .调整好读书的心境
C .调整好心情和环境
D .调整好读书的情趣
二、结合特定语境,分析词语含义。
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应该先找出该词语所在的具体的语句或段落,然后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特定含义。
例如: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思一样吗?结合特定句子,分析词语含义。
①挑山工挑着沉重..
的担子,却比游人走得快。
②这件事使他的心情变得沉重..
起来。
③他心潮澎湃,准备担起上级交给的这付沉重..
的担子。
三、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词语意思。
本课目标剖析
知识点拨 理解词语意思,领会文字魅力
例如:
《为了忘却的记念》:“夜正长,路.也正长。
……”句中的“路”的含义是什么?
分析:
抓住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和针对性,才能理解“路”是指与反动派作斗争的路,是指争取光明和真理的路。
四、注意感情色彩,明了词语意义。
很多词语富含感情色彩,但词语的感情色彩不是固定的,带什么感情色彩,常常取决于它所处的语言环境。
例如:
《我的老师》一文中“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狡猾”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分析:“狡猾”一词,本指诡诈不可信,狡诈刁钻,本是贬义词,在这里是一种风趣的说法,用作褒义,是淘气而机灵的意思。
五、结合修辞手法,理解词语意义。
理解“重要词语”,一定要弄清词语的比喻义(要搞清其比喻的对象,即本体)、引申义、双关义(谐音双关还是语意双关)、象征义(象征的对象是什么)、反语义以及色彩义(褒贬互换)等等。
需要提醒的是,找出之后,一定要代入原文中进行检验,确保理解到位。
例如:
《故乡》中“我只觉得我四周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苦闷”一句中的“高墙”是比喻的说法,这里既包含着作者对故乡的失望,也包含着和故乡人们的隔膜,而造成这种隔膜的原因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等级观念,而这正是作者的苦闷所在,也是文章要揭示的主题所在。
最后需特别指出的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一定要总体上把握语境,切不可脱离语境。
另外就是要注意多种方法的综合使用。
经典精讲
(一)傅雷家书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
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
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像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说,可是不敢说。
你这个年纪是一切向前往的,不愿意回忆的;我们噜哩噜嗦的抖出你尿布时代的往事,会引起你的憎厌。
孩子,这些我都很懂得,妈妈也懂得。
只是你的一切终身会印在我们脑海中,随时随地会浮起来,像一幅幅小品图画,使我们又快乐又惆怅。
真的,你这次在家一个半月,是我们一生最愉快的时期;这幸福不知应当向谁感谢,尽管我没有宗教信仰,至此也不由得要谢谢上帝了!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成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呢!尽管将来你我之间离多聚少,但我精神上至少是温暖的,不孤独的。
我想念我一定会做到不太落伍,不太迂腐,不至于惹你厌烦。
也希望你不要以为我在高峰的顶尖上所想的,所见到的,比你们的不真实。
年纪大的人终是往更远的前途看,许多你们一时觉得我看得不对,日子久了,。
你走后第二天,妈妈哭了,眼睛肿了两天:这叫做悲喜交集的眼泪。
我们可以不用怕羞的这样告诉人,也可以不担心你憎厌而这样告诉你。
人毕竟是感情的动物,偶尔流露也不是可耻的事。
何况母亲的眼泪永远是圣洁的,慈爱的!
1.阅读第一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⑴第一段“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说”中的“这一类话”指的是(用原文
的语句回答)
⑵第一段提到令作者“又快乐又惆怅”的时期。
为什么说它是“又快乐又惆怅”的?
2.读第二段,回答下面问题。
为什么说“你这次在家一个半月,是我们一生最愉快的时期”?(用原文回答)
3.从本文语言特色考虑,填入第二段横线上的应是()句。
(甲)现实却给你证明,我是对的(乙)现实却给你证明我并没大错
(二)蝴蝶的金翅膀
只要略加观察,闪过我眉宇的慌张就会袒露无遗,我把一只不被察觉的小纸盒塞进书桌,那里,供奉着两条黑黢黢的毛毛虫。
三日不见,刮目相看,你懂这句话的含义吗?丑陋的毛毛虫会变成美丽的蝴蝶,转瞬即变,像魔术般,我守候的就是揭开谜底的时刻。
然后,开始上课。
可接下来的情况就恶劣了,只听我同桌以惊雷般的分贝和速率,“咔嚓”一声蹦起来。
“她养了两条毛毛虫!”课堂顿时哗然一片。
老师捧着书本,几乎袋鼠状跳过来道:“怎么回事?”
千万万千,我没料到毛毛虫蹓跶出来,更没料到男生还有怕毛毛虫的。
我的脸色在众目睽睽之下,腾地转换成红萝卜。
我嗫嚅道:“我只是怕错过变蝴蝶的时机。
”心里其实已哭得滂沱,我是学习委员耶!竟然……老师将毛毛虫盒子从书桌里掏出来,仿佛展示:证据昭昭,你们都看到了吧。
让我尤其痛苦的是,两条丑陋的虫子竟然不知羞耻,慢腾腾地扭着身子炫耀。
完啦,几年的英名毁在两条爬行虫子爪下。
我深埋头,恐怖地思忖。
“把虫子收到盒子里,星期一放学后告诉我,蝴蝶有多少种。
”
天使的声音在耳边吹拂,这是老师的吗?我怔了一下才缓过神,这“批评”是对着我的吗?怎么闻不到硝烟味?
我如约来到老师办公室,她表情依然平静似水。
我可不敢出大气,嘤嘤着说,全世界大约有蝴蝶15000种,单台湾就有400多种。
见老师没吱声,知道她不满意,赶紧补充道:“凤蝶最美呢,全世界有600多种。
”老师依旧闷葫芦。
我急了,休息日片刻不闲地忙活查资料,搞得老师没态度。
我猛地仰起头,豁出去了,大声说,蝴蝶翅膀上的花纹,由鳞粉状的细末构成;产于美洲大陆的大桦斑蝶能迁徙2000到3000公里,集体过冬呢……
竹筒终于把豆子倒完了。
老师问,你知道金翅膀的蝴蝶吗?
当然,我不知道。
我回到家,再次开始搜寻。
这一查真吓了一跳,单讲蝴蝶分类,学问就浩瀚。
比如说凤蝶,就有碧凤蝶、麝香凤蝶,五花八门,使人眼花缭乱。
金翅膀的蝴蝶一定有,只是我没查找到。
但我想:即使世间没有,老师的心里也装有。
因为她教会我用一只眼睛仔细观察,另一只眼睛不停寻找。
1.说说下面两个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闷葫芦:
②硝烟味:
2.第五段中“天使的声音在耳边吹拂”。
“天使”指谁?文中为什么用“吹拂”,好在哪里?
3.第七段中“竹筒终于把豆子倒完了”的意思是
4.第三段中“竟然”之后作者省略了内容,请体会当时的情境,将省略内容补出来。
实战演练
(三)父亲留下书香
我家虽说不是“书香门第”,却有缕缕书香弥漫,这可从我全家人喜欢读书看出来。
说起我家的书香,还是我父亲传留下来的呢。
我父亲别无嗜(shì)好,就喜欢看书,《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以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古今中外名著,曾使他每每陶醉于其中。
可是后来父亲手中却换成了一本本“苦书”,——这,说来就话长了。
我母亲生我二弟后一病不起,常年躺在床上,生活不能自理。
父亲独自挑起了持家的重担。
起先请医生为母亲治病,后来家境日趋贫困,再也没钱请医生了。
我们为此忧心忡忡。
这时我发现父亲床头的《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书不见了,有的是一本本中医和中草药书,——这些就是“苦书”吧。
持家劳累之余,父亲就研读这些书,可谓是“苦”不释手。
父亲还钻研一本《中国针灸大纲》,边看边实践:替我母亲望诊搭脉,开方煎药,又作针灸治疗。
后来连我们兄弟姐妹也知道在足三里穴位针灸能起到有病治病,无病防病的良好效果。
奇迹终于降临,卧床数年的母亲[竟然、突然、忽然]下床了!
母亲感慨地叮咛我们要秉承父亲的精神。
为了给母亲作针灸治疗,父亲常常在晚上先在自己身上的穴位进行试针,感觉针刺麻醉的程度和针尖刺透的深度,然后再替我母亲针灸治疗……母亲的病治好了,她享寿到古稀之年,而操劳一生、挚爱妻子儿女的父亲却在65岁离开了我们!
父亲留给我们的很多很多,其中就有不绝如缕的书香。
1.读句子回答问题。
⑴我家虽说不是“书香书第”,却有缕缕书香弥漫。
①两个“书香”意思不一样。
“书香门第”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