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外科疾病的常见临床表现

合集下载

血管外实习报告

血管外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理论学习和基础知识储备后,我有幸来到了我国某知名医院的血管外科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实习。

血管外科是专门从事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专业科室,包括动脉瘤、静脉曲张、血管瘤、血管狭窄等疾病。

这次实习让我对血管外科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锻炼了我的临床实践能力。

二、实习内容1. 临床技能学习实习期间,我跟随血管外科的老师们学习了以下临床技能:(1)血管外科手术器械的使用与保养(2)血管穿刺、造影、活检等操作(3)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情观察与护理(4)血管外科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2. 病例分析在实习过程中,我参与了多例血管外科手术,包括动脉瘤、静脉曲张、血管瘤等。

通过病例分析,我了解了以下内容:(1)动脉瘤的病因、病理生理及临床表现(2)静脉曲张的诊断、治疗及术后护理(3)血管瘤的分类、诊断及治疗3. 教学活动实习期间,我参加了血管外科的教学活动,包括:(1)血管外科常见疾病的病理生理及临床表现(2)血管外科手术的适应症、禁忌症及手术方法(3)血管外科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三、实习体会1. 专业知识方面通过这次实习,我对血管外科的专业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掌握了血管外科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及术后护理方法。

同时,我也认识到自己在理论知识方面还有待提高,需要继续努力学习。

2. 临床实践能力方面在实习过程中,我积极参与临床工作,锻炼了自己的临床实践能力。

通过参与手术、观察病情、与患者沟通等,我逐渐掌握了临床思维,提高了自己的临床操作技能。

3. 团队合作方面血管外科的手术往往需要多个科室的协作,如麻醉科、介入科、ICU等。

在实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只有各科室之间密切配合,才能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4. 职业道德方面实习期间,我严格遵守医院规章制度,尊重患者,关心患者,以良好的职业道德形象树立了自己。

四、不足与努力方向1. 不足(1)临床经验不足,对部分病例的观察和处理不够熟练。

周围血管病

周围血管病
NO23
一、【临床分型】
据病变部位分为三型: Ⅰ型 腹主动脉末端及两侧髂总动脉 Ⅱ型 广泛累及髂外及股总动脉 Ⅲ型 腹主动脉末端伴有股腘动脉病变
NO24
一、【临床表现】
间歇性跛行 静息痛及组织坏疽 缺血性神经病变 废用性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硬
NO25
(一)【诊断】
年龄60岁左右,男性占绝大多数,大多数 患 者有吸烟历史。
NO74
NO5
静 脉:
将各器官代谢产物送回流入心脏,经肺排出 CO2、经肾排除代谢产物。当静脉狭窄、阻塞及 静脉瓣功能不全后,导致回流受阻,静脉压增高, 出现静脉曲张、淤血、肿胀,最后缺血缺氧。
NO6
【常见临床表现】 一、感觉异常:
间歇性 疼痛
痛觉
持续性

疼痛



运动性 疼痛
体位性 疼痛
温差性 疼痛
运动、体位、温度 增加耗氧增加,而 动脉狭窄情况下, 不能增加的耗氧部 分、出现相对缺血 缺氧、休息可缓解, 如间歇性跛
NO34
NO35
NO36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非手术治疗
戒烟 运动锻炼 药物治疗
NO37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Buerger病)
NO38
累及血管的炎症性、节段性和 周期发作的慢性闭塞性病变,主要 侵袭四肢中小动静脉,以下肢血 管为主,病人绝大多数为青壮年、 男性。
NO39
【病 因】
① 外 因:
吸烟、寒冷、潮湿、外伤、感染、 慢性损伤等。
② 内 因:
自身免疫功能紊乱、性激素和前列 腺素失调、遗传因素等。
NO40
【病 理】
① 主要侵袭周围中小动静脉,始于动脉,累 及静脉,下肢为主,由远端向近端发展。

血管外科学知识点

血管外科学知识点

血管外科学知识点血管外科是一门致力于对血管系统疾病进行治疗的外科学科,主要涉及血管手术技术、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治疗等内容。

本文将介绍血管外科的相关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学习血管外科学。

一、血管外科学简介血管外科学是外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血管系统的疾病与治疗方法。

血管外科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医生们开始尝试对动脉瘤、动脉狭窄等血管疾病进行手术治疗。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血管外科的范围和手术方法也得到了广泛地拓展和完善。

二、血管外科的常见疾病血管外科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以下几类疾病:1. 动脉疾病:动脉疾病是血管外科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包括动脉瘤、动脉闭塞症、血栓形成等,这些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导致血管破裂、缺血性病变等严重后果。

2. 静脉疾病:静脉疾病主要包括静脉曲张、深静脉血栓等。

静脉曲张是静脉血管壁弹性降低,导致静脉血液回流不畅,使得静脉血管扩张、变形,影响血液循环的疾病。

3. 血管畸形:血管畸形是一类由于胚胎期血管系统异常发育而引起的血管结构异常的疾病,包括血管瘤、血管纤维瘤等。

血管畸形具有较大的多样性和不可预测性,治疗难度较大。

三、血管外科的检查与诊断在血管外科的临床工作中,医生们通常会采用一系列的检查手段来进行疾病的诊断和评估。

常见的检查手段包括以下几种:1. 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检查、CT扫描、MRI等,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全面了解患者的血管病变情况,确定治疗方案。

2. 血管造影:血管造影是一种将造影剂注入患者体内,通过X射线成像,观察血管的情况。

血管造影可以清晰地显示病变血管的位置、程度和形态,对血管外科手术的目标定位非常重要。

3. 血流动力学检查:通过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测定,如血流速度、流量等,来评估血管功能和病变情况,为治疗提供依据。

四、血管外科的治疗方法血管外科治疗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

1. 保守治疗:对于某些血管疾病,如轻度动脉狭窄、轻度静脉曲张等,可以采取保守治疗措施,如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等。

血管外科学知识点

血管外科学知识点

血管外科学知识点血管外科是一门独立的外科学科,主要负责治疗血管系统疾病,包括动脉疾病、静脉疾病以及淋巴管疾病。

在血管外科的治疗范围内,常见的疾病包括动脉瘤、动脉硬化、深部静脉血栓、静脉曲张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一些血管外科的基本知识点,让大家对这门学科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1. 动脉疾病动脉疾病是血管外科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动脉疾病主要包括动脉瘤和动脉硬化两种。

动脉瘤是动脉形成局部的扩张,最常见的是腹主动脉瘤。

动脉硬化则是指动脉管壁发生粥样硬化,导致动脉变窄、硬化,最终影响血液流通和供应。

2. 静脉疾病静脉疾病在血管外科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深部静脉血栓是静脉疾病的一种常见类型,主要是由于血液在静脉内过度凝结形成,会引起血栓形成。

而静脉曲张则是静脉曲张病变,主要表现为静脉血管增粗、曲张,严重影响血液回流。

3. 血管手术在血管外科治疗血管疾病时,有时需要进行血管手术。

血管手术通常包括开放手术和介入手术两种,根据病情和病变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血管外科医生需要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过硬的技术,才能进行成功的血管手术。

4. 血管介入治疗血管介入治疗是一种微创手术方式,通过血管内穿刺将导管引入体内,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血管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迅速、效果好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各种血管疾病的治疗中。

5. 血管内超声血管内超声是一种新型的影像学检查技术,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血管疾病。

血管内超声可以观察血管腔的情况,判断病变的程度和位置,对指导血管介入手术和治疗起到重要的作用。

总结:血管外科是一门专门研究治疗血管系统疾病的学科,涉及范围广泛,治疗手段多样。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预防血管疾病,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避免不良习惯对血管系统造成的伤害。

如有血管疾病问题,应及时就医进行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血管外科医生在治疗过程中需要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以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愿大家都能保持健康,远离血管疾病的困扰。

血管外科诊疗常规

血管外科诊疗常规

血管外科疾病诊断治疗常规一、颅外血管病变脑的血液供应来自双侧颈动脉,椎动脉及锁骨下动脉。

颅外血管病变可导致颅内脑的病变即颅外血管病变可致脑一过性缺血(Transielf lschecnic Attack TIAs)及脑卒中。

外科治疗颅外段血管病目的是防治脑梗塞及其导致神经功能障碍。

1、颈动脉狭窄病因:90%是由动脉硬外所致,其余也有炎性血管病、肌纤维发育不良、外伤性闭塞或狭窄、放射、动脉迂曲。

诊断:1.中老年,有动脉硬化病史或三高(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史。

2.短暂性一过脑缺血发作(TIA),持续几分钟到30’,24小时内恢复,不遗留神经功能障碍。

(1)运动障碍:对侧面瘫或单肢瘫(上肢或下肢),肢体肌无力,运动失灵。

(2)感觉障碍:受累肢体沉重感,感觉减退,或丧失。

(3)视觉障碍:一侧眼一过性黑蒙,部分视野缺损或偶有同向偏盲、复视、眩晕。

(Amamrosis Fugax)也称缺暂单眼失明发作,是同侧颈内动脉终末支眼动脉缺血的特征性症状。

3.症状可反复发作,但无神经系体征。

体格检查:(1)在胸锁乳突肌内侧及气管间扪颈总动脉,双侧比较,操作轻,以防颈窦反射致血压下降,心率慢昏厥。

(2)在颈动脉分叉处可闻及动脉收缩期杂音,高调收缩—舒张期双期杂音提示颈动脉高度狭窄,如颈A完全阻塞则无杂音多闻及。

(3)眼底检查可见眼动脉分叉处可见到栓子和胆固醇结晶。

辅助检查:(1)彩色超声Doppler 检查,可见颈动脉直径,有无狭窄,斑块性质,判断血管通畅、狭窄程度。

(2)经颅超声检查(TCD)。

(3)OPG眼球体积描记法——有条件作。

(4)头颅CT或MRI(5)SPECT——可了解脑供血状况是一种功能检查。

(6)术前查DSA——主动脉弓及颈动脉及其分支。

这检查能明显看到颈动脉及其分支的狭窄及闭塞程度及长度能判断斑块的性质。

治疗:药物治疗适应证:1.颈动脉狭窄<50%。

2.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3.病人情况差,不允许手术或不愿手术。

血管外科疾病

血管外科疾病
血管外科疾病
血管外科的基本问题
学习材料
2
常见临床表现
学习材料
3
常见临床表现
(一)疼痛
1.间歇性疼痛
(1)肢体活动: “间歇性跋行〞--跛行时间,跛行距 离与血管闭塞程度相关
(2)肢体体位:
(3)温度变化:血管疾病的季节性。
2.延续性疼痛 又称为静息痛。
(1)动脉性静息痛:
(2)静脉性静息痛:
(3)炎症及缺血坏死性静息痛
血管疾病的药物治疗
4.溶血栓药物 (1)链激酶(streptokinase,SK): (2)尿激酶(urokinase,UK): (3)基因重组人体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
tPA):如艾通力(actilyse )
学习材料
33
血管疾病的药物治疗
(四)血管扩张药和其它药物医治
1.α受体阻滞剂 有妥拉苏林(苄唑啉, tolazoline )
学习材料
11
学习材料
12
学习材料
13
学习材料
14
学习材料
15
血管疾病的检查方法
学习材料
16
彩色多普勒超声
学习材料
17
容积描记仪
学习材料
18
磁共振血管造影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
学习材料
19
学习材料
20
螺旋CT血管造影
SCTA (spirals CT angiography)
学习材料
43
血管疾病的手术治疗 血管腔内手术
学习材料
44
布加氏综合症
学习材料
45
主动脉夹层
学习材料

下肢静脉血栓临床表现

下肢静脉血栓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下肢静脉血栓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下肢静脉血栓导致的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及并发的肺栓塞是病人劳动力及生命安全的一大危险。

羡慕我们看下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表现症状。

最常见的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表现是一侧肢体的突然肿胀,患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病人局部感疼痛,行走时加剧,轻者局部仅感沉重站立时症状,加重体检有以下几个特征:①患肢肿胀肿胀的发展程度须依据每天用卷带尺精确的测量并与健侧下肢对照粗细才可,靠单纯依靠肉眼观察是不可靠的,这一体征对确诊深静脉血栓具有较高的价值,小腿肿胀严重时常致组织张力增高;②压痛静脉血栓部位常有压痛,因此下肢应检查小腿肌肉腘窝内收肌管及腹股沟下方股静脉;③Homans征将足向背侧急剧弯曲时,可引起小腿肌肉深部疼痛,小腿深静脉血栓时,Homans征常为阳性。

这是由于腓肠肌及比目鱼肌被动伸长时刺激小腿血全静脉而引起;④浅静脉曲张深静脉阻塞,可引起浅静脉压升高发病12周后可姓浅静脉曲张。

同时根据并发的部位不同,可出现各种不同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表现,兹分述如下:1.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虽然小腿深静脉是术后最易发生血栓的部位,但有时常被漏诊常见的症状,有小腿部疼痛及压痛小腿部轻度肿胀或肿胀不明显Homans征可阳性浅静脉压常属正常。

2.股静脉血栓形成,绝大多数股静脉血栓继发于小腿深静脉血栓,但少数股静脉血栓也可单独存在体征为在内收肌管部位,腘窝部和小腿深部均有压痛。

患侧小腿及踝部常出现轻度水肿患肢静脉压较健侧升高2~3倍,Homans征阳性或阴性。

3.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绝大多数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继发于小腿深静脉血栓,但有时原发于髂股静脉或髂静脉产后妇女骨盆骨折盆腔手术和晚期癌肿病人易发生病变。

发生在左侧下肢深静脉较右侧多2~3倍,这可能是由于左侧髂总静脉的行径较长,部分左髂部总静脉腔受右髂总动脉压迫的缘故。

偶尔也可能由于左髂总静脉与下腔静脉交界处存在先天性网状畸形。

护理:静脉曲张(俗称「浮脚筋」)是静脉系统最常见的疾病,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因长时间维持相同姿势很少改变,血液蓄积下肢,在日积月累的情况下破坏静脉瓣膜而产生静脉压过高,造成静脉曲张。

血管外科疾病护理常规

血管外科疾病护理常规

血管外科疾病护理常规【相关知识】血管外科疾病病理改变是血管的狭窄、闭塞、扩张及静脉瓣关闭不全等,临床表现各有异同,一些关键主诉及体征,可提示诊断、判断病情。

(一)疼痛:通常分为间歇性和持续性两大类。

1. 间歇性疼痛三种相关因素:1)肢体活动:主要表现间歇性跛行;2)肢体体位:动脉阻塞性疾病,肢体下垂可减轻疼痛;3)温度变化:血管痉挛性疾病,寒冷刺激使疼痛加剧;血管扩张性疾病在热环境下疼痛加剧。

2. 持续性疼痛:严重的血管病变,在静息状态下仍有持续性疼痛,又称静息痛。

主要分为三类:1)动脉性静息痛;2)静脉性静息痛;3)炎症及缺血坏死性静息痛。

(二)浮肿:静脉或者淋巴回流障碍时,组织液积聚于组织间隙,引起肢体浮肿。

可分为静脉性浮肿和淋巴水肿。

(三)感觉异常:主要有肢体的沉重、浅感觉异常及感觉丧失等表现。

(四)皮肤温度的改变(五)皮肤色泽的改变: 1)异常色泽:如皮色暗红;2)指压性色泽改变;3)运动性色泽改变;4)体位性色泽改变:又称 buerger试验,抬高肢体(下肢 70〜80°,上肢直举过头),持续 60 秒。

如存在肢体动脉供血不足,则出现麻木、疼痛、皮肤呈苍白或蜡黄;下垂肢体后,皮色恢复时间由正常的 10〜20 秒延长到 45 秒以上,且颜色不均,呈斑片状。

(六)形态改变1. 动脉形态改变:1)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2)杂音;3)形态和质地:当动脉有粥样硬化或炎症病变后,扪及动脉,可呈屈曲状、增硬或结节变化。

2. 静脉形态改变:主要表现为静脉曲张。

(七)肿块1. 搏动性肿块:例如动脉瘤或者假性动脉瘤2. 无搏动性肿块:浅表静脉的局限性扩张,透过皮肤可见蓝色肿块,常见于颈外静脉、肢体浅静脉及浅表的海绵状血管瘤。

(八)营养性改变:主要有皮肤营养障碍性变化,溃疡,坏疽,增生性改变三大类。

【治疗原则】一般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

详见各疾病相关治疗原则。

【护理】一、血管外科一般护理1. 按一般外科护理常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血管外科疾病的常见临床表现
血管外科疾病有很多。

你知道血管外科疾病的常见临床表现有哪些吗?下面是yjbys 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血管外科疾病的常见临床表现的知识。

欢迎阅读。

疼痛疼痛主要是由动脉供血不足引起。

(1)间歇性跛行肢体慢性缺血的典型症状
间歇性跛行又称运动性疼痛,多发生于小腿腓肠肌部位,特征是患者行走一段距离后患肢出现无力、压迫感、麻木感、钝痛或痉挛性剧痛等,休息一段时间后缓解,但继续行走可产生同样的症状。

持续行走的距离越短,病情越严重。

(2)静息痛动脉严重供血不足的临床表现
供血不足引起的疼痛,抬高患者后症状加剧,夜间疼痛显著加重,因此病情严重的患者终夜端坐抱膝,呻吟不止,不能平卧而睡。

皮肤改变(1)皮肤颜色改变
正常皮肤的颜色:淡红色,有光泽,富有弹性。

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继发小腿下段交通静脉功能不全:小腿远端有皮肤营养障碍性变化,如皮肤纤薄、脱屑、趾甲变性、毛发稀少、色素沉着、湿疹等。

慢性动脉供血不足:肢体皮肤苍白,伴皮肤温度降低。

淋巴管炎或血栓性浅静脉炎:肢体皮肤起红线。

(2)溃疡
动脉供血不足和静脉回流性障碍均会引起慢性溃疡:动脉性溃疡和静脉性溃疡。

动脉性溃疡:好发于肢端,边界清楚,溃疡深,有黑色坏死组织。

疼痛明显,常在休息或放低肢体时疼痛减轻。

肢体温度较低,足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