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设计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案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信念的含义,认识到信念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2.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坚定信念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主人公信念的坚定。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炼出信念的力量,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主人公的信念。
2. 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信念的理解和感悟。
3. 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具体事例,引导学生从中获得启示。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文本及相关资料。
2. 多媒体设备。
3. 教学卡片、黑板等辅助教学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巩固对信念的认识。
b. 提问:你们认为信念对一个人来说意味着什么?2. 初读课文a.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b.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 精讲细读a. 分析课文中的具体事例,引导学生体会主人公的信念。
b. 讨论:主人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是如何保持信念的?4. 小组讨论a.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信念的理解和感悟。
b.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案例分析a. 教师出示相关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人物信念的力量。
b. 学生分享案例分析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6. 课堂小结a.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b. 强调信念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信念。
7. 课后作业a. 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编写一篇关于信念的短文。
b. 调查身边的朋友或家人,了解他们在面对困难时是如何保持信念的。
六、教学延伸1. 活动名称:信念分享会2. 活动目的:让学生将课堂所学的信念理念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 活动过程:a.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与信念相关的主题。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案、教学设计

1.教师设计针对本课内容的练习题,如填空、选择、简答等,巩固学生对课文知识的掌握。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检查、指导。
3.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提高解题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所学内容,总结谈迁坚定信念的品质特点。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这篇课文的基本内容、生字词、修辞手法及文章结构,理解课文的主旨。
2.培养学生准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3.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历史人物谈迁的生平事迹,认识到坚定的信念对人生的重要意义。
4.评价与反思: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课外拓展: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相关历史故事、人物传记,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拓宽知识视野。
6.家校合作:与家长保持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局面。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到谈迁在面对厄运时坚定的信念,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时光的情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4.激发学生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兴趣,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3.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什么是信念?信念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的教案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的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主题: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2. 引导学生思考信念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介绍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的含义。
2. 讨论信念在个人成长中的作用。
教学活动:1. 开场提问:你们认为信念是什么?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2. 分享一些名人的故事,展示他们如何凭借信念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第二章:信念的定义与特点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信念的定义和特点。
2. 引导学生认识到信念的多样性和重要性。
教学内容:1. 信念的定义:信念是一种坚定的信仰或信心,是对某些事物的坚信不疑。
2. 信念的特点:多样性、稳定性、影响力和动力性。
教学活动:1. 分组讨论:请学生们列举一些他们自己的信念,并分享信念对他们生活的影响。
2. 小组分享:每组选择一种信念,展示其多样性和重要性。
第三章:信念的形成与培养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信念是如何形成的。
2. 引导学生学会培养和强化自己的信念。
教学内容:1. 信念的形成过程:个人经历、社会环境、文化背景等。
2. 培养信念的方法:积极思考、不断学习、与他人交流等。
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学生们分享自己的信念形成过程,以及他们的信念是如何受到个人经历、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影响。
2. 小组活动:每组设计一个活动,展示如何通过积极思考、不断学习和与他人交流来培养和强化信念。
第四章: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案例分析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一些历史上的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案例。
2. 引导学生从案例中吸取启示,培养自己的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教学内容:1. 分析一些历史上的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案例,如残疾人、贫困出身的人等。
2. 从中吸取启示,培养自己的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教学活动:1. 案例分享:学生们分享一些历史上的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案例。
2. 分组讨论:学生们讨论从案例中吸取的启示,并制定自己的行动计划,培养自己的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第五章:总结与展望教学目标: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厄运打不跨的信念教案4篇

厄运打不跨的信念教案4篇厄运打不跨的信念教案1教学目的:1、复习已有的识字方法,运用和联系语境的方式,理解博览群书、翔实可信、挣脱等词语的意思。
2、采用语言转化和想象画面的方式,体会运用数据的好处,感受数据的表现力。
3、凭借语言文字,在品词析句中,体验谈迁编写《国榷》的艰辛,遭遇厄运的痛苦,从而感受谈迁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课题入手理解厄运读课题,理解厄运是什么意思,举例说明。
二、检查预习了解厄运1、文中的厄运降临在谁的身上?2、介绍对谈迁的了解,理解:博览群书、翔实可信3、降临在这位史学家谈迁身上的厄运是什么?三、紧扣《国榷》探究厄运我们不禁要问这是一部怎样的《国榷》?被小偷偷走了,为什么称得上是厄运呢?认真读课文的1、2自然段,在字里行间找一找,可以用笔圈圈、划划。
方案一:有一次,为了抄一点史料,竟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
赏析这句话中的字词。
从一点、一百多里等词感受谈迁为了这部翔实可信的明史,付出的辛劳。
引导学生有情感的朗读。
方案二: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1、读句子,当这些简洁、凝练的数字跳入眼帘,分别读出了什么?2、句中20多年、6次、50多岁、500多万字这些数据,可以换成哪些词语或句子呢?3、数据不仅能化为词语或句子,它们的表现力是很丰富的,还能透过这一个个数据,联想到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从而感受《国榷》是谈迁的心血。
4、有感情的朗读句子,读出数据背后丰富的内涵,感受数据非凡的表现力。
5、喜悦还洋溢在谈迁的脸上,《国榷》却被小偷偷走了,这难道还不是厄运吗?为什么?四、感悟信念战胜厄运1、遭遇如此厄运,谈迁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
读着这句话你感受到谈迁怎样的内心?2、谈迁就这样被厄运打垮了吗?很多人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但厄运并没有打垮谈迁,他很快从痛苦中挣脱出来,又回到了书桌旁,下决心从新撰写这部史书。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案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厄运”、“信念”等词语的含义。
2. 通过阅读,感受主人公面对厄运时坚定的信念。
3. 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保持乐观心态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主人公坚定的信念。
2. 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
2. 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时的积极心态。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
2.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板书课题《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引导学生关注课题。
b. 提问:“厄运”和“信念”分别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后,简要解释。
2. 初读课文:a.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b. 教师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对生字词进行讲解。
3. 精讲课文:a. 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主人公面对厄运时坚定的信念。
b. 讲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如“厄运就像一只黑乌鸦,呱呱叫着飞过来。
”4. 情感体验:a.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面对困难时的信念和做法。
b. 选取部分学生进行汇报,大家共同感受信念的力量。
5. 拓展延伸:a. 学生发挥想象,以“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为主题,创作一个小故事或画作。
b. 学生互相展示作品,大家共同评价、欣赏。
6. 总结:a.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信念的重要性。
b.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7. 布置作业:a.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b. 写一篇以“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为主题的作文。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小组讨论参与度来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和效果。
2. 通过作文和口头汇报来评价学生对课文主题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熟读课文,并完成课后练习,包括对生字词的掌握和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的应用。
2. 拓展作业:结合个人经历,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如何在困难面前保持信念,并绘制一幅相关的插图。
《厄运打不跨的信念》的教案

《厄运打不跨的信念》的教案第一章:厄运与信念1.1 导入:讲解厄运的定义:厄运是指不幸的命运或遭遇。
讲解信念的定义:信念是指坚定的信仰或信心。
1.2 学习目标:了解厄运和信念的概念。
探讨厄运对个人信念的影响。
1.3 教学内容:分析厄运与信念的关系:厄运可能会对个人的信念产生挑战,但坚定的信念可以帮助人们克服厄运。
举例说明:通过讲述一些成功人士在面对厄运时保持信念的故事,如乔布斯、海伦·凯勒等。
1.4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或他人面对厄运时保持信念的经历。
观看视频:播放一部关于克服厄运的信念的纪录片或电影片段。
1.5 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面对厄运时保持信念的经历的短文。
第二章:厄运与积极心态2.1 导入:讲解积极心态的定义:积极心态是指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的心态。
2.2 学习目标:了解积极心态对克服厄运的重要性。
学习如何保持积极心态。
2.3 教学内容:分析积极心态对克服厄运的影响:积极心态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厄运,减少负面影响。
学习积极心态的技巧:通过心理调适、目标设定、积极思考等方法来培养积极心态。
2.4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保持积极心态的方法。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展示在不同厄运情况下保持积极心态的能力。
2.5 作业:让学生制定一个积极心态的行动计划,包括每天保持积极心态的方法和目标。
第三章:厄运与自我激励3.1 导入:讲解自我激励的定义:自我激励是指激发自己的内在动力和积极性。
3.2 学习目标:了解自我激励在克服厄运中的作用。
学习如何进行自我激励。
3.3 教学内容:分析自我激励对克服厄运的重要性:自我激励可以帮助人们保持动力和坚持,克服困难。
学习自我激励的技巧:通过设定奖励、积极自我暗示、与他人分享等方法进行自我激励。
3.4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进行自我激励的方法。
制作激励卡片:让学生制作写有激励自己的话语的卡片,以备遇到厄运时查看。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的教案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的教案第一章:认识厄运1.1 教学目标:让学员了解厄运的定义和特点,认识到厄运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1.2 教学内容:厄运的定义和特点厄运与命运的区别面对厄运的心态1.3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解厄运的定义和特点案例分析法:分析名人的厄运经历,如海伦·凯勒、史蒂夫·霍金等。
第二章: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的重要性2.1 教学目标:让学员认识到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对于克服逆境的重要性。
2.2 教学内容:信念的定义和作用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的内涵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对于个人成长的意义2.3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解信念的定义和作用讨论法:分组讨论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对于个人成长的意义。
第三章:培养厄运打不垮的信念3.1 教学目标:让学员学会如何培养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3.2 教学内容:自信心的培养积极心态的培养坚持与毅力的培养3.3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解自信心的培养、积极心态的培养和坚持与毅力的培养的方法。
实践法:学员进行自信心、积极心态和坚持与毅力的实践练习。
第四章:克服逆境的策略4.1 教学目标:让学员学会克服逆境的策略。
4.2 教学内容:分析逆境的原因调整心态的方法积极应对逆境的策略4.3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解分析逆境的原因、调整心态的方法和积极应对逆境的策略。
案例分析法:分析名人是如何克服逆境的。
第五章:案例分享与讨论5.1 教学目标:让学员通过案例分享和讨论,加深对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的理解。
5.2 教学内容:分享名人的厄运经历和他们的信念讨论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对于个人成长的影响5.3 教学方法:分享法:分享名人的厄运经历和他们的信念讨论法:分组讨论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对于个人成长的影响。
第六章:心理韧性的重要性6.1 教学目标:让学员理解心理韧性对于面对逆境和挑战的重要性。
6.2 教学内容:心理韧性的定义和作用心理韧性对个人适应力的影响心理韧性如何帮助克服逆境6.3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解心理韧性的定义和作用互动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员分享对心理韧性的理解和体验。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案设计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理解“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的含义。
(2)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了解作者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如何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3)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例子,来激励自己在面对困难时,保持坚定的信念。
2. 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通过分析课文中的例子,学会如何从困难中寻找希望,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3)学生通过课后的实践活动,将课文中的信念付诸实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能够认识到,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的重要性。
(2)学生能够树立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二、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理解“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的含义。
2.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了解作者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如何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三、教学难点:1.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例子,来激励自己在面对困难时,保持坚定的信念。
2. 学生能够将课文中的信念付诸实践。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信念?信念对一个人来说有什么重要性?(2)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2)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或身边的例子,来说明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的重要性。
(2)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总结出共同的观点和感受。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的重要性。
5. 课后作业(1)学生写一篇关于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的作文。
(2)学生选择一个困难情境,运用课文中的信念,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并在下一节课上进行分享。
六、教学评价:1. 教师通过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课堂讨论,评价学生在理解“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方面的掌握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设计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第二课时听课笔记
教学目标:
1、精读课文片断,进一步一会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毅力,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坚定不移的信念,就会充满希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文中数据使用的作用。
3、感悟读书方法,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教学重点
1、精读课文片段,理解重点词句。
2、探究文中运用数据的内涵,体会人物品格。
教学难点
感受谈迁与厄运抗争的顽强意志和坚定不移的信念,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
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明确学习目标
1、教师出示谈迁图片,导:图中的人物就是谈迁。
(板书谈迁)
2、教师:题目《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中有两个词语和谈迁的一生息息相关,是哪两个词语呢?(学生反馈:厄运、信念)
3、教师:“厄运”是什么意思?(学生反馈)你是怎么知道的?(查字典)
4、教师小结:初读课文,凭借字典帮助理解是个好读书方法,但要真正了解词语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还得深入地品读课文……
二、探究“信念”,领悟读书方法
1、导读: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用横线画出点出谈迁信念的句子。
2、指名反馈,教师出示句子。
“谈迁自幼刻苦好学,博览群书,尤其喜爱历史,立志要编写一部翔实可扪的明史。
”
3、教师:默读这个句子,思考:句中哪两个词语概括了谈迁的志向?
4、指名反馈。
(编写明史)
5、教师小结:你们看,通过抓句中的关键词语我们把一个长句变得简短,很快却弄懂了句子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谈迁立志编写明史。
6、教师:谈迁为什么要编写明史呢?再仔细地读一读这句话。
7、指名反馈。
(因为谈迁自幼刻苦好学,博览群书,尤其喜爱历史,所以立志要编写一部翔实可扪的明史)
8、教师小结:同学们,可见只要认真读书,就能弄清楚句子中词语间的联系。
9、引导学生反馈搜集到的资料:《明史》是一部怎样的书?(记载明朝历史的书)谁知道明朝的历史有多少年?有几代皇帝?(教师展示资料,介绍明史)
10、教师:从这些资料中,我们感受到谈迁立下的这个志向怎么样?(大)
11、教师小结:是啊,明史自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至朱由检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共经历了二百多年的历史。
谈迁的志向真大啊!我们理解句子内容,不仅要抓词,还得找词语背后的资料,借助资料帮助理解。
12、教师导读这句话,引导学生读出对谈迁的敬佩。
三、理解“厄运”,明白数据作用
1、教师出示朱熹读书方法,导读:读书要读书要扎扎实实,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我们继续用这个方法读课文,然后说一说谈迁遭受的厄运是什么?
“字求其训,句索其旨,未得乎前,则不敢求其后,未通乎此则不敢志平彼,如是循序渐进,则意志理明,而无疏易凌躐之患矣。
”
2、指名反馈。
(一天夜里,小偷溜进谈迁家头东西,见到家徒四壁,无物可偷,以为锁在竹箱里《国榷》愿稿是值钱的财物,接把整个竹箱偷走了。
)
3、教师:面对谈迁如此悲惨的厄运,作者感慨万千,谁来读这句话。
(教师出示下列词语)
“20多年的心血转眼之间化为乌有,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更何况此时的谈迁已经是体弱多病的老人。
”
4、教师导:谈迁丢的是一本书,而作者为什么说他丢的是20多年的心血呢?(指名反馈,教师出示句子)
“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
5、教师:静下心来再读一读这一句子,想一想:从数据中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自由抒发自己的感受:时间长、很辛苦、一直在做、不停地奋斗)
6、教师: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吗?(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契而不舍)
8、教师小结:是啊,一部《国榷》花去了谈迁20多年的时间。
时间漫长,谈迁的家境又很贫寒,他是怎么做的呢?
9、指名反馈,教师出示句子。
“有一次,为了抄一点史料,竟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
”
10、抓住“一点”“一百”的数量对比以及“竟”,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话。
11、引导学生用词替换,体会谈迁的艰辛。
有一次,为了抄一点史料,竟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
大量成千上万
12、引导学生想象:谈迁遇到什么困难呢?(也许……)
13、教师指导读出20多年的长:为此信念,谈迁足足做了20多年。
(学生读:20多年)
14、教师:从其他数字,你还体会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地说,教师引导:6次说明谈迁很认真,50多岁体会到谈迁花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500多万字体会到了编写明史的艰巨)
15、引导学生把这些数字放入句子中,读中感悟,说体会。
16、教师小结:同学们,这不《国榷》花了谈迁20多年的时间,然而在一夜间却化为乌有。
谈迁此时会是怎样的心情呢?(出示谈迁跪地悲泣的图片)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地说一说)
17、教师:是啊,谈迁——(教师出示下面的句子)
“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不停流淌。
”
18、引导学生想象:他此时想什么呢?(学生联系上下文,说一说)
19、教师利用叙事的方式小结,导:锯史料记载,谈迁当时高呼——
(教师出示句子:“吾手尚在,宁遂已乎!”)
20、指导学生喊出谈迁顽强的意志。
21、教师引读:厄运并没有打垮谈迁的信念。
22、教师出示立志的名言,学生读一读。
23、教师小结:谈迁就是这样的人……请同学们再读一读题目。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后来他有是怎么奋斗的呢?……
四、体验“奋斗”,再感人物品格;
1、要求学生读课文倒数第二自然段,画出表示数量的词语。
2、指名反馈。
(4年、59岁、104卷、500万字)
3、教师引导学生计算:说说四年中,谈迁做了什么?(学生自由说,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数字间的关系进行计算,体会到谈迁把一天的时间作六、七天来用,一天要写字)
4、教师:这样地工作,我们称他为——(学生:废寝忘食、争分夺秒、昼夜不分、马不停蹄……)他要和——(学生:时间赛跑、自己的生命赛跑)。
5、教师:后来的几年他又干了什么呢?请看录象。
(播放谈迁风餐露宿、上门拜访等画面)
6、指名反馈:你体会到了什么?(辛苦、被拒之门外,也不放弃……)
7、教师小结,引导想象:谈迁历经了千辛万苦,也许;也许;也
许。
(指名想象说)
8、教师小结:……他放弃了吗?(没有)……他放弃了吗?(没有)……他放弃了吗?(没有)。
这就是“信念”。
信念……
9、教师:齐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的最后两句话。
“新写的《国榷》共104卷,500万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详实、精神,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
谈迁也因此名垂青史。
”
10、教师启发学生分散思维:面对谈迁,你最想说什么?(学生自由地说一说,激发学生对谈迁的钦佩)
五、拓展激励,体会做人真谛
1、教师以故事的方式串联一下列名人克服厄运的故事。
2、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
3、教师最后总结,激励学生,启迪学生做人。
附板书设计: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谈迁
20多年 4年
6次奋斗 59岁
50多岁几年
500多万 104卷——500万字。