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肴的典故及美称
中国各大名菜传说故事

中国菜源远流长,众多风味佳馔均为历代名厨所创,由於深受食者喜爱与推崇而流传至今。
人们根据历史的传说编写了很多这些菜名的起由与故事,因而流传了许多烩灸人口的中国菜典故。
神仙鸭子这是孔府的一个传统名菜,相传始于孔子七十四代孙孔繁坡时期,在孔繁坡任山西同州知府时,府内厨师以鸭子出骨,加调料入碗加盖,上笼蒸制而成,肉质酥烂,香气浓郁,滋味鲜美,孔繁坡品尝后,觉得此菜制法与众不同,上笼蒸制以点香三炷烧尽为度,滋味鲆美美胜于它菜,故取名为神仙鸭子。
佛跳墙福建名菜,现已成为闽菜中居首位的传统名菜,闽菜中的佛跳墙是由海参,鲍鱼,干贝,鱼翅,鸡,猪蹄筋,羊肘,鸽蛋等18种原料用酒坛煨制而成。
特点是味道鲜醇,质地软嫩,入口即化,食后余香显着。
清代,福州官钱局宴请布政使周莲,席间一道菜是用几种海产品及鸡,鸭,羊肘,蹄爪,鸽蛋等煨制而成,极为可口。
周莲命衙厨郑春发学习仿制,郑登门求教后,并改进工艺,多用海鲜,使此菜愈加鲜美。
后来郑春发辞去衙,开办聚春园菜馆,在一次文人聚会时送上此菜,初名福寿全,乍一启封,浓香夺坛而出,食者纷纷叫好,有人即兴赋诗云。
“坛启荤菜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遂由众人公议将此菜改名佛跳墙。
百余年来风靡省内外,享誉港澳。
麻婆豆腐四川传统名菜,始创于清同冶初年,当时成都北郊万福桥有一陈兴盛饭铺,主厨掌灶的是店主陈春富之妻陈刘氏。
她用鲜豆腐,牛肉末,辣椒、花椒、豆瓣酱等烧制而成。
她烹制的豆腐,麻、辣、烫、嫩,味美可口,十分受人欢迎,人们越吃越上瘾,名声渐传开,因她脸上有几颗麻子,故传称为麻婆豆腐。
从此名扬全国。
叫化鸡江苏常熟名菜,又称黄泥煨鸡。
相传明末清初时,常熟虞山麓有一叫化偶得一鸡,苦无炊具、调料,无奈,宰杀去脏后,带毛涂泥,放入柴火堆中煨烤,熟后敲去泥壳,鸡毛随壳而脱,香气四溢。
适逢隐居在虞山的大学士钱牧斋路过,试尝,觉其味独特,归家命其家人稍加调味如法炮制,更感鲜美。
此后,遂成为名菜,并一直流传至今。
酒店特色菜典故

酒店特色菜典故1.东安子鸡唐玄宗开元年间,有客商赶路,入夜饥饿,在湖南东安县城一家小饭店用餐。
店主老妪因无菜可供,捉来童子鸡现杀现烹。
童子鸡经过葱、姜、蒜、辣调味,香油爆吵,再烹以酒、醋、盐焖烧,红油油、亮闪闪,鲜香软嫩,客人赞不绝口,到处称赞此菜绝妙。
知县听说后,亲自到该店品尝,果然名不虚传,遂称其为“东安子鸡”。
这款菜流传至今上千年,成为湖南名菜。
2.清蒸武昌鱼“武昌鱼”早在1700 多年前的三国时期,已饮誉大江南北,以武昌大中华酒楼最著称。
代表名英“清蒸武昌鱼”、“海参武昌鱼”、“油焖武昌鱼”等更是脍炙人口。
特别是毛泽东主席“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的著名诗句发表后,更使武昌鱼驰名中外。
3.飞龙汤“飞龙汤”是东北的“食中珍品”。
在东北民间,曾有“天上龙肉,地上驴肉”的说法。
所谓龙肉,指飞龙肉而言。
相传,飞龙是曾受过封的一种专给皇帝进贡的山珍,世上罕见,其肉细嫩,味鲜美,早在14世纪就闻名于世。
此菜汤清见底,汤中红、白、绿、黑四色相间,其味鲜咸异美。
此菜以飞龙(榛鸡)为主要原料,配以口蘑,汤呈乳白色,味极鲜美。
三味同食,极富营养,是滋补之美味汤菜。
4.无为熏鸭无为熏鸭最初的由来还跟朱元璋有关系。
原来明太祖朱元璋小的时候家穷,给人家放牛。
但是东家不给他吃饱肚子,所以一群放牛童聚在一起,便干起捉野鸭子的活计来了。
他们不敢带回家去吃,就在野外割些茅草,架起火来熏烤。
有时烤不熟,便埋在火灰裏,等第二天扒出来,鸭肉又香又烂,好吃极了。
后来,这一做法在民间流传开来,并由安徽省无为县卖牛肉的回民马常有发扬光大,还摸索出用锯末熏鸭的独特制作工艺,从此无为的马常有清真熏鸭生意做大了,而“无为熏鸭”成了风靡全国的地方风味食品。
5.麻婆豆腐麻婆豆腐,是清同治初年成都市北郊万福桥一家小饭店店主陈森富(一说名陈富春)之妻刘氏所创制。
刘氏面部有麻点,人称陈麻婆。
她创制的烧豆腐,则被称为“陈麻婆豆腐”,其饮食小店后来也以“陈麻婆豆腐店”为名。
(完整版)各地名菜的典故

做个美食家,除明白味之外,还得讲究色香,更需异悟其“意境”。
中国为文化之邦,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每一名菜必有历史渊源,所谓‘一菜一典“,不论是来自民间百姓,还是来自乾隆皇帝。
作为食客的你不妨了解一二作为饭桌上的谈资。
龙井虾仁:一天,乾隆微服私访,在杭州茶农家喝到一杯龙井新茶,深感清香可口,趁人不备,暗抓了些茶叶离去。
后来在市内餐馆用膳,叫店伙计用此泡茶。
店伙计看到乾隆内着的龙袍外露一角,急忙告诉店主。
店主正值烹调虾仁,惊慌竟把店伙计手中的茶叶当作葱末撒到锅内。
想不到这道茶叶虾仁色泽雅丽,滋味独特,吃得乾隆点头称好。
此后,这道菜肴便成了杭州名菜而流传至令。
西湖醋鱼:相传古时有宁氏兄弟,满腹文章,隐居在西子湖畔以打鱼为生。
当地恶棍赵大官人见宁嫂姿色动人欲霸占,施计打死其夫。
宋弟为报兄仇向官府告状,结果落得一顿棒打。
宋嫂劝叔外逃,行前特意用糖、醋烧制了一条西湖里的鲲鱼为他钱行,勉励他“苦甜毋忘百姓辛酸之处”。
后来小叔得了功名,在一次宴会上介然吃到甜中带酸的特制鱼菜,终于找到了改名陷遁的嫂嫂。
于是,他就辞去了官职,重新过起捕鱼为生的渔家生活。
烹制“西湖醋鱼”一般选用西湖鲲鱼作原料,烹制前饿养两天,使其排净肠内杂物,除去泥土气。
烹制后鱼肉嫩美,带有蟹肉味。
宋嫂鱼羹:宋高宗禅位后,常来西湖玩赏。
一日,泊舟苏堤,偶起鲈鱼之思,即命制鱼羹品尝,果然味美,便赐银百文。
消息传开,缙绅豪贵纷纷下顾,宋嫂遂成巨富。
“宋嫂鱼羹”以鲜鲈鱼肉加火腿丝、笋丝、香菇丝、鲜嫩润滑,有“赛蟹羹”之说。
东坡肉:苏东坡喜食猪肉,元丰三年贬官黄州时,曾逗趣写下《猪肉诗》一首:“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
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元右四年,苏轼为杭州地方官时,筑堤建桥,疏通西湖。
百姓为了感谢这位太守,抬猪肉,挑火酒来慰劳。
苏轼叫家人把猪肉切成方块用他的烹调方法连酒一起烧制,分给民工。
美食的典故大全_传说

美食的典故大全每一道美食都有一个独特的故事、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成就一道美食的历史、美食的文化,让每一个美食典故都引人入胜。
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关于美食的典故,欢迎大家阅读。
美食的典故篇一“狮子头”,用扬州话说即是大斩肉,北方话叫“大肉丸子”或“四喜丸子”。
据说它的“远祖”是南北朝《食经》上所记载的“跳丸炙”(见《齐民要术.炙法第八十》)。
史书记载,当年隋炀帝带着嫔妃随从,乘着龙舟和千艘船只沿大运河南下时,“所过州县,五百里内皆令献食。
一州至百舆,极水陆珍奇”(《资治通鉴》)。
杨广看了扬州的琼花,特别对扬州万松山、墩、象牙林、葵花岗四大名景十分留恋。
回到行宫后,吩咐御厨以上述四景为题,制作四道菜肴。
御厨们在扬州名厨指点下,费尽心思终于做成了松鼠桂鱼、金钱虾饼、象芽鸡条和葵花斩肉这四道菜。
杨广品尝后,十分高兴,于是赐宴群臣,一淮扬菜肴倾倒朝野。
到了唐代,随着经济繁荣,官宦权贵们也更加讲究饮食。
有一次,郇国公韦陟宴客,府中的名厨韦巨元也做了扬州的这四道名菜,并伴以山珍海味、水陆奇珍,令座中宾客们叹为观止。
当“葵花斩肉”这道菜端上来时,只见那巨大的肉团子做成的葵花心精美绝伦,有如雄狮之头。
宾客们趁机劝酒道:“郇国公半生戎马,战功彪炳,应佩狮子帅印。
”韦陟高兴地举酒杯一饮而尽,说:“为纪念今日盛会,‘葵花斩肉’不如改名‘狮子头’。
”一呼百诺,从此扬州就添了“狮子头”这道名菜。
清代,乾隆下江南时,把这一佳肴带入京都,使之成为清宫菜之一。
嘉庆年间,甘泉人林兰痴著的《邗江三首吟》中,也歌咏了扬州的“葵花肉丸”。
其序曰:“肉以细切粗斩为丸,用荤素油煎成葵黄色,俗名葵花肉丸。
”其诗云:“宾厨缕切已频频,团此葵花放手新。
饱腹也应思向日,纷纷肉食尔何人。
”美食的典故篇二相传,唐代著名诗人元稹在通州(今四川达川一带)任司马时,一天到一家酒肆小酌。
酒菜中的一种牛肉片,色泽红润油亮,十分悦目,味道麻辣鲜香,非常可口,吃进口酥脆而后自化无渣,食后回味无穷,使元稹赞叹不已。
菜品典故——精选推荐

回锅肉,四川名菜,又称熬锅肉,传说这道菜是从前四川人初一、十五打牙祭(改善生活)的当家菜。
当时做法多是先白煮,再爆炒。
清末时成都有位姓凌的翰林,因宦途失意退隐家居,潜心研究烹饪。
他将原煮后炒的回锅肉改为先将猪肉去腥味,以隔水容器密封的方法蒸熟后再煎炒成菜。
因为久蒸至熟,减少了可溶性蛋白质的损失,保持了肉质的浓郁鲜香,原味不失,色泽红亮。
自此,名噪锦城的久蒸回锅肉便流传开来。
饺子是我国南北通食的一种食品,它又名粉角,饺饵,交子、扁食、馄饨等。
据《通雅》一书中的《饮食》一节说,因为它是由浑氏、屯氏发明的,故转音取名“馄饨”。
这种食品,早在三国时期,魏国人张揖所著《广雅》一书中就已提到,到了南北朝时就更已成为“天下通食”。
在除夕时吃饺子,取“更年交子”(来年交好运)之意,成为我国南北广大地区春节必备食品。
明代的刘若愚编纂的拥宫史·火集》记载过年吃饺子情况时说:“五更起,饮椒柏酒,吃水点心那偏食也。
或暗包银钱一二于内,得之者卜一岁之吉。
”清代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里描述道:“每届初—……无论贫富贵贱,皆以白面做留面而食之,谓煮修悻,举国皆然,无不同也。
富贵之家,暗以金银小很及宝石等藏于悻悻中,以卜顺利,家人食得者,则终年大吉。
”由此可见,大年初一吃饺子是为了一年交好运,这一食俗一直沿袭下来,据有关史料考证,饺子作为辞旧迎新的食品始于明代,盛于清代。
美食典故“八大碗”的由来相传八仙过海惹怒龙王,久战难胜,劳累疲惫,退踞海滩稍憩,颇觉腹中空空,饥饿难忍,便分头寻食充饥,哪知一眼望去的海滩薄地,荒无人烟。
除曹国舅一人未回其余个个扫兴而归。
曹国舅一人不辞劳苦,腾云驾雾,行至内地,一股奇香扑鼻,不觉垂诞三尺,立即寻香进入凡间一庄上,乔装农家村夫在庄主宅院窥视,只见四方桌上八人围座、猜拳行令、畅怀痛饮、诱人的菜肴一个接一个地上。
国舅寻思道:我原乃朝廷国舅,宫廷菜肴我享用得发腻,农家菜肴我未曾见过,何不先让我大饱口福,忽想众仙友腹空我不可独享,继而采带了七样菜肴,又想起仙姑不食荤,所以又为其独带了—素菜—青菜豆腐,计八大碗并留言:国舅为众仙借菜八碗,日后定当图报。
淮扬菜的菜名典故与故事

淮扬菜的菜名典故与故事淮扬菜,作为中国八大菜系之一,以其独特的风味和精湛的刀工技艺而闻名于世。
淮扬菜的菜名,往往富有诗意和典故,不仅可以为菜品增添一份文化底蕴,也能够让人对菜品产生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记忆。
本文将围绕淮扬菜的菜名典故与故事展开探讨。
一、狮子头——品味豪情狮子头,是淮扬菜中备受喜爱的一道菜品,得名于其造型酷似雄狮子头的形象。
在这个名字背后,还有一个充满豪情的故事。
相传,在明朝万历年间,徐州人郑德潜为抗击倭寇,募得义勇军。
军中食品储备匮乏,郑德潜便请来厨师用猪肉等食材烹制了一道大肉丸,并将其取名为“狮子头”,代表勇猛无畏之意。
后来,该菜品由军中传入民间,流传至今,成为淮扬菜中的经典之一。
二、福寿全鱼——寓意吉祥福寿全鱼是淮扬菜中的招牌菜之一,以其形态逼真、色香味俱佳而备受赞誉。
与其他鱼类菜品不同的是,福寿全鱼外形完整、身体翘起,给人以鱼跃龙门、福寿绵长之感。
这道菜的名字蕴含着对福寿双全的美好祝愿,寓意着人们希望家庭和睦、生活幸福、长命百岁。
三、蟹壳黄——隐喻奋发向上蟹壳黄是淮扬菜中备受推崇的一道传统菜品,因为在制作过程中使用了鲜嫩的蟹肉,因此得名。
这道菜虽然看似简单,但寓意却十分深远。
蟹壳黄讲究制作过程中的火候和技巧,暗喻着在生活中,只有经历煎熬和修炼,才能焕发自己的潜力,脱胎换骨,变得更加光彩照人。
四、烤鸭——风味独特的代表在淮扬菜的海派风味中,烤鸭是一道不可或缺的佳肴。
烤鸭这一菜名简洁明了,没有太多典故和故事,但却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口感成为了淮扬菜的代表之一。
烤鸭的特色在于外皮酥脆、肉质鲜嫩多汁,每一口都能感受到浓郁的风味。
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烤鸭都以其独特的魅力俘获了众多人的味蕾。
五、蟹粉小笼——精致剁面的艺术蟹粉小笼是淮扬菜中的代表性面点之一,以其酥脆可口的外皮和香甜的蟹肉馅料而倍受好评。
这道菜的名字恰如其分,清晰地表达了菜品的特点和原料的使用。
蟹粉小笼将鲜美的蟹黄调成糊状,再搭配细致而均匀的面皮,制作出小小的包子。
古代菜名雅称知多少

古代菜名雅称知多少中华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不仅在烹饪技艺上独树一帜,就连菜名也颇具韵味。
在古代,许多菜肴都有着雅致的称呼,这些雅称背后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典故。
先来说说“八珍”。
这是古代八种珍贵食品的总称,最早出现在《周礼·天官冢宰》中。
八珍具体指的是淳熬、淳母、炮豚、炮牂、捣珍、渍、熬、肝膋。
单是听这名字,或许您会觉得陌生,但要是解释一番,便能领略其中的美妙。
比如“淳熬”,是将肉酱煎熟之后浇在稻米饭上;“淳母”则是把肉酱浇在黄米饭上。
“狮子头”也是一道有着雅称的名菜。
在古代,它被称为“葵花斩肉”。
相传,这道菜起源于隋朝,隋炀帝游幸时,厨师以扬州万松山、金钱墩、象牙林、葵花岗四大名景为主题做成了松鼠桂鱼、金钱虾饼、象牙鸡条和葵花斩肉这四道佳肴。
到了唐代,郇国公韦陟宴客,府中的名厨韦巨元也做了这道菜,当菜端上来时,只见那巨大的肉团子做成的葵花心精美绝伦,宾客们趁机劝酒道:“郇国公半生戎马,战功彪炳,应佩狮子帅印。
”韦陟高兴地举杯一饮而尽,说:“为纪念今日盛会,‘葵花斩肉’不如改名‘狮子头’。
”从此,这道菜便有了“狮子头”的雅称。
“东坡肉”想必大家都不陌生。
这是以北宋文学家苏东坡的名字命名的一道菜。
苏东坡在杭州任知州时,疏浚西湖,筑堤建桥,百姓们为了感谢他,送给他猪肉。
苏东坡将猪肉切成方块,烧得红酥软烂,分给贫苦的百姓吃,百姓们就把这道菜称为“东坡肉”。
再看“宫保鸡丁”。
这道菜的雅称背后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清朝山东巡抚丁宝桢对烹饪颇有研究,他喜欢吃鸡肉和花生米,在山东为官时,常让家厨做“酱爆鸡丁”这道菜。
调任四川总督后,他每次设宴都会让家厨用花生米、干辣椒和嫩鸡肉炒制这道菜。
由于丁宝桢戍边御敌有功,被朝廷封为“太子少保”,人称“丁宫保”,人们便将他喜爱的这道菜称为“宫保鸡丁”。
“龙虎斗”这一菜名颇具气势。
它以蛇肉和猫肉为主要食材,因蛇似龙,猫像虎,故而得名。
这道菜在广东地区较为常见,展现了当地独特的饮食文化。
山东佳肴典故

鲁菜一、济南菜济南菜,古称历下菜,起自鲁西地方,立足省城济南,又吸收湖菜特长,形成独特风味。
近年又增加了孔府家菜特色。
济南菜以汤菜为一大特色。
其高汤分清汤和奶汤两种:清汤用肥鸡、肥鸭、猪肘子为主料,反复沸煮、微煮,中间用鸡腿、肉泥和鸡脯肉泥两次清绍,制成的汤清澈见底,味道鲜美;制奶汤用大火,不加清绍,制成为乳白色,故名“奶汤”。
济南菜系中名品很多,代表作有:汤爆双脆,用猪肚和鸡胗为主料,加清汤烹制,燕喜堂饭店所制最为有名。
糖醋鲤鱼,汇泉楼等几家大饭店长期经营。
奶汤蒲菜,以大明湖出产的鲜蒲菜(香蒲根茎)为主料,配苔菜花、冬菇、火腿片加奶汤烹制而成,济南老店聚丰德、燕喜堂都有经营。
济南烤鸭,17世纪时济南就有经营。
相传山东禹城、文登、掖县(今莱州)3位厨师于100多年前进京开设了全聚德烤鸭店。
今仍为济南聚丰德饭店的名菜之一。
九转大肠,清光绪年间,济南九华楼酒店首创,以猪大肠为主料,砂仁、肉桂、豆蔻、葱姜丝等佐料,先煎,后炒,再烧,反复多次制成,借道家有“九转仙丹”之意命名,表示其制作过程复杂与成菜的珍贵。
清汤银耳,汤清见底,银耳脆嫩,汤味鲜美。
宫保鸡丁,清朝山东巡抚丁宝桢家厨师创制的炒鸡丁菜,因丁宝桢曾被赐封为“太子太保”,简称“宫保”,菜名便流传为“宫保鸡丁”了。
锅菜,有锅豆腐,锅蒲菜、锅菠菜、锅里脊片、锅鱼片等品种。
干烂虾仁,为70年代名厨师袁兆麟的看家菜。
炸荷花,大明湖独有菜品。
以微开的荷花瓣,抹豆沙、沾蛋包糊在香油中炸成。
济南菜的其他菜品有:葱烧海参、棒子鱼、油爆鱼芹、清烧元鱼、醋椒鱼、锅黄鱼、干烧鲫鱼、奶汤元鱼、煎烹对虾、筒子鸡、鸡里崩、八宝鸭子、芙蓉鸡片、火爆燎肉、炒里脊丝、芫爆里脊丝、炸灌汤丸子、火腿炒蒲菜、坛子肉、把子肉、软炸腰穗、油爆肚头、卷煎、奶汤核桃肉、爆三样、罐儿蹄、黄葱烧蹄筋、汤爆肚头、烧面筋、珊瑚白菜、炸茄盒、炒八宝辣椒、酸辣汤、红烧茄子、奶汤白菜、雪丽香椿、溜黄菜、海米炒蒲菜、奶汤什锦、软烧豆腐、姜拌藕、炸藕盒、蜜汁三果、蜜腊莲子、炒三泥、拔丝山药、水晶桃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菜肴的典故及美称(一)菜肴的含义1、“一品”菜肴的含义“一品”是指中国封建社会最显赫最高贵的官位,如太师、太保、太尉皆为一品官。
借用“一品”来形容名贵菜肴,如“一品燕菜”“一品火锅”“一品豆腐”等。
2、“三鲜”菜肴的含义三鲜是指三种鲜美烹饪原料组合而成。
在配料中使用三种海味原料,称海三种海味原料,称海三鲜;用三种蔬菜为原料称为素三鲜,等等,如“三鲜鲍鱼”“三鲜时蔬”等。
3、“四喜”菜肴的含义指由四种原料、四种颜色、四个数量组成的菜品,如“四喜虾饼”、“四喜丸子”、“四喜烧麦”也称“四喜发财”。
人生最值得庆贺的四喜有: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无论是用“四宝”还是用“四喜”,都是迎合人们追求幸福吉祥的目的。
4、“五福”菜肴的来意五福原出《书洪范》五福是指:寿、富、康、德、善。
以此为菜名,寓为吉祥如意、祝福长寿之意。
一般多用于寿寓中,如“五福肉”。
5、“麒麟”菜肴的寓意这是古代传说中珍贵的动物,形状像鹿。
独角,全身披麟甲,尾像牛,示为吉祥的象征,菜肴以此为名,如“麒麟鱼”,寓意吉祥。
6、“八仙”菜肴寓意古代传说中的八仙为:汉钟离、张果老、韩湘子、铁拐李、吕洞宾、曹国舅、蓝采和、何仙姑。
由八种原料烹制的菜、羹,或以八仙形象组成的一桌宴席,如沈阳市御善酒楼研制的“八仙过海宴”正是中华饮食文化的象征。
7、“八宝”菜的含义称用八种干果、蜜饯或时蔬、笋菌烹制的菜肴。
如沈阳鹿鸣春饭店的“鹿鸣宴”中的四干四蜜就采用八干果、蜜饯。
一般菜品有“甜八宝”、“咸八宝”之分。
甜的有“八宝饭”、“八宝粥”,咸的有“八宝鸭子”、“八宝素烩”等。
8、“芙蓉”菜肴的含义芙蓉秋天开花,大而艳丽,尤以白色更为显赫突出。
以芙蓉冠名的菜肴多寓有洁白无瑕之意,如“芙蓉鸡片”。
9、“如意”菜肴的寓意从中国古代历史的记载来看,如意的渊源始于秦汉时期已有的一种搔痒工具,俗称“爪杖”,因人手不能到之处以其代劳搔痒,可尽如人意,故得“如意”的雅号。
尤其在元朝时期,贵族演说之时借用“如意”谈讲尽兴,尤其传到佛家僧侣之中,在宣讲佛经时手持“如意”,将经文刻在上面,以备遗忘。
对讲经传道起到了重大的宣传作用。
“如意”之所以长久不衰,被历代皇帝大臣所器重,除了它的材质贵重,造型新颖,制作精良,美观漂亮之外,更重要的是“如意”所蕴含的寓意非常深刻,深得人心,素有“几如意必有寓意,几寓意必有吉祥”之说。
在烹饪界,模拟“如意”头的形状,多用双卷形称为“如意”,如菜品“三色如意卷”、“如意发财”等。
10、“龙凤”菜肴的寓意古代称为龙凤呈祥,寓意吉祥。
餐馆业不同菜系龙的象形原料各异:川菜以猪形象为龙;粤菜以蛇形象为龙;辽菜以海鳗、海参形象为龙;凤则以鸡形象为之。
点菜师掌握以上冠名菜肴的寓意,可以在介绍菜品时,把吉祥、名贵、如意、长寿等推荐给宾客,会给他们带来超值的精神享受和无比愉悦的心情。
东坡肉“东坡肉”是杭州人人皆知的名菜,相传在宋朝元祐年间,苏东坡任地方官时,发动民工疏浚西湖,待西湖疏浚成功时,他下令厨师遵照他的经验:慢火、少注水,火侯足,肉自美的烧肉方法,将百姓馈赠给他的猪肉制成菜肴分发给劳苦民工,按花名册,每户送肉一份。
共度新春佳节。
他的举动令杭州城老百姓无不称他为父母官。
由于烧出的肉香醇、浓郁味美,别具一格。
老百姓将送来的肉叫做“东坡肉”,以表敬仰之情。
佛跳墙有诗曰:“坛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说的是佛跳墙这道菜的来历。
“佛跳墙”是闽菜的名菜之一。
传说是名厨郑春发研制的。
当时他在福建按察司做衙厨。
他做的菜觉得按察使周莲的喜好。
周莲升任布政使后,郑春发继续充任衙门家厨。
当时官、商、士绅往来宴请之风盛行。
有一次周莲去布政司幕僚家赴宴,发现席面上抬个大瓦坛,装有整鸡、整鸭、成排鱼翅、鲍鱼、刺参。
还排列有鱼辰、蹄爪、鸽蛋、羊肘等名贵特产。
菜品不仅气味芳香扑鼻,色调五彩缤纷,而且火候足,小火煨至肉透烂,入口即化。
当得知,此菜为布政司幕僚钱某内眷所做后,便命小厨郑春发多次前往学习,很快觉得其法。
回来后对钱家的用料装坛和调味方法,精益求精,创新制备。
当开席时,他制备的菜肴排列席面,乍一开封时,浓郁香味夺坛而出,环绕席间,人人举指稀奇道绝。
此时大家吟诗赏月品味饮酒。
后来有人传说,隔壁的僧人真的跳过墙被香味吸引,情不自尽地共品佳肴了。
此后的郑春发名声远扬,人称这道菜是闽菜一绝。
中餐菜品的烹调特点(一)技法多样,品种繁多中餐常用的烹制方法有30多种,用这些方法烹制的菜肴近万种以上,品种繁多,竞相媲美。
常用的烹饪方法有:炸、烹、爆、炒、烧、扒、熘、煮、炖、焖、煎、烩、蒸、氽、涮、烤、焗、蜜汁、挂霜、拔丝等多种烹制方法。
而每种方法中又可分为不同的烹调技法。
以“炸”制烹调方法为例:“炸”又包括清炸、干炸、脆炸、软炸、酥炸、松炸、板炸、纸包炸等八种不同的烹制方法。
(二)用料广泛,选料讲究我国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山珍海味、花鸟鱼虫都能入撰。
就时蔬而言,仅山东省就被公认为世界三大菜园之一。
其胶州大白菜,章丘大葱,苍山大蒜,莱芜生姜名誉全国,以章丘大葱为配料的葱烧海参别具葱香风味。
中餐菜品不仅用料广泛,而且选料十分讲究,不同菜肴选用食材有严格的要求:就重量而言,清远鸡要求500克左右;“西湖醋鱼”这道菜的草鱼要求1000无左右。
就原料的季节性而言,秋季的飞龙是最佳选择;河蟹9月份最肥,而且上市最大;扒三白中的白菜以深秋的最适用;而酸菜炒肉则以冬季的酸菜(白菜腌渍而成)最佳。
不同的烹调方法有不同的选料原则。
“清蒸鱼”必须用鲜活鱼;北京烤鸭必须选用填鸭;“滑熘里脊”必须选用通脊等。
(三)刀工精细,刀法多样中餐菜肴在刀工切配上讲究大小、精细、厚薄一致,丁配丁的“辣爆肉丁”,片配片的“熘肉片”,色泽相衬的“蛋黄焗南瓜”。
并在此基础上巧炒地选用原料的不同,且能组成精美图案的菜肴“骨肉团圆”。
展开讲,“辣爆肉丁”要求主料肉丁和配料胡萝卜丁和青椒丁,三种原料切成的丁大小均匀相等;“熘肉片”的主料肉片和配料胡萝卜片、黄瓜片薄厚一致;“蛋黄焗南瓜”的色(黄、红、绿)形(条)相衬;“骨肉团圆”由精猪排和用鲍汁配的鸡肉丸子、西兰花组成,排骨香烂、味鲜色红、鸡丸加西兰花白绿相映,组成精美图案象征着合家团圆。
各种雕刻技法应用于菜肴展台装饰。
如为老年人祝寿的“松鹤延年”商务宴请艺术展台上的凤凰展翅、二龙戏珠、鹿鸣翠谷等,给的感觉栩栩如生。
刀工精细,刀法多样在花色冷拼中尤为突出。
以“金鸡报晓”为例。
其选用黄白蛋糕、西兰花、冬菇、鸡脯等多种原料,用不同的刀法,不同的片形,经艺术切配摆拼而成,造型美观,色彩鲜艳,令人惊叹。
(四)调味丰富,突出特味中餐菜品口味之多堪称世界之最。
有酸、甜、苦、辣、咸、鲜、香的单一口味。
也有咸鲜、咸甜、甜酸、鱼香、麻辣、鲜香、怪味等多种复合味调制的菜肴。
除要掌握各种调味的调和比例外,厨师也要巧炒地使用不同的调味方法,使每道菜都具有特殊的风味。
体现上述复合味型的咸鲜口的“葱烧海参”;咸甜口的“红烧肉”;甜酸口的“番茄牛柳”;鱼香口的“鱼香茄条”;麻辣口的“麻辣豆腐”;鲜香口的“清蒸鳜鱼”;怪味口的“怪味鸡翅”等。
应提示的是,鱼香口味突出的是酸甜辣咸多种复合味型,而怪味口是在鱼香口味的基础又呈现苦、鲜、香的三种复合味型。
一种味型有不同的调汁方法。
以咸鲜味型为例,包括鲍汁、海鲜汁、蒜香汁、菌汁、黑椒汁、豆豉汁、盐卤汁、卤鱼汁等多种调汁方法。
仅以蒜香汁为例,蒜香汁的配制需要将生蒜500元、芹菜50克、胡萝卜50克入搅拌机搅碎,然后加入清水浸泡片刻,用净纱布将上述三种原料末过滤后加入精盐30克、白糖10、胡椒粉5克、味精20克即成。
所以对职业点菜师的要求是不仅要掌握菜肴味型,更要掌握各种味型的不同调汁方法,才能准确无误地满足食客的不同口味需求。
(五)精用火候,盛装讲究中餐菜品在烹制中,火候运用精炒。
有旺火速成的爆炒菜(葱爆牛肉、油爆鲜贝);有微火长时间的炖焖菜(红炖香肘、油焖尖椒、黄焖鸡块);有旺火加热,再慢火轻煨的菜(红烧肉、坛肉),千变万化,运用各异。
盛装菜肴的器皿品种多样,从传统的陶瓷菜盘到今天的金器、银器餐盘都登上餐桌;从传统的圆盘、鱼盘发展到图形各异的扇面盘、花形盘、多边形盘、海鲜类造型的菜盘;从传统的瓷器汤碗、汤盅发展到用食材为盅的冬瓜盅、西瓜盅、南瓜碗、菠萝盘、西红柿碗等餐具。
从传统的木炭火锅发展到燃气火锅、酒精锅和造型各异的汽锅类。
造型别致的草编器具、竹编餐具,盛装菜肴的器皿品种可谓造型别致、质地精细,色泽鲜艳。
精美的盛器衬托着色、香、味、型俱佳的菜肴,十分讲究,给人以美味和艺术上的享受。
点菜师要掌握菜品火候与上菜速度的关系,盛装菜肴器皿与菜肴档次的关系,才能准确把握推荐菜品的尺度。
中国菜系的划分菜系是指菜肴划分。
中国菜是由地方菜、官府菜、宫廷菜、民族风味菜和有宗教意味的清真菜和素菜组成。
(一)地方菜地方菜,即从地域角度划分,有八大菜系之说,现在地方菜系,一般以省命名。
包括鲁、川、粤、苏、浙、徽、湘、闽,以下分别介绍:鲁菜鲁菜是山东菜的简称。
鲁菜由济菜、胶东地区(包括烟台、青岛)的地方菜组成。
鲁菜的技法向来以爆、炒、炸、熘、熠、焖、扒见长。
尤以“爆”、“熠”为世人所称道。
鲁菜的“爆”法,可分为油爆、汤爆、葱爆、酱爆、芜爆等多种“爆”法。
用“爆”制菜需旺火速成,是保护营养素最佳的方法之一。
“熠”是鲁菜独有的方法。
菜品将用料要提前腌渍入味,或夹入馅心,再沾粉或挂鸡蛋糊,用油两面熠煎至金黄色时,再放入调料和清汤,以慢火收尽汤汁。
其代表菜“锅熠豆腐”、“锅熠鱼扇”皆为食客所偏爱。
川菜川菜是以成都、重庆两地为代表。
川菜常用的烹制方法有30余种,其中尤以小煎、小炒、干烧、干煸独具特色。
每种制备方法都有独特、完整的工艺要求。
同一种烹调方法,因原料、味别的差异,其菜式制法又各具特色,如炒,有生炒、熟炒、小炒、软炒,一种炒法之中又可分贴锅炒、沙炒、盐炒、油炒。
粤菜粤菜也称广东菜。
是以广州、潮州、东江三地风味菜肴所组成。
广州菜包括珠江三角洲的肇庆、韶关、湛江等地风味。
其特点是取料广、选料精、配料奇、技艺精、善变化、品种多,品味讲究清鲜嫩脆滑爽。
特别擅长炒、煎、炆、炸、煲、炖、扣等技法。
主要代表菜有“龙虎凤烩”、“白云猪手”、“蚝油网鲍片”、“红烧大群翅”等。
苏菜苏菜是江苏菜的简称,其影响遍及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
苏菜主要由淮扬菜、金陵(江宁)菜、苏锡菜和徐海菜四个流派组成。
淮扬风味菜以扬州、两淮(淮阴、淮安)为中心,以大运河为主干,南至镇江,东至南通,北至盐城。
菜肴口味以清淡见长,咸甜适中,味和南北。
在扬州,不仅保存了大量的传统菜,也创新了许多佳味。
如名菜三套鸭、将军过桥、醋熘鳜鱼、文思豆腐,都是有口皆碑的名菜。
两淮鳝鱼席久负盛名,其中以“炝虎尾”、“生炸蝴蝶片”、“炒软兜”最为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