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钟逻辑学_课程笔记

合集下载

逻辑学笔记整理

逻辑学笔记整理

《逻辑学》笔记整理2012300160016马院12级思政杨郑伟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逻辑”和逻辑学一、“逻辑”一词的含义“逻辑”这个语词由英语Logic音译而来,导源于希腊文,原意是思想、理性、言词、规律等。

在现代汉语中,“逻辑”是个多义词,其含义主要有:1、客观规律性。

例如:“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是生活的逻辑”。

这里的“逻辑”是指生活的规律性。

2、思维的规律性。

例如:“应该合乎逻辑地思维,明确地表达思想”。

这里的“逻辑”是指思维要合乎思维的规律。

3、某种理论观点。

例如:“明明是侵略,却说成是友谊,这是强盗的逻辑”。

这里的“逻辑”是指一种荒谬的理论。

4、与“逻辑学”同义,指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

例如:“认真学习逻辑知识,熟炼运用逻辑知识,对思考问题、写文章、说话、办事以及进一步发展智力都大有好处”。

这里的“逻辑”便是指逻辑学。

二、逻辑学的研究对象逻辑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它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思维的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简单的逻辑方法。

思维的形式结构也叫思维的逻辑形式,它是由逻辑常项和变项组成的。

综上所述,逻辑学是研究思维的形式结构及其规律和简单的逻辑方法的学说。

推理形式及其有效性的判定是它的核心内容。

第二节逻辑学的性质与意义一、逻辑学的性质从逻辑学的研究对象可知,这门科学提供给人们的是认识事物、表达论证思想时必须运用的一种思维工具,所以,它是一门工具性质的科学。

二、学习逻辑学的意义学习逻辑学的根本意义,是训练和提高人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其自觉地运用逻辑知识,提高学习和工作的质量。

具体来说,学习逻辑学的意义主要有:第一,有助于正确认识事物,从已知进到未知。

第二,有助于准确、严密地表达和论证思想。

第三,有助于揭露谬误,驳斥诡辩。

第四,有助于培养分析理性精神和创新意识。

第二章 概念一、什么是概念?对同一类事物共同本质的概括概念与语汇、语词:通常说,语句是一组表示事物情况的声音或笔画,是概念的物质载体。

逻辑笔记(大学个人笔记)

逻辑笔记(大学个人笔记)

[逻辑PPT笔记整理]一.同一律内容: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任何思想与其自身同一。

A→A 或 A≡A要求:1.-概念必须保持同一2.-命题必须保持同一错误:混淆/偷换概念转移/偷换论题一.矛盾律内容: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排斥(否定)的命题不能同真,必有一假。

A不是非A ┐(A∧┐A)要求:1.-不能同时肯定两个矛盾命题2.-不能同时肯定两个反对命题错误:自相矛盾注意:1.-同时肯定两个等值、下反对、差等命题,不违反矛盾律2.-对同一命题既肯定又否定,或者,对两个等值命题一肯定一否定,违反矛盾律3.注意辩证矛盾与逻辑矛盾的区别三.排中律内容: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不能同假,必有一真。

A或者非A要求:1.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同时否定两个矛盾的命题2.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同时否定两个下反对命题错误:模棱两可注意:1.-,同时否定两个反对,等值,差等命题,不违反排中律2.-,对两个矛盾命题不表态,不违反排中律3.对复杂问语不表态,or,对其是否的回答都否定,不违反排中律排中律与矛盾律的区别概念一.概念的定义定义:1.反映思维对象特有属性(本质属性)的思维形态2.概念就是以符号(语词)表达出来的观念概念与语词联系语词是概念的表达形式区别第一:凡是概念都必须通过语词来表达,但并非所有语词都表达概念第二:概念和语词不是一一对应关系3.观念属于感性认识概念属于理性认识注:特有属性与偶有属性特有属性:决定某一事物质之所以为该事物而区别于他事物的属性,亦称“本质属性”偶有属性:对该事物不具有决定意义的属性,亦称“非本质属性”不过严格来说对象的特有属性≠(>)本质属性对于人而言特有属性:人是会笑的动物人是唯一刷牙的动物本质属性: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专名上海市摹状词(描述特定对象的短语)亚洲最长的河流二.概念的种类单独概念外延仅有一个独一无二对的概念从概念反映对象的数量普遍概念外延至少有两个对象的概念(表达的语词形式:通名)空概念集合概念反映集合的概念人口书籍南海诸岛从是否将对象视为集合体非集合概念反映类(非集合体)的概念人书岛屿正概念肯定概念是反映事物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从反映对象是否具有某属性负概念否定概念是反映事物不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负概念的外延大小取决于论域的大小注:论域(负概念与正概念所共同相对的那个特定范围)1.通常负概念是正概念的语词前加上否定的词(但并非带有“无”“非”“不”等字样的语词都代表负概念)2.负概念的论域=负概念外延+正概念外延三.概念外延间的关系欧拉图属种关系(从属关系)指两个概念间这样一种关系,其中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为另一个概念所包围。

(完整版)逻辑学笔记整理

(完整版)逻辑学笔记整理

—————————————— 所以,张三不能从事律师事务。
注:推理不同于瞎猜和感知 2.组成:推理由前提、结论及前提与结论的推导关系三个部分组成。
推理所依据的命题叫做前提;
推理所得到的命题叫做结论; 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结方式,即推理的形式结构叫推理的前
提和结论的推导关系。
3.有效性:一个推理形式是有效的,当且仅当,具有此推理形式的任一 推理都不出现真前提和假结论
行某一类具体实践活动等等。
命题的形式及其分类 命题的分类(见笔记)
推理概述
推理的特征
• 1.推理:根据若干个已知命题推导出另一个新命题的思维形 式。
(1)所有正在上诉的判决都是未确定的判决;
———————————————————— 所以,确定的判决都不是正在上诉的判决。
(2)只有获得律师资格证书才能从事律师事务; 张三还没有获得律师资格证书;
(1)命题是词项的展开。没有命题,就不可能揭示和说明词项。 (2)命题是推理的基本要素。正确地认识和运用各种形式的命题,是 正确地运用各种推理的必要条件。
(3)命题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工具。在生活中、司法工作中都离不开命 题,人们对命题的基本要求是:必须真实、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 来面貌,能够解决具体实践中所提出的矛——正确推理的条件 一个推理要能够得出真实的结论,必须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其一,作为前提的判断要真实;
其二,推理过程要遵守推理的规则。
“推出真实结论的条件”和“推理有逻辑性的条件”的区分: “推出真实结论的条件”:重点是得出真实结论;它必须具备
上述的两个条件。亦即,前提要真实;推理过程要符合推理 规则。 “推理有逻辑性的条件”:专指推理形式正确,它只要求遵守 推理的规则。并按照这一点对推理形式是否正确做出形式上 的判定。 推理的逻辑类别(种类) 1.根据前提与结论中是否包含有“必然”、“可能”等模态词,将推理划 分为模态命题和非模态命题。(二分法) 2.根据前提到结论的思维进程的不同,将非模态推理分为演绎推理、 归纳推理、类比推理。 ① 演绎推理:由一般性前提到个别性结论。 ② 归纳推理:由个别性前提到一般性结论。 ③ 类比推理:由个别性前提到个别性结论。 3.根据结论性质的不同,分为必然性推理和或然性推理。 ① 必然性推理:结论断定的范围没有超过前提断定的范围。如演绎推 理和完全归纳推理。 ② 或然性推理:结论断定的范围超过了前提断定的范围。如不完全归 纳推理和类比推理。 4.根据前提和结论是简单命题还是复合命题,分为简单命题推理和复 合命题推理。 ① 简单命题推理:以简单命题为前提和结论。又分为性质命题推理和 关系命题推理。

普通逻辑学笔记(哲学专业课程)

普通逻辑学笔记(哲学专业课程)

普通逻辑学笔记(哲学专业课程)引论第一节普通逻辑学的研究对象一、逻辑与思维逻辑:原意是指思想、理性、规律。

由于“逻辑”一词有多种词义,所以我们在读书或谈话中遇到“逻辑”一词,就要辨认它是在哪种词义上被使用。

在本书中,除个别地方特殊说明外,逻辑是指: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规律和简单逻辑方法的普通逻辑学。

形式逻辑是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

思维的基本形式:概念、判断、推理思维的基本特征:间接性、抽象概括性、同语言的不可分割性思维就是人脑借助于语言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抽象概括的反映。

(重要)二、普通逻辑学的研究对象普通逻辑学是研究思维的逻辑逻辑形式及其基本规律和一些简单逻辑方法的科学。

研究普通逻辑学的研究对象,必须理解以下三方面知识思维的逻辑形式:人们的思维过程都要概念、判断和推理来承担和表现。

概念、判断和推理是思维的基本形式。

反映在概念、判断、推理中的特定对象及其属性就是思维的具体内容。

思维的具体内容各个组成部分之间赖以联系的构造方式就是思维的逻辑形式。

思维逻辑形式的基本规律:也就是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即同一律、有矛盾律、排中律。

它反映普通逻辑学所研究的全部对象的基本特征。

普通逻辑学笔记简单的逻辑方法:是反映对象的抽象同一性、确定性和单一性的逻辑方法。

普通逻辑学笔记(哲学专业课程)第二章概念(在本章节中,对于概念的理解最为重要)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的本质属性和分子范围的思维形式。

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根据处延数量的不同区分)P24 单独概念:是反映只有一个分子的对象的概念,其外延所反映的是独一无二的对象。

普遍概念:是反映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子的对象的概念,它的外延反映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子对象组成的类。

空概念:它所反映的对象是空类,它的外延为零的概念。

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根据概念是否把对象作为集合体来反映)集合概念:是把对象作为集合体来反映的概念。

非集合概念:反映的则是一个个的人所组成的类。

正概念和负概念:(根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否具有某种属性,来预以区分)P26 正概念:又叫肯定概念,它是反映对象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

《逻辑学入门》笔记(1-22)

《逻辑学入门》笔记(1-22)

《逻辑学⼊门》笔记(1-22)前⾔读书计划的第⼀本书, 就给 <逻辑学⼊门> 吧本⼈看的书京东均有售本篇是本⼈在拜读书籍时的随笔, 不喜勿看, 欢迎讨论书籍信息书名: 逻辑学⼊门作者: 格桑出版: 中国纺织出版社正⽂序⾔逻辑是什么? 很多⼈对此⼀知半解, 逻辑可以是思维的规律/规则, 可以是某种理论/观点/⾏为⽅式, 也可以是客观事物的规律性, 当然也可以是逻辑学的总称. 本书写的并不是什么⼤道理, ⽽是⽣活中的推导和证明某⼀件事的思考的过程⼈总是习惯性的陷⼊⼀种"⼀厢情愿"的思维⽅式中, 诚然, 这样会让我们觉得温暖/快乐/踏实/惬意, 如果你是在梦⾥, 那没什么不好, 但是令⼈沮丧的是, 我们⽣活在真实的世界, 事物的发展总是不那么符合我们的预期,所以我们最好早点摒弃"⼀厢情愿"的思考⽅式, 这样才能让我们⾯对⽣活时更加得⼼应⼿⼈的⼀⽣有N多次选择, 免不了的我们会在⼀些选择中犯下错误, 其中逻辑错误是在底层, 因为现实⽣活中⼀切都有其逻辑, 所以如果我们犯了逻辑错误, 或者说违反了逻辑, 那么必然会导致出现⼀连串的错误这也意味着, 如果我们可以掌握好逻辑, 去按照正确的逻辑思考事情, 就可以少⾛部分弯路奥斯卡-王尔德说: "逻辑没有爱情⼀半重要, 但他能证明事情"逻辑可以让我们分辨别⼈对我们说的话是真是假, 因为世界上的事情不以某个⼈的意志为转移, 很多的事情其本质和表现出来的现象并不是完全相同的, 因此在遇到事情或者看到东西时, 我们需要去思考, 这件事是不是真的, 怎么证明他是真的, 如果我们去理性的思考和分析, 就可以识别出⼤部分不符合逻辑的, 不正确的事情, 发现事物的本质.往往对我们造成伤害的, 不是我们不知道的事情, ⽽是被伪装了的我们已经知道的事情正⽂偷换概念课堂上, ⽼师提问学⽣,你是怎样认识孙中⼭的?学⽣答,我不认识孙中⼭很明显的, ⽼师所说的认识指的是对孙中⼭这位历史⼈物的理解, ⽽学⽣所说的认识则是⽇常⽣活中的交往关系此学⽣就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即在同⼀思维过程中,在中途改变某个概念的内涵或者外延,⽤⼀些听起来⼀样的概念进⾏偷换,把某个事物的原意⽤狡辩的⼿法替换成另⼀个看起来也可以成⽴的解释,把假的说成真的,来达成⽬的我们在⽇常与⼈交流时,⼀定要牢记对⽅提到的概念,当对⽅⼝中的概念发⽣偏移时,⼀定要多加留意,防⽌落⼊对⽅的偷换概念的逻辑陷阱混淆概念在逛商场的时候,远远的看到有某个花⽣油上⾯贴了买⼀送⼀的牌⼦,⾛近⼀看发现是买⼀个花⽣油送⼀个漏⽃对于买⼀送⼀这个词语,就包含了混淆概念的问题,混淆概念,即在同⼀逻辑思维过程中,把不同的概念当成同⼀个概念来使⽤,这⼏个不同的概念⼀般是表⾯相似来达到混淆的效果我们需要注意对⽐较容易混淆的概念进⾏区分和辨别,提⾼警戒,严格区分和确认概念是否⼀致,并结合真实的情况和语境来综合判断是否是⼀样的概念模糊概念伯乐告诉⼉⼦千⾥马是脊⾻弯曲、额头隆起、眼睛突出、善叫会跳,结果其⼉⼦拿起蛤蟆认为蛤蟆是千⾥马这与伯乐的表述有关,伯乐并没有表述清楚千⾥马的范围,只是说了其特征,伯乐的⼉⼦在没有充分了解概念的情况下就犯了模糊概念的错误在思维的过程中,⼈们提及的概念都应该有明确的范围,如果你形容⼀个⼈的⾝⾼为挺⾼的这就是模糊的表达,这是难以衡量的所以在听别⼈讲话时,⼀定要仔细辨别有相对含义的概念,并进⼀步追问以免出错,同时我们表达观点时也要注意表述清晰,遵守简单原则,避免抽象描述,简化语⾔的枝叶,做到⾔简意赅,这样对倾听者来说就不是⼀头雾⽔了归纳谬误有⼀只鸡喜欢归纳,他见每次主⼈喂⾷都在6点,于是他认为每天6点是喂⾷时间,直到有⼀天主⼈6点钟将其宰杀⽆论归纳了多少事例,归纳的结论始终是充满不确定性的,只要出现了⼀个反⾯例⼦,归纳的结论就会被推翻善于归纳总结是好事,但是不要武断的做出结论,这样很容易陷⼊偏执之中,如果我们使⽤总结出来的归纳谬论与别⼈争辩,很容易⽕上浇油,对沟通有害⽆益要记住,客观的世界其实很复杂的,我们的认知总归是有限的,过去的规律和经验不⼀定能帮助我们解决当前的问题我们需要在⽣活中使⽤归纳法,但是更要明⽩:有限的归纳法存在谬误的可能,这本⾝也是风险所在,我们永远要秉持质疑精神,确信所有的东西都是暂时的,⼀旦陷⼊偏执,对某些事物产⽣路径产⽣依赖,或者想当然的去以为什么,很容易⾯临失误⼈们在澳⼤利亚发现⿊天鹅之前⼀直认为天鹅都应该是⽩的协和谬误年轻⼈在打折期间办了健⾝房会员卡,后来得病医⽣禁⽌其剧烈运动,当健⾝卡⽆法退款的情况下,年轻⼈选择依旧去健⾝年轻⼈明知道带病锻炼对⾝体的伤害是巨⼤的,依旧选择去健⾝,是因为他花钱购买了会员卡,⼜⽆法退款,浪费会员卡让其⽆法接受,所以铤⽽⾛险年轻⼈⾯临的问题在逻辑学上被称为:协和谬论,指在某件事情上投⼊了成本后,当发现不适合继续时,因为不舍得之前的投⼊,选择将错就错,造成更⼤的损失正确的做法是果断地抛弃沉没成本,带着痛苦转⾝,如果不⽌损,继续投⼊。

逻辑学笔记

逻辑学笔记

逻辑第一章绪论一、什么是逻辑:1、将“Logic”译为“逻辑”一词的是近代学者严复。

2、“逻辑”在汉语中的含义:(1)客观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

(2)思维的规则、规律。

(3)某种理论、观点。

(4)逻辑学或逻辑学知识。

二、逻辑简史:1、逻辑学的三大源头:(1)古希腊的形式逻辑。

(2)中国先秦时期的名辩学。

(3)印度佛教中的因明。

2、逻辑学已经或正在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逻辑学科体系,并在整个现代科学中发挥着基础学科的作用。

3、现代逻辑的科学体系:4、逻辑之父:亚里士多德:奠定以三段论为主体的词项逻辑。

5、逻辑学在近代的发展:(1)培根、弥尔:古典归纳逻辑学说。

(2)布莱尼茨:数理逻辑。

(3)康德、黑格尔。

6、中国古代逻辑:名辩学(1)邓析:“两可之说”。

(2)惠施与庄周:“濠梁之辩”。

(3)孔子:“正名论”。

(4)公孙龙:“白马非马”。

(5)韩非:“矛盾之说”。

(6)《墨经》:“名辨说”。

三、逻辑学的研究对象:1、思维的形式:(1)思维的形式,又称“思维的逻辑形式”,是指思维内容的存在方式、联系方式。

(2)思维是认识的理性阶段,具体表现形式为概念、判断、推理。

(3)思维的逻辑形式、存在方式、联系方式包括逻辑常项与逻辑变项两部分:①逻辑常项是指在某种逻辑形式中,不随思维具体内容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部分。

②逻辑变项是指在某种逻辑形式中,随着思维具体内容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部分。

③逻辑常项决定逻辑形式的性质,是区分不同逻辑形式的依据。

(4)逻辑学从真假值角度研究逻辑形式:①真假性质:一个形式在任何情况下为真,何种情况下为假的性质。

②真假关系:当一个形式为真(或假)时,另一个形式为真或假的关系。

2、逻辑规律。

3、逻辑方法。

四、逻辑学的作用:1、有助于人们准确、严密地表达和交流思想,进行有效的交际。

2、有助于培养和提高人们认识事物、把握事物规律的思维能力,运用逻辑推理,从而获得间接知识。

3、有助于识别、驳斥谬误和诡辩。

《逻辑学》完整版笔记

《逻辑学》完整版笔记

《逻辑学》完整版笔记第⼀章绪⾔第⼀节“逻辑”的含义⼀、逻辑的词源1. 逻辑⼀词源出于希腊⽂的“逻各斯”(logos,复数形式是logoi)。

·古希腊的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据说有专论逻各斯的着作《逻各斯》。

·逻各斯的基本词义是⾔辞、秩序和规律。

⾔语是这⼀语词的原创义,然后在此基本词义基础上派⽣出理性、理想、推理论证等词义。

2. 逻各斯演变为“逻辑”⼀词·最先是由斯多葛学派使⽤ ;看作是由论辩术和修辞学两部分构成的理论。

·古罗马和欧洲中世纪的逻辑学家也在这种意义上来看待“逻辑”⼀词。

·其后,逻辑⼀词的含义就⼀直和推理与论辩的⽅法和原则相关。

3. 逻辑⼀词传⼊中国·严复开始,“按逻辑此翻名学。

其名义始于希腊,为逻各斯⼀根之转”.·严复翻译的时间⼤约在19世纪末 ;·再过⼗多年后,由章⼠钊正式在汉语中定名,作为讨论思维、讨论推理的规范和秩序的学问4. 为什么logic要翻译为逻辑?逻辑学是有点特殊的学科。

特殊在什么地⽅?学科名的特殊和学科内容的特殊。

中国历史上和逻辑对应的学科?逻辑究竟研究什么?⼆、什么是逻辑?1. 逻辑是⼀门和⽅法、原则、规范紧密相关的⼈⽂学科。

她探索和研究的是我们进⾏推理(reasoning,inference)时应该使⽤的⽅法、技巧、标准和原则。

逻辑是⼀门讲道理的学科。

逻辑总是和语⾔相关。

逻辑总是和论证证明推理相关。

p22. 三个⽅向的推理追寻历史:⼀个事件出现了,我们寻求其产⽣的原因,案件、历史、⽂物等,向后的推导。

确定⽬标:未来可能出现的事件,这是向前的推理。

演绎推理:没有时空条件的推理,数学和逻辑。

⼏何证明和数学计算。

第⼆节逻辑历史简述⼀、古典逻辑1. 古希腊哲学家亚⾥⼠多德公认为是逻辑学之⽗。

2. 亚⾥⼠多德创⽴逻辑学科的标志是他所撰写的逻辑专着,这些讨论逻辑问题的专着有《范畴篇》、《解释篇》、《分析前篇》、《分析后篇》、《论辩篇》和《辩谬篇》,这些篇章后来合编为《⼯具论》⼀书。

大学师范生《逻辑学》课程课堂笔记(第四章第一节一、二、)

大学师范生《逻辑学》课程课堂笔记(第四章第一节一、二、)

第四章简单命题及其推理第一节直言命题一、直言命题及其逻辑结构直言命题是直接地无条件地反映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

例如:(1)所有的语言都是交流思想的工具。

(也可以是手势、眼神)(2)有的桥不是拱形的。

(3)北京是中国的首都。

(4)这个故事是生动的。

知识点梳理:1.从语言表达方式上说,上述所举的四个命题都是直来直去的陈述,因此称为直言命题。

2.从内容上说,上述所举的四个命题都是对某类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反映,所以又可叫作性质命题。

3.从结构上说,上述所举的四个命题都是对一类事物情况的反映,也称一个主项的命题。

4.每个直言命题都是由主项、谓项、联项、量项四部分组成。

在命题形式中,主、谓项是逻辑变项,联项、量项是逻辑常项。

(1)命题的主项是表示命题对象的概念,如例(1)中的“语言”,通常用“S”表示。

命题的谓项是表示命题对象具有或不具有的性质的概念,如例(1)中的“交流思想的工具”,通常用“P”来表示。

(单独概念、普遍概念,集合概念、非集合概念,正概念、负概念均可充当主项和谓项。

)主项和谓项,统称词项,也叫变项。

(2)命题的联项是联结主、谓项的概念。

联项决定命题的质。

例(1)中的“是”和例(2)中的“不是”都是联项。

“是”为肯定联项,“不是”为否定联项。

(3)命题的量项是表示命题中的主项所反映对象的数量或范围的概念。

量项决定命题的量,有全称、特称和单称之分。

例(1)中的“所有”为全称量项,例(2)中的“有的”为特称量项,例(4)中的“这个”为单称量项。

例(3)中的“北京”是个单独概念,不必加量项限制,其量项实则为单称。

综上分析,可得:例(1)是全称肯定命题,逻辑形式:“所有的S都是P。

”P S例(2)是特称否定命题,逻辑形式:“有的S不是P。

”例(3)是单称肯定命题,逻辑形式:“某个S是P。

”例(4)是单称肯定命题,逻辑形式:“某个S是P。

”5.在日常语言中,直言命题用单句中的主谓式表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门学科成立的三个要素:学科的目的;学科的对象;学科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概述
什么是逻辑?&什么是逻辑学?
逻辑的定义:逻辑是思维的规律;思维的形式,思维的形式结构,思维的规则。

逻辑学的定义:逻辑学是研究思维规律的一门科学。

逻辑是思维的形式,而非内容。

思维是人的理性认识。

推理是多个语句之间的关系。

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形式(结构)和内容分析,只有先弄清楚形式和结构,才能去真正分析。

当反驳一个人时,你需要先找到对方论点预设的大前提,对大前提进行反驳即可。

如何学习逻辑学?
思维的规律:人的大脑对事物的认识活动,是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的形式进行的,思维的过程就是运用概念作判断和推理的过程。

罗辑思维不同于感性认识(心理学研究内容)和情感体验。

逻辑学分为形式逻辑学(初级)和辩证逻辑学(高级)。

如何学习逻辑学:
(1)用逻辑去怀疑一切,逐步养成用逻辑去思考的自觉意识;
(2)最重要的是,逻辑追求的是确定性。

确定的前提和确定的结论。

第二章罗辑思维基本规律
思维规律概述
思维的三种形式概念,判断,推理三者有共性也有各自的特性,三者的共同思维规则,即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

同一律
同一律: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与其自身必须保持同一。

正是同一律保证了思维的确定性。

如果违反了同一律,故意违反就是偷换概念,不是故意的就是混淆概念。

矛盾律
矛盾律: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一个思想及其否定不能都是真的,必有一假。

形式逻辑上的矛盾讲究先肯定,又对该肯定予以否定,而不能把对立、冲突、摩擦、不同、困惑等看做是形式逻辑上的矛盾。

此外,客观事物无所谓矛盾。

上帝是万能的,所以上帝可以创造一个自己举不起来的大石头,所以上帝不是万能的。

这是错误的,因为在上帝万能的前提下,是不能推导出上帝不是万能的。

违反矛盾律的几种情况,
1、直接断定导致的矛盾;这是苹果,这又不是苹果。

2、间接推导导致的矛盾。

上帝万能的例子。

在前提不确定的情况下,去谈论结论是否违反矛盾律,本身就不符合矛盾律的要求。

如果在前提确定的情况下,违反了矛盾律,可以再回过头来反思矛盾律,这样可以被动地推动认识的深入。

排中律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为矛盾的思想不能同时为假,必有一真。

排中律针对两个互为矛盾的观点;排中律要求不能都否定;排中律要求必选其一。

逻辑追求从特定的前提得到确定的结论。

循环论证,先给结论然后再证明。

充足律也叫充足理由律和因果律,它是指任何判断都必须要有充足的理由。

第三章概念
概念概述
概念是反映对象本质的思维形式。

这里的对象,是存在于人脑中的对象。

如桌子、光速飞船。

本质属性使人能够在思维中,把一类对象与另一类对象区分开来。

对概念的定义是不断完善的过程,追求的目标是,能有效地将一类对象同另一类对象区分开来。

语言系统和思维系统是两个不同的系统,概念属于思维系统,语词属于语言系统。

很多时候我们听不懂别人的话是因为我们的思维系统里面还不存在相应的概念。

如NNDE是什么东西?
把人的认识和客观事物混为一谈是不正确的。

概念间的关系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内涵: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本质属性,习惯上把内涵叫做含义;本质属性
外延: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对象,习惯上把外延叫做“指……”;对象的数量
只有当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均相同,才能算作同一个概念;
概念的内涵决定了其外延;
内涵不同的概念,其外延可能完全相等。

逻辑学所研究的概念间的关系是从外延这个角度考虑的,也就是说他研究的是概念外延间的关系。

全同关系,从属关系,交叉关系,全异关系
全同关系:两个概念的外延是完全重合的;
从属关系:一个概念的外延包含于另一个概念的外延中,其中,外延大的概念叫做属概念,外延小的概念叫做种概念;(一般情况下,不能将属种关系的概念同时使用)
交叉关系:一个概念的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外延只有部分重合;
全异关系:一个概念的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外延没有任何重合;矛盾关系(两者构成了共同的属的外延,如正数和负数)和反对关系(两者并不能构成属的外延,如茶和咖啡,并非指两者的反对关系,只是一种定义)。

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
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
定义:明确内涵;
划分:明确外延;
限制和概括:明确内涵和外延之间的关系。

定义的形式结构:定义由三部分组成,被定义项、定义项和定义联项。

定义项 = 种差(本质属性) + 属
被定义的概念 = 种差(就是与其他类区分开来的本质属性) + 邻近属的概念。

如给大学生下定义:大学生属于学生这个“属”,但是大学生区别于中学生,小学生等,是因为大学生接受了国家规定的高等教育(本质属性)。

所以大学生的定义就是:接受了国家规定的高等教育的学生群体。

定义的核心是必须将不同的对象区分开来,定义不能用含混的言辞或者比喻。

明确概念:就是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找反例就是从概念的外延入手,
明确概念的几个方法:划分;限制和概括
划分就是把一个大类划分为若干小类,划分出的小类概念都具有大类概念的属性。

划分的第一步是确立划分的标准;
划分出的小类的外延必须是互不相容的;
概念的种类
单独概念的外延只有一个对象;
普遍概念的外延不只一个对象。

正概念:反映对象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
负概念:反映对象不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