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泰富巨亏事件!!
中信泰富巨亏事件!!

凭借着深厚的背景,荣智健长袖善舞。 “公私分明、公私混合、共同投资、 共同发展,”与大股东中信集团若即 若离,这是中信泰富独特的经营方式。
Page 5
中信泰富澳元巨亏事件起因
中信泰富在澳大利亚西部经营着一个铁矿, 到2010年的资本开支中澳元需求为16亿,外 加每年的营运开支约10亿澳元。为了防范 汇率变动带来的风险(前几年澳元兑美元一 直在大幅升值),中信泰富开始购买澳元的 累计外汇期权合约,也就是做了一笔外汇 衍生品的投资。
中信泰富有限公司(“中信泰富”)的业务集 中在香港及广大的内地市场,业务重点以基 建为主,包括投资物业、基础设施(如桥、路 和隧道)、能源项目、环保项目、航空以及电 讯业务。 其次,透过其全资附属机构大昌贸易行有限 公司及慎昌有限公司进行贸易及分销业务。 集团在港拥有多项物业项目,包括大型住宅 及优质商用物业。
中信泰富事件
背景介绍
:中信泰富
中信泰富的前身泰富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 1985年。 1986年通过新景丰公司而获得上市地位。 1991年泰富正式易名为中信泰富。(通过 泰富发展向中信(香港集团)定向发行2.7亿 股新股,使中信(香港集团)持有泰富64.7% 股权来实现的 )
Page 2
公司经营业务范围
Page 11
中信泰富10月20日停牌,21日复牌股价大跌。多家投资 机构纷纷下调其投资评级和目标价,其市值也严重缩水。 截至10月22日16∶10,中信泰富股价为4.91 港元,较10 月20日的收盘价14.52 港元跌幅达66.18%,股价已跌至 自1991 年1 月以来的低位,市值蒸发175 亿港元(约合 154 亿元人民币)。
page23三中信泰富巨亏的原因深层原因表面原因1汇率变化估计失误2存在风险敞口3套期保值工具选择不当1缺乏明确授权2没有制定严格的限额控制3缺乏有效的风险识别和评估机制4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page24一表面原因1汇率变化估计失误中信泰富过于相信澳元会不断升值而美元会持续走低然而结果并没有按其所想的那样发展由于其投入过大导致其亏损巨大
中信泰福巨亏真相

中信泰福巨亏真相中信泰富(00267.HK)公告称,由于一笔外汇杠杆交易损失,主要控股股东中信集团已为该公司协调安排了15亿美元的备用信贷。
对此,中信集团副董事长、总经理常振明昨晚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备用信贷不会“从中信银行走”,资金来源和到账时间暂不便披露。
常振明说,中信集团内部从来没有做过这种杠杆交易。
根据港交所的披露,截止到9月5日,集团主席荣智健个人持有中信泰富19.12%的股权,中信集团持有约29%。
停牌前,中信泰富上个交易日收盘报14.52港元,过去一个月累计下跌32%,与澳元兑美元跌幅相近。
据新华社10月21日消息,中信泰富股份当日复牌,股价大幅下挫,最低跌至6.47港元,收市报6.52港元,较停牌前收市价14.52港元下跌8港元,跌幅高达55.1%。
成交量1.79亿股,涉及金额13.67亿港元。
当日恒生指数跌1.84%至15041点。
巨亏曝光震动市场昨天上午,中信泰富早盘前便宣布停牌,外界开始揣测公司可能发生重大事件。
果然,下午5点01分,中信泰富向港交所公告了盈利预警,宣布该集团财务董事越权在市场上与数家机构签订巨额的外汇合同,导致中信泰富的外汇合同产生重大损失。
半小时之后,公司高层急召香港媒体举行新闻发布会。
荣智健神色凝重地向记者通报,公司的财务董事越权与香港数家著名的银行签订了金额巨大的澳元杠杆式远期合约,该合同与欧元兑美元、澳元兑美元汇率挂钩。
而在近期澳元波动之下,截至当前,中信泰富已经确认8亿港元的损失。
荣智健表示,如果以目前的汇率市价估计,这次合约带来的损失可能会高达147亿港元。
而如果澳元汇率再出现波动,不排除总体亏损金额会比147亿港元更高。
由于合约为期两年,因此中信泰富对有关整体亏损还不需要做实时拨备,而是在24个月后反映出来。
目前不能确认中信泰富到底是不是真正想对冲铁矿石项目的风险而执行此类杠杆交易,可能有投机的成分,国内一家相关银行业的外汇交易人士对本报表示。
中信泰富巨亏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从内部控制看中信泰富巨亏案一、公司简介中信泰富的前身泰富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1985年。
1986年通过新景丰公司而获得上市地位,同年2月,泰富发行2.7亿股新股予中国国际信托投资(香港集团)有限公司,使中信(香港集团)持有泰富64.7%股权。
自此,泰富成为中信子公司。
而后,中信(香港集团)通过百富勤把部分泰富股份配售出,使中信(香港集团)对泰富的持股量下降至49%,目前已降至41.92%。
1991年泰富正式易名为中信泰富。
中信泰富有限公司(“中信泰富”)的业务集中在香港及广大的内地市场,业务重点以基建为主,包括投资物业、基础设施(如桥、路和隧道)、能源项目、环保项目、航空以及电讯业务。
另外,透过其全资附属机构大昌贸易行有限公司及慎昌有限公司进行贸易及分销业务。
集团在港拥有多项物业项目,包括大型住宅及优质商用物业。
于一九九七年,公司的总部大楼“中信大厦”更于中区海旁落成,为香港海滨的重要标志。
中信泰富于香港注册成立,现于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并为恒生指数成份股之一。
中信泰富之最大股东为中国国际信托投资(香港集团)有限公司,是北京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的全资附属公司。
二、巨亏始末为了降低公司在澳大利亚铁矿石项目中面对的货币风险,从 2007年起,中信泰富开始购买澳元的累计外汇期权合约进行对冲。
2008年 10月 20日,中信泰富发布公告称,该澳元累计目标可赎回远期合约,因澳元大幅贬值,已经确认 155亿港元亏损。
到 10月29日,由于澳元的进一步贬值,该合约亏损已接近 200亿港元。
截至 2008年12月5日,中信泰富股价收于 5.80港元,在一个多月内市值缩水超过 210亿港元。
就中信泰富投资外汇造成重大亏损,并涉嫌信息披露延迟,香港证监会对其展开了调查。
2008年11月12日,中信泰富再次发布公告,与母公司中信集团达成初步重组协议,其一是中信集团以强制性可转债方式,向中信泰富注资 15亿美元。
据中信泰富 12月 19日披露,该条议案在当天的股东大会上获得了 99.94%的赞成票。
中信泰事件发生始末

背景资料:中信泰富外汇合约巨亏事件始末中新网4月8日电受累于去年爆发的外汇交易巨额损失案,中信泰富主席荣智健8日正式下课。
港股蓝筹股中信泰富周三盘后在港交所发布公告,宣布荣智健辞任公司主席等董事会变更事宜,并宣布股票于明日复牌。
以下为本网整理的中信泰富外汇合约巨亏事件的始末:2008年10月20日香港恒指成分股中信泰富突然惊爆,因投资杠杆式外汇产品而巨亏155亿港元!其中包括约8.07亿港元的已实现亏损,和147亿港元的估计亏损,而且亏损有可能继续扩大。
中信泰富两名高层即时辞职,包括集团财务董事张立宪和集团财务总监周至贤。
莫伟龙获任集团财务董事,负责集团财务及内部监控。
2008年10月21日中信泰富股价开盘即暴跌38%,盘中更一度跌至6.47港元,跌幅超过55.4%,当日收报于6.52港元,跌幅达55.1%,远远超过业界预计的20%左右的跌幅。
2008年10月22日香港证监会确认,已经对中信泰富的业务展开调查,而由于中信泰富的股价在两天内已经跌了近80%,联交所公布的公告显示,中信泰富主席荣智健及母公司中信集团,于场内分别增持100万股及200万股,来维持股价稳定。
2008年11月香港中信泰富在炒外汇衍生工具录得巨额亏损后,终于获母公司北京中信集团出手相助。
中信集团向中信泰富授出116亿港元的备用信贷、认购中信泰富发行的可换股债券,以及承担中信泰富在外汇累计期权合约的损失。
2009年3月26日中信泰富公布08年全年业绩,大亏126.62亿港元,董事会主席荣智健强调集团财政状况仍稳健,暂时无供股需要。
2009年4月3日中信泰富继早前被香港证监会调查后,3日再度接受警方调查。
由以上两案来看,两公司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其订立的合约如分为两部分的话,前半部分买入看涨期权可以看作出于保值的愿望和行为,但后半部附带的作为前半部合约对价的卖出协议,使两公司都成为期权的庄家,从而使整个交易成为投机交易。
从这个角度看,两公司的投行对手才是真正的资产“保值”者,他们以合约前半部条件为“权利金”,购买了一个“看跌期权”,从而规避了资产价格下跌的风险。
中信泰富巨亏事件案例分析

中信泰富巨亏事件案例分析班级:78班姓名:毛煜学号:11123604完成日期:2021.5.22中信泰富巨亏事件案例分析内容摘要:本文首先对中信泰富于08年的巨亏事件做一个案件分析,并以此引出外汇期权合约并对此进行简单介绍与认知。
关键词:引言:中信泰富在08年时的巨亏事件,再次警示我们经融市场风险极大,进入需慎之又慎。
关键词:巨亏,accumulator,金融风险正文:一:中信泰富巨亏事件始末1:案件概括:2021年10月20日香港恒指成分股中信泰富突然惊爆,因投资杠杆式外汇产品而巨亏155亿港元!其中包括约8.07亿港元的已实现亏损,和147亿港元的估计亏损,而且亏损有可能继续扩大。
中信泰富两名高层即时辞职,包括集团财务董事张立宪和集团财务总监周至贤。
莫伟龙获任集团财务董事,负责集团财务及内部监控。
2021年10月21日中信泰富股价开盘即暴跌38%,盘中更一度跌至6.47港元,跌幅超过55.4%,当日收报于6.52港元,跌幅达55.1%,远远超过业界预计的20%左右的跌幅。
2021年10月22日香港证监会确认,已经对中信泰富的业务展开调查,而由于中信泰富的股价在两天内已经跌了近80%,联交所公布的公告显示,中信泰富主席荣智健及母公司中信集团,于场内分别增持100万股及200万股,来维持股价稳定。
2021年11月香港中信泰富在炒外汇衍生工具录得巨额亏损后,终于获母公司北京中信集团出手相助。
中信集团向中信泰富授出116亿港元的备用信贷、认购中信泰富发行的可换股债券,以及承担中信泰富在外汇累计期权合约的损失。
2021年3月26日中信泰富公布08年全年业绩,大亏126.62亿港元,董事会主席荣智健强调集团财政状况仍稳健,暂时无供股需要。
2021年4月3日中信泰富继早前被香港证监会调查后,3日再度接受警方调查。
警方商业罪案调查科前往中信泰富总部调查,在逗留一小时之后运走大批文件。
2021年4月8日中信泰富在港交所网站发布公告称,荣智健卸任中信泰富主席,北京中信集团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常振明接任。
中信泰富巨亏案例分析

中信泰富巨亏案例分析一、公司背景中信泰富的前身泰富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1985年。
1986年通过新景丰公司而获得上市地位。
同年2月,泰富发行2.7亿股新股予中国国际信托投资(香港集团)有限公司,使中信(香港集团)持有泰富64.7%股权,自此,泰富成为中信子公司。
中信泰富有限公司的业务集中在香港及广大的内地市场。
业务重点以基建为主,包括投资物业、基础设施(如桥、路和隧道),能源项目、环保项目、航空以及电讯业务。
中信泰富于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并为恒生指数成分股之一。
其最大股东中国国际信托投资(香港集团)有限公司是北京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的全资附属公司。
二、案例背景2006年3月底,中信泰富与澳大利亚的采矿企业eralogy Pty Ltd达成协议。
以4.15亿美元收购西澳大利亚两个分别拥有10亿炖磁铁矿资源开采权的公司Sino-Iron和Balmoral Iron的全部股权。
收购之后它将成为中国未来巨大的铁磁矿石供应商。
中信泰富大股东是国企中信集团,属红筹股,而香港恒生指数的成分股都属蓝筹股,中信泰富恰是恒指成分股,所以中信泰富集红蓝一身,加上澳大利亚的收购项目是目前澳洲已规划开发的规模最大的磁铁矿项目,中信泰富的资金实力可见一斑。
然而,这只香港红筹股却于10月21日曝出155亿美元巨额外汇交易亏损的噩耗,当日股价下挫55%,累及恒生指数下挫1.84%。
使中信泰富遭受巨亏的则是为其在澳洲的磁铁矿项目规避风险而购买的杠杆式外汇期权合约——Accumulator。
三、案例分析(一)杠杆式外汇期权合约Accumulator意为累计期权,属于杠杆式期权的一种,所谓杠杆合约则是收益放大同时风险也放大的合约。
中信泰富购买的为变种累计期权,英文全称是Knock Out Discount Accumulator(KODA)。
最初Accumulator是投资者与私人银行订立股票累计期权合约,也就是投行设定一个股价,当市场价高于这个价格时,则可以规定价买入股票以套利,但是当市场价低于这个规定价格时,却需要投资者买入双倍的股票,一般最低认购额是百万美元。
中信泰富巨亏事件!!教材

Accumulator
累计期权,英文名称Accumulator,是一种以合约形 式买卖资产(股票、外汇或其它商品)的金融衍生工 具,为投资银行(庄家)与投资者客户的场外交易, 一般投行会与客户签订长达一年的合约。 涉及股票 的累计期权称为累计股票期权,简称累股期权。 “Accumulator”(累股证),因其杠杆效应,在牛 市中放大收益,熊市中放大损失,被香港投行界以谐 音戏谑为“I kil you later(我迟些杀你)”。
Page 9
为什么这样一种理财产品会让许多投资者趋之若鹜?
在杠杆的作用下,假设你的帐户里有1000万元,那么你的 合约数值就会高达五六千万,在收益放大的同时,风险也 随之放大。犹如金融市场的罗宾汉,可以让暴发户的资金 快速蒸发,减小贫富差距。 专家分析说,一个原因是有些投资者确实偏好高风险高利 润的理财产品。 另一个原因是牛市行情中部分投资者盲目相信股市只涨不 跌。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是,许多投资者对这种金融衍生产品的 风险并不了解。很多投资者就表示当时根本不了解这些金 融衍生产品,大部分人仅仅知道这种产品的收益,而不知 道它的巨大风险。
Page 3
红色贵族:荣智健
荣智健,1942年出生于上海,中信泰富集团主席。 曾经三次荣膺中国首富。 其父是著名红色资本家荣毅仁,曾任国家副主席, 其爷爷荣德生是中国棉纱大王。 1986年,荣智健加入中信在香港的子公司——中 国国际信托投资(香港)有限公司(香港中信), 出任副董事长兼总经理。 后来,荣智健又买壳上市,香港中信收购上市公司 泰富发展,更名为“中信泰富有限公司”。 拥有中信泰富18%(3.8亿股)的股权资产是荣智健 的财富主体。 2008年因“澳元巨亏”事件辞去中信泰富集团主 席职务。 Page 4
期货经典战役之中信泰富外汇事件

期货经典战役之中信泰富外汇事件期货经典战役——中信泰富外汇合约巨亏2008年10月20日,中信泰富(00267)发布公告称,公司为减低西澳洲铁矿项目面对的货币风险,签订若干杠杆式外汇买卖合约而引致亏损,实际已亏损8.07亿港元。
至10月17日,仍在生效的杠杆式外汇合约按公平价定值的亏损为147亿港元。
换言之,相关外汇合约导致已变现及未变现亏损总额为155.07亿港元。
在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后,汇市波动剧烈,中信泰富因此遭遇巨额汇兑损失。
该公司主席荣智健20日表示,2008财年公司可能因此出现净亏损。
财务董事张立宪未遵守对冲风险政策来进行有关外汇交易,财务总监周志贤也没有尽到监督职责。
从即日起,两人辞去董事职位。
对冲风险外汇合约巨亏据中信泰富公告称,集团为了减低西澳洲铁矿项目面对的货币风险,签订若干杠杆式外汇买卖合约以对冲风险。
自2008年9月7日察觉到该等合约带来的潜在风险后,公司终止了部分合约。
但2008年7月1日至10月17日,公司已因此亏损8.07亿港元。
同时,中信泰富表示,目前仍在生效的杠杆式外汇合约按公平价定值的亏损为147亿港元。
但合约期限截止到2008年12月底,按当时公平价定值的亏损并不等同于目前的数据。
公司将密切监察及留意实际情况,适当时将终止或重组该等合约。
一银行国际业务部人士表示,大型企业在进行数额巨大的海外收购时,由于付款时间较长且采用分期付款的方式,因而必须考虑本币及收购执行货币的汇率不确定性。
为尽可能锁定成本,一般企业都会进行外汇衍生交易。
据了解,杠杆式外汇买卖合约是目前非常普遍交易工具。
交易者只需支付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就可进行数十倍的额度交易,本质上属于高风险金融交易,外汇价格正常的波动会因杠杆放大。
尤其在当前金融危机的肆虐下,部分国家货币汇率近3个月来波动剧烈。
类似波动在经杠杆放大后,将更为惊人。
相关责任人辞职“如果单纯出于避险的目的进行类似外汇保证金交易,亏损基本在可控范围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age 10
公司与香港数家银行签订的金额巨大的澳元 杠杆式远期合约,与欧元兑美元、澳元兑美 元汇率挂钩,实际上是做空美元、做多澳元。 如果仅仅是这样也就罢了,但仔细去读中信 泰富衍生产品条款,会发现很不平等的地方, 其中包括澳元和欧元两个货币,最终是以币 值较低的一个币种结算,这使得他们的风险 无法得到控制。如果澳元汇率不能升到公司 与银行事先约定的水平,中信泰富必须定期 购入大笔澳元,直到澳元汇率上升到有关水 平为止。
Page 12
事件过程
2008年10月20日 香港恒指成份股中信泰富突然惊曝,因投资杠杆式外汇产品巨亏155亿 港元!其中包括约8.07亿港元的已实现亏损和147亿港元的估计亏损,而且 亏损有可能继续扩大。中信泰富两名高层即时辞职,包括集团财务董事张立 宪和集团财务总监周至贤。莫伟龙获任集团财务董事,负责集团财务及内部 监控。 2008年10月21日 中信泰富股价开盘即暴跌38%,盘中更一度跌至6.47港元,跌幅超过 55.4%,当日收报于6.52港元,跌幅达55.1%,远远超过业界预计的20%左 右跌幅。 2008年10月22日 香港证监会确认,已经对中信泰富的业务展开调查,由于中信泰富的股 价在两天内已经跌了近80%,联交所公布的公告显示,中信泰富主席荣智健 及母公司中信集团,于场内分别增持100万股及200万股,来维持股价稳定。 11月12日,母公司中信集团向中信泰富注资15亿美元。
Page 11
中信泰富10月20日停牌,21日复牌股价大跌。多家投资 机构纷纷下调其投资评级和目标价,其市值也严重缩水。 截至10月22日16∶10,中信泰富股价为4.91 港元,较10 月20日的收盘价14.52 港元跌幅达66.18%,股价已跌至 自1991 年1 月以来的低位,市值蒸发175 亿港元(约合 154 亿元人民币)。
凭借着深厚的背景,荣智健长袖善舞。 “公私分明、公私混合、共同投资、 共同发展,”与大股东中信集团若即 若离,这是中信泰富独特的经营方式。
Page 5
中信泰富澳元巨亏事件起因
中信泰富在澳大利亚西部经营着一个铁矿, 到2010年的资本开支中澳元需求为16亿,外 加每年的营运开支约10亿澳元。为了防范 汇率变动带来的风险(前几年澳元兑美元一 直在大幅升值),中信泰富开始购买澳元的 累计外汇期权合约,也就是做了一笔外汇 衍生品的投资。
Page 9
为什么这样一种理财产品会让许多投资者趋之若鹜?
在杠杆的作用下,假设你的帐户里有1000万元,那么你的 合约数值就会高达五六千万,在收益放大的同时,风险也 随之放大。犹如金融市场的罗宾汉,可以让暴发户的资金 快速蒸发,减小贫富差距。 专家分析说,一个原因是有些投资者确实偏好高风险高利 润的理财产品。 另一个原因是牛市行情中部分投资者盲目相信股市只涨不 跌。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是,许多投资者对这种金融衍生产品的 风险并不了解。很多投资者就表示当时根本不了解这些金 融衍生产品,大部分人仅仅知道这种产品的收益,而不知 道它的巨大风险。
中信泰富事件
背景介绍
:中信泰富
中信泰富的前身泰富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 1985年。 1986年通过新景丰公司而获得上市地位。 1991年泰富正式易名为中信泰富。(通过 泰富发展向中信(香港集团)定向发行2.7亿 股新股,使中信(香港集团)持有泰富64.7% 股权来实现的 )
Page 2
公司经营业务范围
Page 3
红色贵族:荣智健
荣智健,1942年出生于上海,中信泰富集团主席。 曾经三次荣膺中国首富。 其父是著名红色资本家荣毅仁,曾任国家副主席, 其爷爷荣德生是中国棉纱大王。 1986年,荣智健加入中信在香港的子公司——中 国国际信托投资(香港)有限公司(香港中信), 出任副董事长兼总经理。 后来,荣智健又买壳上市,香港中信收购上市公司 泰富发展,更名为“中信泰富有限公司”。 拥有中信泰富18%(3.8亿股)的股权资产是荣智健 的财富主体。 2008年因“澳元巨亏”事件辞去中信泰富集团主 席职务。 Page 4
Page 6
2007年8月到2008年8月间,中信泰富与花旗 银行、汇丰银行等24家银行签订了数十份外汇 合约。 中信泰富投资的杠杆式外汇合约主要有4种, 分别为澳元累计目标可赎回远期合约(每月结 算)、每日累计澳元远期合约(每日结算)、双 货币累计目标可赎回远期合约(每月结算)、人 民币累计目标可赎回远期合约(每月结算)。 其中澳元合约占最大比重,中信泰富实际上 最终持有90亿澳元,炒汇金额比实际矿业投资 额高出4倍多。
Page 7
Accumulator
累计期权,英文名称Accumulator,是一种以合约形 式买卖资产(股票、外汇或其它商品)的金融衍生工 具,为投资银行(庄家)与投资者客户的场外交易, 一般投行会与客户签订长达一年的合约。 涉及股票 的累计期权称为累计股票期权,简称累股期权。 “Accumulator”(累股证),因其杠杆效应,在牛 市中放大收益,熊市中放大损失,被香港投行界以谐 音戏谑为“I kil you later(我迟些杀你)”。PaLeabharlann e 8Accumulator
累计期权合约设有“取消价”及“行使价”,而行 使价通常比签约时的市价有折让。合约生效后,当 挂钩资产的市价在取消价及行使价之间,投资者可 定时以行使价从庄家买入指定数量的资产。当挂钩 资产的市价高于取消价时,合约便终止,投资者不 能再以折让价买入资产。可是当该挂钩资产的市价 低于行使价时,投资者便须定时用行使价买入双倍、 甚至四倍数量的资产,直至合约完结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