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精彩的生物实验课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中《生物学 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二节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实验课说课稿

人教版初中《生物学 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二节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实验课说课稿

探究呼吸作用实验一、使用教材人教版初中《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二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二、实验器材器材:矿泉水瓶、温度计、医用脱脂棉、保温桶、保温杯、注射器、酒精检测仪、轻质黏土、打孔器、标签纸、蜡烛、火柴、玻璃棒、100mL量筒、细口瓶、烧杯、胶头滴管、电子天平、滤纸、药匙药品:安琪酵母、葡萄糖、氢氧化钙(试剂纯)三、实验创新要求/改进要点(一)实验装置生活化本实验主体材料为常见生活用品,如用矿泉水瓶代替锥形瓶,用打孔器将瓶盖打孔代替橡胶塞,并且还能通过挤压矿泉水瓶促进气体排出代替了加水排气法,简化了实验装置。

(二)实验药品安全化实验所需药品简单、易获得且无毒、无腐蚀性。

如,酒精检测药品——重铬酸钾和浓硫酸,均为不易取得,并且有很大危险性的。

所以本次实验规避了这些药品的使用,以此体现实验药品的安全化。

(三)实验操作绿色化尽管严格控制了实验药品的危害性,但还是采用了封闭的实验装置——塑料瓶加盖,并用轻质黏土封口及注射器的使用。

确保实验产生气体不外溢,不会对实验室环境造成污染或是对学生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同时也能保证收集气体时的严谨性,以此确保实验操作绿色化。

(四)实验结果信息化本实验运用了化学物质检测传感器,将检测到的数据信息导入计算机,如,酒精的浓度采用酒精检测器检测。

同时经反思,二氧化碳的浓度检测也可通过传感器记录,免于书面上的记录造成的误差,捕捉反应现象背后的微观数据,以此做到实验结果信息化。

(五)实验现象VR化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通过显微镜进行观察,并不能真正地融入到实验中,基于当前信息技术进课堂的大背景下,本课程尝试引入VR技术,对采集到的酵母菌图像进行处理。

但无论是以何种形式引入何种器材,都有一个无法规避的问题——成本过高。

通过对蚊香的阅读分析,我们发现生活中最常见的VR技术就是我们所熟知的3D 影像技术。

为增强学生对实验现象的直观感受,我们用3DMAX制作出酵母菌的简图,将图像置于绘声绘影的视频轨迹中,多次复制,并变换其形态。

《一堂生物实验课》作文500

《一堂生物实验课》作文500

《一堂生物实验课》作文500一堂生物实验课。

哇塞,今天的生物实验课真是刺激啊!一进门,看到那些五颜六色的试剂和仪器,我就忍不住想上手试试。

同桌正在那里调着试管里的溶液,颜色变来变去,好像在做魔法一样。

我忍不住凑过去看,想知道他到底搞什么鬼。

“哇塞,你看这个!”我指着显微镜大叫。

显微镜下的细胞好像活的一样,感觉就像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旁边那个妹子真是细心啊,一直在记录数据,一笔一划都不马虎。

我偷偷瞄了一眼她的本子,哇塞,字迹工整得像打印出来的一样。

教室里各种声音都有,有人在聊天,有人在笑,还有人在低声讨论实验步骤。

感觉整个实验室都热闹得像菜市场一样。

“叮铃铃——”下课铃一响,大家都忙着收拾东西。

我看着手里的实验报告,心里暗喜,这次实验可真有意思,下次还要再来!。

高中生物《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模板五篇

高中生物《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模板五篇

高中生物《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模板五篇植物生长素是由具分裂和增大活性的细胞区产生的调控植物生长方向的激素。

植物生长素对于许多学生而言是个难点,下面就是整理的《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希望大家喜欢。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概述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概述植物生长素的产生部位、运输和分布。

3.说出具有生长素效应的物质和植物激素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目标】1.尝试分析经典实验,提高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2.通过对科学家实验的分析和技能训练,提高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利用生长素发现过程进行科学发展史教育,学生关注生活现象,体验科学发现之美,形成积极探索、勇于进取的求知精神和追求真理的良好意志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生长素发现过程。

【难点】科学实验设计和推理的严谨性分析。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1.老师让学生回答“春色满园关不住,_______?”2.老师设问:(1)这是植物生活中的什么现象?(2)环境中哪种刺激引发了红杏出墙?(3)红杏出墙对它的生活有什么益处?“红杏”为什么会向光生长,在这个过程中植物体是怎样调节的?(过渡语)让我们一起探索“生长素的发现”。

环节二、新课教学(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1.达尔文实验(1)观察图片,认识胚芽鞘结构材料:金丝雀虉草展示胚芽鞘图片:尖端和尖端下部教师做背景介绍:单子叶植物特别是禾本科植物胚芽外的锥形套装物叫胚芽鞘,它能保护生长中的胚芽。

种子萌发时,胚芽鞘首先钻出地面,出土后还能进行光合作用。

(2)分析达尔文实验首先,展示达尔文的实验示意图。

其次,教师解释锡箔纸,不透光。

第三,教师引导学生描述实验现象。

第四,教师描述各组的实验处理(对照实验,自变量、因变量),归纳实验现象。

第五,教师逐步设出问,引导学生分析和推测,教师归纳:①感受单侧光刺激的是胚芽鞘的尖端,发生弯曲的是尖端下部。

②植物弯向光源生长需要尖端和单侧光。

一堂生物课作文【优秀9篇】

一堂生物课作文【优秀9篇】

一堂生物课作文【优秀9篇】一堂生物课作文【优秀9篇】生物课作文篇一转眼间,六年的小学生活已经逝去,我们迎来了新的校园生活。

七年级多了很多的学科,除了语数英外,还有史地生政。

其中,令我最深刻的便是生物。

上课了,生物老师踏着铃声走进了教室,与大家介绍自己:“大家好,我姓李,大家可以叫我李老师,由我来教大家学习生物。

.。

.。

.”“哗啦哗啦”,李老师笑嘻嘻的,让我们感觉能够很容易相处,所以大家给了老师热烈的掌声。

自我介绍后,李老师并没有讲课,而是和我们讲一些比较有趣的生物知识或生物问题。

比如什么是生物啊,学生物有什么用啊等等。

李老师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答案。

而是用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来抛砖引玉地把答案‘引“出来讲到这,时间已经悄悄地溜走了,时间过得真快啊。

这节生物课,李老师和我们谈笑风生。

本来,刚上初中,我是焦躁不安的,担心功课会不会很难。

但,正因为上了这节生物课。

我莫名安心了些,原来初中的课并不难,至少生物是这样的,对于我来说,生物是简单而又有趣的。

生物课作文篇二“叮铃铃……”上课铃响了,有几个人赶紧看了看课程表这一节上什么,然后转过身来大声喊道:“这节课上生物课!”然后立刻回到了自己的位子上去。

生物老师和课代表拿着6个小瓶子进来,这小瓶子里有三个是装着云彩的,有三个瓶子里头是装着风。

课代表把小瓶子给了生物课老师,老师把小瓶子放在了讲桌上,很多同学们凑了过来,都把讲桌给包围住了。

老师挥了挥教竿,没想到的是,着一会不要紧,倒是把六个小瓶子一下子就给打烂了。

我们一下子就漂浮了起来,然后云彩飘到我们脚底下,把我们给网上推,一眨眼的功夫,我们就到了天上。

我们就到了天上去了。

由于是在天上,离太阳非常的近,所以我们感觉非常的Hot,我们拿着扇子扇着自己,意想不到的事又发生了,我们竟然又慢慢的升高了2米。

我们感觉这又更热了。

突然,阿波罗出现了,阿波罗看了一眼老师心想:“他们在慢慢的升高,一定是想占领我的地盘,那个在前面的一定是指挥官,先把他给消灭掉吧。

小学科学第6课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第6课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第6课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教学设计)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是小学科学第6课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观察水中微小生物的形态、行为及数量,帮助学生们了解到水中微生物对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实验技能。

本篇文章将为您详细设计一堂小学科学课程,以帮助学生们全面了解水中微小生物。

【教学目标】1. 了解水中微小生物的种类和作用。

2. 通过观察、记录和总结,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技能。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1. 水槽、放大镜、显微镜、玻璃滴管等实验器材。

2. 水样、水葫芦、浮萍等供观察的材料。

3. 实验记录表格。

【教学过程】引入:教师可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们回忆一下他们上一堂课学到的关于水中微小生物的知识,并与学生们一起思考:为什么我们要观察水中微小生物?他们对我们生活有什么影响?实验前准备:1. 老师将水样倒入水槽中,让学生们围坐在水槽旁。

2. 老师向学生们解释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并演示如何使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水中微小生物。

实验操作:1. 分组观察:将学生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个放大镜和一个显微镜。

学生们使用放大镜观察水槽中的水样,记录下自己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形态特征和数量。

2. 整体观察:学生们齐心协力,使用显微镜观察已准备好的水葫芦、浮萍等供观察的材料中的微小生物。

老师引导学生们注意观察水中微小生物的行为特征,并进行记录。

3. 记录总结:学生们在观察过程中逐渐积累了丰富的观察数据,老师指导学生们将观察到的数据整理归纳,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小结:通过实际观察,学生们对水中微小生物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水中微生物既有有益的微生物,也有害的微生物,对维持水体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学生们也通过观察和记录提高了自己的观察力和实验技能。

【教学延伸】1. 学生们可以在家中收集不同的水样进行观察,记录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种类和数量,并与同学们进行分享。

2. 学生们可以设计更多的观察实验,比如观察不同温度下水中微小生物的数量变化等。

初中生物教案范文(精选5篇)

初中生物教案范文(精选5篇)

初中生物教案范文(精选5篇)初中生物教案范文(精选5篇)作为一名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生物教案范文(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生物教案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通过实验,了解不同浓度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2、了解水蚤的分类地位、生活环境、结构特点等;3、掌握实验设计的一般原则;(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设计简单实验的能力;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探究能力;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实验,认识到酗酒对人体的危害;2、懂得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二、教学理念:在教学设计中,我始终强调“STS”教育思想,贯彻新课程教育理念,尽可能多地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起“穿针引线”的作用。

具体做法如下:1、遵循探究性学习的一般原则,引导学生在探索中前进:实验方案指导着实验的进行并影响实验结果,因此,教学过程中,重点突出实验方案的设计。

为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分工合作的意识,将学生分组,选出小组长,分组讨论本组的实验方案,小组之间再互评,在教师的点拨下,最终设计出完善可行的实验方案。

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探究目标逐步实现。

2、重点培养学生处理和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在实验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对多组实验数据取平均值来减小实验误差,采取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点、连线等方法来处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等,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3、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实验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培养学生养成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例如设计实验方案时必须遵循的原则,解决水蚤的心率高(200次至300次/每分钟)、难计数、易产生误差等。

实验结束后,及时引导学生认识酗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等,使学生对事物的认识由感性阶段上升到理性阶段。

1-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精彩课堂】 高一生物同步优质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2)

1-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精彩课堂】 高一生物同步优质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2)
中高茎:矮茎=1:1
实验验证
实施测交实验,实验结果中高茎:矮茎=1:1,
验证假说正确
得出结论
分离定律



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二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1.孟德尔是怎样设计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
2.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3.孟德尔成功的原因有哪些?他的研究方法和探索

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三)常见类型题目
【题型6】已知子代表现型比例,求亲本杂交组合(“逆推”)
(1)9∶3∶3∶1⇒ (3:1)(3: 1) ⇒
(Aa×Aa)(Bb×Bb)
亲本:AaBb×AaBb
(2)1∶1∶1∶1⇒ (1:1)(1: 1)⇒
亲本:AaBb×aabb
Aabb×aaBb
(Aa×aa)(Bb×bb)
类及比例










F2基因型种
类及比例
F2表型种类
及比例
Aa
一对
一对
两对
AaBb
两对
n对
AaBbCcDd...
n对
2种
1∶1
3种
1∶2∶1
2种
3∶1 =41
4=22种
1:1:1:1
9=32种
(1:2:1)2
4=22种
9:3:3:1 =42
2n种
3 n种
2n种
=4n
例:已知A与a、B与b、C与c三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且每对等位
1
Yr
Yyrr

yr
yR

如何上好生物实验课

如何上好生物实验课

如何上好生物实验课初中生物新课标明确指出:通过生物课的学习,学生初步具有生物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

”结合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完成大纲、教材规定的课堂实验教学,提高生物教学质量,是我们生物教师的责任。

一、加强生物实验,提高学习兴趣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能加强学生的感知,引起学生兴趣。

“植物体的基本结构”一章,笔者花了四课时,采用了先实验后得出结论的探究式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第一课时,教会学生认识和使用显微镜,第二课时,教会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临时装片,第三课时,分组实验观察植物细胞,通过观察知道显微镜中那一个个长方形“格子”,就是洋葱内表皮细胞。

有了这个感性结论后,第四课时,再去讲授细胞的结构功能。

采用这种探究式教学使学生对每节课都抱有极大兴趣,“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二、明确实验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心理学告诉我们目的是人采取行动的结果,而动机则是激励人去行动的动力。

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自觉地产生动手实验的内部动机,实验效果就会很好。

但是初中一、二年级学生对实验陌生。

有的学生认为上实验课好玩,但缺乏科学态度,有的学生认为升学不考,学习目的不明确,这些都给实验课组织教学带来一定困难。

因此实验前除要求学生明确教材上的实验目的外,还要明确该实验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应用。

如:上显微镜的使用一课时,提出医生对贫血、癌症等疾病的诊断,用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对病人患病部位的细胞组织等进行病理诊断,才能得出结论。

同时介绍显微镜在工、农、医学方面的广泛应用,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树立科学态度,提高学习兴趣.这样有利于克服组织教学难的问题。

三、指导学生掌握实验步骤的方法规范操作实验步骤是学生动手规范操作的要领,只有理解、掌握才能规范操作,实验才能成功。

因此实验前指导学生预习,将实验步骤由繁化简,抓住每一步的关键词语串通于实验步骤之中可以收到好的实验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堂精彩的生物实验课
生物学与实验紧密相连,同时生物实验课也是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

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藕塘中学的生物课也在不断求变、求新。

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的手、口、脑,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使生物课上得精彩纷呈。

今天,听了薛耀东副校长上的一节生物实验课,题目是“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使我觉得耳目一新,颇有启发。

一、设计思路新颖
这节课的设计思路,薛校长打破了传统的讲课模式,在新课的引入上从学生平时熟悉的“水果、蔬菜”入手,使学生的注意力马上引入到要讲的知识上,学习兴趣大大提高。

在认识了一些含水分量比较丰富的植物后,很快转折:象玉米、小麦这些干燥的种子中含水分吗?学生的求知欲被及时激发起来,然后教师借此把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加一点拨,使学生既拓展了一些课外知识,也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认识观。

在学生了解了实验的具体操作过程后,教师问:有没有同学想给大家展示一下这个实验?话一出口,同学们争先恐后,都想尝试一下,使课堂进入一个高潮。

二、善于采用启发式组织教学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教师总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而问题的设置具有一定的梯度,由浅入深,所提出的问题也很明确,既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也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充分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薛校长上的这节课有一个明显的特点是,变以往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进行引领的模式。

知识性的结论都是通过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实物的观察得出的。

如在学习观察溶液浓度的大小对植物吸水的影响时,薛校长让学生分别将两个同样大小的萝卜条放入10%的盐水和清水中。

一段时间后,将这两个萝卜条取出,请一名学生上来感知其软硬,并说出感受。

最后得出结论“植物是否吸水和失水主要取决于植物自身和外界溶液浓度的大小关系”。

这样的结果要比直接告诉学生,记忆更为深刻。

四、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的精神
在课堂中,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实验过程中,互相帮助,充分发挥了集体的优势,对于有一定难度的思考题,同学们能做到在小组中进行讨论,体现出集体智慧的力量。

另外,在整个教学中,教师的教态始终亲切、自然,与学生有很强的亲和力,语言表达准确、精炼,显示出教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在最后进行知识小结时,也改变了以往由教师来总结的方式,变为由学生来谈,并且板书也由学生来完成的方式,进一步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一节生物实验课,上出了新课程的理念,上出了学生浓厚的兴趣。

【藕塘中学:一堂精彩的生物实验课】今天,薛耀东副校长上了一节生物实验课,题目是“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

薛校长上课用平时最熟悉的“水果、蔬菜”导入,在教学过程中,薛校长设计了一环套一环的问题,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和合作讨论解决了一个个问题。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学生的手、口、脑并用,积极参与,兴趣盎然,一节生物实验课上得精彩纷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