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笔记

合集下载

逻辑学读书笔记

逻辑学读书笔记

逻辑学读书笔记
逻辑学是研究思维方式和推理规则的学科,它帮助我们理解和应用逻辑规律来思考和解决问题。

以下是关于逻辑学的一些读书笔记:
1.逻辑学的定义:逻辑学是对思维、推理和论证的原则和规则
进行系统研究的学科。

它涉及到逻辑的基本概念、命题和推理的形式,以及如何运用逻辑规则进行正确的思考和论证。

2.逻辑的基本概念:逻辑学研究的核心概念包括命题、论证、
推理和演绎等。

了解这些基本概念有助于我们明确思维过程中的逻辑关系,以及如何进行正确的推断和论证。

3.命题逻辑和谓词逻辑:逻辑学分为命题逻辑和谓词逻辑两个
主要分支。

命题逻辑研究的是命题之间的关系和推理规则,而谓词逻辑则涉及到复杂的谓词语句和量化推理。

4.推理规则和谬误:逻辑学也研究了推理规则和常见的谬误。

了解这些推理规则帮助我们进行正确的逻辑推理,而谬误的学习则提醒我们在思考和论证时要避免一些常见的逻辑错误。

5.逻辑学的应用:逻辑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它也是一种思维
工具。

运用逻辑学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准确地分析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和进行有效的论证。

这些是逻辑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读书笔记。

通过深入学习逻辑学,我们可以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和论辩技巧,从而更好地应对各种问题和挑战。

逻辑笔记(大学个人笔记)

逻辑笔记(大学个人笔记)

[逻辑PPT笔记整理]一.同一律内容: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任何思想与其自身同一。

A→A 或 A≡A要求:1.-概念必须保持同一2.-命题必须保持同一错误:混淆/偷换概念转移/偷换论题一.矛盾律内容: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排斥(否定)的命题不能同真,必有一假。

A不是非A ┐(A∧┐A)要求:1.-不能同时肯定两个矛盾命题2.-不能同时肯定两个反对命题错误:自相矛盾注意:1.-同时肯定两个等值、下反对、差等命题,不违反矛盾律2.-对同一命题既肯定又否定,或者,对两个等值命题一肯定一否定,违反矛盾律3.注意辩证矛盾与逻辑矛盾的区别三.排中律内容: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不能同假,必有一真。

A或者非A要求:1.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同时否定两个矛盾的命题2.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同时否定两个下反对命题错误:模棱两可注意:1.-,同时否定两个反对,等值,差等命题,不违反排中律2.-,对两个矛盾命题不表态,不违反排中律3.对复杂问语不表态,or,对其是否的回答都否定,不违反排中律排中律与矛盾律的区别概念一.概念的定义定义:1.反映思维对象特有属性(本质属性)的思维形态2.概念就是以符号(语词)表达出来的观念概念与语词联系语词是概念的表达形式区别第一:凡是概念都必须通过语词来表达,但并非所有语词都表达概念第二:概念和语词不是一一对应关系3.观念属于感性认识概念属于理性认识注:特有属性与偶有属性特有属性:决定某一事物质之所以为该事物而区别于他事物的属性,亦称“本质属性”偶有属性:对该事物不具有决定意义的属性,亦称“非本质属性”不过严格来说对象的特有属性≠(>)本质属性对于人而言特有属性:人是会笑的动物人是唯一刷牙的动物本质属性: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专名上海市摹状词(描述特定对象的短语)亚洲最长的河流二.概念的种类单独概念外延仅有一个独一无二对的概念从概念反映对象的数量普遍概念外延至少有两个对象的概念(表达的语词形式:通名)空概念集合概念反映集合的概念人口书籍南海诸岛从是否将对象视为集合体非集合概念反映类(非集合体)的概念人书岛屿正概念肯定概念是反映事物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从反映对象是否具有某属性负概念否定概念是反映事物不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负概念的外延大小取决于论域的大小注:论域(负概念与正概念所共同相对的那个特定范围)1.通常负概念是正概念的语词前加上否定的词(但并非带有“无”“非”“不”等字样的语词都代表负概念)2.负概念的论域=负概念外延+正概念外延三.概念外延间的关系欧拉图属种关系(从属关系)指两个概念间这样一种关系,其中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为另一个概念所包围。

逻辑学笔记

逻辑学笔记

逻辑第一章绪论一、什么是逻辑:1、将“Logic”译为“逻辑”一词的是近代学者严复。

2、“逻辑”在汉语中的含义:(1)客观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

(2)思维的规则、规律。

(3)某种理论、观点。

(4)逻辑学或逻辑学知识。

二、逻辑简史:1、逻辑学的三大源头:(1)古希腊的形式逻辑。

(2)中国先秦时期的名辩学。

(3)印度佛教中的因明。

2、逻辑学已经或正在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逻辑学科体系,并在整个现代科学中发挥着基础学科的作用。

3、现代逻辑的科学体系:4、逻辑之父:亚里士多德:奠定以三段论为主体的词项逻辑。

5、逻辑学在近代的发展:(1)培根、弥尔:古典归纳逻辑学说。

(2)布莱尼茨:数理逻辑。

(3)康德、黑格尔。

6、中国古代逻辑:名辩学(1)邓析:“两可之说”。

(2)惠施与庄周:“濠梁之辩”。

(3)孔子:“正名论”。

(4)公孙龙:“白马非马”。

(5)韩非:“矛盾之说”。

(6)《墨经》:“名辨说”。

三、逻辑学的研究对象:1、思维的形式:(1)思维的形式,又称“思维的逻辑形式”,是指思维内容的存在方式、联系方式。

(2)思维是认识的理性阶段,具体表现形式为概念、判断、推理。

(3)思维的逻辑形式、存在方式、联系方式包括逻辑常项与逻辑变项两部分:①逻辑常项是指在某种逻辑形式中,不随思维具体内容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部分。

②逻辑变项是指在某种逻辑形式中,随着思维具体内容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部分。

③逻辑常项决定逻辑形式的性质,是区分不同逻辑形式的依据。

(4)逻辑学从真假值角度研究逻辑形式:①真假性质:一个形式在任何情况下为真,何种情况下为假的性质。

②真假关系:当一个形式为真(或假)时,另一个形式为真或假的关系。

2、逻辑规律。

3、逻辑方法。

四、逻辑学的作用:1、有助于人们准确、严密地表达和交流思想,进行有效的交际。

2、有助于培养和提高人们认识事物、把握事物规律的思维能力,运用逻辑推理,从而获得间接知识。

3、有助于识别、驳斥谬误和诡辩。

《逻辑学》完整版笔记

《逻辑学》完整版笔记

《逻辑学》完整版笔记第⼀章绪⾔第⼀节“逻辑”的含义⼀、逻辑的词源1. 逻辑⼀词源出于希腊⽂的“逻各斯”(logos,复数形式是logoi)。

·古希腊的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据说有专论逻各斯的着作《逻各斯》。

·逻各斯的基本词义是⾔辞、秩序和规律。

⾔语是这⼀语词的原创义,然后在此基本词义基础上派⽣出理性、理想、推理论证等词义。

2. 逻各斯演变为“逻辑”⼀词·最先是由斯多葛学派使⽤ ;看作是由论辩术和修辞学两部分构成的理论。

·古罗马和欧洲中世纪的逻辑学家也在这种意义上来看待“逻辑”⼀词。

·其后,逻辑⼀词的含义就⼀直和推理与论辩的⽅法和原则相关。

3. 逻辑⼀词传⼊中国·严复开始,“按逻辑此翻名学。

其名义始于希腊,为逻各斯⼀根之转”.·严复翻译的时间⼤约在19世纪末 ;·再过⼗多年后,由章⼠钊正式在汉语中定名,作为讨论思维、讨论推理的规范和秩序的学问4. 为什么logic要翻译为逻辑?逻辑学是有点特殊的学科。

特殊在什么地⽅?学科名的特殊和学科内容的特殊。

中国历史上和逻辑对应的学科?逻辑究竟研究什么?⼆、什么是逻辑?1. 逻辑是⼀门和⽅法、原则、规范紧密相关的⼈⽂学科。

她探索和研究的是我们进⾏推理(reasoning,inference)时应该使⽤的⽅法、技巧、标准和原则。

逻辑是⼀门讲道理的学科。

逻辑总是和语⾔相关。

逻辑总是和论证证明推理相关。

p22. 三个⽅向的推理追寻历史:⼀个事件出现了,我们寻求其产⽣的原因,案件、历史、⽂物等,向后的推导。

确定⽬标:未来可能出现的事件,这是向前的推理。

演绎推理:没有时空条件的推理,数学和逻辑。

⼏何证明和数学计算。

第⼆节逻辑历史简述⼀、古典逻辑1. 古希腊哲学家亚⾥⼠多德公认为是逻辑学之⽗。

2. 亚⾥⼠多德创⽴逻辑学科的标志是他所撰写的逻辑专着,这些讨论逻辑问题的专着有《范畴篇》、《解释篇》、《分析前篇》、《分析后篇》、《论辩篇》和《辩谬篇》,这些篇章后来合编为《⼯具论》⼀书。

逻辑学读书笔记

逻辑学读书笔记

逻辑学读书笔记逻辑学是研究思维和论证的学科,是哲学的一支重要分支。

通过学习逻辑学,我们可以培养清晰的思维、有效的论证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我在学习逻辑学过程中的一些读书笔记:**1. 逻辑学的定义和范畴:**逻辑学是一门研究思维形式、论证结构和推理规律的学科。

它涉及到命题逻辑、谓词逻辑、形式逻辑等多个方面。

逻辑学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性学科,更是一种提高思辨力和辨析能力的重要途径。

**2. 命题逻辑的基本概念:**- **命题:** 具有真假值的陈述句称为命题。

命题可以是简单命题,也可以是由简单命题通过逻辑连接词组合而成的复合命题。

- **逻辑连接词:** 与、或、非是命题逻辑中常见的逻辑连接词,它们用于连接命题,构成复合命题。

- **真值表:** 通过列举不同命题组合的真假值,形成真值表,用于分析逻辑关系。

**3. 谓词逻辑的引入:**- **谓词:** 谓词是带有变元的陈述句。

引入谓词逻辑可以更灵活地处理命题之间的关系,使逻辑表达更为精确。

- **量词:** 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是谓词逻辑中的重要概念,用于表达关于变元的所有或存在的命题。

**4. 形式逻辑的推理规则:**- **演绎推理:** 通过前提得出结论的过程称为演绎推理。

常见的演绎推理形式有假言推理、拒绝式推理等。

- **归纳推理:** 通过个别事实得出一般性结论的过程称为归纳推理。

归纳推理涉及到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过程。

**5. 逻辑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思维清晰:** 通过逻辑学的学习,可以培养清晰的思维,避免在思考问题时陷入混乱的状态。

- **有效沟通:** 逻辑学的知识有助于构建严密的论证结构,提高表达和沟通的效果。

- **问题解决:** 运用逻辑学的方法分析问题,找出问题的本质和关键,有助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感悟与展望:**逻辑学的学习让我深刻认识到思维的重要性,合理的思考方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逻辑学读书笔记

逻辑学读书笔记

逻辑学读书笔记逻辑学读书笔记范文(通用6篇)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何不写一篇读书笔记记录下呢?到底应如何写读书笔记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逻辑学读书笔记范文(通用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逻辑学读书笔记篇1近来从网上看到一本小书,是一个美国人写的,不足150页,但读起来感觉越来越厚,不得不佩服外国作者的魅力了,甚至连本书的编辑也感慨:越不凡,越平凡!这本书书如其名,就是《简单的逻辑学》。

本书将逻辑分为五个章节。

第一章是准备,为成为一个逻辑思考者而要搭建的必要思想框架。

第二、三章是逻辑的核心,如何建立正确的逻辑思考。

第二章阐述了引导逻辑思考的基础事实,第三章重点是“论证—逻辑思考”的外在表现形式。

第四章,探讨导致非逻辑思考的态度及思维模式。

第五章围绕“谬误—非逻辑思考”的细节展开。

逻辑,作为一个整体,是个宽广、深奥、精彩纷呈的领域,这本书既没有刻板的理论论述也不是正规的教科书,这是一本现实应用的指南,对那些初次接触逻辑的人介绍逻辑的基本原理。

它期待造就实践者,而不是理论家。

通读全书,我比较感兴趣的是逻辑学四大原理之一的“充足理由律”(或称因果原理),即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的理由。

“存在就是合理”。

它告诉我,事物的存在不是偶然的,它们都有其自身的根源。

当然“问题”,比如质量问题、投诉问题、收费问题等等,作为事物的一种特殊存在形式,理论上,产生其的根源是存在的,也是值得每个人去追寻探究的。

所谓原因,它必能导致我们所观察到的结果,并在结果上留下特定的印记;每一个结果,在一定程度上,都将反映出其根源的特性。

首先,在具体探寻问题根源的过程中,我们一般从结果出发。

每一个问题必然与其结果之间存在必然的相似之处,是我们要遵循的原则。

一般情况下,当我们探寻某个原因的时候,我们不能知道产生某种原因的结果是什么,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前面的结果得到关于它的间接的知识。

通过统计、评估结果的强度、分布、性质,我们可以推测出原因的部分特性,这些知识将指引我们继续探寻的方向。

逻辑学笔记

逻辑学笔记

②逻辑形式
如果P,那么Q P→Q
“一旦,就” “假如,就” “有…,就有…”
“要有…就…” “若…就会…” “不P,不Q” “没有P,没有
Q”
③逻辑特征
P
Q
P →Q P ←Q
T
T
T
T
T
F
F
T
F
T
T
F
F
F
T
T
4.必然而不充分条件
①定义:无之必不然,有之未必可也
②逻辑形式:只有P才Q P←Q
除非P否则Q 仅当P才Q
(PQ)Q)├ P
2.不相容选言命题 (1).定义:以不相容选言命题为前提,以不相容选言命题推理为准则 (2).规则:A肯定一个选言支,就要否定其它所有选言支
B否定其它选言支,就要肯定这个选言支 (3).形式:①肯定否定式 ((PQ)P)├ Q
②否定肯定式 ((PQ)P)├ P (三).注意的问题 ⑴.选言支要相对独立(不相容,不交叉)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一 逻辑释义
二 逻辑学
以思维为研究对象,关于思维及其形式规律的科学
形式逻辑——古典形式 自然语言
分支
辩证逻辑——现在形式 符号语言
三 研究对象:抽象思维形式,规律,简单的逻辑方法
1.思维: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借助人脑的作用有目的的对认识对象
进行概括。
形象思维 可感觉
命题类型和形式 主项(S) 谓项 (P)
A 所有S是P 周延 不周延
E 所有S不是P 周延
周延
I
有S是P 不周延 不周延
O 有S不是P 不周延 周延
全称命题的主项周延 特称命题的主项不周延 否定命题的谓项周延 肯定命题的谓项不周延

最新《逻辑学》笔记汇总

最新《逻辑学》笔记汇总

最新《逻辑学》笔记汇总一.什么是逻辑?1.逻辑指逻辑学(或伦理学),分为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

2.形式逻辑:指研究思维形式及规律的科学。

3.思维:思维是人在社会实践中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活动,通俗的讲就是在人头脑里想问题。

二.为什么学逻辑?学逻辑可以帮助我们在想问题,说话和写作中,做的概念明确,判断恰当,推理有逻辑性,论证有说服力。

能帮助我们逐步提高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这对我们学习和宣传马列毛主义,同阶级敌人的谬论和诡辩做斗争是有好处的。

三.怎么学逻辑?1.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作指导。

2.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第一章一.概念要明确1.什么是概念?概念是指反映某种事物及其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任何事物都有其形形色色的属性,而决定事物性质的只有其本质属性,只要掌握了其本质属性,人就会在头脑里形成反映这个事物的概念,如“苹果是可以食用的水果”。

2.概念的产生毛主席说过“社会实践的继续,使人们在实践中感觉和印象的东西反复多次,于是在人的头脑里形成对事物一种认识过程的突变(飞跃),即产生了概念”3.概念与词概念是词的“内容”,词是概念的“外壳”。

任何概念都需要语言文字的表达。

(注:并不是所有词都表达概念)①.一般来说,汉语的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都表达概念。

虚词(介词,副词,连词,助词,叹词)都不表达概念。

②.有的是一个词表达一个概念,如“中国”,“人民”,有的是一个词组表达一个概念,如“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革命”。

③.有时不同词表达同样的概念,如“西红柿”,“番茄”。

④.有时同一个词表达不同概念,如“月”,“日”。

4.概念要明确概念要明确指的是运用概念既要准确,恰当也要清楚,明白。

要作到概念明确,首先的就是在唯物辩证法的指导下,通过实践正确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属性,同时也要了解事物相关的逻辑知识。

第一节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1.什么是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每一个概念都有他的内涵和外延。

内涵:指的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实,也就是概念的含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逻辑学第一章绪论1.普通逻辑=形式逻辑2.逻辑=辩证逻辑+形式逻辑(传统形式逻辑+现代形式逻辑)3.逻辑=表示客观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思维的规律性+逻辑学4.普通逻辑是研究思维形式的结构和思维基本规律以及一些简单逻辑方法的科学。

第一节普通逻辑的研究对象1.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一种反映,是人脑对于客观世界间接性,概括性的反映2.人的认识来源于实践活动,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辩证发展过程。

分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3.感性认识是人脑对于客观事物的现象,部分和外部联系的反映,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感性认识的形式是感觉,知觉和表象。

4.感觉是我们对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特性的反映。

知觉是我们的感觉器官对客观对象整体性的直接反应,是感觉的综合,提供事物整体的外部形象。

表象是感知过的事物在头脑中再现的形象。

5.整个感性认识阶段有“表面性”和“直觉性”的特点6.理性认识是对客观事物本质,全体和内部联系的认识。

理性认识的形式或思维形式就是概念,判断和推理。

理性认识的认识活动就是思维。

7.思维的特点:间接性,概括性,与语言密不可分。

8.思维是人脑的机能,它是人脑对于客观事物间接性,概括性的反映,思维一定要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才能产生和存在。

二什么是思维形式的结构1.普通逻辑以思维的逻辑形式(思维形式)为研究对象。

思维的内容是反映在概念,判断和推理中的特定对象和属性。

概念,判断和推理是人们思维过程中用来反映客观现实所必不可少的基本形式,也就是思维形式,即表现思维内容的方式。

2.思维形式结构是思维形式的组成要素之间一定的联结方式,是各种具体思维形式中最一般的共同的东西。

由于思维的具体内容全部凝聚在各种不同的概念,判断和推理里,思维形式结构自然也就表现在不同概念,判断和推理的形式中3.(1)思维形式结构是从各不相同内容的判断和推理中抽取出来的,共同具有的形式结构,它是普通逻辑的主要研究对象。

(2)思维形式的结构由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两部分组成。

逻辑常项是判定一种判断或推理是何种判断或推理的唯一根据,逻辑变项不论带入何种不同的具体内容,但终究不能改变其思维的逻辑结构式。

4.在思维中,概念是它的最小单位和基本要素,由概念组成判断和推理,但概念不具有像判断和推理那种类型的逻辑结构形式。

三思维形式的基本规律1.基本规律是任何人进行思维活动都必须遵守的最起码的逻辑规律,是人们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

也是普通逻辑的主要研究对象。

(还研究简单的逻辑方法)2.基本规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3.逻辑方法:概念的定义,划分,限制和概括的方法。

归纳定理中探究现象间因果联系的方法。

观察,实验和假说的方法。

四普通逻辑与数理逻辑和辩证逻辑的关系研究的范围不同,研究方式不同,所属学科不同,在人类人失踪所起的作用不同,研究对象不完全相同,研究角度不同。

五学习普通逻辑的意义1.普通逻辑具有工具性和无阶级性(且无民族性)的性质。

2.普通逻辑奠基人:亚里士多德(逻辑学之父)归纳逻辑创始人:弗兰西斯培根3.工具性的体现:它本身并不给人们提供各种具体科学只是内容,但是它能为人们正确思维,获取新知识,表述论述思想,提供必要的逻辑手段和方法4.学习意义:普通逻辑是认识客观事物的辅助工具。

有助于人们准确表达思想和严密地论证思想。

有助于人们识别缪误,反驳诡辩。

5.人们的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和检验真理的标准。

六逻辑学简史1.逻辑学的发源地有三个:古代的中国,印度和希腊(墨辨,因明和古典逻辑学)2.后期墨家在总结明辨思想的基础上创立的墨辨思想。

以《墨经》《正名篇》对逻辑学的贡献最大。

3.弗朗西斯培根提出了科学归纳法,奠定了归纳逻辑的基础,成为现代科学发现逻辑的先驱。

(不足:仅强调归纳逻辑,否定演绎逻辑的重要性)穆勒五法:求同法,求异法,求同求异并用法,剩余法,共变法莱布尼兹:数理逻辑(现代形式逻辑)创始人第二章概念一概念的论述1.概念是反映对象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它是思维形式最基本的组成单位,是构成判断推理的要素。

概念所反映的事物是指一切认识的事物。

2.事物之间的关系和一切事物质和量的规定性就叫性质,事物和性质是不可分离的,性质是属于事物的,因而统称为事物的属性。

3.事物的属性可以分为特有属性和非特有属性。

特有属性,一个事物自身所独有而其他事物所没有的性质,事物凭借特有属性可以把自己同其他事物区分开来。

(区别性是其一个特点)非特有属性就是不只是一个或一类事物所具有的属性。

4.事物属性=本质属性+非本质属性。

本质属性:决定这个事物成为该事物并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属性。

非本质属性:对某一事物不具有决定意义的属性。

5.本质属性特点:区别性,规定性。

规定性:为一个事物内部所固有,并决定它成为该事物的性质。

(非所有特有属性都具有)(本质属性也是一种特有属性)6.概念反映的是对象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

概念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

二概念和语词1.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语词是概念的语言表达形式,是概念的物质外壳。

2.区别(1)同一概念可以用不同的词语表达(2)任何概念都要通过语词表达,但并非所有的语词都表达概念(3)同一语词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

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1.概念的内涵是指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特有属性和本质属性概念的外延是概念所反映对象的总和2.在思维过程中,能否清楚的指出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衡量我们对这个概念是否明确的依据。

3.虚概念(空概念),是主观上综合一些属性构成的概念,实际上是对现实歪曲的反映,只有内涵,而无相应的外延。

四概念的种类1.根据概念所反映对象的数量的多少,即根据概念外延数量的不同,可把概念分为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

单独概念:只反映某一个特定对象的概念(语法中“专有名词”)普遍概念:反映一类事物的概念.外延是两个或以上对象。

(是对从属于同类的若干类分子共性的概括)2.根据反映对象是否为集合体,概念可分为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集合概念:反映集合体的概念(事物集合体的属性,不必然为其组成各部分的每一个事物所具有)非集合概念:反映非集合体的概念。

非集合体内涵所反映的事物本质属性,必然为其外延中每一个对象所具有。

3.正概念(肯定概念):反映对象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负概念(否定概念):反映对象不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相对于一个特定的论域)五概念间的关系1.相容关系:同一关系。

属种正常。

交叉关系。

同一关系:外延完全相同,内涵不完全相同。

属种关系:真包含关系和真包含于关系2.不相容关系(全异关系):矛盾关系,反对关系。

矛盾关系:外延相互排斥的种概念,外延相加之和等于属概念。

(往往一个正概念,一个负概念)反对关系:外延相互排斥,相加小于属概念。

(通常两个为正概念)3.矛盾概念与反对关系的共同之处:两概念的外延没有任何部分重合,并且两个概念都有一个共同的,关系比较密切的属概念。

4.并列关系:相容并列关系和不相容并列关系(外延相互排斥)。

六定义1.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

给一个概念下定义就是用精炼简明的语句解释概念反映对象的特有属性和本质属性。

2.定义:被定义项,下定义项,定义联项。

Ds就是Dp3.在实际思维过程中,最经常采用的定义有实质定义和词语定义。

4.实质定义是解释概念所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定义。

最常用的一种下定义形式是属加种差定义。

被定义词=种差+最邻近的属概念种差是同属而不同种对象区分开来的本质规定性5.语词定义包括两种形式:规定的语词定义和说明的语词定义。

(1)规定的语词定义是规定一个新出现的语词或在某种特殊意义上使用的语词表示什么概念的定义。

(2)说明的语词定义是对某个语词已被确定的意义的说明。

6.定义的规则(1)定义项外延与被定义项外延必须是同一的(2)定义项不能直接(同语反复)或间接(循环定义)的包含被定义项(3)定义必须使用清楚明确的概念。

(以比喻代定义)(4)下定义项一般要使用正概念(并非包含负概念都不正确)七划分1.划分是通过把一个概念所反映的对象分为若干小类,从而明确这个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

2.任何划分都是有三部分组成:划分的母项(外延需要明确的概念,也是被划分的属概念),划分的子项(用以明确划分母项外延的概念,即划分出来的种概念),划分的根据。

单独概念不用进行划分。

概念的划分不同于把整体分解成它的组成部分。

划分的子项应该是种概念,母项与子项是属种关系,种概念应该有属概念的特有属性。

3.划分的方法:一次划分和连续划分(最常用)一次划分:根据一定标准对被划分概念进行一次性划分的方法。

连续划分:把母项划分出的子项,又作为母项在进行划分,一直到满足要求。

(两次以上)二分法:按照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有无某种属性,作为标准进行划分,将母项分为两个相互矛盾关系的子项。

(一个属概念=正概念+负概念)4.划分的规则(1)划分的子项外延之和必须和母项的外延相等(2)划分后的子项应当互不相容(3)划分必须按照同一根据进行(只要求每一次划分使用一个标准)八分类和列举1.划分是分类的基础。

分类在方法规则上与划分是一致的。

不同点:分类是根据所分对象的本质属性或特征进行的划分。

2.列举是明确概念部分外延的逻辑方法规则:列举必须按同一根据进行。

列举的各子项不能相容九概念的限制和概括1.内涵和外延有反变关系2.概念的限制是增加概念的内涵,从而缩小概念外延。

极限是单独概念。

3.概念的概括是减少概念的内涵,从而扩大概念的外延,由种概念过渡到属概念的一种逻辑方法。

极限是范畴。

第三章判断一判断的论述1.判断是对思维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

指明对象具有某种属性,某种关系就是肯定。

指明对象不具有。

就是否定。

2.判断有两个基本特征:判断必须有所断定,或肯定或否定。

判断总是有真有假。

判断的真假有两方面含义:判断事实的真假和判断逻辑上的真假。

二判断和语句1.概念是用语词表达的,判断是用语句表达的。

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语句是判断的表达形式。

2.判断与语句的区别任何判断都要通过语句来表达,但并非所有的语句都表达判断。

同一个判断可以用不同的语句来表达。

同一个语句可以表达不同的判断判断和语句属于不同的学科研究对象三判断的分类1.普通逻辑按照判断中有无模态词(可能,必然)把判断划分为模态判断和非模态判断。

非模态判断中,又根据自身是否包含有其他判断,把判断分为简单判断(性质判断+关系判断)和符合判断(连言判断+选言判断+假言判断+负判断)。

模态判断=必然判断+可有判断四性质判断1.性质判断是一种简单判断,是断定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直言判断)2.由四部分组成。

主项谓项联项量项主项:是反映在判断中被断定对象的概念谓项:反映在判断中被断定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概念。

联项:表明主项和谓项之间关系的概念。

决定了性质判断的质(肯定或否定)量项:反映主项的数量和范围的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