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两万里》知识点整理分类

合集下载

海底两万里知识点归纳

海底两万里知识点归纳

海底两万里知识点归纳《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儒尔·凡尔纳于1870年创作的科幻小说,被誉为世界上第一部科幻小说。

本书以当时顶尖的海洋科学知识和技术为基础,讲述了海洋学家阿龙纳特教授和他的两个同伴加入了一艘潜艇“鹦鹉螺号”,在海底探索的冒险故事。

以下为《海底两万里》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归纳:1.潜艇技术:小说中的鹦鹉螺号是一艘由阿龙纳特教授设计的先进潜艇,具备了远超当时航海技术水平的功能。

小说描绘了潜艇的船体构造、推进装置、氧气供应系统、电力系统等众多细节。

2.海洋生物:小说中详细描绘了许多海洋生物,包括巨大的鲸鱼、各种鱼类、海底植物、海底矿物等。

对于当时对海洋生物的认识和科学知识做了很好的总结和描述。

3.海洋地质:小说中的主要探险地点是海底地质奇特的赤道洋。

小说描述了海底的地貌、地壳运动、火山喷发等现象,描绘了赤道洋的水域深度、洋底峡谷、火山活动等。

5.海底矿物:小说中提到了大量有价值的海底矿物,如珍珠、琥珀等,还有更加宝贵的金、银等。

小说中发现了一处海底矿床和石油矿井,准确描述了它们的定位和开采过程。

6.海底文明:小说中讲述了一个神秘的海底文明,“大海盗”纳摩,他带领一群水下居民在海底城市里生活。

小说描绘了纳摩的城堡、庭院、大殿等场景,并讲述了纳摩的创造力、智慧和对科学的独特见解。

7.鱼雷技术:小说中提到的鱼雷是一种在水下轨道中运自由航行的自推进炸弹。

小说中展示了鱼雷的设计、制造和使用过程,为后来的军事技术发展提供了启示。

8.海洋测量:小说中阿龙纳特教授使用水听器进行海洋测量,以确定鹦鹉螺号的位置。

这揭示了后来声纳技术的发展方向。

9.深海探险:小说中角色们的深海探险所面对的挑战、风险和困难。

描述了潜艇在黑暗、高压、寒冷等环境下的运行和生存。

10.人类探索精神:小说中的角色展现了人类探索未知领域的勇气和好奇心。

他们不怕困难,勇往直前,为科学探索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综上所述,儒尔·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在科幻小说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是对海洋科学和探险精神的一次尝试和呈现。

海底两万里知识要点

海底两万里知识要点

海底两万里知识要点《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在1869年发表的一部科幻小说。

小说通过描写主人公尼摩船长带领他的潜水艇“鹦鹉螺号”探险的故事,展现了人类对海洋的探索和对科技的无限想象力。

以下是这部小说的主要知识要点:1.尼摩船长:小说的主人公之一,一个神秘的海底探险家。

尼摩操纵着他的潜水艇“鹦鹉螺号”四处探险,并且对外界保密,不让人知道他在海底的行动。

2.“鹦鹉螺号”:尼摩船长船上的潜水艇,可以在水下进行长时间的航行。

它拥有先进的航行技术和装备,提供了一个无与伦比的海底探险平台。

3.海底探险:尼摩船长率领他的船员在海底进行了多次探险。

他们遇到了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探索了海底的地理景观和资源。

4.海洋生物:小说中描绘了许多奇特的海洋生物,包括巨大的鱼类、海蜥蜴、章鱼和鲸鱼等。

这些生物形态各异,给读者展示了海洋世界的奇妙之处。

5.海底火山:尼摩船长探索的过程中,他们经过了一些海底火山口。

这些火山口喷发出的热气泡形成了海水的巨大温差,给人们描绘了海底的火山地貌。

6.海底矿藏:尼摩船长指挥船员进行了一些挖掘活动,探索并利用了一些地下矿藏。

他们发现了珍贵的珍珠和黄金,并将其带回船上。

7.海底废墟:尼摩船长和他的船员还在海底发现了许多古老的废墟,这些废墟可能是古代文明的遗迹。

这些废墟提醒着人们关于过去文明的存在和发展。

9.海底灯塔:尼摩船长在海底建造了一座海底灯塔,来指引他的船员在海底航行。

这无疑是科技发展和人类对海底探索的标志。

10.自然环境保护:尼摩船长对外界保密,不让人类知道他的行动,他对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表现出关切。

他的行动提醒人们需要探索海底资源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护海洋环境。

《海底两万里》通过科技探险的手段,展示了人类对海洋的探索和对科技的无限想象力。

小说不仅提醒人们关注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也揭示了人类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勇气。

海底两万里重要知识点归纳

海底两万里重要知识点归纳

海底两万里重要知识点归纳《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儒尔·凡尔纳的科幻小说,通过描述主人公尼莫船长带领一支船员在海底世界中探险的故事,揭示了海洋的神秘和未知。

以下是《海底两万里》的重要知识点:1.海底生物:小说中提到了许多海底生物,如巨型鲸鱼、章鱼、海鳝、鲨鱼等。

这些生物与现实世界的海洋生物相似,但也存在一些虚构的特殊品种。

2.海底地形:尼莫船长带领船员穿过各种地形,包括珊瑚礁、海山、深海峡谷等。

小说中对这些地形的描述生动形象,增加了冒险的氛围。

3.海底火山:小说中有一段描写了海底火山的情节,尼莫船长带领船员逃离了一次喷发的海底火山。

这一情节展示了海底火山的破坏力和威力。

4.海底气候和环境:小说描述了海底的气候和环境,包括水温、水压、光照等。

对于活动在海底的主人公来说,这些环境因素非常重要,对他们的生存和行动有重要影响。

5.科技装备和工程:尼莫船长的潜艇“鹦鹉螺号”是小说中的关键装备之一、它具备了先进的科技,包括电力推动、双壳设计、密封舱等。

小说中还详细描述了潜艇的结构和功能。

6.海底资源和财宝:在探险中,船员们发现了许多海底资源和财宝,如珍珠、珊瑚、黄金等。

这些财宝显示了海底潜藏的巨大价值,也引发了对海底资源的争夺和开发。

7.海洋科学研究:尼莫船长是一个对海洋科学非常热衷的人物,他在潜艇中设有实验室,进行各种海洋科学研究。

他对海洋植物、海底动物等进行了观察和研究,对他们的行为和习性有了深入了解。

8.对海洋的保护:尼莫船长并不是一个普通的探险家,他对海洋的保护有着极高的意识。

他拒绝向阳光报途通报自己的位置,以避免海底的生物受到伤害。

他也对捕鱼行为感到愤慨,认为这是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

9.海底世界的神秘:《海底两万里》通过描绘海底世界的神秘和未知,展现了儒尔·凡尔纳对人类认识的冒险和探索精神的崇拜。

小说中的海底世界不仅是一个完全不同于陆地世界的地方,同时也是一个未知的世界,充满着令人着迷的秘密。

《海底两万里》重要知识点归纳

《海底两万里》重要知识点归纳

《海底两万里》重要知识点归纳
《海底两万里》是法国科幻作家儒勒·凡尔纳的代表作之一,于
1869年首次出版。

这部小说通过描写主人公尼摩船长和他的潜艇鹦鹉螺
号的冒险故事,展示了当时科技发展的最新成就,展示了人类对海洋的探
索精神。

以下是《海底两万里》中的重要知识点的归纳:
1.潜艇鹦鹉螺号:鹦鹉螺号是尼摩船长自己设计和建造的一艘潜艇,
能在海底自由航行。

它采用了最先进的科技,如电池供能、气密舱等。


艘潜艇是小说中的主要场景之一
2.海底世界探索:尼摩船长和他的船员使用潜艇鹦鹉螺号进行海底探险,他们游历了全球各个大洋,探索了未知的海底世界。

他们观察了各种
海洋生物,游览了珊瑚礁和海洋地下洞穴等。

3.海洋生物:小说中描绘了许多海洋生物,包括鲸鱼、章鱼、海藻等。

其中,章鱼被描述为潜艇的主要敌人之一,与尼摩船长展开了一系列的较量。

4.科技设备:尼摩船长的潜艇鹦鹉螺号配备了很多当时先进的科技设备,如电灯、望远镜、氧气产生器等。

这些设备帮助船员们在海底探险中
生存和工作。

5.海底遗迹:尼摩船长和他的船员发现了许多海底遗迹,如失落的大陆、沉船等。

其中的一个重要发现是神秘的电磁力场,这个电磁力场导致
世界各地的船只和潜艇神秘失踪。

6.社会问题:小说中还涉及了一些社会问题。

尼摩船长对于人类对海
洋的掠夺行为感到愤怒,并以此为由,不愿将自己的发明与世人分享。


引发了一些思考,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科技发展对社会所带来的影响。

《海底两万里》知识点归纳

《海底两万里》知识点归纳

《海底两万里》知识点归纳1.主要人物:-尼莫船长:一个神秘的海底探险家,是鹦鹉螺号的船长。

他聪明、有勇气、坚毅,对海洋有着无尽的热爱。

-阿龙纳克斯教授:法国海洋学家,作为鹦鹉螺号的乘客,担任副船长,在船上担任了科学家的角色。

-康塢:鹦鹉螺号的第三把手,是机械师兼电工。

-尤康肖:鹦鹉螺号的船员之一,是主角和阿龙纳克斯教授的同伴。

2.故事情节:-尼莫船长和他的鹦鹉螺号潜入海底,展开了一系列的探险。

他们先后遇到了海底的奇特生物、海底火山、隐蔽的岛屿等等,逐渐揭开了海底的神秘面纱。

-在海底的探险过程中,他们还遇到了一群畸形的海盗,这些海盗被尼莫船长当作敌人对待,展开了一场追逐和搏斗。

-故事的结尾,尼莫船长和鹦鹉螺号消失在海底,成为传说中的人物。

剩下的幸存者在回到陆地后,分享了他们的故事。

3.主题与思想:-对海洋的探索与热爱:尼莫船长对海洋的热爱推动着他进行海底的探险,并揭示了海洋中许多未知的奥秘。

-科技与探索的力量:鹦鹉螺号是一艘革命性的潜水艇,它展示了科技的力量和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

4.文学技巧与特点:-真实性描写:凡尔纳采用了大量的科学知识和准确的描述来描绘海底世界和潜水艇,使读者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神秘的人物:尼莫船长是一个充满魅力和神秘的人物,他的身份和动机备受关注,增添了小说的悬疑性。

-对未来科技的展望:小说中展示了很多当时超前的科技设备和理论,例如潜水艇、电动推进器等,说明凡尔纳对未来科技的独特洞察力。

5.社会影响与批评:-科幻小说经典之作:《海底两万里》被广泛认为是科幻文学的经典之作,对后来的科幻作品产生了深远影响,引领了科幻小说的发展。

-被视为预言:一些人认为,《海底两万里》中描绘的科技设备和环境预示着未来可能实现的事物,如潜水艇和深海探险。

-批评观点:一些批评家认为小说过于科学和技术化,缺乏人文关怀和深度,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不够。

综上所述,《海底两万里》是一部科幻小说,通过对海底探险的描写和科技设备的展示,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充满神秘和奇异的海洋世界。

海底两万里中考考点重点知识

海底两万里中考考点重点知识

海底两万里中考考点重点知识1.小说概述:《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科幻小说,讲述了科学家阿罗尼斯和他的助手同行,在一艘名为鹦鹉螺号的潜水艇中,探索并探险海洋深处的故事。

小说描绘了海底世界的奇观和科技的力量,同时也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2.主要角色:- 阿罗尼斯:主人公,科学家,潜水员。

- 小费尔南德斯:助手,一起参与潜水探险。

- 尼摩船长:神秘的海底人,鹦鹉螺号船长。

- 康塞尔船员:小说的旁观者和叙述者。

3.主要情节:- 出发:阿罗尼斯和助手小费尔南德斯加入了尼摩船长的鹦鹉螺号潜水艇船队,开始了探索海底世界的旅程。

- 海底景观:他们在潜水艇中观察并描述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包括鱼类、珊瑚、海底火山等。

- 海底冒险:他们遭遇了巨型章鱼、海底怪物等各种危险,在和这些生物的战斗中,展示了科技的力量。

- 迷失城市:尼摩带领阿罗尼斯和小费尔南德斯来到了一个古老失落的城市,发现了海底文明的秘密。

- 出逃:阿罗尼斯和小费尔南德斯最终选择逃离尼摩的控制,重新回到陆地上。

4.科学知识:- 潜水艇:探索海底的交通工具,可以耐压,适应深海环境。

- 海洋生态系统:多种生物在海底的相互依存关系。

- 海底火山:地球内部岩浆喷发形成的海底火山活动。

- 生物特点:如章鱼的颜色变化、深海鱼的发光等。

- 科技力量:潜水艇技术、电磁武器等对抗海底威胁的手段。

5.人与自然关系:- 尼摩:代表了对自然的狂热迷恋和对人类文明的失望,试图逃离人类世界。

- 阿罗尼斯:代表着科学家和探险家对自然的探索和对人类文明的发展的积极态度。

以上是《海底两万里》中考的重点知识。

掌握小说的情节和科学背景知识,对于理解科幻小说及人与自然关系有一定的帮助。

《海底两万里》知识点梳理

《海底两万里》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梳理一、文学常识 1.凡尔纳是(法)国的科幻小说家,他是现代科幻小说的重要奠基人。

他被公认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

2.《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的的三部曲之二,其余两部是:第一部(《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第三部是(《神秘岛》)。

二、主要内容 1.用一句话概括《海底两万里》主要内容主要讲述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发现一艘潜艇,并且带着仆人康塞尔和一个捕鲸手,跟随尼摩船长乘坐这艘鹦鹉螺号潜艇在海底作了两万里的环球探险旅行的故事。

2.故事梗概这部作品叙述法国博物学家阿龙纳斯教授在海洋深处旅行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一八六六年,当时海上发现了一只被断定为独角鲸的大怪物,他接受邀请参加追捕,在追捕过程中不幸落水,泅到怪物的脊背上。

其实这怪物并非什么独角鲸,而是一艘构造奇妙的潜水艇。

潜艇是船长尼摩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船身坚固,利用海洋发电。

尼摩船长邀请阿龙纳斯作海底旅行。

他们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进入大西洋,看到许多罕见的海生动植物和水中的奇异景象,又经历了搁浅、土著人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许多险情。

最后,当潜艇到达挪威海岸时,阿龙纳斯不辞而别,把他所知道的海底秘密公布于世。

3.《海底两万里》缩写1866年,在大海的不同地方,一些船只发现了一个闪闪发亮的怪物,它身长数百米,偶尔浮出水面。

在不少船只受到这怪物攻击而沉没之后,美国政府派出护卫舰“林肯号”前去跟踪追捕。

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应邀参加,他认为这是一头巨大的独角鲸。

一天晚上,教授正在甲板上欣赏夜景,猛然发现漆黑的水面突然闪现红光,接着冒出一个庞然大物。

教授奔回船舱报告了舰长,护卫舰随即向怪物驶去。

结果被怪物击沉,教授、他的仆人康塞尔和鲸叉手三人被抛入水中。

教授醒来时,潜艇的主人尼摩,自称与整个人类断绝了关系。

他说虽然他们已成了他的俘虏,但仍享有自由。

只是为了保密,他不会释放他们,而且要求他们唯命是从。

海底两万里知识点归纳整理

海底两万里知识点归纳整理

海底两万里知识点归纳整理
标题:《海底两万里:探秘海洋深处的奇妙世界》
导语:
海底两万里,是一部著名的科幻小说,通过讲述海底探险家的冒险故事,带领读者探索了海洋深处的神秘世界。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介绍海底两万里中的一些知识点,带领读者一起探秘海洋深处的奇妙世界。

第一章:海洋的奥秘
1.1 海洋的概述
1.2 海洋的分布
1.3 海洋的形成与演化
1.4 海洋与地球气候的关系
第二章:深海生物的奇观
2.1 深海的特点与生态环境
2.2 深海生物的适应特征
2.3 深海生物的分类与特点
2.4 深海生物的繁衍与生存策略
第三章:海底地形的探秘
3.1 海底地形的形成与演变
3.2 海底山脉与洋脊的特点
3.3 海沟与海底火山的形成
3.4 海底地形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第四章:海底资源的开发利用
4.1 海底能源资源
4.2 海洋矿产资源
4.3 海洋生物资源
4.4 海底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与挑战
第五章:海洋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5.1 海洋污染与环境影响
5.2 海洋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
5.3 海洋法律与国际合作
5.4 可持续海洋经济的发展路径
结语:
海底两万里带领我们进入了一个神秘而美丽的海洋世界,让我们对海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探秘海洋深处的奇妙世界,我们意识到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同时也看到了海洋资源的巨大潜力。

希望我们能够共同努力,保护海洋,实现海洋可持续发展,让海洋继续为人类带来福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底两万里》知识点
整理分类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海底两万里》
内容简介
此书主要讲述“鹦鹉螺号”的故事。

1866年,当时海上发现了一只疑似为独角鲸的大怪物,阿龙纳斯教授及仆人康塞尔受邀参加追捕,在追捕过程中不幸落水,到了怪物的脊背上。

发现这怪物并非是什么独角鲸,而是一艘构造奇妙的潜水艇。

潜水艇是船长尼摩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船身坚固,利用海洋中大量的氯化钠分解出来的钠发电。

尼摩船长邀请阿龙纳斯作海底旅行。

他们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进入地中海、大西洋,看到许多罕见的海生动植物和水中的奇异景象,又经历了搁浅、土人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许多险情。

最后,当潜水艇到达挪威海岸时,阿龙纳斯不辞而别,回到了他的家乡。

在《海底两万里》中,尼摩船长是个不明国籍的神秘人物(后来在《神秘岛》中介绍他是印度的达卡王子),他在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这艘潜艇不仅异常坚固,而且结构巧妙,能够利用海洋资源来提供能源。

他们依靠海洋中的各种动植物来生活。

潜艇艇长对战俘倒也优待;只是为了保守自己的秘密,潜艇艇长尼摩不允许他们离开。

阿龙纳斯一行人别无选择,只能跟着潜水艇周游各大洋。

在旅途中,阿龙纳斯一行人遇到了无数美景,同时也经历了许多惊险奇遇,例如:在巴布亚新几内亚他们的船搁浅了,遇到当地土着人的攻击,尼摩船长用他连接在金属梯子上的电挡住土着人进入鹦鹉螺号;在印度洋的珠场和鲨鱼展开过搏斗,捕鲸手尼德·兰手刃了一条凶恶的巨鲨;在南极他们被困在厚厚的冰下,船上极度缺氧,但船上所有人轮流用工具和开水把底部厚10米的冰层砸薄,用潜艇的重量压碎冰块,脱离困境;在大西洋鹦鹉螺号被章鱼所困扰,他们拿斧头和章鱼展开肉搏战,一名船员不幸惨死;在北大西洋鹦鹉螺号遇到一艘英国驱逐舰(这艘驱逐舰的国籍在原文中并未说明,在《神秘岛》中才说明是英国)的炮轰,除那三位俘虏外所有船员个个义愤填膺,用鹦鹉螺号的冲角把驱逐舰击沉。

他们眼中的海底,时而景色优美、令人陶醉,时而险象丛生、千钧一发。

通过一系列奇怪的事情,阿龙纳斯终于了解到神秘的尼摩船长仍与大陆保持联系,用海底沉船里的千百万金银来支援陆地上人们的正义斗争。

“鹦鹉螺号”航行线路
太平洋——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大西洋——南极海域——大西洋——北冰洋。

人物介绍
尼摩船长
尼摩船长(CapitaineNemo,内摩船长,内莫船长)是小说里的主人公,在书中并未说明其国籍。

他的真实身份在《神秘岛》中,才得以揭晓。

尼摩船长是印度的达卡(Dakkar)王子,是本德尔汗德(Bundelkund)君主的儿子,印度英雄第波-萨伊布(Tippo-Sa?b)的侄子。

尼摩船长至少会说4种语言,分别是法语、英语、德语、拉丁语。

没有人能够评价尼摩船长这一生的是非功过。

尼摩船长是一个带有浪漫、神秘色彩,非常吸引人的人物。

这个知识渊博的工程师,遇事头脑冷静,沉着而又机智。

他不是关在书斋之中和温室里经不起风吹雨打的科学家,而是一个在反抗殖民主义斗争的烈火中成长起来的民族志士。

他搜集海底金银财宝,支援被压迫民族的正义斗争。

当祖国沦为殖民地后,他带领少数志同道合的人潜入海底,用反抗的行动和不满的言论,支持和唤醒被压迫民族反抗殖民统治的斗争。

凡尔纳借尼摩船长之口谴责了殖民主义者在印度次大陆的野蛮的扩张行为。

凡尔纳塑造的尼摩船长是处在资本主义上升阶段,有着人文主义和民主思想的典型的人物形象。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他代表着新兴的资产阶级的利益。

透过他的个性,可以看到处在上升阶段的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那种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阿龙纳斯
彼埃尔·阿龙纳斯(Pierre Aronnax,阿罗纳克斯/阿龙纳克斯),法国人,生物学家,巴黎自然科学博物馆的副教授,40岁,博古通今,在法国出版过一本书叫《海底的秘密》。

乘潜艇在水下航行,使他饱览了海洋里的各种动植物。

他和他那位对分类学入了迷的仆人康塞尔,将这些海洋生物向我们做了详细介绍,界、门、纲、目、科、属、种,说得井井有条,使读者认识了许多海洋生物。

阿龙纳斯还把在海洋中见到的种种奇观,娓娓道来,令读者大开眼界。

康塞尔
康塞尔(Conseil,孔塞伊/龚赛伊/贡协议),佛拉芒人,30岁,是阿龙纳斯教授的仆人,生性沉稳,他从不大惊小怪。

总是那么气定神闲,为人随和,从不着急上火——至少你看不出他着急上火。

他精通分类理论,遇到什么总是认认真真或者说一本正经地把它们分类,但是对那些东西的名字却一无所知,可以说他是个分类狂。

总以第三人称和教授说话。

尼德·兰
尼德·兰(Ned Land,内德·兰德),加拿大人,鱼叉手,约40岁,是个比较原始的人,一个野性十足的捕鲸手。

他也会赞叹极地的美,但对他来说更重要的是牛排,小牛肉,小酒馆里的酒,在陆地上自由地行走。

他精通野外生存。

曾为大家在一个岛上做了一顿丰盛的饭。

他脾气暴躁,受不了被监禁,总是计划逃脱,如果没有他,教授和康塞尔最后不可能回到陆地上。

主题思想
《海底两万里》描绘的是人们在大海里的种种惊险奇遇。

美妙壮观的海底世界充满了异国情调和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体现了人类自古以来渴望上天入地、自由翱翔的梦想。

小说不但能激发人们对科学的兴趣,而且赞扬了像尼摩船长等反抗压迫的战士的形象,体现了他们具有社会正义感和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
人物纷争
在创作小说之初,凡尔纳和出版商埃泽尔(Hetzel)之间就书中的主人公鹦鹉螺号的艇长尼摩的特征展开了一场争论:埃泽尔认为该把尼摩描写成为奴隶贩卖交易的死敌,为他对某些海上船只的无情攻击提供清晰而理想的辩护。

但凡尔纳却希望尼摩是波兰人,他永不宽恕地把仇恨直指向俄国沙皇(他血腥
镇压了一场波兰人的起义)。

不过埃泽尔担心他引起外交上的分歧,使这本书在有利可图的俄国市场上遭禁。

最后,作者和出版商逐渐相互妥协了,他们认为尼摩的真正动机应当弄得模棱两可才有吸引力,尼摩应当被大致定位为自由的拥护者和反压迫的复仇者。

在《神秘岛》中,这才公布他是印度达卡王子。

潜艇介绍
鹦鹉螺号(Nautilus,诺第留斯号)是艘潜艇的名字,艇长为尼摩,利用从海水中提取的钠来发电。

下面的介绍来自小说:
船是很长的圆筒形,两端作圆锥状。

很明显,它很像一支雪茄烟。

这种形式,在伦敦有些船的构造早已采用过了。

这个圆筒的长度,从头到尾,正好是七十米,它的横桁,最宽的地方是八米。

所以这船的构造跟普通的远航大汽船不是”完全一样的,它的宽是长的十分之一,它从头至尾是够长的,两腰包底又相当圆,因此船行驶时积水容易排走,丝毫不会阻碍它的航行。

面积共为一千零十一平方米四十五厘米,体积共为一千五百点二立方米。

就是说——船完全沉入水中时,它的排水量或体重为一千五百立方米或一千五百吨。

这客厅是一个长方形的大房间,长十米,宽六米,高五米,天花板饰有
淡淡的图案花纹,装在天花板上的灯球射出明亮柔和的光线,照耀着陈列在这博物馆中的奇珍异宝。

因为这客厅实际上是一所博物馆,一只智慧的妙手把自然界和艺术上的一切珍奇都聚在这里,使它带着一个画家工作室所特有的那种富有艺术性的凌乱。

这是图书室。

图书室的四壁摆着高大的紫檀木嵌铜丝的书架,架上一层一层的隔板上放满了装潢统一的书籍。

架子下面摆着一排蒙着栗色兽皮的长沙发;沙发的曲度正合适,坐上去很舒服。

沙发旁边有可以随意移来移去的轻巧的活动书案,人们可以把书放在上面看。

图书室中央放一张大桌子,上面摆满了许多小册子,其中有些是过时的报纸。

半嵌在拱形天花板上的四个磨沙玻璃球发出柔和的电光,浸浴着这和谐的整体。

我看了这所布置十分精致的图书室,心中十分赞美,我几乎都不敢相信我自己的眼睛。

作者简介
儒勒·凡尔纳(1828.2.8~1905.3.24),是19世纪法国着名小说家、剧作家及诗人。

凡尔纳出生于法国港口城市南特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早年依从其父亲的意愿在巴黎学习法律,之后开始创作剧本以及杂志文章。

在与出版商埃泽尔父与子合作期间(1862年至凡尔纳去世),凡尔纳的文学创作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功,他的不少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受到了各国读者的喜爱。

凡尔纳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以《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中奇妙的遨游》为总名,代表作为三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以及《气球上的五星期》《地心游记》等。

他的作品对科幻文学流派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他与赫伯特·乔治·威尔斯一道,被一些人称作“科幻小说之父”。

而随着上个世纪后叶凡尔纳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原始手稿的发现,科幻学界对于凡尔纳的认识也在趋于多样化。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资料,凡尔纳是世界上被翻译的作品最多的第二大名家,仅次于阿加莎·克里斯蒂,位于莎士比亚之上。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近的统计显示,全世界范围内,凡尔纳作品的译本已累计达4751种[1],他也是2011年世界上作品被翻译次数最多法语作家[2]。

在法国,2005年被定为凡尔纳年,以纪念他百年忌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