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硅表面修饰硅烷偶联剂APTS的过程和机制
硅烷偶联剂处理填料工艺

硅烷偶联剂处理填料工艺
硅烷偶联剂是一种常见的表面处理剂,广泛应用于填料工艺中。
其作用是将填料表面覆盖上一层硅氧化物(SiO2)薄膜,从
而实现填料与基质之间的良好相容性和黏附性。
硅烷偶联剂的处理工艺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清洗:将填料进行清洗和处理,除去表面的杂质和油脂。
常用的清洗方法包括溶剂清洗、酸碱清洗等。
2. 选择合适的硅烷偶联剂:根据填料的性质和应用要求选择合适的硅烷类别,如氨基硅烷、甲基硅烷等。
3. 制备硅烷溶液:将选定的硅烷偶联剂溶解于适量的溶剂中,通常选用的溶剂有乙醇、丙酮等。
溶液的浓度和配比需要根据具体的填料和处理要求进行调整。
4. 浸渍处理:将填料浸泡在硅烷溶液中,保持一定时间。
浸泡时间一般在几分钟到几十分钟不等,具体时间也需要根据填料的性质和处理要求来确定。
5. 干燥:将浸泡后的填料通过烘干等方式去除溶剂,使硅烷偶联剂能够在填料表面形成均匀的硅氧化物薄膜。
通过以上处理工艺,填料的表面就能够成功地被硅烷偶联剂覆盖,从而提高填料与基质之间的相容性和黏附性。
这样可以改
善填料的分散性、增加填料与基质的结合强度,同时还可以提高填料的耐磨、耐腐蚀等性能,进一步扩大填料的应用领域。
aptes氨基化修饰原理

aptes氨基化修饰原理
APTES(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是一种常用的有机硅化合物,它
在化学修饰表面上起着重要作用。
APTES氨基化修饰的原理涉及到
其分子结构和化学反应。
首先,APTES分子结构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硅烷基
(Si(OC2H5)3)基团。
当APTES与表面发生化学反应时,通常是通
过硅氧化物基团(如玻璃、二氧化硅表面)上的羟基(-OH)发生反应。
在这种反应中,氨基(NH2)与羟基(-OH)发生亲核取代反应,生成氨基化表面。
这种反应通常是在碱性条件下进行的,以促进反
应的进行。
氨基化修饰的原理是通过APTES分子与表面发生化学键的形成,从而将氨基功能团引入表面。
这种氨基化修饰可以为后续的生物分
子的固定、表面改性等提供基础。
同时,氨基化修饰后的表面具有
亲水性,可以与带有羧基等化学团的生物分子发生静电作用或共价
键结合,从而实现对表面的功能化修饰。
除了上述基本原理外,还可以从化学反应动力学、表面改性效
果、实际应用等多个角度来全面回答这个问题。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满足你的要求。
硅烷偶联剂改性纳米SiO2封堵剂的制备与作用机理

硅烷偶联剂改性纳米SiO2封堵剂的制备与作用机理硅烷偶联剂改性纳米SiO2封堵剂的制备与作用机理摘要:本文通过硅烷偶联剂对纳米SiO2表面进行修饰,制备出一种高效的封堵剂。
通过对制备工艺进行优化,调节硅烷偶联剂用量,控制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得到粒径分布小、封堵性能优良的硅烷改性纳米SiO2封堵剂。
通过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等手段对修饰后的纳米SiO2进行表征,发现硅烷偶联剂成功地与纳米SiO2表面发生反应,并形成紧密的描层。
本文进一步探讨了硅烷偶联剂改性纳米SiO2封堵剂的作用机理,阐述了硅烷偶联剂对纳米SiO2表面改性后的影响,以及封堵剂的填充性能与封堵效果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硅烷偶联剂;纳米SiO2;封堵剂;作用机理引言:封堵剂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等行业中的特殊陶瓷材料,其主要作用是堵塞油井、水井以及管道中的孔隙,起到隔离井底地层、防止污染的作用。
传统的封堵剂有着颗粒分布不均、密实度不高、封堵效果不佳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采用硅烷偶联剂改性纳米SiO2,制备出一种高效的封堵剂,并研究了其作用机理。
实验部分:1.材料与仪器纳米SiO2、三乙氧基硅烷、四氢呋喃、二氯甲烷、高速匀浆机、旋转蒸发器、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
2.实验步骤(1)将纳米SiO2和三乙氧基硅烷按一定比例混合,并加入四氢呋喃和二氯甲烷溶剂。
(2)使用高速匀浆机将混合物均匀地搅拌,直至形成固体混合物。
(3)将固体混合物放入旋转蒸发器中进行旋转蒸发,直至得到干燥的硅烷改性纳米SiO2封堵剂。
(4)通过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等手段对硅烷改性纳米SiO2封堵剂进行表征。
结果与讨论:实验结果显示,硅烷偶联剂能够对纳米SiO2表面进行有效的修饰,形成紧密的描层,并且封堵剂的填充性和封堵效果也有了显著提高。
这主要是由于硅烷偶联剂具有良好的化学惰性和亲水性,能够与纳米SiO2表面的活性官能团进行有机合成反应。
在封堵剂中的硅烷偶联剂能够不断释放硅烷基,在堵塞孔隙的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与周围的环境形成稳定的界面,提高封堵剂的密实度和稳定性。
二氧化硅表面修饰硅烷偶联剂机理

二氧化硅表面修饰硅烷偶联剂机理哎呀,说到这个二氧化硅表面修饰硅烷偶联剂的机理,我可是有一肚子的话要说。
你知道吗,这玩意儿在我们材料科学领域可是个大热门,尤其是在那些需要增强材料界面结合力的场合,简直是不可或缺的利器。
首先啊,这二氧化硅,就是咱们常说的SiO2,它那表面可不是一般的粗糙,充满了各种活性位点。
这些位点就像是一群嗷嗷待哺的小家伙,时刻准备着和外界的分子们发生点什么化学反应。
而硅烷偶联剂呢,就是专门为这些小家伙准备的“美食”。
硅烷偶联剂,通常是一些带有有机官能团和硅氧烷基团的分子。
它们的作用机理啊,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水解反应,在二氧化硅表面形成一层硅氧烷薄膜。
这层薄膜就像是给二氧化硅穿上了一件“防护服”,不仅保护了它的表面,还让它更容易和其他材料“牵手成功”。
想象一下,硅烷偶联剂分子们排着队,一个个地跑到二氧化硅表面。
它们先是和水分子打了个招呼,然后就开始“脱衣服”——水解反应开始了。
这个过程啊,就像是硅烷偶联剂分子们在二氧化硅表面跳起了华尔兹,一边旋转一边释放出小分子。
这时候,二氧化硅表面的活性位点可就乐坏了,它们争先恐后地和这些硅氧烷基团结合。
这个结合过程啊,就像是两个久别重逢的老朋友紧紧拥抱在一起,再也不想分开。
而那些有机官能团呢,它们也没闲着。
它们就像是硅烷偶联剂分子的“尾巴”,时刻准备着和其他材料分子发生化学反应。
这样一来,二氧化硅不仅和硅烷偶联剂“牵手成功”,还能和其他材料“喜结连理”,形成一个牢固的整体。
哎,说到这里,我突然想起我们实验室里的小李。
他可是个硅烷偶联剂的狂热爱好者,整天泡在实验室里研究这玩意儿。
有一次,他拿着一瓶新买的硅烷偶联剂,兴奋地对我说:“老张,你知道吗?这瓶硅烷偶联剂可是我花了大价钱从国外买回来的,据说效果特别好!”我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小李啊,你这可是下了血本啊!不过,硅烷偶联剂的效果好坏,还得看你怎么用。
你要是能把它和二氧化硅的表面修饰机理搞清楚,那才是真正的厉害!”小李听了,眼睛一亮:“老张,你这话可说到我心坎里去了!我正准备写一篇关于硅烷偶联剂机理的论文呢,到时候你可得帮我看看啊!”我哈哈一笑:“没问题!不过你可得请我吃饭啊,我这可是免费给你当顾问呢!”就这样,我们俩在实验室里你一言我一语地聊了起来。
二氧化硅表面修饰硅烷偶联剂APTS的过程和机制

2014年7月 CIESC Journal ·2629·July 2014第65卷 第7期 化 工 学 报 V ol.65 No.7二氧化硅表面修饰硅烷偶联剂APTS 的过程和机制乔冰,高晗,王亭杰,金涌(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北京 100084)摘要:二氧化硅表面经过硅烷偶联剂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S )修饰后,在橡胶、塑料、催化剂、色谱柱、吸附剂、生物和医药等领域中具有独特的应用性能,大量文献结合特定应用体系研究二氧化硅表面修饰APTS 的基本规律,以实现理想可控的修饰效果。
总结这些分散性研究结果,有利于在新的基础上有效地促进研究的深入。
在分析文献的基础上,系统地阐述了二氧化硅表面修饰APTS 的反应机理、修饰工艺、反应动力学、修饰层稳定性和结构形貌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目前研究还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二氧化硅;表面;多相反应;硅烷偶联剂;接枝;修饰 DOI :10.3969/j.issn.0438-1157.2014.07.022中图分类号:TQ 0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438—1157(2014)07—2629—09Process and mechanism of surface modification of silicawith silane coupling agent APTSQIAO Bing, GAO Han, WANG Tingjie, JIN Yong(Department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 Tsinghua University , Beijing 100084, China )Abstract : After modification using gamma aminopropyltriethoxysilane (APTS), the silica surface demonstrates unique performance in the applications to rubber, plastics, catalyst, chromatography column, adsorbent, biologicals and pharmaceuticals. A large number of literatures focus on APTS modification of silica in the specific application background for achieving ideal and controllable modification. Summarizing these scattered results and discoveries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research further on a new stage. Based on an analysis of literatures, the mechanism of reaction, process of modification, kinetics of reaction, stability and structure of the modified layer are reviewed.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state of the research and the direc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 are proposed.Key words : silica; surface; multiphase reaction; silane coupling agent; graft; modification引 言二氧化硅在橡胶、塑料、催化剂载体、吸附剂、生物医药等领域有广泛应用,通常需要与有机基体复合,但是,与其他无机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铝、二氧化钛、氧化锌等一样,二氧化硅表面有大量羟基,亲水性强,与有机基体复合的相容性和分散性差,难以发挥其优良的性能,必须对其表面进行有机修饰。
二氧化硅微球气相硅烷化表面改性

二氧化硅微球气相硅烷化表面改性作者:程欣欣李洪亮来源:《科技视界》2015年第10期【摘要】本文以自制的二氧化硅微球为对象,以带氨基官能团的APTES硅烷为硅烷化试剂,对比研究了气相蒸发法和液相浸渍法两种不同方法对二氧化硅微球进行硅烷化修饰的差异,为二氧化硅微球表面硅烷化的反应控制提供了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二氧化硅微球;硅烷偶联剂;硅烷化;气相蒸发【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silica microsphere surface was modified using gamma aminopropyltriethoxysilane (APTS) by a vaporization assisted process. The advantage of the evaporation assisted method in comparison with the simple dipping method has been demonstrated by analyzing the results.【Key words】Silica microspheres; Silane coupling agent; Silylation; Vapor evaporation0 前言二氧化硅微球由于表面具有大量羟基,亲水性强,与有机基体复合的相容性性差,难以发挥其优良的性能,必须对其表面进行有机修饰[1]。
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APTS)是一种典型的硅烷偶联剂,常用于氧化物表面的修饰,经过APTS修饰的表面含有氨基,活性氨基可以与很多分子发生反应,从而大幅度拓展和提高二氧化硅的应用性能[2]。
在生物化学领域,由于活性氨基可以与蛋白质、DNA等生物分子偶联,在生物材料分离、酶和抗体等生物分子的固定等方面有重要的应用[3]。
在化工材料领域,修饰后的二氧化硅颗粒作为补强填料添加到橡胶、塑料等材料中,能有效地提高复合基体的拉伸强度、耐磨性、流变性、抗老化等性能[4];在催化领域,APTES修饰的二氧化硅由于其具备多孔、高比表面和表面带有活性氨基,易于分离和重复使用等特点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催化材料[5];在吸附检测方面,二氧化硅微球表面接上所需要的特定官能团后可用于色谱分离,控制表面修饰的方式和程度,可以改善和强化色谱分离的选择性[6],另外,表面修饰二氧化硅微球已被成功地用于重金属、药物、杀虫剂等的预浓集,表面接上氨基的二氧化硅微球还可用来对Zn2+,Cu2+和Hg2+离子进行预浓集[7]。
二氧化硅粒子的表面化学修饰——方法、原理及应用

二氧化硅粒子的表面化学修饰——方法、原理及应用摘要:在本文中,对二氧化硅粒子的表面化学修饰方法、原理及其应用展开分析和探讨,通过对所收集研究成果资料的整理和分析,在本文中对偶联剂法、表面接枝法和一步法的进行阐述和分析,同时也对各种改性方法应用优势及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介绍。
关键词:二氧化硅粒子;表面化学修饰;方法;原理;应用;分析二氧化硅(SiO2)作为一种非金属氧化物,又被称之为硅石,通常情况下是作为一种无机材料进行应用,在实际应用中也具有较好的化学和热稳定性。
其中尤其是将SiO2与有机基体复合,SiO2的优势性能可以更好的在复合材料中体现,然而由于表面存在大量的羟基和不饱和键,导致其表面能比较高,容易出现团聚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也对有机基体分散均匀性造成不良影响,最终导致复合材料的内部出现缺陷[1]。
基于此,结合所学知识内容和相关资料对SiO2粒子的表面化学修饰方法、原理及应用进行分析。
1化学修饰方法及机理分析1.1偶联剂法在偶联剂法当中又包含了后嫁接法和共缩聚法两种类型,其中后嫁接法主要是通过先对SiO2粒子进行制备,然后借助偶联剂与SiO2表面发生羟基反应,在SiO2表面接上有机基团以后,最后得到有机功能化的SiO2。
而共缩聚法则是在SiO2制备过程中,通过模板剂在其中发挥作用,将含有特定基团的偶联剂与正硅酸乙酯加入到该体系中,最后合称为具有有机功能化的SiO2[2]。
硅烷偶联剂作为SiO2表面修饰剂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可以运用以下通式对其进行表示:结合反应的条件,硅烷偶联剂对SiO2进行修饰主要分为有水反应和无水反应两种形式,如下图1所示。
在有水的情况下,X基团发生水解反应生成羟基,然后形成Si—OH,在此基础上再与SiO2表面Si—OH发生脱水缩合反应,最后形成不具备规则性的多分子层;在无水的情况下,X基团直接与Si—OH发生反应,生成Si—O—Si,最后形成较为规则的单分子层。
通常情况下,会选择在有水的情况下对SiO2进行修饰。
硅烷偶联剂的偶联机理及研究现状

2.2.2物理作用理论:偶联机理中偶联剂对异种材料界面上的物理作用也不能忽视。姚钟尧[7]提出变形层及拘束层理论,即从减轻界面应力观点解释硅烷偶联剂的作用,认为多数聚合物固化时要收缩,因而在界面上将产生附加应力。当应力集中到一定程度时即可引起黏接键断裂,使胶黏件破坏。变形层理论认为,硅烷偶联剂的作用在于拉紧界面上胶黏剂的结构,形成模量递减的拘束层,可均匀传递应力。此外,还有摩擦层理论,认为胶黏剂与被黏物的黏接是基于摩擦作用,硅烷偶联剂的作用在于提高界面间的摩擦系数,增加摩擦力。
2、硅烷偶联剂的结构特征及作用机理
2.1硅烷偶联剂的结构特征硅烷偶联剂是一类分子中同时含有两种不同化学性质基团(有机官能基团和可水解基团)的硅烷,其经典产物可用通式(YR)nSiX4-n表示(n=1,2)。式中YR为非水解有机基团,Y包括链烯基(主要为Vi)以及末端带有Cl,NH2,SH,N3,OCOMe,CH=CH2,NCO等官能团的烃基;X为可进行水解反应并生成Si—OH的基团,包括Cl,OMe,OEt,OC2H4OCH3,OSiMe,及OAc等(最常见的是OMe,OEt),能够与无机材料发生化学反应,或吸附在材料表面,从而提高与无机材料的亲和性。X、Y为两类反应特性不同的活性基团,其中X易与无机物或矿物质如玻璃、硅石、陶土、粘土、滑石、二氧化钛和一些金属如铝、钛、硅、铁、铜、锌等的键合能力。而Y则易与有机物中的树脂、橡胶等产物有良好的结合[3]。正是由于硅烷偶联剂分子中间进存在亲有机和亲无机的两种功能团,可以把两种不同化学结构类型和亲和力相差很大的材料在界面连接起来,增加涂料和无机底层及颜料,填料与树脂基料间的结合张招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7月 CIESC Journal ·2629·July 2014第65卷 第7期 化 工 学 报 V ol.65 No.7二氧化硅表面修饰硅烷偶联剂APTS 的过程和机制乔冰,高晗,王亭杰,金涌(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北京 100084)摘要:二氧化硅表面经过硅烷偶联剂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S )修饰后,在橡胶、塑料、催化剂、色谱柱、吸附剂、生物和医药等领域中具有独特的应用性能,大量文献结合特定应用体系研究二氧化硅表面修饰APTS 的基本规律,以实现理想可控的修饰效果。
总结这些分散性研究结果,有利于在新的基础上有效地促进研究的深入。
在分析文献的基础上,系统地阐述了二氧化硅表面修饰APTS 的反应机理、修饰工艺、反应动力学、修饰层稳定性和结构形貌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目前研究还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二氧化硅;表面;多相反应;硅烷偶联剂;接枝;修饰 DOI :10.3969/j.issn.0438-1157.2014.07.022中图分类号:TQ 0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438—1157(2014)07—2629—09Process and mechanism of surface modification of silicawith silane coupling agent APTSQIAO Bing, GAO Han, WANG Tingjie, JIN Yong(Department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 Tsinghua University , Beijing 100084, China )Abstract : After modification using gamma aminopropyltriethoxysilane (APTS), the silica surface demonstrates unique performance in the applications to rubber, plastics, catalyst, chromatography column, adsorbent, biologicals and pharmaceuticals. A large number of literatures focus on APTS modification of silica in the specific application background for achieving ideal and controllable modification. Summarizing these scattered results and discoveries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research further on a new stage. Based on an analysis of literatures, the mechanism of reaction, process of modification, kinetics of reaction, stability and structure of the modified layer are reviewed.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state of the research and the direc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 are proposed.Key words : silica; surface; multiphase reaction; silane coupling agent; graft; modification引 言二氧化硅在橡胶、塑料、催化剂载体、吸附剂、生物医药等领域有广泛应用,通常需要与有机基体复合,但是,与其他无机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铝、二氧化钛、氧化锌等一样,二氧化硅表面有大量羟基,亲水性强,与有机基体复合的相容性和分散性差,难以发挥其优良的性能,必须对其表面进行有机修饰。
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S )是一种典型的硅烷偶联剂,常用于氧化物表面的修饰,经过APTS2014-03-25收到初稿,2014-04-05收到修改稿。
联系人:王亭杰。
第一作者:乔冰(1989—),女,博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176134)。
Received date : 2014-03-25.Corresponding author : Prof. WANG Tingjie, wangtj@tsinghua. edu.cnFoundation item :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21176134).化工学报第65卷·2630·修饰的表面含有氨基,活性氨基可以与很多分子发生反应,从而大幅度拓展和提高二氧化硅的应用性能。
如在化工材料领域,修饰后的二氧化硅颗粒作为补强填料添加到橡胶、塑料等材料中,能有效地提高复合基体的拉伸强度、耐磨性、流变性、抗老化等性能[1];在催化领域,氨基化修饰的二氧化硅介孔分子筛能够实现胺类催化剂的固载化[2],与传统的有机胺类均相催化反应相比,易于分离和重复使用;在吸附检测方面,经过APTS修饰后的硅胶,由于对金属离子有良好的选择性和吸附性,可用于色谱的固定相[3-4],或作为去除水中重金属离子如Cu2+、Pb2+、Hg2+的吸附剂[5-9];在生物医药领域,由于活性氨基可以与蛋白质、DNA等生物分子偶联,在生物材料分离、酶固定化、靶向药物等方面有重要的应用[10-14]。
本文从APTS在二氧化硅表面的反应机理、修饰工艺、反应动力学、修饰层稳定性和结构形貌等方面,总结了二氧化硅表面修饰APTS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研究还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1 表面反应机理1.1二氧化硅表面与硅烷偶联剂APTS的反应在含水环境下,由于无机金属氧化物颗粒表面离子配位不饱和,倾向于配位水分子,对大多数氧化物,吸附的水分子很容易发生解离,导致氧化物表面的羟基化。
二氧化硅表面羟基主要有孤立羟基、双羟基和氢键键合羟基[15],见图1。
不同类型的羟基与表面的结合力强弱不同,在真空中加热至200℃时能够脱除吸附水,600℃时能够脱除氢键连接的羟基,高于600℃时,氧化硅表面上主要是孤立羟基和双羟基[图1(a)、(b)],并以双羟基为主[16]。
图1 二氧化硅表面羟基结构Fig. 1 Structures of hydroxyl groups on silica surfaceAPTS修饰的二氧化硅主要包括二氧化硅颗粒、硅胶颗粒、二氧化硅晶片或表面氧化后显示二氧化硅特性的硅片(文中APTS修饰的硅片均指氧化后的硅片)。
修饰过程的实质是APTS在二氧化硅表面的吸附和反应。
APTS与二氧化硅的反应可分为无水和有水两种情况。
在无水条件下,硅氧烷键直接与二氧化硅表面羟基反应实现修饰,如式(1)(1)在无水条件下,硅氧烷键相互之间不会发生反应,APTS分子之间不会缩合,易于实现单分子层的修饰。
在有水条件下,APTS会水解,乙氧基先水解变为羟基,如式(2),再与二氧化硅表面羟基反应,脱水形成Si—O—Si键,如式(3)。
APTS分子水解后,APTS分子的3个乙氧基基团被羟基取代,导致水解产物容易相互缩合,形成聚硅氧烷类物质,如式(4),或在二氧化硅表面缩合形成不规则的APTS多分子修饰层。
(2)(3)(4)由于每个APTS分子含有3个乙氧基基团,APTS分子与二氧化硅表面羟基的键合有单齿、双齿、三齿3种情况[17]。
同时,接枝在颗粒表面的APTS分子之间也可能发生横向交联。
在不同的反应条件下,二氧化硅表面修饰的APTS有多种存在形式,图2是单层键合时可能存在的几种情况[18],当有水存在时,会生成不规则的多分子层[19]。
第7期 乔冰等:二氧化硅表面修饰硅烷偶联剂APTS 的过程和机制·2631·1.2 氨基的催化作用Vrancken 等[20]研究表明,在无水甲苯溶剂中,APTS 与二氧化硅表面的反应首先是一个快速的吸附平衡过程。
Morrall 等[21]的实验结果显示,整个吸附时间小于18 s ,快速吸附过程是由于氨基与硅羟基形成了氢键。
在反应相中,APTS 与二氧化硅之间存在3种作用方式:氢键、部分氨基发生质子转移形成离子相互作用以及反应形成Si —O —Si 共价键[22]。
在无水条件下,APTS 首先通过氨基与二氧化硅表面的硅羟基形成氢键吸附到二氧化硅表面,其中部分氢键发生质子转移,形成更强的离子相互作用,此时APTS 的氨基与表面结合,而乙氧基暴露在外表面,再经过后续热处理,在氨基的自催化作用下,APTS 与二氧化硅表面的硅羟基缩合,形成Si —O —Si 共价键,释放氨基,APTS 发生翻转后,氨基暴露在外表面[23],如图3所示。
Kanan 等[24]在二氧化硅表面预先吸附含有氨基基团的乙二胺作为催化剂,催化(3-氨基丙基)二甲基乙氧基硅烷(APDMES )的反应,在相同的反应条件下,乙二胺催化剂的存在使反应时间从2 h 缩短为5 min ,接枝量提高了近两倍;Smith 等[25]比较了不含氨基的n -丙基二甲基甲氧硅烷(PDMMS )和含氨基的APTS 与二氧化硅的反应,PDMMS 的硅烷化速率明显低于APTS ,证实了氨基的催化作用。
2 修饰工艺和反应器APTS 修饰二氧化硅工艺可分为液相法和气相法。
液相法可分为无水有机相和含水相,气相法主要有流化床法和原子层气相沉积法(ALD )。
2.1 液相法对于无水有机相中的反应,多采用无水甲苯[11,20,26-29]和己烷[30]等作为溶剂。
在修饰前,通常对二氧化硅进行加热预处理,脱除二氧化硅表面的吸附水和部分羟基,然后,在一定温度下进行APTS 与二氧化硅表面的反应,随后洗涤脱除二氧化硅表面物理吸附或弱键合的APTS 。
常用的洗涤溶剂有,甲苯[26,28-29,31]、甲醇[32]、乙醇[22-33]、己烷[34]、水[31,33,35]或几种溶剂(甲苯、甲醇/乙醇、水)先后洗涤[19,25,36]等。
在无水有机相中的修饰研究较多,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存在有机溶剂循环利用和污染控制等问题。
对于水相中的APTS 修饰,由于APTS 的水解和自身缩合,在二氧化硅表面容易形成不规则多分子层,研究中使用较少。
大部分研究采用乙醇/ 水[37-38]、丙酮/水[10,30]混合溶剂或纯水[35,39]等作为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