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国考行测判断推理答题技巧:巧用连线法解决朴素逻辑三元素问题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巧解行测三段论题目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巧解行测三段论题目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资讯,了解到行测是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公共科目之一,从2015年开始,行测实行分级分类考试,分为省级以上和副省及以下两套试卷,跟申论同步。
均为客观性真题,考试时限120分钟,满分100分。
从近两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行测考试内容来看,“省级以上”总题量为135道,“副省及以下”总题量130道。
主要差别在数量关系题和资料分析题。
中公教育专家认为,这种考查形式已经基本稳固下来,处于有章可循的状态。
下面,宁夏中公教育整理了公考资料大全供考生备考学习。
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在线咨询一对一解答。
定位推导法,即从选项上的主项入手,定位题干中含有该主项的命题,利用三段论推理规则(所有非B是非A=所有A是B→有些A是B=有些B是A;所有B不是A=所有A非B→有些A非B=有些非B是A),沿着谓项的方向进行推导,最终推出含有选项中主项和谓项的命题,将所得结论验证选项是否正确。
本职上来讲,这个方法就是选项验证题干的过程。
【例】出于安全考虑,使用年限超过 10 年的电梯必须更换钢索。
在必须更换钢索的电梯中有一些是 S 品牌的。
所有 S 品牌电梯都不存在安全隐患。
由此可以推出( )。
A.有些存在安全隐患的电梯必须更换钢索B.有些 S 品牌的电梯必须更换钢索C.有些 S 品牌的电梯不需要更换钢索D.所有必须更换钢索的电梯使用年限都超过了10 年【答案】B。
中公解析“所有S电梯都不存在安全隐患”即,“所有存在安全隐患的都不是S品牌。
”题干“必须更换钢索的电梯中有一些是 S 品牌的”,换位推理得“有一些S 品牌电梯必须更换钢索”,即 B 项;由“有些”不能推出“有些不”,C 项不能推出;最后一句换位可得,所有存在安全隐患的电梯都不是 S 品牌的,因此“存在安全隐患”与“更换钢索”之间的关系不能确定,A 项不能推出;“使用年限超过 10 年的电梯必须更换钢索”换位推理后得到“有些必须更换钢索的电梯使用年限超过了 10 年”,不能推出 D项。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巧解朴素逻辑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巧解朴素逻辑
在
文科方向,
是行测考试中重要题型,其中逻辑判断又是考生最为头疼的一类题目,逻辑思维能力有别
于正常的言语理解与表达,所以学起来要困难一些,但逻辑判断型题目解题技巧性较强,
如果能掌握解题方法,并能快速准确地解决此类题目。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市地级试卷
中出现了一题五问的考查形式,让很多学生措手不及,只要大家材料分析清楚,并结合具
体的解题方法,就可以快速应对这类题型。
【例题】某办公室有王莉、李明和丁勇3名工作人员,本周有分别涉及网络、财务、管理、人事和教育的5项工作需要他们完成。
关于任务安排,需要满足下列条件:
①每人均需至少完成其中的一项工作,一项工作只能由一人完成;
②人事和管理工作都不是由王莉完成的;
③如果人事工作由丁勇完成,那么财务工作由李明完成;
④完成教育工作的人至少还需完成一项其他工作。
到了周末,3人顺利地完成了上述5项工作。
1.以下哪项的工作安排符合上述条件?
A.王莉:管理、网络; 李明:教育、人事;丁勇:财务
B.王莉:教育、财务; 李明:人事、管理;丁勇:网络
C.王莉:网络; 李明:人事、管理、财务;丁勇:教育
D.王莉:网络; 李明:教育、管理;丁勇:人事、财务
2.如果李明只完成5项工作中的一项,那么包括该工作的所有可能性是以下哪项?
A. 人事、财务
B. 人事、管理、财务
C. 人事、网络
D. 财务
3.以下哪项中的任务不可能均由李明完成?
A. 教育、人事、财务
B. 教育、人事、网络
C. 教育、管理、财务
D. 教育、管理、网络。
2018国考行测技巧:一招搞定朴素逻辑

2018国考行测技巧:一招搞定朴素逻辑
在
的
测查中,朴素逻辑是历年必考内容。
朴素逻辑主要测查考生综合运用逻辑思维的能力,往
往题目会给出各种条件和人物、地点、事件和数据等,要求考生根据彼此相互联系的各种
条件进行适当的推理,回答相关的问题,与必然性的其他知识不同,不需要运用专门知识,该类型题主要考察思维能力。
然而,想要可快速解题依然并非意识,中公教育专家在本文
为大家介绍一种在解答朴素逻辑题目时必须要把握的思想,就是寻找突破口,一旦找到做
题的突破口就可以实现快速解题的目标。
所谓寻找突破口就是快速找到解题切入点的方法,常见的突破口有以下两种:
例1:在某高速公路的一段,一字相逢地搭列着五个小镇,已知:(1)落霞镇既不要临着古
井镇,也不临着荷花镇;(2)浣溪镇既不临着紫微镇,也不临着荷花镇;(3)紫微镇既不临着古井镇;也不要临着荷花镇;(4)落霞镇没有木塔;(5)有木塔的是排在第一和第四的小镇。
由此可见,排在第二的小镇是( )。
A.落霞镇
B.荷花镇
C.浣溪镇
D.紫微镇
在本题中,我们发现,“荷花镇”是出现次数最多的元素,那它就是解答这道题的突破口。
荷花镇与落霞镇、浣溪镇、紫微镇不相邻,荷花镇只能在两端,第一个镇或第五个镇。
则
荷花镇紧邻古井镇,根据(1)和(3),古井镇紧邻浣溪镇,根据(2),浣溪镇紧邻落霞镇,最
后是紫薇镇,根据(4)(5),落霞镇没木塔,不是排在第四,则落霞镇应是排在第二,则正
确答案选择A。
2018全国事业单位统考行测技巧:判断推理之“朴素逻辑”

2018全国事业单位统考行测技巧:判断推理之“朴素逻辑”2018全国事业单位统考距离我们越来越近,通过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可以了解到,事业单位考试分两个阶段,一阶段是笔试,二阶段是面试。
参加联考的省份虽然考试时间一致,但是考试内容并不相同。
有些省份会考公共基础知识,有些则不会。
例如宁夏事业单位笔试一般会考《职业能力测验》和《综合应用能力》。
另外还会有一定的专业科目考试,专业考试是视各岗位的需要而定,没有统一。
面试有结构化面试,有些也会采用无领导小组,教师常采用说课形式。
事业单位确切的考试内容,需要根据招考公告和所报职位的要求来确定。
2018事业单位考试题库整理了各种资料、真题供考生备考学习,希望你披荆斩棘,不可阻挡!【导读】中公事业单位为帮助各位考生顺利通过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今天为大家带来行测题答题技巧之2018年事考判断推理之“朴素逻辑”。
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2018国考结束不久,对于国考不是很理想或是致力于事考的很多同学应该已经转入2018事考的奋战当中了。
无论是国考还是事考判断推理都是不可轻视的一大块内容。
而在判断推理细分的几个部分中,必然性推理这一部分又是令很多考生头疼的地方。
因为必然性推理这部分题目做题时需要很强的逻辑性,很多时候如果没有老师的讲解,许多同学即使买了书也无法看懂做对题目,或是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才能作对一道题。
接下来将会对必然性推理中的朴素逻辑这部分内容进行讲解。
虽然有人说朴素逻辑是纯考智商的一种题目,因为它不像必然性推理中其他题目只要掌握推理规则通过运算推理就可以得出答案。
虽然朴素逻辑没有推理规则可供我们应用但是遇到这样的题目就没办法了吗?当然不是,我们还是可以借助一些技巧方法来快速的做出这种题目的。
朴素逻辑最常考的两种题型一种是元素对应问题,一种是真假话问题。
遇到元素对应问题时我们最常用的是排除法,对于真假话问题我们常用的是假设法。
什么叫元素对应问题呢?举个简单的例子帮助大家理解下。
国行测题技巧结合选项巧解朴素逻辑题.doc

2018国考行测答题技巧:结合选项,巧解朴素逻辑题2018国考行测答题技巧:结合选项,巧解朴素逻辑题2018国考行测答题技巧:结合选项,巧解朴素逻辑题。
朴素逻辑题是广大考生在行测逻辑判断复习备考过程中,能够经常遇到,同时又觉得十分头疼的题目。
很多考生对于这类题目,不是解不出来,就是超时解出。
更有技巧的方法,请看以下内容:例1 小王到商店买衬衫,售货员问她想要哪种颜色的,小王幽默地说:我不像讨厌黄色那样讨厌红色,我不像讨厌白色那样讨厌蓝色,我不像喜欢粉色那样喜欢红色,我对蓝色不如对黄色那样喜欢。
小王最后会选择的颜色是( )A.黄色B.蓝色C.红色D.粉色【答案】D结合选项,A选项黄色,题干中说不像讨厌黄色那样讨厌红色,说明更讨厌黄色,排除;B选项蓝色,题干中说我对蓝色不如对黄色那样喜欢,说明更喜欢黄色,排除;C、D选项,题干中说我不像喜欢粉色那样喜欢红色,说明更喜欢粉色,故答案选D。
补充完整解法:根据题干,按照喜欢程度进行比较,红色黄色,蓝色白色,粉色红色,黄色蓝色,即粉色红色黄色蓝色白色,所以最喜欢粉色。
答案选D。
例2 甲、乙、丙、丁是四个外表相同,重量不同的砝码,甲、乙的重量之和与丙、丁重量之和相等;甲、丁的重量之和大于乙、丙的重量之和;乙的重量大于甲、丙的重量之和。
根据上述信息,4个砝码由轻到重的顺序是( )A.甲、乙、丙、丁B.乙、丙、丁、甲C.丙、甲、乙、丁D.丁、乙、丙、甲【答案】C解析:题干中说乙的重量大于甲、丙的重量之和,由轻到重排列,乙一定要排在甲、丙之后,观察选项,只有C符合。
答案选C。
补充完整解法:①甲+乙=丙+丁;②甲+丁③乙甲+丙。
由②-①得:丁②+①得:甲结合③得:丁乙甲丙。
答案选C。
例3 有一天,甲、乙、丙、丁、戊五个外国商人坐在一起聊天。
甲说:我们五人中有一人在撒谎乙说:我们五人众有两个人在撒谎丙说:我们五人中有三个人在撒谎丁说:我们五人中有四个人在撒谎戊说:我们五人中全都在撒谎。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朴素逻辑万变不离其“三”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朴素逻辑万变不离其“三”公务员考试判断推理主要测查报考者对各种事物关系的分析推理能力,涉及对图形、语词概念、事物关系和文字材料的理解、比较、组合、演绎和归纳等。
常见的题型有: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逻辑判断等。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涉及多种题目类型,试题将根据考试目的、报考群体情况,在题型、数量、难度等方面进行组合。
了解公务员成绩计算方法,可以让你做到心中有数,高效备考。
朴素逻辑可谓是行测科目中的必考题型,往往是题干信息条件多,杂乱无章没有固定方法,导致同学们无从下手解题,并且在2017年国考中,还出现了一题五问的朴素逻辑题目,难度陡然提升,但学习方法要以不变应万变,方可在变化创新的考题中游刃有余取得高分,所以今天中公教育就跟大家一起来夯实基础,重点来了解朴素逻辑的三大常用方法。
技巧一:代入排除法。
适用题型:题干不好直接确定相对关系,但选项所给对应信息比较全面。
注意:代入排除法相对是最简单最省时的方法,且特征也最明显,所以能用必须优先用此法。
例题:在同一侧的房号为1234的四房间里,分别住着韩国、法国、英国和德国的四位专家。
有一位记者前来采访他们:①韩国人说:“我的房号大于德国人,且我不会说外语,也无法和邻居交流”;②法国人说:“我会说德语,但我无法和我的邻居交流”;③英国人说:“我会说韩语,但我只可以和一个邻居交流”;④德国人说:“我会说我们这四个国家的语言”。
那么,按照房号从小到大排,房间里住的人的国籍依次是:A.英国德国韩国法国B. 法国英国德国韩国C.德国英国法国韩国D. 德国英国韩国法国【答案】C。
中公解析:由于选项明确给出了按照房号大小,各房间所住人的国籍,故用带入排除法。
结合第①句话和第④句话可知韩国人的房号大于德国人,并且他们不能住一起,故排除A、B选项。
再由第③句话可排除D选项,故答案选择C。
技巧二:假设法。
适用题型:真假话问题,且题干中无矛盾关系。
2018国考巧用连线法解决行测朴素逻辑三元素问题

2018国考巧用连线法解决行测朴素逻辑三元素问题在做行测朴素逻辑的题目时往往会遇到这么一种情况,题干中出现不止一种条件要素,选项又相对单一,无法进行简单的代入排除,那么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使用列表法、假设法或连线法来解决问题。
那么今天中公教育专家就来一起用连线法来解决三元素问题。
一、快速审题,判断题目特征三元素问题往往是指题干中出现三种要素例:小王、小张和小孙是好朋友。
他们来自中国、日本和法国,学习专业有金融、物理和会计。
其中小王是法国人,小张不是中国人,学金融的不是法国人,小张学会计。
以下哪个选项可以推出?A.小王学金融B.小张学金融C.小孙是日本人D.小孙学金融在这道题目中,看似出现了很多人、很多国家以及不同的条件,但其实简单归纳一下,也就包含了三大要素:王、张、孙等人物要素;中日法等国家要素;金融、物理、会计等专业要素。
考生如果无法直观地得到相关线索时,便可以通过连线法让题干更为清晰。
二、善用连线,清晰题干线索例:高中同学聚会,甲、乙、丙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都做出了一定的成绩,成为了教授、作家和市长。
另外,(1)他们分别毕业于数学系、物理系和中文系;(2)作家称赞中文系毕业者身体健康;(3)物理系毕业者请教授写了一个条幅;(4)作家和物理系毕业者在一个市内工作;(5)乙向数学系毕业者请教过统计问题;(6)毕业后,物理系毕业者、乙都没再和丙联系过。
则可知:A.丙是作家,甲毕业于物理系B.乙毕业于数学系C.甲毕业于数学系D.中文系毕业者是作家题干中提到了人物、职业和专业三个要素,且条件比较多,信息繁杂,故使用连线法。
简单来说,连线法便是将三种要素依次列出,再根据题干条件进行判断,对于符合的条件的用直线连接起来,不符合的条件用虚线连接起来。
注:为防止跨行连线,请将出现频次最高的要素放在中间本题中专业要素提到的最多,故将其放在中间。
整体连线如下:三、结合代入排除,快速确定选项例:高中同学聚会,甲、乙、丙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都做出了一定的成绩,成为了教授、作家和市长。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知识解析之无序元素对应问题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知识解析之无序元素对应问题【导读】朴素逻辑属于行测逻辑判断中必然性推理的知识点。
逻辑判断虽然是每一年行政能力测验中的热门考点,但是,朴素逻辑在这场“演出”里面的戏份不多,中公教育专家依然建议各位考生能够详细了解掌握,减少自己丢分的可能,让自己有更大的机会夺取国考桂冠。
朴素逻辑,即用严谨的数学和逻辑规则,进行综合分析的推理过程。
朴素逻辑常见题型有两种,一种是元素对应问题,一种是真假话问题。
那么,对于这两种题型,各位考生除了要掌握它们的特点以外,更是要学会培养自己的身体敏感,看到关键词或者相关标志,能够快速判断题型,并且找到最恰当的解题方法快速解决。
那今天,我们所需要掌握的就是无序元素对应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所谓无序元素对应问题,是指两类或多类要素之间,不涉及长短、高矮、大小等比较,根据要求找匹配关系。
对于这一类问题,我们有两种解题方法可以适用。
我们常用的方法是找突破口,所谓突破口有两种,一种是多维度突破口,一种是最值突破口。
1.多维度突破口,是指一句话里面出现了多个要素,例如,张美说:“张丽的哥哥和张华都是校足球队的。
”那么,在这句话里,同时出现了三个人物要素,而这三个人物要素就告诉了我们,张华不是张丽和张美的哥哥。
那么这种就是多维度突破口。
2.最值突破口。
最值突破口就是在一句话里会出现最值,例如,“张强是三个人里面个子最高的”。
这两种突破口的熟悉掌握,都可以帮助各位考生在之后的练习中快速解决无序元素对应的问题。
那么,现在我们就用一道题来复习掌握。
小白、小黄、小蓝在上学的路上相遇。
他们当中背着白色书包的人说:“真有意思!我们三人的书包,一个是白色,一个是黄色,一个是蓝色。
可是,没有一个人书包的颜色和自己的姓所表示的颜色相同。
”小黄看了看,也说:“是啊!”各位考生能够牢固掌握,熟练运用,在未来的国考准备过程中,积极找到适合自己的复习方式和方法。
那么这道题里的突破口就是小黄,因为小黄看了背白色书包的人,并且认同了对方的说法,就知道小黄背的书包不是黄色,也不是白色,只能是蓝色,然后背白书包的人也不是小白,只能是小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考行测判断推理答题技巧:巧用连线法解决朴素逻
辑三元素问题
今天山西人事考试网为大家带来国考行测判断推理答题技巧:巧用连线法解决朴素逻辑三元素问题。
希望大家掌握规律,灵活运用,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在做行测朴素逻辑的题目时往往会遇到这么一种情况,题干中出现不止一种条件要素,选项又相对单一,无法进行简单的代入排除,那么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使用列表法、假设法或连线法来解决问题。
那么今天中公教育专家就来一起用连线法来解决三元素问题。
一、快速审题,判断题目特征
三元素问题往往是指题干中出现三种要素
例:小王、小张和小孙是好朋友。
他们来自中国、日本和法国,学习专业有金融、物理和会计。
其中小王是法国人,小张不是中国人,学金融的不是法国人,小张学会计。
以下哪个选项可以推出?
A.小王学金融
B.小张学金融
C.小孙是日本人
D.小孙学金融
在这道题目中,看似出现了很多人、很多国家以及不同的条件,但其实简单归纳一下,也就包含了三大要素:王、张、孙等人物要素;中日法等国家要素;金融、物理、会计等专业要素。
考生如果无法直观地得到相关线索时,便可以通过连线法让题干更为清晰。
二、善用连线,清晰题干线索
例:高中同学聚会,甲、乙、丙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都做出了一定的成绩,成为了教授、作家和市长。
另外,
(1)他们分别毕业于数学系、物理系和中文系;
(2)作家称赞中文系毕业者身体健康;
(3)物理系毕业者请教授写了一个条幅;
(4)作家和物理系毕业者在一个市内工作;
(5)乙向数学系毕业者请教过统计问题;
(6)毕业后,物理系毕业者、乙都没再和丙联系过。
则可知:
A.丙是作家,甲毕业于物理系
B.乙毕业于数学系
C.甲毕业于数学系
D.中文系毕业者是作家
题干中提到了人物、职业和专业三个要素,且条件比较多,信息繁杂,故使用连线法。
简单来说,连线法便是将三种要素依次列出,再根据题干条件进行判断,对于符合的条件的用直线连接起来,不符合的条件用虚线连接起来。
注:为防止跨行连线,请将出现频次最高的要素放在中间
本题中专业要素提到的最多,故将其放在中间。
整体连线如下:
三、结合代入排除,快速确定选项
例:高中同学聚会,甲、乙、丙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都做出了一定的成绩,成为了教授、作家和市长。
另外,
(1)他们分别毕业于数学系、物理系和中文系;
(2)作家称赞中文系毕业者身体健康;
(3)物理系毕业者请教授写了一个条幅;
(4)作家和物理系毕业者在一个市内工作;
(5)乙向数学系毕业者请教过统计问题;
(6)毕业后,物理系毕业者、乙都没再和丙联系过。
则可知:
A.丙是作家,甲毕业于物理系
B.乙毕业于数学系
C.甲毕业于数学系
D.中文系毕业者是作家
【中公解析】答案选A。
由上图已经可以非常直观的看清楚题干的条件,接下来再对比选项,乙不是数学系,排除B;甲学的是物理,排除C;作家不学中文,排除D;因此这个时候便可以直接锁定A选项。
故正确答案为A。
中公教育专家建议考生,对于考场上信息较多的题目,有时单纯用肉眼看文字描述是很难理清的,这个时候简单列出来,将其进行连线,并结合选项进行快速排除,便可以更为直观和精准地去解决题目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